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160131日午:江湖郎中

  "Radiotherapy uses high-energy cells to destroy lymphoma cells."--某英語國癌症教育網站“Radiotherapy”章節大標題下的定義文字
   此前看該網站的一些文字就覺得兀突。現在再看上文把“rays”打成第一個"cells",看來有名望的英文資訊也不免「差不多」的中國民族病。
   這裡再摘錄一段網站的文字:
   "Some people with xx(病名)might be offered yy(一種療法). It can be the only treatment that's needed or you might have it with other treatments."
   寫成中文也就是「有些xx的患者可能會用yy治療。yy可能是你唯一所需的療法,又或者與其他療法合用的療法。」
   1可能會用,2唯一所需,3與其他療法合用,幾乎講盡所有的可能。有如過年算命求財,師傅話:「你今年可能有外來之財,多數會有薪加,股匯可能有斬獲,小賭也有機,.....。」
   這純屬我看慣新聞的胡謅,但可能講給誰聽都混得過去,甚至會在人海裡貼中幾個。當然今年也有人會負資產。你要追究,我就說樓市這種大筆數不是你這次問的,何況負資產只是暫時的,不賣樓的話,最終還是有機會回到原價位。....總之有得拗。
   講回癌症,你花錢做齊檢查確診後,換來上面那種乜都講晒的建議,與擲骰有何分別?
   再舉一例(文裡的xx和yy同上例):
   "Because indolent(慢性、增殖慢的癌腫) xx tend to be slow growing, some people don’t always need to start treatment straight away. This is called watch and wait.
   "Early-stage indolent xx is usually treated with yy. This may cure the xx."
   上一句說有些慢性癌的患者只須觀察,不一定要治療。但下一句說「早期」的慢性癌「通常」要用yy來治療。既說慢性兼早期,當指最輕的病情。若此時「通常」已經要治療,上一句「有些」患者不一定要治療就帶有false hope了。
    換了我會寫成:
    "Early-stage indolent xx is usually treated with yy. This may cure the xx.
    "But there are indolent cases that can first watch and wait until there are signs that treatment is necessary."
   但對這種「江湖郎中」又可以理解。大眾教育非牟利。網站要省錢,供稿的十有十是未受過醫學訓練的自由職業者,時薪只是醫生甚至護士的零頭,又或包給公關公司。良莠不齊。加上想快完工接更多job,易走精面。摘錄同類網站時,略過較深的醫學內容,多選「癌症發現得早,治療的可能性很高」這類空泛但錯不了的句子。避不開的專業內容則抄頭抄尾,往往因而略去關鍵的部分。
   上述的求財算命相信就是這種貨:我乜都講勻,你永遠無法話我錯。但講晒所有的可能,也就等於冇講。反過來,這種廢話對一些網站也有好處:我或幫不了人,但至少不害人,不會被投訴甚至被告講錯。
   當然,我也是這類自由職業者。只不過我有理科底,喜歡學,較執著於文字的嚴謹。現在很多人或從細玩大,慣了寬鬆,無法認真。你話他,他會藐嘴:使唔使咁執著呀?!

160131日:由團年想起

   下週日大年夜,有返工的親人趕外遊。昨晚幾家人匆匆到有B的家裡聚餐。但家傭放假,記憶中以這次團年最簡單,幾個餸加買來遙祝海外家人生日的蛋糕和生果湊夠。
    一對B週初嚴寒感冒尚未復原,活力大減,更時帶愁容,特惹人憐。但身體不適時特黐母親,我們旁人分擔不了陪B的責任。兩歲大看臉色亦知其心情,是為人性。
   但莫說萬物之靈,日前看BBC 10集講動植物的首集《Challenges of Life》(),有四米長的八爪魚一生產一次。事前精心覓得一勞永逸的藏身處。這既是她的育嬰室,也是她送走子女後的終命處,一躲進去就不覓食不出來。卵子雖以千百計,但得以長成的怕百中無一。這個母親的本能就是盯緊每顆卵子,必要時從旁協助,確保孵出最多子女。
   還有一種人類手指頭般大的青蛙。產卵孵出蝌蚪後,每次背一條由地面爬上一種特定的樹,可能相當於人負重行上太平山。原來目標是這種樹上寄生的一種草本植物。母蛙天生就知道,這種植物幾塊聳立的硬葉圍成一個幾方寸大的小空間,下雨後形成小水潭,可供蝌蚪游弋成長。
   但每潭水只放一個子女。故每次生多少子女,母蛙就要找多少顆植物。加上每次上樹只能背一條蝌蚪,生多少子女就要上下多少次樹。同樣神奇的是,樹上的雨水不像地面的水那樣有食物。母蛙怕子女挨餓,輪流到每個潭產下一個未受精卵供食用。這種育嬰的智慧和勞動強度實在神奇。
   紀錄片沒有說,但以人看,母蛙若不育兒會長命很多。果真,相當於用自己的生命來換取後代的延續。人類雖然有社會和科技,育兒不致折壽,但其勞苦過來人都知,而絕大多數父母甘之如飴,人性剔除社會層面,也就是動物的本能。
   透過家人3個B的成長明白生命的真諦,或是老來最大的收穫。四五十年前就有此認識,我也會要子女。有人認為,「結唔結,生唔生」帶潮流性。我那一代通常都生。現在50的一代似興唔生,我這一行的女性更單身。但看娛樂版就知,近十年不但興生更親手帶子女。這是好事。
   「50代」唔生除了怕負累,也因為看不慣下一代的hea。最近還聽到對「新人類」的不屑。這又難怪,物質主義與美式教育結合成港式個人主義。但殖民地經驗洗掉了中華傳統,又沒有西方的基督教道德底蘊,權利意識缺少制衡,需索理所當然,責任動輒被罵威權。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160130六晨暖:境外緝捕局就是「強力部門」?

    今晨見MP昨晚21:46即時(http://news.mingpao.com/ins/instantnews/web_tc/article/20160129/s00004/1454073488857。但過期後可能收起或收費)引述《大公報》前一天駐京記者的報道稱,公安部境外緝捕工作局去年從66國家及地區拘857人,即時聯想到《環時》就禁書店案所謂的「強力部門」。
   但今未見MP上版,在大公網找不到。(不過這才知,大公網還有電台和電視頻道。)連AD也未報。只好摘要如下:
   內地近年加強境外追逃追贓工作,公安部的「境外緝捕工作局」開展「獵狐2016」專項行動,在境外追捕攜贓外逃者。去年4月至12月底,公安部「獵狐2015」行動從66個國家和地區抓獲外逃人員857名,被抓者涉案金額逾千萬元的有212人,逾億元的58人,其中從泰、菲、馬、印尼、柬等東南亞國家緝捕的283名佔33%。
   成立境外緝捕工作局有利於推動區域協作,加強數據整合與信息化追逃,深化國際警務合作、及拓展國際執法合作渠道。
   回到本博:報導針對「攜贓外逃」者。但禁書案的桂某若因為早期開車撞死人潛逃而由泰回國「自首」,非貪腐案的境外緝捕會否也有強力部門在做
   由66的數目看,參與的國家地區不限於東南亞。但西方或只限於大貪案,用來交換雙邊利害。類似以色列特工暗中在全球追捕漏網納粹的強力」緝捕應屬發展中地區。
   同日中午後補:稍後在OD見到報導。其中兩句未見於MP:
   遼寧、廣東等省份已為此成立專隊。去年4月至12月底,全國共向境外派出50餘個工作組。
   回到本博:廣東的跨境作業當然避不開港澳。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160129五午暖:借車臣動員?

