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 星期一

100531一:以色列累死世界盃?

今天是一週之始、5月之末。天色陰暗,但好過昨天。下午去上健身班,來回都沒有雨。昨午則至少有上千紀念「六四」的遊行人士被淋雨。
看書/碟與寫博總是顧此失彼。原則上,看得累時可以抽空寫。但博客不同一人一句的論壇,內容需要self-contain,以我的慢筆,總得磨好幾個小時。因此,一擱就是幾天,待看完了書,才回過頭去寫新聞。有時候看開了頭,甚至一本一本地看下去,最近這次就看了3-4本。看書/碟期間所看的新聞,只留作筆記。

以色列軍人在公海其強行登上開往巴勒斯坦的救援船,導致對方近20人死亡,比進攻巴人聚居點更嚴重。船上記者的錄影對以色列極其不利,西歐國家反應強烈。以色列、美國、英國、以至下週的南非世界盃,可能成為新一輪恐襲的矛頭。奧巴馬面臨上任以來最嚴重的外交考驗。由於種族和成長的背景,戰後的美國總統以他與猶太人的關係最疏。但他不可能甩開美國偏袒以色列的傳統於不顧。事件分散了南北韓危機的緊迫性。

溫家寶這次出訪韓、日,國際焦點是中國會否在聯合國支持南韓就天安艦對北韓的指責。溫的答覆是不偏幫。南韓雖然不滿,但以中國角度看,不幫北韓講話即暗示,若證實天安艦遭擊沉,不排除加入譴責。中國相信正在暗中調整對北韓的態度,使擺脫教條、合乎常理,但又給金正日留點面子、避免公開否定毛澤東的外交傳統。
或因西方人直率、不留情面,而且有藏獨、疆獨同情者,溫家寶出訪歐美時,很少在戶外與民眾聊天。這次到韓、日才重演親民騷。但與他傾談的晨運人士真的是偶遇?
除非與他談過話的日人都成為中國的上賓,否則不宜鼓勵他們看世博。世博今天滿月,但既要長時間輪候,觀眾又不文明,我去過的親友沒有一個開心。昨天更因為爭看韓星而人踩人。官方否認有人死亡,但誰也不相信。

去年六四20週年,出席晚會的市民逼爆維園。今年相信會平淡得多。唯一的話題是司徒華證實患癌後,首次坐輪椅出席。但歷史最引人的是意想不到,溫家寶話齋,不能說死。時代廣場雖然空間狹窄而人流超高,但去年容忍六四雕塑放置,今年卻先後兩次移走,更一度扣留支聯會核心成員,如同為晚會動員市民。

2010年5月28日 星期五

100528五:此恨綿綿無限期?

富士康老闆郭台銘前天剛趕赴深圳,就員工今年「11連跳」鞠躬道歉、帶記者參觀廠房,當晚就有人『死畀佢睇』。緊接著第13跳不遂,有人改為割脈。
蘋果電腦、HP、Dell紛表關注,擔心被罵血汗產品。內地官民也借勢發揮:
官方推動「產業升級」。新華社說,富士康是依靠外資、廉價勞力和低附加值發展方式的縮影,表面上帶來巨額貿易順差,但位於產業鏈最低端、利潤微,一旦外部環境劇變,最易受衝擊。言下之意,產業不升級,對內悲劇陸續有來,對外則要面對保護主義;
左派照例罵資方、要求經濟平等,《明報》引述員工稱,〈「上司是魔鬼」〉、「像妓女賣入妓院」,社論直斥〈精神血汗工廠〉;
右派則借事件來摧毀大陸的經濟神話、中共統治的根基。《蘋果》頭條引述內地媒體人,稱〈精靈變懵仔 臥底記者:我們在富士康的日子〉。
但按《蘋果》的複述,廣州《南方週末》記者臥底28日的見聞相當空泛。「就像一個零部件進入流水線,順從節奏,無法逃逸」、「只有老大信任,關係好,才常加得到班」的觀察,不必臥底也想得到。20世紀初流水生產線誕生後不久,笑匠差利卓別林就在默片《City Lights》(城市之光)裏控訴其反人性。現在《蘋果》以社論高呼〈中國經濟模式敲起喪鐘〉,只是借來罵中共。
  郭台銘雖撤回要員工簽署的「不自殺承諾書」、富士康母公司鴻海擬全線加薪兩成(100529補:隨即證實),新一波維權潮已形成:佛山本田部件廠有人帶頭要求大幅加薪被炒觸發罷工,〈專造iPhone組件 蘇州台資工廠47員工中毒〉(100529補:《明報》說〈河南5000人堵廠停工半月〉〈「我們要活下去」 北京爆勞資糾紛〉)。
  我不相信郭台銘說的,媒體熱炒會形成「維特效應」(Werther Effect),亦即犯罪學所謂的copy-cat。自殺不同外形、快閃等無傷大雅的風潮。生命冇take two,工人很實際,不會輕易倣傚。但我同樣不相信,單靠軍管可以解釋。軍管說盛行,因為最容易解釋,而且同情弱勢可得分、滿足自己的良心。但解答不了我先前的疑問:為什麼集中在這段時間,最近才軍管麼?為什麼都在深圳,員工人數與深圳相若的富士康其他廠房都很文明?
  員工說管理層在車間當眾罵人、強迫大聲認錯。這不過是早期的日式管理。台灣曾受日治加上近水樓台,慣以日為師。半個世紀前,號稱「東洋魔女」的日本女子排球隊當著隊友的面吃教練的耳刮子、被罰在地板上飛撲自摔練救球。不少美少女遍體鱗傷,背人垂淚。中國女子排球隊崛起時亦曾倣傚。直到今天,為了訓練個人面對競爭,高收費的精英訓練營仍經常採用集體振臂高呼「我最行」的洗腦方式、把學員扔在蠻荒裏求生的物競天擇手段。現在講警察和軍人的電影,也以地獄訓練為賣點。富士康的管理當然滿足不了今天的人道,但相信也不至於地獄。
  所有報導都不忘了說:出事的員工都是80後、90後。言下之意,現在的年輕人是否心靈脆弱?有內地老學者對香港電視說,這些工人雖然來自農村,但其實在學校長大,沒有吃太多苦,有很多「夢」,與現實差距大。由此看,大家其實心裏有數,只不過幫工人罵奸商、幫年輕人罵建制才『正確』,沒有人敢說『溫室花朵』也有責任。誰都不敢得罪年輕的網民。
  《蘋果》只在小標題上指出高壓以外的兩種死因:〈賭債加情變〉〈撫恤金豐厚 「一跳保全家」(生活)〉。最後一種類似用身體撞私家車博賠償。富士康員工死亡據說可獲10萬-25萬人民幣,較一般企業優厚,故有人慫恿員工自殺。這也許是為資方開脫,但當山裡的人平均月入200-300元時,這個可能性也就不能排除。
總之,12連跳很『邪』,難道真的有鬼?
最後,也許有人想借富士康出世博的洋相,《明報》今天引述新民網說〈上海10小時3人墮樓亡〉。

2010年5月26日 星期三

U Mag:以「新視線」看世博


消閑週刊《U Magazine》介紹即期雜誌的欄目,是我除了《都市日報》外,唯一仍然寫的報刊專欄。大概每2個月寫3次,期數不定。每次介紹3種在港買得到的雜誌。我通常選有社會意義的。以下見於2010年5月14日號

