2009年開始,我嘗利用blog來記一些事,以別於見報的內容。
以下是剛在電郵裡收到的一個內地笑話:
Date: Tuesday, December 30, 2008, 6:27 AM
除夕收到一個應節的內地笑話:
又是元旦,想起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事。那時候天是藍的,水是綠的,莊稼長在地裡,豬肉可以放心吃,結婚是先談戀愛的,理髮店是只管理髮的,藥是可以治病的,醫生是救死扶傷的,拍電影是不需要陪導演睡覺的,照相是要穿衣服的,欠錢是要還的,孩子的爸爸是明確的,學校是不圖掙錢的。
>新年伊始,傳說中的中共先烈來電話噓寒問暖:
>
>董存瑞(朝鮮戰爭的烈士)問:勞動人民還做牛做馬嗎?
>答:不勞動了,都下崗了。
>
>吳瓊花(革命樣板戲《红色娘子军》裡的女英雄)問:姐妹們都翻身得解放了嗎?
>答:思想解放了,都當小姐了。
>楊子榮(革命小說《林海雪原》裡的英雄)問:土匪都剿滅了嗎?
>答:都改當公安和城管了。
>
>楊白勞(革命樣板戲《红色娘子军》裡的好人)問:地主都打倒了嗎?
答:都入黨了。
>
>雷鋒(一個據稱大公無私的軍人)問:那資本家呢?
>答:都進人大和政協了!
>
2008年12月31日 星期三
新年寄語
原載《都市日報》香江人語 2008 12 31
不要指望救贖的奇蹟或者新的一年、新的世紀。沒有一種日曆能為人類生活帶來根本的變化,應當重視的是那些正在發生的變化。我們只能相信自己和同類,相信心想就能事成,但要經過自己的思考。
明天就是09年。過去這一年,香港乏善可陳,內地凶多於吉。來年是國家60大壽,但金融海嘯下失業壓力大,加上「六四」20周年,有可能出事。香港宜自求多福。
以下摘錄我最近看的一本小書《倫理學的邀請 - 做個好人》(北京大學出版),作為新年的人生思考。這是「西班牙沙特」Fernando Savater(薩瓦特爾,1947-)寫給當時上初中的兒子看的,足足寫了十年,可見用心之良苦。書裏的一些話使人想起西方宗教和中國哲學的教誨。為了方便理解,我在不改動原書下,在文字上做了一些重組和修飾:
「生活只能向前,不可能回過頭來修正。要問自己想要甚麼,專注於手上所做的,在失敗面前保持熱情。沒有人能永遠得償所願。要盡少犯錯;犯錯後要盡量避免被打倒。至於活着是否值得,正如英國作家Samuel Butler (巴特勒)說,『那應該去問 (還未誕生的) 胚胎,而不是 (已生下的) 人。』」
「至於如何活得更好,答案要每個人自己去找。生活是藝術,不是科學,沒有人有資格教別人活得更『好』。正如音樂,我們可以學規則、聽名曲,但不用鑒賞的耳朵來數節奏、辨音色,學來又有何用?好的生活只能根據自己的個性『度身訂造』,不可能複製別人的。訓誡和先例有幫助,但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努力。生活不像藥物,可以列明禁忌和用量;生命也沒有處方和配量。」
「自己去尋找、思索、負起責任,不要抱着壞心腸。選擇那些向你開放的路。要有信心。」
「時間永不停息。相比之下,一件事無論多重要,所帶給你的歡樂或哀傷都是很短暫的。」
「不要指望救贖的奇蹟或者新的一年、新的世紀。沒有一種日曆能為人類生活帶來根本的變化,應當重視的是那些正在發生的變化。我們只能相信自己和同類,相信心想就能事成,但要經過自己的思考。」
「科技發展雖然影響人的生活,但只要想想生活中不變的事物,就知道科技並不是全部的真理。」
「一位拉丁作家說:『我是人,沒有任何人性的事與我無關。』因為,別人的人性也涉及你的人性。」
「你與外人的共同點比差異更多。古希臘人說,我們『一出生就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從此靠別人施予的善意,但自己很快地也就有義務照顧其他的來者。不要問誰有權要求你好客,只需記住你也曾經需要過、得到過 ─ 即使沒有得到,也要記住你也曾經想要有,設身處地去對待別人。我們都是這個星球的外來移民。善待有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性。」
「好的住客或業主不僅愛同類,也愛惜和保護他們借住或借出的家。這個所有人的家,正是我們居住的地球。」
不要指望救贖的奇蹟或者新的一年、新的世紀。沒有一種日曆能為人類生活帶來根本的變化,應當重視的是那些正在發生的變化。我們只能相信自己和同類,相信心想就能事成,但要經過自己的思考。
明天就是09年。過去這一年,香港乏善可陳,內地凶多於吉。來年是國家60大壽,但金融海嘯下失業壓力大,加上「六四」20周年,有可能出事。香港宜自求多福。
以下摘錄我最近看的一本小書《倫理學的邀請 - 做個好人》(北京大學出版),作為新年的人生思考。這是「西班牙沙特」Fernando Savater(薩瓦特爾,1947-)寫給當時上初中的兒子看的,足足寫了十年,可見用心之良苦。書裏的一些話使人想起西方宗教和中國哲學的教誨。為了方便理解,我在不改動原書下,在文字上做了一些重組和修飾:
「生活只能向前,不可能回過頭來修正。要問自己想要甚麼,專注於手上所做的,在失敗面前保持熱情。沒有人能永遠得償所願。要盡少犯錯;犯錯後要盡量避免被打倒。至於活着是否值得,正如英國作家Samuel Butler (巴特勒)說,『那應該去問 (還未誕生的) 胚胎,而不是 (已生下的) 人。』」
「至於如何活得更好,答案要每個人自己去找。生活是藝術,不是科學,沒有人有資格教別人活得更『好』。正如音樂,我們可以學規則、聽名曲,但不用鑒賞的耳朵來數節奏、辨音色,學來又有何用?好的生活只能根據自己的個性『度身訂造』,不可能複製別人的。訓誡和先例有幫助,但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努力。生活不像藥物,可以列明禁忌和用量;生命也沒有處方和配量。」
「自己去尋找、思索、負起責任,不要抱着壞心腸。選擇那些向你開放的路。要有信心。」
「時間永不停息。相比之下,一件事無論多重要,所帶給你的歡樂或哀傷都是很短暫的。」
「不要指望救贖的奇蹟或者新的一年、新的世紀。沒有一種日曆能為人類生活帶來根本的變化,應當重視的是那些正在發生的變化。我們只能相信自己和同類,相信心想就能事成,但要經過自己的思考。」
「科技發展雖然影響人的生活,但只要想想生活中不變的事物,就知道科技並不是全部的真理。」
「一位拉丁作家說:『我是人,沒有任何人性的事與我無關。』因為,別人的人性也涉及你的人性。」
「你與外人的共同點比差異更多。古希臘人說,我們『一出生就來到一個陌生的國度』,從此靠別人施予的善意,但自己很快地也就有義務照顧其他的來者。不要問誰有權要求你好客,只需記住你也曾經需要過、得到過 ─ 即使沒有得到,也要記住你也曾經想要有,設身處地去對待別人。我們都是這個星球的外來移民。善待有需要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性。」
「好的住客或業主不僅愛同類,也愛惜和保護他們借住或借出的家。這個所有人的家,正是我們居住的地球。」
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港资三十年
原載《南风窗》專欄 2008年12月17~30日 第26期
香港最近气氛低迷。看到电视台有关内地改革开放30年的回顾,有纾解的感觉。虽然只是重温经济如何摆脱桎梏的经过,见惯见熟,但总好过被本地层出不穷的争议轰炸。
与深圳只是一河之隔,香港在经济上与内地从来就不可分。前特首董建华说,“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但在此前长达百年的国难时期,反过来说更接近实情。香港在米字旗的庇护下,无论是内地抗日和内战,还是美国因为朝鲜战争而裹胁各国对华禁运的时期,香港都是转运物资支援内地主要的窗口,就如欧洲两次大战期间,美国对欧洲的支援。
供应物资接济内地,把内地产品带到国际上,几乎是港人的“本性”。一个半世纪以来,香港人在中国边上这块1000平方公里的地方,没有天然资源,不能靠英国人过活,慢慢地找到了在华洋之间当买办和贸易商的生存之道,进而使行业的性格融入了自己的血液裡。因此,在事业上善于观市场、找空隙、填空档、抢时机、做”媒人”;在生活上灵活敏捷、察言观色、见缝插针、有钱就赚、效率至上、绕开政治……。白人黑人,能让我们赚钱的就是好人,其余份属次要。
但一个人的成功之道,往往也是弱点。我们追求短线,缺少耐性;跟从大势,较少独创;偏重物质,轻视精神,因而弱于学术、科技、文艺、精神、政治、体育……。多的是国际级富豪,少的是国际级学者、艺术家、设计师、本地成长的运动员、网站和科技公司……。我们与纽约、伦敦合称”纽伦港”,但除了同属金融中心、楼价都在十万人民币一方米上下,我们在创意上差一大截。唯一可引以为傲的产品只是“八达通”。
但也正因为港人敏锐敢博、有空就钻,手握资金、管理经验和客路,加上与粤闽江浙的乡土渊源,我们成为改革开放初期最重要的动力。内地刚开放时,一穷二白加上文革的阴影,发达世界没有几个人看得起。但粤籍的港商敢于回乡设厂,用廉价的劳动力去满足国际需求。赚钱的同时创造了就业、推动了工业,将国家带给世界。
十几年后,“Made in China”已成为全球中下价商品最常见的“品牌”。有美国记者写书记载她拒买中国产品那年的经过,发觉非中国制造的商品售价贵还是其次,真正不便的是选择少。
粗略计,港资巅峰期在珠三角雇用1000万人。内地人的刻苦与香港人的敏锐成为最佳拍档。这并非说内地人不敏锐,而是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的才能有不同的需求。随着内地的发展,现在不少人较香港人更敏锐、更敢博、钱更多。
这里无意夸大港人的贡献。但如果不是因为港人俯首甘为开荒牛,改革开放只靠台资和外资,进度肯定没有这样快。而如果没有港资带入境外的经营文化,后来的外资落地生根也不会这样顺利。
俱往矣,近年由于港人上述的不足,港资厂技术停滞,而随着内地工资攀升,相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大为缩减。为了应付竞争,广东省将低层次的港资厂北移。当局的原意无可厚非,但港资厂技术不前是港人性格的问题,非一朝一夕可以改变。
港资升段需要广东省的互动,物质诱因、技术支援缺一不可。港商讲到市场滔滔不绝,提到科技就愁眉深锁。但今后要明白,这是生死存亡的问题,百尺竿头不进则退,时代不会等自己;广东省则应放下身段,恩威并施地协助港资重生,避免予人打完斋不要和尚之感。
内地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不能持续发展的问题,面临痛苦的抉择。港资亦然,只有打破港人只会钻洞、不会打洞的宿命,才能在下阶段的改革开放中保住香港的美名。
新年盡歡,玩完再說
原載《信報》時事評論 兩地一檢 專欄 2008 12 29
周四就是新年。聖誕期間,傳媒與商戶合力唱好消費。如果不是機場工人罷工,我們幾乎已忘記了金融海嘯。
但短暫的昇平改變不了中期的現實。有朋友來函慨歎:「『○八』真衰運(或者只係好雷曼苦主些少,我指那些唔使旨意有得賠,即有學歷、年紀又唔過六十),買股票蝕了,公積(益)金又唔見一大截,買XXX(注:一家美資保險公司)的基金又衰埋,供了十幾年人壽儲下的紅利又死得九九八八。好在還有份工。明年凍薪又好、減薪又好,只求有工返有糧出......好在去年去了旅行使咁D……唔係又拿來買股票實又衰埋。總言之,應使得使,能玩就玩……。」
美國一位華人義務教朋友投資時自撰的講義,更有若韓農的傳單:在全球資本主義下,「已開發國家拿走大部分利潤,是新時代的君主和貴族;開發中國家得到的只是勞務所得及環境的破壞,是平民和奴隸。台灣、中國和新興國家都已淪為經濟次殖民地。新興國家的生產、製造和外銷產業的人(才)只是高級黑奴,而且還搶着當。東方以前苦所以覺醒,現在溫飽所以不知被奴化。」(為方便閱讀,摘錄時曾調動原文,但未改原意。) 但這位華人專家不跟從新左派與資本主義鬥,而是遵從 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的美式實用主義,得出與本報曹Sir相同的結論:「愈早覺悟將資金做正確投資的人在未來就可享受較高的生活品質。」這位先生是台灣的菁英,卻與大陸的金融憤青、《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異曲同工,由此可見急速全球化所激發的反彈。
本港近日的消費熱看來會延續到一月底的春節。但二月一旦爆發新一輪裁員結業潮,基層就會接力上街,要求三月公布的預算案在創造就業和增加福利上加碼,贏得大量的同情。
○八年三大事件
「○八」以三大事件、三大奇人、全球思想大轉向,肯定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一年。論事,中國四川的地震三十年來傷亡最重、災區面積最廣;美國建國二百三十二年後,黑人終於由奴隸變成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全球金融危機七十年來最嚴重,至今深不見底。
這三大事件來年的發展,又都繫於金融危機。地震災區重建的資源難免被分薄。一上任就面對和平時期最嚴峻的局面,奧巴馬到底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領袖還是最大的大砲,年內就見分曉。至於金融海嘯,在各國把金融業納入正軌之前,不知道會壞到甚麼程度。
論人,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第一個黑人總統,是今年理所當然的風雲人物。他的先例更會激勵英國、法國等的少數民族力爭上游,最終與白人平起平坐。體育方面,美國男泳手菲爾普斯在一屆奧運裏獨得八面金牌、刷新七項世界紀錄;牙買加飛人保特在同一屆奧運裏囊括所有三面男子短跑金牌,更同時刷新三項賽事的世界紀錄。這兩大「奇蹟」今後幾十年都很難超越。
但話說回來,奧巴馬當選主要基於個人的才能和選民對現任總統的痛恨。他打破了黑人當總統的禁忌,但不等於說黑人今後選總統與白人有同等的機會。菲爾普斯和保特更可信是個人的「特異功能」,不等於人類整體體能的提升。
論思想,○八更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本港《遠東經濟評論》封面標題〈We are All Keynesians, Again〉所示,拜金融海嘯之賜,教名 John 的「干預派」經濟學大師凱恩斯失寵多年後翻生,成為 John the Baptist。自由派的死對頭佛利民獨領風騷將近三十年後,淪落為「弗」利民。但正如上述,危機尚未完全顯露,沒有人知道要出多少招,救市才算到底。各國一次又一次地,動輒千億美元,錢從哪裏來?誠然,為了百萬人的生計,別無選擇。但只怕人救活後,後遺症同樣棘手。
一字論定:變、亂、兇
每年年終,日本人愛用一個漢字為過去的一年蓋棺論定。今年學奧巴馬選了個「變」字。但礙於自民黨的傳統,除了換首相,看不出有明顯的變革。而以首相目前的民望看,明年肯定又要再次求變。若此,所謂的「變」反映大眾的期待多過既成的事實。
台灣今年當選的「亂」字也反映大眾心理多於現實。馬英九就任半年來,你可以說他「滯」,但不能說比陳水扁治下更「亂」。至少與對岸的關係就比以往正常。民眾看來既放不下對陳水扁的恨,也不相信馬英九,前景並不樂觀。
大陸最怕一言喪邦,不會公投漢字來代表今年。網民選出的熱詞大都歌功頌德。本港的《文匯報》說○八〈大喜大悲〉,已算是面對現實。但北京奧運、太空漫步、改革開放三十年等大喜不足抵銷冰雪災害、拉薩騷亂、汶川地震、毒奶禍及全球、金融海嘯等大悲。吉凶相抵,○八仍然偏「兇」。
若此,大陸明年更「兇」。金融海嘯深化,社會穩定以繫的「保八」(維持經濟年增長超過百分之八),機會日漸渺茫,今年投入市場的二千四百萬名青年勢將有不少人賦閒,包括大學生。溫家寶為此走訪校園,大力安撫。今年是「六四」二十周年,學生若為了就業而上街維權,不但是國際頭條,當年陪伴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看望學生的溫家寶將進退維谷。期間內,異見者必將借達賴出走五十年、共和國六十大壽等大日子,給當局好看。北京三月的兩會特別令人關注。《文匯》昨天的新聞「油價暴跌股市重挫盧布狂貶 民怨漸高」講的是俄羅斯,但使人聯想到中國。
香港今年的一字真言無疑是「爛」。施政爛污、雷曼爛賬不特已,連藝人也爛滾。有說政府痛定思痛,決重組「心戰室」。雖然看不出有哪位高官精於此道,但願意嘗試總好過死撑。至於娛樂圈「賤男」,除了帶旺八卦新聞,唯一的社會功能是提供談資為市民減壓。
最後傳來,九十年代以「文明衝突論」影響了一代人的哈佛大學學者亨廷頓,在〈以軍空襲加薩逾二百死二十年來最血腥一天〉、〈巴(基斯坦)二萬兵調印邊境警告勿跨境反恐〉的新聞中離世,享年八十一。
周四就是新年。聖誕期間,傳媒與商戶合力唱好消費。如果不是機場工人罷工,我們幾乎已忘記了金融海嘯。
但短暫的昇平改變不了中期的現實。有朋友來函慨歎:「『○八』真衰運(或者只係好雷曼苦主些少,我指那些唔使旨意有得賠,即有學歷、年紀又唔過六十),買股票蝕了,公積(益)金又唔見一大截,買XXX(注:一家美資保險公司)的基金又衰埋,供了十幾年人壽儲下的紅利又死得九九八八。好在還有份工。明年凍薪又好、減薪又好,只求有工返有糧出......好在去年去了旅行使咁D……唔係又拿來買股票實又衰埋。總言之,應使得使,能玩就玩……。」
美國一位華人義務教朋友投資時自撰的講義,更有若韓農的傳單:在全球資本主義下,「已開發國家拿走大部分利潤,是新時代的君主和貴族;開發中國家得到的只是勞務所得及環境的破壞,是平民和奴隸。台灣、中國和新興國家都已淪為經濟次殖民地。新興國家的生產、製造和外銷產業的人(才)只是高級黑奴,而且還搶着當。東方以前苦所以覺醒,現在溫飽所以不知被奴化。」(為方便閱讀,摘錄時曾調動原文,但未改原意。) 但這位華人專家不跟從新左派與資本主義鬥,而是遵從 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 的美式實用主義,得出與本報曹Sir相同的結論:「愈早覺悟將資金做正確投資的人在未來就可享受較高的生活品質。」這位先生是台灣的菁英,卻與大陸的金融憤青、《貨幣戰爭》作者宋鴻兵異曲同工,由此可見急速全球化所激發的反彈。
本港近日的消費熱看來會延續到一月底的春節。但二月一旦爆發新一輪裁員結業潮,基層就會接力上街,要求三月公布的預算案在創造就業和增加福利上加碼,贏得大量的同情。
○八年三大事件
「○八」以三大事件、三大奇人、全球思想大轉向,肯定成為本世紀最重要的一年。論事,中國四川的地震三十年來傷亡最重、災區面積最廣;美國建國二百三十二年後,黑人終於由奴隸變成世界上最有權力的人;全球金融危機七十年來最嚴重,至今深不見底。
這三大事件來年的發展,又都繫於金融危機。地震災區重建的資源難免被分薄。一上任就面對和平時期最嚴峻的局面,奧巴馬到底是美國史上最偉大的領袖還是最大的大砲,年內就見分曉。至於金融海嘯,在各國把金融業納入正軌之前,不知道會壞到甚麼程度。
論人,奧巴馬當選為美國第一個黑人總統,是今年理所當然的風雲人物。他的先例更會激勵英國、法國等的少數民族力爭上游,最終與白人平起平坐。體育方面,美國男泳手菲爾普斯在一屆奧運裏獨得八面金牌、刷新七項世界紀錄;牙買加飛人保特在同一屆奧運裏囊括所有三面男子短跑金牌,更同時刷新三項賽事的世界紀錄。這兩大「奇蹟」今後幾十年都很難超越。
但話說回來,奧巴馬當選主要基於個人的才能和選民對現任總統的痛恨。他打破了黑人當總統的禁忌,但不等於說黑人今後選總統與白人有同等的機會。菲爾普斯和保特更可信是個人的「特異功能」,不等於人類整體體能的提升。
論思想,○八更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正如本港《遠東經濟評論》封面標題〈We are All Keynesians, Again〉所示,拜金融海嘯之賜,教名 John 的「干預派」經濟學大師凱恩斯失寵多年後翻生,成為 John the Baptist。自由派的死對頭佛利民獨領風騷將近三十年後,淪落為「弗」利民。但正如上述,危機尚未完全顯露,沒有人知道要出多少招,救市才算到底。各國一次又一次地,動輒千億美元,錢從哪裏來?誠然,為了百萬人的生計,別無選擇。但只怕人救活後,後遺症同樣棘手。
一字論定:變、亂、兇
每年年終,日本人愛用一個漢字為過去的一年蓋棺論定。今年學奧巴馬選了個「變」字。但礙於自民黨的傳統,除了換首相,看不出有明顯的變革。而以首相目前的民望看,明年肯定又要再次求變。若此,所謂的「變」反映大眾的期待多過既成的事實。
台灣今年當選的「亂」字也反映大眾心理多於現實。馬英九就任半年來,你可以說他「滯」,但不能說比陳水扁治下更「亂」。至少與對岸的關係就比以往正常。民眾看來既放不下對陳水扁的恨,也不相信馬英九,前景並不樂觀。
大陸最怕一言喪邦,不會公投漢字來代表今年。網民選出的熱詞大都歌功頌德。本港的《文匯報》說○八〈大喜大悲〉,已算是面對現實。但北京奧運、太空漫步、改革開放三十年等大喜不足抵銷冰雪災害、拉薩騷亂、汶川地震、毒奶禍及全球、金融海嘯等大悲。吉凶相抵,○八仍然偏「兇」。
若此,大陸明年更「兇」。金融海嘯深化,社會穩定以繫的「保八」(維持經濟年增長超過百分之八),機會日漸渺茫,今年投入市場的二千四百萬名青年勢將有不少人賦閒,包括大學生。溫家寶為此走訪校園,大力安撫。今年是「六四」二十周年,學生若為了就業而上街維權,不但是國際頭條,當年陪伴趙紫陽到天安門廣場看望學生的溫家寶將進退維谷。期間內,異見者必將借達賴出走五十年、共和國六十大壽等大日子,給當局好看。北京三月的兩會特別令人關注。《文匯》昨天的新聞「油價暴跌股市重挫盧布狂貶 民怨漸高」講的是俄羅斯,但使人聯想到中國。
香港今年的一字真言無疑是「爛」。施政爛污、雷曼爛賬不特已,連藝人也爛滾。有說政府痛定思痛,決重組「心戰室」。雖然看不出有哪位高官精於此道,但願意嘗試總好過死撑。至於娛樂圈「賤男」,除了帶旺八卦新聞,唯一的社會功能是提供談資為市民減壓。
最後傳來,九十年代以「文明衝突論」影響了一代人的哈佛大學學者亨廷頓,在〈以軍空襲加薩逾二百死二十年來最血腥一天〉、〈巴(基斯坦)二萬兵調印邊境警告勿跨境反恐〉的新聞中離世,享年八十一。
2008年12月24日 星期三
女聖誕老人?
原載《都市日報》香江人語專欄 2008 12 24
今天的社會以消遣性的大眾娛樂為主導,以批判性的現代藝術為時髦,古典藝術被升上神檯,在形式上尊重,但在生活中敬而遠之。
今晚是平安夜,明天起是一連四天的聖誕長假。祝你假期快樂、今晚平安。
我這次過節很傳統,看了一本故事、一場芭蕾,都跟聖誕有關。但並非刻意而為,而更多是巧合。
芭蕾不用說是柴可夫斯基的經典《胡桃夾子》(Nutcracker)。今天的社會以消遣性的大眾娛樂為主導,以批判性的現代藝術為時髦,古典藝術被升上神檯,在形式上尊重,但在生活中敬而遠之。但經典得以歷久不衰,有其道理在。《胡桃夾子》以熱鬧歡樂襯托出聖誕氣氛的同時,保留了古典藝術的優雅。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在歡欣中帶着期盼的聖誕精神,喚起你我的童心,更帶出多種的文化,有世界大同的影子。現在社會競爭大、紛爭多,人人從小就受到壓力,童年很短,長期靠聽歌打機消費來減壓。《胡桃夾子》演到二十七日,帶子女去看吧。他們不會覺得悶,而且可能在主流之外,找到多一條路。
我很少看兒童書,但這次錯有錯着。先是在書店看到一本小說的封面,說作者是日本推理大獎的得主。我盡量少買小說,因為只看一次,徒然增加廢紙。於是上網搜尋,發覺這個東野圭吾也就是日劇《神探伽俐略》的原作者。顯然因為電視轉播,圖書館裏的東野作品不但都已借出,最紅的一本有二百多人輪候。
最後總算找到一本。書名不像推理小說,但別無選擇,借來再說。果然,《聖誕老婆婆》並非英文所謂的Whodunit,而是只有70頁的童話繪本。但翻了兩頁,發覺不但應節,而且寫得很有心思,比很多幾百頁的書更值得。
講的是聖誕將屆,世界各國的聖誕老人匯聚一堂,商量今年怎樣派禮物。不同種族、文化、社會……的聖誕老人各有一本難念的經。例如,日本大人不生小孩,兒童則沉迷電玩,失卻童心,不知道送甚麼給他們才能喚來歡笑。澳洲的聖誕則正值炎夏,聖誕老人不得不打破北方的傳統,穿沙灘裝工作。非洲聖誕老人是黑人,與白鬍子白皮膚的傳統聖誕老人截然不同,有些兒童以為他白撞。
今年更麻煩,美國老人要退休,想由女人來接班。聖誕老人一向是大鬍子,換個穿裙子的女人成何體統?會上,你一句我一句。但接班人一向由退休者推薦,其他聖誕老人無可奈何,聖誕婆婆最後還是上了路。而且,正如女人「茶煲」,出發派禮物當晚竟然遲到,因為要扮靚。
但美國人很快就習慣了聖誕婆婆。因為,女人本來就善於照顧兒童,而且可能比男人更細心。
半小時可以看完的故事,觸發了很多思考:種族歧見、性別歧視、忽視傳統……而且講得很自然,沒有宣傳的味道,適合小學生。去借來陪子女讀吧。
今天的社會以消遣性的大眾娛樂為主導,以批判性的現代藝術為時髦,古典藝術被升上神檯,在形式上尊重,但在生活中敬而遠之。
今晚是平安夜,明天起是一連四天的聖誕長假。祝你假期快樂、今晚平安。
我這次過節很傳統,看了一本故事、一場芭蕾,都跟聖誕有關。但並非刻意而為,而更多是巧合。
芭蕾不用說是柴可夫斯基的經典《胡桃夾子》(Nutcracker)。今天的社會以消遣性的大眾娛樂為主導,以批判性的現代藝術為時髦,古典藝術被升上神檯,在形式上尊重,但在生活中敬而遠之。但經典得以歷久不衰,有其道理在。《胡桃夾子》以熱鬧歡樂襯托出聖誕氣氛的同時,保留了古典藝術的優雅。更重要的是,體現了在歡欣中帶着期盼的聖誕精神,喚起你我的童心,更帶出多種的文化,有世界大同的影子。現在社會競爭大、紛爭多,人人從小就受到壓力,童年很短,長期靠聽歌打機消費來減壓。《胡桃夾子》演到二十七日,帶子女去看吧。他們不會覺得悶,而且可能在主流之外,找到多一條路。
我很少看兒童書,但這次錯有錯着。先是在書店看到一本小說的封面,說作者是日本推理大獎的得主。我盡量少買小說,因為只看一次,徒然增加廢紙。於是上網搜尋,發覺這個東野圭吾也就是日劇《神探伽俐略》的原作者。顯然因為電視轉播,圖書館裏的東野作品不但都已借出,最紅的一本有二百多人輪候。
最後總算找到一本。書名不像推理小說,但別無選擇,借來再說。果然,《聖誕老婆婆》並非英文所謂的Whodunit,而是只有70頁的童話繪本。但翻了兩頁,發覺不但應節,而且寫得很有心思,比很多幾百頁的書更值得。
講的是聖誕將屆,世界各國的聖誕老人匯聚一堂,商量今年怎樣派禮物。不同種族、文化、社會……的聖誕老人各有一本難念的經。例如,日本大人不生小孩,兒童則沉迷電玩,失卻童心,不知道送甚麼給他們才能喚來歡笑。澳洲的聖誕則正值炎夏,聖誕老人不得不打破北方的傳統,穿沙灘裝工作。非洲聖誕老人是黑人,與白鬍子白皮膚的傳統聖誕老人截然不同,有些兒童以為他白撞。
今年更麻煩,美國老人要退休,想由女人來接班。聖誕老人一向是大鬍子,換個穿裙子的女人成何體統?會上,你一句我一句。但接班人一向由退休者推薦,其他聖誕老人無可奈何,聖誕婆婆最後還是上了路。而且,正如女人「茶煲」,出發派禮物當晚竟然遲到,因為要扮靚。
但美國人很快就習慣了聖誕婆婆。因為,女人本來就善於照顧兒童,而且可能比男人更細心。
半小時可以看完的故事,觸發了很多思考:種族歧見、性別歧視、忽視傳統……而且講得很自然,沒有宣傳的味道,適合小學生。去借來陪子女讀吧。
三十而立還是三十年河西?
原載《信報》時事評論 <兩地一檢>專欄 2008 12 22
為了開放改革三十年後該怎麼走,各方由黨內外鬥到海內外。胡錦濤欲一錘定音,上周借紀念開放改革之便「左右」開弓,既排除左的回頭路,恢復以公有制為主體,亦痛斥照搬西方政制的右派「邪路」,例如本欄上周提到的《零八憲章》。
總書記為國人制訂了中長期的美麗藍圖:十三年後也就是中共建黨百年時,全國達到小康;繼而在四十一年後也就是共和國百周年時,達到社會主義現代化。但他除了督促黨員自強,並未說明該怎麼走,顯然還未找到左右之間的第三種政制,而只會見步行步。看來明年三月的兩會也不會有突破。
但社會矛盾迅速惡化(《明報》周五引述北京學者說,明年各種潛伏的政治力量將會「走到前台」),國人只怕等不了十三年。借用當年蘇聯反共作家的名言,中共也不一定活得到那天。即使沒有人篡黨亡國,按照過去這三十年的軌跡,四十年後的中國恐怕只會以共產黨之名行黨國資本主義之實,談不上胡總許諾的「民主、文明、和諧」。屆時的「中國共產黨」只是祖上留下的老招牌,沒有人會當真。
中共的蛻變在內地是公開的話題。一個學運過來人說,他在內地從商時,看到太多腐敗,後來見人就問:七千萬黨員有沒有百分之五是好的?被問的人包括黨官,起初說應該有吧。但看到友人滿臉狐疑,自己也覺得不可信,說也許沒有。友人追問:那有沒有百分之一?答道:這總有吧!但這回輪到我質疑:百分之一也就是七十萬,分散在全國,肯定被地方上另外的九成九同僚踩扁。
友人補了一句:我假設胡錦濤這些頂上的人是好的。言下之意,胡、溫一個頂一百萬。但這就像一個身兼地方人代的下海黨官對香港有線電視說:「黨中央在北京,離我們遠得很!」換言之,中央縱有包青天,但山長水遠,老百姓日常被數以百計的貪官奸商裹脅,只能按後者定下的土規則來生活。說穿了,在地方上想發財、做實事、有影響,哪能不沾鍋?
經濟崩潰帶來政治危機
意料之中,中共紀念改革開放,異見者則唱對台。流亡美國的「六四黑手」陳子明等人出版文集,認為目前是《中國改革的末路》(夏菲爾十二月初。我在書店翻過,最有價值的可能是百多頁七八年以來的大事記)。近月適逢金融海嘯,中國出口暴跌,東莞蕭條,民工異動。西方傳媒質疑中國的經濟是否正步日本當年的後塵。美國《新聞週刊》亞洲版的封面大彈中國〈fragile〉,英國《經濟學人》封面則說中國〈vulnerable〉。轉眼間,中國的形象由「新世紀內超越美國的第一強國」回到百年前外強中乾的「天朝」。上周看本報網頁得知,久違了的美國華裔評論家 Gordon G. Chang(章家敦)為右派刊物 The Weekly Standard 撰文回顧中國的改革開放,重申過去七年來未能應驗的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論,認為「Economic collapse may soon bring political crisis」,預言中國樹倒猢猻散。
如何看待中共涉及個人的家庭、教育、友朋、利益、情仇、宗教、意識形態……,兩極的看法都有本身的理由。以改革開放來說,過去這三十年是人類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奇蹟」,但也留下了同樣龐大的後遺症。正負相抵,功仍大於過。下一階段的國運當在「三十而立」和「三十年河西」之間,既不是人到三十,如日方中,但也不見得就是「三十年河東」之後,「三十年河西」,粵語所謂「有咁耐風流,有咁耐折墮」。
中共在四九年後錯多過對,而且錯的大、對的小。錯的時候禍國殃民;但其中做得最對的改革開放,說穿了只是馬克思說的解放生產力。中國人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強的民族,也最溫馴服從。中國的經濟成就,國人勤勞自強比改革開放的功勞更大。生產力本來就屬於人民,硬是禁錮了三十年,中共先要罪己才談得上有功。
但一口咬定中共除了極權腐敗,別無是處,則過於偏頗。開放市場無疑讓中共將獨攬的權力轉化為金錢以謀私利,但也解放了十三億人的生產力、讓國人得以選擇生活方式。何況在那些認為推翻中共才能救中國的人裏,看不出有誰能順利接過權力,迅速讓國人過回自己的生活,以免觸發全球最大的難民潮。
看本港兩大報對改革開放的回顧可以感覺到,積極在北京經營的知識報想走開明建制派的路,在可能的範圍內批評;而一向是內地拒絕來往戶的大右報則繼續反建制,但減少煽情、增加深度和說服力,周四的〈胡溫矛盾突生〉一文就值得注意。只要中央看得開,這兩種態度都有積極的作用。但讀者就要兼看兩報,不能只信一個。
逐漸喪失和平轉型條件
批判改革開放的新書,袁劍著的《中國:奇跡的黃昏》(文化藝術出版社零八年九月初版)值得一題。與一般講故事的國情書不同,作者主要談經濟,有數據、有理論、文字不「酸」,有說服力。袁劍生於六零年代,最近上過香港的電視,肯定改革開放,但慨歎其變質,認為農民只好了頭幾年,真正得益的都是「官商」,中國已淪為「官僚資本主義」。
作者的文風很內地,聳動、富挑戰性,內地幾乎所有知名的經濟學者都被批。本書主要寫於四年前,但論點整體上仍然有效,甚至因為金融海嘯,所講的危機顯得更迫切。以下是書中的摘錄: 國運:底層不堪剝奪。國債十七萬億元,隨時可能破產。中國正逐漸喪失和平轉型的條件,胡錦濤時代出現重大轉折的概率相當高。
「六四」:物價闖關失敗引發通脹。民眾同情學生,但上街只是想發洩。知識分子錯以為支持激進的改革。六四剝奪了改革的最後一絲理想主義,變成野蠻、原始色彩的經濟衝動。鄧不再具有領袖魅力,政改消失,改革只能在官僚利益最大化下追求經濟增長。
2008年12月17日 星期三
我們難頂 政府難捱
原載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12 17
比問責制更根本的是,由高官以至整個社會上層仍未能擺脫殖民地遺留的菁英觀,難以適應開放社會對政治領袖的要求。
靠電訊起家的亞視新總裁上任三把火。除了炒人,更要求新聞娛樂化、省人手、講包裝。但諸多改革中,最反映社會心態的是:要近年被譏為「中央十台」(中央電視台有九個頻道。亞視近年內地廣告充斥,節目內容被指「親京」)的亞視改為「砌政府」。
自稱「生意人」的新官是真的相信政府做得不好應該砌,還是純粹想迎合民意以博收視不得而知,但由此可見政府的困境。如果不是看準了砌政府有着數,把傳媒當作純商品的生意人絕對不會與錢作對。如果曾蔭權是奧巴馬,生意人必定會順着民意為政府叫好,直至民意轉軚再隨風擺柳。
最新的港大民調顯示,特首曾蔭權的民望僅僅超過五十分,是他本人自香港回歸以來的新低。記得官員當年為曾蔭權前任辯解時,說五十分也就是有過半市民支持,換了在西方已經不低。但香港相信沒有人認為,特首可以像日本首相那樣,只有兩三成的支持率仍然硬撐下去。只不過,中國人講面子,我們的特首不會引咎辭職。但在壓力下,要不是頭痛欲裂,大概就是胃痛難捱,最後遵照醫囑提早榮休。
曾蔭權最近說來的確運滯,新招一推出就被負面新聞掩蓋,令他難以得分。上述民調公布後,他隨即公布動用千億救市。不料碰上禽流感,而且發生在本港。政府這次雖立即殺雞,但已轉移了對救市的注意。而且,專門「查找不足」的傳媒仍然找到了話題:當局可能為家禽防疫時用錯疫苗,做了虛功。
自己想過,與朋友談過,聽專家講過,但對政府年來一次又一次的失常,仍然似明非明。在公眾場合聽市民議論,最常見的反應是:「呢的官邊值十幾萬唧?」
的確,二三十位年開支合共幾千萬的副局長和局長助理上任後,不覺得施政有所改善。公眾甚至不知道他們做過甚麼。
豁免外傭稅、增加生果金也許在新貴上任前已定案。但泰國包機是突發事件,新貴按理說比公務員擅長政治,正是大派用場的時候。但我們現在才得知,花十幾萬月薪請來的局長助理原來不是部門的政治顧問,而只是部門與外訪局長之間的傳話人。這在私人企業只是秘書的工作,兩三萬元月薪就足以勝任。
包機問題最後還是交由原來的公務員做決策,用公務員按章辦事的習慣去應付市民流落外地的危機,結果搞到一鑊泡。若此,又何須在公務員之上再僱用一批政治問責官?
更諷刺的是,近月因為一再宣布加快基建和調整發展方向而得分的女局長,原來是沒有副局長和局長助理的。這是否說,這些新貴除了必要時站在局長背後以壯聲勢,實際上可有可無?
但比問責制更根本的是,由高官以至整個社會上層仍未能擺脫殖民地遺留的菁英觀,難以適應開放社會對政治領袖的要求。以後有機會再談。
比問責制更根本的是,由高官以至整個社會上層仍未能擺脫殖民地遺留的菁英觀,難以適應開放社會對政治領袖的要求。
靠電訊起家的亞視新總裁上任三把火。除了炒人,更要求新聞娛樂化、省人手、講包裝。但諸多改革中,最反映社會心態的是:要近年被譏為「中央十台」(中央電視台有九個頻道。亞視近年內地廣告充斥,節目內容被指「親京」)的亞視改為「砌政府」。
自稱「生意人」的新官是真的相信政府做得不好應該砌,還是純粹想迎合民意以博收視不得而知,但由此可見政府的困境。如果不是看準了砌政府有着數,把傳媒當作純商品的生意人絕對不會與錢作對。如果曾蔭權是奧巴馬,生意人必定會順着民意為政府叫好,直至民意轉軚再隨風擺柳。
最新的港大民調顯示,特首曾蔭權的民望僅僅超過五十分,是他本人自香港回歸以來的新低。記得官員當年為曾蔭權前任辯解時,說五十分也就是有過半市民支持,換了在西方已經不低。但香港相信沒有人認為,特首可以像日本首相那樣,只有兩三成的支持率仍然硬撐下去。只不過,中國人講面子,我們的特首不會引咎辭職。但在壓力下,要不是頭痛欲裂,大概就是胃痛難捱,最後遵照醫囑提早榮休。
曾蔭權最近說來的確運滯,新招一推出就被負面新聞掩蓋,令他難以得分。上述民調公布後,他隨即公布動用千億救市。不料碰上禽流感,而且發生在本港。政府這次雖立即殺雞,但已轉移了對救市的注意。而且,專門「查找不足」的傳媒仍然找到了話題:當局可能為家禽防疫時用錯疫苗,做了虛功。
自己想過,與朋友談過,聽專家講過,但對政府年來一次又一次的失常,仍然似明非明。在公眾場合聽市民議論,最常見的反應是:「呢的官邊值十幾萬唧?」
的確,二三十位年開支合共幾千萬的副局長和局長助理上任後,不覺得施政有所改善。公眾甚至不知道他們做過甚麼。
豁免外傭稅、增加生果金也許在新貴上任前已定案。但泰國包機是突發事件,新貴按理說比公務員擅長政治,正是大派用場的時候。但我們現在才得知,花十幾萬月薪請來的局長助理原來不是部門的政治顧問,而只是部門與外訪局長之間的傳話人。這在私人企業只是秘書的工作,兩三萬元月薪就足以勝任。
包機問題最後還是交由原來的公務員做決策,用公務員按章辦事的習慣去應付市民流落外地的危機,結果搞到一鑊泡。若此,又何須在公務員之上再僱用一批政治問責官?
更諷刺的是,近月因為一再宣布加快基建和調整發展方向而得分的女局長,原來是沒有副局長和局長助理的。這是否說,這些新貴除了必要時站在局長背後以壯聲勢,實際上可有可無?
但比問責制更根本的是,由高官以至整個社會上層仍未能擺脫殖民地遺留的菁英觀,難以適應開放社會對政治領袖的要求。以後有機會再談。
借問楊佳有多少?
信報 時事評論 2008 12 15
這幅照片使人聯想到「楊佳」產生的根源。攝影者盧廣,原載北京《文明Civilization》十二月號第一一七頁。相中的兒童在淚光中隱含著怨恨。原文的說明是「河南艾滋(港譯「愛滋」)村的孤兒張夏依把『仇』『忍』『殺』寫在手上,更刻在心裡」。按內文推斷,拍攝日期在零一到零四年之間。
引文:
「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輩子背在身上,我寧願犯法。」──楊佳殺警後說
兒子是「真正維護自己尊嚴的人。」──楊佳父親說。
楊家父子以上的「人文」宣示說明,民間積怨太深,模糊了是非黑白的界線。不知道有多少這種定時炸彈的社會有可能失控
正文:
三十年前的這個星期,中共告別文革,進入改革開放時代。此後,經濟呈現人類有史以來規模最大、持續最長的一次高速增長。但理想幻滅、政治滯後,經濟發展蛻變成簡單的發財致富,道德淪喪,貧富失衡,大自然敗壞,社會衝突頻仍。鄧小平開創的粗放發展已走到了盡頭。由黨內外到海內外,紛紛為下一階段該如何走展開角力。胡溫政府在政治上似乎想以小變應萬變。但胡溫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告訴我們,中國的政制滯後太多,拖經濟的後腿,鬆綁是時候。
以輿情看,這已成為普遍的共識。以年來的舉措看,當局也默認這個必要性。關鍵是對人民來說,開放的速度是否趕得上積壓了二十年的預期;對中共來說,權力會否失控,動搖黨本。
隨著開放改革的大壽漸近,異見者大力唱輓歌,直接挑戰國體。上周二《世界人權宣言》發表六十周年前夕,內地數百知識份子仿效七十年代的捷克反對派,發表《零八憲章》,要求改行聯邦制,三權分立、直選領導、結社集會和言論自由、開放黨禁報禁、與台對等談判,一句話,政制學美國、加拿大、澳洲。發起人劉曉波被帶走。胡錦濤繼續以生存權和發展權來回應,顯然未找到新的出路。
緊接著,首次有人到外交部門外抗議,認為現在不但不是發言人說的中國「人權最好的時期」,反而是「特權最好的時期」;老牌民運人士任畹町對美國電台說,維權在中國已證實無效,今後的出路在「抗暴」。
在非關對外的議題上反對外交部,在內地前所未聞;改變國體和主張暴力更是瀰天大罪。樂觀地看,異見者借中共做壽之機、金融海嘯激化社會矛盾之時,用激烈的言詞逼當局出重手,希望激起國內外「同仇敵愾」、重振民運熱情。悲觀地看,政改拖得太久,社會矛盾惡化,人們開始失卻耐性。明年是「六四」二十周年、中共建政六十周年,此前的三月十日是達賴出走五十周年(右翼的異見者與台獨、藏獨、疆獨在倒共上目標一致),這些里程碑任何一個都有可能在經濟低迷中引發動盪。希臘就因為政府顢頇、失業高企,左派上周藉著一個少年被警方槍殺,連日用暴力倒政府,看來會得償所願。西歐各國的無政府主義者見獵心喜。
異見者說,胡錦濤親自下令抓劉曉波。但現在異見者也玩spin,不宜盡信。可以相信的是,當局不放人,只會越來越被動。劉曉波這一代人到中年,早已豁了出去,加上有網絡為後盾、有西方從旁保護,百無禁忌。中共除了威嚇,可用的手段越來越少。抓人只會製造「英雄」,拖到美歐施壓才放人,更有損國譽。
小題:
近年看內地新聞,只要帶上jungle law(蠻荒裡弱肉強食)亦即社會達爾文主義的眼鏡,無論多光怪陸離都不難理解。唯獨民間對楊佳案的反彈,令人擔心這個社會離失控不遠。
案情按理說是黑白分明的。這位二十八歲的北京青年去年十月五日在上海遭到盤查,聲稱在公安局內遭到毆打,事後投訴無果。今年七月一日,他持刀闖入該公安分局,見警員就捅,造成六死四傷,當場被捕。被判死刑,上月二十六日執行。
但因為他專門殺執法者,楊佳成為不堪公權暴虐、「以一人之力對抗強勢公安」的「英雄」。法院宣判當日,門外挺楊的人群高呼「打倒共產黨」。楊佳顯已成為借題反共的符號。
的確,改革開放以來,由公安到「管理隊」,濫權貪腐、包庇不法、手段暴虐的故事罄竹難書。但在楊佳案裡,公安的暴力(楊佳所說的可信是實情)罪不致死。即使官官相護、無法得直,也不能要六個警察和他們的家人來陪葬。我可以相信,以內地審理的粗糙,換了在英美,楊佳有機會以程序為由開脫。但我同樣相信,楊佳如果在英美獲判無罪,民眾肯定大吵,警察工會甚至會抗議。
從文首楊佳和父親的名言可知,這對父子只知有個人,不知有輕重。內地不知道有多少人,所受到的「委屈」百倍於楊佳。人人都要「犯法」才能恢復「自尊」,這符合西方的人文觀嗎?美國的Rodney King是否也要殺幾個警察來回報當眾對他的毒打?
同樣地,我們如果只罵向美國使館扔石頭、砸日本食肆、杯葛法國超市的「愛國」憤青,卻盛讚用殺公安來償暴的無政府憤青,也就無是非可言。把楊佳因為殺六人而被處死譽為「取義成仁」,更落入共產黨改革開放前「兩個凡是」的巢臼。凡是對共產黨有利的,我們就反對;凡是對共產黨有害的,我們就贊成。繼續這樣「成仁」,最後大概就是退回到辛亥革命之前,用「炸彈無罪,暗殺有理」來對付滿清的歲月。這就是所謂「出路在抗暴」?
以人權角度看,楊佳案可質疑的是從反對死刑的西方角度出發,要求改判無期徒刑。但本港媒體大概不便用普通法為楊佳開脫,又不願意說中共判處有理,不約而同地避談(專業反共的雜誌除外),連以法治為賣點的報紙也絕少評論。同樣反映傳媒潛規則的是,一份在北京常駐記者的大報上周三首次報導《零八憲章》後,接著的幾天在網上隻字不提,只剩下專供異見者放料的反共對手跟進。是否受到壓力,繼續報導反對活動就不再獲當局放料?
