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3日 星期三

記得投票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09 03

姐仔靠變換造型、疑似緋聞、走光露溝、公益善心搶版位;政客靠罵政府、攬成就,訴溫情、頻告急……來搶選票。

本周日就是四年一度的立法會選舉。但除了提醒你記得投票,此外沒有太多可說的。

這次候選人之 多、議題之貧乏、競選之喧鬧、消息之混亂、民調之緊張,是記憶中之最。但直覺上,除了個別知名候選人可能因為到時「配票」的複雜性而意外落選,下屆議會的黨派對比應已確定。但為免影響你的選擇,恕我不在這裡講。

報紙上的候選名單使我想起在電視上看過的一些選舉。幾十個政黨合共提出幾百名候選人,選票前後要摺好幾摺,要找到自己的人選都要翻幾番。我猜,這次沒有多少選民說得出自己的地區到底有多少張名單。注意:我說的是名單。如果要數候選人,說得出人數的選民恐怕百中無一。

本來,熱心服務社會,候選人才會多。但多到選民無所適從,又或者借參選來出名蔚為風氣,則適得其反。電視依法須給無名候選人同等的曝光率,但反過來也降低了選民了解知名候選人的機會。這種「機會均等」,借用經濟學術語,實際的效果是「劣幣驅逐良幣」。

至於選舉的議題貧乏,問題在於過分行政主導。首先是資源在政府手裡,立法會沒有權提出建設性的議題,市民當然眼看米飯班主。次之比例代表制基本上確保了政府議案獲得通過。「反政府」議員唯一可做的是「事後」找政府的錯。因此,議員看上去整天罵政府。但日子一久,官員習以為常,唯一的改進是學會搞公關,微笑和禮貌。市民很氣,但立法會改變不了甚麼。

除了政制缺陷,近年使立法會更趨邊緣化的是中央對港人的支援。十三億人為後盾當然是好事,但如果我們重大的需要只要向北伸手就可以解決,還要立法會來做甚麼?最近,特區求中央幫忙的範圍,由經濟民生擴大到電力反壟斷。今後相信陸續有來。你痛恨教育制度?想想中央可以為香港的父母做甚麼。

至於上文說的競選喧鬧、消息混亂、民調緊張,說到底是候選人多、議題貧乏、議會邊緣化的後果。候選人多難出頭,於是變得像藝人,人人靠噱頭。姐仔靠變換造型、疑似緋聞、走光露溝、公益善心搶版位;政客靠罵政府、攬成就,訴溫情、頻告急……來搶選票。

因此,不要怪有報紙引述政治記者說,在立法會大樓裡採訪議員「跟娛記採訪明星無異」。因為,報館要記者留意的,不是誰換了新款眼鏡,就是誰買了部70吋的高清電視,或者誰中年收腰有成。不只此,這類八卦見報後,在議員之間也是最佳的話題。真正關乎公益的議題,似乎誰也不關心。

這次的候選名單大約比議席數目多一倍,也影響到民調的準確性。大部分名單只有百分之幾的支持率,與民調的誤差相若,加上總有兩三成選民意向不明,盡信民調不如不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