《新視線》月刊
期號:2010年5月
售價:$22
售賣點:尚書房
網址:theoutlookmagazine.com
同屬全球盛事,上海世博的重要性遠過於下月的足球世界盃。後者只是娛樂,前者在思想上留下痕跡。這期就專講世博。
對中國來說,世博是繼前年北京奧運後,向世人宣示大國地位的重砲。內地媒體按照中央的主旋律,爭相作地毯式報導,有關的特輯令人眼花撩亂。但要選一本收藏,當以本刊為首選。雖然鼓吹科技,〈不可不看〉〈民族盛宴〉的標題嫌過火,但這是時尚雜誌,角度富心思、版面排布好、色彩調配適宜,也就達到了目的。何況除了世博,其他內容也頗有看頭。
世博場地大,參觀時怎樣走最方便,可以翻到30-31頁的平面圖。哪個館在哪裡,一目瞭然。
32-33頁則建議,曲終人散後,拆下來的場館物料怎樣運走、再造。雖然只是『空想』,但提醒了我們:世博無論多美多先進,終須洗淨鉛華、復歸自然。
接著的4頁pull-out用圖片列出歷屆世博的特色,可作為牆紙。
嚮往科技的話,接著約有20頁對未來的居所、交通、農場.......作電影般的描繪。可以想像,到時只要帶備一部『iPad x.0』式玩意,即無所不知。
更有趣的是,全球獨創用爆破方式來繪製巨幅畫作的蔡國強(他的助手是誰你可能聽說過:台灣總統的二女兒馬元中。台灣有人說,馬英九藉此暗度陳倉),這次趁著世博,把一批農民(是的,不是科學家)製造的飛機、飛碟、機器人,帶到上海展出。這些玩意不一定能飛,只能當作歷史,說明中國農民站起來了!他們有他們的夢,他們的興趣不一定淺薄。
本刊也很富創意地把藝術家與時裝『扯』在一起。本期的這類人物包括日本導演北野武、200年前的鋼琴家蕭邦.......。此外更用十多頁,借特立獨行的英國Virgin集團創辦人Richard Branson來介紹航天型或者說geek-chic的生活方式。120-121頁的Branson「進化史」,既是他的發跡紀錄,也反映了歷史的進程。

《新世紀》週刊
期號:2010年5月3日
網址:caing.com
內地嚴控言論,談世博只能說好。本刊以《多元》的角度激發讀者思考;〈中國秀〉(騷)的標題道盡了箇中的委曲。
《新世紀》雖然年初才面世,但總編輯胡舒立是中式《Economist》的創始人。相信獲高層默許,《財經》雜誌在她手下多次踢爆重大的弊案。但年來言論颳冷風,這個中國最有影響力的女人因「社內」問題,被逼與一眾同仁離開《財經》,另創《新世紀》。不用說,籌備期間,擁躉就望眼欲穿。今後有機會當再介紹。(@尚書房/$16)

《中華遺產》月刊
期號:2010年5月
網址:ch.dili360.com/
世博令你想知多的上海?這期的封面專輯重現上海1843年,也就是因為鴉片戰爭被迫開埠之後頭100年的流金歲月。當年十里洋場的老樓房、名人軼事,特別是舞廳、馬場、車子、洋人,躍然紙上。描述香港回歸後的名言「馬照跑,舞照跳」,其實源出於上海。但上海人文化根底好,精於宣傳。專輯強調上海「引領了中國」,言下之意,帶動中國潮流的是上海,輪不到香港。(@尚書房/約$30)

2010年5月25日 星期二

沒存好心?

原載2005年5月25日《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沒有人不希望國家好。但各人從自己的性情、家庭、同伴、教育、職業、經歷、時代……出發,結論可能差天同地。

近日蒙讀者就國是問題指正。正準備回應,就見一眾80後在立法會作證時大罵「媚共政客」、狠擲「中共狗糧」,恍若1967年左派暴動時的林彬翻生 。
首先要道歉。筆者上周說「大陸至今未回到60年前,有非黨員當部長的日子」是錯的。讀者指出,現任的科技部長萬鋼和衞生部長陳竺都不是中共黨員。但後來再一想,我所講的根本是廢話。「黨內外」的觀念只適用於競爭性的政制。中國所有黨派都受共產黨領導,多少民主黨派當官都不會改變政府的性質。
此外有珠三角讀者問:「中國難道就沒一點好,還是老哥掩耳盜鈴呢?……」「你會樂意用簡體嗎?」
就第二个问题,本报正好有简体版,这段就让我用简体回应。我在广州时学的是简体,但来港后只能用繁体。现在只有与内地交流才打简体。简化汉字有助普及文化,但个别字简化后造成混肴,今天姓肖的人就可能不知道自己原来姓萧。
至於說中國的好處,首先是過去這30年,創造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成就。此外,上周重看美國National Geographic攝製的鳥巢體育館打造經過後,我深信,中華文化能夠延續5,000年,是因為中國人的聰明、勤奮、靈巧和堅忍蓋過他們的「醜陋」。
  沒有人不希望國家好。但各人從自己的性情、家庭、同伴、教育、職業、經歷、時代……出發,結論可能差天同地。針對中國的批評大都是有理的,為政者應以善意回應:
一、經歷過反右、饑荒、文革的人執着於建政頭30年的責任。政治怨恨最終還需政治承擔,無法用經濟成就作抵。
二、中國今天的興旺有可能種下明天的惡果。1970至80年代,日本經濟同樣直逼美國、挾匯率強勢在全球狂掃資產。不料地產泡沫一爆十幾年,至今不復當年之勇。
三、再好的事也有代價。1964年,中國在西方封鎖、蘇聯撤援下自主核爆。但現在官方也默認,此前的1958至60年至少餓死4,000萬人。押後試爆騰出資源,應可讓多些人存活。近年經濟狂飆,但貧富懸殊,資源虛耗,環境污染……予人口實。
四、法治和人的素質滯後。最常見的是官商勾結、侵吞民產、遏制維權、產品害人、富士康「10連跳」,人人向錢看,笑貧不笑娼、家庭不和諧、工作關係差。
五、百好抵不了一禍。GDP增長10%很抽象,但毒奶粉之害很貼身。
  胡錦濤據說至愛的小說《萬曆首輔張居正》第4冊第28回有一個故事,就恍若北京今天的繁華與民眾上訪的寫照:
萬曆十年,北京附近糧食失收,飢民進京乞討哄搶,與士兵衝突互有死傷。張居正驚聞皇帝有意鎮壓,抱病進諫說:「唐杜甫曾有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這說的是……亂世。如今是……太平盛世,在京畿之內……竟然還有這等餓殍……。」

2010年5月24日 星期一

100524一:potato couch的參與、天權與地權、.....

與余若薇辯論政改時,曾蔭權認為無需有市民在場,因為「700萬市民可(透過電視直播)一齊參與」。我也看直播的奧巴馬宣誓、人大推選胡錦濤、世博開幕、F1大賽、世界盃決賽甚至人肉炸彈的劫後,原來我都有參與。

反建制的城市遊擊戰擴大,宗教活動亦遭到踩場。「回歸基督精神同盟」利用網上『公投』,要求前高官馬時亨夫婦發起的萬人祈禱日為維權人士、天安門及地震死難者禱告。所針對的與會者相信包括:律政司長黃仁龍、政制及內地事務局長林瑞麟、保安局長李少光。會方驅逐抗議者時釀成衝突。由於記者採訪受阻甚至受傷,輿論對會方不利。
基督教徒裡的社會派狙擊傳統派,原因是有牧師高呼支持建制,激發類似美國自由派針對基督教右翼的鬥爭。2,000年前巴勒斯坦被羅馬帝國統治時,猶太教信眾裏就有教徒應否順從建制的爭議。祭司不忿耶穌自稱先知,拿一枚有羅馬皇帝凱撒頭像的銅幣,問耶穌應否繳稅。耶穌說應該會被罵要族人服從壓迫者,說不應該則觸犯殖民地法律。耶穌的答案是:該撒(基督教《聖經》當時譯作該撒,不是凱撒)的東西應歸給該撒。這後來被解釋為教徒應只管信教的事,在世俗的政經社會問題上聽從在位者,令教徒分化為只管信教、不管社會的傳統派和關心社會的自由派。前者的極端是道德審判、討伐宗教異端;後者的極端是解放神學、搞革命。因此,西方很多政黨以「基督」為名。

