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31日 星期三

130731三晴:「囤地波」不如「泵波拿」

   我求行動方便,怕雨不怕熱。霪雨斷斷續續逾月過後,今天是第三天陽光普照,值得慶賀。
   *曾鈺成委婉地再促「囤波」解釋。有趣的是,今晨用Apple內附的繁體拼音鍵入tundibo後,第一個供揀選的詞是「囤地波」。
   其實,博彩遊戲Bingo在港稱為「泵波拿」。(但不同英文發音。是否澳門的葡文音譯?)「泵」在這裡不讀作bone,而讀作「頓」。「囤地波」改稱「泵波拿」,又囤又拿,更為貼切。
   *論港式譯音,我最欣賞:香檳Moët and Chandon=「毛澤東」;時裝名牌Ferragamo=飛甩(港音:lut)雞毛。
   *梁府民望貼地、佔中甚囂塵上聲中,爆出三年內會推出70,000個單位、樓價下調兩成的「緩兵」消息。我勸仍靠租屋但子女逐漸長大的友人儲定錢。反過來,經商有成的退休友人最近一提到當局就把火,七一頂著大雨上街。人生階段和處境不同,有人佔中,有人持家,各司其主。
   同樣地,大陸今天的中產不再熱衷於移居香港,但基層有人為此來港殺女友和親生子女。
    *《人民日報》轟官員「不信馬列信鬼神」。見佛就拜、見仙就敬是中國人的實用主義。花香油錢以圖趨吉避凶與買保險、六合彩並無分別。官員也如此,那是因為發覺中共口中的「馬列」不是鬥爭就是欺詐,可信性甚至不如鬼神。
   *07年底石家莊輸日餃子遭落毒令10多日人中毒。中日關係跌到谷底的今天才來宣判,日人怎會相信不受政治左右?
   *MP說,「幾十萬元起」,《廣州人清遠搶樓 兩小時賣600盤 如春運墟冚》。美國樓價開始從多年來的谷底回升後,有人點算中國人貢獻了多少億。
   *大陸開放後,佔地球五分之一的人口蜂擁而出,無孔不入。好事壞事都少不了我們的份。三女生因韓國班機在三藩市出事遇難後,30名遇洪水的美國賭城旅巴中國乘客自救成功,但南韓首都有大橋倒塌,又帶走了至少2名中國人,香港則有安徽少年來探親,不幸被跳樓者壓死。
   *繼西班牙高鐵出軌,瑞士火車又迎頭相撞。西歐火車一向安全,接連兩次出事幾十年一遇。Bad omen?
    *AD《以學家放棄行長提名》:「學家」原來是「學者」的港式新語。

2013年7月28日 星期日

130728日晴:Who cares about韓戰60年?

1837年英國人佔領香港前繪製的港島全圖(英國解禁檔案,見今天AD)
    難得放晴。今午要出去吸點新鮮空氣。
    *安倍挾選舉勝利,繼續串起對華的包圍圈。繼印度、緬甸後,訪菲供武抗華。餘下是否還有越南?華人執政的新加坡怕拉不攏,大馬有三分一是華人,泰國華人也有實力,台灣則要等綠營上場。
    中方so far OK. 軍機首度飛越沖繩本島與宮古島之間公海的「島鏈」,持續派船「壓迫」釣魚台。早20年就如此,又怎會陷於被動?
   上述連結日本列島、沖繩與菲律賓的島嶼線唯一的缺口是台灣。保台對大陸是生死之戰。日本但願綠營再上台,國民黨連任責任重大。
   *突尼斯激發阿拉伯之春後,這兩年靜哂。還以為在「春鬥」成功的各國裡最穩定,原來改為暗殺。今年以來兩名反對派領袖遇害,疑係宗教派所為。
   *埃及倒過來,世俗的軍方繼續鎮壓宗教派,官方稱至少72人死。據說大都是中槍。(但《華府決棄定性政變 保軍援》的標題什麼意思?原來是:美國不把埃及軍方推翻民選政府看作政變,決繼續軍援。)
   *本來內戰激烈的敘利亞反而轉靜。大結局前的寧靜?
   *英超純為賺錢應酬的「假波」,免費請我睇都嫌晒時間。
   *傳言皇馬以破紀錄的8100萬鎊羅致熱刺的威爾斯左翼加里夫巴利(Gareth Bale)。上帝想人滅亡,先使他瘋狂。
   *AD善於為民主造勢。但到北韓、中朝邊境、台灣、美國走訪韓戰過來人,炒足一個星期的休戰60周年(記者不署名,或是stringer線人),應無助於佔中、爭普選。
    今天的港人志在本土,才懶理阿爺個代的大陸。而北韓是百年僅見的極端例子,難以映射中共。
    AD不惜工本炒韓戰,是主編個人的心結?
    *60年後才正名?中方近日首次用中性的「朝鮮戰爭」取代「抗美援朝」的稱呼,據說暗示與北韓的「血盟」降為國與國關係。
   *「抗美援朝」的1950-53年,我先後在廣州和上海讀初小,唱過宣傳歌、聽過董存瑞。記憶不多,但不陌生。
    AD的報道對我較新鮮的是,「志願軍」裡有不少內戰中被俘或投共的國軍,韓戰中被美軍俘虜後,選擇赴台跟國民黨。我猜,曾投共的前國軍抵台初期或不好過,但60年代後得免大陸的饑荒、文革,好太多。
   *內戰末期,我哥哥在大學中途輟學加入共軍,直做到年老退休。他就隸屬韓戰後援基地的瀋陽軍區,由於讀航空工程,以空軍身份在軍校教書。我以為他既不碰槍,也不會開飛機。但妹妹聽親戚說,哥哥參與過韓戰,立過功。
    中方打韓戰只有地面部隊,幾乎是用人體來擋全球最猛的美國火力哥哥一個空軍教書先生,除了用彈道學計算炮彈的射程落點,很難想像他如何立功
    哥哥走得早。否則我退休後很想去瀋陽隨他生活幾年,認識他的家人,聽他講講「那些年」,順便見識北大荒,日、俄殖民的痕跡,滿族、朝鮮族的韻味,近乎永夜的最北點
    將近30年未過過有雪的冬天,特別是在火爐旁邊看窗外,很懷念。
    哥哥「幸虧」因為父親在港,入不了黨,否則在港人的眼裡也有罪。