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
的士發惡
原載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12 10 星期三
港九和新界都是香港大都會的成員,目前的劃分純屬歷史遺留的問題。這兩個地區在現實中沒有必要畫地為牢、分而治之。
上周曼谷機場連日被示威者佔據,數以 萬計的旅客滯留。但我們只知道上千名港人流落他鄉,卻很少想到,因此而無法外出的本地人何只十倍。我就有一個定居泰國的同窗,上周來港出席同學聚會,晚了將近兩天才到。
更巧的是,她好不容易在曼谷軍用機場擠上飛機,抵達赤鱲角後,我們的機場又仿效曼谷,上演堵塞交通的抗議。幸虧她在傍晚抵港,綠的還未開始封路,否則也就啼笑皆非:好不容易才擺脫了曼谷的機場,卻又被困在香港機場,兩頭唔到岸。
最近的士行業很勞氣,施壓的手段日益升級,大家都怕了他們。有一天下班時分,我在金鐘等了大半個鐘頭才有巴士,站上足足有五六十人。有人鼓譟,一個白人更踢巴士以洩憤。原來的士在政府總部旁的花園道慢駛請願,連帶中環的巴士都塞在路上。
我只碰過這一次。但看新聞,慢駛阻塞交通已成為的士抗議的絕招。但升級到堵塞機場,用遊客來要脅,不用說是向泰國學來的。有人更揚言堵塞最繁忙的紅隧。如果在日間進行,市區交通必大亂,從而逼爆地鐵。
的士行業存在着太多市場分層,定價的確很複雜。車主支持短加,因為按起表價來定車租。司機則相反,一來不想被加租,二來怕更少乘客。加上八折黨來搞局,此外不排除有地下勢力插手。
但定價問題可以講數,真正死沽沽的是為的士劃分地盤,規定市區收費要貴過新界。這本來有道理。早期,新界被視為鄉郊,面積大,的士里程長,居民收入較低。但幾十年後的新界早已不是鄉下,有一半人口住在這裏,包括不少中產家庭。加上新區不斷發展,樓房愈來愈密,即使點與點的距離也在收窄。
直覺上,最終恐怕要取消目前的「一市兩價」,讓的士自由載客往來市區和新界,才能治本。到時的士在定價上仍然會有爭拗,但不會有不同地盤的衝突。這可能是十年八年的計劃,但現在就要開始做準備。港九和新界都是香港大都會的成員,目前的劃分純屬歷史遺留的問題。這兩個地區在現實中沒有必要畫地為牢、分而治之。紐約、倫敦、東京有為的士劃分成東西或南北兩個地盤嗎?只有撤除港九與新界之間非必要的區界,讓兩地充分融合,我們才可以希望,長遠來說,與深圳和東莞在經濟上一體化以增強競爭力。
當然,撤除市區和新界的士的區分之前,先決條件是:拓展來往九龍和新界的隧道,同時在隧道設立出入車輛的電子感應系統,以控制經隧道進入九龍的車輛數目,特別是的士。港九道路狹窄,太多的士由新界進入九龍等客,不但增加擠塞,更會忽略新界居民的需要。
港九和新界都是香港大都會的成員,目前的劃分純屬歷史遺留的問題。這兩個地區在現實中沒有必要畫地為牢、分而治之。
上周曼谷機場連日被示威者佔據,數以 萬計的旅客滯留。但我們只知道上千名港人流落他鄉,卻很少想到,因此而無法外出的本地人何只十倍。我就有一個定居泰國的同窗,上周來港出席同學聚會,晚了將近兩天才到。
更巧的是,她好不容易在曼谷軍用機場擠上飛機,抵達赤鱲角後,我們的機場又仿效曼谷,上演堵塞交通的抗議。幸虧她在傍晚抵港,綠的還未開始封路,否則也就啼笑皆非:好不容易才擺脫了曼谷的機場,卻又被困在香港機場,兩頭唔到岸。
最近的士行業很勞氣,施壓的手段日益升級,大家都怕了他們。有一天下班時分,我在金鐘等了大半個鐘頭才有巴士,站上足足有五六十人。有人鼓譟,一個白人更踢巴士以洩憤。原來的士在政府總部旁的花園道慢駛請願,連帶中環的巴士都塞在路上。
我只碰過這一次。但看新聞,慢駛阻塞交通已成為的士抗議的絕招。但升級到堵塞機場,用遊客來要脅,不用說是向泰國學來的。有人更揚言堵塞最繁忙的紅隧。如果在日間進行,市區交通必大亂,從而逼爆地鐵。
的士行業存在着太多市場分層,定價的確很複雜。車主支持短加,因為按起表價來定車租。司機則相反,一來不想被加租,二來怕更少乘客。加上八折黨來搞局,此外不排除有地下勢力插手。
但定價問題可以講數,真正死沽沽的是為的士劃分地盤,規定市區收費要貴過新界。這本來有道理。早期,新界被視為鄉郊,面積大,的士里程長,居民收入較低。但幾十年後的新界早已不是鄉下,有一半人口住在這裏,包括不少中產家庭。加上新區不斷發展,樓房愈來愈密,即使點與點的距離也在收窄。
直覺上,最終恐怕要取消目前的「一市兩價」,讓的士自由載客往來市區和新界,才能治本。到時的士在定價上仍然會有爭拗,但不會有不同地盤的衝突。這可能是十年八年的計劃,但現在就要開始做準備。港九和新界都是香港大都會的成員,目前的劃分純屬歷史遺留的問題。這兩個地區在現實中沒有必要畫地為牢、分而治之。紐約、倫敦、東京有為的士劃分成東西或南北兩個地盤嗎?只有撤除港九與新界之間非必要的區界,讓兩地充分融合,我們才可以希望,長遠來說,與深圳和東莞在經濟上一體化以增強競爭力。
當然,撤除市區和新界的士的區分之前,先決條件是:拓展來往九龍和新界的隧道,同時在隧道設立出入車輛的電子感應系統,以控制經隧道進入九龍的車輛數目,特別是的士。港九道路狹窄,太多的士由新界進入九龍等客,不但增加擠塞,更會忽略新界居民的需要。
2008年12月8日 星期一
府將不府?
原載《信報》2008年12月8日〈兩地一檢〉專欄
曾蔭權政府近月幾乎天天有「負聞」,長此以往,最終只怕會變成「訃聞」。唯一的好消息是加快基建創造就業,但在傳媒上維持不到兩天。還要出多少事才能捱到二○一二年?
最新的兩宗是:獲特首委派監督選舉的資深法官先後兩次推翻自己的判決,被首席大法官訓斥,當局量才的能力再度成為話題;資深記者出身的副局長被指忽視上周的士堵塞機場的威脅,反而與通風報訊的議員爭拗說:「你威脅我呀?」傳媒專家是否真的善於政治也成了疑問。
期間內最危險的訊號是,開始有人懷念被自己踢走的董建華,懷疑小曾會否重蹈其覆轍。若此,上周老董罕有地見報,值得一提。
正當輿論狠批政府包機顢頇、拖到的士發動曼谷式抗議才趕忙處理加價申請,沉寂了將近四年的老董忽然高調。《文匯報》上周五用網頁第四條來刊登政協副主席的演講也許是例行公事,但同日本報、《明報》等也做了報道。
退休高官瓜田納履
老董下台後,本來循例不問港事,偶爾露面,也只是握手揮手。但上周在愛國商界紀念內地開放改革三十周年的餐會上,以國家領導人的語氣,力促港人創造新優勢。內容並無新意,但正當曾蔭權〈施政頻生狀況 管治亮起紅燈〉(本報周五社論),由前特首來講述治港理念,顯得敏感。何況當今特首就在台下,恍惚被請來聽訓。不只此,同台演講的另一位富豪直指香港已淪為「吃老本和伸手問阿爺攞嘢的『二世祖』」(《明報》);主持人介紹講者時,錯口稱呼老董為「特首」。不用說,有人會猜是借題發揮、就曾的前途試探民意。
政府近月的失誤完全失卻常理。AO照理是百中挑一的菁英,升到頂的更是人中龍。怎會有人明知道自己退休前被指硬益某地產商,退休後仍然瓜田李下,接受該地產商的高職?
又怎會有人想不到豁免外傭稅的生效日期定得太近,只會迫僱主做小人。原意是為民紓困,結果促使僱主和外傭解完約後再定新約,又要安排過渡期間對僱主的服務和外傭的居停,煩死僱主,整死僱員。
同樣費解的是,又怎會有人像古時買菜那樣與公眾講價,由豁免一年加到兩年,再加到五年。這不但是鼓勵市民在公共事務上開天殺價,更將豁免期屆滿後是否延續的難題丟給下任特首。
至於增加生果金的同時加入資產審查,原意是防止濫用。但將大批按目前安排即將可領取生果金的準長者排除在外,也就觸動他們的自尊。「嬰兒潮」的中產人士可信大都不會申領,但如果在法律上輪到他們就終止,好像說他們老來就不值得尊敬。既有的利益被減省,由自己喜歡的人來施加,人們會諒解,反之會抗拒。
打個比方,奧巴馬這樣做,準長者會覺得有理;布殊這樣做,準長者會覺得受針對。曾蔭權顯然不是奧巴馬。
官員集體「晒馬」?
同樣費解的是,就派包機接載滯留曼谷的居民回家,為何澳門做得到,人口十四倍、旅客人數肯定更多的香港反而不行;又為何有滯泰港人因為趕飛機而不幸在車禍中喪生後,一切就迎刃而解,兩天內連包四班。只不過滯泰港人沒想到港府轉這樣快,來不及趕到包機升降的機場,九百個座位只接回了兩百人。
包機在曼谷附近的升降,為何不可以請中央代為出面協商?甚至退一步,當地即使容納不了那許多包機,可否向內地或澳門的包機「買位」,先將港人接回國,再由港府向國泰或港龍買位接回來?
隨內情陸續披露,原來主管的保安局長外訪,無法親自處理;局內沒有副手代理;依法兼顧保安的政制局長無意署理;局長助理則無權助理;級別更高的政務司長又不知道怎樣統理;結果由所有官員「集體決定」,愛理不理;最後由政治問責官推給下面的公務員辦理。公僕於是拿出慣用的程序、效益等理性準則來打理,發覺很容易處理:滯留者的生命並未受到威脅,派包機困難大而效益小,由航空公司按供求來分配機位更有效。結論是:請滯留者稍安毋躁,明天會更好。
問題是數以百計的港人流落他鄉,即使生活無礙,但令家人牽掛,也已構成政府形象的危機。箇中的政治後果無法以經濟效益來衡量。以澳門的人口,我懷疑是否有必要派包機。但在非常時期,這是施政精神的體現,何厚鏵顯然識做。
事件暴露了曾式政制的疏漏。司長統籌多個政策局、局長彼此兼任的制度有名無實;保安局不設副局長造成漏洞;局長助理名為政治顧問,其實只是傳話人。最後所有官員以「集體負責」來交差,恍惚黑社會對警方晒馬:「唔啱拉晒我地呀!」
不見棺材不流淚
至於的士加價的難題,涉及車行與司機、「一市兩價」、正價與八折黨三大利害關係,合共有八種派別,最終恐怕要市區「紅的」和新界「綠的」合而為一才容易解決。就目前來說,「短加長減」符合「多買較抵」的市場慣例,對大多數司機和車行有利,必須堅持。對付主要的阻力八折黨及其背後的勢力,只能團結多數、孤立少數、峻法伺候。
但上周搞到機場癱瘓則是莫須有。紅的短加長減後,在 Excel 檔案裏一按就得知,不同里程的收費與綠的相比誰更數。當局怎麼會高調宣傳紅的長途收費更抵,落綠的面子?化解紅綠矛盾的原則很清楚:讓紅綠同步加價,同時確保收費繼續紅高於綠。成為國際新聞後才急忙處理綠的加價,即使解決了問題,也已留下「不見棺材不流淚」的惡名。
最後祝劉翔早日康復,祝辛普遜牢獄生涯愉快。
曾蔭權政府近月幾乎天天有「負聞」,長此以往,最終只怕會變成「訃聞」。唯一的好消息是加快基建創造就業,但在傳媒上維持不到兩天。還要出多少事才能捱到二○一二年?
最新的兩宗是:獲特首委派監督選舉的資深法官先後兩次推翻自己的判決,被首席大法官訓斥,當局量才的能力再度成為話題;資深記者出身的副局長被指忽視上周的士堵塞機場的威脅,反而與通風報訊的議員爭拗說:「你威脅我呀?」傳媒專家是否真的善於政治也成了疑問。
期間內最危險的訊號是,開始有人懷念被自己踢走的董建華,懷疑小曾會否重蹈其覆轍。若此,上周老董罕有地見報,值得一提。
正當輿論狠批政府包機顢頇、拖到的士發動曼谷式抗議才趕忙處理加價申請,沉寂了將近四年的老董忽然高調。《文匯報》上周五用網頁第四條來刊登政協副主席的演講也許是例行公事,但同日本報、《明報》等也做了報道。
退休高官瓜田納履
老董下台後,本來循例不問港事,偶爾露面,也只是握手揮手。但上周在愛國商界紀念內地開放改革三十周年的餐會上,以國家領導人的語氣,力促港人創造新優勢。內容並無新意,但正當曾蔭權〈施政頻生狀況 管治亮起紅燈〉(本報周五社論),由前特首來講述治港理念,顯得敏感。何況當今特首就在台下,恍惚被請來聽訓。不只此,同台演講的另一位富豪直指香港已淪為「吃老本和伸手問阿爺攞嘢的『二世祖』」(《明報》);主持人介紹講者時,錯口稱呼老董為「特首」。不用說,有人會猜是借題發揮、就曾的前途試探民意。
政府近月的失誤完全失卻常理。AO照理是百中挑一的菁英,升到頂的更是人中龍。怎會有人明知道自己退休前被指硬益某地產商,退休後仍然瓜田李下,接受該地產商的高職?
又怎會有人想不到豁免外傭稅的生效日期定得太近,只會迫僱主做小人。原意是為民紓困,結果促使僱主和外傭解完約後再定新約,又要安排過渡期間對僱主的服務和外傭的居停,煩死僱主,整死僱員。
同樣費解的是,又怎會有人像古時買菜那樣與公眾講價,由豁免一年加到兩年,再加到五年。這不但是鼓勵市民在公共事務上開天殺價,更將豁免期屆滿後是否延續的難題丟給下任特首。
至於增加生果金的同時加入資產審查,原意是防止濫用。但將大批按目前安排即將可領取生果金的準長者排除在外,也就觸動他們的自尊。「嬰兒潮」的中產人士可信大都不會申領,但如果在法律上輪到他們就終止,好像說他們老來就不值得尊敬。既有的利益被減省,由自己喜歡的人來施加,人們會諒解,反之會抗拒。
打個比方,奧巴馬這樣做,準長者會覺得有理;布殊這樣做,準長者會覺得受針對。曾蔭權顯然不是奧巴馬。
官員集體「晒馬」?
同樣費解的是,就派包機接載滯留曼谷的居民回家,為何澳門做得到,人口十四倍、旅客人數肯定更多的香港反而不行;又為何有滯泰港人因為趕飛機而不幸在車禍中喪生後,一切就迎刃而解,兩天內連包四班。只不過滯泰港人沒想到港府轉這樣快,來不及趕到包機升降的機場,九百個座位只接回了兩百人。
包機在曼谷附近的升降,為何不可以請中央代為出面協商?甚至退一步,當地即使容納不了那許多包機,可否向內地或澳門的包機「買位」,先將港人接回國,再由港府向國泰或港龍買位接回來?
隨內情陸續披露,原來主管的保安局長外訪,無法親自處理;局內沒有副手代理;依法兼顧保安的政制局長無意署理;局長助理則無權助理;級別更高的政務司長又不知道怎樣統理;結果由所有官員「集體決定」,愛理不理;最後由政治問責官推給下面的公務員辦理。公僕於是拿出慣用的程序、效益等理性準則來打理,發覺很容易處理:滯留者的生命並未受到威脅,派包機困難大而效益小,由航空公司按供求來分配機位更有效。結論是:請滯留者稍安毋躁,明天會更好。
問題是數以百計的港人流落他鄉,即使生活無礙,但令家人牽掛,也已構成政府形象的危機。箇中的政治後果無法以經濟效益來衡量。以澳門的人口,我懷疑是否有必要派包機。但在非常時期,這是施政精神的體現,何厚鏵顯然識做。
事件暴露了曾式政制的疏漏。司長統籌多個政策局、局長彼此兼任的制度有名無實;保安局不設副局長造成漏洞;局長助理名為政治顧問,其實只是傳話人。最後所有官員以「集體負責」來交差,恍惚黑社會對警方晒馬:「唔啱拉晒我地呀!」
不見棺材不流淚
至於的士加價的難題,涉及車行與司機、「一市兩價」、正價與八折黨三大利害關係,合共有八種派別,最終恐怕要市區「紅的」和新界「綠的」合而為一才容易解決。就目前來說,「短加長減」符合「多買較抵」的市場慣例,對大多數司機和車行有利,必須堅持。對付主要的阻力八折黨及其背後的勢力,只能團結多數、孤立少數、峻法伺候。
但上周搞到機場癱瘓則是莫須有。紅的短加長減後,在 Excel 檔案裏一按就得知,不同里程的收費與綠的相比誰更數。當局怎麼會高調宣傳紅的長途收費更抵,落綠的面子?化解紅綠矛盾的原則很清楚:讓紅綠同步加價,同時確保收費繼續紅高於綠。成為國際新聞後才急忙處理綠的加價,即使解決了問題,也已留下「不見棺材不流淚」的惡名。
最後祝劉翔早日康復,祝辛普遜牢獄生涯愉快。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互動消除歧視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12 03 星期三
這都是社會的進步。歧視不能單靠立法,即使真的受歧視,也要自強。只有自己站起來,才能消除社會的偏見。
我坐在快餐店裏。有女子從門外走進來,指指我身旁的地下。我還未弄清楚她問甚麼,鄰桌的男子就對女子擺擺手,代我回答了。原來,她剛才坐我這張桌子,留下了東西。鄰桌比我早來,主動作證,表示我坐下之前,座位旁邊並沒有他人的物件。
女子走後,中年男子說,他妻子也曾在餐廳失落手袋。報警後,翌日在附近的垃圾桶找到,只少了現金。以他的觀察,紐約的警察最差,倫敦的有禮貌,但講效率,還是香港第一。再講下去才知道,他是退休警官。
故事很平常,不平常的是這位熱心人貌似(我按美國習慣,除非對方自己說,否則不問別人的出身)印度裔,主要講英文,但間中插一句粵語。他讚同袍或理所當然,但也為香港而自豪,表示會以此為家。
香港能講粵語的印度人不多。不用說,原因是中文在香港長期是平民的語言,精通英文才能多賺錢、有地位。華人都重英輕中,其他族裔又為甚麼要學,何況是曾受英國統治的南亞裔?回歸11年,中國雖然國力日盛、西方的下一代湧往學中文,但150年殖民統治的習慣仍居於主導。
但西方人位居中上層,有下屬代為翻譯,不懂中文沒有問題。南亞裔大都出身基層,不諳粵語的話,學業和就業大受限制。沒有多少公校和基層的職業能夠完全不用粵語。
以常理看,南亞裔發展機會少,主要的原因,香港九成以上是華人,社會上日常以粵語為主,加上南亞裔地位偏低,以致社會資源按比例朝經濟主體傾斜。出於種族歧視的絕對是少數。何況即使消除歧視,也有一個進化的過程。
美國對外來人士最開放。但你能對美國政府說,我非要用中文上學不可嗎?的確,在美國不懂英文也可以生活,但只能做粗工或走偏門。而且,子女長大後與你無話可說,因為雞同鴨講。你能說子女歧視你嗎?美國以往入籍考試只能用英文。近年開始讓拉美裔和華裔用本國語文應考。原因是這些族裔的人口已上升到某種臨界點。但即使如此,你能說,不懂英文不准在美國開車是歧視嗎?如果所有路牌都附帶西班牙文、中文……眼花繚亂,會否製造更多車禍?
《種族歧視條例》明年生效。但說到底,使南亞裔居民獲得更多的機會是互動的過程。社會應該透過制度和教育,減少對非我族裔的排斥。南亞裔則需要認識到香港以至世界的變化,單靠英文已行不通。如果打算在港生活,又拒絕學本地的語言,即使從他們的利益出發也不切實際。難道今後只出沒中環、尖沙嘴,與西方人來往?
繼翡翠台出現印度裔藝員後,最近now新聞台也有貌似印度裔的粵語女記者,同時有少數族裔青年上電台用粵語介紹母國文化。這都是社會的進步。歧視不能單靠立法,即使真的受歧視,也要自強。只有自己站起來,才能消除社會的偏見。
這都是社會的進步。歧視不能單靠立法,即使真的受歧視,也要自強。只有自己站起來,才能消除社會的偏見。
我坐在快餐店裏。有女子從門外走進來,指指我身旁的地下。我還未弄清楚她問甚麼,鄰桌的男子就對女子擺擺手,代我回答了。原來,她剛才坐我這張桌子,留下了東西。鄰桌比我早來,主動作證,表示我坐下之前,座位旁邊並沒有他人的物件。
女子走後,中年男子說,他妻子也曾在餐廳失落手袋。報警後,翌日在附近的垃圾桶找到,只少了現金。以他的觀察,紐約的警察最差,倫敦的有禮貌,但講效率,還是香港第一。再講下去才知道,他是退休警官。
故事很平常,不平常的是這位熱心人貌似(我按美國習慣,除非對方自己說,否則不問別人的出身)印度裔,主要講英文,但間中插一句粵語。他讚同袍或理所當然,但也為香港而自豪,表示會以此為家。
香港能講粵語的印度人不多。不用說,原因是中文在香港長期是平民的語言,精通英文才能多賺錢、有地位。華人都重英輕中,其他族裔又為甚麼要學,何況是曾受英國統治的南亞裔?回歸11年,中國雖然國力日盛、西方的下一代湧往學中文,但150年殖民統治的習慣仍居於主導。
但西方人位居中上層,有下屬代為翻譯,不懂中文沒有問題。南亞裔大都出身基層,不諳粵語的話,學業和就業大受限制。沒有多少公校和基層的職業能夠完全不用粵語。
以常理看,南亞裔發展機會少,主要的原因,香港九成以上是華人,社會上日常以粵語為主,加上南亞裔地位偏低,以致社會資源按比例朝經濟主體傾斜。出於種族歧視的絕對是少數。何況即使消除歧視,也有一個進化的過程。
美國對外來人士最開放。但你能對美國政府說,我非要用中文上學不可嗎?的確,在美國不懂英文也可以生活,但只能做粗工或走偏門。而且,子女長大後與你無話可說,因為雞同鴨講。你能說子女歧視你嗎?美國以往入籍考試只能用英文。近年開始讓拉美裔和華裔用本國語文應考。原因是這些族裔的人口已上升到某種臨界點。但即使如此,你能說,不懂英文不准在美國開車是歧視嗎?如果所有路牌都附帶西班牙文、中文……眼花繚亂,會否製造更多車禍?
《種族歧視條例》明年生效。但說到底,使南亞裔居民獲得更多的機會是互動的過程。社會應該透過制度和教育,減少對非我族裔的排斥。南亞裔則需要認識到香港以至世界的變化,單靠英文已行不通。如果打算在港生活,又拒絕學本地的語言,即使從他們的利益出發也不切實際。難道今後只出沒中環、尖沙嘴,與西方人來往?
繼翡翠台出現印度裔藝員後,最近now新聞台也有貌似印度裔的粵語女記者,同時有少數族裔青年上電台用粵語介紹母國文化。這都是社會的進步。歧視不能單靠立法,即使真的受歧視,也要自強。只有自己站起來,才能消除社會的偏見。
聖誕書談
信報 時事評論 2008 12 01 星期一
金融海嘯深化,救市不斷升級。來日方長,今天放下時事改為講書。
George Soros的《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 台北聯經○八年八月;英文原版 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 The Credit Crisis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美國Public Affairs○八年五月。
此書很應節,但原版太貴,我等到出中譯文才看。次按危機爆發前,這位國際炒家就預言,這是「三十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貨幣當局(指聯儲局)不太可能應付」。但預告危機難,解決更難。索羅斯雖力主救市和根據新的paradigm(台灣譯作典範,大陸譯作範式)重建金融秩序,但這次連美國都無法自救,繁體版的書名誇張失實。
但索羅斯除了是金融大鱷,也是政治活動家,而且在金融和政治上都有一套理論。經濟上,他畢業於左翼的倫敦經濟學院,反對美國的自由市場學說,認為並非人人都掌握全部的市場資訊,完全競爭的假設並不成立。
政治上,他成長於納粹時期的匈牙利,用計謀逃過了大屠殺,繼承了東歐猶太人反專制和反斯拉夫主義的傳統,發迹後出錢出力幫東歐擺脫蘇聯。他在思想上師從現代的猶太裔哲學家Karl Popper,政治觀點見於○一年的著作《開放社會》(Open Society)。蘇聯解體後,繼續對抗俄羅斯的威權。
索羅斯的投資反射論有點像物理學的牛頓第三定律。用常話說,資產相對於一般商品,數量不容易增減,故不論買還是賣,價格一旦形成強烈的走勢,人人都擔心他人的得就是自己的失。在羊群心理驅使下,爭相跟隨大勢,將價格推到市場無法承受的程度。結論是:只有用公權力急煞車,才能避免車毀人亡。直覺上,金融市場失控源於人的貪念和隨眾的本性,會不斷重犯,經驗教訓並不管用。
危言聳聽難以置信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 簡體原版:北京中信○七年六月;繁體版:台北遠流,○八年。
本欄說過,這是憤青經典《中國可以說不》的新世紀金融版。作者擔心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後,人民幣的發行權最終會操諸美國銀行家之手,故敬告中央準備打貨幣戰。學者嗤之以鼻,但作者會講故事,大眾趨之若鶩。英美的中央銀行其實是私產、美國總統遭暗殺是因為想從私人手裏收回美元的發行權……等陰謀論表面上都有出處。最難置信的只是:歐美猶太裔銀行家族Rothschild的財富高達五十萬億美元。
但真正使作者成為英雄的是美國的金融爛污。十三億人辛辛苦苦對美出口,但美國開動印鈔機來埋單,蠶食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庫券,令反美的陰謀論疑幻疑真。金融海嘯爆發後,內地人普遍要求分散外滙儲備,作者更鼓吹國際貨幣恢復金本位。月前內地高調公布發現大金礦顯然與此有關。
香港《文匯報》日前說,作者繼成功預測美國「兩房」災難和金融海嘯後,現在預言明年四至九月更大鑊,對沖基金和保險公司將陸續爆煲,大型商業銀行亦難倖免。此書應戴着「有色眼鏡」去讀。若有人「妖言惑眾」,希望有識之士能用常人的語言逐一批駁,否則難怪讀者輕信。
有民主無饑荒?
Amartya Sen的《慣於爭鳴的印度人》(The Argumentative Indian) 英文原版:Farrar, Straus and Giroux,○五年;簡體版:上海三聯,○七年。作者是九八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martya Sen,但名過於實。三百頁的書幾句話講完:印度的民主基礎牢固,因為自古人民愛思考、百家爭鳴、和平共存。中國也有過這種好日子,可惜一到漢朝就獨尊儒術。但印度現在也出問題。印度教作為社會主流,有人排斥其他宗教,特別是伊斯蘭,不惜殺人放火,對方也以牙還牙。作者奉勸國人堅持傳統,和而不同。但囉嗦迂腐,缺乏感染力。
同時身為政治哲學家,作者一項著名的研究顯得相當政治化:「從來沒有一個獨立民主而又保障新聞自由的國家發生過真正的饑荒。」說白了,我們所見的饑荒都並非因為缺糧,而是掌權者隱瞞災情,白白餓死人。因此有民主就冇饑荒。誠然,就一九五八到六○年間餓死幾千萬人,中共用「三年自然災害」來掩飾本身在糧產上「假大空」的罪過。但要說非洲的饑荒純粹因為獨裁和戰亂,不存在生產力或自然條件的因素,難以置信。冇民主自由「可以」導致饑荒絕對成立,但有民主自由就「一定」冇饑荒,似乎太理想。
Sen敘事重複、文字累贅,遠不如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克魯曼)善言。大陸雖然慣於教條地逐字翻譯,不及台灣譯文易讀,但若非原文繁瑣,簡體版應不致無中生有。但講文字很花篇幅,不贅。
就簡體版序言看,內地翻譯此書是洋為中用,借西方大師來鼓勵國人容忍異見。
Stanley S.K. Kwan 的 The Dragon and the Crown - Hong Kong Memoirs Hong Kong U. Press ○九年。此書是友人Nicole Kwan(關慧中)為她叔叔 Stanley S.K. Kwan(關士光)執筆的自傳,但我並不認識後者。
本書很好讀,因為是個人的傳奇。傳記主人生於二五年,生母與鄧肇堅同父異母,在英皇書院(King's)的學業因香港淪陷而中斷,於是北上抗日,被國軍派去為美軍當翻譯。戰後返港,先在美國領事館當翻譯,後轉往恒生銀行研究部,先後創設恒生股市指數和恒生消費物價指數。《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前一年,因為心臟問題而提前退休,翌年移居加拿大。
此書我主要看兩點。一是在內地戰時和文革時期成長的兩代香港菁英如何看待國運。傳記主人因為對香港的貢獻,獲港督尤德頒發MBE,但幾兄弟早期左傾。中共建政後,有兄弟北上參加建設。其後看到內地親友的遭遇才開始心淡,但仍關心國運。文革後被統戰,應邀赴京參觀。開放改革後亦曾回內地探親。
我有興趣的第二點是恒生銀行早期發展。最有趣的是傳記主人六二年底去見工,與利國偉的一問一答。緊接着就是六五年的銀行擠提。此書以學術形式出版,相信要待出中文版後,才會廣泛流傳。
金融海嘯深化,救市不斷升級。來日方長,今天放下時事改為講書。
George Soros的《索羅斯帶你走出金融危機》 台北聯經○八年八月;英文原版 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 The Credit Crisis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美國Public Affairs○八年五月。
此書很應節,但原版太貴,我等到出中譯文才看。次按危機爆發前,這位國際炒家就預言,這是「三十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貨幣當局(指聯儲局)不太可能應付」。但預告危機難,解決更難。索羅斯雖力主救市和根據新的paradigm(台灣譯作典範,大陸譯作範式)重建金融秩序,但這次連美國都無法自救,繁體版的書名誇張失實。
但索羅斯除了是金融大鱷,也是政治活動家,而且在金融和政治上都有一套理論。經濟上,他畢業於左翼的倫敦經濟學院,反對美國的自由市場學說,認為並非人人都掌握全部的市場資訊,完全競爭的假設並不成立。
政治上,他成長於納粹時期的匈牙利,用計謀逃過了大屠殺,繼承了東歐猶太人反專制和反斯拉夫主義的傳統,發迹後出錢出力幫東歐擺脫蘇聯。他在思想上師從現代的猶太裔哲學家Karl Popper,政治觀點見於○一年的著作《開放社會》(Open Society)。蘇聯解體後,繼續對抗俄羅斯的威權。
索羅斯的投資反射論有點像物理學的牛頓第三定律。用常話說,資產相對於一般商品,數量不容易增減,故不論買還是賣,價格一旦形成強烈的走勢,人人都擔心他人的得就是自己的失。在羊群心理驅使下,爭相跟隨大勢,將價格推到市場無法承受的程度。結論是:只有用公權力急煞車,才能避免車毀人亡。直覺上,金融市場失控源於人的貪念和隨眾的本性,會不斷重犯,經驗教訓並不管用。
危言聳聽難以置信
宋鴻兵的《貨幣戰爭》 簡體原版:北京中信○七年六月;繁體版:台北遠流,○八年。
本欄說過,這是憤青經典《中國可以說不》的新世紀金融版。作者擔心中國開放金融市場後,人民幣的發行權最終會操諸美國銀行家之手,故敬告中央準備打貨幣戰。學者嗤之以鼻,但作者會講故事,大眾趨之若鶩。英美的中央銀行其實是私產、美國總統遭暗殺是因為想從私人手裏收回美元的發行權……等陰謀論表面上都有出處。最難置信的只是:歐美猶太裔銀行家族Rothschild的財富高達五十萬億美元。
但真正使作者成為英雄的是美國的金融爛污。十三億人辛辛苦苦對美出口,但美國開動印鈔機來埋單,蠶食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庫券,令反美的陰謀論疑幻疑真。金融海嘯爆發後,內地人普遍要求分散外滙儲備,作者更鼓吹國際貨幣恢復金本位。月前內地高調公布發現大金礦顯然與此有關。
香港《文匯報》日前說,作者繼成功預測美國「兩房」災難和金融海嘯後,現在預言明年四至九月更大鑊,對沖基金和保險公司將陸續爆煲,大型商業銀行亦難倖免。此書應戴着「有色眼鏡」去讀。若有人「妖言惑眾」,希望有識之士能用常人的語言逐一批駁,否則難怪讀者輕信。
有民主無饑荒?
Amartya Sen的《慣於爭鳴的印度人》(The Argumentative Indian) 英文原版:Farrar, Straus and Giroux,○五年;簡體版:上海三聯,○七年。作者是九八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Amartya Sen,但名過於實。三百頁的書幾句話講完:印度的民主基礎牢固,因為自古人民愛思考、百家爭鳴、和平共存。中國也有過這種好日子,可惜一到漢朝就獨尊儒術。但印度現在也出問題。印度教作為社會主流,有人排斥其他宗教,特別是伊斯蘭,不惜殺人放火,對方也以牙還牙。作者奉勸國人堅持傳統,和而不同。但囉嗦迂腐,缺乏感染力。
同時身為政治哲學家,作者一項著名的研究顯得相當政治化:「從來沒有一個獨立民主而又保障新聞自由的國家發生過真正的饑荒。」說白了,我們所見的饑荒都並非因為缺糧,而是掌權者隱瞞災情,白白餓死人。因此有民主就冇饑荒。誠然,就一九五八到六○年間餓死幾千萬人,中共用「三年自然災害」來掩飾本身在糧產上「假大空」的罪過。但要說非洲的饑荒純粹因為獨裁和戰亂,不存在生產力或自然條件的因素,難以置信。冇民主自由「可以」導致饑荒絕對成立,但有民主自由就「一定」冇饑荒,似乎太理想。
Sen敘事重複、文字累贅,遠不如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克魯曼)善言。大陸雖然慣於教條地逐字翻譯,不及台灣譯文易讀,但若非原文繁瑣,簡體版應不致無中生有。但講文字很花篇幅,不贅。
就簡體版序言看,內地翻譯此書是洋為中用,借西方大師來鼓勵國人容忍異見。
Stanley S.K. Kwan 的 The Dragon and the Crown - Hong Kong Memoirs Hong Kong U. Press ○九年。此書是友人Nicole Kwan(關慧中)為她叔叔 Stanley S.K. Kwan(關士光)執筆的自傳,但我並不認識後者。
本書很好讀,因為是個人的傳奇。傳記主人生於二五年,生母與鄧肇堅同父異母,在英皇書院(King's)的學業因香港淪陷而中斷,於是北上抗日,被國軍派去為美軍當翻譯。戰後返港,先在美國領事館當翻譯,後轉往恒生銀行研究部,先後創設恒生股市指數和恒生消費物價指數。《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前一年,因為心臟問題而提前退休,翌年移居加拿大。
此書我主要看兩點。一是在內地戰時和文革時期成長的兩代香港菁英如何看待國運。傳記主人因為對香港的貢獻,獲港督尤德頒發MBE,但幾兄弟早期左傾。中共建政後,有兄弟北上參加建設。其後看到內地親友的遭遇才開始心淡,但仍關心國運。文革後被統戰,應邀赴京參觀。開放改革後亦曾回內地探親。
我有興趣的第二點是恒生銀行早期發展。最有趣的是傳記主人六二年底去見工,與利國偉的一問一答。緊接着就是六五年的銀行擠提。此書以學術形式出版,相信要待出中文版後,才會廣泛流傳。
2008年11月27日 星期四
台灣頹青vs大陸憤青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11月26日〈香江人語〉專欄
大陸青年憤怒是因為經濟太好,看不到國家的不足;台灣青年頹廢是因為經濟太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我可以理解《海角七號》為甚麼在台灣大賣。因為反映了社會,特別是南部的現實:經濟低迷,人浮於事。很多「 鄉下仔」在城市混不下去,回流家鄉又看不到出路,終日渾渾噩噩,以煙酒度日。
台灣的不景主要是政治造成的,劇情基本上反映了導演魏德聖個人的挫折感。但他很聰明,隻字不提黨派、國族、藍綠、兩岸……(戲分較重的八九個角色裡,唯一的政治元素是男主角的父親。身為地方名流,草根土氣,但致力為鄉民打拼,有意角逐鎮長一職),而是借台灣南端小鎮恆春的一次文娛活動,襯托出經濟低迷下農村的「精神面貌」,向小人物致敬。
故事借一個懷才不遇的鄉下歌手,激勵社會上失落的年輕人。用輕喜劇的手法包裝,強調「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弱勢社群,只要不自棄,總可以找到本身的潛力,昂首闊步。
導演更聰明的是,借日本殖民統治結束初期和今天,六十年來一前一後兩代人的愛情來催淚。不用說,今天的這對台、日年輕人感情得以開花,毋須重蹈前輩因為政治阻隔而被逼分手的悲劇。整部戲略嫌煽情,作為戲引的情書部分點到即止會更好,但現在也未至於不可接受。
男主角范逸臣樣貌英俊,造型不羈,憤世嫉俗,演活了失意的鄉下青年。加上嗓音好、有台型,相信會走紅。但真正重要的是,這個角色使我想起了兩岸相反的處境。如果大陸近年最受注目的一個社群是「憤青」,台灣的對等則可能是「頹青」。
大陸憤青對國家信心爆棚,因而痛恨西方: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經濟奇蹟,而且按照你們的要求,力求與國際接軌,但仍然處處受針對,就像毛澤東當年說的,「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台灣青年剛好相反,雖然深愛家鄉,但對目前的處境極其失望,有強烈的無力感。兒時所享有的富裕和希望,隨著自己成長而逐漸流走。輪到自己出道後,連一份有尊嚴的工作都沒有。
換言之,大陸青年憤怒是因為經濟太好,看不到國家的不足;台灣青年頹廢是因為經濟太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但兩岸相比,台灣人文傳統較強,頹青比大陸的憤青容易開解。大陸要待高速成長階段到達盡頭,轉為平穩成長後,憤青才會醒悟到高速階段的後遺症,回過頭來檢討國家的缺失。
本身來自南部的魏德聖認為,台灣的年輕人也有反省的必要。他接觸過一批自己動手改建房子的鄉下老人。原來他們想開旅舍,為子女提供就業機會,不必在城市浪蕩。魏德聖在片子?借一個老人與男主角做對比,襯托出他說的:「有時候年輕人很容易被環境打垮,但老年人卻很頑強。」
大陸青年憤怒是因為經濟太好,看不到國家的不足;台灣青年頹廢是因為經濟太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我可以理解《海角七號》為甚麼在台灣大賣。因為反映了社會,特別是南部的現實:經濟低迷,人浮於事。很多「 鄉下仔」在城市混不下去,回流家鄉又看不到出路,終日渾渾噩噩,以煙酒度日。
台灣的不景主要是政治造成的,劇情基本上反映了導演魏德聖個人的挫折感。但他很聰明,隻字不提黨派、國族、藍綠、兩岸……(戲分較重的八九個角色裡,唯一的政治元素是男主角的父親。身為地方名流,草根土氣,但致力為鄉民打拼,有意角逐鎮長一職),而是借台灣南端小鎮恆春的一次文娛活動,襯托出經濟低迷下農村的「精神面貌」,向小人物致敬。
故事借一個懷才不遇的鄉下歌手,激勵社會上失落的年輕人。用輕喜劇的手法包裝,強調「天生我才必有用」。即使弱勢社群,只要不自棄,總可以找到本身的潛力,昂首闊步。
導演更聰明的是,借日本殖民統治結束初期和今天,六十年來一前一後兩代人的愛情來催淚。不用說,今天的這對台、日年輕人感情得以開花,毋須重蹈前輩因為政治阻隔而被逼分手的悲劇。整部戲略嫌煽情,作為戲引的情書部分點到即止會更好,但現在也未至於不可接受。
男主角范逸臣樣貌英俊,造型不羈,憤世嫉俗,演活了失意的鄉下青年。加上嗓音好、有台型,相信會走紅。但真正重要的是,這個角色使我想起了兩岸相反的處境。如果大陸近年最受注目的一個社群是「憤青」,台灣的對等則可能是「頹青」。
大陸憤青對國家信心爆棚,因而痛恨西方:中國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罕見的經濟奇蹟,而且按照你們的要求,力求與國際接軌,但仍然處處受針對,就像毛澤東當年說的,「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
台灣青年剛好相反,雖然深愛家鄉,但對目前的處境極其失望,有強烈的無力感。兒時所享有的富裕和希望,隨著自己成長而逐漸流走。輪到自己出道後,連一份有尊嚴的工作都沒有。
換言之,大陸青年憤怒是因為經濟太好,看不到國家的不足;台灣青年頹廢是因為經濟太壞,看不到自己的優點。
但兩岸相比,台灣人文傳統較強,頹青比大陸的憤青容易開解。大陸要待高速成長階段到達盡頭,轉為平穩成長後,憤青才會醒悟到高速階段的後遺症,回過頭來檢討國家的缺失。
本身來自南部的魏德聖認為,台灣的年輕人也有反省的必要。他接觸過一批自己動手改建房子的鄉下老人。原來他們想開旅舍,為子女提供就業機會,不必在城市浪蕩。魏德聖在片子?借一個老人與男主角做對比,襯托出他說的:「有時候年輕人很容易被環境打垮,但老年人卻很頑強。」
2008年11月24日 星期一
黑人大跃进
原载《南风窗》双周刊2008年11月19号专栏
黑人首次当选美国总统,而且几乎是全球拥戴。但余生也早,我1967年到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华盛顿、纽约等大城市求学和工作十几年,但一个黑人也不认识。老师和同学里没有黑人,即使住处看门的也是拉丁裔。读研究院那几年,只在学术会议上见过一个黑人同行。由于太罕见,至今还记得他姓Brown。
我在芝加哥大学就读时,住处与现在候任总统奥巴马的家步行可及。奥巴马在芝大教法律。芝大是学院派,重学术而轻实用。由于学术要客观中立,故一向与政经权力保持距离。奥巴马可能是第一个当总统的芝大师生,我与有荣焉。不过,他的家在”South 51st Street”(南五十一街)以北,而我住在五十一街以南的校园。当时的五十一街是黑白的楚河汉界,黑人走北边的行人道,白人走南边的。由于黑人的标签是犯罪率高,不是黑人而跨过五十一街往北走者,自负安危。我自然没有这种胆色。
黑人的这个形象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末。但没想到,最近这20年,黑人的地位获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奥巴马之前,有两个黑人当上国务卿。国务卿是内阁之首,在宪制里的排名仅次于正副总统和众议院议长。
我到美国第一年,在长春藤大学布朗就读。校内所见的黑人不是洗地就是洗碗。但不少保留着早期的南方遗风,见到我这种无权无势的外国学生,也都停下手中的活,微笑问好:”Morning. How are you today?”
就在那一年,我首次领教了华人闻风变色的黑人区。我去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婚礼,本应坐1号车,却上了2号。出站时同样是125街,但发觉街上只有黑人,楼房破旧、满地垃圾。附近的人见来了个西装毕挺的东方人,都盯着我看。我怕掉头走回车站太碍眼,只好硬着头皮问路。原来,沿着125街往西走十来分钟才是哥大。但婚礼时间已到,附近又没有的士,幸亏是白天,我于是一边急行军,一边留意四周,准备一觉得有人逼近就发足狂奔。最后总算平安抵达。回
过头来看,黑人区也许没有一般说的那样恐怖。
但1968年后,宁静的局面被打破,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被暗杀,激发全美的黑人暴动。与此同时,白人青年的反越战运动席卷美国,倾向无政府主义,有点像文革。黑人也转趋激进,在”Black is beautiful””black power”等重建民族自尊的口号下,不排除用暴力与白人展开斗争,老一辈黑人的温文显得过时。我由布朗转校芝大后,再也没有机会与黑人在平和中接近。
芝大在美国大学里的排名从1930年代巅峰期的头五名跌到现在大概第十名,据说就是因为黑人。校园除了东边是湖,其余三面都是黑人区。师生不但不敢走出校园,即使在校园里,入夜后也要格外留神。最坏的时期,几天内有两个白人女生在校园里被强奸。校方即使每晚出动保镳护花,仍然有女生闹退学。
芝大的台、港师生也不能幸免。有同窗晚上在家门口洗车时被抢。同学之间更盛传,与我在同一栋大楼做研究的副教授李远哲离开芝大,是因为他太太在校园的超市付钱时,有人持枪行劫。李教授后来在母校加大柏克莱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为甚么离开芝大,始终是一个谜。但同学都相信,治安令芝大少拿了一个诺贝尔。
但我也因此学会了防身之道。每晚深夜从系里走回家时,用竞步的速度走路中心有照明的车道,以防有人藏身行人道的阴暗处。
我与黑人接触最恐怖的一段时期,是1980年代初,住在纽约离地铁D车Church大道站附近的Prospect街。当时中国刚开放,人们争相赴美,纽约的华人激增。我所在的大厦大约每三户就有一户是华人。由于华人发薪消费惯用现金,有人看准我们”有钱”怕事,加上有些是黑市居留,不敢报警,于是每天早上守在大厦门口,一见华人出来就要钱,所谓要也就是硬讨,不给就抢。我的家人也领教过。我因为做报馆,不是正常时间上班,才得以幸免。但有一天晚上从地铁站步行回家,也被人挑衅。幸亏有同车的香港人陪我走,黑仔才不敢上前,远远地向我们摔啤酒瓶泄愤。我于是立即由纽约搬到河对岸的新泽西州。
翻出这段往事,并非想贬低黑人。刚好相反,要说的是黑人居于微时的行为与出人头地时的表现,可能是是两回事。当时他们并非没有才干,而是没有机会,变得仇视社会。
奥巴马这次竞选的表现,美国过去这40年来无人能及。他当选当晚的演说,可能是人类最杰出的演说之一。我不知道他与美国人最爱的约翰‧肯尼迪怎么比。肯尼迪被刺杀时,我还不懂政治。是时候上YouTube看看他著名的就职演说:”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黑人首次当选美国总统,而且几乎是全球拥戴。但余生也早,我1967年到美国,先后在芝加哥、华盛顿、纽约等大城市求学和工作十几年,但一个黑人也不认识。老师和同学里没有黑人,即使住处看门的也是拉丁裔。读研究院那几年,只在学术会议上见过一个黑人同行。由于太罕见,至今还记得他姓Brown。
我在芝加哥大学就读时,住处与现在候任总统奥巴马的家步行可及。奥巴马在芝大教法律。芝大是学院派,重学术而轻实用。由于学术要客观中立,故一向与政经权力保持距离。奥巴马可能是第一个当总统的芝大师生,我与有荣焉。不过,他的家在”South 51st Street”(南五十一街)以北,而我住在五十一街以南的校园。当时的五十一街是黑白的楚河汉界,黑人走北边的行人道,白人走南边的。由于黑人的标签是犯罪率高,不是黑人而跨过五十一街往北走者,自负安危。我自然没有这种胆色。
黑人的这个形象一直持续到1980年代末。但没想到,最近这20年,黑人的地位获得翻天覆地的变化。奥巴马之前,有两个黑人当上国务卿。国务卿是内阁之首,在宪制里的排名仅次于正副总统和众议院议长。
我到美国第一年,在长春藤大学布朗就读。校内所见的黑人不是洗地就是洗碗。但不少保留着早期的南方遗风,见到我这种无权无势的外国学生,也都停下手中的活,微笑问好:”Morning. How are you today?”