  中華基督教青年會2-3月訪問12至24歲青少年,發現97.2%曾加入Facebook、Twitter等社交網,原因是認同理念、希望接收感興趣的訊息、發表意見。四分三每天在社交網站花1小時以上,至於80後參與群組活動比90後多,會否是因為大都已畢業就業,有時間和金錢?有社工認為,青年上網社交志在趕潮流和獲得身份認同,認為80後欠缺發聲渠道,藉上網宣洩不滿。
  青少年透過Facebook、 Twitter的政治動員所謂一呼百應,主要是群體內的自我強化、滾雪球,助長偏頗的情緒多過帶動社會進步。在可見的將來不會成為發表意見的主流。

  書展(7月21三至27日二)的宣傳漸入佳境。欲以寫真集再續去年風頭的一眾o靚模亮出水著,希望取代過去一年成為社會現象的周秀娜。Chrissie的賣點除了身材,還有略帶嬌邪的Mona Lisa(蒙羅麗莎)式微笑。但以25歲「高齡」,早已不o靚,觀眾會否轉換口味?書展接連多屆被新進姐仔喧賓奪主。近月盛行城市游擊戰,且看女性文化人會否踩場。此外,o靚模風靡一年後,港人仍未造出電腦用的「o靚」字,再次說明香港的IT水平。

  內地據說有富豪擔心仇富成風、以及經濟上「國進民退」,打算移民加勒比海島國Lesser Antilles,因為只要買一棟70萬美元的樓房就能入籍。但折合港元,只比香港的投資移民額少100萬港元。捨近圖遠許是以當地為跳板北上美國?
   
  因宋祖英《清清駱馬湖》一曲而知名的江蘇省駱馬湖,據說因官員顧忌諧音「落馬」,一度改名,以「遊『馬上湖』馬上幸福」為招徠。但市民反對。「馬上風」大概不是內地的詞。香港人都知道,男性官員得馬上風,比落馬更痛苦。

  鑽石田徑聯賽上海站,飛人之神Uthan Bolt的200米只跑19秒76,大概是花式演出,純為賺取出場費。劉翔的110米欄以13秒40奪得第三名則是意外。希望不是最後一個三甲。

2010年5月22日 星期六

100522六:呂樂、天安艦......

  涉嫌巨貪的探長呂樂在溫哥華去世,享年90。據說他2004年由台北遷居。引渡賴昌星若難以確保公平審判,將呂樂交給香港應該沒有問題。但加拿大的文明特愛華人巨貪。可惜台灣政客只愛美國,否則陳水扁一家大可以到溫哥華當寓公。
  
  今報載,英國有人以95公里時速駕車撞樹,導致後座乘客死亡。由於「無足夠證據」證明危險駕駛,只被控以不小心駕駛,罰款100鎊、扣 7分。但控方透露,被告事發前曾因危險超車被警告。香港近年同類案件層出不窮,可信是秉持英式法治。

  在中國,即使做雷鋒也要明白官場顧忌,最怕『功高蓋主』,令官員看上去辦事不力。你捐錢助學扶貧,是否說我的部門用錢不當、侵吞經費?
  在廣西山區自費教學逾10年、獲央視專題報道的德國人Eckart Loewe(盧安克)就有這個煩惱。他最近在個人的中文博客luanke.jiaoyu.org裡說,由於免費教導河池市東蘭縣切學鄉板烈村小學的「留守兒童」(父母出外打工的農村兒童)有損當局的「自尊」,加上「未獲中國志願者和教師資格」,暫時無法再上博述說其善行。

  南韓「天安艦」沉沒後,我就猜是北韓所為,因為別無解釋。南韓拖到上週才承認,許是想多方證實、幕後斡旋,以免一開口,兩韓關係就無法回頭。北韓雖一貫吊起來賣,但南韓說要聯合國安理會實施制裁後,聲稱不惜「全面戰爭」,仍屬罕見。金正日訪華討援不果、提前回國說,看來並非誑語。新一輪的核彈和導彈試驗或不遠矣。
  初見天安號的英文寫法Cheonan,讀成中文的「初南」,以為報紙寫錯,後來才想到中國的Xi'an(西安)。天安號其實應寫作Cheon'an。換言之,「天」的韓文發音是cheon。

  台北的文化聖地誠品竟然有專門偷拍女子的「誠品之狼」,今天的社會實在多元。無論任何場合,都可能存在與場合原意相悖的人。說白了,最好的地方也可能有最壞的人,不能放鬆警惕。反過來,在最壞的場合也可能碰到最好的人,不必太灰心。
  但此人自2001年以來偷拍過逾2,000名女子、先後10度被捕,全都罰款了事。香港自歎弗如。寬以待罪看來是檢驗社會進步的普世標準。

 現在人人爭曝光、傳媒則爭接收率,新聞只要有人看,不管是否經得起思考。今有港報引述專門收容國民黨老兵的台北榮家說,〈癡呆老兵見兩蔣照片不再失禁〉。在老兵之家懸掛蔣介石和蔣經國的照片與青天白日旗,應該是很平常的事。真的有此神效,怎會今天才發現?

100522六:想起紐約的華人

  離開紐約20多年,得知華人多過白人的Flushing(法拉盛)區有內地生當街被拉進巷子姦殺,而目睹的華人據說袖手旁觀,仍覺得震撼。出事地點是41st Road,並非偏僻的角落。這是法拉盛去年以來的第4宗華人命案。遇害人姚宇,23歲,兩個月前才從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來美。
  這個世界大都會命運多蹇。我在的時候,治安和經濟跌到谷底,令我決心回港。接著的1990年代,經濟繁榮、治安良好,我很替留守紐約的朋友高興。不料2001年來了個九一一,金融業一度分散外移。冷清了幾年後,仍在享受復原,又搞出個金融海嘯,全球所指,至今仍在掙扎。
  雖然來自全球的移民不斷湧入,紐約永遠有新創意。但全球化後,各大洲新興的都會湧現,紐約難再獨佔鰲頭。
  百多年來孕育出不少中華人才的曼哈頓唐人街,歷經九一一和金融海嘯後,也可能永遠不復當年之勇。我在那裡的中文報館打了好幾年的工,每週六天,披星戴月。
  從好的角度看,大陸開放後,華人不斷湧入紐約,單靠一個曼哈頓唐人街應付不了華人經濟的需要。紐約現在發展出五六個華人商業區,都有相當的規模。這就如上海、北京、杜拜、孟買等新興的都會,與紐約爭鋒。
  從壞的角度看,曼哈頓唐人街值得紀念的一面,例如當年辛亥革命、抗日、內戰時期,紐約華人的支援,大陸仁人志士來紐約的活動,很快就會煙消雲散。
  曼哈頓唐人街雖然有華人歷史博物館,但主要講以英文為第一語言的美國華裔,較少涉及以中文為第一語言的移民與中國的淵源。
  也許,就如人的世代更替,時代的變遷是無法抗拒的。

100522六:富士康有《午夜凶鈴》還是《死亡筆記》?


全球最大代工工廠富士康(Foxconn)的深圳員工「10連跳」,是近年最大的謎團。《蘋果》借勢上頭條〈魔咒  iPhone生產商富士康10人墮樓 8個死〉。
有關的傳聞不絕。新華社屬下的《每日電訊報》昨披露,該集團的河北廊坊公司1-2月間也有兩名員工死亡,但當地應資方要求封鎖消息。網上就更語不驚人死不休。有自稱富士康後勤部職員說,有些墮樓民工是被資方打死的:「其中一個是因為年紀小偷拿了公司一個小電子產品,活活被保安打死,再從樓上扔下來,此死者當時左胸有一個血洞,是被保安用鋼管戳穿肋骨致死。」但這是深圳不是深山,用鋼管捅死人瞞得了42萬員工嗎?再說,年紀小與事件何干?此外有附會說:就在第10跳後幾個小時,有廣東工業大學的男生因為獲富士康禮聘而狂歡醉酒,從宿舍墮樓死亡。
富士康請高僧作法、安排心理輔導純屬公關招數,市府調查可能也不會有結果。與此同時,工作壓力大、待遇低、人情淡泊的批評也是濫調,幾乎套用在任何人間悲劇皆准。
維權者歸咎於血汗工廠的發展模式。討厭台灣首富郭台銘者罵他為富不仁。綠營藉機反對ECFA。痛恨Apple電腦者罵該廠生產的iPhone是『奪命手機』。有網民用法輪功口吻說:「中國如此下去,離破裂不遠了。」
  但富士康的『封閉式管理』由來已久,為何集中在這4個月出事?近月是否對員工特別刻薄,胡錦濤肯定會過問,翻查管理紀錄應該逃不了。
實在想不通。說不定已有人改編成日式恐怖片,延續《午夜凶鈴》《死亡筆記》的話題。

100522六:新疆明天會較好?