   年來除了新聞,很少看電視。港台電視20日播出法國記者Manon Loizeau的《Chechen, War Without Trace》,我在中文網站上看到。港台網站的免費視頻《車臣-白色恐怖》解像度更高。
   車臣雖因早期的戰事和後來的恐怖活動登上國際頭版,與港風馬牛不相及。但港台版只有粵語聲帶和中文字幕,對象甚明。
   就新聞學看,此片不算是好作品。由頭到尾只有記者的批判、苦主的哭訴、反對者的抗爭。被告的一方莫說官,連親政府的學者、記者都無蹤影。片子甚至沒有說,多次接觸官方,但未見回應
   記者所講車臣的可信是實情。反對者生豬肉、用酷刑、重判甚至失蹤、處決,古今中外都有,今後也不會絕跡,只不過車臣這段時間特差。港人為何要特別關心?答案或在粵語旁白。最發人深省的一句(大意)說:再不起來為獨立而抗爭,這可能就是我們的明天。
   由此聯想到即將落畫的港產政治片《十年》。「正義的鬥爭」都是互相呼應的吧。
   同日傍晚後補:忘了說車臣以穆斯林為主,歷史上遭俄羅斯人排斥。有人為獨立而戰,但打不過,轉向用恐怖手段。普京反過來以此為由,下手更辣。

160129五晨暖:對電腦贏人腦的愛恨

李國章近照(見MP網站頭版頂上)
   Google人工智能(AI)程式AlphaGo KO的中國出身法籍棋手只有二段。3月應該還是韓國九段的世界冠軍贏。
   AlphaGo獲評為五段。真正超越此前IBM超級電腦的是,除了計算每步棋的選項,更加入「想像」,從內置的3,000萬局裡推敲勝方會如何走,從錯誤中學習,減少每次須搜尋的資訊。
   可信三五年內就會有九段的電腦。但我相信,長遠來說,電腦會與人腦拉鋸:人腦會輸後再學習再贏,但過一陣又被電腦超越,週而復始。我不相信電腦將會是智能的極限,人類到時無須再學做任何事,因為電腦都已做盡。最後,地球改由電腦主宰,人只是奴隸。這種西方恐懼,是西方進步到某種程度後的變態。
   不過,我認為最終人會與電腦拉鋸純屬直覺,沒有證據。信科技無限、邏輯至上的人士大可嗤之以鼻。
   MP《圍棋變化多 AI「學直覺」最難》引述的圍棋人說,圍棋涉及「圖像辨識等能力」對我最有啟發。純從數學出發,圍棋只是19x19棋盤兩種色子所有probability的「簡單」邏輯問題。只不過可能性多到可見的將來難有電腦能在每步棋限定的時間內計算出必勝步。我甚至不懷疑,電腦總有一天會有這個能力。
   但萬一在幾十步裡,對手偶有一步不按邏輯出牌,你覺得會否擾亂電腦純從邏輯出發的思維?
   我不懂,但不敢說不可能。有朋友會說,電腦還是會按這個怪步,計算出最佳的回應。我也相信。但我不擔保電腦最終一定會贏。
   這裡所謂圖像辨識等能力的「直覺」,相信就是這種可能性多到無法純靠計算時,要改用更高層次的思維。
   所謂「圖像」,我覺得就是把整個棋局,至少棋局的局部作為一幅圖畫來看。這種思維是科技人最缺乏的。我們只知若A->B而B->C,則必然A->C。但在很多無法量化、帶有主觀的領域上,這不是唯一的可能。
   電腦能告訴我們,畢加索的畫比林風眠、齊白石的畫在美感、內涵上的價值(不等於經濟上賦予的幣值)高多少嗎?中國傳統音樂比貝多芬的交響樂低多少分?
   我限於科學和文字的背景,辨認圖像、抽象、主觀事物的能力就近乎白痴。當然,也有很叻的科技人,同樣有很高的另類能力。但Steve Jobs這類人是異數。
  近日新聞多,我又大大落後了。趕不上只好暫時放下。但李國章真的是建制死士。港大生的激進派本來在衝擊中失分,但李主席一句「吸毒」,又執番不少對毒舌反感的同情。至於輿論站在那邊,不妨看MP頭版特選的照片(圖)。Good luck, you two.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160127三晨:死要先進病;習近平不是普京

  前天又估錯。但昨有事要做加上看醫生,晚飯後疲倦,壓到今天才補說。
  原來AD覺得就地攻建制好過遠程打北京,頭條頭鬧天文台放過李波案。上屆的開明派天文台長若還在,會否輕手些?
  拋開「59年一遇」的低溫不說,這個星期天致命的不是3.3度,而是適逢下雨。玩過雪的人都知道,積雪難行,但很少傷人,可怕的是透明跣死人的薄冰。我住在這次奇大雪的美京華盛頓時,下雨雪後翌晨返工。開門看到地面,以為OK,怎知其實是冰,第一步就仰面撻生魚。當時年輕,爬起來就走,換了現在怕終身傷殘。
   當日大帽山就在於冰點巧遇雨,水泥斜路變落坡溜冰場。更且撞正越野跑,上百追雪者和跑手無法落山。換了有凹凸的山路反而沒有那樣跣。你可以鬧當局低估天氣,但會為了幾十年用一次的冰鞋、雪呔,分擔700萬人的保險費?
   說得極端些,萬一香港五級地震,有老弱傷亡,輿論必要求立法強制樓宇七級防震。不說現樓能否加固、很多業主負擔不起、全港要多少年才做得完、到處沙塵滾滾有礙健康,每戶(住公屋的人有福了,因為帳單是納稅人的)動輒要分攤幾十萬(加固肯定比現在的維修貴得多),你Like?
   香港現在流行死要先進病,不問常理,不管自己少了一般國家藉以迴旋的腹地,多方受限制,硬搬最前衛的西北歐標準
   我的要求這樣低也許沒出息,但更討厭硬攀。
   *AD在美的獨家採訪《董建華一聽問李波耍手擰頭》:肥佬黎若在北美出報,講錢怕是蝕的,但看中美國遏華、「流」美大陸人和台美社群的輿論。
   *你覺得《統計局長下午開記招唱好傍晚落馬》是因為GDP作假?我也信統計摻水,關鍵是與事實的差距。法律上作數20%與80%同罪。但這不是現實。
   *Soros炒慣番尋味,這次明言拋/做空(short)中國。中方視為顛覆,官媒反擊正常。但人幣的規模非97年的泰銖、韓圜可比,經濟也未衰到那個地步,單靠大鱷應做不低。IMF都唔想。但讓天天自詡軍力、全球派錢的中國醒醒也好。
   *日前剛好看了講07年金融海嘯源頭的美劇《The Big Short》(港譯:孤注一擲)。由於人的Greed is blind死症,華爾街的這種荒謬今後仍會重演。這連帶令人擔心,中國行政主導,缺少制衡,強國心態容易火遮眼,市場或更盲目。
   *這兩天太多新聞。我更有興趣的是普京借列寧的死忌批前蘇聯的毛澤東。這是俄羅斯繼60年前赫魯曉夫批斯大林後的九級思想地震。中共可信也早晚會批毛,但習或留給後人去做。
   *AD今天的這兩幅美女照本無關聯,但形象雷同有趣。:瑞典被少年難民所殺的收容所人員;下:香港第一千金。