就在那一年,我首次领教了华人闻风变色的黑人区。我去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婚礼,本应坐1号车,却上了2号。出站时同样是125街,但发觉街上只有黑人,楼房破旧、满地垃圾。附近的人见来了个西装毕挺的东方人,都盯着我看。我怕掉头走回车站太碍眼,只好硬着头皮问路。原来,沿着125街往西走十来分钟才是哥大。但婚礼时间已到,附近又没有的士,幸亏是白天,我于是一边急行军,一边留意四周,准备一觉得有人逼近就发足狂奔。最后总算平安抵达。回
过头来看,黑人区也许没有一般说的那样恐怖。
但1968年后,宁静的局面被打破,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被暗杀,激发全美的黑人暴动。与此同时,白人青年的反越战运动席卷美国,倾向无政府主义,有点像文革。黑人也转趋激进,在”Black is beautiful””black power”等重建民族自尊的口号下,不排除用暴力与白人展开斗争,老一辈黑人的温文显得过时。我由布朗转校芝大后,再也没有机会与黑人在平和中接近。
芝大在美国大学里的排名从1930年代巅峰期的头五名跌到现在大概第十名,据说就是因为黑人。校园除了东边是湖,其余三面都是黑人区。师生不但不敢走出校园,即使在校园里,入夜后也要格外留神。最坏的时期,几天内有两个白人女生在校园里被强奸。校方即使每晚出动保镳护花,仍然有女生闹退学。
芝大的台、港师生也不能幸免。有同窗晚上在家门口洗车时被抢。同学之间更盛传,与我在同一栋大楼做研究的副教授李远哲离开芝大,是因为他太太在校园的超市付钱时,有人持枪行劫。李教授后来在母校加大柏克莱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他为甚么离开芝大,始终是一个谜。但同学都相信,治安令芝大少拿了一个诺贝尔。
但我也因此学会了防身之道。每晚深夜从系里走回家时,用竞步的速度走路中心有照明的车道,以防有人藏身行人道的阴暗处。
我与黑人接触最恐怖的一段时期,是1980年代初,住在纽约离地铁D车Church大道站附近的Prospect街。当时中国刚开放,人们争相赴美,纽约的华人激增。我所在的大厦大约每三户就有一户是华人。由于华人发薪消费惯用现金,有人看准我们”有钱”怕事,加上有些是黑市居留,不敢报警,于是每天早上守在大厦门口,一见华人出来就要钱,所谓要也就是硬讨,不给就抢。我的家人也领教过。我因为做报馆,不是正常时间上班,才得以幸免。但有一天晚上从地铁站步行回家,也被人挑衅。幸亏有同车的香港人陪我走,黑仔才不敢上前,远远地向我们摔啤酒瓶泄愤。我于是立即由纽约搬到河对岸的新泽西州。
翻出这段往事,并非想贬低黑人。刚好相反,要说的是黑人居于微时的行为与出人头地时的表现,可能是是两回事。当时他们并非没有才干,而是没有机会,变得仇视社会。
奥巴马这次竞选的表现,美国过去这40年来无人能及。他当选当晚的演说,可能是人类最杰出的演说之一。我不知道他与美国人最爱的约翰‧肯尼迪怎么比。肯尼迪被刺杀时,我还不懂政治。是时候上YouTube看看他著名的就职演说:”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看淡西藏
原載《信報》2008年11月24日〈兩地一檢〉專欄
上網的版本略有改動
流亡的藏人以達賴年邁(近月兩次入院,據說患膽石)、爭取「大藏區」自治二十年不果為由,上周齊集印度舉行公決,看是繼續走目前的「中間路線」,一統全中國的藏族居地,學港、澳那樣「藏人治藏」,還是謀求獨立。
達賴避席以示由族人自決。大會最後決定:繼續尋求自治,倘無進展就謀求獨立,但在北京軟化前不再談判。由於可以暗中調整立場來控制交涉的成果,藏人此舉是表面溫和,但隨時激化。
流亡者留一手,理由是:海外的少壯派要獨立,但老一輩流亡者和中國境內的藏人仍然追隨達賴。言下之意,再過幾年,待老一輩離去,就會正式謀求獨立。北京的回應相信也是一實一虛:先譴責分裂,然後對西方交差說,接觸的大門仍然敞開。
達賴身後問題更棘手
流亡者急於決定「統獨」,因為明年三月十日是達賴流亡五十周年,而再過三個月就是「六四」二十周年,須決定如何出擊。屆時西藏裏外若有人發難,洋人粉絲、恨共的漢人,以至台獨、疆獨、法輪功必爭相起鬨,務求形成較今年拉薩「三一四」更為震撼的效果,使同年十月慶祝六十大壽的共和國大為掃慶。
北京若為保安全而像奧運那樣全國動員、停發簽證,外人固怨聲載道,金融海嘯下的市面也將更為蕭條。加上美國首次由少數民族當總統,競選時講明「保護西藏人民獨特的宗教與文化傳統」。北京若鐵腕對付藏人,奧巴馬將不得不出聲。
同情維吾爾人和藏人的內地作家王力雄配合藏人大會,上周三在反共網站博訊上撰文,認為西藏有了「實現」獨立的可能。理由是:黨政涉藏部門以「反分裂」為既定利益,一於硬到底,將藏人逼上梁山。但世間所有議題都存在著官員的利益,不見得就一事無成。北京對藏寧左勿右,關鍵在大漢心態和盲從唯物論。對台的反分裂容易辦,因為兩岸只有地域而沒有文化分歧。
達賴身後,問題的確更棘手。達賴見過毛澤東,與中原還有些淵源。但出走五十年後,至少有兩代藏人在歐美成長,基本上是愛藏的西方人,只講原則,不考慮歷史和實際,對北京只有鄙視和鬥爭。
相信是針對藏人大會,北京近月空前強硬,直指達賴破壞京奧,勾結法輪功、疆獨,威脅溫家寶外訪時的人身安全,言而無信,沒有資格談西藏問題,只能談「個人前途」。換言之,接受招安,到北京終老(北京拒絕讓達賴回拉薩長住,以免他接近藏人),否則 shut up。但不界定何謂「獨立、半獨立、變相獨立」而一概否定,顯得蠻橫。
與此同時,繼西藏自治區一位政府副主席和公安廳長被免職,中央統戰部的西藏局漢族女局長上周去職。港報前天獲北京放料說,女局長電腦裏的機密遭黑客下載,驚動胡錦濤,換言之與事主對西藏的看法無關。但不早不晚,偏偏在藏人大會期間開刀,太過巧合。
大藏區之議無稽
由於達賴可能無法轉世,北京與藏人都想用強硬的姿態來增加籌碼。藏人用激進的後生嚇北京:不趁著達賴在生成就大藏區,他一去,我們就索性獨立。但中國的經濟舉世欣羨,以二萬億美元的儲備,在金融海嘯中獲全球高唱「他是我們的大救星」,西方不會為了西藏而開罪中國。
何況大藏區之議也實在無稽。如果四川、青海、雲南、甘肅的藏人聚居點都應該併入西藏,統一歸藏人管理,印度、尼泊爾、不丹的藏區是否也作如是觀?這個難題相信聯合國都解決不了。再說,世上各民族長期混居,如果都有權一統聚居地,第一強國將會是以色列。紐約和倫敦的金融街、紐約的鑽石街都是猶太人地頭,應歸特拉維夫管轄。
但反過來,北京如果以為只要達賴無法轉世,就可以用錢來誘使藏人轉向世俗,則是中了唯物論的毒。只要看並非佛教徒的本報同文陳耀紅上周五所述與藏人的交往,就可以明白,藏人的精神力量不會因為物質而消亡。
我未到過藏區,沒有藏傳佛教的朋友,但看書本和影碟同樣感覺到,藏人的宗教情懷是全世界特有的。我相信西藏黨委書記說的,西藏九成的花費來自北京。但我也相信,讓藏人選的話,他們會放棄這筆資助來換取「自治」。他們只有六百萬人,在歐美有僑民和粉絲,西藏是旅遊勝地,怎會挨餓?
不幸的是,藏漢剛好是兩個極端,一個最重精神,一個最講實用。由於彼此間缺乏共同點,西藏雖然幾百年前就納入了中國版圖,但關係疏遠,漢人並未予以足夠的重視。開放改革後的經濟發展又純從漢人的賺錢致富觀出發,對藏人的精神生活造成新的困擾。
勿製造以巴式世仇
中共應該為歷史作補救。一要相信,宗教導人向善、服務社會的作用遠遠大過對黨的挑戰。二要拋開禁忌,為西藏文化在文革中的損害道歉。三要摒棄大漢史觀,少講漢人五九年以來為西藏做了多少好事,少逼藏人承認歸屬。「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生活是否有改善,藏人心裏有數。藏人心服,自然會來歸。天天講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共如何解放農奴,不要說藏人,連我都覺得煩。中共更不能以為,最好是藏人大搞暴力,以便像疆獨那樣列為恐怖分子,受全世界孤立。這只會製造出以色列—巴勒斯坦式的世仇。
最後引用○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Orhan Pamuk(帕慕克)自傳《伊斯坦布爾》的一段話。所講的是土耳其大約一九六○年代西化菁英對社會主流的看法。當時九成五的人信伊斯蘭教,但大都貧窮。菁英遂把不信神當作富裕和現代化的象徵。作者出身於這種家庭。下文將我╱我們改為漢人,他們改為藏人,現代化和西化改為開放改革,或許能夠看出今天漢藏的問題:
我的家人取笑信教的家傭,使我知道他們的善良純潔要付出代價:國家現代化、繁榮、西化的夢想因而更難達到。身為西化、實證派的有產階級,我們有權治理這些半文盲,防止他們太迷信。……政府控制的媒體嘲笑(宗教傳統),學校紀念革命烈士,提醒我們國家屬於我們,而不屬於窮人信眾。他們的虔誠會把我們跟他們一起拖垮。我們對國家的控制權取決於現代化和西化的眼光。(上海:世紀出版,第一七五頁)
上網的版本略有改動
流亡的藏人以達賴年邁(近月兩次入院,據說患膽石)、爭取「大藏區」自治二十年不果為由,上周齊集印度舉行公決,看是繼續走目前的「中間路線」,一統全中國的藏族居地,學港、澳那樣「藏人治藏」,還是謀求獨立。
達賴避席以示由族人自決。大會最後決定:繼續尋求自治,倘無進展就謀求獨立,但在北京軟化前不再談判。由於可以暗中調整立場來控制交涉的成果,藏人此舉是表面溫和,但隨時激化。
流亡者留一手,理由是:海外的少壯派要獨立,但老一輩流亡者和中國境內的藏人仍然追隨達賴。言下之意,再過幾年,待老一輩離去,就會正式謀求獨立。北京的回應相信也是一實一虛:先譴責分裂,然後對西方交差說,接觸的大門仍然敞開。
達賴身後問題更棘手
流亡者急於決定「統獨」,因為明年三月十日是達賴流亡五十周年,而再過三個月就是「六四」二十周年,須決定如何出擊。屆時西藏裏外若有人發難,洋人粉絲、恨共的漢人,以至台獨、疆獨、法輪功必爭相起鬨,務求形成較今年拉薩「三一四」更為震撼的效果,使同年十月慶祝六十大壽的共和國大為掃慶。
北京若為保安全而像奧運那樣全國動員、停發簽證,外人固怨聲載道,金融海嘯下的市面也將更為蕭條。加上美國首次由少數民族當總統,競選時講明「保護西藏人民獨特的宗教與文化傳統」。北京若鐵腕對付藏人,奧巴馬將不得不出聲。
同情維吾爾人和藏人的內地作家王力雄配合藏人大會,上周三在反共網站博訊上撰文,認為西藏有了「實現」獨立的可能。理由是:黨政涉藏部門以「反分裂」為既定利益,一於硬到底,將藏人逼上梁山。但世間所有議題都存在著官員的利益,不見得就一事無成。北京對藏寧左勿右,關鍵在大漢心態和盲從唯物論。對台的反分裂容易辦,因為兩岸只有地域而沒有文化分歧。
達賴身後,問題的確更棘手。達賴見過毛澤東,與中原還有些淵源。但出走五十年後,至少有兩代藏人在歐美成長,基本上是愛藏的西方人,只講原則,不考慮歷史和實際,對北京只有鄙視和鬥爭。
相信是針對藏人大會,北京近月空前強硬,直指達賴破壞京奧,勾結法輪功、疆獨,威脅溫家寶外訪時的人身安全,言而無信,沒有資格談西藏問題,只能談「個人前途」。換言之,接受招安,到北京終老(北京拒絕讓達賴回拉薩長住,以免他接近藏人),否則 shut up。但不界定何謂「獨立、半獨立、變相獨立」而一概否定,顯得蠻橫。
與此同時,繼西藏自治區一位政府副主席和公安廳長被免職,中央統戰部的西藏局漢族女局長上周去職。港報前天獲北京放料說,女局長電腦裏的機密遭黑客下載,驚動胡錦濤,換言之與事主對西藏的看法無關。但不早不晚,偏偏在藏人大會期間開刀,太過巧合。
大藏區之議無稽
由於達賴可能無法轉世,北京與藏人都想用強硬的姿態來增加籌碼。藏人用激進的後生嚇北京:不趁著達賴在生成就大藏區,他一去,我們就索性獨立。但中國的經濟舉世欣羨,以二萬億美元的儲備,在金融海嘯中獲全球高唱「他是我們的大救星」,西方不會為了西藏而開罪中國。
何況大藏區之議也實在無稽。如果四川、青海、雲南、甘肅的藏人聚居點都應該併入西藏,統一歸藏人管理,印度、尼泊爾、不丹的藏區是否也作如是觀?這個難題相信聯合國都解決不了。再說,世上各民族長期混居,如果都有權一統聚居地,第一強國將會是以色列。紐約和倫敦的金融街、紐約的鑽石街都是猶太人地頭,應歸特拉維夫管轄。
但反過來,北京如果以為只要達賴無法轉世,就可以用錢來誘使藏人轉向世俗,則是中了唯物論的毒。只要看並非佛教徒的本報同文陳耀紅上周五所述與藏人的交往,就可以明白,藏人的精神力量不會因為物質而消亡。
我未到過藏區,沒有藏傳佛教的朋友,但看書本和影碟同樣感覺到,藏人的宗教情懷是全世界特有的。我相信西藏黨委書記說的,西藏九成的花費來自北京。但我也相信,讓藏人選的話,他們會放棄這筆資助來換取「自治」。他們只有六百萬人,在歐美有僑民和粉絲,西藏是旅遊勝地,怎會挨餓?
不幸的是,藏漢剛好是兩個極端,一個最重精神,一個最講實用。由於彼此間缺乏共同點,西藏雖然幾百年前就納入了中國版圖,但關係疏遠,漢人並未予以足夠的重視。開放改革後的經濟發展又純從漢人的賺錢致富觀出發,對藏人的精神生活造成新的困擾。
勿製造以巴式世仇
中共應該為歷史作補救。一要相信,宗教導人向善、服務社會的作用遠遠大過對黨的挑戰。二要拋開禁忌,為西藏文化在文革中的損害道歉。三要摒棄大漢史觀,少講漢人五九年以來為西藏做了多少好事,少逼藏人承認歸屬。「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生活是否有改善,藏人心裏有數。藏人心服,自然會來歸。天天講西藏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中共如何解放農奴,不要說藏人,連我都覺得煩。中共更不能以為,最好是藏人大搞暴力,以便像疆獨那樣列為恐怖分子,受全世界孤立。這只會製造出以色列—巴勒斯坦式的世仇。
最後引用○六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Orhan Pamuk(帕慕克)自傳《伊斯坦布爾》的一段話。所講的是土耳其大約一九六○年代西化菁英對社會主流的看法。當時九成五的人信伊斯蘭教,但大都貧窮。菁英遂把不信神當作富裕和現代化的象徵。作者出身於這種家庭。下文將我╱我們改為漢人,他們改為藏人,現代化和西化改為開放改革,或許能夠看出今天漢藏的問題:
我的家人取笑信教的家傭,使我知道他們的善良純潔要付出代價:國家現代化、繁榮、西化的夢想因而更難達到。身為西化、實證派的有產階級,我們有權治理這些半文盲,防止他們太迷信。……政府控制的媒體嘲笑(宗教傳統),學校紀念革命烈士,提醒我們國家屬於我們,而不屬於窮人信眾。他們的虔誠會把我們跟他們一起拖垮。我們對國家的控制權取決於現代化和西化的眼光。(上海:世紀出版,第一七五頁)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黑色聖誕?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11月19日〈香江人語〉專欄
最近隔壁裝修。但不知道用一種甚麼機器,由早上九點吵到將近六點,我恍惚住在工廠車間,加上家具震個不停,寫這篇稿都很困難。你見到此文時,那部機器說不定還在鬧。
但對這些工人來說,有能力製造噪音反而是幸運的。近日多的是裁員。前一陣是說東莞的工廠倒閉,內地工人索性回鄉耕田,現在殺到埋身。英國電訊裁員一萬對香港也許沒有甚麼影響,但澳門金沙集團的金光大道停工,即時有四千名香港工人失業,加上本港的亞視、星展銀行、名店LV….低氣壓又再籠罩。雖然深圳市長說,不希望港資或台資企業「悲情」地離開,但「悲情」已經在望。
這與中央宣布全球僅次於美、英的救市方案,相距只不過幾天。但又可以理解,並非中央的話不管用,而是刺激經濟有如病人服藥,要時間才能見效。海嘯的效應現在陸續浮現,但救市措施則除非直接入市,否則最快也要幾個月才見功。等待措施發酵的期間內,市道只會變差而不會變好。
不只此,對於中央的「4萬億」、港府的「十大基建」、廣東省的「1.3萬億」鴻圖,恐怕還得打個折扣。古今中外,作大好事、淡化壞事是政府的慣伎。上述大計裡新的成份可能只佔少數,其餘措施是早已決定的,只不過還未完成。現在將舊酒混在新酒裡以谷大數字,再用新樽包裝,讓你以為是危機出現後才制訂的措施,一來增強對經濟的信心,二來使你覺得政府真「果斷」。
不要說曾蔭權《施政報告》裡列出的基建,沒有幾樣是你未聽過的,聽內行的朋友說,即使中央那4萬億,真正因為金融海嘯而加碼的也大約只有四分之一,其餘都是原定的項目。而且,中央突然公布大手筆,有可能是趕在胡錦濤上周末出席全球救市峰會之前,加強與西方談判的籌碼。
這並非說中央「縮骨」,而是中央要應付外來的問題。雖然手持近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有十三億人,人均其實遠遠少於很多國家。中國就像從前的大家庭,上下十幾房,屋子很大,田地不少,糧產很多,買入的日用品更多,但其實每一口分到的可能還不如小戶。而且,內地長期高增長,人民都預期明天會更好,已就業的人等著加薪,開始就業的人希望順利找到工作,增長一旦放緩,無法吸納勞動人口,勞資衝突、官民矛盾、人間悲劇就會層出不窮。
還有一個多月就是聖誕新年,香港開始有商場亮燈。但由現在到年底還會有小規模的裁員,這次過節只能苦中作樂。而且等過了農曆年、美國新總統上任,大方向比較明確後,大規模的裁員倒閉才會浮現。這個聖誕相信很多人會勒緊荷包。
最近隔壁裝修。但不知道用一種甚麼機器,由早上九點吵到將近六點,我恍惚住在工廠車間,加上家具震個不停,寫這篇稿都很困難。你見到此文時,那部機器說不定還在鬧。
但對這些工人來說,有能力製造噪音反而是幸運的。近日多的是裁員。前一陣是說東莞的工廠倒閉,內地工人索性回鄉耕田,現在殺到埋身。英國電訊裁員一萬對香港也許沒有甚麼影響,但澳門金沙集團的金光大道停工,即時有四千名香港工人失業,加上本港的亞視、星展銀行、名店LV….低氣壓又再籠罩。雖然深圳市長說,不希望港資或台資企業「悲情」地離開,但「悲情」已經在望。
這與中央宣布全球僅次於美、英的救市方案,相距只不過幾天。但又可以理解,並非中央的話不管用,而是刺激經濟有如病人服藥,要時間才能見效。海嘯的效應現在陸續浮現,但救市措施則除非直接入市,否則最快也要幾個月才見功。等待措施發酵的期間內,市道只會變差而不會變好。
不只此,對於中央的「4萬億」、港府的「十大基建」、廣東省的「1.3萬億」鴻圖,恐怕還得打個折扣。古今中外,作大好事、淡化壞事是政府的慣伎。上述大計裡新的成份可能只佔少數,其餘措施是早已決定的,只不過還未完成。現在將舊酒混在新酒裡以谷大數字,再用新樽包裝,讓你以為是危機出現後才制訂的措施,一來增強對經濟的信心,二來使你覺得政府真「果斷」。
不要說曾蔭權《施政報告》裡列出的基建,沒有幾樣是你未聽過的,聽內行的朋友說,即使中央那4萬億,真正因為金融海嘯而加碼的也大約只有四分之一,其餘都是原定的項目。而且,中央突然公布大手筆,有可能是趕在胡錦濤上周末出席全球救市峰會之前,加強與西方談判的籌碼。
這並非說中央「縮骨」,而是中央要應付外來的問題。雖然手持近兩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但有十三億人,人均其實遠遠少於很多國家。中國就像從前的大家庭,上下十幾房,屋子很大,田地不少,糧產很多,買入的日用品更多,但其實每一口分到的可能還不如小戶。而且,內地長期高增長,人民都預期明天會更好,已就業的人等著加薪,開始就業的人希望順利找到工作,增長一旦放緩,無法吸納勞動人口,勞資衝突、官民矛盾、人間悲劇就會層出不窮。
還有一個多月就是聖誕新年,香港開始有商場亮燈。但由現在到年底還會有小規模的裁員,這次過節只能苦中作樂。而且等過了農曆年、美國新總統上任,大方向比較明確後,大規模的裁員倒閉才會浮現。這個聖誕相信很多人會勒緊荷包。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扁悲情奏效 綠營博谷底反彈
原載《信報》2008年11月17日〈兩地一檢〉專欄
前總統涉嫌貪污被收押,本來是台灣繼普選總統和政黨二次輪替後,第三個引以為傲的政治里程碑。但整個事件一聽就煩。四五個案子彼此交纏,巨款散布全球各地,涉案者各有利害,證供反覆,調查曠日持久,真相可能永遠不明。這種大事縱有政治意義,卻無思想性可言。再說,一個世紀大案,比周刊最愛報道的豪門八卦更不堪,無聊透頂。
至今披露的證據與上述兩大民主成就沾不上邊。被前第一家庭「A」掉的款子據說以億元台幣(台幣兌港元約為四對一)計,分散在瑞士、香港等幾乎所有可以洗錢的地區。除了第三代的兒童,直系成員無一倖免,還牽涉不少近親。換言之,經過長期打拼才鬥倒國民黨威權,透過普選完成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的前總統陳水扁,很可能是犯罪家族之首。
滑稽「病」案
這種《健力士(堅尼斯)記錄大全》的故事,我覺得又滑稽又 sick。幸虧自己不住在台灣。這批案子可能還會吵一兩年,一想到今後天天遭到各大新聞台的地毯式轟炸就昏倒。
陳水扁高呼「民主萬歲,獨立萬歲」、展示手銬、在看守所絕食,藉此把貪污罪轉化成政治「迫害」,臉皮無疑很厚。但不早不晚,偏偏在兩岸分治第五十九年,大陸高官首次來訪後將他收押,讓他得以自封為「國共合謀的戰俘」,何其不幸!初步看,他已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繼二十二前當反對派後,再次坐「國民黨監牢」的悲情英雄。大選落敗後雌伏至今的謝長廷上周突然以人權領袖姿態重出江湖。綠營的情緒顯然已經煽起,成為下次選舉的本錢。聽馬英九上電台勸陳水扁進食的語氣,可知他束手無策。
稍有常理的人都不相信國共聯手整陳水扁。國民黨已經在位,只要與對岸重建紐帶、改善經濟,即可爭取連任。大陸的上策是利用經濟實力來協助台灣、博取民眾好感、間接疏離綠營。雙方都懶得與眾叛親離的陳水扁糾纏。事實上反而是綠營怕兩岸和緩帶動經濟,令其難以翻身,故衝擊大陸高官,想嚇退對方,逼馬英九收手。
很多人不屑於綠營硬來和陳水扁「演戲」。但民進黨輸掉大選、內部分崩離析後,扮悲情博同情理所當然。借圍堵大陸高官來顯示弱勢面對「強權」的悲憤,手法一如反全球化人士衝擊富國會議。現在的社會政治道德高,只要被視為弱勢,手段再蠻也有人同情。台灣這次就有大學生靜坐,認為當局過分使用暴力、限制綠營的表達。聽說我們的理大學生也有同感。黃毓民在立法會裏用蕉掟向主席台時,同樣有人叫好。
我對陳家弊案興趣缺缺,也因為常理到了陳家就完全不是那回事。扁妻說涉案巨款都是「政治獻金」或選舉餘款,部分留待丈夫卸任後作公共事務用。但選民的貢獻為何不是以競選辦的名義存放在島內,轉給民進黨作經費,而要到海外存入親人賬戶?而且,與先進國相反,大部分獻金並非來自普通人,集腋成裘,而是少數富豪的巨獻。
明目張膽
除了近日偵訊的兩筆億元台幣款項,據報在生意上被抓痛腳的李登輝乾兒子對乾爹訴苦,陳水扁跟他要三億「美元」政治獻金,因為他不給才落得流亡日本。未曾對質之前,這當然是一面之詞。但以李登輝的教父地位,相信乾兒子不敢在他面前無中生有。奧巴馬在三億人口的美國選總統,也不過籌得六億美元左右。台灣只有二千三百萬人,陳家索取三億美元,也許是「建國」用的。
常理之二是,陳水扁以妻子為首的所有直系家人都涉案,部分弊案在傳媒上早已公開,女婿和親家更已判刑。要說為人夫者幾年來對枕邊人可能損及自己職業生命的作為毫不知情,自己身為總統卻不看新聞,誰會相信?古語云齊「家」治「國」。陳水扁如果真的這樣糊塗,家不成家,又何以治「國」?
稍有常理的人都不會這樣明目張膽地貪錢。陳家之所以會毫無忌憚,只有兩種解釋。一是國民黨遺留的歪風,正如國務機要費,人人如此,陳家只不過蕭規曹隨;二是陳家看到人民痛恨國民黨,以為改朝換代後,民進黨將會「長治久安」,總統卸任後不會被翻舊賬。沒想到台灣的法治有相對的獨立性,而且國民黨會翻身。但如果是第一種可能,天下烏鴉一般黑,民進黨不要再把自己打扮成台灣的救世主。我相信,後一個可能性更大。
民主缺陷
不過,陳家有扁妻的殘障加阿扁的謀略,案子最後有可能因為無法取得無可置疑的證據而結案。總之全家將責任推給扁妻,阿扁咬定「一概不知」,扁妻到了最後關頭就暈倒。逼迫這個對丈夫在獄中絕食憂心如焚、體重只剩二十九公斤(大約六十磅)的「風中殘燭」(綠營對扁妻的美稱,靈感大概來自當年頌揚英國戴妃的名曲《Candle in the Wind》),只會給綠營暴動的藉口。
不要笑,這在歷史上很平常。世間涉及最高層次的內情,由於牽扯到太多幕後的利益,最後大都不了了之。台灣○四年選舉前夕的「三一九」槍擊案,此前美國始自林肯總統的連串政治暗殺,事後的調查都不足以釋疑。
陳家案再次彰顯了世間不成熟民主的缺陷。一是普選並不能防貪。歐美的廉潔來自道德傳統,香港和新加坡則是英式法治加厚祿的結合。菲律賓、泰國、巴基斯坦、印度、拉丁美洲國家……都有普選,但貪污如昔。二是陳家弊案表面證據確鑿,但仍有許多粉絲死命維護,將事件歸因於國族黨派之爭。
這說明理論上真理愈辯愈明、公義必定伸張,但在傳統文化深厚、缺乏共同價值觀的社會裏,中短期裏,populism is king。
前總統涉嫌貪污被收押,本來是台灣繼普選總統和政黨二次輪替後,第三個引以為傲的政治里程碑。但整個事件一聽就煩。四五個案子彼此交纏,巨款散布全球各地,涉案者各有利害,證供反覆,調查曠日持久,真相可能永遠不明。這種大事縱有政治意義,卻無思想性可言。再說,一個世紀大案,比周刊最愛報道的豪門八卦更不堪,無聊透頂。
至今披露的證據與上述兩大民主成就沾不上邊。被前第一家庭「A」掉的款子據說以億元台幣(台幣兌港元約為四對一)計,分散在瑞士、香港等幾乎所有可以洗錢的地區。除了第三代的兒童,直系成員無一倖免,還牽涉不少近親。換言之,經過長期打拼才鬥倒國民黨威權,透過普選完成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的前總統陳水扁,很可能是犯罪家族之首。
滑稽「病」案
這種《健力士(堅尼斯)記錄大全》的故事,我覺得又滑稽又 sick。幸虧自己不住在台灣。這批案子可能還會吵一兩年,一想到今後天天遭到各大新聞台的地毯式轟炸就昏倒。
陳水扁高呼「民主萬歲,獨立萬歲」、展示手銬、在看守所絕食,藉此把貪污罪轉化成政治「迫害」,臉皮無疑很厚。但不早不晚,偏偏在兩岸分治第五十九年,大陸高官首次來訪後將他收押,讓他得以自封為「國共合謀的戰俘」,何其不幸!初步看,他已把自己打造成一個繼二十二前當反對派後,再次坐「國民黨監牢」的悲情英雄。大選落敗後雌伏至今的謝長廷上周突然以人權領袖姿態重出江湖。綠營的情緒顯然已經煽起,成為下次選舉的本錢。聽馬英九上電台勸陳水扁進食的語氣,可知他束手無策。
稍有常理的人都不相信國共聯手整陳水扁。國民黨已經在位,只要與對岸重建紐帶、改善經濟,即可爭取連任。大陸的上策是利用經濟實力來協助台灣、博取民眾好感、間接疏離綠營。雙方都懶得與眾叛親離的陳水扁糾纏。事實上反而是綠營怕兩岸和緩帶動經濟,令其難以翻身,故衝擊大陸高官,想嚇退對方,逼馬英九收手。
很多人不屑於綠營硬來和陳水扁「演戲」。但民進黨輸掉大選、內部分崩離析後,扮悲情博同情理所當然。借圍堵大陸高官來顯示弱勢面對「強權」的悲憤,手法一如反全球化人士衝擊富國會議。現在的社會政治道德高,只要被視為弱勢,手段再蠻也有人同情。台灣這次就有大學生靜坐,認為當局過分使用暴力、限制綠營的表達。聽說我們的理大學生也有同感。黃毓民在立法會裏用蕉掟向主席台時,同樣有人叫好。
我對陳家弊案興趣缺缺,也因為常理到了陳家就完全不是那回事。扁妻說涉案巨款都是「政治獻金」或選舉餘款,部分留待丈夫卸任後作公共事務用。但選民的貢獻為何不是以競選辦的名義存放在島內,轉給民進黨作經費,而要到海外存入親人賬戶?而且,與先進國相反,大部分獻金並非來自普通人,集腋成裘,而是少數富豪的巨獻。
明目張膽
除了近日偵訊的兩筆億元台幣款項,據報在生意上被抓痛腳的李登輝乾兒子對乾爹訴苦,陳水扁跟他要三億「美元」政治獻金,因為他不給才落得流亡日本。未曾對質之前,這當然是一面之詞。但以李登輝的教父地位,相信乾兒子不敢在他面前無中生有。奧巴馬在三億人口的美國選總統,也不過籌得六億美元左右。台灣只有二千三百萬人,陳家索取三億美元,也許是「建國」用的。
常理之二是,陳水扁以妻子為首的所有直系家人都涉案,部分弊案在傳媒上早已公開,女婿和親家更已判刑。要說為人夫者幾年來對枕邊人可能損及自己職業生命的作為毫不知情,自己身為總統卻不看新聞,誰會相信?古語云齊「家」治「國」。陳水扁如果真的這樣糊塗,家不成家,又何以治「國」?
稍有常理的人都不會這樣明目張膽地貪錢。陳家之所以會毫無忌憚,只有兩種解釋。一是國民黨遺留的歪風,正如國務機要費,人人如此,陳家只不過蕭規曹隨;二是陳家看到人民痛恨國民黨,以為改朝換代後,民進黨將會「長治久安」,總統卸任後不會被翻舊賬。沒想到台灣的法治有相對的獨立性,而且國民黨會翻身。但如果是第一種可能,天下烏鴉一般黑,民進黨不要再把自己打扮成台灣的救世主。我相信,後一個可能性更大。
民主缺陷
不過,陳家有扁妻的殘障加阿扁的謀略,案子最後有可能因為無法取得無可置疑的證據而結案。總之全家將責任推給扁妻,阿扁咬定「一概不知」,扁妻到了最後關頭就暈倒。逼迫這個對丈夫在獄中絕食憂心如焚、體重只剩二十九公斤(大約六十磅)的「風中殘燭」(綠營對扁妻的美稱,靈感大概來自當年頌揚英國戴妃的名曲《Candle in the Wind》),只會給綠營暴動的藉口。
不要笑,這在歷史上很平常。世間涉及最高層次的內情,由於牽扯到太多幕後的利益,最後大都不了了之。台灣○四年選舉前夕的「三一九」槍擊案,此前美國始自林肯總統的連串政治暗殺,事後的調查都不足以釋疑。
陳家案再次彰顯了世間不成熟民主的缺陷。一是普選並不能防貪。歐美的廉潔來自道德傳統,香港和新加坡則是英式法治加厚祿的結合。菲律賓、泰國、巴基斯坦、印度、拉丁美洲國家……都有普選,但貪污如昔。二是陳家弊案表面證據確鑿,但仍有許多粉絲死命維護,將事件歸因於國族黨派之爭。
這說明理論上真理愈辯愈明、公義必定伸張,但在傳統文化深厚、缺乏共同價值觀的社會裏,中短期裏,populism is king。
2008年11月14日 星期五
今後四年看你的了!
原載《U Magazine》2008年11月14日號
今後這一個月,用奧巴馬做封面的雜誌相信會看到你厭。他在美國時間上周二晚上當選,但香港周五上街的亞洲版《Time》和《Newsweek》幾乎全本用來講他。美國傳媒顯然賭他贏梗,做定了絕大部分內容,只留下得票率和當選後的影像在付印前填上。
《Time》偏重於第一個黑人當選的意義;《Newsweek》則主要講競選的軼事。由於後者比較輕鬆,例如說新總統原來也爆粗,本港也有報紙引述。但除非你家在美國,又或者喜歡歷史,花時間看過去還不如看未來,看奧巴馬當選會否影響到自己。
真的要講軼事,我覺得只有一件值得一記。把奧巴馬撫養成才的外祖母Madelyn Dunham在孫兒創造歷史的前一天離世。等了將近50年,偏偏就差一天。這肯定是奧巴馬最大的遺憾(《Time》第12頁)。
《Time》第46頁建議奧巴馬做五件事使美國回到正軌。一是「New New Deal」(新新政),仿效70年前華爾街股災後的羅斯福總統,大興土木,創造就業。二是扭轉喬治布殊的政策,把該管的事重新管起來。三是與世人為善,處理好伊朗、阿富汗、中東等國家安全重點,中國不在考慮之列。四是扭轉偏袒富農的農業政策。五是讓吵了幾十年的醫療改革走出第一步。
同期用奧巴馬做封面的還有英國的《Economist》。這本英國周刊與美國同行,有點像我們的月刊和八卦周刊。看後者比較過癮,但看前者可以得益。第13頁的社論〈Great Expectations〉就從全球角度出發,為奧巴馬開清單,希望他善用上任前這10個星期,有個好開始,不要辜負世人的期盼。第56頁對大選輸家的評價也很中肯:「命運派給約翰麥凱恩的是一副不可能贏的牌。」
《Economist》還說,在其網站上就美國大選投票的全球網民,幾乎一面倒選奧巴馬。這是否也代表你?
激情過後,奧巴馬一如所有的美國人,還須撫平心情、捲起袖子。《Economist》社論的結語寫得好:「一如大多數政客,奧巴馬先生肯定會敗多於成。但他有極大的尊嚴、超卓的才華、崇高的理想。美國人挑選他也就再次說明,美國無論自我修復的能力還是驚世駭俗的能力,都舉世無匹。」
《Time》和《Newsweek》亞洲版11月17日號,《Economist》11月14日號,零售價分別是50元、50元和60元,各大報攤、書店有售,網站:time.com,newsweek.com,economist.com,有內容。
2008年11月12日 星期三
為芝加哥自豪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11月12日〈香江人語〉專欄
美國候任總統夫人米歇爾有一次為丈夫競選時說,這是她「第一次」為美國而自豪。這句話被對手抓住狠批:奧巴馬的妻子根本不愛國,怎能讓他來當家?
其實,米歇爾說的是真心話。她1960年代生於芝加哥的黑人貧民區,從小受盡白眼。直至這次看見選民不嫌棄她丈夫是黑人,才看到社會的另一面。
同樣地,我也是在30多年後,看到奧巴馬競選引發的美國「革命」,才對自己住過7年的芝加哥感到自豪。我在奧巴馬任教的芝加哥大學獲得思想啟蒙,在芝大時,住處離奧巴馬現在的家步行可及,在奧巴馬上周發表當選演說的芝加哥Grant Park(格蘭公園)留下了不少足跡。但時值米歇爾的童年,芝城市容灰暗、交通不便、治安不寧、寒冷風大,住久了十分鬱悶。直到去年夏天我回芝大探望恩師,對芝城才開始改觀。
芝加哥以工農業起家,文娛不是它的優勢。市中心的Grant Park比我們的維園大好幾倍,坐落在湖邊,景色一流。但偌大一片草坪,只有兩個地標:一個噴泉和一個露天音樂廳,沒有大眾同樂的設施。加上冬天很冷,一年內只有6-9月之間比較旺,此外很難匯聚人氣。
但去年舊地重遊,發覺Grant Park多了一個人人爭相留影的地標:一個狀如科學裡時空漏斗的巨大擺設。吸引人的是它的水銀鏡面。在太陽下亮得令人目眩。但更有趣的是,你站在四周任何一點,都會在水銀面上留下一個漫畫鏡像。而且由於物體呈不規則的流線型,站在不同的位置,所得的鏡像不同。站在這裡看起來很醜,但只要稍微挪一挪,就可能大大改善形象。很多人繞著物體轉,找得最滿意的鏡像才按快門。
我在的時候,芝加哥的O’Hare機場全美國最繁忙。但一直沒有地鐵直通。去年回去,才坐上了機場地鐵。雖然只是站站停的普通線,到市中心將近要一小時,但已經是大躍進。巴士路線也增加了。首次有巴士從市中心來往芝大。雖然要換一次車,但十來分鐘總有一班,不開車也可以生活。
變得更厲害的是市中心以南的地區。以往由市中心往南走,一出了商業區,連綿十幾個街口,說得好聽是工廠倉庫,說得難聽是廢墟,在車上望去幾無人煙。我當時除非去二十三街的唐人街,否則從來不敢在這個地區下車。
但現在已重建為新中產地區。去年回去,芝大同窗開車帶我遊覽。新樓的密度和高度與我們不能比,但較昔日已脫胎換骨。我甚至敢在那裏下車閒逛。同窗說,該區因為靠近市中心,已成了「豪宅區」。怪不得我們有人要求把工廠區改變用途。
對建築物拆建,美國的限制比香港嚴得多,所以樓價比香港平穩。但現在連芝加哥也大力提升市容,可信是全球化壓力使然。城際競爭無遠弗屆。甲城不改進,資金和人才就會流向較有活力的乙城。
看近年香港基建的進度,危機已不遠矣。
美國候任總統夫人米歇爾有一次為丈夫競選時說,這是她「第一次」為美國而自豪。這句話被對手抓住狠批:奧巴馬的妻子根本不愛國,怎能讓他來當家?
其實,米歇爾說的是真心話。她1960年代生於芝加哥的黑人貧民區,從小受盡白眼。直至這次看見選民不嫌棄她丈夫是黑人,才看到社會的另一面。
同樣地,我也是在30多年後,看到奧巴馬競選引發的美國「革命」,才對自己住過7年的芝加哥感到自豪。我在奧巴馬任教的芝加哥大學獲得思想啟蒙,在芝大時,住處離奧巴馬現在的家步行可及,在奧巴馬上周發表當選演說的芝加哥Grant Park(格蘭公園)留下了不少足跡。但時值米歇爾的童年,芝城市容灰暗、交通不便、治安不寧、寒冷風大,住久了十分鬱悶。直到去年夏天我回芝大探望恩師,對芝城才開始改觀。
芝加哥以工農業起家,文娛不是它的優勢。市中心的Grant Park比我們的維園大好幾倍,坐落在湖邊,景色一流。但偌大一片草坪,只有兩個地標:一個噴泉和一個露天音樂廳,沒有大眾同樂的設施。加上冬天很冷,一年內只有6-9月之間比較旺,此外很難匯聚人氣。
但去年舊地重遊,發覺Grant Park多了一個人人爭相留影的地標:一個狀如科學裡時空漏斗的巨大擺設。吸引人的是它的水銀鏡面。在太陽下亮得令人目眩。但更有趣的是,你站在四周任何一點,都會在水銀面上留下一個漫畫鏡像。而且由於物體呈不規則的流線型,站在不同的位置,所得的鏡像不同。站在這裡看起來很醜,但只要稍微挪一挪,就可能大大改善形象。很多人繞著物體轉,找得最滿意的鏡像才按快門。
我在的時候,芝加哥的O’Hare機場全美國最繁忙。但一直沒有地鐵直通。去年回去,才坐上了機場地鐵。雖然只是站站停的普通線,到市中心將近要一小時,但已經是大躍進。巴士路線也增加了。首次有巴士從市中心來往芝大。雖然要換一次車,但十來分鐘總有一班,不開車也可以生活。
變得更厲害的是市中心以南的地區。以往由市中心往南走,一出了商業區,連綿十幾個街口,說得好聽是工廠倉庫,說得難聽是廢墟,在車上望去幾無人煙。我當時除非去二十三街的唐人街,否則從來不敢在這個地區下車。
但現在已重建為新中產地區。去年回去,芝大同窗開車帶我遊覽。新樓的密度和高度與我們不能比,但較昔日已脫胎換骨。我甚至敢在那裏下車閒逛。同窗說,該區因為靠近市中心,已成了「豪宅區」。怪不得我們有人要求把工廠區改變用途。
對建築物拆建,美國的限制比香港嚴得多,所以樓價比香港平穩。但現在連芝加哥也大力提升市容,可信是全球化壓力使然。城際競爭無遠弗屆。甲城不改進,資金和人才就會流向較有活力的乙城。
看近年香港基建的進度,危機已不遠矣。
美國行,我們也行?
原載《信報》2008年11月10日〈兩地一檢〉專欄
美國上周的世紀大選一如所料,建國以來,繼四十三個白人總統後,終於出了個黑人。而且,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他一邊:戰後最嚴重的衰退當前,國民強烈求變;民主黨統領國會兩院,與總統雙劍合璧;全球的普通人似乎都樂意他當選。
但當選才是真正的挑戰。他面對的攤子太爛。戰勝七旬的對手容易,戰勝金融海嘯、恢復華爾街的秩序、重建美國的信譽難。今後四年如果沒有實績,很多人會說,黑人就係得把口。這並非危言聳聽。三四六對一六三的「選舉人」票誇大了選民對奧巴馬的支持,他與麥凱恩的「選民」票其實只差六個百分點。這個差距雖然在歷屆大選中已經是決定性的,但一個最多只能做一屆的老人面對高大威猛的天才演說家,仍然獲得五千七百萬票,其中必定有不少是傳統的白人。長遠來說,黑人只有拿出真功夫,才能奠定自己的地位。
就當選後的連串動作看,奧巴馬頭腦清晰,善抓重點,出手快,將會是強勢的領袖。但委任幕僚長(亦即中國的「辦公室主任」)、致電盟國領袖、與經濟顧問會商、首次舉行記者會、就閣員人選放風、促國會通過經濟方案、……,有可能是做給公眾看的。喬治布殊八年前剛上任時,也颳過一陣強政旋風,但很快就無以為繼。
奧巴馬再三強調經濟問題嚴峻,為選民的預期降溫,展示了預見危機、正視問題、及早提醒的領袖特質。以目前看,他介入經濟時有明確目標,例如挽救美國人視為國粹的汽車工業。這無疑近似羅斯福式「新政」。但華爾街的癌細胞已擴散,化療即使副作用很強,可能也別無選擇。
奧巴馬當選後,選民的激動只有當年柏林人推倒圍牆可比。美國黑人為奴百年後,名義上在一百五十年前獲得解放,但其實民權要到過去這五十年才逐步落實,最近這二十年才突飛猛進。但即使這樣也沒有人想到,一個政壇新仔會盲拳打死一眾白人老師傅。
芝加哥天安門事件
看電視直播二十萬選民擠在芝加哥的Grant Park 祝捷,使我想起四十年前這個公園的另一個大選里程碑。
如果二○○八年是美國最動人的一次大選,一九六八年則是戰後最黑暗的。當時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泥足深陷,大學生不願服役,普遍反戰。越戰和民權成為主要的話題。但偏偏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和反戰的總統參選人羅拔甘迺迪相繼在四月和六月遇刺。黑人和學生的怒氣一發不可收拾。各大城市的貧民區火光熊熊,學生在校園與當局對峙。八月底,學生藉着民主黨在芝加哥開大會的機會,由全國各地湧到 Grant Park,要求推舉反戰的總統候選人。當時民主黨由貌似黑幫的芝加哥市長 Richard J. Daley(戴利)當權,下令「清場」,警察見人就打,是為芝加哥式的天安門事件。
民主黨四十年前派警察衝進公園打學生,到今天在公園慶祝選出第一個黑人總統,Grant Park 的這兩個里程碑很能說明美國的變遷。美國這四十年的步伐比建國頭兩百年加快了很多,可信是訊息和經濟全球化使然。事實上,這也是全球各地的情形。若此,中國人再過二十一年,也就是「六四」四十周年,會否有普選?到時開放改革已五十一年,我們與台灣、西藏會否重歸於好?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到時又能否說服世人:中國人需要更多時間?
對華關係排名不高
胡錦濤第一時間祝賀他當選,但奧巴馬並沒有第一時間回電,要到致電第二批元首時,才將中國和近月與美國關係惡化的俄羅斯並列。與胡錦濤通話時也似乎各說各話,對不到一起。礙於經濟上的依存,奧巴馬不致敵視中國。但作為 progressive(進步人士),即使不談人權,也肯定不欣賞以貧富懸殊、破壞公德、虛耗資源、犧牲環境來換取高增長的中國發展模式。他在匱乏中長大,見識過印尼和非洲的習俗。中國既不能用好客來打動他,更不能借助他在深圳的「中國通」兄弟來「套近乎」。胡、溫的穩重與他的銳氣也湊不到一起,只有政治上的開放改革才能化解他對中國的保留。胡、溫也許是時候重溫荷李活電視劇 West Wing(白宮群英)。
對華關係在奧巴馬的議程裏排名不高。但即期的英國《經濟學人》提醒他,美國獨大的時代已經過去,必須放下身段、接納意見,在較為平等的架構下,讓中國等新興國家加入國際體系,以免其發展威脅到西方。理由很簡單:奧巴馬如果成功連任,到了他卸任前,中國的產值將會接近美國的八成。
奧巴馬的當選演說可能是有錄影技術以來最偉大的演說之一,應作為英文、演講和公民教材。價值觀耳熟能詳,英文平實淺白,但由鋪陳、神情、頓挫、抑揚、手勢到與聽眾的互動都幾乎無懈可擊(可以上 YouTube 重溫),重建了美國的道德勇氣,打動了大半個地球。要抓痛腳,也許是他微笑時嘴角帶點自滿,似乎難掩「美國歷史第一人」的滿足感。且看這會否成為他的致命傷。
為了確定奧巴馬曾否在母校任教,我在芝加哥大學的網站發現了這個遺憾:他在芝大兼職教了十二年書,職銜是「高級講師」,直到零四年當選聯邦參議員,遷居華盛頓才辭職。由於他熱心社會事務,校方多次邀請他當全職教授都被婉拒。奧巴馬先後畢業於哥倫比亞和哈佛,當總統的光榮屬於他的母校。但作為兼職教授,芝大也與有榮焉。
最後還麥凱恩一個公道。此人天生是悲劇英雄,上前線碰上頑敵被囚禁了五年,競選總統又碰上黑人神奇小子,但百折不撓,雖敗猶榮。更值得敬佩的是,認輸時誠懇謙厚,煞住台下擁躉對奧巴馬的噓聲,體現了一個真正愛國者的氣度,彰顯了民主的真諦。選前博盡,選後俯首,以國家為重,放下成見,團結全民。他日我們有普選時,落選者是否也會懇請擁躉以全局為重,接受當選者?
美國上周的世紀大選一如所料,建國以來,繼四十三個白人總統後,終於出了個黑人。而且,天時地利人和都在他一邊:戰後最嚴重的衰退當前,國民強烈求變;民主黨統領國會兩院,與總統雙劍合璧;全球的普通人似乎都樂意他當選。
但當選才是真正的挑戰。他面對的攤子太爛。戰勝七旬的對手容易,戰勝金融海嘯、恢復華爾街的秩序、重建美國的信譽難。今後四年如果沒有實績,很多人會說,黑人就係得把口。這並非危言聳聽。三四六對一六三的「選舉人」票誇大了選民對奧巴馬的支持,他與麥凱恩的「選民」票其實只差六個百分點。這個差距雖然在歷屆大選中已經是決定性的,但一個最多只能做一屆的老人面對高大威猛的天才演說家,仍然獲得五千七百萬票,其中必定有不少是傳統的白人。長遠來說,黑人只有拿出真功夫,才能奠定自己的地位。
就當選後的連串動作看,奧巴馬頭腦清晰,善抓重點,出手快,將會是強勢的領袖。但委任幕僚長(亦即中國的「辦公室主任」)、致電盟國領袖、與經濟顧問會商、首次舉行記者會、就閣員人選放風、促國會通過經濟方案、……,有可能是做給公眾看的。喬治布殊八年前剛上任時,也颳過一陣強政旋風,但很快就無以為繼。
奧巴馬再三強調經濟問題嚴峻,為選民的預期降溫,展示了預見危機、正視問題、及早提醒的領袖特質。以目前看,他介入經濟時有明確目標,例如挽救美國人視為國粹的汽車工業。這無疑近似羅斯福式「新政」。但華爾街的癌細胞已擴散,化療即使副作用很強,可能也別無選擇。
奧巴馬當選後,選民的激動只有當年柏林人推倒圍牆可比。美國黑人為奴百年後,名義上在一百五十年前獲得解放,但其實民權要到過去這五十年才逐步落實,最近這二十年才突飛猛進。但即使這樣也沒有人想到,一個政壇新仔會盲拳打死一眾白人老師傅。
芝加哥天安門事件
看電視直播二十萬選民擠在芝加哥的Grant Park 祝捷,使我想起四十年前這個公園的另一個大選里程碑。
如果二○○八年是美國最動人的一次大選,一九六八年則是戰後最黑暗的。當時美國在越南戰爭中泥足深陷,大學生不願服役,普遍反戰。越戰和民權成為主要的話題。但偏偏黑人領袖馬丁路德金和反戰的總統參選人羅拔甘迺迪相繼在四月和六月遇刺。黑人和學生的怒氣一發不可收拾。各大城市的貧民區火光熊熊,學生在校園與當局對峙。八月底,學生藉着民主黨在芝加哥開大會的機會,由全國各地湧到 Grant Park,要求推舉反戰的總統候選人。當時民主黨由貌似黑幫的芝加哥市長 Richard J. Daley(戴利)當權,下令「清場」,警察見人就打,是為芝加哥式的天安門事件。
民主黨四十年前派警察衝進公園打學生,到今天在公園慶祝選出第一個黑人總統,Grant Park 的這兩個里程碑很能說明美國的變遷。美國這四十年的步伐比建國頭兩百年加快了很多,可信是訊息和經濟全球化使然。事實上,這也是全球各地的情形。若此,中國人再過二十一年,也就是「六四」四十周年,會否有普選?到時開放改革已五十一年,我們與台灣、西藏會否重歸於好?如果這些問題都沒有解決,到時又能否說服世人:中國人需要更多時間?