130728日䨙雨:建制擺脫不了困境

   陰雨雖然驅除了熱浪,但一旦持續逾月,也就令人生厭。幸虧多次大水後,已修過了下水道,否則頭條又是水浸。
   “Perception is reality”是後現代時代的常識。曾鈺成敢在鏡頭前道出,說明他是建制裡唯一具備現代思維的人。但建制整體上思維停留在經濟就是一切的現代期,回天乏術。
   戀人之間,男方一旦失卻信任,無論如何證明冇去滾,女方都寧可信其有,雙方也就打完,男方只有走路。同理,你不再相信某家商號、某個經紀,必然另覓替代,不會與對方爭論。人與人之間的這種利害關係不同司法,無須上庭舉證、對質。
   這就是陳茂波的困境。市民不止心死,而且極為不屑。他無論講什麼都只會更刺激市民,就如女方對男方大叫:我唔想再聽你講呀!你走啦!再唔走,我報警!
   有人會說,這對陳不公平。但這是政治,不是法庭。市民不再信任公眾人物時,也就不會再接受由他代行公權。
   這甚至也就是特首提名委員會的死結。表面上確如曾鈺成說,任何選舉制度都存在起跑門檻。特首只能由年滿40、在港住滿20年的人擔任,豈不是歧視39歲在港住了19年半的人?
   的確,即使美國也有這類限制:總統只能由在美國出生的人擔任。40年前,尼克遜因水門醜聞下台,二戰期間由德國移入的國務卿基辛格權可傾國時,就有人惋惜說,如果沒有這條限制就好了。
   但美國人接受當初國父定下的這個門檻,以防被外人篡奪政權。現在港人抗拒提名委員會,因為確信其只是為了排除選民甚至多過建制的泛民。這也就無法服人,落入前述女子死也不信男方的處境。佔中就是不少市民與建制掟煲的方法。
   建制無論在提名委員會的構成上拋出多少版本,市民都不會相信。若以為居中觀望的市民仍屬主流,那就大錯特錯。港人早已分化,原來的中間已大都心有所屬。雖不一定支持佔中,但肯定討厭建制。
   半夜夢迴,暫且寫到這裡,先回去睡。