達賴昨透過漢族異見作家王力雄的Twitter(推特),與中國網友對話,內容無新意。偏向異見的BBC中文網沒有說推特遭到封殺。由此看,內地手機戶看到了達賴的回應。

與此同時,新疆的網絡自去年7月5日烏魯木齊暴亂造成近200人死亡後,最近也全面恢復。當局同時調整政策,以發展與扶貧為主、反恐為輔。
胡錦濤認定經濟落後是新疆的「社會主要矛盾」。溫家寶說將「舉全國之力」,制定財政優惠,首要改善民生。目標是5年後,人均GDP與全國水平看齊。
  「經濟反恐」無疑較單方反恐切合實際,但只看唯物因素,迴避民族、宗教等深層次問題,不足以解開死結。正如《明報》駐京記者上月26日說,漢人整體優越但個體壓抑;維族則個體放縱但整體壓抑。具體而言,維人在市場上競爭不過漢人,形成怨恨;漢人則不滿維人考試加分、官員腐敗,以致不信政府,用自己的方法補救。雙方都有理由,主政者很難落墨。疆獨雖屬「剛性」,但族群衝突屬「柔性」,剛柔比例拿捏不準,很容易引發定時炸彈。
把黨委書記由眾矢之的的老革命王樂泉換成較為開明的新一代張春賢、投資減稅、重點扶助經濟滯後的『疆獨基地』南疆(包括喀什、和田和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增加新疆油氣輸往中原的留成......都有理。但〈千億援新疆 18省巿埋單〉只怕重蹈林芝市八一鎮這類早期援藏的覆轍:各省市複製本身的城鎮以攀比留名,予人漢人「租界、殖民地」、滅絕少數民族文化的口實。
『皇儲』習近平上月25日到新疆宣佈黨委書記換人時,要求新班子令中央放心、人民滿意。有待注意的是,京意與民意有出入時,會否不惜一切?
  至於習對王和張公開的評價,共同點是:政治堅定,理論水平高。不同的是,強調張思想解放、思路清晰、有開拓創新精神、駕馭全局能力強;王則「近20年如一日辛勤工作」、「旗幟鮮明」。言下之意:王是苦勞,現在要靠頭腦。
  任命公佈後,56歲的張獲大力唱好:2002年成為最年輕的部長、是「最開放的省委書記」、「處事圓潤」、「善於處理複雜問題和矛盾」,例如主動要求記者「問敏感問題」、在湖南力推官員公開財產,強調其妻是央視新聞聯播主持人李修平,也就是有腦的美女。且看張在起用維人、培訓就業、區別對待疆獨與民族積怨上有多開明?以及會否步胡錦濤當年主藏後晉陞總書記的後塵?
  王封疆15年,早就備受指責。但疆藏敏感,中央求穩不求進,拖到出大亂子。不見黃河不流淚不足為法。
  疆藏問題看多了,逐漸看出一個慣性:中共唯物,凡事用物質去解決,與自由派唯政,只要有民主人權,所有問題將迎刃而解,同樣都是迷信。

2010年5月20日 星期四

100520四:馬英九再出發



兩年後的特首熱門終於上了頭條:《明報》說〈教師給唐英年上公民課 〉。原來,他昨天到官校推銷政改時,遭師生當眾質疑。
特首的這位副手政績不明,但善以笑容、官話、和稀泥來應付刁難。措辭通俗,但缺少內涵。由他主管政改,相信是中央給機會。只要不出大錯,即篤定當選。
高舉「我要有權選特首」牌子的通識科教師吳美蘭成為英雄。但要論場中最佳的問題,當數學生問:若一人一票普選特首,「你認為你能唔能夠當選?」
唐英年以這並非當時要討論的問題來推卸。但由場內到場外,大家心裏有數。
  他的勁敵有見地、有能力、比較同情基層,但限於性格,擺脫不了鷹派形象。唐有執政經驗,一副好好先生的形象,很可能在800人的小圈選裡過關。泛民相信也會「兩害之中取其輕」。一般港人沒有選票,只能善頌善禱。
  官校教師的晉陞由教統局決定。且看吳美蘭今後會否穿小鞋。

馬英九利用今天就職兩週年的機會,展開年底五都選舉、後年競選連任的文宣(宣傳)攻勢。綠營照例狠批,但只有呂秀蓮的「口號治國」說得比較得體。
傳媒用「六國論」來吸引注意。其實馬只是說:以「創新強國、文化興國、環保救國、憲政固國、福利安國、和平護國」,與李登輝的「兩國論」性質完全不同。
  馬重申「不統、不獨、不武」,兩岸關係以經濟為首、任內不談統一。在兩岸問題上避開政治是對的。國民黨在他執政下五連敗,急須固本培元。綠營在兩岸問題上無理性可言,一旦回朝,三通可能都不保。
  《中國時報》、《聯合報》及《遠見》雜誌有關馬上任兩年的的民調大同小異。施政得58分,較合格少2分,被指「沒魄力」、「無能」及「危機處理慢」。對他黨政有信心的人佔49%,剛好不夠一半。馬的民望在去年8‧8風災後跌至谷底,近半年約在30%上下。但上月與民進黨黨魁蔡英文辯論ECFA後緩步回升。
  國民不錯痛恨陳水扁家族的貪腐。但單靠清廉、法治只能防止社會變壞,卻不能讓民生變好。馬還須讓國民享有更多實惠,方能防止綠營翻盤。但綠營拚死阻撓,六月與對岸簽訂ECFA仍有變數。
  政治人物「真正要關切的是下一代的幸福,而不是下一個選舉」的馬英九理念,理論上完全正確,但現實中沒人做得到。定期換屆決定了選票就是一切。政客說,等不到下一代,我就已經下台。馬做了兩年已疲態畢露(圖),是否捱得完下一屆都是疑問。

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公投」過後又如何

原載《都市日報》2005年5月18日《都市博客》專欄

中央就香港政改釋法之保守,使人想起回歸前,為防香港由華人代行英式管治,用「鳥籠」政制令知識中產加倍抗共。

  前天的「公投」盃一如所料。公投隊的美斯、C朗、朗尼、杜奧巴、卡卡雖盡情士哥,但面對空門,入座率僅一成七,不及前年與建制隊對賽的四成。公投派號稱〈03年 7.1以來最大規模民主動員〉,但電視台打趣曰,投票站不如同日的投注站熱鬧。「2012年雙普選」宣告game over。

  借補選逼普選本屬絕招。建制不應戰被罵縮頭烏龜;應戰則被祭旗兼推高投票率,令公投「有效」。但正因太絕,中央杯葛止蝕,民主黨拒絕支持,港人懶得投票。由於賽事是公投隊單方挑起的,市民不覺得建制隊拒賽有違體育精神。

  公投五虎重返立會後,泛民票數不變。官方的2012年政改中途方案十居八九會被否決。所謂泛民可能有3票「投敵」令官案過關,相信只是「狼來了」的煙霧。

  2017年和2020年既已分別欽定為特首和立法會普選元年,後年的立會和特首改選即無寸進,問題也不大。現只怕2020以變相的功能組別來混淆普選,再次引發03年的「七一」震撼,矛頭直指中央。但7年後,胡溫的接班人已進入第二任,「六四」的決策者相信已不在,一些死結或可開解。現只看胡溫餘下這兩年會否較前兩年寬鬆,讓繼任人傚尤?

