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1日 星期一

150831一晨陰:跑馬號角再起

   下屆換人非無可能?黨元老公開捧公務員;曾開明說選出現任者那次,他一度獲挺跑馬:說明本地黨早就不Like他。但建制也不Like,他看來的確比較孤立。關鍵是本地黨的聲音,黨中央會聽多少,公務員出身的特首又是否鎮得住建制和本地黨?
   擔心大馬再排華:《數十萬人示威反總理 八成是華人》。中國國力今非昔比,馬來人不敢輕舉妄動,但群眾情緒一激起就難免失控。 至於總理稱,私人戶口裡的7億美元是中東捐款、沒上街者都撐政府,也是難得的笑話。
   12萬日人反安保:中國人當然最開心。但對日人來說,是反映廣泛的民意還是社會分化的全球大潮?且看議案會否照樣過關。
   對泰國不宜太認真:四面佛爆炸20死案近兩週後,終拘留土耳其籍入境者,續緝捕更多外人。「私人恩怨」會多人飛到幾千里外報復?當局語無倫次,我猜一怕承認遣返維人受針對,二怕刺激中國大客,不利旅遊。指鹿為馬面不改容的性格與多年來的反覆政變、紅黃對峙、倒他信兄妹相印證一脈相承,說明泰國去玩無妨,但莫認真看待。
   除了非洲,敘利亞、阿富汗等戰區的難民亦爭相湧歐。新聞只突出死亡個案,但只怕有更多人被虐騙淫辱拐賣。再說,歐洲雖有7.5億人,但難民只想到富國落籍,最終救援同化的壓力集中在富國的一兩億人。這再次說明,美、中與動盪地帶有地形阻隔,得以獨善其身的運氣。美國兩岸對外有幾千里的大海,伊斯蘭人難進入,防恐襲遠比西歐容易