2016年1月25日 星期一

160125一晨4度:中方讓李生出場,外媒爆獨家逼宮v.2

  晚飯後後補:
  RT即時:廣東省今午就李波北上無出境紀錄案答港記問(省長:具體要問主管部門;公安廳常務副廳長:就港人憂越境執法沒甚麼好解釋),似乎說地方上無權過問。
  明天,最有影響報9成會上頭版頭。對手或會借寒流來佔據頭條頭,粵方的回應用作港聞頭或二。建制暢銷報或會塞在港聞中段。
   *亞洲最無人關注的窮國老撾(Laos,台譯寮國)突見恐襲炸死兩個中國公民。怕是針對難得來訪的美國國務卿,誤中副車吧?說得難聽些,現在世上很多地方,隨便扔塊石頭都可能打到中國人。

v.1:
   內地剛准許李波妻子上去見丈夫拍照見報,AD今就引述英《Sunday Times》駐港記者Michael Sheridan昨天的獨家《Leaked: China plan to hit rebels overseas》(取自AD)說:
   去年4月25日的中共內部文件〈Guangdong Action Plan〉(廣東行動計劃)列出銅鑼灣書店等香港14家出版社及21本刊物,授權廣東省跨境執法,稱要從源頭掃除香港的「非法」及「色情」出版物。
   外媒有福了。今後若加大跨境執法,香港的「流亡」者只好將內幕交給外媒去爆。
   但我懷疑AD說的:台灣是大陸的另一個目標。逼台灣宣布獨立好出兵?
   《泰晤士報》要收費,我只看到有關報導免費的上半部。AD稱,該文件解釋了去年起書商接連在泰、老及柬等地被綁架及失蹤,習近平似乎在背後撐腰。
   *幾十年來學歷最精英也最開明的港姐選全球華姐五甲不入,不少港人傷心。幸虧大熱勝出的朱亞琳是姓Coosemans的西方華裔,父親看來非華人,而港姐事前也明言自己不及對方。換了被陸美壓到的話,怕又更刺激本土情。
   再說這次亚军纽约、季军悉尼,以13.7億為基數的內地人遍佈全球後,世界各地的後裔都可能出人才。700萬港人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坐井觀天。

2016年1月24日 星期日

160124日晨4度:I am OK. You are OK?

   清晨七點醒來,聽到的第一句話是「三度」。但RT說四度,不過山頂零度以下。今晨上山頂的應以本地人為主,「光復」了。
   一向偏冷的家,此刻竟不覺冷。我的體魄不可能好過以前吧。哦,怕是所在的陳年大廈依法維修,整棟上「網」。無心插柳...
   打開手機。同窗間的WhatsApp,一夜間累積了近50個美東大雪的分享。
   昨晚就在想,外傭今天不會全日在戶外席地而坐了吧,改為逼爆快餐連鎖?
   貧寒和獨居的老人苦了,社工忙了。
   《內地春運開始 恐大混亂》,這倒是大事。不會再像胡溫在位時,長途巴士幾天幾夜塞在高速公路上動彈不得吧?
今晨明鏡網
   AD副刊今說《未做錯先道歉 日韓比香港更顧人感受》。我有同感。港特多訴求爭拗,特少忍讓道歉,我看是英國法治結合美國寬鬆教育觀助長了華人先天就缺少的群體感,權利壓扁義務。
   我們的公民意識停留在守法的起碼層次。但人人不偷呃拐騙,社會就夠好?反轉美國故總統肯尼迪的名言也就是:人人向社會伸手,不問可以為社會做什麼。
   就以RT此刻的即時「一男子報稱與20多人行山期間感到很冷 求警協助」來說,若非身體途中發生未想到的變化,例如食壞,那就要問出發前是否著夠衫還是說低估,到時勞煩別人覺得是公民的權利?

   10am後補:明鏡網頭條《李波與妻子蔡嘉蘋內地見面(圖)致函港警澄清事件》。盼早日安全回歸香港。

160123六深夜:寒流下可以休息了吧

   寒流終於到了,今後兩三天可以從無休止的政爭新聞中歇一下。今晨外出,微雨加風,顯得比家裡冷。吃剩的紅燒肉,留在廚房幾個小時,表面結了一層白油,用匙子一下子就整塊起出來了。冷天也有方便的地方。
   社會富裕後,早期的天災成為市民獵奇的對象。打風去海邊迎風;寒流開車上山找霜雪。只苦了少數基層、獨居的老人。
   這次碰巧美國東北部大雪。同窗間的WhatsApp成了各就本地冬災越洋分享的話題。
   昨晚去飲。人生階段的普遍性和我的家庭結構使然,於我是幾年一遇的事。為了減少不用之物,退休進入中期後就已扔光了西裝。昨勉強以昔日上班穿的陳年上裝充數,連領呔都沒有合適的,最後只好硬充smart casual,在酒店的衣香鬢影裡斯人獨憔悴。
   酒席上的live band演唱中老年熟悉的美國輕爵士名曲,許是主角長輩的口味。但吃到飯麵時,連唱了足足兩個鐘英文歌的女歌手突然轉台變字正腔圓的國語。但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使我感懷起鄧麗君來。過時的話說,天妒紅顏。今天如果還在,也60開外了,會是怎樣的光景。
   後來才發覺,或是主人點唱,借來祝福一對新人。在不太亮的燈光下,這首悠揚的經典營造出一種說不出的感覺,令人陷入其悠揚但帶點幽怨的旋律裡。繼歌手後,新人的家長也唱了一段。但對於從中學就在西方受教育的一對新人,這首史前的國語歌就有點難了。
   不是套話,一對新人委實郎才女貌。從雙方父親講話的誠意中,也感受到這兩個家庭都相當美滿,難得的配對。
   我心想,這生人還會去幾次飲宴。家人裡大概還有一兩次吧。

2016年1月22日 星期五

160122五陰:你信大鱷還是常委?

   港股昨續瀉,今或反彈?癥結在北方。但中國經濟你信誰?
   今晨RT:「李源潮有信心保持中高速增長」vs「索羅斯預料硬著陸拖累全球通縮」?雖然常委講中長線,權傾天下,做空亚洲货币和美股的大鱷講短線,但我寧信從數學上戳破股市死穴的鬼佬。
   大學生在精英時代人少也少見報,如今通街都係,曝光率連政客藝人也讓三分。昨報載,過去一年九宗大學生自殺,五宗來自母校中大。今則輪到第一學府,由1967年左派「鬥委會」鬥港英到2016年港大「罷委會」鬥以愛國為核心的建制,或可見香港39年來的變遷。明年暴動40週年,紀念vs記忘又有排鬥。
  《萬名英公民聯署促承認台乃國家》。陸民起底說,發起人Lee Chapman有華裔(可信出身台灣)Naomi Li,前年香港佔中期間點評「今日香港,明日台灣」。由於國府與美國沿自抗日的關係,而英國現實很早就承認中共,台灣一向唯美是瞻,留美、居美的人數應數十倍於留英、居英。許信良、蔡英文留英是政壇裡的異數。但這次由台英人出面,全球化下,各處都有各地的人?

2016年1月21日 星期四

160121四晨:這個年難過?

   港隨內地「走資」,昨股瀉3.8%、匯跌近7.85底線。過年前怕難有轉機。猴年調整我Like。
   有此市場寒流,誰還顧得了下週一大陸所謂的「霸王級」寒流。美日預測港會零度。即使大帽山頂日出前一刻,怕也是紀錄。但更有趣的是,原來中國大草原可以冷到-47.5℃,這兩天內蒙古有8個城巿低過-40℃。以前以我所知,汽車機油結冰,水管即使「上套」也有個別會結冰爆裂。現在或有科技得免。年輕些很想體驗在戶外是什麼滋味
美國人權NGO義工央視認錯
   港大300學生罷課抗Tsar。TVB昨說,港大有2萬8學生。那就接近美國州立大學級了。是包括SPACE吧?
   世上的做法都是互相仿效的?日前誤闖伊朗水域的美軍才在扣押下上電視道歉說受到很好的對待。現在美國NGO人權衞士緊急救援協會的瑞典籍義工Peter Dahlin就在北京失蹤逾半月後,像禁書店案桂先生那樣上央視()說:自己「從事違反中國法律的活動.....深深致歉」,稱被押期間「受到良好對待」,「體現了人道主義關懷,感到很滿意」。Who's next?
   去年外國人訪日1,973萬人次,總消費1,953億元(折合人民幣),其中中國人佔499萬人次(約二成五)、消費794億元(約四成)。換言之,中國人訪日人均消費遠高於其他遊客。但踏入今年,大陸經濟疲態盡露,幣貶股瀉,日圓遭避險反彈,中國人遊日暴買應顯著縮減。
   很多港人坐過Eva班機。但船運起家的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1927-2016),美國Forbes雜誌說他前年只有16億美元,在台只排名17。看下去方知,那是個人的錢,集團資產約926億港元。
   張先生個人錢不多,原因相信是愛慈善。用他的話說,企業存在是為回饋社會,不應獨享金錢。創業第三年的1970就在學校設清寒助學金;85年成立慈善基金會。看AD,我Like的張語錄有:
   「現在是地球村,每個人都該有國際觀,旅行是養成國際觀的最佳機會」。「從洗手間的肥皂,道路的人孔蓋(沙井蓋)、路人的穿着.....,都足以觀察到各地的風俗文化。趨勢及許多機會(應指商機)往往深藏其中。」(這也的確是我的旅行模式)
   「讓你懷念的很可能都不是錢買得到的,有時事業做得再大,最想要的卻是簡單的滋味和真心的對待。」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160120三晨陰:強力部門只聽大大的?