  中央就香港政改釋法之保守,使人想起回歸前,為防香港由華人代行英式管治,用「鳥籠」政制令知識中產加倍抗共。但回歸13年後,支聯會核心成員也北上觀看世博,所謂「愛國愛港」今後宜以國族認同來區分。只要承認現實中的中國,均應讓其參與治港。在問責官裏引入溫和的民主派,有利於政策推行。

  英國一右一左兩位黨魁在「婚禮」上演出的雙簧太虛假,相信捱不完5年。但華人就缺乏這種為大局咬緊牙關的結合。大陸至今未回到60年前,有非黨員當部長的日子。台灣則藍綠沒有合作,只有鬥爭。香港政府由公務員與建制精英壟斷。但兩者都不太能代表市民,以致立會挾民意,在雞蛋裏挑骨頭。

  港人怕階級鬥爭,故只講階層。但現實中,承認階級存在、利益有別,同時增加低層晉陞的機會,方能使各階級協力共榮。為此,香港除了現有的愛國黨,還需要從公平關愛出發、面向廣大階層的工黨,而不是只爭33元時薪的工會議席。重商黨宜學英美的compassionate conservatism,帶頭發展經濟,但以商譽為重、惠及各階層,而不是靠24元時薪的trickle-down effect來養活基層。只有政府居中,左右兩黨理性地制衡,方能避免目前過於保守以致激進抬頭、市民同情、政府被逼做嘢,反過來逼使商界作困獸鬥的局面。長此兩極化,七八十後的街頭游擊戰將成為常態,令香港走上報紙標題所謂的〈沒回頭路〉。

  此外不宜再迷信英式文官制。職業決定慣性,公務員必然謹守規條、但求無過,最怕多做多錯、招同事忌。高官退休後爭相批政府則更說明,今天各位大人之言很可能自己都不相信。

2010年5月15日 星期六

100515六:明智還是不智?


泰國一名紅衫軍鷹派將領遭槍手暗算後垂危,是過去這一天半曼谷局面失控的主因。
看網站新聞按時上升的死亡人數,可以想像子彈通宵橫飛的恐怖。以下是港台網站根據香港時間發佈死亡人數的時序。港台新聞可信來自通訊社,但與第一手發布的時間應該不會相差太遠:

14日週五
00:51 支持紅衫軍將領頭部中槍
16:51 至少1死12傷
21:23 增至5人喪生

15日週六
00:17 醫院稱7死逾百傷
01:44 10死 據報全屬平民
08:12 16人死 潘基文關注局勢
12:46 法新社:再導致3人死亡
16:37 據報增至19死逾150傷
20:54 數千示威者集會 衝突增至22死

右派的《蘋果日報》引述英國軍事研究機構IHS Jane's說,將紅衫軍「斬首」是「明智的」,可令對手陷入混亂、明白不談判的後果。
軍事研究者出於職業,只看能否打贏仗。但這裡至少涉及3個人道的問題:
1. 明知道抗爭者不是很理性,卻下辣手逼使其豁出去,是明智還是不智?
2. 中槍者時正接受《紐約時報》訪問,並非執行軍事任務,對他放冷槍是否不君子?
3.《紐約時報》記者說,擊中被訪者太陽穴的子彈看上去就像從記者頭頂飛過。言下之意,稍有差池,國際頭條將會是《美國大報記者遭狙擊紅衫軍者射殺》。這是泰國政府所願?

在昨晚的腥風血雨中,有CCTV女記者不讓西方記者專美。《香港文匯報》題為〈央視記者憶驚慄10分鐘 泰攝記以身護花〉的報導說,在泰國攝影師以身體掩護下,張萌趴在地上躲避流彈時,仍對著鏡頭作報道(圖)。

100515六:馬英九高招

中美相隔兩年後重開人權對話,會後措辭溫和。美方只說提到劉曉波和高智晟;中方稱非常坦誠和有建設性。人權圈子自然不滿。但胡溫也許是臨別秋波,最近有寬鬆的跡象。美國人崇尚直來直往。但現實裏陰柔相剋相生,硬橋硬馬、高調譴責不一定對遭打壓者有利。明年再次對話前,宜給時間胡溫做點事 。

馬英九近日藉上任兩年前夕放出的氣球,是至今所知他最高的招數。一方面說要購置美國新式軍備,一方面預先知會大陸,下月簽署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後,會挾民意要求撤除對台的飛彈。此舉既表示繼續倚重華府,以堵綠營之口,又暗示不撤飛彈則難望ECFA能充分落實,一箭三鵰,《明報》的標題〈對內交代 對美表態 對京施壓〉一語中的。
綠營會繼續罵,美國相信會靜觀其變,關鍵在大陸。軍方和左派肯定把馬英九看作收了ECFA的好處後,倒打一耙的『反骨仔』。現只看胡溫會否認為,馬在中美之間踩鋼線,以免偏向予人口實,長遠反有利於兩岸走近。若是後一種看法,大可順水推舟,用逐步撤銷飛彈來換取深化ECFA。這不但可緩和台灣軍購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為政治商談建立基礎。

香港明天的補選無法形成『公投』效應,自不待言。但『七八十後』對今後政治的影響值得注意。
有鑒於市民每逢請願必遊行,招式用老,民主青年近月改用城市遊擊戰。先是以韓農手法圍堵立會阻高鐵撥款,繼而發揮年輕人口齒伶俐、善於表演的優勢,在公開場合狙擊建制派,令其窘態畢露。以「維園阿哥」任憲亮為首的這些年輕人,上週更利用林彬因暴動致死的背景噪音,干擾民建聯在商台買時段直播的《十八仝人愛落區》。
港人受英國影響,雖然討厭野貓式抗爭,但相當容忍,只要不傷人,慣常隻眼開隻眼閉。而看大眾娛樂即可知,年輕一代自我中心、表達欲強,對暴力、色情、『邪門』的容忍度遠比父母寬鬆。上一代認為不宜的抗爭方式,可能很快就會成為常態。
若此,上述手法不但有創意,而且有成效。建制愈來愈心勞日拙。

2010年5月13日 星期四

南來的「污染」

原載2010年5月11日《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給香港送來大量的財富與人才。但正如不時南來的廢氣和沙塵,也夾雜着各種社會「污染」。


趙紫陽任總理時,對港人害怕「九七」大惑不解,問「你們怕甚麼」?回歸將近13年後,現正在內地服刑的前香港上市公司主席、「上海首富」周正毅和涉嫌打假波行賄、上周被捕的國援于洋代港人回答了這個問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給香港送來大量的財富與人才。但正如不時南來的廢氣和沙塵,也夾雜着各種社會「污染」。

今天就兩岸統一問台灣人「你們怕甚麼」,更是自討沒趣。台灣的人最愛傳兩種電郵:一種是帶禪味的修身健康之道,自我勉勵;另一種是「黑心」傳聞,專罵大陸。此文執筆時就收到一個台灣人在廣州機場懷疑被騙的故事;但更常見的是罵不良產品。月前我到台灣山區旅遊。農場主對自身產品深感自豪的同時,拿出大陸的實物作對比。所強調的不僅是好不好吃,而是吃了是否有害。台灣不少人反對與大陸締結ECFA(類似香港的CEPA),除了保護市場與就業,借用龍應台對胡錦濤的挑戰,更是「請用文明來說服我」!