2013年7月26日 星期五

130726五密雨:陳官使我想起母校

你討厭代數?想出氣?
    陳官顯已預知要與新亞師妹兼「主內姐妹」對質,校歌、聖經誦讀如流。只不過如同審薄熙來:沒人信!但泛民應多謝他為佔中加油。
    看各報有關的引述,原來出身新亞的泛民鐵筆銅牙,人數或僅次於港大法律系。
    *由此想起,今年是中文大學半百大慶。我是第一年招收的學生。中大當時還沒有校園,新亞在土瓜灣農圃道,我讀的崇基在現今中大谷底的崇基範圍,時稱馬料水,聯合在般含道一棟現已保留的英式洋房。當時整個四年制,只有一兩科要遠赴其他兩院,三院合班上課。讀到畢業,我對新亞、聯合仍一無所知。
    港府63年把一中一洋一港這三間私立大專拼湊成中大,我猜一是經濟發展,港大生填不滿低一層勞力市場的需要,二是施加控制。
    「新亞」是49年後南來的錢穆、唐君毅等大儒創辦的,長於中華史哲。「崇基」是英美基督教會在大陸所辦大學的後繼,以科學、西方宗哲見長,講求自由氣氛。「聯合」是港人辦的,長於什麼我不清楚。若非當局軟硬兼施,這三間大專看在公帑份上,改善待遇、提升名氣、為學生謀出路,怕走不到一起。
    中大校園在1970年代初落成。三院同處一屋簷下後,除了個別獨有的系,原本的差別逐漸消失,最後只剩母體的中大。但如今透過一些中期的校友,仍可見三院原來的宗旨。新亞人或最關心社會、最講「氣節」。崇基人或讀科學和放洋多,在港的profile不高。聯合人則恕我不知,無從說起。但後期的校友是否仍然秉持各學院「史前」的精神?
    *天主教會促及早為普選諮詢:同意。相信是回應建制將佔中與偷呃拐騙、殺人放火混為一談,指出「犯法不同犯罪」,說得好!
    *釀成《西班牙近70年最慘烈事故》的高鐵雖然不是「Made in China」。但西班牙國產的高鐵網絡,規模僅次於中國。頭兩大網絡都出事,施工中的港深高鐵還不有話說?
    *中、印放緩,日本的「安倍經濟學」仍在發酵之際,經濟規模在亞洲僅次於前三大的韓國錄得兩年來最大增幅。但人口只是中、印的一個零頭,不到日本的一半,有人緊張了。
    *韓國人剛烈,要黑白分明。影視要麼陰暗、浮誇、暴烈,要麼童話般純情;美女則一律濃妝、臉部線條「工整」。但我喜歡含蓄,意會多過言傳。韓物至今只愛一種-kim chi。
    最近看的幾部韓國片,唯講北韓間諜、軍火交易的《柏林》(The Berlin File)較可取AD昨天提到的《Running Man》(落跑老爸)甚至看不完。
    但在大陸網看到的韓國動作片愛用中國東北的朝鮮族(姑名為「中朝族」)說事,由韓國人不時拋兩句幾乎聽不懂的中國普通話來扮演。中文字幕譯作「華僑」。初看以為辱華,再想之下,這些人不就相當於中國開放初期,由窮大陸偷渡、移民來富香港揾食的「阿燦」和大圈仔
    韓版《無間道》的《新世界》裡,一個中朝族在韓第二代的警方臥底為了當上幫會大佬,連唯一知悉他身份的警員也除掉。
    但中國東北和南韓中間隔了個北韓,中朝族去南韓不像大陸人來港那樣方便。就戲裡所見,有人從東北南下,在大連上船北渡黃海。韓片《黃海》講的就是吉林省的延邊人「應聘」去南韓殺人還賭債。
   *英語國家一般人只有兩個given name(美國稱為first namemiddle name),但英國小王子有三個:George Alexander Louis。原因大概是:皇室繫於一家,姓氏Windsor不變。為免後裔的given name重疊,遂多取一個來區分。但一旦成為King/Queen,尊稱只保留第一個given name,還是經常重疊,只好I一世、II二世、III三世來定先後。
    看這次小王子的名字,想起的不是英國已有過多個King George,而是歐洲歷代以AlexanderLouis為名的皇帝。古希臘時代的Alexander是歐洲第一個征服東方的君主,令希臘文化遠播到今天的阿富汗。Louis則既是法國最輝煌的皇帝,後來也是下場最悲慘的皇帝。
    *AD很少出紕漏,但《女皇不朽》?說「皇室不朽」可以,但在生者不朽除非是講宗教,包括北韓般的政治宗教。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130724三雨:英國「重」頭戲,中國輕反貪