對華關係排名不高
胡錦濤第一時間祝賀他當選,但奧巴馬並沒有第一時間回電,要到致電第二批元首時,才將中國和近月與美國關係惡化的俄羅斯並列。與胡錦濤通話時也似乎各說各話,對不到一起。礙於經濟上的依存,奧巴馬不致敵視中國。但作為 progressive(進步人士),即使不談人權,也肯定不欣賞以貧富懸殊、破壞公德、虛耗資源、犧牲環境來換取高增長的中國發展模式。他在匱乏中長大,見識過印尼和非洲的習俗。中國既不能用好客來打動他,更不能借助他在深圳的「中國通」兄弟來「套近乎」。胡、溫的穩重與他的銳氣也湊不到一起,只有政治上的開放改革才能化解他對中國的保留。胡、溫也許是時候重溫荷李活電視劇 West Wing(白宮群英)。
對華關係在奧巴馬的議程裏排名不高。但即期的英國《經濟學人》提醒他,美國獨大的時代已經過去,必須放下身段、接納意見,在較為平等的架構下,讓中國等新興國家加入國際體系,以免其發展威脅到西方。理由很簡單:奧巴馬如果成功連任,到了他卸任前,中國的產值將會接近美國的八成。
奧巴馬的當選演說可能是有錄影技術以來最偉大的演說之一,應作為英文、演講和公民教材。價值觀耳熟能詳,英文平實淺白,但由鋪陳、神情、頓挫、抑揚、手勢到與聽眾的互動都幾乎無懈可擊(可以上 YouTube 重溫),重建了美國的道德勇氣,打動了大半個地球。要抓痛腳,也許是他微笑時嘴角帶點自滿,似乎難掩「美國歷史第一人」的滿足感。且看這會否成為他的致命傷。
為了確定奧巴馬曾否在母校任教,我在芝加哥大學的網站發現了這個遺憾:他在芝大兼職教了十二年書,職銜是「高級講師」,直到零四年當選聯邦參議員,遷居華盛頓才辭職。由於他熱心社會事務,校方多次邀請他當全職教授都被婉拒。奧巴馬先後畢業於哥倫比亞和哈佛,當總統的光榮屬於他的母校。但作為兼職教授,芝大也與有榮焉。
最後還麥凱恩一個公道。此人天生是悲劇英雄,上前線碰上頑敵被囚禁了五年,競選總統又碰上黑人神奇小子,但百折不撓,雖敗猶榮。更值得敬佩的是,認輸時誠懇謙厚,煞住台下擁躉對奧巴馬的噓聲,體現了一個真正愛國者的氣度,彰顯了民主的真諦。選前博盡,選後俯首,以國家為重,放下成見,團結全民。他日我們有普選時,落選者是否也會懇請擁躉以全局為重,接受當選者?
台北都好玩嘅!
原載《U Magazine》2008年11月07日
《城市畫報》在廣東出版,我在香港看到〈我的台北〉專輯時,已來不及在10月告訴你。
11月才來寫,只怕有人說,介紹過期雜誌,有冇搞錯?我想了好久,但最後還是決定寫。一來11月是「台灣月」,有台灣作家和藝術家來港演講/演出。二來台灣方面這兩天正與大陸在台北會談,這是兩岸分隔59年來的第一次。而就在前兩個星期,大陸一個高官首次到台南遊覽,被人當眾毆打,成為滾地葫蘆。深度文化與政治暴力並存是台灣的一種特色。三來你看到本文時,所講的雜誌看來還有得賣。
《城市畫報》每月1日和15日出版,以城市為出發點,以文化人為對象,提倡文化品味。10月號請來7個文化人介紹他們心目中的台北,最適合用來補飲食旅遊書的不足。我尤其喜歡方文山的結論:「台北是混合的,偏一點日本。但也有自己的東西。它不像北京那麼極端斷裂,也不像上海那樣太被老上海定型。」他與李欣穎推薦的台北去處(第62-65頁),我大都到過。餘下還未去過的,例如新舞台、兩廳院,下次去補課。
我最喜歡這期第56-57頁的〈南區漫步地圖〉。下次去台北,我會手持雜誌裡的地圖,〈從溫州街、師大路晃到永康街 白天閑逛,晚上喝酒〉。
但這7個人裡也有比較偏的。譬如說想看台北的美「就要盡量遠離101大樓」。這相當於叫初次來港的遊客不要去中環和尖沙嘴。不知道你是否同意,我是不buy的。每到一地,我看奢華,也看地道,相信這樣才能明白別人的社會。
這一期除了台北,還講宜蘭和台東。台灣我去過好幾次,但從未超出繁華地區,下次要去拜訪。
最搞笑的是第80頁,建議讀者〈一起去台灣結婚〉?原來,台灣頗有些名勝可以say I do。不過,墾丁最近因為電視劇和電影《海角七號》而大熱。你大概已經選定了地點。那就祝你開心!
Info:《城市畫報》10月01日號/售價:13港元/售賣點:旺角地鐵站D3出口西洋菜街74號旺角城市中心8樓榆林書店/網站:citypictorial.com.cn沒有雜誌內容
2008年11月6日 星期四
為兩岸關係開個好頭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11月5日〈香江人語〉專欄
大陸和台灣分隔了59年後,本周首次在台會談,落實飛機直飛、船隻直航、郵件直遞,無需再兜路,同時建立機制,防範大陸再以「黑心食品」禍台。此後,香港少了過河濕腳的機會,但絕對符合兩岸民眾的利益。
由於台灣的規模與大陸相差幾十倍,加上當年國民黨與共產黨聯手抗日,但最終被逐出大陸的教訓,台灣對大陸又怕又恨。即便很間單的民生互利,傾向台獨的綠營也想盡辦法阻撓。在他們看來,以大陸之大、經濟之強,如果往來方便,台灣必定會靠大陸開飯,加上通婚混居、文化交融,最終淪為大陸的特區。台灣想要獨立,就要切斷與大陸的聯繫。因此,陳水扁當總統時,忙於「去中國化」,把台灣說成本地人創造的「國家」,與大陸早已斷絕關係,同時在日常生活裡強化台灣習慣,務求台灣人看到大陸的東西就討厭。
台獨希望兩岸繼續分割幾十年,到時台灣人對大陸再也沒有感覺,就像新加坡人。問題是,兩岸往來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環節,大勢所趨。由於大陸的經濟機會和生活便利,台灣無論怎樣設置障礙,人和資金還是向大陸流,連黑道都轉移。不讓兩岸經貿正常發展,苦的是那些缺少能力來往兩岸的台灣弱勢社群。
兩岸在15年前恢復接觸,當時選擇在第三地見面,一來以示地位對等;二來避免承受對方人多勢眾的壓力。但到了李登輝和陳水扁當總統時,由於根本不想與對岸往來,遂利用一些明知道大陸很難接受的國家稱謂等問題,逼使對方中斷接觸,一停就是10年。當年雙方的代表也已先後離世。
因此,這次在台恢復會晤,阻力也很大。為了煞住兩岸合作的勢頭,綠營上月先是糾集民眾追打在台南遊覽的大陸高官,希望激怒大陸,取消會晤。接著發動幾十萬人在台北遊行。這兩天更發動萬人「堵截」來訪者,務求令其出醜、令馬英九尷尬。
幸而對岸吸收了這些年對台所犯的錯誤,認識到想要達成統一,就要設身處地,而不是斥責對方,自以為是。因此,這次率團赴台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起行前透過台灣傳媒,再次就毒奶事件向台灣民眾道歉,並重申這次赴台只談經濟,不談政治,換言之,不會有損台灣的自主性。此外幾乎所有議題都對台灣有利,例如讓更多居民赴台觀光、金融合作、「陸」資赴台。
馬英九明天將會首次以總統身分與大陸官員會晤,這又是破天荒的。希望雙方這幾天不要出紕漏,為大陸開放改革三十年後的兩岸關係第二階段開個好頭。
小啟:上周本欄說,「由於基督教傳統的障礙,猶太人也沒有當過美國總統」。有讀者來函質疑。我其實想說,美國起源於基督教,因此猶太教信徒難以當選總統。其中的第二句寫成「美國也沒有出過猶太人總統」會比較清楚些。引起誤解,謹此致歉。
大陸和台灣分隔了59年後,本周首次在台會談,落實飛機直飛、船隻直航、郵件直遞,無需再兜路,同時建立機制,防範大陸再以「黑心食品」禍台。此後,香港少了過河濕腳的機會,但絕對符合兩岸民眾的利益。
由於台灣的規模與大陸相差幾十倍,加上當年國民黨與共產黨聯手抗日,但最終被逐出大陸的教訓,台灣對大陸又怕又恨。即便很間單的民生互利,傾向台獨的綠營也想盡辦法阻撓。在他們看來,以大陸之大、經濟之強,如果往來方便,台灣必定會靠大陸開飯,加上通婚混居、文化交融,最終淪為大陸的特區。台灣想要獨立,就要切斷與大陸的聯繫。因此,陳水扁當總統時,忙於「去中國化」,把台灣說成本地人創造的「國家」,與大陸早已斷絕關係,同時在日常生活裡強化台灣習慣,務求台灣人看到大陸的東西就討厭。
台獨希望兩岸繼續分割幾十年,到時台灣人對大陸再也沒有感覺,就像新加坡人。問題是,兩岸往來是經濟全球化的一個環節,大勢所趨。由於大陸的經濟機會和生活便利,台灣無論怎樣設置障礙,人和資金還是向大陸流,連黑道都轉移。不讓兩岸經貿正常發展,苦的是那些缺少能力來往兩岸的台灣弱勢社群。
兩岸在15年前恢復接觸,當時選擇在第三地見面,一來以示地位對等;二來避免承受對方人多勢眾的壓力。但到了李登輝和陳水扁當總統時,由於根本不想與對岸往來,遂利用一些明知道大陸很難接受的國家稱謂等問題,逼使對方中斷接觸,一停就是10年。當年雙方的代表也已先後離世。
因此,這次在台恢復會晤,阻力也很大。為了煞住兩岸合作的勢頭,綠營上月先是糾集民眾追打在台南遊覽的大陸高官,希望激怒大陸,取消會晤。接著發動幾十萬人在台北遊行。這兩天更發動萬人「堵截」來訪者,務求令其出醜、令馬英九尷尬。
幸而對岸吸收了這些年對台所犯的錯誤,認識到想要達成統一,就要設身處地,而不是斥責對方,自以為是。因此,這次率團赴台的海協會會長陳雲林在起行前透過台灣傳媒,再次就毒奶事件向台灣民眾道歉,並重申這次赴台只談經濟,不談政治,換言之,不會有損台灣的自主性。此外幾乎所有議題都對台灣有利,例如讓更多居民赴台觀光、金融合作、「陸」資赴台。
馬英九明天將會首次以總統身分與大陸官員會晤,這又是破天荒的。希望雙方這幾天不要出紕漏,為大陸開放改革三十年後的兩岸關係第二階段開個好頭。
小啟:上周本欄說,「由於基督教傳統的障礙,猶太人也沒有當過美國總統」。有讀者來函質疑。我其實想說,美國起源於基督教,因此猶太教信徒難以當選總統。其中的第二句寫成「美國也沒有出過猶太人總統」會比較清楚些。引起誤解,謹此致歉。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奧巴馬上台怎麼辦?
原載《信報》2008年11月3日〈兩地一檢〉專欄
大選前夕加上金融海嘯,美國人無心工作,靜待新朝代來臨。因此,無論奧巴馬還是麥凱恩當選,都會拿出作為以滿足選民的期盼,但這相對只是小變化。真正令美國 never be the same 的是奧巴馬。即使大熱倒灶,馬丁路德金帶領三十萬黑人在華盛頓遊行爭取平權時只有兩歲的這個政壇新丁,也已圓了金牧師的「dream」,為黑人「overcome」了上進的障礙。
誠然,奧巴馬身為哈佛非洲高材生和白人母親的混血兒,自己與妻子都是哈佛畢業的律師,不代表祖上有為奴之痛的一般黑人。但現在有一半選民不再抗拒黑人當總統,說明美國已開始超越黑白之分。大遊行後,黑人在四十五年內由白宮的下人躍升為候選的主人,相對美國立國的前兩百年,是重大的飛躍。奧巴馬如果當選,就更是世紀的革命,用「末代總督」彭定康的話說,選黑人做總統將會最有力地證明,美國是「世上最全球化的國家」。
經驗過時
由於現任的喬治布殊成為眾矢之的,兩位候選人都高呼變革。麥凱恩竭盡了一個老人的餘力、發揮了軍人的鬥志。無奈身上帶參戰時的傷痕,肩膀與頸部無法揮灑自如,卻碰上數十年一遇的超級對手,在公關主導大選、媒體主導選民的時代,一眼就被比了下去。再加上同黨布殊這個政治包袱和分化多過團結選民的競選搭擋佩琳,很難不沒頂。
老先生比布殊大十歲,國會議員當了二十五年。但世界觀受越戰主導,在伊拉克問題上,看不出他比傳媒視為「死蠢」的布殊有睿智。上周看他講金融海嘯,也只是老生常談,未能回應對美式資本主義的質疑。若此,麥凱恩除了膚色,唯一的長處是多活了二十五年,食鹽多過奧巴馬食米。但現在的人打機玩電腦長大,用一兩年就得換準則來看待世代交替,視經驗為過時。你愈賣老,他愈不買。老人家,你七十開外,最多不過做四年,怎麼可能為國家帶來長遠的發展?想賣經驗,去寫書吧!至於麥凱恩當戰俘的「英雄史」,只有右派會當寶。
我如果是美國人,也會選奧巴馬。反恐方面,加速向伊拉克轉移權力,將重點轉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聽來很合理。但更需要借助他的是金融。華爾街的沉痾已危及美式制度的根本,有必要借有銳氣、與華爾街沒有瓜葛的年輕人來「矯枉」。以奧巴馬的左,有可能仿效一九二九年股災後羅斯福採用的大政府、大赤字、大監管「新政」,對八十年代起長達二十年的列根—戴卓爾右翼革命「反攻倒算」。這無疑會「過正」,但不用重藥可能無法根治痼疾。歷史說明,人類有自制的能力,過猶不及之後,鐘擺總會盪回來。生怕過正而拒絕矯枉,反會長期沉淪。
奧巴馬直到四年前民主黨大會前仍然寂寂無聞,現在當了大概兩年國會議員就開始選總統,主要靠口才和魅力,不排除講多過做。但政客食言本屬普選的「投資風險」,選民只能把「四年一任」當作止蝕線。現在美國過千萬選民提前
投票,拒絕被最後幾天的負面傳聞動搖,連保守派名流也公開挺奧巴馬,可見求變的決心。
貨幣戰爭
除了伊拉克,外交不是這次大選的議題。兩位候選人要到美國在華商會屬下的《China Brief》(中國簡報)十月號面世,才比較完整地交代對華政策(全文見amcham-china.org.cn)。
兩人的關注點大同小異,尋求與華合作的領域也很「大路」:減少貿易摩擦、對付氣候變暖、改善軍事交流、防止核擴散。但兩人裏以奧巴馬的政策較為具體,看來比較重視中國,對中國的壓力也會比較大。奧巴馬認為,中國想獲得持久穩定的發展,還須保護環境、減少能源密集型生產、用內需帶動經濟、改善社會保障、鼓勵技術創新;此外不能「無限期地孤立於外」,而應「保護人權,向民主與法治前進」,跟上「全球大勢」。他希望台海兩岸建立信任、改善關係,特別強調「保護西藏人民獨特的宗教與文化傳統」將會是對華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際衝突方面,奧巴馬希望中國協助: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結束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屠殺,扭轉津巴布韋的無政府狀態等。換言之,要求中國管好自己的的「壞朋友」,但沒有提到緬甸。
由雙方最近的言論看,奧巴馬如果當選,對華的第一仗有可能是內地暢銷書說的《貨幣戰爭》(簡體原版:北京中信,○七年六月;繁體版:台北遠流,○八年九月):美國要人民幣升值,中國要終止美元的「霸權」。奧巴馬一再承諾:「利用一切可行的外交途徑」,改變中國「人為」制訂低貨幣率的政策。溫家寶則不點名地指美國金融拆爛污、要求在國際體系內增加發言權,中銀副行長更說〈抗衡美元唯有人民幣〉(十月二十四日香港《文匯報》)。
《貨幣戰爭》可說是憤青處女作《我們可以說不》的新世紀金融版。作者宋鴻兵眼中的紐約和倫敦銀行大亨就像占士邦電影裏的犯罪集團,為了牟取暴利,透過控制美元發行權,策劃歷史上所有的經濟周期和牛熊市。這種陰謀論源出於美國文獻,在牛市中沒有人會理會,但現在獲得了金融海嘯的「引證」。由於說得逼真,出版以來每月重印不只一次,作者的「金本位」貨幣觀可信不代表官方。但國人不忿人民幣被美國濫發美元拖累,偏激的「愛國」觀有市場。
同期內,西方傳媒說中國不准媒體捧奧巴馬,但人民喜歡他。言下之意,這個政府不代表人民。但中共搞外交,歷來對強國講實利、對弱國講仁道,故對歐美寧可右派上台。原因是右派(極右除外)像港人,只要有利經貿,願意在人權上妥協;但左派重人文,偏向民粹,比較不願意用經貿換人權。中共則從實利出發,只要能繞過主權,一切有商量。毛澤東在文革期間與美國的右派總統尼克遜簽定在台灣問題上「互不否認」的《上海公報》,即為明證。
但過去三十年的中美關係說明,民主黨在現實中不一定比共和黨難纏。卡特和克林頓初上任時,都曾經就人權對華施壓,但後來都與中南海友好。最能說明現實的是,開放改革之初,卡特基於「遷徙是人權」的原則,當面要求鄧小平讓人民自由出境。鄧反問:你想要多少?意指我這十億人巴不得都去美國,但你容得下嗎?據說卡特從此不敢再叫中國人移民。由此看,國際政治說到底以國家利益為本,中國對奧巴馬重新起用克林頓政府的班底無需太擔心。面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後遺症,中國正急於找到持續發展的「王道」,政治權和生存權都需要大幅度地提升。若此,不妨借用美國下任總統的壓力來推進改革。
大選前夕加上金融海嘯,美國人無心工作,靜待新朝代來臨。因此,無論奧巴馬還是麥凱恩當選,都會拿出作為以滿足選民的期盼,但這相對只是小變化。真正令美國 never be the same 的是奧巴馬。即使大熱倒灶,馬丁路德金帶領三十萬黑人在華盛頓遊行爭取平權時只有兩歲的這個政壇新丁,也已圓了金牧師的「dream」,為黑人「overcome」了上進的障礙。
誠然,奧巴馬身為哈佛非洲高材生和白人母親的混血兒,自己與妻子都是哈佛畢業的律師,不代表祖上有為奴之痛的一般黑人。但現在有一半選民不再抗拒黑人當總統,說明美國已開始超越黑白之分。大遊行後,黑人在四十五年內由白宮的下人躍升為候選的主人,相對美國立國的前兩百年,是重大的飛躍。奧巴馬如果當選,就更是世紀的革命,用「末代總督」彭定康的話說,選黑人做總統將會最有力地證明,美國是「世上最全球化的國家」。
經驗過時
由於現任的喬治布殊成為眾矢之的,兩位候選人都高呼變革。麥凱恩竭盡了一個老人的餘力、發揮了軍人的鬥志。無奈身上帶參戰時的傷痕,肩膀與頸部無法揮灑自如,卻碰上數十年一遇的超級對手,在公關主導大選、媒體主導選民的時代,一眼就被比了下去。再加上同黨布殊這個政治包袱和分化多過團結選民的競選搭擋佩琳,很難不沒頂。
老先生比布殊大十歲,國會議員當了二十五年。但世界觀受越戰主導,在伊拉克問題上,看不出他比傳媒視為「死蠢」的布殊有睿智。上周看他講金融海嘯,也只是老生常談,未能回應對美式資本主義的質疑。若此,麥凱恩除了膚色,唯一的長處是多活了二十五年,食鹽多過奧巴馬食米。但現在的人打機玩電腦長大,用一兩年就得換準則來看待世代交替,視經驗為過時。你愈賣老,他愈不買。老人家,你七十開外,最多不過做四年,怎麼可能為國家帶來長遠的發展?想賣經驗,去寫書吧!至於麥凱恩當戰俘的「英雄史」,只有右派會當寶。
我如果是美國人,也會選奧巴馬。反恐方面,加速向伊拉克轉移權力,將重點轉到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聽來很合理。但更需要借助他的是金融。華爾街的沉痾已危及美式制度的根本,有必要借有銳氣、與華爾街沒有瓜葛的年輕人來「矯枉」。以奧巴馬的左,有可能仿效一九二九年股災後羅斯福採用的大政府、大赤字、大監管「新政」,對八十年代起長達二十年的列根—戴卓爾右翼革命「反攻倒算」。這無疑會「過正」,但不用重藥可能無法根治痼疾。歷史說明,人類有自制的能力,過猶不及之後,鐘擺總會盪回來。生怕過正而拒絕矯枉,反會長期沉淪。
奧巴馬直到四年前民主黨大會前仍然寂寂無聞,現在當了大概兩年國會議員就開始選總統,主要靠口才和魅力,不排除講多過做。但政客食言本屬普選的「投資風險」,選民只能把「四年一任」當作止蝕線。現在美國過千萬選民提前
投票,拒絕被最後幾天的負面傳聞動搖,連保守派名流也公開挺奧巴馬,可見求變的決心。
貨幣戰爭
除了伊拉克,外交不是這次大選的議題。兩位候選人要到美國在華商會屬下的《China Brief》(中國簡報)十月號面世,才比較完整地交代對華政策(全文見amcham-china.org.cn)。
兩人的關注點大同小異,尋求與華合作的領域也很「大路」:減少貿易摩擦、對付氣候變暖、改善軍事交流、防止核擴散。但兩人裏以奧巴馬的政策較為具體,看來比較重視中國,對中國的壓力也會比較大。奧巴馬認為,中國想獲得持久穩定的發展,還須保護環境、減少能源密集型生產、用內需帶動經濟、改善社會保障、鼓勵技術創新;此外不能「無限期地孤立於外」,而應「保護人權,向民主與法治前進」,跟上「全球大勢」。他希望台海兩岸建立信任、改善關係,特別強調「保護西藏人民獨特的宗教與文化傳統」將會是對華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國際衝突方面,奧巴馬希望中國協助: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結束蘇丹達爾富爾地區的屠殺,扭轉津巴布韋的無政府狀態等。換言之,要求中國管好自己的的「壞朋友」,但沒有提到緬甸。
由雙方最近的言論看,奧巴馬如果當選,對華的第一仗有可能是內地暢銷書說的《貨幣戰爭》(簡體原版:北京中信,○七年六月;繁體版:台北遠流,○八年九月):美國要人民幣升值,中國要終止美元的「霸權」。奧巴馬一再承諾:「利用一切可行的外交途徑」,改變中國「人為」制訂低貨幣率的政策。溫家寶則不點名地指美國金融拆爛污、要求在國際體系內增加發言權,中銀副行長更說〈抗衡美元唯有人民幣〉(十月二十四日香港《文匯報》)。
《貨幣戰爭》可說是憤青處女作《我們可以說不》的新世紀金融版。作者宋鴻兵眼中的紐約和倫敦銀行大亨就像占士邦電影裏的犯罪集團,為了牟取暴利,透過控制美元發行權,策劃歷史上所有的經濟周期和牛熊市。這種陰謀論源出於美國文獻,在牛市中沒有人會理會,但現在獲得了金融海嘯的「引證」。由於說得逼真,出版以來每月重印不只一次,作者的「金本位」貨幣觀可信不代表官方。但國人不忿人民幣被美國濫發美元拖累,偏激的「愛國」觀有市場。
同期內,西方傳媒說中國不准媒體捧奧巴馬,但人民喜歡他。言下之意,這個政府不代表人民。但中共搞外交,歷來對強國講實利、對弱國講仁道,故對歐美寧可右派上台。原因是右派(極右除外)像港人,只要有利經貿,願意在人權上妥協;但左派重人文,偏向民粹,比較不願意用經貿換人權。中共則從實利出發,只要能繞過主權,一切有商量。毛澤東在文革期間與美國的右派總統尼克遜簽定在台灣問題上「互不否認」的《上海公報》,即為明證。
但過去三十年的中美關係說明,民主黨在現實中不一定比共和黨難纏。卡特和克林頓初上任時,都曾經就人權對華施壓,但後來都與中南海友好。最能說明現實的是,開放改革之初,卡特基於「遷徙是人權」的原則,當面要求鄧小平讓人民自由出境。鄧反問:你想要多少?意指我這十億人巴不得都去美國,但你容得下嗎?據說卡特從此不敢再叫中國人移民。由此看,國際政治說到底以國家利益為本,中國對奧巴馬重新起用克林頓政府的班底無需太擔心。面對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後遺症,中國正急於找到持續發展的「王道」,政治權和生存權都需要大幅度地提升。若此,不妨借用美國下任總統的壓力來推進改革。
2008年10月29日 星期三
奧巴馬時代來臨?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10月29日〈香江人語〉專欄
還有七天,也就是本欄下周見報日,白宮新主人的身分就已揭曉。餘下這幾天只要沒有人出橫手,勝負已分。被問到擱下選戰回鄉探望病危的外祖母是否太冒險時,奧巴馬說:「如果你連家人都不關心,你就不是那種會關心別人的人。」此人的反應和語言幾乎無懈可擊,再加上外型、笑容、年輕,被視為戰後最受歡迎總統的列根再生都不一定頂得住,更不要說是越戰後帶點傷殘的老先生麥凱恩。
撇開美國大選的議題不論,純以種族角度看,奧巴馬無論是否當選,都已創造了歷史。他是美國兩百多年來,第一個獲得兩大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黑人。此前兩大黨不敢提名黑人,因為不相信黑人會當選。民主黨這次打破慣例,因為終於相信這個黑人有機會打敗共和黨對手。而奧巴馬至今在台上的表現,也的確遠勝絕大多數白人。黑人今後在美國的地位將徹底改觀。
黑人在北美洲當了百多年的奴隸,19世紀中葉獲得自由後,又做了一個多世紀的下人,最近這二三十年才出頭。這個過程前半部發展慢,因為當時歐美社會存在著等級制度,平民都沒有太多權利,何況是奴隸。美國黑人獲得與白人同等的教育機會,還不到半個世紀。
奧巴馬出身菁英家庭,並非黑奴的後裔。但有他做樣板,相信沒有多少人再說,黑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配做球員和藝人。接著的問題就是實務。奧巴馬如果當上總統,到底是1930年代把美國從大蕭條中「拯救」出來的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總統黑人版,還是泳池裡的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菲爾普斯在八月的北京奧運一人獨得八面金牌,今後幾十年都很難有人望其項背。但如果他跳進海嘯,肯定沒頂。奧巴馬會否得把口,講就英明神武,做就一塌糊塗?在金融海嘯下,答案很快就有分曉。我當然希望是前者,奧巴馬沒頂,你我都難倖免。
白人這次接受黑人,除了因為痛恨布殊,全球化也應記一功。現在的人才無國界,種族歧視越來越行不通。奧巴馬以後,美國的華人會問,我又如何?華人到美國已超過一百年,但限於人數和家教,我不敢說本世紀內出得了總統。華人公民不到美國人口的1%,只是拉丁裔人口的三四分之一。此外土生華人(《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必須在國內出生)受家庭薰陶,偏重專業。傑出人才很多,但很少熱心人文、投身公益,未見過有善言的。華人做過聯邦參議員、部長和州長,但都不突出。
誠然,由於基督教傳統的障礙,猶太人也沒有當過美國總統。但他們有深厚的人文傳統、橫跨歐美的人脈,掌管著華爾街、大學、媒體、荷李活。即使技術人才也關心人文和公益。美國總統身邊多的是猶太顧問,但沒聽說華人在白宮擔任過要職。如果有華人受美國高層器重,恐怕也只是因為與中南海的關係。
還有七天,也就是本欄下周見報日,白宮新主人的身分就已揭曉。餘下這幾天只要沒有人出橫手,勝負已分。被問到擱下選戰回鄉探望病危的外祖母是否太冒險時,奧巴馬說:「如果你連家人都不關心,你就不是那種會關心別人的人。」此人的反應和語言幾乎無懈可擊,再加上外型、笑容、年輕,被視為戰後最受歡迎總統的列根再生都不一定頂得住,更不要說是越戰後帶點傷殘的老先生麥凱恩。
撇開美國大選的議題不論,純以種族角度看,奧巴馬無論是否當選,都已創造了歷史。他是美國兩百多年來,第一個獲得兩大黨提名為總統候選人的黑人。此前兩大黨不敢提名黑人,因為不相信黑人會當選。民主黨這次打破慣例,因為終於相信這個黑人有機會打敗共和黨對手。而奧巴馬至今在台上的表現,也的確遠勝絕大多數白人。黑人今後在美國的地位將徹底改觀。
黑人在北美洲當了百多年的奴隸,19世紀中葉獲得自由後,又做了一個多世紀的下人,最近這二三十年才出頭。這個過程前半部發展慢,因為當時歐美社會存在著等級制度,平民都沒有太多權利,何況是奴隸。美國黑人獲得與白人同等的教育機會,還不到半個世紀。
奧巴馬出身菁英家庭,並非黑奴的後裔。但有他做樣板,相信沒有多少人再說,黑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配做球員和藝人。接著的問題就是實務。奧巴馬如果當上總統,到底是1930年代把美國從大蕭條中「拯救」出來的羅斯福(Franklin Roosevelt)總統黑人版,還是泳池裡的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菲爾普斯在八月的北京奧運一人獨得八面金牌,今後幾十年都很難有人望其項背。但如果他跳進海嘯,肯定沒頂。奧巴馬會否得把口,講就英明神武,做就一塌糊塗?在金融海嘯下,答案很快就有分曉。我當然希望是前者,奧巴馬沒頂,你我都難倖免。
白人這次接受黑人,除了因為痛恨布殊,全球化也應記一功。現在的人才無國界,種族歧視越來越行不通。奧巴馬以後,美國的華人會問,我又如何?華人到美國已超過一百年,但限於人數和家教,我不敢說本世紀內出得了總統。華人公民不到美國人口的1%,只是拉丁裔人口的三四分之一。此外土生華人(《美國憲法》規定,總統必須在國內出生)受家庭薰陶,偏重專業。傑出人才很多,但很少熱心人文、投身公益,未見過有善言的。華人做過聯邦參議員、部長和州長,但都不突出。
誠然,由於基督教傳統的障礙,猶太人也沒有當過美國總統。但他們有深厚的人文傳統、橫跨歐美的人脈,掌管著華爾街、大學、媒體、荷李活。即使技術人才也關心人文和公益。美國總統身邊多的是猶太顧問,但沒聽說華人在白宮擔任過要職。如果有華人受美國高層器重,恐怕也只是因為與中南海的關係。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想念华尔街
原载《南风窗》双周刊2008年10月22日号
一个月前,本栏说香港继2003年沙士后,在〈政经两方面同时遭到冲击〉。不料面对80年一见的金融海啸,“冲击”远远不足以形容形势的严峻。
同属金融中心的开放型小经济体系新加坡已步入衰退,香港相信也难逃一劫。因为股楼插水,倒闭、破产、失业上升而加剧的劳资和贫富分化,必定反映在政治上。商界为求自保,将更趋保守;基层为了生存,也将激烈抗争。库房因为衰退而入不敷支,无力应付民生诉求。官商与市民的摩擦将会加剧,源于生活的家庭悲剧将会充斥传媒。要到淘汰了“足够”的弱势行业和劳动力后,经济才可望进入新的上升周期。但此时已尸横遍野。
我无意危言耸听。但这次的金融危机,我做了30多年的新闻,还是第一次领教。市场缺口恍如太空的“黑洞”,美欧各国天天加大力度救市,但所放出的千亿计美元恍如落入无底洞。危机看不到尽头。香港回归头几年,亚洲金融风暴所激发的社会矛盾有可能重演。
我不敢说,明年回归日,香港又会有几十万人上街,戾气冲天,但必须作最坏的打算。何况香港上次有难时,内地经济仍然势不可挡,可以伸出CEPA(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橄榄枝。但这次的华尔街灾难非亚洲危机可比。国家对欧美的出口将大为缩减,股楼也少了外资的支持。目前只因为人民币并非自由兑换,危机来得较慢。但东莞和浙江已开始为制造业救亡。面对全球性的风暴,中国不可能靠内需独善其身。若此,中央恐怕很难提供太多的协助。港澳还得自己挺住。
限于财力,我没有能力参与华尔街。但自1980代初起,就开始“近距离”地观察,历经1987年10月的股灾。当时我在纽约编中文报纸,起初负责财经版。我做的是亲大陆的小报(侨社的中文报纸有三大派:反共亲台湾,拥共亲大陆,只求赚钱的商业报,以亲台的势力最大),财经组只有我一个人,选材撰稿起题校对一脚踢。
当时海外的中文报主要是翻炒两岸三地前几天的报纸。报导侨居地时,只讲华人圈子,不鼓励侨胞走出华埠、融入大社会。但我因为搞学运才改行做新闻,觉得华人无论住在哪里都不应该固步自封,因此积极介绍华尔街刚开始流行的理财工具,希望改变老一辈把现款塞在床底下谩藏诲盗,或者存活期任由通胀侵蚀的习惯。我开展了这方面的报导后,银行开始注意,其他中文报纸加入竞争,开阔了华人的眼界。
个人理财工具当时作为新生事物,主要是股票互惠基金和类似现款的货币基金,风险低,投资额小,机制明确。投资者有可能会赔,但不会破产。但后来华尔街见猎心喜,创造出大量的投资“衍生工具”(derivative),背后的机制日趋复杂。资产一押再押后,用隐晦的手法和美丽的词藻彼此推销,只讲回报,避谈风险。在股市狂热中,连最有名的金融机构也互相承受,毫不怀疑。但所有的资产彼此扣连,只要有一个环节大贬值,整个资产链就像骨牌那样没救。
最近导致全球爆破的一些产品更带有欺骗性。月初我在港的专栏见报后,一位获政府高层咨询的名教授来电,明言他和大学的一些同事也搞不懂最近出事的CDS(Credit Default Swap亦即“信贷违约掉期合约”)具体是怎么运作的。连大教授都不明白,也就是说,无法估计这种工具的风险、爆破后要赔多少钱。我的这位研究院室友一向敢言,经常见报,但现在显然觉得很无奈。
我与华尔街的接触不限于新闻报导。有一年多的时间,华尔街距离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步行不过五分钟。我当时住在与曼哈顿一河之隔的新泽西,一周六天,凌晨四点半坐名为PATH的地铁进纽约,在七年前恐袭中倒塌的世界贸易中心下车,然后走将近半小时回华埠。下午大约两三点再经世贸坐地铁回家。世贸倒塌、华尔街海啸,对我来说就像是老朋友遇难。我近年每次回纽约,都去世贸的遗址凭吊。下次也许还要绕过去华尔街悼念。
曾蔭權如果不想早抖……
原載《信報》2008年10月27日〈兩地一檢〉專欄
上周我說「黃毓民與曾蔭權這對上帝信徒,一個有福,一個有難」,只是想用誇張的手法來突出論點。沒想到一個星期之後,兩人真的黑白分明,一個成了人民英雄,一個俯首低低威。
面對排山倒海的抗議,特首曾蔭權上周五宣布「擱置」自己九天前提出的生果金資格審查。這是他繼減免外傭稅的爭議後,再次「從善如流」。但「擱置」只是空話。事涉數十萬長者的月入,一經派發就有增無減。後來的特首誰敢不敬老?最多是預告若干年後的長者不適用,讓受惠者自然流失。
由增設問責高官算起,曾蔭權輸完一單又一單,弱點盡露。本來,政治是「眾人之事」,只要眾人滿意,管治威信、打倒昨日之我份屬次要。曾蔭權不智的是認輸但不忿,挑釁反對者說:有關生果金的「理性討論畀感性反應蓋過」。言下之意,贊成審查才正確,反對者未經深思熟慮,只不過前者人少,加上金融海嘯當前,我顧全大局,不得不屈從多數的「暴政」。
抗爭手法「爭嚴鬥厲」
此言一出,曾蔭權不但不會因為順從民意而得分,反會被罵菁英心態不死,跌落地「番渣沙」。新任立法會主席的特首同宗也有同樣的毛病。兩位曾先生都是港式叻仔,小聰明過人,看不慣記者和市民「蠢」,非要把問題戳穿、駁倒對方才舒服,難怪缺乏公眾緣。
曾蔭權這次轉軚留下了很多後遺症。既然包圍立法會、用蕉掟曾蔭權就可以逼他就範,〈短期之便勢令民粹抬頭〉(周六《明報》社論)。再加上〈聯合國:港貧富懸殊冠亞洲〉(昨天《蘋果日報》)的報章標題,減省租費、培訓資助、醫療津貼、退休保本、協助營商、……等訴求將會排隊上門,抗爭的手法「爭嚴鬥厲」。但政府何來公帑滿足所有人?
《施政報告》發表翌日,毓民就急不及待使用台式對抗招數。他事後說,自己拒絕遵守不公義的法律,純屬解嘲,事實上明白自己走得太快。香港有幾百條法例,還有《基本法》,肯定有很多條文他不滿意,難道他準備逐一抗命?說穿了,掟蕉是借「暴力」來主導輿論的遊戲。現在果然奏效,曾蔭權「欺善怕惡」,毓民則因為夠惡,成為弱勢的殺手。冇飯開?搵毓民啦!
激進派擊敗良心貴族
由立會選舉至今,毓民打公民黨和陳方安生多過打「土共」,有泛民擁躉懷疑他是又一個「煲呔針」鄭經翰。有人想統戰毓民絕對正常,但要說他是「臥底」,派來醜化、分化泛民,很難瞞得住天下。毓民此舉更像是激進派和「良心貴族」路線之爭,認為泛民跟著貴族走鬥不過共產黨,做「爛仔」才能殺出血路。
說得形象些,這是「榕樹頭牧師」與「Hong Kong Club良心」的文化衝突。毓民出身「江湖」,「學者」身份只是裝飾。從他每次辦報刊一蝕就是幾百萬,但蝕完又辦即可知,此人有賭仔性格(據說他太太長袖善舞)。信教並未改變他的本性,激進是他的信念,表達的手法則是他計算過的賭局。他看準了基層的戾氣和傳媒的弱點,這次就賭贏了。
公民黨和陳太剛好相反,不但是打工界的公主、少爺,職業更把他們養成英式忠僕,凡事講求理據、程序和體統。而且受行內制約,不能出位,以免遭同行排斥。這與「有賭未為輸」的毓民剛好對立。毓民只要覺得有用,絕不怕「問候」特首,但眾大狀連「蕉」都說不出口。用台灣打比方,毓民像民進黨打仔,公民黨則像「不沾鍋」的馬英九。後者靠法律和道德過活,在盛世會是明君,但換了亂世,遇上阿扁或者毓民,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栽的。
曾蔭權以為這次接受民意就可以團結社會對抗金融海嘯,也是無稽。泛民議員以選票為本,靠關懷弱勢、抓官商的紕漏,也就是「約制」發展來得分。他們當中甚至沒有人以財經為業。除非讓泛民入閣,參與財經決策,否則他們不會幫政府。
這是香港制度的困境。我們眼前除了要救海嘯苦主,最迫切的其實是煞住競爭力的跌勢。由於租金和人工貴,但缺少人才、沒有品牌,營商環境日漸被內地大城市趕上。曾蔭權以為出路在於金融服務,因為人人都要用銀行,而且人民幣距離自由兌換尚遠。問題是金融早已電子化,雖然業務創意多、交易額大,但僱員很少,按一個鍵就能撤走。而且經過這次海嘯,更看出其風險之可怕。內地企業不可能只靠香港融資。以香港的規模,很難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我們如果在經濟上靠內地吊鹽水,只會淪為泛民最害怕的另一個中國城市。
由於泛民沒有興趣,競爭力的問題只剩下商界在吵。但商界作為僱主,只關心英文這類技術水平。怎樣為香港培育全方位的人才,既有技術,又有開放的價值觀和開拓的世界觀,似乎不是泛民的責任。
擴大管治基礎刻不容緩
更不幸的是,對外競爭力削弱的同時,社會戾氣上升、分化加劇。看上月的選舉和網上論壇可知,激進政治令不少人有共鳴。而除了黃毓民、梁國雄等「老」鬥士,年輕的新左派亦已在反世貿和保育中冒起,伺機待發。隨著金融海嘯、經濟衰退、資本主義的流弊彰顯,民粹會成為主流,「公民社會」與官商的衝突會擴大。這反過來又會刺激包括老左的傳統人士,釀成衝突。周六有人當街毆打李卓人,逼他食蕉,更留字條說「要買牛肉刀斬長毛狗雄」。「長毛」正是梁國雄的外號。
曾蔭權不想早抖,除了眼前要想辦法給市民消氣,長遠還須擴大管治基礎,避免被賭仔黃裹脅。
上周我說「黃毓民與曾蔭權這對上帝信徒,一個有福,一個有難」,只是想用誇張的手法來突出論點。沒想到一個星期之後,兩人真的黑白分明,一個成了人民英雄,一個俯首低低威。
面對排山倒海的抗議,特首曾蔭權上周五宣布「擱置」自己九天前提出的生果金資格審查。這是他繼減免外傭稅的爭議後,再次「從善如流」。但「擱置」只是空話。事涉數十萬長者的月入,一經派發就有增無減。後來的特首誰敢不敬老?最多是預告若干年後的長者不適用,讓受惠者自然流失。
由增設問責高官算起,曾蔭權輸完一單又一單,弱點盡露。本來,政治是「眾人之事」,只要眾人滿意,管治威信、打倒昨日之我份屬次要。曾蔭權不智的是認輸但不忿,挑釁反對者說:有關生果金的「理性討論畀感性反應蓋過」。言下之意,贊成審查才正確,反對者未經深思熟慮,只不過前者人少,加上金融海嘯當前,我顧全大局,不得不屈從多數的「暴政」。
抗爭手法「爭嚴鬥厲」
此言一出,曾蔭權不但不會因為順從民意而得分,反會被罵菁英心態不死,跌落地「番渣沙」。新任立法會主席的特首同宗也有同樣的毛病。兩位曾先生都是港式叻仔,小聰明過人,看不慣記者和市民「蠢」,非要把問題戳穿、駁倒對方才舒服,難怪缺乏公眾緣。
曾蔭權這次轉軚留下了很多後遺症。既然包圍立法會、用蕉掟曾蔭權就可以逼他就範,〈短期之便勢令民粹抬頭〉(周六《明報》社論)。再加上〈聯合國:港貧富懸殊冠亞洲〉(昨天《蘋果日報》)的報章標題,減省租費、培訓資助、醫療津貼、退休保本、協助營商、……等訴求將會排隊上門,抗爭的手法「爭嚴鬥厲」。但政府何來公帑滿足所有人?
《施政報告》發表翌日,毓民就急不及待使用台式對抗招數。他事後說,自己拒絕遵守不公義的法律,純屬解嘲,事實上明白自己走得太快。香港有幾百條法例,還有《基本法》,肯定有很多條文他不滿意,難道他準備逐一抗命?說穿了,掟蕉是借「暴力」來主導輿論的遊戲。現在果然奏效,曾蔭權「欺善怕惡」,毓民則因為夠惡,成為弱勢的殺手。冇飯開?搵毓民啦!
激進派擊敗良心貴族
由立會選舉至今,毓民打公民黨和陳方安生多過打「土共」,有泛民擁躉懷疑他是又一個「煲呔針」鄭經翰。有人想統戰毓民絕對正常,但要說他是「臥底」,派來醜化、分化泛民,很難瞞得住天下。毓民此舉更像是激進派和「良心貴族」路線之爭,認為泛民跟著貴族走鬥不過共產黨,做「爛仔」才能殺出血路。
說得形象些,這是「榕樹頭牧師」與「Hong Kong Club良心」的文化衝突。毓民出身「江湖」,「學者」身份只是裝飾。從他每次辦報刊一蝕就是幾百萬,但蝕完又辦即可知,此人有賭仔性格(據說他太太長袖善舞)。信教並未改變他的本性,激進是他的信念,表達的手法則是他計算過的賭局。他看準了基層的戾氣和傳媒的弱點,這次就賭贏了。
公民黨和陳太剛好相反,不但是打工界的公主、少爺,職業更把他們養成英式忠僕,凡事講求理據、程序和體統。而且受行內制約,不能出位,以免遭同行排斥。這與「有賭未為輸」的毓民剛好對立。毓民只要覺得有用,絕不怕「問候」特首,但眾大狀連「蕉」都說不出口。用台灣打比方,毓民像民進黨打仔,公民黨則像「不沾鍋」的馬英九。後者靠法律和道德過活,在盛世會是明君,但換了亂世,遇上阿扁或者毓民,死了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栽的。
曾蔭權以為這次接受民意就可以團結社會對抗金融海嘯,也是無稽。泛民議員以選票為本,靠關懷弱勢、抓官商的紕漏,也就是「約制」發展來得分。他們當中甚至沒有人以財經為業。除非讓泛民入閣,參與財經決策,否則他們不會幫政府。
這是香港制度的困境。我們眼前除了要救海嘯苦主,最迫切的其實是煞住競爭力的跌勢。由於租金和人工貴,但缺少人才、沒有品牌,營商環境日漸被內地大城市趕上。曾蔭權以為出路在於金融服務,因為人人都要用銀行,而且人民幣距離自由兌換尚遠。問題是金融早已電子化,雖然業務創意多、交易額大,但僱員很少,按一個鍵就能撤走。而且經過這次海嘯,更看出其風險之可怕。內地企業不可能只靠香港融資。以香港的規模,很難與紐約、倫敦並駕齊驅。我們如果在經濟上靠內地吊鹽水,只會淪為泛民最害怕的另一個中國城市。
由於泛民沒有興趣,競爭力的問題只剩下商界在吵。但商界作為僱主,只關心英文這類技術水平。怎樣為香港培育全方位的人才,既有技術,又有開放的價值觀和開拓的世界觀,似乎不是泛民的責任。
擴大管治基礎刻不容緩
更不幸的是,對外競爭力削弱的同時,社會戾氣上升、分化加劇。看上月的選舉和網上論壇可知,激進政治令不少人有共鳴。而除了黃毓民、梁國雄等「老」鬥士,年輕的新左派亦已在反世貿和保育中冒起,伺機待發。隨著金融海嘯、經濟衰退、資本主義的流弊彰顯,民粹會成為主流,「公民社會」與官商的衝突會擴大。這反過來又會刺激包括老左的傳統人士,釀成衝突。周六有人當街毆打李卓人,逼他食蕉,更留字條說「要買牛肉刀斬長毛狗雄」。「長毛」正是梁國雄的外號。
曾蔭權不想早抖,除了眼前要想辦法給市民消氣,長遠還須擴大管治基礎,避免被賭仔黃裹脅。
2008年10月22日 星期三
青少年,準備好應付蕭條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10月22日〈香江人語〉專欄
本欄不時收到讀者來郵,內容通常都是鼓勵,請讓我在此說一聲多謝。寫這個欄,除了幫讀者打發在地鐵車廂裡的時間,也希望在日常生活裡有點參考價值。
這也就是上周講一本書的原因。現在全球不景,社會氣氛急轉直下,今後一年半載看來都好不了。我因此想起作者的故事。一個養尊處優的長者馬死落地行。子女本來很恨他,但得知他重新做人後,來他打工的咖啡室幫襯,為他加油。老父熱淚盈眶,但謹守本分,繼續做到下班才與子女相擁。
老一輩的堅忍在今天已經很難想像。但不同的世代在不同的時代成長,任何一代人都有強項和弱點。我最近看了一套日本的青春小說《池袋西口公園》,在香港「27%青少年曾經想死」的報紙標題下,很能觸發點思考。
這套書的第一冊是十一年前出版的。時值日本戰後歷時最長的蕭條,人們喪失了鬥志,社會近乎絕望。作者石田衣良想透過街頭青年目睹的怪現象,展示人間尚存的希望。換言之,這套書其實是勵志的。但作者沒有說教,用推理小說的形式、青少年的語言,自嘲調侃,一炮而紅。
石田成為暢銷作家,除了描寫生動,也因為他反體制,在失意的人裡獲得共鳴。他特別看不慣日本按年齡、出身、學歷、職位來論成敗的層級制度,人人都要服從比自己年長的,無論是否有理。
書裡用一個家庭破碎、無一技之長的下層少年做英雄。池袋作為東京的旺區,就像我們的「油尖旺深」,存在著雙失青年和童黨。除了遊手好閒、蝦蝦霸霸,還有發源於東京,現已蔓延到台港的「援交」問題:在學的少女陪男人「消遣」,賺錢用來玩樂買名牌。
但在石田筆下,就在這些成年人看來毫無前途的少年裡,存在著關懷。書裡的主角不是童黨的頭,但卻贏得區內青少年的敬重。他看似懶散,實則正義有腦,聯同區內的童黨,解決了很多警察兼顧不了的地下社會問題,救了不少人。
「仗義每多屠狗輩」的故事很多人都看過,但通常都是成年人。石田認為,在我們看來「一代不如一代」的青少年裡,也有可貴的品質。言下之意,不要因為今天的青少年看似不務正業、中英數不及我們,就忽略了他們的另一面。時代變了,他們不會再按照父母從小長大的規範去生活。他們有自己的語言、衣著、道德準則,但不等於他們不想上進、沒有是非觀。要了解他們的長處、順著他們的勢去發揮。的確,我們少年時,父母不也看不慣?但我們成長後,也不見得比上一代衰多少。青少年要說是真的沒出息,還不如說是衡量成敗標準的問題。
石田沒有說故事有多真。但寫得逼真,社會背景不可能沒有根據。以社會變化之快,這套書本來已經過時,但碰上金融海嘯,又再度活然紙上。不是說,文學是生活的提升嗎?