內地開放後,香港也有人北上作奸犯科。最近甚至有人在深圳開車撞死嬰兒後毀屍滅迹。但沒有人認為這是香港的風氣。內地社會則顯然有病。開放市場造就了人類最大的經濟奇迹,但權力扭曲資源和分配,少數人暴發,多數人掙扎。為了養家致富,名副其實可以「賣」命。繼有人自殘來港騙取保費,有報道說,屯養活人以提供移植用的器官成行成市。最諷刺的是,福建號稱台灣漢文化之源,但上周省長訪台期間,該省的一個地方台辦主任為了大約50港元,在台涉嫌盜竊。上海世博的巨幅《清明上河圖》動畫若改用現代場景,只怕看到的是《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這次5個涉案的都是國援,而拒絕受賄、揭發事件的是一個來自非洲窮國的黑人球員。禮儀之邦、泱泱大國的臉往哪裏擺?細察此案,5人中的禍首某種程度上是內地的寫照。他為港隊引入家鄉的資金,游說慣用法文的對手打假波時,懂得手持電腦,即時將英文譯成法文。但缺少道德和法治觀念,最終用make deal的才智來摧毀自己的行業。

這與內地的黑心產品是同樣的道理。造假者頭腦靈活、善於「發明」(例如用比真貨便宜的材料製造假雞蛋),只不過將才幹置於良心之上。

案發後,球壇據說有人慨嘆,近年的眾多改革,最後悔的是引入國援。這當然不是指球技和戰術,而是說被內地球圈的風氣帶壞。內地足球的水準和打假波的能力,剛好位於國際排名榜的兩端。

我初來港時,足球是僅次於電影的娛樂。但最近至少有20年未入場看港隊作賽。看新聞片段,與歐洲職業賽之差就像大人對小孩,感覺上甚至不如半個世紀前香港足球的黃金時代。這是否比GDP增幅更接近平民社會的現實?

與內地良性融合時,如何減少附帶的污染,是化解箇中阻力重大的課題。

100513四:43年後林彬「陰魂不散」



   投票前3天,在各大媒體中獨力死撐『普選公投』的《蘋果日報》頭版頭條借林彬來罵民建聯完全正常(標題是〈民建聯竄改67暴動史 唔認左派殺林彬〉〈死亡真相 林彬送院喊:左仔害死我〉。但向與北京保持特殊關係的《明報》竟也用頭版全版批評民建聯(標題是〈陳鑑林論暴動 「不止林彬死」程翔斥40年來無反省〉〈學者﹕沉痛歷史 不應不提〉〈李慧玲:當年報道指林死與左派有關〉〈六七暴動 炸彈逾千〉),單以該報高舉歐陸式新左的公義似乎解釋不了。

  一個可能性是知識中產的不滿上升,愈來愈偏向《蘋果》。《明報》須加大批評的力度,方能避免被右派輿論壟斷。

  此舉看似對中央不利,但其實不然,甚至可能獲得默許。中央當然不希望被挖瘡疤,但用有「分寸」的批評分薄對《蘋果》「讕言」的注意,除笨有精。正如炒股,當形勢不利,看不到有扭轉的可能性,也就會止蝕待機、輸少當贏。

  林彬事件是香港戰後絕無僅有的政治暗殺,而且是光天化日下活活燒死人,並非暗裏『處決』,事後更講明是「鋤奸」(見圖)。兇手顯然要市民以此為戒。
  
  事發於1967年香港左派或者說地下黨響應文革發起的暴動。矛頭是「港英」也就是殖民地政府,但一如現在常見的恐怖活動,受害的其實大都是平民。

  時隔43年,60歲以上的人才有印象。但這些人已退休,不掌握社會資源。在位的40-50歲人士不但沒有印象,更重要的是事件擺明與地下黨有關,翻出來講也就是在中國治下,挖當局的瘡疤。不只此,英國可能也不想提。案發後,港英不但未抓到人,反應也遠較應有的為低。不用說,人們會以為:兇手早已北遁,中英甚至可能做了交易。要案情大白,除非中國變天。因此,林彬案只在有人想罵左派時,才被用來作文章。

  時值暴動高潮,土製炸彈不絕,恐怖氣氛蔓延,港人普遍痛恨。林彬在商業電台任播音員,天天大罵「左仔」,用詞尖刻,毫不留情,在當時的恐怖氣氛下成為英雄。鄭經翰和黃毓民當紅時的風頭加起來,也不過如是。

  我對此記憶比較深,因為家住炸彈重災區之一的深水埗,在上學必經的荔枝角道上,經常聽到警方在引爆炸彈前高叫市民走避。從勞工聚居的深水埗常見炸彈、繁華『高尚』的尖沙咀和中環反而少見即可知,放炸彈的大都是基層人士。草根在自己的地區放炸彈,炸到的不是上層的英國人和為殖民地政府當「買辦」的高等華人,而是草根的同胞,這與伊拉克、阿富汗的人肉炸彈是同樣的道理。這也是當時港人痛恨左派的原因。

2010年5月10日 星期一

100510一:曼聯領隊:「足球是瘋狂的」

本屆的歐洲3大聯賽似乎有意吊球迷的癮、製造賭博的高潮。
車路士昨天終以1分之微壓倒曼聯,重奪英超冠軍。全年37場取得83分,比對手僅多1.2%。
這對藍紅死敵同屬霸主級,本季經常狂數弱旅。但又不時陰溝翻船,令榜首之差維持在1-2分。最近更扣人心弦,你贏我也贏,你輸我又輸,非得打完最後一仗說不準。
不只此,本屆另外兩個歐洲頂級聯賽,也都這樣緊湊。
西甲的巴塞在中段曾一度拋離次位的皇馬,不料末段趕上。鬥完上週末後只剩一仗,僅多一分。下週雖然對護級球隊,但曼聯領隊費格遜說「足球是瘋狂的,你永遠不知道結果如何」,港人說「球是圓的」,只要有可能也就有得『博』。皇馬後來奪冠的可能性仍存。
同樣地,意甲以2分居次的羅馬昨在末段反勝,逼使榜首的國米要打完下週的最後一仗,才能決出冠軍。而由於榜首兩隊若同分,對賽成績較佳的一隊封王,羅馬在有3種可能後上奪冠:自己贏而對手輸(比對手多1分);自己贏而對手和(與對手同分)或者自己和而對手輸(與對手同分)。雖然在兩隊贏、和、輸合共9種可能性裏只有1/3的可能,但正如西甲,誰也不敢說不會爆冷。
同一屆內,3大聯賽都打崩頭。懸疑能吸引球迷追捧、賭徒下注、其他娛樂的受眾轉移關注。英超照理說不會打假波,但意甲曾有前科。英國的世界桌球一哥John Higgins不僅願意受賄,去年更在世錦賽中場休息時,落注買自己輸,理由是「不想空手而回」。車路士奪冠後,英國有報紙說,過去這一季,有4場比賽爭議大。港報稱〈球證送車仔5分〉。
利益一旦太大,從未想過會用來交易的事物,有時候會變得可以商量。

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100509六:有關補選「公投」答網友

香港距離5區補選『公投』還有7天,在此回應網友在簡體網站的留言:「能否找些關於(香港)5區補選的來看看.......因為這裡的電視只能看一小部分內容」。這位朋友好奇的是:
Q1:曾煲呔說還沒決定是否去投票,港人是不是給北京嚇怕?連權利都不敢執行?
Q2:有政黨說5區公投是「反動」,這人是不是地下黨?

我在博客很少講這次補選,因為喜歡思想性的話題、從生活中看社會,討厭純政治。這是我的偏好,不等於這次『公投』是否有意義。以下試回答上述的問題:

A1:煲呔不會投票。他是中央任命的,而中央否定這次補選,因為打著『公投』的旗號。因此,港府知名的大官相信也不會投。
但一般人明白煲呔的處境,不會因為此而罵他。反過來也不會受他影響,要投的人會投,不投的還是不投。
港人投票意欲低並非被北京嚇怕,而是性格使然:
a、辭職參選的5人都是政治明星,沒有對手。在多票而非過半票勝出下,幾篤定重新當選。選民何必費神?
b、至於『公投』普選,港人深知改變不了中央,索性『慳番啖氣』(省一口氣)。港人在政治上遠較內地人現實,希望有普選,但不願意用代價去爭取:最好是不費神、不影響賺錢和生活就能享有。實在受不了就移民,不會學泰國人、吉爾吉斯人、.......。黃毓民受台灣影響(在台讀書、娶妻,有點像藍營的右翼)加上賭徒性格,故倡議公投。但一般人不buy。要泛民全體出動才有可能創出五成的投票率。現在民主黨不幹,民調預測投票率不夠三成,距離公投『有效』的心理效應甚遠。

A2:從《潛伏》《風聲》等國共諜戰片即可知,香港各界上下有地下黨員完全正常。30年前仍不時有人被不動聲色地遞解回大陸,傳聞就是共諜。回歸後,為了維持香港『不變』的表象,不讓地下黨員浮面。但要說中央最親信的政客不是黨員,反而有悖常理。對於有政黨說公投是「反動」,不妨作如是觀。說到底,無論是否地下黨,都應該以其言行來判斷。哪天中國結束一黨壟斷,不也應該這樣看待中共的存在?