英國《The Sun》改名賀8磅6
   近月艷陽天與陰雨天交替。但不是一天隔一天,而是一周隔一周。
   *英國多了「86」,王子夫婦擬親自餵奶換片。鏡頭前自己帶嬰兒開車,連司機都不用。服了你!
   「中國夢」是領導人之後的「國二、三代」也這樣受歡迎、自己帶孩子?
   但英國喜訊可用作「港聞」頭條?此報很努力,但少了功力。
   *終於要告薄熙來了。掌管直轄市的政治局委員只受賄2,000萬、貪污500萬,少算個零?
   把「受賄」和「貪污」分成兩罪,想過才明白:前者是有人送錢來,後者是自己扒進來。至於「濫權」,由雜工到國家主席都適用,說了等於沒說。中國的司法盡在一心,也沒法開盤,因為結果早已預知。
   *繼首都機場輪椅男引爆炸彈,廣西省東興市計劃生育局遭人持刀上門亂砍,兩死四傷。
   暴力維穩,暴力報復,維穩更狠。當局只求暴力不結伙搞出個阿蓋達,管他惡性循環。
   *佔中聲中,國家領導人囑港青少年擁護一國兩制,更把董建華的名言「中國好,香港好……」反過來講。但香港的面積、人口只是大陸一個零頭,左右不了祖國的衰榮。
   *說到董伯,近年常見他在山道散步,邊走邊講手機,可信仍然日理萬機。最近這次身邊除了一個中年男子,首見有女性。我從他身後超前,沒有回頭,但可信是Mrs. A1
   董伯是香港的卡特。這位美國前總統在位時被罵無能。但下台後不是演講撈錢,而是為窮人翻新舊樓、為世界和平奔走。原來,最糟的總統卻是最好的卸任總統,因為最沒有私心。
   *四川多災,但本身是天府。甘肅則似乎有災無運。先是08年被汶川大地震波及,然後藏區強震,現在又來,遇難人數直逼100
   甘肅的長頸鹿脖子形狀是清朝還是民國定的?省內交通運輸的成本可想而知。唯南美智利的形狀更怪。
   幾年前跟旅行團走過一次河西走廊,想起張騫、玄奘……
   *AD日前就美國汽車之都破產發表《底特律與利物浦》,使我想起BBC12集帆船地中海遊出發點威尼斯。主持人Francesco Da Mosto出身威尼斯世家,至今在水城擁有宮殿般的大宅,廳堂掛滿歷祖航海發跡的威水史。
   600年前的威尼斯是全球的金融貿易中心,馬可孛羅就來自全盛期的威尼斯。但位於今土耳其的基督教拜占庭帝國亦即後羅馬帝國被伊斯蘭信徒滅亡後,威尼斯一落千丈。如今只餘6萬居民,不足以維持城市的生存,加上陸沉,純靠遊客吊命。
   值得注意的是,OD說《中國城市也不遠》。一則東北的阜新、鞍山、撫順等重工業基地無法轉型,靠國家吊鹽水。更麻煩的是大小城市近年靠賣地起樓、谷基建來「繁榮」。無人地帶憑空打造百萬人口的現代生活圈。由鄂爾多斯康巴什、山東威海、乳山、天津濱海、上海外環、杭州西城、南昌紅谷灘、長沙三角洲到三亞和海南海岸線……到處都是整批樓房空置的「鬼城」。
   地方政府的債務據說超過十萬億,連發工資都有困難。但中央死撐強國夢,縱容地方透支。一旦爆煲,就如領導人說的,祖國衰,香港一定衰。

2013年7月23日 星期二

130723二驟雨:壞女人否,壞男人可?

習近平與圖中人打招
呼說﹕「美女,你好!」
    昨5點敲過途經灣仔,遇上久違的邊出太陽邊下雨。而且持續了半小時,並非過雲雨
    看陳官被人越揭越多、越講越糟,縱有老闆護著也難保,我勸知名的友人,錢別放在外家了,轉來我這裡吧。我會立刻失蹤。哪一天你天降大任,有人找麻煩,我就站出來說,這人與我早就沒關係了,我現在的資產,他沒有權益,省卻你說「唔記得,唔知道」,予人閒話。
    至於說相信首富賣百佳是撤出香港還是嫌超市雞肋;若是撤資,又主要是與梁府不咬弦還是嫌社會走左,只要看AD鍥而不捨就知道,答案在於你有多支持佔中。普選正是為了防範官商勾結,賺夠就「趙完鬆」。
   但純講賺錢,超市貨種上萬、單價十元八塊,既沒有煉油、碼頭、科網的交易那樣乾脆,而且貨品關乎全民的安危、僱員上萬,公眾和工會虎視眈眈,動輒得咎,換了很多人相信都寧可賣樓、搞科網、玩財技。
    香港上次有艷星走紅,距今已有十幾年。在記憶不斷被實時覆蓋的社交網絡時代,什麼邱淑貞、葉子楣、葉玉卿、張敏、彭丹、利智……,莫說黃之鋒,連快/慢必這一代恐怕都覺得陌生,更不要說當特首。鄭大人(豈只人大而已)道德高尚,特別擔心艷星藉普選上位。
   大人或口快,foul左「壞女人」之後,忘記就艷而紅則仕來說,意大利最出名的不是請「小白菜」當議員,而是請古羅馬淫君Caligula再世。縱使艷星拱照、擺明雜交、甚至香港所謂「衰十一」,仍一再請Berlusconi先生連任,成為戰後在位最長的總理。
    大人想說,香港應仿效這種意大利式維穩?
    香港若普選特首,艷星與風流巨富同台,你又點揀?
    但報載習近平近日南巡,在武漢與一位女子握手時說的是﹕「美女,你好!」
    國家主席與男性打招呼時,似乎並不稱「帥哥」。這看來是大陸的風氣。鄭大人根正苗紅,對女性的看法只是上行下效。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130722一晴:「一九六二」將帶頭還原歷史?