   禁書店案激發對回歸最大的恐懼,連一直噤聲的瑞典和英國也開始追究。在此案上獲開小灶的港建制報苦無市場,終輪到知識報出馬。
   把《孟建柱曾協調化解李波案》的獨家塞在港聞裡淡化衝擊,而用非常人關心的舊樓公契做港聞頭,用心良苦。但中央政法委書記作為黨內司法、安全系統的一把手,上週親臨廣深也只能「協調」,大左報所謂的「強力部門」看來只聽總書記的。
   知識報用內地《GDP 25年來首跌破7%》上頭版頭,對手更拋出港失業會「被」連帶上4%的預測。恨共入骨的網友可以開心一下。因為,所謂6.9%其實只有3.9%甚至2.9%,下次再跌就是負數,不是嗎?
   昨上博補前天的疏懶,作為馬後炮,借大陸語氣來說笑。但匆忙中功力不夠,被看作「為共作倀」。我還是那句:我相信大陸經濟會硬著陸,引發局部騷亂,但遠未致於全局失控。買中共崩潰的朋友不妨問問英國的盤口。
   一些世事往往連最聰明的guru、最強力的電腦也估唔到。正因為蘇聯崩潰,中共學乖了,沒有那樣容易倒。網友或嗤之以鼻,但我相信Xi is no Gorbachev.你想他倒,you have to do much much better.即使美國故總統Reagan再世,也不能只靠一句"Mr. Xi, bring down that wall."就得米。
   至於昨說「美日自顧不暇」,我覺得經濟上是實情。但愛台反共的話,會視為睇死蔡英文冇人幫佢擺脫大陸經濟「毒瘤」(台報用語)的咒詛。哪些市場和投資的規模足以代替對岸,我真的想不到。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160119二晚:桂自首該早說嘛!

   昨本欲講兩句桂先生上央視(),但年來首次趕工加上抽空做gym,飯後覺倦早上床。不料掛住交貨,午夜仍然眼光光,索性起來開夜,趕到3點多大體完工才再睡,但仍然半醒。
   就桂某的自白,對父母感愧疚部分應屬真情,有關回國自首部分則似乎有稿。整件事我只有一句話:03年車禍案潛逃犯回國自首正說明我國的法治有效,現壓到對港通報過期才來發布,予人口實,可惜了。再說,撞死人判2年還緩刑,大概是苦主自己不小心甚至有意撞上去吧。
   但不巧的是,香港多年來最大失蹤事件主角李波見報的第三封家書說,友人桂先生比他原先所知的複雜得多。言下之意,他被北上的原因並非因為桂某早年的車禍。這一來又有得炒。
   港人不諳中國歌,否則電台會有人點唱《教我如何不想他》。
   週一會落雪?美國佬說的,港府嗤之以鼻。到時若是真的,至少有百萬人湧上街賞雪,東廊被車龍逼爆。但傳統說「瑞雪」,希望是好年。
   此文上博時,習主席應已抵達沙特。可千萬別騎駱駝啊!
   咁橋?剛傳網運頂級球星打假,男女第一就同於首圈出局。
   蔡小姐,記得給黃安先生謝票啊。沒有他,妳當然也會贏,可沒有那樣過癮。
   周小姐,妳就不要怪黃先生了。他說到底是為「民」出力。妳的犧牲不也大豐收嗎?
   我事前以為,蔡女這次得票會高過馬英九第一次當選,刷新台灣普選的紀錄,沒想到最後還是689,與馬英九上次和我們的梁振英相同。我原來忘了這次由於勝敗早知,很多人懶得投票,票率還不到七成,落入普選的谷底。
   大陸不再讓利在所當然,但看來逼不了蔡就範。問題是蔡怎樣突破對大陸經濟的依賴,增就業加薪水壓房價。美日自顧不暇,誰幫得了她?

2016年1月17日 星期日

160117日午晴港馬拉松日:台灣大選翌日讀報

取自港AD
   就藍營山崩、台灣全綠化,港三大報各守本土民主、民族民主、內地統一觀的市場分層。但客觀的事實屬本土派一方,三報自以本土民主報最接近實情。我討厭鼓吹、激情,但更討厭用《常態》這種連自己都騙不了的社論來和稀泥
   一年來首次翻完台灣四大報。沒想到最沒料的是深綠的LT。CT則近年陸化,失卻中肯,變得膚淺。報禁年代一哥的淪落,與國民黨的命運或者也有點關聯。今天報導較好的是AD和UD。以下這5篇我覺得長遠比較重要,但明天或者就會作為舊報而失卻鏈接:
   ADtw沉潛 崛起 白玫瑰翻轉政壇
   ADtw衝突 分配 自認最有平衡感
   UD「英派」為尊 宣告青壯世代接班
   UD完美風暴…1個子瑜贏2顆子彈
   CT「柯辦林志玲」 蔡英文團隊靈魂操盤手

2016年1月16日 星期六

160116六港雨台大選日:在港觀選日誌

取自AD
  8:12昨上完gym看中醫,飯後看日劇《派遣女王》當休息,又未上博。今起床台灣已開投,就做個全天更新的個人紀錄吧。
  梁振英當選得票689,被人借用粵語粗口來罵他。原來馬英九四年前連任得票也是689(萬)。好事者會說非巧合
藝人周子瑜道歉挺一中