還有7天才投票,但幾乎可以蓋棺論定:
一、這是一場弱勢被在位者逼出來的賭博,原因是開放普選太慢,採取拖字訣;
二、弱勢輸定了,只求輸少當贏、體面回到立法會;
三、政府方案有八成可能會被泛民否決;
四、否決後既沒有贏家,也沒有太大的輸家。建制派短期內得益。但2012年若原地踏步,接著的一屆驟然開放普選,靠功能席位入主議會的建制派更難適應普選的壓力。
五、至於曾蔭權否認曾經遊說親京的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放棄中立、投票支持政府方案的『羅生門』,對公投兩黨無疑有利,但一般人視為茶杯風波,不會改變投票率。

最後輕鬆一下,有人把《義勇軍進行曲》改編成《公投歌》,好像編得還可以:

起來,不願做儍瓜的人們
把我們的選票 投給我們心中的方案
民主進程 到了最關鍵的時候
每個人都起來投出神聖的一票
起來 投票 投票
我們萬眾一心 冒着反智的打壓 前進
冒着反智的打壓前進
投票 投票 票

2010年5月7日 星期五

100507五:再來一個胡耀邦?


溫家寶3月初在直播的人大記者會上稱時日無多、欲多做事。不久即傳出第三波「倒溫」潮。(第一波是當年溫提出「普世價值」,被指和平演變、『顏色革命』的前鋒。第二波是17大之前,連任總理遭到挑戰。)據說有三種人要倒溫:退任元老(但沒有說江澤民、曾慶紅還是朱鎔基);利益集團不滿宏觀調控;極左派不滿他的「人民尊嚴論」。
  溫據聞早就說:「我只有人民(的支持)了。」他到底是英雄氣短、悲觀放棄,還是暗示豁出去,不惜步胡耀邦、趙紫陽後塵?
在世博出師不利、六四趨近的當兒,看誰捧誰罵或可知風往哪裡吹:

4月15日胡耀邦離世21年當日,溫在《人民日報》發表長文,緬懷胡親民開明。開明的官媒爭相轉載,但中央不動聲色。
15日到青海玉樹震區指揮救災,翌日返京;但21日全體政治局常委向地震死者默哀才再露面。
28日經國務院表決通過經改九大任務。
30日即五一前夕,開明的廣州《南方都市報》獨家描述,溫到青海震區視察時,頂住高原反應指揮救災。
同日,胡錦濤率領6常委到上海主持世博開幕。吳邦國缺席無人質疑,但溫家寶缺席原來是準備翌日再到震區玉樹視察。
  5月4日,博訊發表獨家類似趙紫陽當年陷入困境時的消息,說溫第一次「強硬拒絕(政治局)集體決議」,被「至少兩位政治局委員公告批評不識時務地訪問災區,是作秀」。理由是政治局兩年前在京奧前夕口頭約定,同期內領導人不走訪汶川震區,免搶風頭。這次地震規模小,沒有重申規定,被溫「鑽空子」。一位主管宣傳的領導」獲引述說:溫「要網民也不要我們宣傳部門」。溫也被指「沒有對世博開幕說過一句祝賀話」。博訊稱「被邊緣化的溫家寶最近有趨強硬的跡象」,不知「是因為只有兩年,還是感覺到民意可依」。
 同日「五四」,溫到北大與學生交流時,當著校長和學生的面說,校方「把學生關在樓裏不讓出來」,與他見面的學生「是安排好的」(圖:新華社)。網上按例有人罵他「做戲」、「學胡耀邦,做犧牲品?」
5日,可能因應博訊的獨家,《明報》的〈中國評論〉派定心丸說,政治局常委的行程是常委一致的決定。胡、溫「背道而馳」是世博會與救災的分工,預告溫將會是10月底閉幕禮的主角。又說胡錦濤內斂,令溫成為除華國鋒外,中共治下最有權的總理。2007年十七大後,胡對溫更放手。
 7日也就是今天,博訊走訪顯然親溫的『線人』「雲飛揚」。後者說每當溫言論出位,例如說民主自由是普世價值,就有小道說他的妻兒貪腐,連國安都知道是誰放的消息。一些最愛罵的人不排除是『臥底』。此人講話的語氣像秘書、參謀。博訊與他的關係有點像趙紫陽當政時,透過親信的記者放料。
 
  由此看,自由派、右派在現階段不再罵溫「和稀泥」、沒骨氣,而是反過來挺他,頂住保守的元老和利益集團、偏激的左派。
  溫還能做多少、做多久,關鍵在胡。傳聞胡目前仍在溫一邊。客觀上,社會矛盾嚴峻、形勢緊迫,大家都希望溫能在最後這兩年多做事。

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100506四:傳媒突然收聲



世博第6天。直到中午,香港電視未再直擊入場的秩序。僅有的報導是:是否永久保留最受歡迎的五個展館?當局同時藉售票數字,將預計的人次由7,000萬驟減至4,000萬,似乎想因應人數急跌,降低心理預期。
境外報導開幕頭3天每天20萬人擠破頭後,第4天的人數跌到12萬,昨更跌到8.6萬(附圖取自《香港文匯報》)。除了五一假期結束和下雨,入場的混亂相信嚇倒了不少人。對上海來說,千億虧損事小,門可羅雀面子事大。且看用甚麼手段來避免世博由最昂貴變成最虧損?

香港頭30年只有兩個免費的電視臺,無線的新聞一向領先亞視。現在收費的有線後來居上。即使不問政治傾向,無線也相形見絀。有線昨有關地產建設商會的調查報導,是少見的佳作。一個左右著數百萬市民畢生最大投資的商會,除了地址、電話和董事姓名,不公開宗旨及管理層的資料。繼兩名董事逝去,會長中風將近一年,但未見對外交代。連警方也不依照《公開資料守則》,接受公眾的查詢。

有『狼來了』的報導說,中國包下美國的一個小電台播放官方節目,當地人不滿。但以中共的財勢,爭取國際話語權大把機會,何須玩地方上的遊戲?
有77年歷史的美國《Newsweek》虧損擴大,決定出售。母公司《華盛頓郵報》長遠也不樂觀。但《新聞週刊》去年虧損不到3,000萬美元,由中國民企出面買下,恐怕比出版《人民日報》更划算。
近年風雨飄搖的美國著名刊物包括:《TV Guide》以1美元售予私人公司;《Businessweek》以500萬美元售予紐約市長Bloomberg名下的通訊社集團;《Reader』s Digest》 申請破產。
當然,美國人不會讓中國買《新聞周刊》,即使買了,也管不住美國記者。但兩端之間還有大把灰色空間。

2010年5月5日 星期三

100505三:台灣雙英的新表述

  馬英九對美國CNN說:We will never ask the Americans to fight for Taiwan.這句話既安美國,也安大陸的心,也像是馬英九的信念。

  民進黨人罵他「親中」完全正常。對台獨來說,希望在於與大陸至少再隔離二三十年,多生成兩代對大陸毫無感覺的台灣人,使族裔認同感變得像新加坡。除此以外,任何直面大陸存在的做法均屬「親中」。

  但黨主席蔡英文把馬說成「棄台」,不太用腦。大陸若來攻,馬英九不求美國參戰,不等於自己不戰、各國會袖手旁觀。再說,美國參戰就一定保得住台灣?同樣是『救』人,布殊出兵伊拉克,軍事上如摧枯拉朽,但政治上泥足深陷。駐兵7年,局面不比薩達姆掌權時好多少。60年前韓戰的慘痛經驗或不能作準,但中共視台如命,肯定不惜代價。美軍惜命如金,一腳踩進泥沼,誰知道何時才能抽身?