    日前才看到一則笑話:
    「看馮小剛的《一九四二》,餓死的同胞們喊了句:"20年後又是一條好漢!”不料20年後的一九六二,又他媽的餓死了!」
    今天的MP就來了個「小灶」《大饑荒電影罕見高調上映》。重組如下:
    12日在人民大會堂首映的《周恩來的四個晝夜》首次正面觸及60年代初餓死過千萬人的大饑荒。片子沒有直說餓死人,但鏡頭包括因飢餓而扒光樹皮、水煮樹葉,以及周恩來說:「我們應該向大家道歉。」
    報道首映時,《光明日報》直稱為「大饑荒」,並非幾十年來文過飾非的官話「三年自然災害」。《人民日報》指片子用影像還原實情,不迴避歷史、矛盾、災難。
    片子由周恩來當年視察饑荒的地點河北省製作。周目睹河北武安伯延鎮的災情後,據說馬上上報毛澤東。因此,伯延在全國帶頭關閉公共食堂(共產大鍋飯)
    依我看,這場大饑荒人禍vs天災起碼是八二開,此中的「人」又當以毛為首。
    講述中共禍害的「一九六二」首映與講述日軍侵華期間河南饑荒的《一九四二》去年底公映相差大約八個月。正面交代「一九六二」的影視即將全面放開?
   還原反右、文革、六四歷史的影視今後幾年亦將陸續有來?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130721日晴:《順其自然》太不自然

    日劇《順其自然》太不自然。一對高收入夫婦的三個兒子成家遷出後,丈夫也即將退休。妻子尋求第二人生開辦家庭食堂。偌大的獨立屋改裝為下店上鋪後,正苦於無人幫手,竟在一兩日內先後撞上離家出走的兩女一男。但只有逃避家暴的女子是來求職,其餘的問題少女和宅男只求棲身,沒想過幫工。
    但好心的夫婦來者不拒。三個不速之客轉眼間就填滿了三個兒子的空房,間接成為餐館的一分子。
    這項奇聞在戲裡稱為「緣分」。但在現實裡,捐錢給露宿者之家容易,誰敢把街外不相識的人請回家住,而且一請就是三個?萬一生活細節不合,只怕請進來容易請出去難。
    但一看就知道是喜劇,即使最不可能的事,最後也一定皆大歡喜:
    上述失婚女子在營業時間是主廚,打烊後是五人之家的主傭,主人兩夫婦好過請管家。
    問題少女亦感恩圖報,努力學做家務,以笑容融化顧客。
    宅男原來是漫畫天才。但虎媽逼其考狀元、讀實用科目、捧大銀行的鐵飯碗,這才自閉抗議。如今得兩位主人無條件收容、對他無限體諒,遂主動用漫畫來推介餐館,成為大家的創作總監。
    由此看,此劇許是透過家暴、虎媽等常見的家庭問題,軟化父母對子女的威權。

030721日晴:《葉問:終極一戰》粗糙

    終於在網上看了邱禮濤導、黃秋生演的《葉問:終極一戰》。
    四部葉問片裡最後面世的這部「文藝版」,沒有葉偉信導、甄子丹演的《葉問》和《葉問2》煽情、刺激,沒有王家衛導、梁朝偉演的《一代宗師》那樣華麗、玄奧。但演技生硬、細節粗糙、情節跳接,整體上不比講葉問佛山歲月的前三部好。
    一開場葉問抵港時的1949年街道,樓房招牌新到一看就知道是布景,當時大概也還沒有長型方包般的麵包車。葉問到火車站接妻子時,喜悅的神情像現代男人多過民初成長的武術大師。
    《終極》講葉問49年由佛山南來以至72年終老,著意迎合港人的懷舊。但葉問為人低調謙和,在港那20幾年真的因為徒弟而不時卷入工運和社會黑幕?
    全劇圍繞葉問一個當差和一個搞工運的徒弟來重現1950-60年代的社會流弊:難民湧到,揾食不易,資方權大,政府偏袒,誘發工運,警察貪腐。最後透過一個徒弟在地下比武時遭對手落毒,來完成《葉問:終極一戰》的戲名。但對手並非武林宗師,而是比武的「莊家」。
   就葉問的生平,《終極》版有四點值得一記:
   1.
葉問在一個工會寄住,徒弟大都是工會會員。戲裡雖然沒有說,但看會員開會,像左派多過右派。
   2.有一個徒弟在警隊裡的地位僅次於華人裡最高的探長。 
   3.有歌女仰慕葉問文武雙全,主動來接近。葉妻1961年在佛山離世後,成為其晚年的紅顏知己。但限於出身,不獲徒弟承認為「後師母」。
   4.葉問對跟他學過四年拳,後來紅遍全球的一個徒弟不以為然,拒受其茶禮。此片雖然避諱,刻意不拍攝其容貌,但誰都知道是誰。這有可能。此片強調葉問「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中華氣節。這與聰明好勝、深受美國熏陶的李小龍牙擦、高調剛好相反。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130719五陰:太子左右鬥,梁府不自量