  8:57投票前夕風頭壓倒蔡英文的被愛國美少女周子瑜,我孤陋寡聞,原來台生入韓紅兩岸。藍營苦笑「既生瑜何生安」。她會給泛綠加多少票?
   9:00網找台灣電視直播,發覺各台都守規矩,4pm後才直播開票。公視甚至不讓境外收看直播,嚴守內外有別。
   11:04蔡英文近日經常用當選人口吻。相比之下,見港台10:50即時:被問敗選會否辭任黨主席 朱立倫:堅持到最後一秒
   11:40今盯死即時,至今未看完一份港報。AD在台預定「綠」化日宣布《壹傳媒增持台灣報刊業務》,精明!
   4:36天陰陰濕,看台網站即時都只有名人投票,索性用本無意看的日劇《律政英雄》15年電影版來打發。我不Like木村天王千篇一律的瀟灑,但本片比想像中好看。使領館犯罪的情節《律政》以前也玩過,推理平淡,好笑的是玩木村和戲裡前度緋聞同事松隆子久別重逢的尷尬和同事間的八卦。新片請來新靚女北川景子接松隆子班。但樣子不甜,能補松隆子的收視?
   戲完場,台灣開始開票。不明為何民視報票比東森快不只一倍(35vs22 at 4:35)。蔡高朱將近一半沒有驚喜,我猜最終會多過馬在扁貪腐曝光後當選的將近800萬票。而且我猜是8年而不是4年。Wonder who will be at her side to run this island.
   5:37 5:30敲過,蔡突破400萬。按現實,6pm就足以宣布勝負。但港台還只說,朱暫時落後,言不由衷。
  6:25 報票慢過民視的東森也說蔡突破600萬VS朱315。東森版面訊息多過民視。
  7:30循例看完無線新聞,緩了一陣,回到民視和東森網站,朱立倫上台認輸。演說無稿,但作為票數只有 勝方一半的敗方相當得體:台灣不能輸,浴火重生,爭取國民黨四年後回來。只差未說臥薪嘗膽。Good luck.至於辭不辭黨主席,對大局無關痛癢。還有半小時蔡就宣布勝選。剛到亞投行主禮的習近平,下一招是看、軟還是硬?
蔡英文宣布當選
    10:30 蔡8:30上台宣布勝選和答記者問到9:30。第一次長時間近距離看她講演:民望巔峰,誠懇平穩,心理質素高,理念實際兼備,熟悉政策,看問題有分寸,如無意外,將奠定綠營長治的基礎。外表是女性的柔,但可能是綿裡針,難應付過硬漢。習近平除了經濟實力,佔不到其他便宜
    至於立委當選者,十有九不識,但很多「青靚」、講話有條理、個別新本土派盲拳打死老師傅。下次選立委,本土的第三勢力會加強,國民黨更無空間。歸屬已變,看不出對岸有何辦法重新令台民認同中國。
   我首次被迫想到:台灣若真的不回頭,我們能否骨聲吞左佢?我看是無可奈何的事,但大陸人有可能真用強。年來我被收入一個強統派的電郵圈,每天傳來的都是最統的文章,不知有多少受眾。埋在圈子裡吶喊容易,贏得不同意見的人難。
  台灣府、院合一後,蔡對美日菲越印圍堵大陸如何取態,也很考功夫。
  看台人參選,輸贏的講話分寸都遠勝港泛民。梁更說若港有普選,他也會當選。兩地的政治差幾班。但黃之鋒、周永康這些「靚」下屆相信也會像台灣新本土派般發圍,坐穩了。

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

160114四晚:借勢連任與篤定上任

Alan Rickman(1946-2015) w. Emma Thomson
   Mourning: Alan Rickman(圖左), today of cancer, 69.《Harry Porter》裡的黑教授Severus Snape(石內卜)深入人心。但我最Like他10年的《The Song of Lunch》。又是癌!又是我這個年紀。
   反《施政報告》的口徑是借「一帶一路」來巴結求連任。但特首剛獲主席就香港的「新情況」耳提面命,反對者又無論如何都會反到底,西瓜大邊當然靠到底。那1,200人的主體怎會逆主席的意?
   泛民追問「李波係邊度?」有理,但舉牌叫口號30年不變,連堂上擲物也即將20年,怎不被年輕一代看輕?
   台灣後日變天。蔡英文或午飯過後就可宣布當蒜。至於說民進黨不一定能獲2/3的立院否決性多數,怕只是打救急牌。下有民心上有瑜,想少贏些都難。看馬英九站台演說像做學術報告,國民黨既生瑜又生馬,反蔣者會說是報應。
   蔡站台時對陸語氣溫和,棉花功厲害過兩位硬獨的前任。可信會用學術語言排拒對岸,但避免其發作。陸方即使限制赴台旅遊投資,怕也逼不了小女子。
   《施政報告》扶老攜幼,多建房不托市我也buy,但青中怕更恨他。
   伊斯坦布爾恐襲的死者多來自德國,默克爾倒楣。當局抓了幾十人,據說至少有3個俄羅斯公民直接參與。來自要求獨立的伊斯蘭地區車臣?
  內地網站說,中國或出兵打IS。看習的作風怕不能排除。但反華的鄰國必趁機大嘩。

2016年1月11日 星期一

160111一晚:你想活多久?

   被癌帶走的留美時期同窗林孝信昨在台南公祭。馬英九親臨致祭這位科普先驅、保釣領袖、社運導師
   今天新聞裡的David Bowie也是同一遭遇,年紀更小過我。但我討厭狂傲的藝人,對他的歌不好奇,有否看完他主演的二戰文藝片《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也不記得。感慨的只是:都說醫療日新月異,但距離根治癌症仍遠。
   我比較相信一位比我年輕的友人上週說,自己每一天都是賺的。但也有人自信會有百齡高壽,甚至認為現在的人可以有120歲。
   姑勿論這類信念的科學根據,70億人只要有一成活到百歲,人類社會怕已倒瀉籮蟹。
   以一般人工作40年到60歲退休看,有多少人的40年積蓄夠用40年?何況85歲以後若像統計說,2-3成有癡呆。須貼身照料15年,有多少家庭受得了?社會有多少資源和愛心來take care?會引發多少倫理悲劇?
   至於120歲,那恐怕先要征服太空才行。否則不知要鬥死多少「過剩」的人,地球上的食物、水和能源才夠分。

160111一晨:對遊行人數的估計一葉知秋?

梁府的大嶼山大計(MP)
   估計遊行人數時,警方通常是主辦者的1/2-1/3。但昨就禁書店案,警方的估計高達3600 vs 6000。不會是同情分或激氣分吧?
   英國有民調問全球網民看好還是看淡世界,發現中國內地最樂觀,港相反第2悲觀,七成人看淡。兩制下的心態分處兩極,是衝突的因還是果?
   三大報獲後天公布的《施政報告》放料,見報重點是大嶼山大搞休閒、鐵路(圖取自MP)。近年保育反建制最力,必定拖死佢。對當局的藍圖,完工期我會加4成,開支加8成。我預咗睇唔到,等今日的B帶仔女玩啦!
   墨西哥逃獄的毒梟再度落網,藉美國新聞霸權登上國際頭條。但You care?美國恨,因為與這個小盟友有很長的國境線,連人種都與其高度融合(美國的西班牙語族裔信天主教不節育,人數隨時超越第二大族的黑人),但慣性腐敗,是美國毒品、偷渡、走私的一大來源。美國用high hand也改變不了拉美的優良傳統。有此土壤,毒梟即使引渡到美判終身,也不缺後繼。
   好心的無國界醫何運滯?先在阿富汗被奧巴馬炸死30人,現在也門又不知被誰炸死多人。伊斯蘭地區的動盪若與遜尼Sunni派vs什葉Shiit派之爭並行,則公元第三個千年怕都會與我們同在。
   但直覺上,IS今年內會回落得如13年冒起般快。不排除消亡,但意識不滅。殘餘會遁入其他伊斯蘭地區。且看下回是何時、何地、用何種形式再起,規模多大。