本欄不時收到讀者來郵,內容通常都是鼓勵,請讓我在此說一聲多謝。寫這個欄,除了幫讀者打發在地鐵車廂裡的時間,也希望在日常生活裡有點參考價值。
這也就是上周講一本書的原因。現在全球不景,社會氣氛急轉直下,今後一年半載看來都好不了。我因此想起作者的故事。一個養尊處優的長者馬死落地行。子女本來很恨他,但得知他重新做人後,來他打工的咖啡室幫襯,為他加油。老父熱淚盈眶,但謹守本分,繼續做到下班才與子女相擁。
老一輩的堅忍在今天已經很難想像。但不同的世代在不同的時代成長,任何一代人都有強項和弱點。我最近看了一套日本的青春小說《池袋西口公園》,在香港「27%青少年曾經想死」的報紙標題下,很能觸發點思考。
這套書的第一冊是十一年前出版的。時值日本戰後歷時最長的蕭條,人們喪失了鬥志,社會近乎絕望。作者石田衣良想透過街頭青年目睹的怪現象,展示人間尚存的希望。換言之,這套書其實是勵志的。但作者沒有說教,用推理小說的形式、青少年的語言,自嘲調侃,一炮而紅。
石田成為暢銷作家,除了描寫生動,也因為他反體制,在失意的人裡獲得共鳴。他特別看不慣日本按年齡、出身、學歷、職位來論成敗的層級制度,人人都要服從比自己年長的,無論是否有理。
書裡用一個家庭破碎、無一技之長的下層少年做英雄。池袋作為東京的旺區,就像我們的「油尖旺深」,存在著雙失青年和童黨。除了遊手好閒、蝦蝦霸霸,還有發源於東京,現已蔓延到台港的「援交」問題:在學的少女陪男人「消遣」,賺錢用來玩樂買名牌。
但在石田筆下,就在這些成年人看來毫無前途的少年裡,存在著關懷。書裡的主角不是童黨的頭,但卻贏得區內青少年的敬重。他看似懶散,實則正義有腦,聯同區內的童黨,解決了很多警察兼顧不了的地下社會問題,救了不少人。
「仗義每多屠狗輩」的故事很多人都看過,但通常都是成年人。石田認為,在我們看來「一代不如一代」的青少年裡,也有可貴的品質。言下之意,不要因為今天的青少年看似不務正業、中英數不及我們,就忽略了他們的另一面。時代變了,他們不會再按照父母從小長大的規範去生活。他們有自己的語言、衣著、道德準則,但不等於他們不想上進、沒有是非觀。要了解他們的長處、順著他們的勢去發揮。的確,我們少年時,父母不也看不慣?但我們成長後,也不見得比上一代衰多少。青少年要說是真的沒出息,還不如說是衡量成敗標準的問題。
石田沒有說故事有多真。但寫得逼真,社會背景不可能沒有根據。以社會變化之快,這套書本來已經過時,但碰上金融海嘯,又再度活然紙上。不是說,文學是生活的提升嗎?
2008年10月20日 星期一
世界潮流浩浩蕩蕩……
原載《信報》2008年10月20日〈兩地一檢〉專欄
首先要道歉。上周本欄見報後獲讀者指正:楊振寧教授一九五七年獲頒諾貝爾獎時是中國公民。我隨即過訪諾貝爾網站,證實最早獲獎的華人楊教授和與他平分獎金的李政道教授(按照諾獎網站的排名),以中國公民身分領獎,得獎後才歸化美國。
楊、李兩先生在內戰期間赴美,當時可信是持中華民國護照。由於歷來的報導都說兩位先生是美國公民,我錯以為他們得獎時就已入籍(楊先生的新作見即期《環球科學》亦即簡體版《Scientific American》的〈20世紀數學與物理的分與合〉)。
兩人得獎距今已五十一年,包括兩岸四地在內的下一個國民得獎應該不需要再等半個世紀。
此外本欄上周見報的當天下午,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由一個美國人獨得。因此美國今年的獎金份額增至2.50。即使剔除成年後歸化美國的得獎者,也有1.67份。
回到正題,金融衍生工具如果是「大規模殺傷武器」(美國「股神」畢菲特語),它們爆炸後引發的全球危機則是「黑洞」,因為各國拋出救市的過萬億美元有如石沉大海。
香港的災難才剛開始。在曾蔭權「最後通牒」下,雷曼迷債「回水」案初露曙光,企業爆煲潮又已掩至,昨天的報紙有如破產管理署的布告板。東莞的工廠街恍如棄城,珠三角年內據說會有過萬家港商結業。繼企業破產,接著就會輪到個人,就如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失業、破產、負資產……政府赤字節節上升,激發街頭訴求、索債衝突、家庭糾紛。
迷債涉及四萬多人、三十多億元,包括不少長者的「棺材本」,有人在鏡頭前哭訴銀行用學問來欺騙老人家。而且,國營的中銀賣出迷債最多、應對申訴最慢。這與長者生果金的訴求相結合,社會將會趨於激進。黃毓民與曾蔭權這對上帝信徒,一個有福,一個有難。
資本主義坐困愁城
這次的災難非十年前可比。美國說是system failure(制度失效),而不僅是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港人固不應「自亂陣腳」,但當全球體系動搖時,也不要以為我的「系統健全」就可以獨善其身,又或者寄望中央打救。
全球大難當前,中國理應出力。但美歐傾力都未能穩住大局,中國可動用的儲備不過幾千億美元,輕率投入,慎防未曾救人,自己就先沒頂。出身華爾街的北大教授Michael Pettis說,中國過去三十年帶動消費的一代現已年長,消費力降低,單靠內需不足抵消出口的損失;而且地方政府可能隱瞞債務,全國實際的負債可能高達年產值的一半,遠高於官方說的兩三成(週六《蘋果日報》)。
本欄兩周前說,右翼的經濟學說是這次最大的輸家。當時純憑直覺,沒想到轉眼間已發展到用公有制救市的地步。眼看各大銀行瀕臨崩潰,英國率先動用公帑入股。各國爭想仿效,逼使美國放棄購入銀行的壞資產,改為關起門來,一小時連「上」九大行。
與此同時,長期被指偏袒右翼芝加哥學派的諾貝爾經濟獎,上周頒給美國偏左的新凱恩斯派學者Paul Krugman(克魯明)。右派的英國《經濟學人》封面專題〈Capitalism at Bay〉(資本主義坐困愁城)力稱,歐美政府仍然信奉市場,入股銀行純屬無奈。我絕對相信危機過後,當局就會把銀行股權還給市場。但不惜違反自由買賣,用公帑「強行」收購私人企業,不就說明資本主義不能自救,要靠社會主義來補鑊?現在最想失蹤的人相信是,十多年前就認定資本主義已最終戰勝共產主義的美國日裔學者Francis Fukuyama。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資本主義就如普選民主,是一種雖然弊病百出,但仍屬無奈的「最佳」選擇。但隨著華爾街的「醜惡」陸續披露,又怪不得世人向左轉。本報周四說,華爾街高層的薪酬至少是普通上班族的三百五十倍。昨天報章說,六大行今年的薪金和花紅合共超過七百億美元。換言之,美國用來救市的公帑有一成要付給這些大班。
世間事物極必反,周而復始。回顧過去一個世紀的經濟思潮,左與右每隔二三十年一輪迴。一九二零年代的華爾街無王管,造就了蓬勃的「Roaring Twenties」,但也導致二九年底的股災,引發全球大蕭條。三三年上台的民主黨總統小羅斯福(美國人簡稱FDR,有別於前任的老羅斯福)用凱恩斯式「New Deal」(新政,意指重新洗牌、分配財富)用公共開支刺激經濟、增加福利、引進規管,「挽救」了資本主義,被譽為美國三大最偉大總統之一(也是美國史上唯一的殘障總統)。
一收就死一放就亂
但凱派經濟發展到七零年代,逐漸管得太死、福利太多。美國的列根和英國的戴卓爾在八零年代颳右傾翻案風,給企業鬆綁、減稅,減福利、削政府,所帶來的繁榮延續到九零年代末的民主黨人克林頓時代。但放得太鬆又造成漏洞,危機在喬治布殊離任前總爆發(Nomi Prins離開紐約高盛後撰寫的左翼名著《Other People’s Money》有簡明的回顧)。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中國笑話,對資本主義其實也適用。經濟不是自然科學,一放一收不可能計算得那樣準。潛藏的弊病逐漸累積,長期必然過籠。只不過資本主義以私有制為防線,不會出現社會主義那種極端甚至極權。
與三零年代相比,這次危機在量上差天同地,但也因此造就了奧巴馬。美國右派據說驚呼國家將出現百年來最左的政府(昨天《明報》),說穿了是擔心奧巴馬上任後成功「洗牌」,成為「黑版FDR」,共和黨今後十幾二十年都休想回朝。但右派又怎知奧巴馬不是得把口,被經濟拖垮,四年後淪為民主黨布殊,由右派打著change的口號重新入主?
除非四十年前金牧師和羅拔肯尼迪的悲劇重演,美國出現第一個黑人總統已了無疑問。只要看奧巴馬宣布,將會動用六百億美元創造美國人最關心的「J-O-B-S」(就業機會),以及「我可以忍受多四個星期對手的攻擊,但美國人民無法忍受多四年喬治布殊的政策。」就知道他已掌握了王者的語言。
首先要道歉。上周本欄見報後獲讀者指正:楊振寧教授一九五七年獲頒諾貝爾獎時是中國公民。我隨即過訪諾貝爾網站,證實最早獲獎的華人楊教授和與他平分獎金的李政道教授(按照諾獎網站的排名),以中國公民身分領獎,得獎後才歸化美國。
楊、李兩先生在內戰期間赴美,當時可信是持中華民國護照。由於歷來的報導都說兩位先生是美國公民,我錯以為他們得獎時就已入籍(楊先生的新作見即期《環球科學》亦即簡體版《Scientific American》的〈20世紀數學與物理的分與合〉)。
兩人得獎距今已五十一年,包括兩岸四地在內的下一個國民得獎應該不需要再等半個世紀。
此外本欄上周見報的當天下午,諾貝爾經濟學獎揭曉,由一個美國人獨得。因此美國今年的獎金份額增至2.50。即使剔除成年後歸化美國的得獎者,也有1.67份。
回到正題,金融衍生工具如果是「大規模殺傷武器」(美國「股神」畢菲特語),它們爆炸後引發的全球危機則是「黑洞」,因為各國拋出救市的過萬億美元有如石沉大海。
香港的災難才剛開始。在曾蔭權「最後通牒」下,雷曼迷債「回水」案初露曙光,企業爆煲潮又已掩至,昨天的報紙有如破產管理署的布告板。東莞的工廠街恍如棄城,珠三角年內據說會有過萬家港商結業。繼企業破產,接著就會輪到個人,就如十年前的亞洲金融危機,失業、破產、負資產……政府赤字節節上升,激發街頭訴求、索債衝突、家庭糾紛。
迷債涉及四萬多人、三十多億元,包括不少長者的「棺材本」,有人在鏡頭前哭訴銀行用學問來欺騙老人家。而且,國營的中銀賣出迷債最多、應對申訴最慢。這與長者生果金的訴求相結合,社會將會趨於激進。黃毓民與曾蔭權這對上帝信徒,一個有福,一個有難。
資本主義坐困愁城
這次的災難非十年前可比。美國說是system failure(制度失效),而不僅是市場失靈(market failure)。港人固不應「自亂陣腳」,但當全球體系動搖時,也不要以為我的「系統健全」就可以獨善其身,又或者寄望中央打救。
全球大難當前,中國理應出力。但美歐傾力都未能穩住大局,中國可動用的儲備不過幾千億美元,輕率投入,慎防未曾救人,自己就先沒頂。出身華爾街的北大教授Michael Pettis說,中國過去三十年帶動消費的一代現已年長,消費力降低,單靠內需不足抵消出口的損失;而且地方政府可能隱瞞債務,全國實際的負債可能高達年產值的一半,遠高於官方說的兩三成(週六《蘋果日報》)。
本欄兩周前說,右翼的經濟學說是這次最大的輸家。當時純憑直覺,沒想到轉眼間已發展到用公有制救市的地步。眼看各大銀行瀕臨崩潰,英國率先動用公帑入股。各國爭想仿效,逼使美國放棄購入銀行的壞資產,改為關起門來,一小時連「上」九大行。
與此同時,長期被指偏袒右翼芝加哥學派的諾貝爾經濟獎,上周頒給美國偏左的新凱恩斯派學者Paul Krugman(克魯明)。右派的英國《經濟學人》封面專題〈Capitalism at Bay〉(資本主義坐困愁城)力稱,歐美政府仍然信奉市場,入股銀行純屬無奈。我絕對相信危機過後,當局就會把銀行股權還給市場。但不惜違反自由買賣,用公帑「強行」收購私人企業,不就說明資本主義不能自救,要靠社會主義來補鑊?現在最想失蹤的人相信是,十多年前就認定資本主義已最終戰勝共產主義的美國日裔學者Francis Fukuyama。
對絕大多數人來說,資本主義就如普選民主,是一種雖然弊病百出,但仍屬無奈的「最佳」選擇。但隨著華爾街的「醜惡」陸續披露,又怪不得世人向左轉。本報周四說,華爾街高層的薪酬至少是普通上班族的三百五十倍。昨天報章說,六大行今年的薪金和花紅合共超過七百億美元。換言之,美國用來救市的公帑有一成要付給這些大班。
世間事物極必反,周而復始。回顧過去一個世紀的經濟思潮,左與右每隔二三十年一輪迴。一九二零年代的華爾街無王管,造就了蓬勃的「Roaring Twenties」,但也導致二九年底的股災,引發全球大蕭條。三三年上台的民主黨總統小羅斯福(美國人簡稱FDR,有別於前任的老羅斯福)用凱恩斯式「New Deal」(新政,意指重新洗牌、分配財富)用公共開支刺激經濟、增加福利、引進規管,「挽救」了資本主義,被譽為美國三大最偉大總統之一(也是美國史上唯一的殘障總統)。
一收就死一放就亂
但凱派經濟發展到七零年代,逐漸管得太死、福利太多。美國的列根和英國的戴卓爾在八零年代颳右傾翻案風,給企業鬆綁、減稅,減福利、削政府,所帶來的繁榮延續到九零年代末的民主黨人克林頓時代。但放得太鬆又造成漏洞,危機在喬治布殊離任前總爆發(Nomi Prins離開紐約高盛後撰寫的左翼名著《Other People’s Money》有簡明的回顧)。一收就死、一放就亂的中國笑話,對資本主義其實也適用。經濟不是自然科學,一放一收不可能計算得那樣準。潛藏的弊病逐漸累積,長期必然過籠。只不過資本主義以私有制為防線,不會出現社會主義那種極端甚至極權。
與三零年代相比,這次危機在量上差天同地,但也因此造就了奧巴馬。美國右派據說驚呼國家將出現百年來最左的政府(昨天《明報》),說穿了是擔心奧巴馬上任後成功「洗牌」,成為「黑版FDR」,共和黨今後十幾二十年都休想回朝。但右派又怎知奧巴馬不是得把口,被經濟拖垮,四年後淪為民主黨布殊,由右派打著change的口號重新入主?
除非四十年前金牧師和羅拔肯尼迪的悲劇重演,美國出現第一個黑人總統已了無疑問。只要看奧巴馬宣布,將會動用六百億美元創造美國人最關心的「J-O-B-S」(就業機會),以及「我可以忍受多四個星期對手的攻擊,但美國人民無法忍受多四年喬治布殊的政策。」就知道他已掌握了王者的語言。
討厭中國的美國《先生》
原載《U Magazine》週刊2008年10月17日出版
在美國「大蕭條」時期創刊的男士品味月刊《Esquire》,這個月慶祝75歲生日。我查不到刊名的原意。但現在講求語言平等,「老爺」、「紳士」的譯名顯然已過時,不如改稱「先生」。
也許因為面世時,經濟已跌到谷底,這本講求享受的雜誌,出版後一紙風行。現在慶祝75周年,又正值大蕭條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但有了電子網絡後,資訊日益隨身,我懷疑笨重的《先生》能否再活75年。
該刊不是假借75周年號來懷舊,而是選出75 個對新世紀可能最有影響力的人物,展望未來,本來相當聰明。但眼光狹隘,充滿偏見,毫無說服力。
這75人裡,美國人佔了七八成,其中又有七八成只有美國人才聽說過。有好幾個人關注溫室效應,但很少政治、財經、學術的人選。為發展中地區爭取公義,在金融危機中經常見報,在生物科技上有遠見的人物,幾乎一個也沒有。
中國作為近年最重要的一個國家,只有兩人入選,一個是國家對外投資基金的主管,另一個是離世已11年的鄧小平。言下之意,13億人裡,除了一個手裡有幾個臭錢的傢伙,就只有一個死人可以一提。介紹鄧小平時,直稱此人已「dead」,相當於在中文裡用「死」而不是「去世」、「離世」這類應有的尊重來描述先人。
而且,該刊並不是純粹反共。因為,沒有大陸的異見份子入選,台灣也沒有人上榜,美國華人則只選了一個廚子,似乎說華人只會煮飯。由此看,該刊是看不起華人甚至亞洲人。因為,這75人裡也沒有日本人。言下之意,今後這個世紀,我們都不必理會日本。種族歧視可能是唯一的解釋。
與此同時,該刊力捧被西方視為中國對手的印度,大力推介美國首位印度裔州長、俗稱Bollywood的印度電影業、孟買首富,以倫敦為家的印度鋼鐵大王。
在此全球合力方能應付美國金融爛污的關頭,美國《先生》仍然自欺欺人,只會害了國家。
Info:《Esquire》,08年10月號,定價4.99美元,各大英文書店有售。(完)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金融危機的心靈雞湯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10月15日〈香江人語〉專欄
怎樣看待金錢,怎樣渡過逆境,是人最大的智慧,也是最大的弱點。
華爾街疫症之深、之廣、散播之快,超乎我們的想像。全球幾無完土 ─ 除了杜拜!還未落成818米的全球第一高樓,就宣布興建200多層的1 ,000米高樓,確保今後很長時間,「全球高樓王國」的美譽都不會被人搶走。
這個中東小國集全球奢華之極致。除了已啟用的七星級風帆酒店、明年落成的818米「杜拜塔」,更誇張的是在近海興建狀如棕櫚樹的人工島Palm Jebel Ali。島上的酒店和住宅不用說也是超級豪華。我們也有議員「賭神」聲稱三天內在澳門贏了逾億港元。唐代詩人杜甫筆下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任何時空都存在。
說到底,問題不在於太多人有錢,而是太多人以消耗資源來展示「成就」,太少蓋茨和畢菲特。更不要說是雷曼總裁Fuld這種人,用他人的積蓄來玩。8年下來,把公司搞到破產,令數以萬計的家庭陷入困境,自己則每年收取將近5億港元的酬勞。難怪他在公眾地方被打時,人人叫好。
怎樣看待金錢,怎樣渡過逆境,是人最大的智慧,也是最大的弱點。面對現在的危機,Michael Gates Gill(基爾)的自述《星巴克救了我一命》(台北:時報出版,零八年五月;英文原版:How Starbucks Saved My Life, Gotham Books,2007),值得推介。
作者的祖父很有錢,父親是紐約精英雜誌的編輯。從小住大宅、有傭人、讀名校,世叔伯都是名作家。耶魯畢業後,獲同窗延攬。為名牌廣告公司J. Walter Thompson(智威湯遜)拼搏了25年,位居創意總監。但53歲就被裁退。不用說是嫌他人老薪高,改用年輕人。
作者有四個子女,正值大學年齡,年收入由幾十萬美元跌到零,其徬徨可想而知。更糟的是,賦閒後心靈空虛,捲入婚外情,多了個非婚生子。妻兒恨之入骨。他愧對家人,留下大宅和資產,遷出獨居。本欲接廣告業的外判維生,但人去茶涼,同行都別過臉。轉眼間年過60,坐吃山空。但做慣人上人,高不成低不就。
萬念俱灰之時,有一次走進星巴克。經理剛好請人,見這個老人失魂落魄,但又不像是壞人,順口問他是否想打工。就這樣,此後這一年半,這個63歲的過氣副老總,每天坐車來回3個小時去星巴克。由洗廁所做起,大氣都不敢透。他眼見同事都是20歲上下的基層黑人,生怕被睇低,藉詞趕走。對他來說,打工不僅是為了交租開飯,更要證明這個「落難王孫」能夠重新學做人、對妻兒表示懺悔。
就靠自己的誠懇,也拜星巴克人道管理之賜,他贏得了年輕同事的尊敬,彼此成為忘年之交。黑人器重他,他也放下上流白人的己見,開始明白黑人。
撇開其為星巴克宣傳不論,本書作為真人真事,實是金融危機上佳的「心靈雞湯」。
怎樣看待金錢,怎樣渡過逆境,是人最大的智慧,也是最大的弱點。
華爾街疫症之深、之廣、散播之快,超乎我們的想像。全球幾無完土 ─ 除了杜拜!還未落成818米的全球第一高樓,就宣布興建200多層的1 ,000米高樓,確保今後很長時間,「全球高樓王國」的美譽都不會被人搶走。
這個中東小國集全球奢華之極致。除了已啟用的七星級風帆酒店、明年落成的818米「杜拜塔」,更誇張的是在近海興建狀如棕櫚樹的人工島Palm Jebel Ali。島上的酒店和住宅不用說也是超級豪華。我們也有議員「賭神」聲稱三天內在澳門贏了逾億港元。唐代詩人杜甫筆下的「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任何時空都存在。
說到底,問題不在於太多人有錢,而是太多人以消耗資源來展示「成就」,太少蓋茨和畢菲特。更不要說是雷曼總裁Fuld這種人,用他人的積蓄來玩。8年下來,把公司搞到破產,令數以萬計的家庭陷入困境,自己則每年收取將近5億港元的酬勞。難怪他在公眾地方被打時,人人叫好。
怎樣看待金錢,怎樣渡過逆境,是人最大的智慧,也是最大的弱點。面對現在的危機,Michael Gates Gill(基爾)的自述《星巴克救了我一命》(台北:時報出版,零八年五月;英文原版:How Starbucks Saved My Life, Gotham Books,2007),值得推介。
作者的祖父很有錢,父親是紐約精英雜誌的編輯。從小住大宅、有傭人、讀名校,世叔伯都是名作家。耶魯畢業後,獲同窗延攬。為名牌廣告公司J. Walter Thompson(智威湯遜)拼搏了25年,位居創意總監。但53歲就被裁退。不用說是嫌他人老薪高,改用年輕人。
作者有四個子女,正值大學年齡,年收入由幾十萬美元跌到零,其徬徨可想而知。更糟的是,賦閒後心靈空虛,捲入婚外情,多了個非婚生子。妻兒恨之入骨。他愧對家人,留下大宅和資產,遷出獨居。本欲接廣告業的外判維生,但人去茶涼,同行都別過臉。轉眼間年過60,坐吃山空。但做慣人上人,高不成低不就。
萬念俱灰之時,有一次走進星巴克。經理剛好請人,見這個老人失魂落魄,但又不像是壞人,順口問他是否想打工。就這樣,此後這一年半,這個63歲的過氣副老總,每天坐車來回3個小時去星巴克。由洗廁所做起,大氣都不敢透。他眼見同事都是20歲上下的基層黑人,生怕被睇低,藉詞趕走。對他來說,打工不僅是為了交租開飯,更要證明這個「落難王孫」能夠重新學做人、對妻兒表示懺悔。
就靠自己的誠懇,也拜星巴克人道管理之賜,他贏得了年輕同事的尊敬,彼此成為忘年之交。黑人器重他,他也放下上流白人的己見,開始明白黑人。
撇開其為星巴克宣傳不論,本書作為真人真事,實是金融危機上佳的「心靈雞湯」。
2008年10月13日 星期一
由51到0的落差
原載《信報》2008年10月13日〈一地兩檢〉專欄
除了今天稍後公布的經濟學獎,一年一度的諾貝爾五大獎上周都已揭曉。
中國「零的突破」再次落空。(餘下的經濟獎,上榜機會遠低於已公布的醫學、物理、化學、文學、和平獎。)但我們兩個月前才在「體能奧林匹克」以五十一塊金牌拋離美國、壓倒全球,一輪到「智能奧林匹克」就反過來吃美國的光蛋,情何以堪。今年適逢開放改革三十周年,胡溫欲以「自主創新」帶動下一階段的發展。現在有人會說,中共「暴政」五十九年,雖然把中國人由東亞「病夫」轉化為「超人」,但只有蠻力。
同樣意料之中的是,角逐和平獎的胡佳「大熱」倒灶。不是馬後砲,要講愛滋關懷,我看不出他比高耀潔更「高大」。看Wikipedia的介紹,也不覺得他有何具體成就。為他造勢,不排除是在京奧年和開放改革三十周年,借他來踩中共。
中國近年社會矛盾尖銳,維權鬥士輩出,但主要是為弱勢爭取土地和飯碗。胡佳特別受寵,相信是因為專注環保、愛滋等西方偏愛的議題,而且受到打壓。西方記者生活優渥,看重高層次的訴求多過生存權,愛鬥士而輕實務。此外胡佳年輕、通英文、會上網,茹素信佛、以freeborn為網名,夠現代。高耀潔則內外都很土,像農民多過醫生。洋記者支持她的人道,但不會把她當朋友。雖然在中國,一個八十歲的老太婆在鄉下為被社會遺棄的人出頭,面對的壓力遠遠大過一個三十歲的知識分子在京城外國記者和互聯網的蔭庇下作同樣的奮鬥。
但中國聊以自慰的是,美國這次成績也不好,四個得主合共只贏得1.5份獎金,包括醫學0+物理一人0.5+化學三人1.0+文學0+和平0。如果只算土生土長的美國人(物理和化學各有一個得主是在日本讀完大學後才移居美國的。其中物理獎的日裔得主佔0.5份獎金,化學獎的日裔得主則佔0.33份),更只有0.67分,包括醫學0+物理0+化學0.67+文學0+和平0。(但美國長於經濟學,今天公布結果後,很可能會加分。)
而且,以種族論英雄,我們也有0.33分。三個化學獎得主不但有一個是華人,而且算起來是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的堂侄。
小題:華人諾貝爾的社會學
為了達成大國夢,中國一直希望有中國公民獲獎。但一再失望,難免懷疑受歧視。誠然,和平獎本身就是政治,文學獎的歐陸偏好就更強。但科學獎很少扯上國族和制度,要說有政治,也只是學派之爭。大陸科學家若真的受忽略,也許是不善於用英文論述,就像很多使用弱勢語言的文學家。
諾貝爾獎由瑞典人創立,一九零一年開始頒發,以嘉獎醫學、物理、化學、文學、和平的成就,被視為智能的桂冠。一九六九年起加入經濟學獎,但並非創辦人的原意。
華人由一九五七年起,累計有八人上榜。得獎時,有七個是美國籍,一個法國籍。其中六人在兩岸三地接受基礎教育,包括大陸三個、台灣兩個、香港一個。八個得主裡餘下的兩個在美國成長,要說中華文化有助於他們得獎,恐怕也只限於幼年時的家教。
華人在一九零一年到五六年間的諾貝爾空白,不排除與不敢挑戰權威、沒有創意、….等民族缺陷有關。但當時的社會也很動盪。中國夜郎自大,要到一八七二年才派人留美,而這些小科學家事後大都回國,在清末的環境裡被埋沒。然後就是二十世紀上半葉的國民革命、北伐、國共鬥爭、抗日戰爭、國共內戰。
至於在兩岸三地受基礎教育的六人得獎時都歸化了發達國家,特別是科技王國的美國,不用說是因為在中國沒法搞科研,就像歐洲科學家在大戰期間逃往美國,最後以美國籍得獎。文學涉及意識型態,流亡的作家就更多。至今唯一贏得諾貝爾獎的華人作家就屬於這類。
兩岸三地出身的得獎人裡,有一位前輩接近暮年後,逐漸以香港為家;另一人回流台灣,恢復原籍,為新政權報效。由此看,在兩岸三地裡,暫時只有台灣能夠吸引青壯年科學家回流。大陸雖然經濟傲視全球,但科技精英要不是外流,就是囿於學術界的陋習、為拜金風氣裹挾。香港雖然也有意在科技上爭一席位,但重商的傳統根深蒂固,年輕人寧跟從主流從事金融地產。科研要靠大陸學生支撐。
上述六位得主裡,科學與文學是五與一之比。若把兩個華裔美國科學家算進去,比率更高達七比一。國人的科技成就遠過於文學,可信是國家動盪,父母希望子女以科技來避開政治、確保安全。此外國人偏向理性,而數理化生有規可循。與此相反,文學很主觀。諾貝爾獎的口味要麼很個人主義,要麼政治正確,反歧視,鞭撻落後的東方傳統。而且要表達得夠陰暗、有性的元素。中國人受儒家壓抑,恐怕要一兩代人後才能滿足這種要求。
與此類似的是,得物理獎的華人有五個,化學只有兩個。我不敢說,華人擅長物理多過化學。但作為一個名義上讀化學,實際上寫論文時完全使用物理的人,直覺上以為,理論物理涉及形而上(metaphysical)的思維,例如量子論的測不準原理、宇宙學有關空間和時間的論述,較接近中華文化。我讀書時,有人寫過《The Tao of Physics》(物理之「道」),講述物理與東方哲學的關係。但除了道家煉丹,沒聽說過《化學之「道」》。
中國恢復派學生出國已將近三十年。同期內,歐盟一體化、英國高度繁榮,但美國仍然囊括了所有的華人科學獎。西歐的科研條件和求才的誠意與美國顯然仍有距離。
就諾貝爾科學獎,華人最大的遺憾是醫學獎空白。不知是否華人讀醫講求實用,很少不懸壺而跑去做研究。希望這個偏向今後會逐步扭轉。
但要說沒有中國人得獎,嚴格來說可能不是事實。和平獎得主達賴一直說,自己不反對當中國公民,中央和他似乎也沒有公開否定他流亡前的國籍。若此,按照國籍法,他可能仍然是中國公民。只不過選擇在一九八九年給他頒獎,顯然是針對「六四」,被中國視為恥辱。(完)
2008年10月8日 星期三
瞎子帶路還是蓄意欺詐?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10月8日〈香江人語〉專欄
不愧是華爾街,轉眼間顛覆了世界。由美國開始,很多人突然發現,家裡很多大計都要擱置。因為,積蓄大縮水,又沒有銀行願意借貸。社會上風聲鶴唳,人人擔心裁員收樓,一家被逼瞓街。
不景氣很快就波及全球,而且愈發達的地區受害遇大。因為,有錢的人才有錢交給華爾街去生財。香港自不例外,才過了四年好日子,想到回歸頭幾年就心虛。
我沒有那樣貼近市場,不敢說今後這兩年會否衰過沙士。但有備無患,守著目前的工作,在投資上輸少當贏,保得住多少就是多少。以往的金融危機,長不過三四年,期間雖然很難捱,但相對於一家人幾十年,仍然是短的。不要心存僥倖,以為有危才有機,博它一博,希望一鋪致富。誠然,美國股神巴菲特趁低掃貨。但他並非用家人的福祉來賭,而是撥出小部份身家來買有長遠業績的公司,準備長守。
用內地術語說,這場海嘯仍在深化,遠遠未到盡頭。回歸年的金融風暴始自亞洲,而且是美國大鱷炒泰銖觸發的。炒家再狠,中央銀行也有足夠能力入市打擊之,逼使其損手離場。這次的危機源自全球的龍頭,規模非亞洲市場可比。而且源頭是美國次按債券,並非炒家掀起的,有著客觀的基礎。沒有央行啃得下全美國的房貸。美國現在用七千億美元來救市,對市場來說仍只是一個「零頭」。
與此同時,歐洲的危機仍在發酵,規模恐怕都未清楚。德國和英國不願意由歐盟牽頭救災,只願意各國自掃門前雪。西歐之外還有俄羅斯和東歐。再等亞洲、加拿大、澳洲、中南美洲…..點清楚損失、穩定下來,恐怕得一年半載。此後才能談復甦。
總之準備提前過冬、苦守兩年,大概錯不了。沙士後,香港復甦很靠CEPA一連串的優惠。但這次美國海嘯有史以來僅見,內地也不容易招架,香港還宜自求多福。
對於華爾街,我沒有財力參與,但在工作上倒有過接觸。大約二十年前,我在紐約的中文報紙編財經版,天天啃華爾街的消息。當時個人理財開始流行,股票互惠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冒起,我也順應介紹給唐人街,希望不諳英文的華人能善用新型的工具,而不只是把錢存入銀行甚至塞在床下。
此舉對華人是否有幫助,不用說我不知道。唐人街的報紙沒有能力做市場調查。但至少沒有讀者像香港雷曼迷你債券的苦主那樣,罵我誤導。
以我當年與華爾街理財工具接觸的經驗,香港的銀行推銷時有誤導並不奇怪。金融衍生工具越來越複雜,我懷疑有多少基層職員真正明白其幕後的運作,更不要說按照投資者不同的背景來評估其是否適合購買。問題只是,是否很多職員基於行方的壓力或者為了賺佣金,像苦主指責的蓄意欺詐?
不愧是華爾街,轉眼間顛覆了世界。由美國開始,很多人突然發現,家裡很多大計都要擱置。因為,積蓄大縮水,又沒有銀行願意借貸。社會上風聲鶴唳,人人擔心裁員收樓,一家被逼瞓街。
不景氣很快就波及全球,而且愈發達的地區受害遇大。因為,有錢的人才有錢交給華爾街去生財。香港自不例外,才過了四年好日子,想到回歸頭幾年就心虛。
我沒有那樣貼近市場,不敢說今後這兩年會否衰過沙士。但有備無患,守著目前的工作,在投資上輸少當贏,保得住多少就是多少。以往的金融危機,長不過三四年,期間雖然很難捱,但相對於一家人幾十年,仍然是短的。不要心存僥倖,以為有危才有機,博它一博,希望一鋪致富。誠然,美國股神巴菲特趁低掃貨。但他並非用家人的福祉來賭,而是撥出小部份身家來買有長遠業績的公司,準備長守。
用內地術語說,這場海嘯仍在深化,遠遠未到盡頭。回歸年的金融風暴始自亞洲,而且是美國大鱷炒泰銖觸發的。炒家再狠,中央銀行也有足夠能力入市打擊之,逼使其損手離場。這次的危機源自全球的龍頭,規模非亞洲市場可比。而且源頭是美國次按債券,並非炒家掀起的,有著客觀的基礎。沒有央行啃得下全美國的房貸。美國現在用七千億美元來救市,對市場來說仍只是一個「零頭」。
與此同時,歐洲的危機仍在發酵,規模恐怕都未清楚。德國和英國不願意由歐盟牽頭救災,只願意各國自掃門前雪。西歐之外還有俄羅斯和東歐。再等亞洲、加拿大、澳洲、中南美洲…..點清楚損失、穩定下來,恐怕得一年半載。此後才能談復甦。
總之準備提前過冬、苦守兩年,大概錯不了。沙士後,香港復甦很靠CEPA一連串的優惠。但這次美國海嘯有史以來僅見,內地也不容易招架,香港還宜自求多福。
對於華爾街,我沒有財力參與,但在工作上倒有過接觸。大約二十年前,我在紐約的中文報紙編財經版,天天啃華爾街的消息。當時個人理財開始流行,股票互惠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冒起,我也順應介紹給唐人街,希望不諳英文的華人能善用新型的工具,而不只是把錢存入銀行甚至塞在床下。
此舉對華人是否有幫助,不用說我不知道。唐人街的報紙沒有能力做市場調查。但至少沒有讀者像香港雷曼迷你債券的苦主那樣,罵我誤導。
以我當年與華爾街理財工具接觸的經驗,香港的銀行推銷時有誤導並不奇怪。金融衍生工具越來越複雜,我懷疑有多少基層職員真正明白其幕後的運作,更不要說按照投資者不同的背景來評估其是否適合購買。問題只是,是否很多職員基於行方的壓力或者為了賺佣金,像苦主指責的蓄意欺詐?
2008年10月6日 星期一
金融海嘯最大的輸家
原載《信報》2008年10月6日〈一地兩檢〉專欄
國慶前夜,回流的友人來電,說原訂的會面要推遲,因為腹部劇痛,驗出腎石。原來,友人近年每年都有幾個月待在北京,而且天天喝牛奶。不只此,這次為了奧運,一家大小特地由西方去北京 reunion,前後待了個多月。不用說,現在恐怕全家都要驗腎。
至今公布的毒奶受害者都是嬰幼兒,現在有了一個活生生的成年人案例。目前有幾十萬港人常居內地,出事的食品有增無已,港人個案會陸續浮現。
台灣綠營借用「中國黑心食品」來重燃對大陸的仇恨,打擊馬英九,為明年參選造勢。上周通傳的一份繁體字電郵叫人不要買條碼前三位數字是「690、691、692」的中國產品,要買台灣生產的「471」。電郵未提到編號「489」的香港貨。但香港食品大都用內地原材料,綠營肯定不歡迎。為了維護統一,中央應就食品安全追究到底。
新的一輪China-bashing勢頭已成。各地禁制中國食品之時,美國哈佛大學預測,中國因為吸煙和污染,今後二十五年內會有八千多萬人死於肺部疾病。但共產黨自己能否像現在那樣再活二十五年都有疑問。
面對生死別無選擇
美國人起初反對白宮用七千億美元為金融大鱷埋單,逼使眾議院否決方案。但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投資可能血本無歸、無處借錢買車置業、退休金不夠生活、沒錢供書教學、甚至要失業瞓街。生存先於理念下,議會連忙在白宮的方案上添加一千五百億的民生甜頭,讓其過關。
奧巴馬以議員身份在參議院發言時,呼籲同僚先救人,事後再追究責任。寥寥數語概括了美國的無奈和當急之務,由此看,當選的機會很大。但爛攤子太大,他如果不能在四年任期內重振經濟,美國的第一個黑人總統將會成為不太光彩的 one-term president。
面對八十年來僅見的金融海嘯,即期的英國《經濟學人》封面說〈World on the edge〉。全人類都被推到懸崖邊上,面對生死,別無選擇,不干預的理想淪為空談,右派的布殊搶着救市,想在卸任前挽回點民望;同屬右派的法國總統要求歐盟學美國,拿出三千億歐羅來救亡,但德國拒絕讓他得分。《明報》昨頭條引述「消息」說,中國會助美國一臂之力,用兩千億美元買美國國債。但其實,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僅次於日本,挺美也是幫自己,更何況可爭取下任總統的好感。但歐美經濟轉差,中國單靠內需不足抵銷出口的損失,增長放緩在所難免。
我們過了四年好日子後,恐怕又要捱兩年。美資投行大摩認為,香港將會「輕微」衰退。《大公報》昨借官商之口,為失業回升發預警,頭條指〈明年或衰過○三年〉也就是沙士年。那是否說,明年「七一」會有五十萬人上街,中央會再次送禮,特首會換人?眼見銀行不肯放貸,金管局上周連忙「放水」,以免股樓雙亡,連累各業。雖然有人罵政府益銀行,但曲高和寡。這可能是政府年來最得人心之舉。但為銀行鬆綁,市民只是間接得益。曾蔭權想挽回民望,還要看雷曼迷你債券。事件中苦主多、涉及滙豐、中銀兩大龍頭,有人在中銀門前大罵「欺詐」。中央不想被指用美國次按來騙自己同胞,得及時出手。
市場學說一敗塗地
目前這場危機,一是荒謬,二是無奈。對地球上絕絕大多數人來說,金額大到沒有意義。用七千億救市已屬破天荒,但在市場上仍只是點滴。美國國債累計有幾十萬億美元,恐怕永遠都還不清。之所以能繼續發債,全靠世人對美國的信心,在現實中其實已經沒有意義。本報的林行止先生建議找一種政府不能印鈔票來支付的投資工具。我懷疑即使找得到,銀碼也大到非一般人所能參與。
至於說無奈,今天的華爾街就像當年的巴西政府。後者對借給她幾百億美元的美資銀團說,我沒有錢付利息了,你讓我破產吧。華爾街應聲狂瀉,白宮只好出面,懇請巴西繼續借、慢慢還,但萬勿一拍兩散。在現實中,欠五千會被淋紅油,欠五萬會被清盤,欠五億銀行會幫你重組債務,欠五十億說不定會讓你做董事,因為同坐一條船。明知道海嘯是華爾街「壞人」掀起的,但為免同歸於盡,我們只好保住他們。
只要看全球痛斥華爾街、力促加強監管即可知,市場學說在事件中比政府和公眾輸得更慘。繼林行止為自己幾十年來「盲目」鼓吹市場表示悔意,同樣專長經濟學的本報總主筆練乙錚,上周四引用經濟學上偏左的諾貝爾獎得主Amartya Sen,以說明中國五十年前的饑荒純屬人為。與此同時,就資本主義因為金融海嘯所遭受的攻擊,芝加哥學派在港的代表人物雷鼎鳴接受篤信市場的《蘋果日報》訪問時,引用 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從資本家手上救資本主義》一書,指市場沒有錯,而只是被資本家操控,失卻自由的原意。
但既說「救」,也就是承認市場偏差有時候大到難以自動恢復均衡,要靠外力來救亡。而將好的資本主義與壞資本家劃清界線,等於說不能用壞政客來否定西式民主、用貪官來否定中共……。但在現實中,權力就產生政客,最大利潤的動機就產生奸商。《蘋果》就肯定認為,獨裁生中共,中共生黨官,黨官生貪腐。制度由人制訂和操作,人與制度何者為先的問題,有點像雞與雞蛋。
沒有人否定市場日常的效率,但也沒有人再相信市場能自我糾錯、防止失靈、迅速回常。世人看到的是,人謀不臧也好,制度疏鬆也好,市場鞦韆每隔十年八年就會走火入魔,越過鞦韆的橫樑,朝另一邊飛去,最終掛在樑上,令盪鞦韆者遍體鱗傷(完全理性的美國股神畢非德例外)。不加干預,市場最終即使會自行達成新的均衡,過程中也必定屍橫遍野,人本的社會不能接受。由反全球化發軔的新左風將會成為主流,直到其過火,工資太高,限制太大,福利太多,鐘擺才會往回轉。
國慶前夜,回流的友人來電,說原訂的會面要推遲,因為腹部劇痛,驗出腎石。原來,友人近年每年都有幾個月待在北京,而且天天喝牛奶。不只此,這次為了奧運,一家大小特地由西方去北京 reunion,前後待了個多月。不用說,現在恐怕全家都要驗腎。
至今公布的毒奶受害者都是嬰幼兒,現在有了一個活生生的成年人案例。目前有幾十萬港人常居內地,出事的食品有增無已,港人個案會陸續浮現。
台灣綠營借用「中國黑心食品」來重燃對大陸的仇恨,打擊馬英九,為明年參選造勢。上周通傳的一份繁體字電郵叫人不要買條碼前三位數字是「690、691、692」的中國產品,要買台灣生產的「471」。電郵未提到編號「489」的香港貨。但香港食品大都用內地原材料,綠營肯定不歡迎。為了維護統一,中央應就食品安全追究到底。
新的一輪China-bashing勢頭已成。各地禁制中國食品之時,美國哈佛大學預測,中國因為吸煙和污染,今後二十五年內會有八千多萬人死於肺部疾病。但共產黨自己能否像現在那樣再活二十五年都有疑問。
面對生死別無選擇
美國人起初反對白宮用七千億美元為金融大鱷埋單,逼使眾議院否決方案。但很快就發現自己的投資可能血本無歸、無處借錢買車置業、退休金不夠生活、沒錢供書教學、甚至要失業瞓街。生存先於理念下,議會連忙在白宮的方案上添加一千五百億的民生甜頭,讓其過關。
奧巴馬以議員身份在參議院發言時,呼籲同僚先救人,事後再追究責任。寥寥數語概括了美國的無奈和當急之務,由此看,當選的機會很大。但爛攤子太大,他如果不能在四年任期內重振經濟,美國的第一個黑人總統將會成為不太光彩的 one-term president。
面對八十年來僅見的金融海嘯,即期的英國《經濟學人》封面說〈World on the edge〉。全人類都被推到懸崖邊上,面對生死,別無選擇,不干預的理想淪為空談,右派的布殊搶着救市,想在卸任前挽回點民望;同屬右派的法國總統要求歐盟學美國,拿出三千億歐羅來救亡,但德國拒絕讓他得分。《明報》昨頭條引述「消息」說,中國會助美國一臂之力,用兩千億美元買美國國債。但其實,中國持有的美國國債數量僅次於日本,挺美也是幫自己,更何況可爭取下任總統的好感。但歐美經濟轉差,中國單靠內需不足抵銷出口的損失,增長放緩在所難免。
我們過了四年好日子後,恐怕又要捱兩年。美資投行大摩認為,香港將會「輕微」衰退。《大公報》昨借官商之口,為失業回升發預警,頭條指〈明年或衰過○三年〉也就是沙士年。那是否說,明年「七一」會有五十萬人上街,中央會再次送禮,特首會換人?眼見銀行不肯放貸,金管局上周連忙「放水」,以免股樓雙亡,連累各業。雖然有人罵政府益銀行,但曲高和寡。這可能是政府年來最得人心之舉。但為銀行鬆綁,市民只是間接得益。曾蔭權想挽回民望,還要看雷曼迷你債券。事件中苦主多、涉及滙豐、中銀兩大龍頭,有人在中銀門前大罵「欺詐」。中央不想被指用美國次按來騙自己同胞,得及時出手。
市場學說一敗塗地
目前這場危機,一是荒謬,二是無奈。對地球上絕絕大多數人來說,金額大到沒有意義。用七千億救市已屬破天荒,但在市場上仍只是點滴。美國國債累計有幾十萬億美元,恐怕永遠都還不清。之所以能繼續發債,全靠世人對美國的信心,在現實中其實已經沒有意義。本報的林行止先生建議找一種政府不能印鈔票來支付的投資工具。我懷疑即使找得到,銀碼也大到非一般人所能參與。
至於說無奈,今天的華爾街就像當年的巴西政府。後者對借給她幾百億美元的美資銀團說,我沒有錢付利息了,你讓我破產吧。華爾街應聲狂瀉,白宮只好出面,懇請巴西繼續借、慢慢還,但萬勿一拍兩散。在現實中,欠五千會被淋紅油,欠五萬會被清盤,欠五億銀行會幫你重組債務,欠五十億說不定會讓你做董事,因為同坐一條船。明知道海嘯是華爾街「壞人」掀起的,但為免同歸於盡,我們只好保住他們。
只要看全球痛斥華爾街、力促加強監管即可知,市場學說在事件中比政府和公眾輸得更慘。繼林行止為自己幾十年來「盲目」鼓吹市場表示悔意,同樣專長經濟學的本報總主筆練乙錚,上周四引用經濟學上偏左的諾貝爾獎得主Amartya Sen,以說明中國五十年前的饑荒純屬人為。與此同時,就資本主義因為金融海嘯所遭受的攻擊,芝加哥學派在港的代表人物雷鼎鳴接受篤信市場的《蘋果日報》訪問時,引用 Saving Capitalism from the Capitalists《從資本家手上救資本主義》一書,指市場沒有錯,而只是被資本家操控,失卻自由的原意。
但既說「救」,也就是承認市場偏差有時候大到難以自動恢復均衡,要靠外力來救亡。而將好的資本主義與壞資本家劃清界線,等於說不能用壞政客來否定西式民主、用貪官來否定中共……。但在現實中,權力就產生政客,最大利潤的動機就產生奸商。《蘋果》就肯定認為,獨裁生中共,中共生黨官,黨官生貪腐。制度由人制訂和操作,人與制度何者為先的問題,有點像雞與雞蛋。
沒有人否定市場日常的效率,但也沒有人再相信市場能自我糾錯、防止失靈、迅速回常。世人看到的是,人謀不臧也好,制度疏鬆也好,市場鞦韆每隔十年八年就會走火入魔,越過鞦韆的橫樑,朝另一邊飛去,最終掛在樑上,令盪鞦韆者遍體鱗傷(完全理性的美國股神畢非德例外)。不加干預,市場最終即使會自行達成新的均衡,過程中也必定屍橫遍野,人本的社會不能接受。由反全球化發軔的新左風將會成為主流,直到其過火,工資太高,限制太大,福利太多,鐘擺才會往回轉。
2008年9月29日 星期一
國慶立志:今後不做Chinaman?