英國10歲「小莫奈」Kieron Williamson的諾福克雪景
    華潤董事長被舉報貪腐,以及英資藥廠GlaxoSmithKline(GSK)涉嫌在華賄賂官員,由於官媒罕見地高調,而胡耀邦的子女曾職兩公司,AD引述流亡者,視為太子黨裡支持習近平的左派打擊右派之舉,但不提指責是否有根據。
   太子黨左右惡鬥,我初見於OD0620四的專欄,但忘了寫。據說目前當權的第五代認為,現在就政改必亡黨亡國,應先懲豪反腐重獲民心,到時再改,即使選舉也不怕。但胡耀邦後人等認為中共已無可救藥,唯有推倒重來、擁抱普世價值。兩派都出身貴冑,自幼相識甚至相交,頂上各有靠山,步入中年後手握大型國企。但雙方的思想隨著社會矛盾而日趨尖銳,公開互插。
    該文擔心重見六四。學運搞大後,鄧小平務求穩定保政權,但趙紫陽望掌權推動政改。雙方都借學運來打擊對手。最終決裂,鄧不惜開槍、終身軟禁趙。
    但六四當年經改仍屬初期,年輕人還窮,文革殘存的「空想」與對美國的憧憬相結合,形成大無畏的氣勢。今天的中青代既有怨忿,但也分到好處,中產為數不少。再見六四的條件怕已不存在。
    對港人來說,華潤案顯得貼身的是,涉事的宋林是官方的香港中國企業協會會長。中資之首貪腐,上行下效?
    *我有點相信劉兆佳說,《中央不會因佔中就範》。
    *財爺或不肯化錢。但審慎理財是港英以來幾十年的傳統。你CY只做了一年,就想財政部門廢掉幾代人的武功,改用你的「大有為」paradigm,有可能嗎
    由你長期的政治拍檔出面罵財爺「大罪人」,而自己說與被罵者「合作無間」,市民會相信你說真話,還是覺得你「奸」?
    的確,前幾年全民派錢不用腦,窮人不夠生活,富人又不夠塞牙。但要說是財爺所好,恐怕更是曾蔭權的懶人所為。
    曾一無學養,只懂得照搬港英那套;二來公務員心態,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眼見民粹訴求對巨額盈餘虎視眈眈,遂取其最不會增加長期開支的辦法來過骨。
    將所派的錢用在房屋、教育、醫療、福利上,無疑好過派錢。但這類政策一要長期實施,二能加不能減,三越受歡迎,加碼的壓力越大,四開支隨通脹、人口老化、引入移民……水漲船高。
    何況有關服務要靠公務員提供,納稅人每化一元幫助小市民,怕要多付五角來養活政府。說白了,利民政策開打容易,籌措定期的稅收難。
    由於全球化、大陸競爭、科技落後……,夏鼎基早期定下的守財傳統已過時,有需要輔以對經濟的引導、對領先行業的扶持。但即使踢走前朝官員,你CY的人又懂多少?人家新加坡有國父的權威、獨大的政黨、政治遠見、高精官僚。只要看環保焦頭爛額即可知,你這四樣一無所有。靠什麼來大有為?
    *只要看俄羅斯都不敢庇護斯諾登即可知,中國的實力與美國差何止一皮。西歐人認為中國勢將甚至已經超越美國(美國Pew研究中心調查),毋庸是擔心中國強大,但覺得其難明,從而放大其實力以加強危機感的自保心理。
    只有5%的日人對華有好感,比想像中更低。安倍今後對華不但更強硬,且連任看好。
    至於西歐人對美、中好感的比例只是6350之差,相信不是喜歡中國,而是討厭美國。
    *日本海上保安廳長官(廳長)首次由文官改為海保廳的前線「軍人」擔任,更由「尖閣群島警備總指揮」破格擢升。說白了:安倍釣魚台為頭號海上保安問題。

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130717三午雨:曼德拉贏得了白人,贏不了族人?