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160110日五暖:BBC眼裡的習近平

BBC紀錄片《The Xi Factor
   建制報二次引述北上的禁書店主報平安、勸港人勿遊行之時,有民主報頭版頭再爆13年9月大陸背景港商被擄北上重判案。後者雖或因錢財問題,但被綁北上同樣令港人恐懼。
   風頭火勢上,分享網站出現帶中文字幕的BBC紀錄片《The Xi Factor》(習因素)。原來是去年9月13日大閱兵前後,前駐華記者Carrie Grace返回中國追尋習近平由下放青年到「登基」的足跡,選在習伉儷10月19-23日作為上上賓訪英時播放。
   記者所見的是一個新型的中國帝王/權術家:民族性強,外溫內冷,城府極深,意志堅定,掌大位後重塑個人崇拜,大力集權,借反腐剷除異己,用強國夢凝聚國人...。
   但今晨再上該網站已不見此片,英文原版在BBC網站仍有9個月的觀看期(The Xi Factor),但未見BBC中文網站鏈接。
   這位記者相當辣。走訪習文革時下放的大西北農村時,在鏡頭前當著身旁的中宣部陪同說,有他們在,休想獨立行動。當局講明要正面報導,但她邊行車邊錄影,話裡帶刺。全片對中國絕不正面,但在境外看又不同。
   片子主要訪問英國出身的哈佛老牌中國通Roderick MacFarquhar和年輕時作為外交官駐華與習相識,後來當過澳洲總理的Kevin Rudd(陸克文),次之是本港的國情專家Willy Lam(林和立)和一位看畫面大概是禁書店人員(但看不出是否有多名同仁失蹤的銅鑼灣書店)。其中陸的答問最實在:習無意讓中國成為民主國家。一句講哂!
   至於網友就昨文的留言,我不懷疑,中國長年年增7-8%包含水分。但在大數據時代,實數若只有一半,怎瞞得了IMF、美聯儲和全球央行?各國怎會繼續用資產和出產來換取不值一文的人幣?過去10年8年若實增6%而非7-8%,則今後有3-4%就已不得了。
   所謂「獨步天下」是基於人口說的。直覺上,人口愈大愈難增長。美國長期在2-3%徘徊,日本就更低。中國人口是美國4倍、日本10倍,能維持3-4%已屬奇蹟。當然,國人慣了7-8%,降到3-4%會暴動。但就上述紀錄片看,習有手腕鎮得住。
   現實恐怕如此,不等於同意鐵腕治國正如我此前說中國富甲天下,但無可敬的價值。有網友覺得我太灰。
   我希望不論正負都如實照講,而不是按願景來講話。這樣做左右不討好可以理解。但社會上不乏願景之言,我無謂狗尾續貂。

2016年1月9日 星期六

160109六午暖:《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v2.0?

   禁書店案昨續收口,看來確在補鑊。英外相訪日,也果在南海問題上挺日。
   但我懷疑海外網站引述「中間人」說的地方上亂搞。案中疑似的瑞典籍主腦若11月就已在泰被小角色搞到失蹤,當局怎會不撥亂,反而個多月後讓其進一步搞到香港來?
    美劇《Mission Impossible》的經典開場白是:"Should you or ...be caught, we will deny ..."
   但我相信同一消息說的,對上面來說,問題大過出書。至於是整批運書入內還是爆主席早期的軼事,那要看你信誰。
   此案激發回歸以來對一國最大的恐懼,今後對兩制最壞的預測都會照單全收,對港的優惠前功盡廢,管治難上加難,更莫說融合。適逢中國金融風暴席捲全球,宜儘速放人,對所造成的問題表示遺憾、今後完善管理。
   
   *昨匆匆上博。網友同日留言,認為經濟不只是放緩而是崩潰。但是否主要針對大陸。我主要是講香港,不是裡面。
   是的,中國經濟放緩兩年來,崩潰論再度盛行。新年前就有海外熟人這樣說。我不否定有此可能,裡面靠亂放款來支撐,虛火確很重,但又沒有財經學者和反共朋友那樣「樂觀」。理由:
   1. 我在80年代初學編報紙財經版,內容當然很皮毛。但30多年來也因而看過三四次全球金融近乎「崩潰」的危機。霎時哀鴻遍野,但從未動亂,兩年不出三年就已回氣。至今真正崩潰的似乎只有通脹到像國府敗退台灣前夕的非洲扎伊爾還是贊比亞,以及南美的「社會主義」油國委內瑞拉。
   誠然,美國底子厚、有民主法治,衰極有譜,容易再起。中共少了這份保險,只怕一崩潰就萬劫不復。直覺上,裡面這次有可能硬著陸,但遠未至於崩潰。可能有大量失業,造成局部騷動,但鎮得住,一兩年後會再起。30年長的7/8%增長本屬變態,惜啪丸上癮停不了。若此,被硬著陸拉下來是好事。13億的人口,能維持年增3/4%就已獨步天下。
   2. 自由派最討厭華人實用、堅忍,不鬥專制。開放30多年後,國人的鬥爭性已所有加強。但幾十年的劇變不足以蕩滌幾千年環境加傳統所積下的集體茶垢。經濟一旦「崩潰」,就會再次發揮深層次的自救韌力,捱忍拼搏。
   這是東亞人的特性,非華人獨有。97年亞洲金融風暴,韓人獻金救國,西方人不信其誠。我也懷疑,背後有同事、鄰里的無形壓力。但韓國確在亞洲先爬起來。同樣的,我日前說,日本經濟爆破至今25年,社會仍有序、人們仍守法。韓日人的行為是因為民主還是民族?
   與日韓相比,華人的確一盤散沙但忍、勤、靈仍有助於捱過危難。「崩潰」若能令13億人明白,暴發後不可一世令全球憎嫌,想持續發展還須踏實做人。

2016年1月8日 星期五

160108五午暖:上面真的急挽狂瀾?

   本想上博當日記。但去年留願失敗,今年只做不說,不料也只略好過內股的熔斷。
   昨AD的頭版頭《《環時》:強力部門有辦法規避法律 官媒變相證中共擄李波》,前一天電視有報。翌日連民主派的對手都低調,其大鑊可想而知。
   這份頭號左報的社評獲引述說:「全世界的強力部門通常都有規避法律讓一個被調查者進行配合的辦法.....。」
   我昨晨看到就想留言,但定了大早要去抽血。輪候時又有久違的友人來text,相約去看早場和午膳。回家後再補點雜務,2016終首次失博。
   近年多看三種片:日本的偵探和生活小品,英美的間諜反恐。一見有人說「強力部門」,就想到NSA/CIA/FBI、MI6、新版的KGB。它們在戲裡的確有用法外手段。美劇《Bourne》和英劇《Legend》裡的血滴子,據說連特工部門都不知道其存在。港禁書店的5同仁若真被這類「上大人」「請去」,的確叫天不聞。
   但AD今引述海外的博聞社說,《環時》想當然地辯解,未獲授權,激化矛盾,疑中宣部有意「拆爛污」,已上告最高層。你信「接近中央政府的消息人士」獨對最反的網站爆料?但激化矛盾倒是常理。對港人的創傷雖難挽回,但不及早放人、低調結案,只會令離心avalanche、施政停擺。
   網友認為要對在位者死心。的確,以此來開年,I can't argue with that. 
   不過有人失通常也有人得。上面愈硬,愈有利連任,持分者看好。反過來,有親人持西方護照者怕會趕掹衫尾。
   或純屬巧合,一踏入2016,負面的發展搶著上演。金小帥氫試大大地摑了中國一巴;中國需求大減,全球經濟睇淡,內股帶領全球急瀉,fuse啟用4天就燒斷2日,要認衰停用;人幣急瀉到87兌百港元,風聞要再跌一成;外資急走,外儲大減,...。iPhone疑減產三成觸發股價跌破百美元。
   我雖冇stake長年懶理財經,也因為電視新聞用股匯打頭而被迫重新關注。海外來WhatsApp也問何謂「熔斷」。
   不怕說,經濟放緩對我有利,從社會出發我甚至歡迎。升市我既冇份,昳市也就無憂。樓則反正要住,懶理升跌。市道弱則加價少,反有利長者食老本。而論大局,經濟不想單靠金融、地產,予中小企、創新合理的機會,樓租怕先要回落三成。樓租若佔去近半開支,誰都難有足夠時間博取新機。當然,經濟上仍活躍的業主不會同意。但樓租一日天價,香港就無從多元發展。

2016年1月6日 星期三

160106三晨晴:禁書案扯上外交意料中事?