  大陸深知台獨司馬昭之心,趁著國民黨執政和己方的經濟強勢,搶時間重建兩岸的聯繫,平衡陳水扁執政8年所強化的台灣意識。台獨則力阻兩岸走近,但求拖到馬英九下台,己方重新執政。近月最佳的例子是,馬英九眼見大陸藉CEPA對香港放水,欲與對岸簽訂類似的ECFA。綠營狠批其「賣台」,理由是被大陸矮化、大陸「賤貨」搶台民飯碗、黑心貨禍台.......。手段則包括議會堂上揪打。事關基層生計,而陸貨也的確以無良著稱,馬英九不善說服。大陸各省市大派採購團,顯然想用訂單來說明對台的實利,減少阻力。

  馬英九說「不要求美軍保台」後,篤定連任黨主席的蔡英文高呼「不排除在不預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與中國進行直接並實質的對話」。這話要說是對大陸示好,更像是請美國安心,不讓馬英九壟斷對美的話語權。綠營以往有關大陸的表述,不論議題,落實時必定以「國」格對等為前提。明知道對方不會接受,故只是空頭支票,最終把責任推給對方的手段。

  兩岸關係距離穩固仍遠,隨時可以因為馬英九的紕漏而翻船。

2010年5月4日 星期二

去還是不去?

原載2010月5月4日《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爭先恐後其實是「國情」。誠然,當局低估難度、管理落後、文過飾非.......。但說到底還是人太多以及經濟發展快、文明進步慢。

本來很想去世博,但最怕排隊。近日入場的亂象,特別是中國館,看不出如何解決,也許只好作罷。
爭先恐後其實是「國情」。誠然,當局低估難度、管理落後、文過飾非.......。但說到底還是人太多以及經濟發展快、文明進步慢。世博自1851年創辦以來,頭100年是列強國力的櫥窗。但交通發達、電視普及、專業展覽成行成市後,重要性大減。我在里斯本看過1998年世博後留下的場地。改為公園後,面積不比維園大多少。
我此前看過一次世博。1967年9月初,剛由香港飛抵美國入學,就被同窗拉去蒙特利爾見識。但領教的不是參展國的成就,而是加拿大的寒風。太陽下山後,穿一件薄風褸在場內的空曠處直發抖。
上海這次回歸世博傳統,亟於展示大國風範。東道國人口和參展者最多;投13億人所好,各參展國也極盡奢華。所掀起的狂潮,可見的將來難以超越。半年的展期內,預計日均30萬人入場,而且幾乎都是中國人。但中共摧毀了傳統,所提的社會主義文明又太虛假。缺乏道德與精神,財富成為成功的唯一標準,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以上億中產人口計,世博再大,也滿足不了他們對國家發展的自豪、與列強攀比的渴求。想看中國館的人可能10倍於場地的容量。
  短缺一旦超限,人們也就拋開文明,靠力量出頭。中東石油禁運時,我在美國的大學城普林斯頓。每天一大早,油站前的車龍長達幾條街。前面的車子一動,我借來的破車稍晚兩秒鐘撻着,後面的車就已繞上去,懶得響按提醒你跟上。爬頭的司機裏不排除有大學生甚至大教授。但又難以苛責,美國人靠汽車生存,沒有汽油不要說上學上班,連買麵包都難。
  不看人口密度、人均收入、教育程度、歷史傳統......,以先進國的文明程度來罵中國人/上海人「醜陋」,就像用人口相若,但密度可能只有1%的北歐和紐西蘭來論斷香港。北歐人地理空間大、謀生競爭少、社會保障多、收入差異小,毋須爭先,也不擔心落後。我們長期為樓價、子女的名校教育費搏殺,搶錢慾僅次於內地,哪像北歐人相敬如賓?
  一如前年的北京奧運、去年的共和國60大壽,上海世博有人在門外哭喪,當局也全力封殺。有人遠赴紐約聯合國申訴,稱祖屋被世博收去,未獲合理賠償。不少上訪者由北京移玉上海。有赴滬投訴經濟侵權的港人被遣返後,在赤鱲角機場禁區示威。世博開幕前夕更連爆3天「校園屠夫」案,數十幼童死傷。其中江蘇省泰興市案與胡錦濤視察世博同日,當地更上屬胡主席母校所在的泰州(後補)。內地的深層次矛盾終有一天爆煲,但毋須否定整個世博。
  繼北京奧運後,上海世博與我們去年主辦的東亞運,級數差天同地。曾蔭權要求永遠保留的香港館,被指「人龍短、冇品牌」。正如不久前社科院的報告,香港的前景響起了警鐘。

後補:本文見報後,有讀者來函稱,泰興市原屬揚州管,早幾年改歸泰州市。泰州不只是胡錦濤的母校所在,更是他的出生地。當地盛傳兇案中有四人死亡,但不見媒體跟進,相信是地方上封鎖消息。

....

100504二:兩個阿陳裏的華人世界


  最近海外有親戚來,家庭聚會多,間中起草時評,大都半途而廢。接著又煲影碟,要到今天才『的起心肝』(下定決心)重上博客。希望補回一些重大的發展。
  兩個台灣人,同樣姓陳,同樣出身南部鄉下,幾乎是同樣的年紀,不同的是學識和地位。陳水扁是華人史上第一位普選的總統;陳樹菊(圖)是『無關痛癢』的賣菜婆。但經過歷史長河的淘洗,位居頂峰的化作世紀巨貪,下台即下獄;蜷伏底層的成為世紀首善、美國《時代》週刊榜上的全球最具影響百大人物。
  陳樹菊的金錢觀是:「錢,要給需要的人才有用。」我不記得陳水扁的金錢觀是什麼,但從他一家人的所作所為看,大概是「錢,要給像我這樣需要的人才有用。」
  這兩個姓陳的故事很能說明台灣的弔詭:論民主和人文,中、港、星、澳望塵莫及,但華人社會真正的普選和最爛的民粹政治、最有品味和最庸俗的生活方式並存。
 
  把這5個華人社會作一比較,如果社會價值由低至高可以歸納為效率、自由和民主,則:
  台灣一如很多透過純政治變革達成民主的社會,後兩者都很強,反而弱在層次最低、社會運行以賴的效率。但效率機械層次的部分可以用數據來指導,但更高的人文層次涉及觀念、習俗等問題。改進人文層次的效率遠比機械層次的要難。台灣若過於偏向人文,視效率為社會控制的手段、對自由和創意的束縛,那就很難改進(注:最後這句起初上博時多了一個 「不」字,經博友來函指正,多謝)
  香港則拜英國人實用主義之賜,一直都有效率和自由,缺的是最高層次的民主,而且以維持效率為由,想長期停留在這個階段。港人出於殖民地的經驗,自視為內地的楷模,希望用香港的民主帶動全中國。我們的民主的確會遠比內地來得快,但北京相信不會讓我們拋離,以免激起13億人類似的訴求。回歸將近13年後,港人開始明白這個現實。
  新加坡基本上只有效率,民主缺乏真正的競爭,只有法律上的意義。新加坡「聰明」的是大量引入中國精英,深知其急於拚搏致富,不會與在位者爭權。這些移民可以平衡馬來族的高生育率,又可以制衡意識型態強烈的西方移民。現只怕中國移民有奶便是娘、缺乏公德心,長遠來說削弱社會秩序和國民向心力。此外,為了吸引投資和人才,近年逐漸增加自由度。這有可能刺激國人對民主的訴求。
  中國大陸則是香港和新加坡的混合體:效率第一,自由第二,民主甭談。只要不碰政治,大陸的自由度甚至大過香港。在位者寧可你嫖賭飲吹,好過上街示威。
  澳門則只有自由,此外談說不上效率和民主。賭業膨脹刺激樓價飛升,引入外勞則搶去建築業的飯碗。上下差距拉大,生活壓力增加,基層日趨偏激。但建制觀念滯後,仍然靠每年派一兩次糖來緩和矛盾,早晚要暴動。

  但以居民的角度看,5個社會裡,新加坡似乎得分最高。
  如果移民,你會選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