    Nelson Mandela據說週末出院(130718後補:他今天95歲生日)。希望他活得有尊嚴。
    南非最初因為種族隔離而舉世憤慨,如今又因為終止種族隔離頭號功臣曼德拉健康的僵局而舉世懸念。
    世人應以曼德拉的尊嚴為先。讓他無奈地繼續在世,不如讓他身後繼續為人敬仰、成為人類的榜樣。
    人總是要走的。若無法讓一個人有意識地存活,那還不如讓他/她回到降生前的所在。
    最近看了三部講曼德拉的電影,對他如今的身不由己倍感唏噓。
    最富娛樂性的是講述他總統任內,激發國家欖球(rugby)隊首奪世界盃的《Invictus》。Morgan FreemanMatt Damon的演技配以球賽的刺激,只嫌Freeman演的曼德拉太紳士,少了27年牢獄的痕跡。
    歷史性最強的是講述曼德拉繫獄期間黑白談判的《Endgame》。黑人以游擊戰和汽車炸彈來爭取平權,白人政權自不手軟。但來自歐美的壓力日增。有英國公民拉攏雙方在倫敦秘密談判,最終達成還權於民的協議。
    三齣戲裡最動人的是《Goodbye Bafana》。那27年,曼德拉先後被關在三個地方。早期困於遠離陸地、專關政治犯的Robben島,就如台灣的綠島。中後期當局面對壓力,先後兩次為他遷獄,環境一次比一次好。
    釋放前的監獄有如農場,外圍雖然有鐵絲網,但四周望不到邊。一人獨住獨立屋。室內有如荷里活電影裡的中產家居,設備俱全,佈置優雅,有前庭後院,配備廚師、家傭,在港非億萬家財莫問。
    為免曼德拉與外界通訊謀反,當局特地抽調會講黑人方言的年輕監獄官來貼身防護。此人起初深信這些「恐怖份子」十惡不赦,但逐漸被曼德拉的大無畏精神感染,明白是蠻橫的白人政權把無告的黑人逼上了梁山。
    這位獄卒肩負國家頭號重任,深受上司賞識。但開始同情kaffir(南非語的nigger/黑鬼)後,仕途止步,同事排斥,家人受恐嚇,兒子步曼德拉兒子的後塵,車禍喪生。妻子埋怨他,幾乎要離婚。
    幸虧,白人政權此時已走到盡頭。他得以熬到902月,親手還曼德拉以自由,更由白人的罪人變成種族融和的功臣。南非爭取廢除種族隔離這幾十年裡,獄卒與國家頭號重犯的友誼只不過是一個注腳,但至為感人。

2013年7月17日 星期三

130717三晴:論六四至少應區分當時與今日

北韓貨船上發現的導彈能射多遠?
    意料之中:港大民調《梁振英「負資產」民望跌至新低》;青年協會民調《青年對一國兩制「有信心」六成變三成 學者料關反國教科》。
    但有賭未為輸?人家才玩了一年,今後還有四年。更不要說一國兩制,那至少還有34年。
    *前狀元有心,昨致電電台提醒弱視弱聽兼弱感的5**女生:在職的挑戰遠過於在學。社會上應有更多的忠言,而不只是讚美和簡單的樂觀。
    *教授當初論政獲捧為高官。但在職時未聞建樹。如今離職後又頻發偉論,真的有料?
    *個人緬懷毛澤東有自由,但官方不應紀念他的120歲冥壽。反過來,也無須憎恨到像猶太人看待希特勒。政治扭曲了國人的愛與恨。
    *馬雲難道是因為估值7,800億的公司上市,有人希望他就六四表態?但他應說明今昔有別:當時即使不得已,如今亦應平反。
    *《安倍參院握勝券 首度明言修憲建軍》:坐穩了!
    *《俄收斯諾登庇護申請 3月內審批》:審批期內若要待在機場,《The Terminal》裡的Tom Hanks都要靠邊站。
    *埃及再見7人死。NYT說《New Gov. Excludes Islamists》。此恨綿綿無限期?
    *有圖為證:北韓貨船從古巴回國途中,在巴拿馬運河搜出導彈。
    *《旅美熊貓誕孖胎》:熊貓好像只是借給外國,後裔都是中國公民,與雙非赴美產子有別。
    *母親長大的福州取代重慶,據說全國最熱。但以她的身體,福州即非「火爐」,相信也不會再回去。
    我長在全國排名第十的「火爐」廣州,身軀又偏瘦,怕冷多過怕熱,很少開冷氣。廣州比香港熱,因離海較遠。