   就禁書店各同仁懷疑「被」北上失踪,港人或怒罵愛國辯士的衰鬼嫖娼出事論,但真正大焉者是其中兩人分別持瑞典籍和英國籍。
   前者失踪逾月,未聞瑞典公開追究。但後者迅即獲英外相確認公民身份。可中方稱,事主「首先」是中國公民。
   若此,這位李先生會否持居英權,尚未在UK住過,令中方以為:你只持有UK期權,期權一天未行使,也還是我們的人,按我們法律辦。(當然港人會說,即便中國籍,也應遵循英式港法。)
   受此刺激,持居英權的5萬港人家庭,尤其是曾為英赤膊上陣的警務人員,若湧去英國暫住以換領bona fide護照,英國也頭痕。
   何況首相剛與習主席挨肩搭膊,女皇更以九旬高齡開宮倒履相迎,新年流流有自己人不明不白地落在對方手裡,必被記者政客淤死
   爆主席緋聞或有損第一家庭的和諧,但你總不想西方的中國大好友重新投向美國,反過來圍堵自己吧?
   問題雖總會解決,但英方還敢那樣親華嗎?中資入英以至入歐的阻力將大增,划算?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160105二午雨:近日遠中甚明

   李波手書傳真()稱自主北上助查、家人在港銷案後,「公安越境綁架」的傳言對中央來說怕是化解了。但不帶回鄉卡「偷渡助查」的確費解,爆習主席早年情史的疑慮難消。事主和中方怕難以公告天下,港人恐共仍多一重。
   還有一個月就過年,溫和的AM說《日本團九成滿 韓國團僅半滿》;建制的HL頭版頭《北海道首爾團最搶手 逼爆雪國》模糊了韓日團的市道差距,但也以日本團排頭。
   論玩雪,中國東北多的是。但港報不提內地團,市民的向背甚明。過年雖然會有幾十萬基層和大陸出身者回鄉,但並非自主消費。何況同期內會有萬計的知識中產趁長假回西方探親。
   此博的標題自是以偏概全、挑撥情緒、製造話題。上到軍政層次,港人未必真的助日反中。再說,港人不諳日語、重錢輕義、慣用英制、講求享受。日本人際關係緊密、上下分明、尊重大自然,即使開放移民,港人也不會受落。但在文化層次上,肯定愛日而惡中。
   對港人缺乏親和力,內地責無旁貸。當然,中央先要考慮到13億人,不可能遷就只佔國人1/200的港人。不改善價值觀,只望港人創科,香港只會變成台灣。台灣的創科百倍於香港,不照樣對中國離心?
   去年陪親人帶3B外遊,兩次赴日。但其中的沖繩對日本來說相當於夏威夷之於美國。氣候亞熱帶,文化上以Polynesian為原住民,古代長期師從中國,近代被日收編同化,二戰後又被美國統治,對我來說四不像,乏善可陳。
   上週遊大阪,只到過奈良公園、海遊館(水族館)、與動物園相鄰的Playville(動物園歲晚收爐,只好退而思其次)等兒童樂園,以及最旺的心齋橋和戎橋有蓋商店街(大阪把這兩條街稱為「筋」-心齋橋筋和戎橋筋,會否是借用人體「筋」的意思?)、電車鐵路hub的大阪站。但即使鳳毛麟角,也多少明白港人為何特愛遊日。
   便:公交四通八達、班次密、準點到分、漢字地名,自助可走遍大多數地方。
   :明碼實價,既不講價,但也絕少欺詐,甚至可捧一堆輔幣由收銀者選取。日人的誠實與華人的蠱惑幾乎是兩個極端。
   :港人遊日絕少遇到衝突、偷搶、傷害。即遇天災,也很少聽說被趁火打劫。
   :大城市的「都心」一如香港,人流密,店舖多,正中愛行街飲食的港人。這裡有一個經濟學的anomaly:日本的泡沫經濟爆破已25年,但遊人從不覺得其蕭條。美式學者或會罵日本用補貼、低息來欺世。但希臘、西班牙也大量補貼,為何又撐不住市面?我相信,日本經濟贏歐豬,除了靠補貼福利,關鍵在與國民的勤勞敬業和權責比重感。只不過港人被長期的富裕腐蝕,走上歐陸路子後,不願再提work ethics而已。
   :日本除了鬧市,還有香港缺少的農村、山林等腹地。野外地區幽美恬靜得來,仍具有上述的誠和安,可放心行山、賞景,為非消費性港客所愛。
   :去年日圓兌港元由高峰的9跌到如今6.5,是下半年港人和內地人湧日的主因。上一輩對日本的記憶是貴。但港中物價上升了30年,相對日本經濟爆破,日圓狂貶,平民消費折港元平過香港,尤其是在港被租金食材托高的日食。在大阪鬧市食拉麵,1000日圓隨時有交易。但香港的拉麵店絕少同價的選擇。遊日前更有熟人「醒」我:日本配眼鏡平,因為國產的Hoya鏡片在港貴得多。
   但「平」隨時間變動,起落可以很大,不能視為日本的旅遊優勢。
   與日相比,內地便和旺都夠,但衰在誠與安:怕叫價高、買假貨、食壞人...。
   當然,這許是社會由長貧轉為急富的必然,日本也曾經過。昨04年勵志日劇《牡丹与玫瑰》的資料。故事講述一對姐妹30多年來在艰难的人生中坚守自我。以下這段文字不就是40年後的中國:
   「70年代的日本刚经历东京奥运和大阪世博,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人们对金钱、名誉、权力、地位的追求达到白热化,一边是疯狂的物质增长,一边是自私浮躁、人情冷漠的精神颓废。」
    為求公允,最後講一種日本的壞。環保遠勝港人,但也敗在特愛潔淨、安全,很耗資源。幾塊紫菜獨立包裝,更內附乾燥劑。內地人搶購的電動廁板,洗pat水量由你調教,有潔癖的話可長噴。但大家錫住日本,無人質疑這些貼身產品的耗費。

2016年1月4日 星期一

160104一晨暖:港人會否走上不歸路?

見theinitium.com
   禁書店多名關係人失聯後,店東更在元旦前夕據說被綁北上,令陸客潮減退後,港人有所緩和的情緒反過來升至新的高峰。
   事關兩制底線,觸發政治恐慌,非陸客過多引起不便的低層次矛盾可比。港人的「一國」觀會否走上不歸路:成年的移民,年輕的走獨,只餘下無奈的大眾?
   日前就此上博後方醒起:對港大硬上弓和禁書人懷疑失聯,或正是習主席周前對梁特首說港有「新情況」後所作出的對應。
   我生性悲觀,寧可預得壞些,到時不那樣差也就賺了,好過預得樂觀,到時失望。但即便如此,覺得習還未至於「暴君」的程度。感覺上,他是想兼有毛理論上的「理想」和鄧實踐上的「實用」,相信這最適合中國人、最能富國強兵。
   說毛有「理想」,我或會被罵老人癡呆,語無倫次。但以我看,毛在抗日內戰時的一些言論並非沒有道理。他懂國情多過蔣,所以得天下。問題出在他的宗教式革命狂熱。被捧成中國的救星後,目空一切,覺得蘇共也走資墮落,唯自己最革命。為了讓中國帶領世人達成共產,用瘋狂的形式,不計代價包括人命來落實這些「理想」,導致大躍進、反右、文革這些中國史上空前的災難。
   至於鄧,無人能否認他收拾毛殘局之功。但急於救國、搶回失去的時間,用近乎jungle law式資本主義的右來矯正毛的極左13億人史無前例30多年高速發展之餘的貪腐、公害、浪費、傳統淪喪....,很可能同樣要用30多年來補救-如果還來得及而政策又正確的話。
   結合毛和鄧的好,剔除其壞,可能就是習的「理想」。至於這兩種「好」能否融合,去其壞後又能否留其好,恐怕習也說不準,而只是學鄧那樣,摸著石頭過河。