原載《信報》2008年9月29日〈一地兩檢〉專欄,網址版本不受報紙版本的字數限制,在文字上做了適當的潤飾
先是中秋,接著是家事,本欄休息了兩周後再度上陣,恍如隔世。幸虧本報專長財經,金融海嘯輪不到我來擔心。
中央繼奧運後乘勝追擊,派人上太空漫步,為後天的國慶增添大國氣派。沒想到各種人禍被奧運積壓了幾個月後,搶閘而出,國慶變掃慶。
受害於毒奶的嬰幼兒數以萬計,此外還殃及吃糖果糕餅、喝咖啡奶茶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江澤民當年突出中國人的「生存權」以反駁西方的人權,終於成為國情的現實。國人雖然吃得飽,但不保證能存活。
北京奧運和神舟七號的成就說明,我們完全有能力確保重大的事物萬無一失。但可惜,國家並未以同等的重視和投入來確保百姓的安全。人民只要明白「中國製造」不安全給國家帶來的代價,又有足夠的發言權,肯定會適當地調整有關的優先次序。
神七上天聲譽掃地
毒奶是五年前沙士(內地稱為「非典」)以來,最大的恐慌出口,所激發的民憤更有過之。沙士說到底是一種前所未見的病毒。當局無疑隱瞞疫情,但很難直接歸因於制度。(誠然,制度腐敗,妄顧生態,會產生新型病毒。但很少人相信,英國的瘋牛症是制度之過。)但奶品生產鏈是人設計和掌控的,現在居中摻毒、禍及全球,除了制度和人的質素,很難有其他的解釋。
還有兩個月就慶祝開放改革三十年。毒奶事件說明,過去這三十年,經濟數據與公共道德背道而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遭到最嚴峻的挑戰。有意問鼎立法會主席的愛國人士曾鈺成周五在亞視評論說,〈神七上天,聲譽掃地〉。
過去一周,有三個現象凸顯了國家面對的危機:
一是網上至少有好幾種聲稱就毒奶事件爆料的電郵,所透露的內容令人震驚。各地華人寧可信其有,在親友間廣泛轉傳。但也許真實性難以確定,未見主流媒體引述,但直覺上,所講的事在內地有可能發生。最恐怖的說法是〈一個奶業工人的實心話〉,讀後包你不敢再碰含有內地成份的奶品。作者說,三鹿奶品被發現含有三聚氰胺(melamine)是「必然的」,而只要看全國同行保持沉默,就心裏有數。信裡唯一「正面」的訊息是,如果因此而有腎石,可試吃黑木耳,據說能溶解腎石。
二是我近年定期去健身室。同時間來做運動的大都是退休人士或主婦。大家邊做邊聊,十分輕鬆。上周是幾年來最激動的,將近有一半同學做做就停下來開罵,由毒奶開始,爭相數說內地的禍害,聲浪之高震耳欲聾。一個半月前,同學們才在健身室裡邊做運動邊看奧運直播。現在自卑取代了自豪。
貪婪是企業家本性
三是溫家寶的感染力開始失效。這次無論淌熱淚、說「痛心」、講哲理,給人的感覺不再是真誠而是矯情。「苦瓜總理」的譏諷取代了「親民總理」的美稱。企業家「應該」流「道德血液」一語,更與現實脫節。美國的金融海嘯再次證明了傳統經濟學的命題:貪婪是企業的本性,對社會的貢獻只是利潤的副產品。要企業以道德為本,在美國都行不通,何況是官商難分的中國。溫總引述古羅馬哲王Marcus Aureliius的思辯,予人的感覺是回到靠道德來統治的帝制,而不是用法治來管理的共和。
下次公布的民調,港人對中央信任的跌幅可能不小。深圳大火的五名港人死者裡,有〈同學網上留言:沒事勿返大陸〉(周二《明報》)。友人來郵說,女兒月前去西方渡假,當地的玩伴把劣質產品一概稱為「Made in China」。現在又來個毒奶,小女孩引以為羞,問母親:「外國人來問時,我可不可以不說是中國人?」友人安慰女兒說:「你可以說自己來自香港。」這使我想起海外港人鍾祖康的暢銷書《來生不做中國人》,現在說不定銷量僅次於外國奶粉。內地也有同類的作品。相比之下,柏楊的經典《醜陋的中國人》已太溫和。
就毒奶事件,一位常居內地的友人比我看得透:
「最大的搜索網站百度據說收了廣告費,第一時間把相關(毒奶)的資訊屏蔽了。媒體既要通過政府的審查,又遭到商業利益擠壓。這半年情況更嚴重,新聞紙漲價,加上很多企業把地震捐款算作廣告費,令媒體的收益下降。
「奶粉事件估計最後不了了之。從總理到企業都沒有悔意,所謂的道歉比沒有做還難看。這就是盛世之下中國人的精神狀態。媒體被禁『炒作』,相關的報導大減。全民沉浸在神七的亢奮中。大部分人都以為,只要國家強大,個人再不幸也是值得的。
「就近日的災難,網上流傳很多黑幕,出處可能不明,但所講的事完全有可能。現在各行各業能作假就作假,暴露了就找替罪羊,最後是弱勢群體倒楣。這是一個底線不斷下探的社會,盛世表象之下是絕對的沉淪。這樣的事看得多了,人們為了讓自己好過點,只好自欺欺人,或專注於家事,社會犬儒化。你如果大聲疾呼,他們會說你『不成熟』。連生氣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新聞管制先弛後張
「從地震到現在,新聞管制的新路徑是:在網絡時代,想瞞著天下很難,因此先讓你報導,這大概有一個星期。接著就回到慣常的禁令、打壓,讓事件淡出。境外往往被第一階段迷惑,以為制度已經改弦更張了,這絕對是誤解。」
說了太多黑暗面,最後讓我借用友人傳來的一個成人笑話作結:
浙江有內褲廠搶註了兩個商標:男裝叫做「鳥巢」,女裝叫做「水立方」,廣告術語是「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夢想」。男裝內褲的確是「鳥」巢,但女裝內褲想不出與「立方」有何關連,不如叫做「神舟」。說到底,那是航天員全身套上保護衣,進進出出才能完成任務的地方。而神舟返回艙的形狀也像子宮,降落後打開底部吐出航天員,就像女人生孩子。若此,宣傳口號應該是「同一個G(基)點,同一個高潮」。鄧公帶領我們搞開放改革時,不就要我們抓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先是中秋,接著是家事,本欄休息了兩周後再度上陣,恍如隔世。幸虧本報專長財經,金融海嘯輪不到我來擔心。
中央繼奧運後乘勝追擊,派人上太空漫步,為後天的國慶增添大國氣派。沒想到各種人禍被奧運積壓了幾個月後,搶閘而出,國慶變掃慶。
受害於毒奶的嬰幼兒數以萬計,此外還殃及吃糖果糕餅、喝咖啡奶茶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江澤民當年突出中國人的「生存權」以反駁西方的人權,終於成為國情的現實。國人雖然吃得飽,但不保證能存活。
北京奧運和神舟七號的成就說明,我們完全有能力確保重大的事物萬無一失。但可惜,國家並未以同等的重視和投入來確保百姓的安全。人民只要明白「中國製造」不安全給國家帶來的代價,又有足夠的發言權,肯定會適當地調整有關的優先次序。
神七上天聲譽掃地
毒奶是五年前沙士(內地稱為「非典」)以來,最大的恐慌出口,所激發的民憤更有過之。沙士說到底是一種前所未見的病毒。當局無疑隱瞞疫情,但很難直接歸因於制度。(誠然,制度腐敗,妄顧生態,會產生新型病毒。但很少人相信,英國的瘋牛症是制度之過。)但奶品生產鏈是人設計和掌控的,現在居中摻毒、禍及全球,除了制度和人的質素,很難有其他的解釋。
還有兩個月就慶祝開放改革三十年。毒奶事件說明,過去這三十年,經濟數據與公共道德背道而馳。「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遭到最嚴峻的挑戰。有意問鼎立法會主席的愛國人士曾鈺成周五在亞視評論說,〈神七上天,聲譽掃地〉。
過去一周,有三個現象凸顯了國家面對的危機:
一是網上至少有好幾種聲稱就毒奶事件爆料的電郵,所透露的內容令人震驚。各地華人寧可信其有,在親友間廣泛轉傳。但也許真實性難以確定,未見主流媒體引述,但直覺上,所講的事在內地有可能發生。最恐怖的說法是〈一個奶業工人的實心話〉,讀後包你不敢再碰含有內地成份的奶品。作者說,三鹿奶品被發現含有三聚氰胺(melamine)是「必然的」,而只要看全國同行保持沉默,就心裏有數。信裡唯一「正面」的訊息是,如果因此而有腎石,可試吃黑木耳,據說能溶解腎石。
二是我近年定期去健身室。同時間來做運動的大都是退休人士或主婦。大家邊做邊聊,十分輕鬆。上周是幾年來最激動的,將近有一半同學做做就停下來開罵,由毒奶開始,爭相數說內地的禍害,聲浪之高震耳欲聾。一個半月前,同學們才在健身室裡邊做運動邊看奧運直播。現在自卑取代了自豪。
貪婪是企業家本性
三是溫家寶的感染力開始失效。這次無論淌熱淚、說「痛心」、講哲理,給人的感覺不再是真誠而是矯情。「苦瓜總理」的譏諷取代了「親民總理」的美稱。企業家「應該」流「道德血液」一語,更與現實脫節。美國的金融海嘯再次證明了傳統經濟學的命題:貪婪是企業的本性,對社會的貢獻只是利潤的副產品。要企業以道德為本,在美國都行不通,何況是官商難分的中國。溫總引述古羅馬哲王Marcus Aureliius的思辯,予人的感覺是回到靠道德來統治的帝制,而不是用法治來管理的共和。
下次公布的民調,港人對中央信任的跌幅可能不小。深圳大火的五名港人死者裡,有〈同學網上留言:沒事勿返大陸〉(周二《明報》)。友人來郵說,女兒月前去西方渡假,當地的玩伴把劣質產品一概稱為「Made in China」。現在又來個毒奶,小女孩引以為羞,問母親:「外國人來問時,我可不可以不說是中國人?」友人安慰女兒說:「你可以說自己來自香港。」這使我想起海外港人鍾祖康的暢銷書《來生不做中國人》,現在說不定銷量僅次於外國奶粉。內地也有同類的作品。相比之下,柏楊的經典《醜陋的中國人》已太溫和。
就毒奶事件,一位常居內地的友人比我看得透:
「最大的搜索網站百度據說收了廣告費,第一時間把相關(毒奶)的資訊屏蔽了。媒體既要通過政府的審查,又遭到商業利益擠壓。這半年情況更嚴重,新聞紙漲價,加上很多企業把地震捐款算作廣告費,令媒體的收益下降。
「奶粉事件估計最後不了了之。從總理到企業都沒有悔意,所謂的道歉比沒有做還難看。這就是盛世之下中國人的精神狀態。媒體被禁『炒作』,相關的報導大減。全民沉浸在神七的亢奮中。大部分人都以為,只要國家強大,個人再不幸也是值得的。
「就近日的災難,網上流傳很多黑幕,出處可能不明,但所講的事完全有可能。現在各行各業能作假就作假,暴露了就找替罪羊,最後是弱勢群體倒楣。這是一個底線不斷下探的社會,盛世表象之下是絕對的沉淪。這樣的事看得多了,人們為了讓自己好過點,只好自欺欺人,或專注於家事,社會犬儒化。你如果大聲疾呼,他們會說你『不成熟』。連生氣的權利也被剝奪了。
新聞管制先弛後張
「從地震到現在,新聞管制的新路徑是:在網絡時代,想瞞著天下很難,因此先讓你報導,這大概有一個星期。接著就回到慣常的禁令、打壓,讓事件淡出。境外往往被第一階段迷惑,以為制度已經改弦更張了,這絕對是誤解。」
說了太多黑暗面,最後讓我借用友人傳來的一個成人笑話作結:
浙江有內褲廠搶註了兩個商標:男裝叫做「鳥巢」,女裝叫做「水立方」,廣告術語是「同一個地方,同一個夢想」。男裝內褲的確是「鳥」巢,但女裝內褲想不出與「立方」有何關連,不如叫做「神舟」。說到底,那是航天員全身套上保護衣,進進出出才能完成任務的地方。而神舟返回艙的形狀也像子宮,降落後打開底部吐出航天員,就像女人生孩子。若此,宣傳口號應該是「同一個G(基)點,同一個高潮」。鄧公帶領我們搞開放改革時,不就要我們抓緊「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
股災之後
原載《U》週刊2008年9月26日號
傳媒用「海嘯」而不是「風暴」來形容這場金融災難,因為來勢之急非風暴可比。風暴來襲前,居民至少有兩天時間可以準備。但4年前印尼地震引發的海嘯,幾個小時內就已捲走了幾千里外數以萬計的沿海居民,人們根本來不及走避。
這也是本欄今天選題的難處。這場金融危機之凶猛,自1930年代以來最大。加上交易電子化,億計美元上落所產生的衝擊波即時擴散到全球。禍害近乎實時,而政府救市的效應幾個小時內就可能反轉全球,連報紙都難以緊貼行情。
但也正因為雜誌不可能與股票機搶時間,因而看得比較遠,放下行情大起大落所造成的情緒,找根源,看中長線,希望幫助讀者避免重蹈覆轍,而不只是這一刻鐘應該沽還是追。後一類建議應該去問證券經紀或者交易網站。
若此,英國的《Economist》(經濟學人)可能是最好的參考。以我的偏見,這可能是全世界最好的時事週刊。首先是內容兼顧全世界,不像美國雜誌,美國話題佔了大半。雖然不像美國的《Time》和《Newsweek》那樣易讀,但有英國人的深度、文才和幽默,不像美國媒體那樣浮淺煽情。給點耐性的話,甚至可以用來學英文。
《Economist》上周(9月20日至26日號)的封面標題〈What next?〉就很明白自己作為週刊的角色。撥開實時行情的迷霧,探討這場海嘯下一步會怎樣發展?該刊搶時間做了10頁的專輯,幫助股民了解why,包括中國居中的角色,希望長遠來說能夠自保。
而說也巧,這期更合時的是,另有14頁有關全球化的最新發展。金融危機之所以會由風暴升級為海嘯,正是因為全球的市場早已連成一氣。
《經濟學人》在港雖然便利店和大報攤有售,但並非為投資者而設。想要實用的建議,可試看紐約的《Barron’s》(巴隆氏)。但正如上述,市場瞬息萬變,週刊再權威,也解決不了實時面對的問題。而且《巴隆氏》取材和文字都很美國,難讀之餘,在港也不容易買到。有興趣的話可以上網試看,合適的話再訂閱。
香港的选举后遗症
原载在广州出版的《南风窗》双周刊2008年9月24日-10月7日号
北京奥运的喜庆过后,香港在政经两方面同时遭到冲击。700万市民为奥运加过油后,需要为自己打打气。
首先是金融震荡。踏入九月,美国政府突然决定挽救两家公营的全国性"房事"机构。美元受到抬捧,外资趁机加速流出亚洲,港股再度遭到抛售。恒生指数创下一年半以来的新低,只相当于去年10月历史高位的六成。有美资投行认为,港股已接近谷底;但也有行家相信,这次熊市还会跌大约3,000点,直到历史高位的一半才到底。
金融已成为香港唯一最稳当的优势,在可见的将来都不会被邻近地区取代。金融疲弱的话,靠其他行业不足以维持繁荣。与此同时,在基本经济因素方面,由于美国次按问题、内地宏观调控、商品价格高涨等无法控制的外来因素,香港今后一年以至一年半内,都会面对经济放缓与通胀持续的双重压力。
在这种背景下,基层固然希望政府伸出援手,刚刚产生的新一届立法会议员也必定争相为民出头。问题是,政府已因应通胀,给市民派了过百亿港元的"糖"。目前这个年度,预料股市会继续低迷、卖地收入乏善可陈、其他税收也会相应缩减,库房收入难与股楼两旺的上年度相比,可以派的糖有限。特首下月初就要向立法会提交来年的政府大计,称为《施政报告》。看不出他如何能够说服市民,接受糖已派完的现实。
第二个震荡是九月七日的立法会选举。很难说选举的冲击大过经济,但政治问题比较显眼,容易成为市民甚至西方的话柄。此外,经济问题还可以请中央帮忙,但议会是香港内政,只能由港人自己承受。而初步看来,这次选举最显眼的效果是:激进势力冒起。街头抗争的手段一旦进入议会,不但会扩大议会与政府之间、党派与党派之间的矛盾,更会把议会变成肥皂剧,娱乐性丰富,但建设性免问。一句话,政府的政策将更难过关。
在宏观层次上,这次虽然投票率远较四年前为低,但也许是科学上,一些难以控制的正反因素互相抵销,亲政府阵营与反对派阵营的议席对比与上届大致相同。前者仍然掌握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票数,确保政府提案得以过关。
问题在于微观层次。一则这次的参选者人数远远超过议席数,同一阵营内的各党派力争出线,以致在"比例代表制"的选举制度下,阵营内部的矛盾远较上届尖锐。同一阵营内由暗斗化作明争,内部矛盾甚至超过与对方阵营的矛盾。
二是这次在反对派内冒起小股激进势力,向同一阵营的温和势力抢票,成功从后者手中夺得席位。名为"社会民主连线"的小派系集结了一些边缘社群,以"基层主导、旗帜鲜明的反对派"自居,以"公平的财富再分配,政府积极调节失衡的市场,以及建立公众可直接参与的民主制度"为诉求。在传统上重商的社会里,这样"左"的政纲和挑衅式的竞选手法,竟然以高票夺得3席,比成员近20万的工会仅少一席。
四年前的选举冒出了四位"大律师",其后联同一批知识精英组成公民党,谑称"大状党",追求高层次的个人权利。港人崇拜精英,一度对其寄以厚望。不料四年后,部分选民舍"良心贵族"而投向边缘团体,寄希望于以反建制为号召的"孙悟空"。社会心态的这种变化,根源可能在于本栏5月21日号〈林行止"改宗"〉一文。
因为曾经创办同名日报而绰号"癫狗"(疯狗)的社民连主席黄毓民到时会怎么"玩"议会和政府,没有人敢说。但他的竞选口号是令特首"头痕"(抓破头皮想对策)。这使人想起台湾最初开放政治时,过百议席的立法院里只有朱高正一两个非执政党成员。朱高正无论提甚么意见,执政的国民党都无需理会。朱高正最后想出一个杀手锏:国民党一提案,他就冲上台打发言者,让"好事"的电视台直播,再经西方媒体传遍全球。人人都知道,台湾原来最出名的是议会打架。国民党为免家丑外扬,只好在提案前问过朱高正。
港人讨厌暴力,不会支持打架的议员。但在现实中,政府在立法会拥有压倒性多数,足以通过任何经济民生提案。如果忽视反对意见,硬靠票数过关,黄毓民这类"市井"政客就有借口制造事件来吸引国际眼球。(完)
2008年9月24日 星期三
黑武士白武士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9月24日星期三
上周利用奧運與國慶之間的旅遊空檔,與家人跟團去北京。
旅遊途中通常不問世事。雖然有手機,但漫遊費用貴,我並非炒家,又不是開公數,不會致電回港問新聞。但現在世界變得快,離港幾天就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覺。
起行前夕接連爆出兩大禍害:中國的奶粉有毒;美國的金融爆煲。到了北京,眺望過鳥巢後回到酒店,很自然地看電視跟進。
「飲奶送腎石」是奧運以來內地最大的醜聞。官方公布的受害人暫時只是幾萬。但13億人裡,吃奶粉的兒童少說也有幾百萬,出事的蒙牛、伊利都是內地名牌,實際受害的兒童相信以十萬計。現已發現死亡個案,今後相信將陸續有來。有些受害者說不定終身要洗腎。香港已有兒童中招。現在更發現,在中國生產的西方品牌以至中國出口的奶類食材,都有「三聚氰胺」這種毒物,全球忙著回收。飲咖啡、奶茶的成年人也難倖免。
同期內,日本有閣員因為食物安全而下台,但中國的官員和商人把責任推給奶農。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直指,有些下屬「麻木不仁」。新華社引述內地學者說,政府與企業存在著利益關係,監管時不夠獨立。言下之意,下一步的改革應朝這方面開刀。總理溫家寶再次灑淚,指部份企業「沒良心」,保證將來任何食物不再發生問題。但你會相信嗎?很多人懷疑:當局早就知道奶粉有毒,但為免影響奧運,壓到殘奧期間才公布。若此,中國在奧運期間贏來的聲譽將會賠得七七八八。好事者更會把中國貶為「世界製毒工場」。
但話說回來,與源於中國的毒奶相比,發軔於美國的金融「海嘯」衝擊更大。華爾街的這次地震是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強烈的,觸發全球性的股災。中美雙方都持有對方億元計的證券。美國股市「崩潰」,中方不但資產貶值,更因為美國大戶拋售中國股以抵債,令早已陷入災難的內地股市萬劫不復。但內地股民經歷過幾次跌市後,不再像早期那樣遊行抗議,向政府索償。反而是香港股民在政客推動下上街。
在國際層面上,真正重要的是中、美先後大力救市,令瀑布般下瀉的全球股市掉過頭來有如火箭上升。一個社會主義窮國開辦股市交易不夠20年,竟然與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攜手成為金融「救世主」,可能是踏入新世紀以來最大的奇聞。
不用說,原因是中國手持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足夠的財力。中國甚至有意買下陷入財困的華爾街大行。但美國擔心金融命脈被共產大國控制,不會答應。
希望中國目前黑武士與白武士兼具的雙重形象,只是中國朝向正軌的過渡期現象,最終能夠轉化成真正的白武士,為世人多做好事,而不再令人提心吊膽。
上周利用奧運與國慶之間的旅遊空檔,與家人跟團去北京。
旅遊途中通常不問世事。雖然有手機,但漫遊費用貴,我並非炒家,又不是開公數,不會致電回港問新聞。但現在世界變得快,離港幾天就有「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的感覺。
起行前夕接連爆出兩大禍害:中國的奶粉有毒;美國的金融爆煲。到了北京,眺望過鳥巢後回到酒店,很自然地看電視跟進。
「飲奶送腎石」是奧運以來內地最大的醜聞。官方公布的受害人暫時只是幾萬。但13億人裡,吃奶粉的兒童少說也有幾百萬,出事的蒙牛、伊利都是內地名牌,實際受害的兒童相信以十萬計。現已發現死亡個案,今後相信將陸續有來。有些受害者說不定終身要洗腎。香港已有兒童中招。現在更發現,在中國生產的西方品牌以至中國出口的奶類食材,都有「三聚氰胺」這種毒物,全球忙著回收。飲咖啡、奶茶的成年人也難倖免。
同期內,日本有閣員因為食物安全而下台,但中國的官員和商人把責任推給奶農。中共總書記胡錦濤直指,有些下屬「麻木不仁」。新華社引述內地學者說,政府與企業存在著利益關係,監管時不夠獨立。言下之意,下一步的改革應朝這方面開刀。總理溫家寶再次灑淚,指部份企業「沒良心」,保證將來任何食物不再發生問題。但你會相信嗎?很多人懷疑:當局早就知道奶粉有毒,但為免影響奧運,壓到殘奧期間才公布。若此,中國在奧運期間贏來的聲譽將會賠得七七八八。好事者更會把中國貶為「世界製毒工場」。
但話說回來,與源於中國的毒奶相比,發軔於美國的金融「海嘯」衝擊更大。華爾街的這次地震是1930年代美國大蕭條以來最強烈的,觸發全球性的股災。中美雙方都持有對方億元計的證券。美國股市「崩潰」,中方不但資產貶值,更因為美國大戶拋售中國股以抵債,令早已陷入災難的內地股市萬劫不復。但內地股民經歷過幾次跌市後,不再像早期那樣遊行抗議,向政府索償。反而是香港股民在政客推動下上街。
在國際層面上,真正重要的是中、美先後大力救市,令瀑布般下瀉的全球股市掉過頭來有如火箭上升。一個社會主義窮國開辦股市交易不夠20年,竟然與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攜手成為金融「救世主」,可能是踏入新世紀以來最大的奇聞。
不用說,原因是中國手持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有足夠的財力。中國甚至有意買下陷入財困的華爾街大行。但美國擔心金融命脈被共產大國控制,不會答應。
希望中國目前黑武士與白武士兼具的雙重形象,只是中國朝向正軌的過渡期現象,最終能夠轉化成真正的白武士,為世人多做好事,而不再令人提心吊膽。
從灣仔新街市講起
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9月17日星期三
(筆者近日北上,期間看不到自己的blog,以致未能及時上載本文,謹此致歉)
在拆與留之間擾嚷多年的大道東政府街市,步入9月後終於告別,斜對面位於豪宅內的街市隨即接棒。開張後,我利用去灣仔做運動的機會,順路看了幾次。新街市乾淨涼爽,但還有空鋪,顧客不多,仍待上軌道。不足之處是不像其他室內街市,兼賣雜貨。可能是因為街市門外就是雜貨街,不欲改變原來的布局。
原來的街市將會交給發展商做商業用途。但由於是著名的「包浩斯」設計,在保育人士力爭下,將會保留外觀。
灣仔近年成為保育戰場,在全港18區裡,見報率大概僅次於天水圍。我作為「中」街坊,也與有榮焉。我1976年起在灣仔打工,後來與母親妹妹搬去住,先後住過4個地方。母親和妹妹至今仍然住在那裡,而我也主要在灣仔活動。但論年資,自問比不上一些住了大半輩子的公公婆婆。
保育鬥士專攻灣仔,我猜起初是針對合和的東主胡應湘。多年來,胡應湘逐一買下附近的舊樓,打算興建90層高的酒店,把附近變成另一個金鐘。但金鐘原來是兵房,拆卸不涉及民居;合和附近大都是舊樓,要老街坊遷離幾十年的老家,即使有賠償也很難適應新環境。
我第一次在灣仔住,就在近年有「喜帖街」之稱的利東街,而且正位於大道東街角,與合和遙對。當時合和正在打樁,每打一下,我住的大廈就震一震,住客的心就猛跳一下。加上鐵窗關不緊,家具要用膠布蓋上,否則一天下來就鋪滿地盤的灰塵。
這棟大廈近年劃入市區重建範圍,現已變成地盤。但當年合和打樁對鄰居造成的干擾,或許是胡應湘後來備受針對的先兆。從合和為堅尼地道和大道東之間免費提供電梯服務可知,胡應湘不能算是奸商。他收購舊樓似乎也沒有出橫手。但偏愛大工程,不諳政治,性格倔強,也就被用來為保育祭旗。
胡應湘抱著傳統觀念,以為只要為鄰居做好安排,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在大道東打造合和王國。但時代變了,新一代不信任政府與商界,小市民也變得善於爭取權益。任何大型建設必定會改變居民的生活習慣,只要被人找到一種不利的影響,就足以煽起社會情緒。
前幾年在合和堅尼地道出口附近,一棟豪宅前面掛著長條,抗議胡應湘的酒店大計令堅尼地道交通阻塞。但我猜,豪宅真正不滿的是被90層的高樓擋住海景,以致樓價貶值。交通問題只是挑動市民情緒的藉口。
這是政治問題。但不幸的是,胡應湘不諳政治但又喜歡講,觀點更停留在40年前,叫市民回去過活,把大事交給像他那種政商領袖去處理。當年的市民接受,但現在要自己來做決定。
而且,胡應湘並未因為酒店大計被否決而學乖,反而更看不慣市民覺醒後的社會。這次「商人黨」在直選中全軍盡墨,似乎說明要商界接納普選,難過拉牛上樹。
(筆者近日北上,期間看不到自己的blog,以致未能及時上載本文,謹此致歉)
在拆與留之間擾嚷多年的大道東政府街市,步入9月後終於告別,斜對面位於豪宅內的街市隨即接棒。開張後,我利用去灣仔做運動的機會,順路看了幾次。新街市乾淨涼爽,但還有空鋪,顧客不多,仍待上軌道。不足之處是不像其他室內街市,兼賣雜貨。可能是因為街市門外就是雜貨街,不欲改變原來的布局。
原來的街市將會交給發展商做商業用途。但由於是著名的「包浩斯」設計,在保育人士力爭下,將會保留外觀。
灣仔近年成為保育戰場,在全港18區裡,見報率大概僅次於天水圍。我作為「中」街坊,也與有榮焉。我1976年起在灣仔打工,後來與母親妹妹搬去住,先後住過4個地方。母親和妹妹至今仍然住在那裡,而我也主要在灣仔活動。但論年資,自問比不上一些住了大半輩子的公公婆婆。
保育鬥士專攻灣仔,我猜起初是針對合和的東主胡應湘。多年來,胡應湘逐一買下附近的舊樓,打算興建90層高的酒店,把附近變成另一個金鐘。但金鐘原來是兵房,拆卸不涉及民居;合和附近大都是舊樓,要老街坊遷離幾十年的老家,即使有賠償也很難適應新環境。
我第一次在灣仔住,就在近年有「喜帖街」之稱的利東街,而且正位於大道東街角,與合和遙對。當時合和正在打樁,每打一下,我住的大廈就震一震,住客的心就猛跳一下。加上鐵窗關不緊,家具要用膠布蓋上,否則一天下來就鋪滿地盤的灰塵。
這棟大廈近年劃入市區重建範圍,現已變成地盤。但當年合和打樁對鄰居造成的干擾,或許是胡應湘後來備受針對的先兆。從合和為堅尼地道和大道東之間免費提供電梯服務可知,胡應湘不能算是奸商。他收購舊樓似乎也沒有出橫手。但偏愛大工程,不諳政治,性格倔強,也就被用來為保育祭旗。
胡應湘抱著傳統觀念,以為只要為鄰居做好安排,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在大道東打造合和王國。但時代變了,新一代不信任政府與商界,小市民也變得善於爭取權益。任何大型建設必定會改變居民的生活習慣,只要被人找到一種不利的影響,就足以煽起社會情緒。
前幾年在合和堅尼地道出口附近,一棟豪宅前面掛著長條,抗議胡應湘的酒店大計令堅尼地道交通阻塞。但我猜,豪宅真正不滿的是被90層的高樓擋住海景,以致樓價貶值。交通問題只是挑動市民情緒的藉口。
這是政治問題。但不幸的是,胡應湘不諳政治但又喜歡講,觀點更停留在40年前,叫市民回去過活,把大事交給像他那種政商領袖去處理。當年的市民接受,但現在要自己來做決定。
而且,胡應湘並未因為酒店大計被否決而學乖,反而更看不慣市民覺醒後的社會。這次「商人黨」在直選中全軍盡墨,似乎說明要商界接納普選,難過拉牛上樹。
2008年9月10日 星期三
大贏家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09 10
比例代表制的倡議者逼使反對派自相殘殺、穩定社會,居功至偉,應獲中央頒授「一國兩制」創意大勳章。
周一凌晨看了選舉開票的直播。有線、now、翡翠都通宵。但轉了幾次台後,發覺now報票最快、資訊最密 集,看起來最省時,於是固定下來。
開票的結果沒有太多的意外。除了民主黨楊森和工聯會陳婉嫻,所有與市民關係較密切的直選議員都成功連任。但楊森和陳婉嫻既然刻意在名單上排第二,想保排頭位的新人上壘,也就要承擔這個風險。這次候選名單多,同道之間形成惡性競爭,他們才賭輸。換了上一屆,相信仍然可以過關。事實上,公民黨的余若薇讓新丁陳淑莊排頭位,也面對同樣的風險。只不過她的選區港島開明中產選民多,才頂得住被民主黨和葉劉淑儀分票的風險。
擔心政府在重大事務上屈從中央的市民也可以放心。據傳媒初步統計,泛民合共有23席,穩佔立法會三分之一票數,足以否決具有憲制性質而他們強烈反對的政府議案。雖然這反過來也使得一些長遠來說對香港可能有利的議案無法過關,但在目前的社會心態下,讓泛民掌握否決權可以安民心。
近年才成立的社民連首次參選,就由「初哥」黃毓民聯同兩名立法會舊人梁國雄和陳偉業,合共贏得三席,比搞了幾十年基層組織的工聯會只少一席,比近年最受注目的公民黨也只少兩席,剛好取代這次在直選中全軍覆沒的自由黨,其中黃毓民和梁國雄更高票當選。
激進聲音增強,是社會分化、戾氣積聚的警號。最令人擔心的是,曾蔭權派錢逾百億,對消除市民怨氣幾無作用。原因當然是近月連串的施政過失,其中的梁展文案更成為「官商勾結」最佳的範例。曾蔭權還有四年任期,若不著實改善,步董建華後塵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董建華當年被罵得狗血淋頭,但最近開始有人懷念他的善良老實,就像被視為庸碌無能的前國家領導人華國鋒最近去世,內地有人懷念他甚至毛澤東治國初期,社會一窮二白,但大家老老實實過活的日子。不用說,人們借懷舊來表露對今天社會富裕但人欲橫流的痛恨。曾蔭權應引以為戒。
但要數真正的大贏家,我會說是比例代表制。由於排第二位當選的機會已很小,排第三位純屬布景板,有志者人人自立名單參選,逼使同道甚至同黨相殘。一些政治明星更為了給自己這一派「博」多一個席位,以提攜後進為名,自己刻意排第二位,而把新丁放在首位,逼使擁躉集中票數投給自己的名單,以免偶像落選。但在同道的對手看來,這無疑是裹脅選民,間接封殺同道。
比例代表制的倡議者逼使反對派自相殘殺、穩定社會,居功至偉,應獲中央頒授「一國兩制」創意大勳章。
比例代表制的倡議者逼使反對派自相殘殺、穩定社會,居功至偉,應獲中央頒授「一國兩制」創意大勳章。
周一凌晨看了選舉開票的直播。有線、now、翡翠都通宵。但轉了幾次台後,發覺now報票最快、資訊最密 集,看起來最省時,於是固定下來。
開票的結果沒有太多的意外。除了民主黨楊森和工聯會陳婉嫻,所有與市民關係較密切的直選議員都成功連任。但楊森和陳婉嫻既然刻意在名單上排第二,想保排頭位的新人上壘,也就要承擔這個風險。這次候選名單多,同道之間形成惡性競爭,他們才賭輸。換了上一屆,相信仍然可以過關。事實上,公民黨的余若薇讓新丁陳淑莊排頭位,也面對同樣的風險。只不過她的選區港島開明中產選民多,才頂得住被民主黨和葉劉淑儀分票的風險。
擔心政府在重大事務上屈從中央的市民也可以放心。據傳媒初步統計,泛民合共有23席,穩佔立法會三分之一票數,足以否決具有憲制性質而他們強烈反對的政府議案。雖然這反過來也使得一些長遠來說對香港可能有利的議案無法過關,但在目前的社會心態下,讓泛民掌握否決權可以安民心。
近年才成立的社民連首次參選,就由「初哥」黃毓民聯同兩名立法會舊人梁國雄和陳偉業,合共贏得三席,比搞了幾十年基層組織的工聯會只少一席,比近年最受注目的公民黨也只少兩席,剛好取代這次在直選中全軍覆沒的自由黨,其中黃毓民和梁國雄更高票當選。
激進聲音增強,是社會分化、戾氣積聚的警號。最令人擔心的是,曾蔭權派錢逾百億,對消除市民怨氣幾無作用。原因當然是近月連串的施政過失,其中的梁展文案更成為「官商勾結」最佳的範例。曾蔭權還有四年任期,若不著實改善,步董建華後塵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董建華當年被罵得狗血淋頭,但最近開始有人懷念他的善良老實,就像被視為庸碌無能的前國家領導人華國鋒最近去世,內地有人懷念他甚至毛澤東治國初期,社會一窮二白,但大家老老實實過活的日子。不用說,人們借懷舊來表露對今天社會富裕但人欲橫流的痛恨。曾蔭權應引以為戒。
但要數真正的大贏家,我會說是比例代表制。由於排第二位當選的機會已很小,排第三位純屬布景板,有志者人人自立名單參選,逼使同道甚至同黨相殘。一些政治明星更為了給自己這一派「博」多一個席位,以提攜後進為名,自己刻意排第二位,而把新丁放在首位,逼使擁躉集中票數投給自己的名單,以免偶像落選。但在同道的對手看來,這無疑是裹脅選民,間接封殺同道。
比例代表制的倡議者逼使反對派自相殘殺、穩定社會,居功至偉,應獲中央頒授「一國兩制」創意大勳章。
2008年9月8日 星期一
看選舉請翻去政情版……
信報 時事評論 2008 09 08
今天的兩個熱點,我都無可奉告。本文截稿時,立法會選舉仍未開票;至於股市會否像某報頭條說的〈海嘯〉,還請看本報曹Sir的論述,我只能祝你好運。
上周本報轉來一封讀者來信,回應上月二十五日的本欄。讀者說,「據本人所知」,奧運開幕式撤換真唱小妹妹的傳聞只是「誤解」。換言之,大官並未干預。最後不點名地指本報有「數個專欄」「偏激、武斷」,近乎「文革」大字報。
來信未說明消息來源、作者的身分或通訊方式,下款也不是人名,而是一句人們慣用來紓解胸中結鬱的四字口語。信是手寫的,下緣有打印的日期和時間,看來是隱去電話號碼的傳真。
我歡迎讀者指正。但對於無法查證的消息來源,恐怕只能割愛。
民調喧賓奪主
京奧閉幕後,新聞淡靜,我好不開心。傳媒職責所在,不得不谷選舉。但除了票站調查的爭議,其餘標題活像娛樂版,我翻過就算。寄來的傳單,轉身就塞進大廈的垃圾桶。拿起電話,一聽「我地係xx研究」就掛上。
這次選舉被民調喧賓奪主,很可以看出香港社會的性質。雖然有關方面第一次公布的民調也是我做的,我一向不回答民調。理論上,對公益性民調說實話是公民責任。但香港幾乎所有的事都是生意。我為甚麼要告訴你我怎麼想,讓你用來做你有償的事?我告訴你會選甲,甲就會當選?怎知道資料經你處理後,不是有利乙?即使民生調查,我也要看機構,消費者委員會我會回答,市場公司免問。
但我會因地制宜,如果身在西方,會比較接受民調。我這種區別對待,西方人肯定不屑。大概源於基督教教義,他們堅信自己掌握了終極的真理,身處任何社會都不應妥協。
這種東西差異,本報也有論及。由於中、印等國經濟好,而英、美差,曹Sir前天提出一個美國學者Francis Fukuyama式的問題:中國的「新民主獨裁市場經濟」、伊斯蘭體制與英、美的自由民主市場體系,最終哪一方會主宰世界?
我希望,最終的勝利者不中也不西,而是一種新制度,而英美的民主和亞洲的威權朝新制度靠攏。經濟我不敢說,但英美政制在亞洲尚無成功的先例。行英國制的日本、印度、泰國頻頻換政府,只有馬來西亞比較穩定,但政爭手段並不光明。行美國制的菲律賓和台灣則趕不走貪腐的總統,要靠體制外的「人民力量」來解決。巴基斯坦在軍人干政和望族統治之間徘徊,而且換領袖動輒要殺人。台灣有秩序的交替,算是美國模式在東亞唯一成功的例子,只可惜被統獨對立和上層貪腐拖後腿。
競選成功龍變蟲
由薩爾科齊、福田康夫、李明博到馬英九,近年冒起的領袖有一個規律:競選一條龍,任內一條蟲。前任無能或腐敗,國人把高呼改革的新人視為救命草,但很快就失望,希望再換人。選舉變成開賭:永遠有希望,但永遠在下一次。美國這次的奧巴馬對麥凱恩,恐怕也不例外。
一句話,選民不滿求變,但動不了政府的慣性,挫折感強,趨向分化和偏激。香港昨天的選舉亦然。這部分原因是現在的選民感性急躁、凡事要即時見效。但領袖換來換去都不行,會否是現有的制度已不適用於今天的選民?
更不要說,英美民主無法擺平世界各地的種族和宗教矛盾。由泰國的僵局和巴基斯坦已故總理的丈夫接替妻子的空缺即可知,發展中地區限於歷史條件,選民的意志並不那樣自由,選票未能改變鄉紳把持政治的局面。
這並非否定民主、抬舉威權。但以亞洲的發展看,政制有如房屋,是否牢固、舒適,關鍵在地基。底下是泥沙、沼澤,即使照搬英美上蓋的圖則,也複製不了白宮和唐寧街十號。英美的民主建基於人本、公平競爭、願賭服輸的幾百年傳統。亞洲要有這個地基,民主的上蓋才會穩妥。但外來文化要靠教化才能內化成生活習慣,無法靠立法來立竿見影。整個過程少說也要一百幾十年。
同文章可怡上周五〈愈西化愈反西〉一文所講的心理實驗,很能說明西方和亞洲青年的差異。實驗一是請這兩組人看一缸魚,再加以描述。西方人注意其中最大的魚的外型和游姿;亞洲人關心魚缸夠大否、水夠清否,食物是否足夠。實驗二是請兩組人將牛、雞、草分成兩組。西方青年將雞和牛歸在一起,亞洲青年則把牛與草放在一起。
專家的解析是:西方青年看事物從個人出發,不受環境影響;亞洲青年看重人所處的環境。西方青年以科學分類,牛與雞都是動物;亞洲青年以生存條件分類,牛吃草,故同一組。
要問我,第一個答案與亞洲人相同,因為我先看客觀條件,只要環境好,不怕魚不開心(除非它有西方人富裕後的心理病)。第二個答案則與西方人相同,因為我讀科學出身。
實際與品味之別
用一句話概括這兩個實驗,那就是亞洲人講實際,西方人講品味。問題是,亞洲人為甚麼與西方人相反?關鍵恐怕還是在於貧富差距。西方人百多年前就已解決了「環境」問題,把生存當作理所當然,追求個體自主等高層次價值。但亞洲除了日本,步入近代後,人多地少、受殖民統治、外戰內亂,最近三四十年才見起色,很多人至今仍然赤貧。
亞洲人多「命賤」,因此關心生存的環境。此外也許知道自己不是基督教上帝的選民,不敢奢望有無窮的潛能以超越環境,只希望在現有的環境下有所改善。換言之,亞洲人的「好」是相對的,有些改善就開心,西方人的好是絕對的,不達到終極目標不罷休。亞洲人移民西方,不就是為了改善環境?
但我並不悲觀。亞洲人當收入和教化追近西方人時,相信也會有高尚的情操。中國人到時就會明白,「醜陋」和「傑出」都不是自己的天性。
今天的兩個熱點,我都無可奉告。本文截稿時,立法會選舉仍未開票;至於股市會否像某報頭條說的〈海嘯〉,還請看本報曹Sir的論述,我只能祝你好運。
上周本報轉來一封讀者來信,回應上月二十五日的本欄。讀者說,「據本人所知」,奧運開幕式撤換真唱小妹妹的傳聞只是「誤解」。換言之,大官並未干預。最後不點名地指本報有「數個專欄」「偏激、武斷」,近乎「文革」大字報。
來信未說明消息來源、作者的身分或通訊方式,下款也不是人名,而是一句人們慣用來紓解胸中結鬱的四字口語。信是手寫的,下緣有打印的日期和時間,看來是隱去電話號碼的傳真。
我歡迎讀者指正。但對於無法查證的消息來源,恐怕只能割愛。
民調喧賓奪主
京奧閉幕後,新聞淡靜,我好不開心。傳媒職責所在,不得不谷選舉。但除了票站調查的爭議,其餘標題活像娛樂版,我翻過就算。寄來的傳單,轉身就塞進大廈的垃圾桶。拿起電話,一聽「我地係xx研究」就掛上。
這次選舉被民調喧賓奪主,很可以看出香港社會的性質。雖然有關方面第一次公布的民調也是我做的,我一向不回答民調。理論上,對公益性民調說實話是公民責任。但香港幾乎所有的事都是生意。我為甚麼要告訴你我怎麼想,讓你用來做你有償的事?我告訴你會選甲,甲就會當選?怎知道資料經你處理後,不是有利乙?即使民生調查,我也要看機構,消費者委員會我會回答,市場公司免問。
但我會因地制宜,如果身在西方,會比較接受民調。我這種區別對待,西方人肯定不屑。大概源於基督教教義,他們堅信自己掌握了終極的真理,身處任何社會都不應妥協。
這種東西差異,本報也有論及。由於中、印等國經濟好,而英、美差,曹Sir前天提出一個美國學者Francis Fukuyama式的問題:中國的「新民主獨裁市場經濟」、伊斯蘭體制與英、美的自由民主市場體系,最終哪一方會主宰世界?
我希望,最終的勝利者不中也不西,而是一種新制度,而英美的民主和亞洲的威權朝新制度靠攏。經濟我不敢說,但英美政制在亞洲尚無成功的先例。行英國制的日本、印度、泰國頻頻換政府,只有馬來西亞比較穩定,但政爭手段並不光明。行美國制的菲律賓和台灣則趕不走貪腐的總統,要靠體制外的「人民力量」來解決。巴基斯坦在軍人干政和望族統治之間徘徊,而且換領袖動輒要殺人。台灣有秩序的交替,算是美國模式在東亞唯一成功的例子,只可惜被統獨對立和上層貪腐拖後腿。
競選成功龍變蟲
由薩爾科齊、福田康夫、李明博到馬英九,近年冒起的領袖有一個規律:競選一條龍,任內一條蟲。前任無能或腐敗,國人把高呼改革的新人視為救命草,但很快就失望,希望再換人。選舉變成開賭:永遠有希望,但永遠在下一次。美國這次的奧巴馬對麥凱恩,恐怕也不例外。
一句話,選民不滿求變,但動不了政府的慣性,挫折感強,趨向分化和偏激。香港昨天的選舉亦然。這部分原因是現在的選民感性急躁、凡事要即時見效。但領袖換來換去都不行,會否是現有的制度已不適用於今天的選民?