2013年7月16日 星期二

130716二晴之二:賤精片大賣的社會心理

   近月愛看戲。但看了來不及寫,寫了就來不及看。
   但這個驚喜值得一記。山田洋次今年翻拍小津安二郎經典《東京故事》的《東京家庭》剛上了網,而且有高清版。
   有人覺得新不如舊,不喜歡後繼原節子的蒼井優。我或不懂電影技術,覺得很貼近今天的社會,也保留了小津淡淡的生活味。唯一懷念的是舊版老戲骨「笠智眾」的隨和豁脫。老先生已離開了。
    以下順便講講講本港的電影現象。
    港式大導食住去年大賣的《低俗喜劇》,推出《飛虎出征》。AD連日力捧,譽為《道德淪喪正到飛起》。
    我少看港產片,月前方知《低俗》以「口技」取勝,從而恍然大悟,另一齣話題片的戲名《一路向西》何所指。
    巧的是,日前剛看了兩部借中年人安排退休生活來維護日式倫理和敬業的日劇,與我們以《向西》為創意剛好是兩個世界。
    電視喜劇《順其自然》以家庭式食肆為場景;電影《Railways:致不會表達愛的人》講一位鐵路老「車長」與妻子的關係因為婦女覺醒而不知不覺埋下的矛盾。
    兩者都以丈夫退休後準備與妻子嘆世界,但婚後一直相夫教子的妻子相反認為輪到自己施展抱負、開創事業的落差為主線。日劇接連以此為題或並非偶然。由於人口老化,安倍晉三很希望婦女婚後繼續工作。
    《Railways》的男主角是1960年代的萬人迷。我沒認出來,只覺得這位老先生好英俊。答案見文末--
   影視若反映社會心態,港片以「賤/cheap」為靈感表面上取自荷里活片《Hangover》(醉爆新郎團)Ted》,但不排除是藉此強調港人的認同、對大陸化的抗議。年輕人叫好,AD力捧,隱約帶有這種味道。
    有人說,大陸人比港人更cheap。但粗口以方言為本,一個人聽/講外地粗口沒有聽/講本地粗口般貼切。不諳粵語的觀眾看到字幕寫的「操」縱使明白演員口述的內容,但始終沒有港人聽到「屌」的語音那種刺激甚至「共鳴」。片子若用粗口罵觀眾討厭的人,那就更哄堂叫好。

   答案:與銀幕情侶、玉女歌手山口百惠在全盛期突然引退,攜手成家的三浦友和。
   丈夫復出了,妻子當亦不遠?

130716二晴之一:資助手術減殘障

   中聯辦主任破天荒走訪立法會,目的相信是化解「佔中」。但與中英惡鬥時中方視立法局為港英傀儡相比,這至少表示其默認立會代表港人。
   張曉明樣子年輕,看上去不像其他涉港官員般生硬。但一談到底線,相信不會有半點的鬆動。
   *AD年來由篤信個人優勝劣敗改為關懷弱勢,希望不只是與MP搶市場。
   *今天以弱視、弱聽、弱感三重殘障會考奪5**的頭條人物,相信聽說過人類史上第一個大學畢業的盲聾人Helen Keller(1880-1968)
   這位美國女子在嬰兒時即失明失聰,近乎先天。年幼時因無法溝通而暴躁,幸而家住哈佛、MIT所在的麻州劍橋市,獲良師指點,克服當時幾不可戰勝的雙重嚴重殘障。哈佛畢業後終生作育英才,為傷殘人士奔走。
   如今《自創唇讀(以嘴唇觸碰點字來辨認)5**》的英華女生曾芷君也提醒我們:逆境害人,但也刺激個別的人發奮。反之,順境順人,但也「麻醉」多數的人。在富裕社會中成長的一代容易把物質豐裕當作理所當然,一不如意就歸咎師長或社會。沒想到自己得以乘涼,父老種樹有功在前。自己不振,應先自省再外求。
    *殘障限制個人一生的發展,也增加身邊其他人的負擔。一生累計,殘障人士的開支怕比常人多好幾百萬,所能從事的工作和收入則少一大截。政府應撥百億設立基金,為所有可治療的傷殘動手術,以便患者盡可能自理、減輕對他人的依靠、在就職上增加選擇。
    這筆資助對每個殘障人士是一次性的。即有醫生誇大殘障來多賺資助,箇中的道德風險也是可控制的。
   *《洪水橋建6萬戶只拆非原居民村 料千人失家園》:這股勢力不可侮!非原居民通常年輕、反發展、有鬥志、有創意,獲記者同情。
   *《斯諾登獲提名和平獎》的結果不問可知:挪威方面不敢給他,而他也無法去領。
   *為人母者因稚女被姦後強迫賣淫的上訪案終於成為案例:首先,成與敗可能是110,000之比,即使「萬一」告贏,賠率相當於大城市民工的月入:2,642元人民幣。
   報載,大陸《加薪慢 消費難谷起 上半年GDP7.6% 居民收入加6.5%》。為了「維穩」,貨幣可收放,數字可扭曲,官方的公布有幾成真?
   *《日韓潮興掌紋整容改運》:廟街說:「相金先惠,格外留神」整容後的運程與手術費成正比?

    *我一直對牙買加人均短跑成績的畸形度(可能是短跑大國美國的百倍)感到納悶。現在多名星級人馬被指用禁藥。Usant Bolt(保特)的世紀奇蹟是否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