2016年1月3日 星期日

160103日晚微雨:3B餵鹿看性格

大阪大丸食品部趕辦年貨的墟憾
   今霏霏細雨加上高溫20度,罕見地大霧。2016才第三天,不會是早春吧。
   午後與家人上山頂,在環山路上外望,約只得見10/20米內的樹木(下)。遊人紛紛舉機留影,有人甚至專程來「較砲」影沙龍。
   天文台說明後有雨,似乎督促我留家做事。
今午攝於山頂
   晚飯後去親戚家開生日會,切IFC排隊買來的名牌蛋糕。三個B都很開心,同時擠在小帳篷裡都不爭執,包括上週遊日時經常扯著母親嚎哭的妹妹和與妹妹爭母親的哥哥。回家後想起,三兄妹遊奈良餵鹿時不同的反應。
   大哥慎:很願意手持食物餵鹿,但鹿嘴一伸過來就縮手,要爸爸代勞。
   弟弟勇:由頭到尾手持鹿餅,鹿嘴伸到手邊也不縮。
   妹妹怯:遠見鹿也笑,但鹿一開始埋身,隔一兩米就變色後縮憋嘴。
   我由此想到三兄妹長大後的社會角色。有人會說stereotype,但我相信民間智慧。「三歲定八十」不會準十成,但會有七成吧。
   若此,妹妹今晚在家顯得友善開心也就有理。日本環境陌生,加上歲晚(日人以元旦為過年),人人趕辦年貨回鄉。我們所到的步行街、百貨公司、地鐵大站,虛來攘往,人人趕路。我都不時要閃避。妹妹吵鬧怕是受警,但反過來影響哥哥、弟弟的心情,變成三個都爭著要媽媽保護。

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160102六晚微雨:人類藉「含飴弄孫」傳承

   遠方的親人來去匆匆,但總算是首次在港過元旦,也初次見到家族裡的三個新生代。
   過節像做愛:期望殷,前奏忙,高潮短,事後空虛,等待下一次。
   但年事日長,人生開始倒數後,過節一次就是一次,應該感恩而非抑鬱。

   相隔五年,先後兩次與親人裡的一對年輕夫婦同遊日本。但這次全程多了一童兩嬰、兩架嬰兒車、幾大包嬰兒用品。老嘢要幫手睇頭睇尾,確保安全,由此創下旅遊六日從未購物的紀錄(食住交通由三B的父母統籌,老嘢照跟即可)。
   其實,這六日在日本常見的有蓋市場和百貨公司有機會購物,一度想買瓶特色清酒回港留待過年。但3B不時爭黐母親,往往連父親都束手無策。自己一難分心,二怕購物後冇手拎,一於慳番。
   湊B論工作強度是苦差,但作為代際傳承是偉大的自然現象。我名義上有姐姐、哥哥和妹妹,其實成長如獨子。成年後既無子女,也無機會看姐姐、哥哥的後代成長。要年近70方首次近距離接觸嬰兒。這可能是我晚年上天最佳的賞賜。
   這3個B論家譜是雙重外家的「遠親」。但由於外家的家庭關係,卻近乎直系。
   近年觀察嬰兒的成長,深感人生有如一條半圓形曲線的循環。出生後,體能和智能由右段逐步上升;成年到達巔峰後再循左段逐漸回落,最後回到出生時的空無狀態。只不過,嬰兒有整個人生在前,老人則最後退回到降生前的出發點。
   嬰兒出生後逐日模仿、摸索來掌握大人的技能,由張嘴「呀」到學會吞嚥、爬行、直立行走、自行進食、如廁到會跑會跳,.......再加上正規教育,在頭二十幾年裡學會甚至超越長輩的技能。進而可能在30-40歲上到一生體智的巔峰,隨後進入曲線右半的下降段。
   60-70歲後,更逐漸將頭二十幾年學來的技能還給上天。到了最後階段,有些人甚至難以舉手投足、吞嚥、講嬰兒牙語。這就是人生的盡頭,與人作為純物質的一面,由受精卵成長分化,愈來愈複雜,到最後退回到無機的狀態,心智和物質都遵循這個循環。
   與幼兒和嬰兒相處,看他們學習、嘗試與失敗、嚎哭。自己從旁觀察,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看機會幫點忙,為家族以至人類的傳承出點力,是老來最大的喜悅,應當也可以減慢退化。由此明白,令老人愛「含飴弄孫」,是自然界借親情來維持人類的傳承!
   荒廢科學40多年後,現草草書來,可能連小學生的認知都不如。但夜已深,先此上博,日後有機會再逐字修訂。

160102六晨雲:費解

   這個元旦最不開心的或是「果然」被眼中釘領導的港大人和聲稱被綁北上的禁書店東。書店的其他股東和僱員據說此前就已北上失聯。
   在近年的氣氛下,輿論必把兩事扯在一起。
   梁府對港大如此用強,會否是有關方面誓要令英殖百年的人才庫回歸,為愛國服務?港大製造大狀、AO、學運領袖的功能尤其關鍵。
   寫至此,插個笑話。罵帝俄時代沙皇迫害猶太人的百老匯歌劇《Fiddler on the Roof》名句曰:”Rabbi, is there a blessing for the Tsar?“”Of course, my dear: May God bless the Tsar. Keep him far--away from us."
   書店案若屬實,選在一家團聚的年晚來下手,亦令人費解。習近平無比強勢,放浦志強但不讓他當律師更顯露了手腕,甚至令人對劉曉波早日獲釋帶來了憧憬。看不出為何要在此時來對付幾個反共的港人(這些人雖然可信早期來自內地,但在港並不影響大社會),為反中反梁加油。
   高鐵的一地兩檢更難過關。

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160101五元旦:希望2016好

   人人都望心想事成,但也深知與現實的差距。
   2015不是我的好年,老母腦退化病發,我左眼初見黃斑病變,親友離世頻傳,不只一人令醫生束手無策,更有可敬的長輩疑因病厭世。看Robert DeNiro扮演我同齡人重出江湖的《The Intern》(港譯:實習冇限耆),年滿70一項常見的活動就是出席喪禮。
    但幸虧我了無大志。不說一山還有一山高,即使今天無敵,也終要隨年事而被後來者取代,我不會為此而哀。
   反之天下之大,任何時空都有喜有悲,何況人生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餘下的日子我不敢說,但自問過往70年,無論多不如意,在70億人裡已屬大幸。現只求最後少點苦痛,少連累親友。我會為此而努力,但即使這樣卑微的訴求,也深明不擔保如願。
   至於最後的歸宿,有信仰與無信仰之差主要在身後是否還有靈性。後者退回到單純的物質狀態,與木石歸一。但即使身後有靈、得享萬福,也不會與在世的親友維持聯繫。當然,身後若落入不幸的境界,那又是另一回事。
   日劇《小小食雜店/糖果之家》()日前大結局。一家類似我小學時買波板糖的破店,創辦人離世後,遺孀和男孫留守繼承其遺願。但如今FamilyMart、Lawson遍佈,每月只有幾萬日圓生意,賠光本錢都不夠開飯。
   戲裡沒說,但兩婆孫大概是靠養老金、小企業補助一類福利度日。但孫兒與青梅竹馬結婚後,阿嫲離棄相依為命的孫兒,賣掉店鋪,用所得遷入老人中心。理由是店裡多了孫媳與其前任生的兒子,住不下。孫兒勸說無效,自己又長期遊手好閒,無力幫阿嫲安居,只好接受現實。
   但住得太逼似乎只是婆婆的藉口,其實是利用日人含蓄和表面上顛倒責任的做法,重現日本的傳統故事《楢山節考》古代日本山區的農牧養不活全村,據說學動物老來自動離群等死。老人連家務都幫不上忙時,由後人背到山洞裡,留下點食物。至於最後的離去是出於自然還是經由獸力,後人已無力兼顧。
    劇集的結局也很《楢山》,上下兩代一別即成永訣:孫兒被迫遷出從小生長的的店鋪後,為了儲錢接阿嫲返家,轉性博命打工。但捱到天昏地暗,長年未及探望嫲嫲。及至經濟開始上岸,院方來電說老人家已接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