更不要說,英美民主無法擺平世界各地的種族和宗教矛盾。由泰國的僵局和巴基斯坦已故總理的丈夫接替妻子的空缺即可知,發展中地區限於歷史條件,選民的意志並不那樣自由,選票未能改變鄉紳把持政治的局面。
這並非否定民主、抬舉威權。但以亞洲的發展看,政制有如房屋,是否牢固、舒適,關鍵在地基。底下是泥沙、沼澤,即使照搬英美上蓋的圖則,也複製不了白宮和唐寧街十號。英美的民主建基於人本、公平競爭、願賭服輸的幾百年傳統。亞洲要有這個地基,民主的上蓋才會穩妥。但外來文化要靠教化才能內化成生活習慣,無法靠立法來立竿見影。整個過程少說也要一百幾十年。
同文章可怡上周五〈愈西化愈反西〉一文所講的心理實驗,很能說明西方和亞洲青年的差異。實驗一是請這兩組人看一缸魚,再加以描述。西方人注意其中最大的魚的外型和游姿;亞洲人關心魚缸夠大否、水夠清否,食物是否足夠。實驗二是請兩組人將牛、雞、草分成兩組。西方青年將雞和牛歸在一起,亞洲青年則把牛與草放在一起。
專家的解析是:西方青年看事物從個人出發,不受環境影響;亞洲青年看重人所處的環境。西方青年以科學分類,牛與雞都是動物;亞洲青年以生存條件分類,牛吃草,故同一組。
要問我,第一個答案與亞洲人相同,因為我先看客觀條件,只要環境好,不怕魚不開心(除非它有西方人富裕後的心理病)。第二個答案則與西方人相同,因為我讀科學出身。
實際與品味之別
用一句話概括這兩個實驗,那就是亞洲人講實際,西方人講品味。問題是,亞洲人為甚麼與西方人相反?關鍵恐怕還是在於貧富差距。西方人百多年前就已解決了「環境」問題,把生存當作理所當然,追求個體自主等高層次價值。但亞洲除了日本,步入近代後,人多地少、受殖民統治、外戰內亂,最近三四十年才見起色,很多人至今仍然赤貧。
亞洲人多「命賤」,因此關心生存的環境。此外也許知道自己不是基督教上帝的選民,不敢奢望有無窮的潛能以超越環境,只希望在現有的環境下有所改善。換言之,亞洲人的「好」是相對的,有些改善就開心,西方人的好是絕對的,不達到終極目標不罷休。亞洲人移民西方,不就是為了改善環境?
但我並不悲觀。亞洲人當收入和教化追近西方人時,相信也會有高尚的情操。中國人到時就會明白,「醜陋」和「傑出」都不是自己的天性。
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記得投票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09 03
姐仔靠變換造型、疑似緋聞、走光露溝、公益善心搶版位;政客靠罵政府、攬成就,訴溫情、頻告急……來搶選票。
本周日就是四年一度的立法會選舉。但除了提醒你記得投票,此外沒有太多可說的。
這次候選人之 多、議題之貧乏、競選之喧鬧、消息之混亂、民調之緊張,是記憶中之最。但直覺上,除了個別知名候選人可能因為到時「配票」的複雜性而意外落選,下屆議會的黨派對比應已確定。但為免影響你的選擇,恕我不在這裡講。
報紙上的候選名單使我想起在電視上看過的一些選舉。幾十個政黨合共提出幾百名候選人,選票前後要摺好幾摺,要找到自己的人選都要翻幾番。我猜,這次沒有多少選民說得出自己的地區到底有多少張名單。注意:我說的是名單。如果要數候選人,說得出人數的選民恐怕百中無一。
本來,熱心服務社會,候選人才會多。但多到選民無所適從,又或者借參選來出名蔚為風氣,則適得其反。電視依法須給無名候選人同等的曝光率,但反過來也降低了選民了解知名候選人的機會。這種「機會均等」,借用經濟學術語,實際的效果是「劣幣驅逐良幣」。
至於選舉的議題貧乏,問題在於過分行政主導。首先是資源在政府手裡,立法會沒有權提出建設性的議題,市民當然眼看米飯班主。次之比例代表制基本上確保了政府議案獲得通過。「反政府」議員唯一可做的是「事後」找政府的錯。因此,議員看上去整天罵政府。但日子一久,官員習以為常,唯一的改進是學會搞公關,微笑和禮貌。市民很氣,但立法會改變不了甚麼。
除了政制缺陷,近年使立法會更趨邊緣化的是中央對港人的支援。十三億人為後盾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我們重大的需要只要向北伸手就可以解決,還要立法會來做甚麼?最近,特區求中央幫忙的範圍,由經濟民生擴大到電力反壟斷。今後相信陸續有來。你痛恨教育制度?想想中央可以為香港的父母做甚麼。
至於上文說的競選喧鬧、消息混亂、民調緊張,說到底是候選人多、議題貧乏、議會邊緣化的後果。候選人多難出頭,於是變得像藝人,人人靠噱頭。姐仔靠變換造型、疑似緋聞、走光露溝、公益善心搶版位;政客靠罵政府、攬成就,訴溫情、頻告急……來搶選票。
因此,不要怪有報紙引述政治記者說,在立法會大樓裡採訪議員「跟娛記採訪明星無異」。因為,報館要記者留意的,不是誰換了新款眼鏡,就是誰買了部70吋的高清電視,或者誰中年收腰有成。不只此,這類八卦見報後,在議員之間也是最佳的話題。真正關乎公益的議題,似乎誰也不關心。
這次的候選名單大約比議席數目多一倍,也影響到民調的準確性。大部分名單只有百分之幾的支持率,與民調的誤差相若,加上總有兩三成選民意向不明,盡信民調不如不信。
姐仔靠變換造型、疑似緋聞、走光露溝、公益善心搶版位;政客靠罵政府、攬成就,訴溫情、頻告急……來搶選票。
本周日就是四年一度的立法會選舉。但除了提醒你記得投票,此外沒有太多可說的。
這次候選人之 多、議題之貧乏、競選之喧鬧、消息之混亂、民調之緊張,是記憶中之最。但直覺上,除了個別知名候選人可能因為到時「配票」的複雜性而意外落選,下屆議會的黨派對比應已確定。但為免影響你的選擇,恕我不在這裡講。
報紙上的候選名單使我想起在電視上看過的一些選舉。幾十個政黨合共提出幾百名候選人,選票前後要摺好幾摺,要找到自己的人選都要翻幾番。我猜,這次沒有多少選民說得出自己的地區到底有多少張名單。注意:我說的是名單。如果要數候選人,說得出人數的選民恐怕百中無一。
本來,熱心服務社會,候選人才會多。但多到選民無所適從,又或者借參選來出名蔚為風氣,則適得其反。電視依法須給無名候選人同等的曝光率,但反過來也降低了選民了解知名候選人的機會。這種「機會均等」,借用經濟學術語,實際的效果是「劣幣驅逐良幣」。
至於選舉的議題貧乏,問題在於過分行政主導。首先是資源在政府手裡,立法會沒有權提出建設性的議題,市民當然眼看米飯班主。次之比例代表制基本上確保了政府議案獲得通過。「反政府」議員唯一可做的是「事後」找政府的錯。因此,議員看上去整天罵政府。但日子一久,官員習以為常,唯一的改進是學會搞公關,微笑和禮貌。市民很氣,但立法會改變不了甚麼。
除了政制缺陷,近年使立法會更趨邊緣化的是中央對港人的支援。十三億人為後盾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我們重大的需要只要向北伸手就可以解決,還要立法會來做甚麼?最近,特區求中央幫忙的範圍,由經濟民生擴大到電力反壟斷。今後相信陸續有來。你痛恨教育制度?想想中央可以為香港的父母做甚麼。
至於上文說的競選喧鬧、消息混亂、民調緊張,說到底是候選人多、議題貧乏、議會邊緣化的後果。候選人多難出頭,於是變得像藝人,人人靠噱頭。姐仔靠變換造型、疑似緋聞、走光露溝、公益善心搶版位;政客靠罵政府、攬成就,訴溫情、頻告急……來搶選票。
因此,不要怪有報紙引述政治記者說,在立法會大樓裡採訪議員「跟娛記採訪明星無異」。因為,報館要記者留意的,不是誰換了新款眼鏡,就是誰買了部70吋的高清電視,或者誰中年收腰有成。不只此,這類八卦見報後,在議員之間也是最佳的話題。真正關乎公益的議題,似乎誰也不關心。
這次的候選名單大約比議席數目多一倍,也影響到民調的準確性。大部分名單只有百分之幾的支持率,與民調的誤差相若,加上總有兩三成選民意向不明,盡信民調不如不信。
2008年9月1日 星期一
選舉悶死人
信報 時事評論 2008 09 01
一想起六天後的立法會選舉就煩,到時投票交差就算。並非只有我冷感,《明報》昨天的副刊引述「跑政治新聞的資深記者」說,「真係好想……選舉快啲完」,「很多人都不諱言,至今只記得候選人的花邊故事或『騎呢』宣傳」。我由此想到幾個搞選舉的朋友,祝他們好運。
我懶理選舉,與奧運無關。我看體育不以國族、地域為分野,也不以獎牌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中國辦體育就如辦奧運,國家有了錢後,只要選定目標,就可以動員十三億人硬拼,在短時間內做出成績。除了中國,想不出有哪個國家做得到。
何況中國仍然有太多家庭需要脫貧,想子女成為劉翔。我們金牌的基礎是大量兒童從小接受地獄式訓練,相比之下,歐美和香港雖然富裕,但要靠年輕人的興趣加上個別人的天賦。因此,我們金獎比美國多不等於國力更強;他日即使男籃大勝夢幻隊,也不等於國家 No. 1。
改革全包體育制度
我們慶幸有鄒凱、陳若琳等後起之秀接替楊威、郭晶晶的同時,要記住他們背後成千上萬未能在選拔中由地方晉升到中央的體院同學,最後變回普通的孩子,多年來的汗水付諸東流。他們打從五六歲起就離開家庭,像學徒那樣天天被訓斥,無時無刻要與同學爭出線。這種在發育時期的苦工式鍛練和競爭心態,會否留下終身的傷痕?
明珠台上周五播放新加坡前年在武漢拍攝的記錄片 Little Big Dreams(小小奧運夢),就記述了兒童體操隊員的辛酸。現在的教練說:「冠軍只有一個」;古代的軍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並非否定五十一塊金牌的成就,而只是說,為金牌歡呼的同時,要記住幕後的代價。現在國家全包的體育制度,哪一天改為公私合營、以私為主,而父母不再讓稚齡子女當體育學徒,就是中國的大躍進。
但反過來,也毌須因為對這個強大有效的「極權」感到無奈,就把京奧等同於希特勒主持的柏林奧運會、以至古羅馬暴君的鬥獸場。中國無論多麼不容忍異見,但就個人自由和社會整體的富裕而言,與納粹和法西斯本質上有別。而體育運動縱使起源於人類的生活,特別是角鬥、戰爭的技能,但社會步入近代後,早已將體育與作戰能力脫鈎。現在沒有人認為射擊和騎術金牌對國防有利。
同樣地,看不起主要靠力量的體育競爭,認為運動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有文藝大師、學問大家才值得崇敬的文人優越感也已過時。體育本身就存在着人文因素,在多元的時代,覺得只有精神領域才值得追求,本身就有違人文精神。
政府無能議員無牙
說回選舉,我感到厭煩,一是覺得政府無能、議員無牙,選不選都改變不了現實;二是覺得回歸以來,以這次選舉最亂最悶。候選名單比直選的席位多一倍,更不必說候選人。看電視論壇,一張名單最多有八個人,掛頭牌的明星每講一句,身後各人就一起點頭,活像機械人。
而且在通脹和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政府派錢穩住了社會。民主派無招可使,建制派則毌須有招,唯有扮鬼扮馬博出鏡。加上議席的分配,民主派很難否決政府的提案。這次選舉最大的懸疑只是,在學者所謂的「變相多議席單票制」下,有沒有明星因為「策略性投票」或者台灣說的「配票」而落選。
曾蔭權上任三年來,對下靠派糖,對上靠伸手,日常靠口舌便給,近月板斧用老、頻頻失誤,民望跌到危險的邊緣。政務官則淪為利益集團,價值觀貧乏,把程序當公義,把市民當白癡,較兩岸官場「進步」的只是,即使貪錢也「合法」。社會風氣與上層的行為互為因果,人人要權利、攞着數,將責任推給社會和政府。
由董建華時代開始,特區明白到中央不會讓香港衰敗後,頻頻伸手。先是靠CEPA來撑住經濟,現在更靠中央來應付政策難題。我不反對借中央來對付死抱着既得利益不放的電力公司,但此風一開,只恐怕今後一有大事就借十三億人之力,自己愈來愈懶。
至於說政府無能,隨意決定豁免外傭稅起始時間所造成的不公,還可以說是決策匆忙、考慮不周,梁展文案則是赤裸裸的腐敗。始作俑者無疑是地產商和退休前涉嫌輸送利益的前大官,但真正令政府信用破產的是,大官的舊同事對其任職申請照批不誤。理由是:新工作與當官時的職責無關,而且不負責與政府打交道。
無人不知,現在的財團都經營多種業務。根據政府的邏輯,大官不論在任何一方面給財團「鬆章」,退休後都可以合法地為財團主持其他業務作為回報。你如果說,大官任內並未從事過獲聘主持的業務,政府會說,法律不禁止人改行,政府無權否決。
「退休搵真銀」成共同利益 小學生都明白的道理,一眾大官之所以泯着良知批准,因為這幾百個AO在「退休搵真銀」一事上,已形成了共同的利益,沒有AO敢說不。否決任何同袍的申請,也就等於封殺其他同袍退休後的出路,自絕於同袍。
AO以往被奉為神明,現在墮落至此,說到底是社會用行政人員的標準去看待大官,只要求有效、按本子辦事,不要求有高尚的情操,結果換來了一眾醒目但沒有靈魂的官僚。
誠然,高尚的理念有時候流於空洞。美國兩大黨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黑人總統候選人奧巴馬上周接受提名後,承諾為九成五的家庭減稅、提供美好的民生,但沒有說在巨額赤字下,開支從何而來。但即使如此,他講得漂亮,神態感人。我看直播時,雖然知道可能只是空言,也深受感染。
反觀香港,建制派和高官靈魂和口水都欠奉;民主派則也許有靈魂,但最善言的政客純靠罵人,提不出願景來鼓動選民。
一想起六天後的立法會選舉就煩,到時投票交差就算。並非只有我冷感,《明報》昨天的副刊引述「跑政治新聞的資深記者」說,「真係好想……選舉快啲完」,「很多人都不諱言,至今只記得候選人的花邊故事或『騎呢』宣傳」。我由此想到幾個搞選舉的朋友,祝他們好運。
我懶理選舉,與奧運無關。我看體育不以國族、地域為分野,也不以獎牌作為檢驗真理的標準。中國辦體育就如辦奧運,國家有了錢後,只要選定目標,就可以動員十三億人硬拼,在短時間內做出成績。除了中國,想不出有哪個國家做得到。
何況中國仍然有太多家庭需要脫貧,想子女成為劉翔。我們金牌的基礎是大量兒童從小接受地獄式訓練,相比之下,歐美和香港雖然富裕,但要靠年輕人的興趣加上個別人的天賦。因此,我們金獎比美國多不等於國力更強;他日即使男籃大勝夢幻隊,也不等於國家 No. 1。
改革全包體育制度
我們慶幸有鄒凱、陳若琳等後起之秀接替楊威、郭晶晶的同時,要記住他們背後成千上萬未能在選拔中由地方晉升到中央的體院同學,最後變回普通的孩子,多年來的汗水付諸東流。他們打從五六歲起就離開家庭,像學徒那樣天天被訓斥,無時無刻要與同學爭出線。這種在發育時期的苦工式鍛練和競爭心態,會否留下終身的傷痕?
明珠台上周五播放新加坡前年在武漢拍攝的記錄片 Little Big Dreams(小小奧運夢),就記述了兒童體操隊員的辛酸。現在的教練說:「冠軍只有一個」;古代的軍人說:一將功成萬骨枯。這並非否定五十一塊金牌的成就,而只是說,為金牌歡呼的同時,要記住幕後的代價。現在國家全包的體育制度,哪一天改為公私合營、以私為主,而父母不再讓稚齡子女當體育學徒,就是中國的大躍進。
但反過來,也毌須因為對這個強大有效的「極權」感到無奈,就把京奧等同於希特勒主持的柏林奧運會、以至古羅馬暴君的鬥獸場。中國無論多麼不容忍異見,但就個人自由和社會整體的富裕而言,與納粹和法西斯本質上有別。而體育運動縱使起源於人類的生活,特別是角鬥、戰爭的技能,但社會步入近代後,早已將體育與作戰能力脫鈎。現在沒有人認為射擊和騎術金牌對國防有利。
同樣地,看不起主要靠力量的體育競爭,認為運動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只有文藝大師、學問大家才值得崇敬的文人優越感也已過時。體育本身就存在着人文因素,在多元的時代,覺得只有精神領域才值得追求,本身就有違人文精神。
政府無能議員無牙
說回選舉,我感到厭煩,一是覺得政府無能、議員無牙,選不選都改變不了現實;二是覺得回歸以來,以這次選舉最亂最悶。候選名單比直選的席位多一倍,更不必說候選人。看電視論壇,一張名單最多有八個人,掛頭牌的明星每講一句,身後各人就一起點頭,活像機械人。
而且在通脹和經濟放緩的背景下,政府派錢穩住了社會。民主派無招可使,建制派則毌須有招,唯有扮鬼扮馬博出鏡。加上議席的分配,民主派很難否決政府的提案。這次選舉最大的懸疑只是,在學者所謂的「變相多議席單票制」下,有沒有明星因為「策略性投票」或者台灣說的「配票」而落選。
曾蔭權上任三年來,對下靠派糖,對上靠伸手,日常靠口舌便給,近月板斧用老、頻頻失誤,民望跌到危險的邊緣。政務官則淪為利益集團,價值觀貧乏,把程序當公義,把市民當白癡,較兩岸官場「進步」的只是,即使貪錢也「合法」。社會風氣與上層的行為互為因果,人人要權利、攞着數,將責任推給社會和政府。
由董建華時代開始,特區明白到中央不會讓香港衰敗後,頻頻伸手。先是靠CEPA來撑住經濟,現在更靠中央來應付政策難題。我不反對借中央來對付死抱着既得利益不放的電力公司,但此風一開,只恐怕今後一有大事就借十三億人之力,自己愈來愈懶。
至於說政府無能,隨意決定豁免外傭稅起始時間所造成的不公,還可以說是決策匆忙、考慮不周,梁展文案則是赤裸裸的腐敗。始作俑者無疑是地產商和退休前涉嫌輸送利益的前大官,但真正令政府信用破產的是,大官的舊同事對其任職申請照批不誤。理由是:新工作與當官時的職責無關,而且不負責與政府打交道。
無人不知,現在的財團都經營多種業務。根據政府的邏輯,大官不論在任何一方面給財團「鬆章」,退休後都可以合法地為財團主持其他業務作為回報。你如果說,大官任內並未從事過獲聘主持的業務,政府會說,法律不禁止人改行,政府無權否決。
「退休搵真銀」成共同利益 小學生都明白的道理,一眾大官之所以泯着良知批准,因為這幾百個AO在「退休搵真銀」一事上,已形成了共同的利益,沒有AO敢說不。否決任何同袍的申請,也就等於封殺其他同袍退休後的出路,自絕於同袍。
AO以往被奉為神明,現在墮落至此,說到底是社會用行政人員的標準去看待大官,只要求有效、按本子辦事,不要求有高尚的情操,結果換來了一眾醒目但沒有靈魂的官僚。
誠然,高尚的理念有時候流於空洞。美國兩大黨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黑人總統候選人奧巴馬上周接受提名後,承諾為九成五的家庭減稅、提供美好的民生,但沒有說在巨額赤字下,開支從何而來。但即使如此,他講得漂亮,神態感人。我看直播時,雖然知道可能只是空言,也深受感染。
反觀香港,建制派和高官靈魂和口水都欠奉;民主派則也許有靈魂,但最善言的政客純靠罵人,提不出願景來鼓動選民。
2008年8月29日 星期五
国足不用看了,叔叔
南風窗 專欄 2008 08 27 第18期
奥运期间好辛苦。一连几天,做的是一件事,想的是另一件。在健身室里,边做运动边看墙上的电视直播。本文开头的部份也是边看男篮对安哥拉,边用手机写的。但篮球节奏快,本想看灌篮,但要低头写稿,只能间中瞄一瞄荧幕,事实上只看到荧幕上的积分。
男篮第一节照例威风八面,但第二节重蹈对美国和西班牙的覆辙。我正担心中国的宿命,幸而第三节回勇,保住晚节,总算过了一关。
球看得不痛快,稿又写得不顺,我很不讨好是不是?的确,我自讨苦吃。但前一天错过了男篮在领先下被西班牙逆转胜的演出,事后看新闻说王治郅打得好。没有捧他的场,我有点内咎。他作为中国人打美国NBA的开路先锋,际遇欠佳,值得鼓励。
美国球会想借他来提升在中国转播的收视。但他可能不知道自己与篮球王国的差距,加上语言不通、文化不同,在场上乏善可陈,很快就在美国消失。
他回国后,有相当一段时间也不好过。这次可信是最后一次参加奥运。如果知耻近乎勇,抛开个人的得失,给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也就不枉职业生涯。
男篮落在「死亡之组」,输是理所当然。但要输得体面,用温家宝的话说「有尊严」,中国人才能赢得尊敬。
我爱看体育是拜叔叔之赐。那是在广州念小学的时候,我与父母和叔叔同住。叔叔小时候得了脑膜炎,留下点后遗症。外表与常人无异,生活完全自理,言谈有条有理,只是头脑比较慢,只念完小学,在三四十年代难以自立。
在那个时代,歧视有缺陷的人份属「正常」。但我是独子,没有玩伴。一个没人睬,一个没人陪,我俩成了最佳拍挡。叔叔最爱逛街与看球,我近朱者赤,不同的只是,他只看不踢,我也爱踢。
因此,每逢越秀山体育场上演好戏,他就带我去。但为了省钱,由石室教堂附近的家步行来回,前后要两个钟头。
有一次,国足从印度尼西亚比赛回来,路经广州作表演赛。我与叔叔除了买票进场,还特地去看球员练习,就像现在的摄影记者,在球场边上席地而坐。
当时国足的明星是守门员张俊秀和前锋张宏根。但我很快就知道,张俊秀名如其人,相貌英「俊」,但花拳「绣」(秀)腿,香港人说,有姿势无实际。张宏根在队里的作用大得多。
当时朝鲜战争结束不久,中国在国际上受到孤立,只有个别不怕被国际体坛开除的左翼国家敢与中国比赛。国内则信息极其落后,不要说电视,收音机都不多。日报只有一两张纸,唯一的国际消息是歌颂第三世界。我只知道国足对印度尼西亚输多赢少外,此外不知道哪些国家的足球最好、体育最强。Well,也许除了苏联。当时中苏仍然处于蜜月期,大家都相信,「老大哥」必然是第一。
50年代中与父亲来港后,改看香港足球。当时的香港对外遵从英国政策,在体育方面不与大陆往来;对内则是「难民」世界,反共亲台,足球员都代表「中华民国」(台湾受日本影响,爱棒球不爱足球,因此惯例由香港人代表出战国际赛事)。除了穆祥雄、陈镜开打破世界记录这类特殊情形,报纸很少报导大陆的体育。而即使这些成就,也有人会说是「假大空」。
我来香港后,直到叔叔在广州离世,没有再见过他。但50年后,他的音容始终在我心里。我的课外教育,除了看古典小说,都来自轻度智障的叔叔。
但他可以安息的是,虽然看不到国足在中国人首次举办奥运上的演出,但了无遗憾。我们叔侄顶着烈炎,坐在越秀山草地上看的国足,50年后不但没有长进,甚至可能愈来愈差。这次首仗不但生吞在欧洲弱国比利时两蛋,更有两个球员被逐出场,叫我们怎样对宾客解释,奥运开幕式上「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
我本来不相信体育运动可以「50年不变」,尤其是看到游泳打破世界记录比斩瓜切菜还要轻松。但讲到国足,我只好认输。
叔叔,你唯一可能感到遗憾的是,没看过中国女子足球的演出。
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記憶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08 27 星期三
美國隊以為自己贏了,正在歡呼。不料蘇聯在一秒鐘內長傳上籃得手,反勝一分。美國抗議無效。
周日的奧運閉幕式有一個環節是「記憶」,希望世人能夠記住北京。你呢?過去這兩個禮拜,印象最深的是甚麼?
(1) 開幕式的博大璀璨?
(2) 劉翔退出比賽?
(3) 美國飛魚菲比斯獨得八面金牌?
(4) 牙買加飛人保特打破男子所有三項短跑紀錄?
(5) 楊威在男子體操全能賽中揚威?
(6) 美國男女子4 x 100短跑接力先後失棒?
(7)「新伏明霞」陳若琳10米跳水的完美演出?
(8) 男子10米跳水周呂鑫功虧一簣?
(9) 美國男籃「夢八隊」終於吐氣揚眉?
(10) 兩大主場館「鳥巢」和「水立方」神奇的設計?
還是說我遺漏了甚麼,還有比以上10個看點更動人的場面?
我1957年由廣州來港,第一次看奧運是1960年,至今算起來有13次。這些年來,奧運照說也給了我不少回憶。但不知怎的,很多輝煌的賽事,包括美國「水怪」史畢茲一人獨得七金、羅馬尼亞美少女歌曼尼茲體操完美的十分,都不及早期的這三宗來得難忘:
一是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10項全能,綽號「亞洲鐵人」的台灣選手楊傳廣和美國同窗約翰遜遙遙領先其他對手。但彼此之間,楊雖然佔優,差距不大。鬥到最後一項的1,500米,兩人筋疲力盡。熬到終點後,幾近虛脫,彼此支撐才算勉強站住。楊傳廣被約翰遜反勝一個馬鼻,只得銀牌,但已經是華人史上最好的成績。台灣狂喜,港人也與有榮焉。但對世人來說,真正得以傳世的不是獎牌,而是兩個既是對手又是同窗互相扶持的體育精神。4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上,鐵人未能再創佳績,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有說遭大陸落毒。楊傳廣退役後不太如意,去年初離世。希望香港媒體能重新刊登他與約翰遜過終點的經典照片。
二是與楊傳廣同屆參加奧運的埃塞俄比亞馬拉松選手阿比比(Abebe Bikila)。又瘦又矮,在一眾高大的白人選手裡,顯得特別礙眼。開跑後更脫掉鞋子,觀眾竊笑。不料,他由頭帶到尾,為非洲人奪得第一面奧運金牌。衝線時,全場起立致敬。原來,他是皇帝的信差,每天來回要跑幾十公里,但買不起鞋子,習慣赤腳。非洲人的長跑自此全球知名。但那實際上是他們的生活,與有目的的體育訓練無涉。
三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的美蘇男籃決賽。奧運當時只准業餘運動員參加。美國男籃由大學生組成,可說是NBA的預備組。完場哨子響起後,美國以一分險勝。但後來發覺還有一秒鐘,於是由蘇聯在己方的底線重新開球。美國隊以為自己贏了,正在歡呼。不料蘇聯在一秒鐘內長傳上籃得手,反勝一分。美國抗議無效。當時我在紐約看直播,電視機前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時值冷戰高峰,那肯定是有史以來最具爭議又最富政治色彩的體育比賽。
這三場賽事使我至今難忘,也許是因為我看體育不太講求民族、地域、膚色、明星、球會、輸贏、項目,更追求對賽的技巧和悅目程度,以及台前幕後和運動員的性情。
美國隊以為自己贏了,正在歡呼。不料蘇聯在一秒鐘內長傳上籃得手,反勝一分。美國抗議無效。
周日的奧運閉幕式有一個環節是「記憶」,希望世人能夠記住北京。你呢?過去這兩個禮拜,印象最深的是甚麼?
(1) 開幕式的博大璀璨?
(2) 劉翔退出比賽?
(3) 美國飛魚菲比斯獨得八面金牌?
(4) 牙買加飛人保特打破男子所有三項短跑紀錄?
(5) 楊威在男子體操全能賽中揚威?
(6) 美國男女子4 x 100短跑接力先後失棒?
(7)「新伏明霞」陳若琳10米跳水的完美演出?
(8) 男子10米跳水周呂鑫功虧一簣?
(9) 美國男籃「夢八隊」終於吐氣揚眉?
(10) 兩大主場館「鳥巢」和「水立方」神奇的設計?
還是說我遺漏了甚麼,還有比以上10個看點更動人的場面?
我1957年由廣州來港,第一次看奧運是1960年,至今算起來有13次。這些年來,奧運照說也給了我不少回憶。但不知怎的,很多輝煌的賽事,包括美國「水怪」史畢茲一人獨得七金、羅馬尼亞美少女歌曼尼茲體操完美的十分,都不及早期的這三宗來得難忘:
一是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10項全能,綽號「亞洲鐵人」的台灣選手楊傳廣和美國同窗約翰遜遙遙領先其他對手。但彼此之間,楊雖然佔優,差距不大。鬥到最後一項的1,500米,兩人筋疲力盡。熬到終點後,幾近虛脫,彼此支撐才算勉強站住。楊傳廣被約翰遜反勝一個馬鼻,只得銀牌,但已經是華人史上最好的成績。台灣狂喜,港人也與有榮焉。但對世人來說,真正得以傳世的不是獎牌,而是兩個既是對手又是同窗互相扶持的體育精神。4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上,鐵人未能再創佳績,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有說遭大陸落毒。楊傳廣退役後不太如意,去年初離世。希望香港媒體能重新刊登他與約翰遜過終點的經典照片。
二是與楊傳廣同屆參加奧運的埃塞俄比亞馬拉松選手阿比比(Abebe Bikila)。又瘦又矮,在一眾高大的白人選手裡,顯得特別礙眼。開跑後更脫掉鞋子,觀眾竊笑。不料,他由頭帶到尾,為非洲人奪得第一面奧運金牌。衝線時,全場起立致敬。原來,他是皇帝的信差,每天來回要跑幾十公里,但買不起鞋子,習慣赤腳。非洲人的長跑自此全球知名。但那實際上是他們的生活,與有目的的體育訓練無涉。
三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的美蘇男籃決賽。奧運當時只准業餘運動員參加。美國男籃由大學生組成,可說是NBA的預備組。完場哨子響起後,美國以一分險勝。但後來發覺還有一秒鐘,於是由蘇聯在己方的底線重新開球。美國隊以為自己贏了,正在歡呼。不料蘇聯在一秒鐘內長傳上籃得手,反勝一分。美國抗議無效。當時我在紐約看直播,電視機前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時值冷戰高峰,那肯定是有史以來最具爭議又最富政治色彩的體育比賽。
這三場賽事使我至今難忘,也許是因為我看體育不太講求民族、地域、膚色、明星、球會、輸贏、項目,更追求對賽的技巧和悅目程度,以及台前幕後和運動員的性情。
2008年8月25日 星期一
百年夢圓,繼續前行
信報 時事評論 2008 08 25
「百年之夢」終於圓了,而且圓得好過預期。除了千里外的新疆有爆炸和有美國遊客在北京被刺死,奧運地帶總算平安。藏獨雖然派洋人來拉橫幅,但沒有干擾他人,當局的處理還算文明。只可惜對內不變。指定的示威區縱使遠離奧運,也只供外人使用,使人想起上海租界時代的公園,「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鳥巢」和「水立方」兩大賽場深入人心。京奧待客之道獲得讚賞。全球的電視接收率創下新高。加上世上剛好出了兩個數十年一遇的天才,美國飛魚菲比斯(Phelps)在水立方橫掃八金兼七次打破世界紀錄;暱稱「Thunder-bolt」(驚雷)的牙買加飛人保特(Bolt)在鳥巢囊括所有三面短跑金牌、刷新所有三項世績,今後人們提起這兩個體壇傳奇,都會記得北京奧運。
成績驕人
我們也威風八面。舉重無敵手,體操、跳水、乒乓等一度失落的強項回歸,弱項大致穩住,射箭、劍擊、彈床等冷門更實現零的突破。相比之下,金牌榜上兩大對手,美國陰溝翻船,俄羅斯更大滑坡。我們由頭帶到尾,五十一面金牌的成績比得上美國的巔峰。
對中國來說,最大的遺憾是劉翔未能衛冕。十三億人唯一的徑賽金牌得主被視為民族希望、背負著億元計的商業利益,現在面對新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就臨場退出,欄王詐傷、中國人怕輸、廣告商維護偶像的傳聞言之鑿鑿。
但中國假的東西太多,政敵也刻意發放有針對性的misinformation,對於反面訊息恐怕只能像對待官方喜訊那樣,不宜輕信。按常理說,在網絡時代,劉翔詐傷不可能長期瞞住全世界。一旦被揭發,再也不會有人相信中國的體育成績。中國運動員在國際上將有如伊斯蘭信徒,處處受針對,所有人都會恨死劉翔。知情者甚至可能移民海外,大爆內幕。
但常理不等於事實。劉翔退場後當晚接受中央台訪問時,看不出他的凝重和歉意。他也許是新人類,有點玩世不恭。但我只好留中存疑,希望我是錯的。
政治缺陷
本文截稿時,北京奧運昨晚的閉幕式還未舉行。不知會否一如開幕式,再見「醜聞」。
國人痛恨官員的「假大空」,看任何事都覺得特別礙眼。其實,開幕式的四項爭議,兩項是技術性的,一項是疑似的個人權益。只有撤換真唱的女童屬於政治缺陷,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應該在下階段的改革中認真檢討。
首先是在螢幕上用電腦營造的「大腳印」代替真正的煙火。在一分幾秒內拍完北京市二十九個地點上空的煙火,用穩定的畫面直播,技術上即使可行,成本也很驚人。改用電腦效果並無不可。
次之是用漢人扮演少數民族。全國五十六個民族,非要做到每族派一個兒童出場,技術上可行。但遴選時,地方上難免爭風呷醋、私相授受。到時又會有人罵共產黨選兒童像古代昏君選妃,勞民傷財,雞犬不寧。至於說不用本族人演自己,荷李活兩次拍《國王與我》,都沒有用泰國人演他們奉為神明的皇帝。我們是否認為,周潤發演泰皇傷害了泰國人的感情?
以上的兩個選擇主要是技術性的。錯在未即時交代,激發了人們對黨官的不屑。至於奧運主題曲《我和你》被指抄襲,網絡時代經常有針對熱門作品的指控,《哈利波特》也不例外。關鍵是舉證,且看指控者能否說服我們。
四項爭議裡,真正嚴重的是大官任人為貌,不讓真唱者出場。開幕式少說有二十億觀眾,幕前的假唱者一登龍門,身價百倍;但不說明有人代唱,幕後的真唱者將一無所有。後者若起而維權,京奧將會蒙羞。
代唱在影視界由來已久,關鍵是講明身份和付酬。人們現在以荷李活歌舞片《My Fair Lady》(窈窕淑女)為例。其實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很盛行。有網頁說,國語歌后姚莉在電影片頭上的名字,大過她代唱的主角。
但比抹殺個人權益更嚴重的是,據華裔法籍的開幕式音樂總監說,用一個容貌完美的女孩代原唱者出場,是「政治局領導」基於「國家利益」的決定。由此推測,此人的權位高於一般政治局委員,而職務與京奧有關。
這招來兩種非議。對西方人來說,中國搞容貌歧視,有違平權。對中國人來說,「長官意志」仍然主導。誠然,世間的大事涉及政治後果,須以政治取決。但政客作決定時,須尊重專業、掌握民情、承擔後果。現在的問題是,大官的審美觀念太傳統。其實,真唱者已經夠好看,而且與假唱者完美的容貌相比,門牙凹凸不平看上去更Q。
但話說回來,追求外型完美是這次京奧甚至內地的主流。賽場上的儀態小姐,容貌、身高、體重、體型都有指標。為求獲選者裡外劃一,遴選時甚至要脫光檢查。接受訓練時,不知是否響應胡錦濤提倡的「八榮八恥」,微笑時要露出八顆牙齒,不多不少。若此,又怎能接受門牙還未長好的小朋友?
簡單地要求外型完美,是民智落後的表現。希望接著舉行的殘奧會,可以觸發反思。京奧這次最神奇的運動員,不是菲比斯或保特,而是一個與健全泳手同台比拼的單腿女子。她不但游畢全程十公里,而且在頭尾兩個小時裡,只比金牌得主慢一分多鐘。後者深感佩服,希望大會特別獎勵這位對手。
及早釋疑
相對於開幕式的非議,更嚴重的是中國女子體操金牌運動員被指未夠十六歲。意料之中,冷箭來自屈居亞軍的美國隊。但客觀上,美國媒體在網上收集的中方資料有說服力(見昨天《明報》〈體操女將年齡七大疑點〉)。中國只憑運動員護照的出生日期難以釋疑,必須提出更有力的反證以煞住風頭。否則,即使體操金牌無恙,其他獎牌也會受質疑。用禁藥、裁判偏幫、觀眾用人海戰術……將風言四起,京奧所贏得的讚譽亦將大打折扣。
最後謝謝京奧的百萬義工。希望這會成為內地自發社會的基礎,今後不再凡事靠政府。
「百年之夢」終於圓了,而且圓得好過預期。除了千里外的新疆有爆炸和有美國遊客在北京被刺死,奧運地帶總算平安。藏獨雖然派洋人來拉橫幅,但沒有干擾他人,當局的處理還算文明。只可惜對內不變。指定的示威區縱使遠離奧運,也只供外人使用,使人想起上海租界時代的公園,「華人與狗不得入內」。
「鳥巢」和「水立方」兩大賽場深入人心。京奧待客之道獲得讚賞。全球的電視接收率創下新高。加上世上剛好出了兩個數十年一遇的天才,美國飛魚菲比斯(Phelps)在水立方橫掃八金兼七次打破世界紀錄;暱稱「Thunder-bolt」(驚雷)的牙買加飛人保特(Bolt)在鳥巢囊括所有三面短跑金牌、刷新所有三項世績,今後人們提起這兩個體壇傳奇,都會記得北京奧運。
成績驕人
我們也威風八面。舉重無敵手,體操、跳水、乒乓等一度失落的強項回歸,弱項大致穩住,射箭、劍擊、彈床等冷門更實現零的突破。相比之下,金牌榜上兩大對手,美國陰溝翻船,俄羅斯更大滑坡。我們由頭帶到尾,五十一面金牌的成績比得上美國的巔峰。
對中國來說,最大的遺憾是劉翔未能衛冕。十三億人唯一的徑賽金牌得主被視為民族希望、背負著億元計的商業利益,現在面對新的世界紀錄保持者就臨場退出,欄王詐傷、中國人怕輸、廣告商維護偶像的傳聞言之鑿鑿。
但中國假的東西太多,政敵也刻意發放有針對性的misinformation,對於反面訊息恐怕只能像對待官方喜訊那樣,不宜輕信。按常理說,在網絡時代,劉翔詐傷不可能長期瞞住全世界。一旦被揭發,再也不會有人相信中國的體育成績。中國運動員在國際上將有如伊斯蘭信徒,處處受針對,所有人都會恨死劉翔。知情者甚至可能移民海外,大爆內幕。
但常理不等於事實。劉翔退場後當晚接受中央台訪問時,看不出他的凝重和歉意。他也許是新人類,有點玩世不恭。但我只好留中存疑,希望我是錯的。
政治缺陷
本文截稿時,北京奧運昨晚的閉幕式還未舉行。不知會否一如開幕式,再見「醜聞」。
國人痛恨官員的「假大空」,看任何事都覺得特別礙眼。其實,開幕式的四項爭議,兩項是技術性的,一項是疑似的個人權益。只有撤換真唱的女童屬於政治缺陷,在改革開放三十周年之際,應該在下階段的改革中認真檢討。
首先是在螢幕上用電腦營造的「大腳印」代替真正的煙火。在一分幾秒內拍完北京市二十九個地點上空的煙火,用穩定的畫面直播,技術上即使可行,成本也很驚人。改用電腦效果並無不可。
次之是用漢人扮演少數民族。全國五十六個民族,非要做到每族派一個兒童出場,技術上可行。但遴選時,地方上難免爭風呷醋、私相授受。到時又會有人罵共產黨選兒童像古代昏君選妃,勞民傷財,雞犬不寧。至於說不用本族人演自己,荷李活兩次拍《國王與我》,都沒有用泰國人演他們奉為神明的皇帝。我們是否認為,周潤發演泰皇傷害了泰國人的感情?
以上的兩個選擇主要是技術性的。錯在未即時交代,激發了人們對黨官的不屑。至於奧運主題曲《我和你》被指抄襲,網絡時代經常有針對熱門作品的指控,《哈利波特》也不例外。關鍵是舉證,且看指控者能否說服我們。
四項爭議裡,真正嚴重的是大官任人為貌,不讓真唱者出場。開幕式少說有二十億觀眾,幕前的假唱者一登龍門,身價百倍;但不說明有人代唱,幕後的真唱者將一無所有。後者若起而維權,京奧將會蒙羞。
代唱在影視界由來已久,關鍵是講明身份和付酬。人們現在以荷李活歌舞片《My Fair Lady》(窈窕淑女)為例。其實香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很盛行。有網頁說,國語歌后姚莉在電影片頭上的名字,大過她代唱的主角。
但比抹殺個人權益更嚴重的是,據華裔法籍的開幕式音樂總監說,用一個容貌完美的女孩代原唱者出場,是「政治局領導」基於「國家利益」的決定。由此推測,此人的權位高於一般政治局委員,而職務與京奧有關。
這招來兩種非議。對西方人來說,中國搞容貌歧視,有違平權。對中國人來說,「長官意志」仍然主導。誠然,世間的大事涉及政治後果,須以政治取決。但政客作決定時,須尊重專業、掌握民情、承擔後果。現在的問題是,大官的審美觀念太傳統。其實,真唱者已經夠好看,而且與假唱者完美的容貌相比,門牙凹凸不平看上去更Q。
但話說回來,追求外型完美是這次京奧甚至內地的主流。賽場上的儀態小姐,容貌、身高、體重、體型都有指標。為求獲選者裡外劃一,遴選時甚至要脫光檢查。接受訓練時,不知是否響應胡錦濤提倡的「八榮八恥」,微笑時要露出八顆牙齒,不多不少。若此,又怎能接受門牙還未長好的小朋友?
簡單地要求外型完美,是民智落後的表現。希望接著舉行的殘奧會,可以觸發反思。京奧這次最神奇的運動員,不是菲比斯或保特,而是一個與健全泳手同台比拼的單腿女子。她不但游畢全程十公里,而且在頭尾兩個小時裡,只比金牌得主慢一分多鐘。後者深感佩服,希望大會特別獎勵這位對手。
及早釋疑
相對於開幕式的非議,更嚴重的是中國女子體操金牌運動員被指未夠十六歲。意料之中,冷箭來自屈居亞軍的美國隊。但客觀上,美國媒體在網上收集的中方資料有說服力(見昨天《明報》〈體操女將年齡七大疑點〉)。中國只憑運動員護照的出生日期難以釋疑,必須提出更有力的反證以煞住風頭。否則,即使體操金牌無恙,其他獎牌也會受質疑。用禁藥、裁判偏幫、觀眾用人海戰術……將風言四起,京奧所贏得的讚譽亦將大打折扣。
最後謝謝京奧的百萬義工。希望這會成為內地自發社會的基礎,今後不再凡事靠政府。
2008年8月20日 星期三
黯然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08 20
劉翔過後,又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中國人才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徑賽能力。只要設身處地,這種心情其實不難明白。
奧運開賽以來,國家隊執金如執豆,話題多的是,本來不想再講劉翔。但他退出賽事過於戲劇性,反映出不少國情。
劉翔被視為民族的驕傲。國人最想看他衛冕,以證明四年前中國人的第一塊徑賽金牌,得來並非僥倖。現在期望落空,而劉翔今年25歲,4年後的倫敦奧運,可能已超齡。劉翔過後,又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中國人才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徑賽能力。只要設身處地,這種心情其實不難明白。
但有人以另一種角度看。劉翔上次參加職業賽時,曾經兩次偷步而被取消資格。由於他參加國際賽經驗豐富,連續兩次偷步不可能是疏忽,事後有人說,傷勢不容他作賽,但與贊助商有約在先,不出場須賠償對方,於是照舊上場,「故意」偷步,以便不必跑而錢照賺。有人遂以此為例,懷疑劉翔這次是詐傷縮沙,怕輸給新的世界紀錄保持者羅伯斯。
但上述的職業賽無論真相如何,這次是中國人首次辦奧運,圓百年之夢。劉翔在「家裡」代表國人迎戰全球,深知自己背負著十三億人的榮辱。如果因為個人的面子,在國人最需要他的時候背棄他們,今後休想再抬起頭來。他可以輸,但不可以逃──除非必不得已。
而這也是劉翔退出後,中國隊田徑主管面對外界質疑時的表白。據他說,劉翔出場前一刻,曾經用最強烈的方法治療。治療時十分痛苦,身體猛抖。一句話,劉翔只要挺得住,他絕不會退出。在同一個記者會上,劉翔的教練不但公開道歉,被記者質疑時,更掩面痛哭,直指愛徒當天忍痛出賽是「玩命」,也就是攞條命嚟博。換言之,劉翔其實根本不應該出場。教練顯然是老實人,內心之痛苦可能不亞於劉翔的傷患。
近月,經常聽說劉翔受傷,與此同時,主要的古巴對手處於巔峰。此消彼長下,劉翔這次能否衛冕,不少人其實心裡有數。但他努力療傷,出賽前夕甚至傳來練習期間造出好時間的喜訊,又令不少人恢復了希望,甚至以為,傷患的傳聞是煙幕,想麻痺強敵。
前天上午看百一跨欄直播時,起初見劉翔穿著夾克長褲,在起跑點附近徘迴,不覺得有異樣。後來看他穿著背心和短褲熱身時,皺著眉頭,神情焦躁,才覺得不祥。
但後來看電視重播他在場上的片段,我才發覺自己看直播時,漏看了一段。劉翔穿著長褲時就曾試跑,但只跨了兩個欄就一拐一拐地終止,臉上露出痛苦的神情。
劉翔退出後,在中央台的新聞頻道上仍然可以看到他為Visa拍的廣告。片子裡,他與幾個講粵語的中年男子雞同鴨講,神情頗為搞笑。就笑容看,劉翔不像是世盜名的人。
希望劉翔的傷早日痊癒。國家會給他找最好的醫生。但如果有港人在這方面有專長,不妨自薦。
劉翔過後,又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中國人才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徑賽能力。只要設身處地,這種心情其實不難明白。
奧運開賽以來,國家隊執金如執豆,話題多的是,本來不想再講劉翔。但他退出賽事過於戲劇性,反映出不少國情。
劉翔被視為民族的驕傲。國人最想看他衛冕,以證明四年前中國人的第一塊徑賽金牌,得來並非僥倖。現在期望落空,而劉翔今年25歲,4年後的倫敦奧運,可能已超齡。劉翔過後,又不知道要等多少年,中國人才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徑賽能力。只要設身處地,這種心情其實不難明白。
但有人以另一種角度看。劉翔上次參加職業賽時,曾經兩次偷步而被取消資格。由於他參加國際賽經驗豐富,連續兩次偷步不可能是疏忽,事後有人說,傷勢不容他作賽,但與贊助商有約在先,不出場須賠償對方,於是照舊上場,「故意」偷步,以便不必跑而錢照賺。有人遂以此為例,懷疑劉翔這次是詐傷縮沙,怕輸給新的世界紀錄保持者羅伯斯。
但上述的職業賽無論真相如何,這次是中國人首次辦奧運,圓百年之夢。劉翔在「家裡」代表國人迎戰全球,深知自己背負著十三億人的榮辱。如果因為個人的面子,在國人最需要他的時候背棄他們,今後休想再抬起頭來。他可以輸,但不可以逃──除非必不得已。
而這也是劉翔退出後,中國隊田徑主管面對外界質疑時的表白。據他說,劉翔出場前一刻,曾經用最強烈的方法治療。治療時十分痛苦,身體猛抖。一句話,劉翔只要挺得住,他絕不會退出。在同一個記者會上,劉翔的教練不但公開道歉,被記者質疑時,更掩面痛哭,直指愛徒當天忍痛出賽是「玩命」,也就是攞條命嚟博。換言之,劉翔其實根本不應該出場。教練顯然是老實人,內心之痛苦可能不亞於劉翔的傷患。
近月,經常聽說劉翔受傷,與此同時,主要的古巴對手處於巔峰。此消彼長下,劉翔這次能否衛冕,不少人其實心裡有數。但他努力療傷,出賽前夕甚至傳來練習期間造出好時間的喜訊,又令不少人恢復了希望,甚至以為,傷患的傳聞是煙幕,想麻痺強敵。
前天上午看百一跨欄直播時,起初見劉翔穿著夾克長褲,在起跑點附近徘迴,不覺得有異樣。後來看他穿著背心和短褲熱身時,皺著眉頭,神情焦躁,才覺得不祥。
但後來看電視重播他在場上的片段,我才發覺自己看直播時,漏看了一段。劉翔穿著長褲時就曾試跑,但只跨了兩個欄就一拐一拐地終止,臉上露出痛苦的神情。
劉翔退出後,在中央台的新聞頻道上仍然可以看到他為Visa拍的廣告。片子裡,他與幾個講粵語的中年男子雞同鴨講,神情頗為搞笑。就笑容看,劉翔不像是世盜名的人。
希望劉翔的傷早日痊癒。國家會給他找最好的醫生。但如果有港人在這方面有專長,不妨自薦。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阿菲與阿保
信報 時事評論 2008 08 18 星期一
I had a dream. That Bolt trailed me in the 100 meter dash! And that I didn’t even move my finger to beat that Jamaican. He wept liked a baby after the humiliating defeat. He must be thinking, 既生瑜,何生亮, like we Chinese say.
可惜世界沒有那樣完美。我驟然從夢中驚醒,決定向奧委會控告這位刷新自己世界記錄的新飛人Usain Bolt(保特)未盡全力,有違奧運精神。他距離終點還有十多米就已左顧右盼,而不是以最快的時間完成賽程。
最令人氣結的是,這樣不專業的運動員,衝線後竟然全場雷動,而他也擠眉弄眼、舞來舞去。場邊的白人靚女爭相與他擁吻,我們的年輕同胞也與他熊抱。還有沒有法治?
但話說回來,我欣賞這個牙買加跑手阿保,多過美國的八金飛魚Michael Phelps(菲比斯)。也許是被洗了腦,總覺得百米短跑才是挑戰人類的極限,而游泳不算。尤其是今年,游泳大概每三個項目就有兩個破世界記錄。相比之下,過去這四十年,百米短跑的記錄在前半段只縮短了零點零三秒,後半段才大大加快,但與游泳的進度仍然沒得比。
游泳項目較賽跑多
我覺得阿菲不及阿保震撼,也因為三十六年前,美國已經有「水怪」Mark Spitz(史畢茲)創下一屆奧運個人拿下七塊金牌的紀錄。不錯,阿菲比前輩多一塊,而且在八項比賽裡,刷新了七項世界記錄,今後相信又有幾十年難以打破。但他的百米蝶泳金牌贏得有點幸運,只能說上天眷顧。
更重要的是,游泳有四式,金牌數目遠比短跑多,不但沒有那樣矜貴,也造就了一個人可以贏得大量金牌的可能。賽跑完全是硬拼,提起腳就跑,沒有招式可用。而且只有一百米、二百米、四乘一百米接力三個項目,一個人最多只能贏三金。由於同一個人難以兼具爆炸力與耐力,至今沒有人能囊括一百、二百和四百米三種短跑的金牌。
再說現在是影像時代,娛樂掛帥,當年的史畢茲英俊無比,一對小鬍子就像奇勒基寶(Clark Gable)。至於菲比斯,他自己也承認長得「醜」。看他與美國隊友贏得第一塊接力金牌後張開雙臂吼叫,使人想起電影裡的《The Incredible Hulk》(綠色巨人)。
美國的英雄漫畫由《超人》、《蝙蝠俠》到《蜘蛛俠》,主角飛天遁地,尚未見過「浪裡白條」。片商應該請阿菲拍水中版《綠色巨人》,讓他掀翻壞人的「大飛」、大出水警的洋相。阿菲笑得很天真,身形又像賣座片《Hancock》(街頭超人)的主角Will Smith(韋史密夫),一定收得。
但上天將所有好處都給了同一個人,阿菲應考慮回饋社會,例如到窮國推廣游泳,培養黑人兒童,打破富國對泳池的壟斷。此外可以請世界一級泳手組成聯隊與阿菲一個人對抗,巡迴表演,收天價門票,為赤貧地區籌款。
中國則可以出重金,派泳手到美國與阿菲一起集訓,從中觀摩,然後回國廣泛傳授。
不用說,眼見奧運賽程已完成了大半,阿菲仍然獨佔美國一半的金牌,傳媒問他是否「食藥」。但從此人的神態和動作看,我相信他並非靠藥來改寫歷史。但游泳作為一種運動又不同。年來破紀錄如同破竹,真的完全靠體能、技術、科技,特別是鯊魚皮泳衣?
百米短跑新興王國
相對於阿菲,阿保更可貴。他出身加勒比海小國,人口不到香港的一半,人均產值不及我們兩成(見附表)。阿菲有三億個全球平均最富裕開放的同胞為後盾,有最好的場地、最好的教練、最科學的訓練,最不必為生活擔憂。
誠然,從阿保贏得金牌後,在鏡頭前脫下金色跑鞋以展示即可知,體育運動早已商業化。他出道已六七年,肯定獲得大量贊助,成為富豪。但就牙買加來說,男女跑手長期高居世界頭幾名,仍然是異數。
阿保在六月初次刷新百米記錄後,《紐約時報》曾經質疑牙買加跑手是否服藥。後者自然否認。但體育運動的商業利益太大,牙買加有運動員服藥絕不稀奇。阿保前晚以超人姿態奪金後,使人想起當年的Ben Johnson。狗仔隊肯定正在起他的底,只要稍有差池即身敗名裂。
但看過阿保演出的人,顯然不希望這個人類的夢想被打破。他的起跑在決賽的八個人裡包尾第二,但很快就反過來將對手拋在身後,衝線前更收步。他如果盡力,一定可以大大縮短這次九秒六九的紀錄。阿保到底能跑多快,已成為最大的謎團。而如果他是「真」的,下一個謎團就是他的身體結構和體能爆炸的方式,看其他人能否像學武功那樣練就。
粗略看,百米短跑的發展呈波浪型,每十年八年一個高潮,期間是成績停滯的悶局。今年是新的高潮。而由前晚決賽的名次(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俗稱千里達〕、美國、荷屬安的列斯群島、牙買加、牙買加、特立尼達、美國)看,目前的高潮由加勒比海島國主導,田徑王國美國被壓倒。
牙買加與香港比較
項目 牙買加 香港
面積(平方公里) 10,991 1,092
人口(萬) 280 702
年齡中位數(年) 23.4 41.7
人口淨移入率(每千人) -5.88 4.55
按購買力折算的產值(億美元)206.7 2,928
人均產值(美元) 7,700 42,000
年增長率 1.4% 6.3%
失業率 9.9% 4.1%
通脹率 9.3% 2%
資料來源:美國中央情報局網站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index.html
由附表可知,這些島國的短跑奇蹟與國力、人口、地理、氣候甚至種族無關。它們以黑人為主,跑手也是黑人。黑人的爆炸力舉世公認,但非洲和南美都有大量黑人,唯獨加勒比海的黑人鶴立雞群,恐怕只能用喜好來解釋。加勒比海人愛短跑,就如非洲黑人愛長跑,澳洲人愛游泳,巴西人愛踢球,美國人愛棒球。
同樣由附表可知,就發展體育來說,牙買加較我們優勝的是:一是地多人少,訓練場地的成本低;二是人口年輕。我們則除了有錢,唯一佔優的是人口淨流入。因此,很多精英運動員,特別是內地特長的乒乓球和羽毛球,都是南下的遺材國手。反過來,過去這二十年,英國的Linford Christie、加拿大的Ben Johnson等王牌跑手都原籍牙買加。中國人想進入奧運決賽,難道真的只能向短跑王國招手?
I had a dream. That Bolt trailed me in the 100 meter dash! And that I didn’t even move my finger to beat that Jamaican. He wept liked a baby after the humiliating defeat. He must be thinking, 既生瑜,何生亮, like we Chinese say.
可惜世界沒有那樣完美。我驟然從夢中驚醒,決定向奧委會控告這位刷新自己世界記錄的新飛人Usain Bolt(保特)未盡全力,有違奧運精神。他距離終點還有十多米就已左顧右盼,而不是以最快的時間完成賽程。
最令人氣結的是,這樣不專業的運動員,衝線後竟然全場雷動,而他也擠眉弄眼、舞來舞去。場邊的白人靚女爭相與他擁吻,我們的年輕同胞也與他熊抱。還有沒有法治?
但話說回來,我欣賞這個牙買加跑手阿保,多過美國的八金飛魚Michael Phelps(菲比斯)。也許是被洗了腦,總覺得百米短跑才是挑戰人類的極限,而游泳不算。尤其是今年,游泳大概每三個項目就有兩個破世界記錄。相比之下,過去這四十年,百米短跑的記錄在前半段只縮短了零點零三秒,後半段才大大加快,但與游泳的進度仍然沒得比。
游泳項目較賽跑多
我覺得阿菲不及阿保震撼,也因為三十六年前,美國已經有「水怪」Mark Spitz(史畢茲)創下一屆奧運個人拿下七塊金牌的紀錄。不錯,阿菲比前輩多一塊,而且在八項比賽裡,刷新了七項世界記錄,今後相信又有幾十年難以打破。但他的百米蝶泳金牌贏得有點幸運,只能說上天眷顧。
更重要的是,游泳有四式,金牌數目遠比短跑多,不但沒有那樣矜貴,也造就了一個人可以贏得大量金牌的可能。賽跑完全是硬拼,提起腳就跑,沒有招式可用。而且只有一百米、二百米、四乘一百米接力三個項目,一個人最多只能贏三金。由於同一個人難以兼具爆炸力與耐力,至今沒有人能囊括一百、二百和四百米三種短跑的金牌。
再說現在是影像時代,娛樂掛帥,當年的史畢茲英俊無比,一對小鬍子就像奇勒基寶(Clark Gable)。至於菲比斯,他自己也承認長得「醜」。看他與美國隊友贏得第一塊接力金牌後張開雙臂吼叫,使人想起電影裡的《The Incredible Hulk》(綠色巨人)。
美國的英雄漫畫由《超人》、《蝙蝠俠》到《蜘蛛俠》,主角飛天遁地,尚未見過「浪裡白條」。片商應該請阿菲拍水中版《綠色巨人》,讓他掀翻壞人的「大飛」、大出水警的洋相。阿菲笑得很天真,身形又像賣座片《Hancock》(街頭超人)的主角Will Smith(韋史密夫),一定收得。
但上天將所有好處都給了同一個人,阿菲應考慮回饋社會,例如到窮國推廣游泳,培養黑人兒童,打破富國對泳池的壟斷。此外可以請世界一級泳手組成聯隊與阿菲一個人對抗,巡迴表演,收天價門票,為赤貧地區籌款。
中國則可以出重金,派泳手到美國與阿菲一起集訓,從中觀摩,然後回國廣泛傳授。
不用說,眼見奧運賽程已完成了大半,阿菲仍然獨佔美國一半的金牌,傳媒問他是否「食藥」。但從此人的神態和動作看,我相信他並非靠藥來改寫歷史。但游泳作為一種運動又不同。年來破紀錄如同破竹,真的完全靠體能、技術、科技,特別是鯊魚皮泳衣?
百米短跑新興王國
相對於阿菲,阿保更可貴。他出身加勒比海小國,人口不到香港的一半,人均產值不及我們兩成(見附表)。阿菲有三億個全球平均最富裕開放的同胞為後盾,有最好的場地、最好的教練、最科學的訓練,最不必為生活擔憂。
誠然,從阿保贏得金牌後,在鏡頭前脫下金色跑鞋以展示即可知,體育運動早已商業化。他出道已六七年,肯定獲得大量贊助,成為富豪。但就牙買加來說,男女跑手長期高居世界頭幾名,仍然是異數。
阿保在六月初次刷新百米記錄後,《紐約時報》曾經質疑牙買加跑手是否服藥。後者自然否認。但體育運動的商業利益太大,牙買加有運動員服藥絕不稀奇。阿保前晚以超人姿態奪金後,使人想起當年的Ben Johnson。狗仔隊肯定正在起他的底,只要稍有差池即身敗名裂。
但看過阿保演出的人,顯然不希望這個人類的夢想被打破。他的起跑在決賽的八個人裡包尾第二,但很快就反過來將對手拋在身後,衝線前更收步。他如果盡力,一定可以大大縮短這次九秒六九的紀錄。阿保到底能跑多快,已成為最大的謎團。而如果他是「真」的,下一個謎團就是他的身體結構和體能爆炸的方式,看其他人能否像學武功那樣練就。
粗略看,百米短跑的發展呈波浪型,每十年八年一個高潮,期間是成績停滯的悶局。今年是新的高潮。而由前晚決賽的名次(牙買加、特立尼達和多巴哥〔俗稱千里達〕、美國、荷屬安的列斯群島、牙買加、牙買加、特立尼達、美國)看,目前的高潮由加勒比海島國主導,田徑王國美國被壓倒。
牙買加與香港比較
項目 牙買加 香港
面積(平方公里) 10,991 1,092
人口(萬) 280 702
年齡中位數(年) 23.4 41.7
人口淨移入率(每千人) -5.88 4.55
按購買力折算的產值(億美元)206.7 2,928
人均產值(美元) 7,700 42,000
年增長率 1.4% 6.3%
失業率 9.9% 4.1%
通脹率 9.3% 2%
資料來源:美國中央情報局網站cia.gov/library/publications/the-world-factbook/index.html
由附表可知,這些島國的短跑奇蹟與國力、人口、地理、氣候甚至種族無關。它們以黑人為主,跑手也是黑人。黑人的爆炸力舉世公認,但非洲和南美都有大量黑人,唯獨加勒比海的黑人鶴立雞群,恐怕只能用喜好來解釋。加勒比海人愛短跑,就如非洲黑人愛長跑,澳洲人愛游泳,巴西人愛踢球,美國人愛棒球。
同樣由附表可知,就發展體育來說,牙買加較我們優勝的是:一是地多人少,訓練場地的成本低;二是人口年輕。我們則除了有錢,唯一佔優的是人口淨流入。因此,很多精英運動員,特別是內地特長的乒乓球和羽毛球,都是南下的遺材國手。反過來,過去這二十年,英國的Linford Christie、加拿大的Ben Johnson等王牌跑手都原籍牙買加。中國人想進入奧運決賽,難道真的只能向短跑王國招手?
2008年8月13日 星期三
祝劉翔好運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08 13
劉翔們要「勝不驕,敗不餒」;觀眾們則要「有固喜,無亦可」。劉翔下星期一預賽,我們給他壓力不如為他祝福。
北京奧運開幕式獲得世人認同,是中國這次主辦奧運最大的安慰。至於收穫與七年來的投資是否相稱,恐怕已很難計較。在現階段,大家看得開心就是京奧最好的回報。
但賽事這樣多、時間這樣緊,不要說上場比拼的運動員,連我在千里外隔岸觀虎鬥,也覺得辛苦。每天要看幾個小時的轉播,更新腦子裡中國獎牌的數目、得獎運動員的姓名和項目,還有香港選手的賽果。有時候,例如現在這一刻,還得邊看電視邊寫稿,有顧此失彼之感。
但與劉翔相比,我的壓力又微不足道。當他苦笑着說,奧運(主要是指他衛冕百一跨欄)「只是一場遊戲!」時,要說這是他的心裡話,還不如說是他應付記者、自我減壓的「遊戲」之作。
田徑是中國人的大弱點,男子又比女子更差。女子短跑還出過台灣的紀政,長跑出過大陸的馬家軍,但在劉翔之前,男子在比速度的徑賽上,尤其是八百米以內的短跑,幾乎連決賽的機會都沒有,也就是入不了世界前八名。但我們有十三億人,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相比之下,人口還不如港島多的美洲島國牙買加,幾乎年年有男女選手高居世界飛人的前三名。我不知道我們為甚麼這樣差,但不怕說,我覺得很尷尬。
因此,劉翔四年前的奧運金牌,對中國人來說,不只是獎牌零的突破,更是洗脫「東亞病夫」恥辱、打破民族宿命的象徵。他後來打破世界紀錄,國人就更將整個民族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不用說,這其實是不健康的。只要撇開對劉翔個人的喜好即可知,他之所以在十三億人裡鶴立雞群,可能是帶有某些奇特的因素,也許是體格構造,也許是體能發揮的方式。
換個方式說,劉翔的成就如果反映中國百一跨欄整體的水準,根據人口分布的統計學,十三億人裡應該還有幾個選手,成績與他相差不遠。但直到今天,看不出劉翔有接班人,或者成績穩居世界前十名的跨欄名將。若此,劉翔在國人裡就像特異功能,可遇而不可求。他一去,中國的徑賽成績又將會回到零。
這種現象在1980年代也出現過。當時的朱建華一度屢破男子跳高的世界紀錄,但曇花一現。他退役後,中國未再出過跳高的世界級選手。換言之,朱建華的神奇純屬偶然,與中國整體的跳高水準無關。
這樣說,並非要貶低劉翔;而是說,對於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物,不能期望過高,更不能把國運押上去。這種事物為我們所用時,不但要珍惜,避免濫用,更要不時提醒自己,這種好處可能隨時會中斷,對此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劉翔們要「勝不驕,敗不餒」;觀眾們則要「有固喜,無亦可」。
劉翔下星期一預賽,我們給他壓力不如為他祝福。
劉翔們要「勝不驕,敗不餒」;觀眾們則要「有固喜,無亦可」。劉翔下星期一預賽,我們給他壓力不如為他祝福。
北京奧運開幕式獲得世人認同,是中國這次主辦奧運最大的安慰。至於收穫與七年來的投資是否相稱,恐怕已很難計較。在現階段,大家看得開心就是京奧最好的回報。
但賽事這樣多、時間這樣緊,不要說上場比拼的運動員,連我在千里外隔岸觀虎鬥,也覺得辛苦。每天要看幾個小時的轉播,更新腦子裡中國獎牌的數目、得獎運動員的姓名和項目,還有香港選手的賽果。有時候,例如現在這一刻,還得邊看電視邊寫稿,有顧此失彼之感。
但與劉翔相比,我的壓力又微不足道。當他苦笑着說,奧運(主要是指他衛冕百一跨欄)「只是一場遊戲!」時,要說這是他的心裡話,還不如說是他應付記者、自我減壓的「遊戲」之作。
田徑是中國人的大弱點,男子又比女子更差。女子短跑還出過台灣的紀政,長跑出過大陸的馬家軍,但在劉翔之前,男子在比速度的徑賽上,尤其是八百米以內的短跑,幾乎連決賽的機會都沒有,也就是入不了世界前八名。但我們有十三億人,佔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相比之下,人口還不如港島多的美洲島國牙買加,幾乎年年有男女選手高居世界飛人的前三名。我不知道我們為甚麼這樣差,但不怕說,我覺得很尷尬。
因此,劉翔四年前的奧運金牌,對中國人來說,不只是獎牌零的突破,更是洗脫「東亞病夫」恥辱、打破民族宿命的象徵。他後來打破世界紀錄,國人就更將整個民族的希望寄託在他身上。不用說,這其實是不健康的。只要撇開對劉翔個人的喜好即可知,他之所以在十三億人裡鶴立雞群,可能是帶有某些奇特的因素,也許是體格構造,也許是體能發揮的方式。
換個方式說,劉翔的成就如果反映中國百一跨欄整體的水準,根據人口分布的統計學,十三億人裡應該還有幾個選手,成績與他相差不遠。但直到今天,看不出劉翔有接班人,或者成績穩居世界前十名的跨欄名將。若此,劉翔在國人裡就像特異功能,可遇而不可求。他一去,中國的徑賽成績又將會回到零。
這種現象在1980年代也出現過。當時的朱建華一度屢破男子跳高的世界紀錄,但曇花一現。他退役後,中國未再出過跳高的世界級選手。換言之,朱建華的神奇純屬偶然,與中國整體的跳高水準無關。
這樣說,並非要貶低劉翔;而是說,對於可遇而不可求的事物,不能期望過高,更不能把國運押上去。這種事物為我們所用時,不但要珍惜,避免濫用,更要不時提醒自己,這種好處可能隨時會中斷,對此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劉翔們要「勝不驕,敗不餒」;觀眾們則要「有固喜,無亦可」。
劉翔下星期一預賽,我們給他壓力不如為他祝福。
2008年8月11日 星期一
奧運終於開幕……
信報 時事評論 2008 08 11 星期一
北京奧運上周五終於揭幕。在十萬觀眾與過百名國家首腦比鄰而坐、全球直播的四小時裡,總算沒有事故,萬人參與的演出也沒有明顯的失誤。希望今後兩個星期的賽事、相關地區、以至緊接著的傷殘奧運,也都順利平安。
反對者儘管抗議,但不要傷害無辜的人。在觀眾數以萬計的場地製造恐慌,導致人們互相踐踏,天理不容。反過來,只要過程公正,即使劉翔衛冕失敗、中國獎牌數目不如理想,國人也要放得下,方能優雅地完成這個「百年夢想」。由近月針對京奧的騷擾即可知,中國想成為舉世公認的大國,要靠文明而不是獎牌和經濟。不能在文明上服人,獎牌多、經濟好反會招來恐懼和忌恨。中國在這方面要走的路,比邁向經濟和獎牌大國的路要長得多。
就這方面來說,不知是否吸收了公安對香港記者動粗的教訓,當局對待外籍人士的抗議文明得多。前天有人在天安門身披藏獨旗子,據說在地上躺了十分鐘才被帶走。希望這種寬鬆能夠惠及內地人,再進一步內化為常規,延續到奧運後。
為中國贏得本屆第一金的陳燮霞就很能說明,怎樣才能服人。小妮子出身農家,相貌談吐帶有鄉土氣,以舉重為專業,自然也不會有身材。但在世界級運動員裡,親和力無人能及,而且真情流露,並非公關演出。回答問題時不驕不躁,獲勝後衝上去掛在教練身上,就像小女兒向父親撒嬌。在中國以比賽成績決定個人前途的體育制度下,能夠保持真誠的運動員絕無僅有。希望她奪金後,「富貴不能淫」。
持平看待歷史
富有張藝謀特色的開幕演出,在歷史上首次對全人類展現了中國人所有引以為傲的古代成就。用巨型LED卷軸展示中華文明很富創意,將會在國際上再次掀起中國熱。
對於「四大發明」、「鄭和下西洋」這類當時領先西方的創舉,多數人引以為傲,但也有人不以為然。知識分子裡,後一類人不少。原因包括厭惡傳統或者不想讓中共借用來推動愛國。京奧開幕式「厚古薄今」,難免為張藝謀招來更多「御用化妝師」的指責。
平心而論,古代的成就應作為歷史教訓看,不應迴避,也不須緬懷。退役的運動員不能為當年的獎牌而活,兩千年前張衡的發明也無法預告月前的四川大地震。現在來講張衡,目的是自省:我們為甚麼未能發揚光大,辜負了先人?眾所周知,中國直至明朝仍然領先西方;但歐洲人改進了我們的發明,開拓了新的知識,反過來制服我們。今天講到活字印刷,世人只知道六百年前的德國人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不知道一千年前的中國人畢昇。
箇中的教訓並不複雜:二千年來獨尊儒術,鄙視科技,工匠被指奇技淫巧,商人被罵銅臭;死背四書五經、考科舉做官方為人上人,治國的都是「孔乙己」。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束縛,就像歐洲中世紀的天主教。這種中華陋習即使香港也難倖免。香港只重商貿,視科技為雞肋。除了學者,絕少精英憑科研出頭。文化人則信仰「後現代」,與古代文人對科技的態度異曲同工。政治上,高官每逢受質疑,必照背「一切合乎程序」的官話,較古代官員進步的只是用英式法規代替儒家八股。
兒童唱頌未來
京奧開幕的演出整體上麗而不誇,以唐代美女為主打的《黃金甲》式排場尚算有節制。講書法和活字的部份尤其優雅。舞者用四肢在大範圍內繪畫和書寫,動作流暢,使人想起林懷民雲門舞集的「書法」。一大群演員並立,跟隨節拍升降以表現活字印刷的方式也很別致。但在所有演出裡,最動人的是用兒童來強調未來。開頭的一個Q女獨唱,以及最後由一群兒童穿著不同民族的服裝唱出奧運會歌,神態真誠,嗓音動人。相比之下,Sarah Brightman的歌聲和朗朗的鋼琴音量小、旋律慢,鎮不住十萬人的場面,浪費了他們的才華。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胡錦濤和國際奧委會主席等大會主持人,各國權貴和家人的座位與普通觀眾席幾無分別,沒有空調、遮擋。連帶備六百名保鑣的布殊夫婦也不例外。鏡頭前的權貴被迫互聞汗酸味,轉身都有困難,辛苦過競選。據報當晚有將近六百名觀眾感到不適。中國辦奧運不惜工本,不可能沒有想到為權貴設包廂。如果是為了鼓勵平等風氣,希望能貫徹到全國。
加緊嚴防恐襲
以周六頭一天比賽看,今後這兩個星期,示威和恐襲將會與賽事同步進行。不算陳燮霞奪金,當天有四宗大事:射擊女國手衛冕失敗;陳葦綾為中華台北取得今屆首面獎牌;美國奧運團成員有親人在北京遭漢人刺殺;昨日凌晨,新疆庫車縣的公安局和銀行遭十多人投擲爆炸品,三名疑犯被殺,四人自殺,一名保安死亡。
最後一宗顯然是疆獨所為。後者把京奧看作爭取獨立的「最後機會」,上周再度發出恫嚇,要伊斯蘭信眾遠離漢人。但當局似乎情報落伍、疏於防範。一周前,新疆邊城喀什的公安遇襲,造成近年最嚴重的傷亡。事後看官方的公布,疆獨有基層的支持,而且有策略:
一、 被捕的兩名男子,職業是司機和菜販。當局沒有說由國外潛入,顯然是當地的普通人。
二、 立下遺書,有誓死的決心,並非「富起來」等物質因素可以改變。疆獨的精神領袖熱比婭就是億萬富婆。
三、 只攻擊軍人,以示正式的「戰爭」,不禍及平民,希望博取同情,有政治頭腦。
四、 暗中觀察了武警一個月後才動手,出手凶狠,冷靜而有計謀。
五、 當地公安事前已得悉,疆獨可能在京奧開幕前施襲,但被對手長時間監視而毫無警覺,能力還不如當局口中的「烏合之眾」。
六、 漢族在當地佔少數。但據《明報》說,遇難的武警都是漢人。無論是少數民族不願意當武警,還是武警信不過他們,都說明政策的失敗。
北京奧運上周五終於揭幕。在十萬觀眾與過百名國家首腦比鄰而坐、全球直播的四小時裡,總算沒有事故,萬人參與的演出也沒有明顯的失誤。希望今後兩個星期的賽事、相關地區、以至緊接著的傷殘奧運,也都順利平安。
反對者儘管抗議,但不要傷害無辜的人。在觀眾數以萬計的場地製造恐慌,導致人們互相踐踏,天理不容。反過來,只要過程公正,即使劉翔衛冕失敗、中國獎牌數目不如理想,國人也要放得下,方能優雅地完成這個「百年夢想」。由近月針對京奧的騷擾即可知,中國想成為舉世公認的大國,要靠文明而不是獎牌和經濟。不能在文明上服人,獎牌多、經濟好反會招來恐懼和忌恨。中國在這方面要走的路,比邁向經濟和獎牌大國的路要長得多。
就這方面來說,不知是否吸收了公安對香港記者動粗的教訓,當局對待外籍人士的抗議文明得多。前天有人在天安門身披藏獨旗子,據說在地上躺了十分鐘才被帶走。希望這種寬鬆能夠惠及內地人,再進一步內化為常規,延續到奧運後。
為中國贏得本屆第一金的陳燮霞就很能說明,怎樣才能服人。小妮子出身農家,相貌談吐帶有鄉土氣,以舉重為專業,自然也不會有身材。但在世界級運動員裡,親和力無人能及,而且真情流露,並非公關演出。回答問題時不驕不躁,獲勝後衝上去掛在教練身上,就像小女兒向父親撒嬌。在中國以比賽成績決定個人前途的體育制度下,能夠保持真誠的運動員絕無僅有。希望她奪金後,「富貴不能淫」。
持平看待歷史
富有張藝謀特色的開幕演出,在歷史上首次對全人類展現了中國人所有引以為傲的古代成就。用巨型LED卷軸展示中華文明很富創意,將會在國際上再次掀起中國熱。
對於「四大發明」、「鄭和下西洋」這類當時領先西方的創舉,多數人引以為傲,但也有人不以為然。知識分子裡,後一類人不少。原因包括厭惡傳統或者不想讓中共借用來推動愛國。京奧開幕式「厚古薄今」,難免為張藝謀招來更多「御用化妝師」的指責。
平心而論,古代的成就應作為歷史教訓看,不應迴避,也不須緬懷。退役的運動員不能為當年的獎牌而活,兩千年前張衡的發明也無法預告月前的四川大地震。現在來講張衡,目的是自省:我們為甚麼未能發揚光大,辜負了先人?眾所周知,中國直至明朝仍然領先西方;但歐洲人改進了我們的發明,開拓了新的知識,反過來制服我們。今天講到活字印刷,世人只知道六百年前的德國人古騰堡(Johannes Gutenberg),不知道一千年前的中國人畢昇。
箇中的教訓並不複雜:二千年來獨尊儒術,鄙視科技,工匠被指奇技淫巧,商人被罵銅臭;死背四書五經、考科舉做官方為人上人,治國的都是「孔乙己」。儒家思想對中國人的束縛,就像歐洲中世紀的天主教。這種中華陋習即使香港也難倖免。香港只重商貿,視科技為雞肋。除了學者,絕少精英憑科研出頭。文化人則信仰「後現代」,與古代文人對科技的態度異曲同工。政治上,高官每逢受質疑,必照背「一切合乎程序」的官話,較古代官員進步的只是用英式法規代替儒家八股。
兒童唱頌未來
京奧開幕的演出整體上麗而不誇,以唐代美女為主打的《黃金甲》式排場尚算有節制。講書法和活字的部份尤其優雅。舞者用四肢在大範圍內繪畫和書寫,動作流暢,使人想起林懷民雲門舞集的「書法」。一大群演員並立,跟隨節拍升降以表現活字印刷的方式也很別致。但在所有演出裡,最動人的是用兒童來強調未來。開頭的一個Q女獨唱,以及最後由一群兒童穿著不同民族的服裝唱出奧運會歌,神態真誠,嗓音動人。相比之下,Sarah Brightman的歌聲和朗朗的鋼琴音量小、旋律慢,鎮不住十萬人的場面,浪費了他們的才華。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胡錦濤和國際奧委會主席等大會主持人,各國權貴和家人的座位與普通觀眾席幾無分別,沒有空調、遮擋。連帶備六百名保鑣的布殊夫婦也不例外。鏡頭前的權貴被迫互聞汗酸味,轉身都有困難,辛苦過競選。據報當晚有將近六百名觀眾感到不適。中國辦奧運不惜工本,不可能沒有想到為權貴設包廂。如果是為了鼓勵平等風氣,希望能貫徹到全國。
加緊嚴防恐襲
以周六頭一天比賽看,今後這兩個星期,示威和恐襲將會與賽事同步進行。不算陳燮霞奪金,當天有四宗大事:射擊女國手衛冕失敗;陳葦綾為中華台北取得今屆首面獎牌;美國奧運團成員有親人在北京遭漢人刺殺;昨日凌晨,新疆庫車縣的公安局和銀行遭十多人投擲爆炸品,三名疑犯被殺,四人自殺,一名保安死亡。
最後一宗顯然是疆獨所為。後者把京奧看作爭取獨立的「最後機會」,上周再度發出恫嚇,要伊斯蘭信眾遠離漢人。但當局似乎情報落伍、疏於防範。一周前,新疆邊城喀什的公安遇襲,造成近年最嚴重的傷亡。事後看官方的公布,疆獨有基層的支持,而且有策略:
一、 被捕的兩名男子,職業是司機和菜販。當局沒有說由國外潛入,顯然是當地的普通人。
二、 立下遺書,有誓死的決心,並非「富起來」等物質因素可以改變。疆獨的精神領袖熱比婭就是億萬富婆。
三、 只攻擊軍人,以示正式的「戰爭」,不禍及平民,希望博取同情,有政治頭腦。
四、 暗中觀察了武警一個月後才動手,出手凶狠,冷靜而有計謀。
五、 當地公安事前已得悉,疆獨可能在京奧開幕前施襲,但被對手長時間監視而毫無警覺,能力還不如當局口中的「烏合之眾」。
六、 漢族在當地佔少數。但據《明報》說,遇難的武警都是漢人。無論是少數民族不願意當武警,還是武警信不過他們,都說明政策的失敗。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盜墓迷城3》影射毛澤東?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香江人語」專欄
奧運後天在北京開幕。Are you ready?
但買高清電視和訂閱手機頻道容易,以興奮的心情迎接奧運難。在目前的氣氛下,只要平安順利,中國隊的表現比得上上屆,國人的「百年夢想」也就算是有所交代。
北京奧運是歷屆風波最多的一次。內地最近天天收緊保安,而且不限於舉辦賽事的城市。任何地方有事,人們先就猜是否針對奧運。最戲劇性的是上周三,開幕大匯演本屬「絕密」,不料綵排過程被韓國SBS電視台公開。所節錄的兩分鐘都是關鍵,在YouTube上公告天下。後晚你與家人收看直播時,子女可能告訴你,下一個環節是….毫無神秘感。
當局說,京奧內情屬國家機密,洩密者可判處7年徒刑。但現在觸犯的是外國媒體,而且又已道歉,你能拿它怎樣?不准它採訪京奧?大不了向其他電視台買片。而以我做新聞的經驗,SBS不太可能只是為了爆獨家。韓國人好勝,不忿中國比他們大、人比他們多、文化比他們早,以致不惜扭曲歷史。最匪夷所思的是,成功要求聯合國將端午節列為「韓國」文化遺產。
而且何止韓國人,幾乎全世界都借奧運來做文章。上周公映的《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盜墓迷城3)就講二戰後,英美合組的探險家「聯軍」如何打敗在地下復活的中國古代暴君,為當年受害的中國人伸張正義,為世人帶來和平。戲裡說探險家一家三口住在英國,但丈夫和兒子操美國口音,只有妻子講英國英文。
李連杰飾演的暴君憑征戰統一中國,在位時大興土木、奴役人民、焚書坑儒,加上陪葬的軍隊稱為兵馬俑,完全是歷史上的秦始皇。戲裡改稱「Han Emperor」(漢君),相信是不想直接刺激中國。由於毛澤東與秦始皇的功過相似,官方為了保護毛澤東,至今把秦始皇視為偉人,強調他統一中國之功遠遠大於治國之過。但在儒家撰寫的歷史裡,秦始皇十惡不赦。同樣地,在政治受害人眼裡,毛澤東雖然結束了國家長達百年的分裂和外侮,但大搞政治鬥爭、經濟上極左,也好不了多少。對於這兩個大人物,內地的說法是「七三分」,七分功三分過。想多講他們的過失,只能私下說,公開的渠道不會讓你發表。
此片的一些對白也硬套政治。楊紫瓊飾演愛侶被暴君處死的女術士。她號召老百姓的冤魂從地府陰曹奮起,制止暴君重新統治地球時,所用的英文字是「take revenge」(報仇)。百姓的冤魂衝向暴君的兵馬俑時,帶頭的將軍三呼「自由」,像法國大革命多過中國的戰爭。
《盜墓迷城3》大講要消滅秦始皇的陰魂,防止其復活,有人可能解釋為徹底否定毛澤東,以免其思想捲土重來。內地會否讓其上映,從中可以窺見中國的政治風向。
奧運後天在北京開幕。Are you ready?
但買高清電視和訂閱手機頻道容易,以興奮的心情迎接奧運難。在目前的氣氛下,只要平安順利,中國隊的表現比得上上屆,國人的「百年夢想」也就算是有所交代。
北京奧運是歷屆風波最多的一次。內地最近天天收緊保安,而且不限於舉辦賽事的城市。任何地方有事,人們先就猜是否針對奧運。最戲劇性的是上周三,開幕大匯演本屬「絕密」,不料綵排過程被韓國SBS電視台公開。所節錄的兩分鐘都是關鍵,在YouTube上公告天下。後晚你與家人收看直播時,子女可能告訴你,下一個環節是….毫無神秘感。
當局說,京奧內情屬國家機密,洩密者可判處7年徒刑。但現在觸犯的是外國媒體,而且又已道歉,你能拿它怎樣?不准它採訪京奧?大不了向其他電視台買片。而以我做新聞的經驗,SBS不太可能只是為了爆獨家。韓國人好勝,不忿中國比他們大、人比他們多、文化比他們早,以致不惜扭曲歷史。最匪夷所思的是,成功要求聯合國將端午節列為「韓國」文化遺產。
而且何止韓國人,幾乎全世界都借奧運來做文章。上周公映的《The Mummy: Tomb Of The Dragon Emperor》(盜墓迷城3)就講二戰後,英美合組的探險家「聯軍」如何打敗在地下復活的中國古代暴君,為當年受害的中國人伸張正義,為世人帶來和平。戲裡說探險家一家三口住在英國,但丈夫和兒子操美國口音,只有妻子講英國英文。
李連杰飾演的暴君憑征戰統一中國,在位時大興土木、奴役人民、焚書坑儒,加上陪葬的軍隊稱為兵馬俑,完全是歷史上的秦始皇。戲裡改稱「Han Emperor」(漢君),相信是不想直接刺激中國。由於毛澤東與秦始皇的功過相似,官方為了保護毛澤東,至今把秦始皇視為偉人,強調他統一中國之功遠遠大於治國之過。但在儒家撰寫的歷史裡,秦始皇十惡不赦。同樣地,在政治受害人眼裡,毛澤東雖然結束了國家長達百年的分裂和外侮,但大搞政治鬥爭、經濟上極左,也好不了多少。對於這兩個大人物,內地的說法是「七三分」,七分功三分過。想多講他們的過失,只能私下說,公開的渠道不會讓你發表。
此片的一些對白也硬套政治。楊紫瓊飾演愛侶被暴君處死的女術士。她號召老百姓的冤魂從地府陰曹奮起,制止暴君重新統治地球時,所用的英文字是「take revenge」(報仇)。百姓的冤魂衝向暴君的兵馬俑時,帶頭的將軍三呼「自由」,像法國大革命多過中國的戰爭。
《盜墓迷城3》大講要消滅秦始皇的陰魂,防止其復活,有人可能解釋為徹底否定毛澤東,以免其思想捲土重來。內地會否讓其上映,從中可以窺見中國的政治風向。
社會主義好?
2008年8月4日周一「兩地一檢」專欄
上月的四宗同類工潮不但很快就迫使資方加薪,而且獲市民同情,令其他行業的工友躍躍欲試。同期內,主管商務及經濟發展的局長甫上任就說「商界好奸,非常凶險」。局長講的雖然是未當官時的感覺,但年輕時的想法會否影響她今天的判斷?與此同時,〈拾荒競爭劇 長者意外頻〉〈受傷工人簽不平等約〉的標題在知識報上幾乎無日無之;以財經為重的本報,上周有文化人罵曾蔭權鼓勵市民「拼博」,實際上是支撐「樓價飛升、股市奸險、市場壟斷」,〈喪盡天良〉。
這再加上民意由支持發展轉向保育,社會顯然正向左轉。由於內地開放和全球化等變遷,香港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過時,走左或許可以平衡幾十年來「買辦式資本主義」的偏差,為社會找出路。但對施永青所謂〈港人漸傾向社會主義〉(見上周三《am730》)的後果,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施永青有此一嘆,原因是電台聽眾將通脹歸咎於奸商,要求政府調查甚至限制價格。年輕時信仰過馬克思,但最終白手興家的地產經紀一哥說,市場供求自有規律,愈管愈糟,大陸就有物價局,但通脹比香港更嚴重;港人一旦明白干預物價其實是搞社會主義,後患無窮,就不會這樣天真。
他指出了公眾的矛盾:有人罵超市不同地區的分店售價不同,要求全港統一價格;另有人罵不同地區的油站價格相同,要求分區定價。但以我看,這種矛盾完全合乎「理性」。公眾其實是說:全港價格以最低者為準,哪裏最便宜,各區都要看齊。總之我要最數!
「平坦」不一定好
施老闆的市場論也嫌太簡單。理論上買家有權不買,賣家若定價太高,貨賣不出去就會虧損。現實中,日用品不能不買,而跨區購物須付出額外的時間、車費、搬運、精力,買家真正的選擇遠小於理論上的。那天在書展就聽見有人指後面說,哪邊有攤位打七折。但誰有耐性為了十元八塊,走完十幾萬方呎的展館,記下最便宜的攤位和書名,才回過頭來買?八達通普及後,由於省卻找贖,連鎖店的優勢就更強。
大概只有電子交易才接近理論上的市場效率。但話說回來,現在社會富裕,物價佔收入的比例低,多數人承受得起不同商店的差價。只不過糧油等必需品一漲就是幾成,市民才起哄。
施老闆擔心的「社會主義風」,有一定的社會基礎,短期內還會強化。其中三個外因更屬於「不可抗力」: 一、市場全球化:人、資、物可以快捷地跨界流動後,好處是全球各地都可以用最低的價格享受最好的產品,但副作用是淘汰地方上因為市場流動不便而得以存在的行業。內地開放對香港的影響,就在眼前。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Thomas Friedman 前幾年憑 The World is Flat 一書紅遍全球,認為全球市場已進入無障礙時代。但「平坦」就是好的觀點太膚淺。將近八百年前,成吉思汗的騎兵能夠征服歐洲人,就是因為由蒙古到東歐,沿途沒有大山大水的阻隔。不用說,今天的發展中地區就像當年的歐洲,不希望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往來暢通無阻,以免被後者的產品踏平。
再打個比方,本來物競天擇,小動物長期被大動物獵殺,最終會進化出防禦的能力。但這個過程可能要幾百萬年。河這邊的小動物目前還沒有自能力,一定反對架橋,讓對岸的猛獸可以過來覓食。雖然,橋是雙向的,兩岸居民使用的機會均等。陳水扁當總統時抵死不與對岸三通,就出於這種心理。
科技淘汰工種
全球化合乎人類的發展,但觸及太多人的根本,只能分階段進行,讓弱者在生活有保障下退出市場。
二、資訊科技加強自動化程度:有了八達通就毌須再用人手數錢、解款;洗手間用紅外線自動灑水和烘乾手後,少用了清潔工;坐在控制室裏透過熒幕管理大樓,所需的人手少過以往靠徒步視察……。用科技取代人力是永恒的過程,今後還會繼續。
理論上,被「減省」的工人經再培訓後可轉行。事實上,現在只有服務業請人,而服務員與顧客面對面,要求樣靚聲甜、兩文三語。一般工友限於年齡、背景,即使培訓也做不到,以致從此失業。
全球化和科技無法取代的工種大概只有:需投入感情或身體接觸的服務;帶有地域認同的創意,例如藝人、港產片;體育競技,看不出虛擬的C朗或姚明會比實體更受歡迎;政治,憲法上不可能接受虛擬的領袖。
但即使這些職位也不是永恒的。娛樂事業用電腦代替特技人,用動漫取代大明星;網上的足球大賽分薄了對英超聯的注意力。政客用博弈軟件協助競選、做決策,可能比局長每月花十幾萬元請政治助理來得划算。再說,兩年前誰會想到可以用動感來玩電子遊戲?現在有了 Wii,只要想想電子訊號可以刺激神經,躺在按摩床上,戴上3D眼套,性工作者、紫藤的生意將買少見少。
醜陋的現實
長遠來說,世界因為全球化和科技而得益,但短期來說,對基層的同情激發了反對發展的全球聲浪。由○五年聖誕前夕韓農來港反對世貿,發展到去年底本地的保育抗爭,新左派已在港生根,切.古瓦拉式的英雄也已誕生。在這些人眼裏,基層工作被取代並非社會發展的必然,而是跨國奸商唯利是圖,與各國政府「官商勾結」的劣行。不幸的是,醜陋的現實加強了這種觀點。上周就有退休高官高薪加盟他主管房事時,從政府手裏獲得億計利潤的財團。
第三個外因是 no fault 意識的氾濫,但字數已夠,今天無法交代。
港人傾向「社會主義」,除了外因,還有富裕後惰怠、開放政治、新移民等內因。他日一併再談。
上月的四宗同類工潮不但很快就迫使資方加薪,而且獲市民同情,令其他行業的工友躍躍欲試。同期內,主管商務及經濟發展的局長甫上任就說「商界好奸,非常凶險」。局長講的雖然是未當官時的感覺,但年輕時的想法會否影響她今天的判斷?與此同時,〈拾荒競爭劇 長者意外頻〉〈受傷工人簽不平等約〉的標題在知識報上幾乎無日無之;以財經為重的本報,上周有文化人罵曾蔭權鼓勵市民「拼博」,實際上是支撐「樓價飛升、股市奸險、市場壟斷」,〈喪盡天良〉。
這再加上民意由支持發展轉向保育,社會顯然正向左轉。由於內地開放和全球化等變遷,香港行之有效的發展模式過時,走左或許可以平衡幾十年來「買辦式資本主義」的偏差,為社會找出路。但對施永青所謂〈港人漸傾向社會主義〉(見上周三《am730》)的後果,要有足夠的心理準備。
施永青有此一嘆,原因是電台聽眾將通脹歸咎於奸商,要求政府調查甚至限制價格。年輕時信仰過馬克思,但最終白手興家的地產經紀一哥說,市場供求自有規律,愈管愈糟,大陸就有物價局,但通脹比香港更嚴重;港人一旦明白干預物價其實是搞社會主義,後患無窮,就不會這樣天真。
他指出了公眾的矛盾:有人罵超市不同地區的分店售價不同,要求全港統一價格;另有人罵不同地區的油站價格相同,要求分區定價。但以我看,這種矛盾完全合乎「理性」。公眾其實是說:全港價格以最低者為準,哪裏最便宜,各區都要看齊。總之我要最數!
「平坦」不一定好
施老闆的市場論也嫌太簡單。理論上買家有權不買,賣家若定價太高,貨賣不出去就會虧損。現實中,日用品不能不買,而跨區購物須付出額外的時間、車費、搬運、精力,買家真正的選擇遠小於理論上的。那天在書展就聽見有人指後面說,哪邊有攤位打七折。但誰有耐性為了十元八塊,走完十幾萬方呎的展館,記下最便宜的攤位和書名,才回過頭來買?八達通普及後,由於省卻找贖,連鎖店的優勢就更強。
大概只有電子交易才接近理論上的市場效率。但話說回來,現在社會富裕,物價佔收入的比例低,多數人承受得起不同商店的差價。只不過糧油等必需品一漲就是幾成,市民才起哄。
施老闆擔心的「社會主義風」,有一定的社會基礎,短期內還會強化。其中三個外因更屬於「不可抗力」: 一、市場全球化:人、資、物可以快捷地跨界流動後,好處是全球各地都可以用最低的價格享受最好的產品,但副作用是淘汰地方上因為市場流動不便而得以存在的行業。內地開放對香港的影響,就在眼前。
《紐約時報》專欄作家 Thomas Friedman 前幾年憑 The World is Flat 一書紅遍全球,認為全球市場已進入無障礙時代。但「平坦」就是好的觀點太膚淺。將近八百年前,成吉思汗的騎兵能夠征服歐洲人,就是因為由蒙古到東歐,沿途沒有大山大水的阻隔。不用說,今天的發展中地區就像當年的歐洲,不希望與發達國家的經濟往來暢通無阻,以免被後者的產品踏平。
再打個比方,本來物競天擇,小動物長期被大動物獵殺,最終會進化出防禦的能力。但這個過程可能要幾百萬年。河這邊的小動物目前還沒有自能力,一定反對架橋,讓對岸的猛獸可以過來覓食。雖然,橋是雙向的,兩岸居民使用的機會均等。陳水扁當總統時抵死不與對岸三通,就出於這種心理。
科技淘汰工種
全球化合乎人類的發展,但觸及太多人的根本,只能分階段進行,讓弱者在生活有保障下退出市場。
二、資訊科技加強自動化程度:有了八達通就毌須再用人手數錢、解款;洗手間用紅外線自動灑水和烘乾手後,少用了清潔工;坐在控制室裏透過熒幕管理大樓,所需的人手少過以往靠徒步視察……。用科技取代人力是永恒的過程,今後還會繼續。
理論上,被「減省」的工人經再培訓後可轉行。事實上,現在只有服務業請人,而服務員與顧客面對面,要求樣靚聲甜、兩文三語。一般工友限於年齡、背景,即使培訓也做不到,以致從此失業。
全球化和科技無法取代的工種大概只有:需投入感情或身體接觸的服務;帶有地域認同的創意,例如藝人、港產片;體育競技,看不出虛擬的C朗或姚明會比實體更受歡迎;政治,憲法上不可能接受虛擬的領袖。
但即使這些職位也不是永恒的。娛樂事業用電腦代替特技人,用動漫取代大明星;網上的足球大賽分薄了對英超聯的注意力。政客用博弈軟件協助競選、做決策,可能比局長每月花十幾萬元請政治助理來得划算。再說,兩年前誰會想到可以用動感來玩電子遊戲?現在有了 Wii,只要想想電子訊號可以刺激神經,躺在按摩床上,戴上3D眼套,性工作者、紫藤的生意將買少見少。
醜陋的現實
長遠來說,世界因為全球化和科技而得益,但短期來說,對基層的同情激發了反對發展的全球聲浪。由○五年聖誕前夕韓農來港反對世貿,發展到去年底本地的保育抗爭,新左派已在港生根,切.古瓦拉式的英雄也已誕生。在這些人眼裏,基層工作被取代並非社會發展的必然,而是跨國奸商唯利是圖,與各國政府「官商勾結」的劣行。不幸的是,醜陋的現實加強了這種觀點。上周就有退休高官高薪加盟他主管房事時,從政府手裏獲得億計利潤的財團。
第三個外因是 no fault 意識的氾濫,但字數已夠,今天無法交代。
港人傾向「社會主義」,除了外因,還有富裕後惰怠、開放政治、新移民等內因。他日一併再談。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