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

150829六晨午後雲:要服《日本最長的一天/日》

   《日本最長的一天/日》指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前24小時裡,最高層的大約10人,主戰與主和的僵持,包括流產政變,最終靠天皇裕仁「聖斷」(拍板)。期間發生的事,日文裡記載甚詳(縱使中國人或許不信)。
   此片在67年,東寶就以創業35年的名義,請三船敏郎主演過。接著81年,日本的战争研究会出版同名著作。大陸摘譯英文版,名為《日本史上最长的一天-八一五投降纪实》。但不知有否略去不想國人知道的細節。
   我沒看過67年版,不知道今年的版本是否更「騙人」,只知新版也交代了投降前那半個月導致日本投降的關鍵,特別是美國原子彈8月6日下廣島和9日下長崎。英文片名《The Emperor in August》較中文來得貼切。
   安倍拒絕來華看閱兵後,新華社點名罵裕仁至死不肯道歉。天皇在日具有神聖的地位,比毛、鄧在大陸更不可批評。裕仁發動戰爭的責任不可推卸。但我不覺得他是主動出兵,而像是在日本文化裡,順應臣下眼中的「大勢」。
   這主要是日本1853年被西方強行開國不過50年,就擺脫落後晉身列強,在1894年和1905年連敗中俄兩大國,以致自以為比歐美白人優越,要以大和文化征服黃種人的東亞。當然還有現實中,地狹人稠、資源貧乏,要仿效白人尤其是大英帝國,到海外佔地殖民。
   一句話,日人自視為亞洲落後民族的救星。這種意念上的狂妄與現實中掠奪的需要,形成了蛇吞象的妄想。日人偷襲美國,與希特勒東西同時出擊,自取滅亡,是同樣的道理。
   德國若避開地大嚴寒的蘇聯,日本也不碰美國,讓其以門羅主義為名保持中立,繼續扮演世界工廠,對參戰方出口戰備補給,賺盡全世界的錢,戰事可以拖很久。中國人唯靠地大和時間來拖垮日軍。無理智的狂妄令日德自判死刑,只是重複歷史上霸王自絕的前例。
   戲裡的裕仁是仁君,以民為本,為了大和民族繼萬世開太平,寧可「屈辱」投降。但中國人怕更恨的是,戲裡真正的「英雄」是代表好戰派的陸軍大臣。
   日本當時戰機隸屬海軍,沒有獨立的空軍。但海軍的艦艇已被美軍消滅殆盡,不願再打。但陸軍自恃有一億國民為兵員,力主用自殺戰略與登陸的美軍拼。總理、外相等文官雖然也主和,但手中無槍就如中國人說嘴上無毛,拗唔過。
   陸軍大臣在開會時照例要代表同僚主戰,但內心其實是以天皇為上的溫和派、有涵養的君子,暗中壓住密謀暗殺總理、海軍大臣等「投降派」的狂熱軍人。後者使我想起三島由紀夫。
   及至8月9日連吃兩顆原子彈後,陸軍雖然也深知打不下去,但不肯接受投降後,天皇降格為英式虛君,也拒絕美軍進駐,要求「自治」:自行解散軍力、審訊戰犯、改革政治,有點像寧可剖腹,不能死在敵人刀下。你要這樣,我就與你死過!
   打破僵局唯靠須承受虛君化「屈辱」的天皇自己拍板。但得悉天皇錄下對全民的「終戰」廣播後,少壯派發動「兵諫」。他們不敢碰天皇,於是漏夜進佔皇宮和電台,搶奪錄音帶。但將帥忠於天皇,兵變不待黎明即告瓦解。天皇甚至不知道昨夜大件事。
   全民收聽天皇「玉音放送」(放送即廣播)之時,陸軍大臣在寓所剖腹,以示承擔戰敗令天皇屈辱的責任。
   戲裡唯一明顯的壞蛋是戰後被處死的甲級戰犯東條英機。他不但煽動少壯派政變,更暗示可以郁天皇
   我相信《一天》講的是事實,但不敢說沒有足以改變關鍵判斷的微妙遺漏。在芝加哥大學讀書時,就深知日人對歷史的認真非中國人可比。遠東圖書管裡,日文的中國地方誌比中國人自己做的更多更詳盡。換言之,中國人研究自己的鄉下,不能不懂日文。有人視為戰前日本間諜滲透中國的明證。但中國也有大量學生留日,為何不見中國間諜滲透日本社會這樣成功?不自我改進,唯怪對手茅,是阿Q的本性。
   日人軟實力遠勝,關鍵在性格陰、深、忍、細,以及出於拜物的原始宗教,特別尊重大自然。我們相反,自古相信人是萬物之靈,大自然任我而為,毛澤東的人定勝天、鄧小平的拿來主義都是中華傳統和馬列唯物的結合,但最終是不惜環境來開發。日人慢工出細火,不惜一切來保存傳統,我們只看眼前,過得海就是神仙。
   中日另一個重要的分別是,我們被經董仲舒閹割的儒學害死。孔子六藝的被刪淨禮與書。習射、御者,無腦的武夫也。樂則玩物喪志,丟給青樓戲子去娛人。數被視為商賈逐利所為。六藝裡既然唯禮書高,文人至上兩千年,社會精英都是空談治國,不懂生財護國,甚至無法獨力生存的書呆。
   國人以為,日人吃中華文化奶水長大。但其實唐以後,日人就不再以華為師。他們堅持習武,拒絕以文獨尊、科舉量才,避過了儒學治國的陷阱。習武vs習文根本的分別在於務實vs務虛:武講手,性命交關,首要實際,梁朝偉演的葉問話齋:講比武,一個企起身,一個倒下去,就係咁簡單!但文講口/筆,拗輸不會死人,隨你天馬行空,容易死雞撐飯蓋。
   所以,日人一被列強砲艦強行開國,就明白自己打不過,立即轉軚向列強學習. 隨後那十幾年,推翻守舊的幕府,恢復天皇的權威,全力引入西方軟硬件,包括戴高帽穿燕尾服用刀叉。我們清末的文人朝廷拗左幾十年「洋為中用」,到被列強瓜分,仍在反覆。 
   最能說明日人對先進外來事物了無反顧的是:戰國時代,不記得十六還是十七世紀,葡萄牙人將火槍帶到日本。軍閥(大名)一見能遙空傷人,立即買下。一年後,日人已仿製出可用的A貨,軍閥爭戰更上層樓。
   我們心知紀念勝利70週年的文化產品在國際上貽笑大方,故只好閱兵。由於文化相近,中日軟實力之差,更大過中美軟實力之差:
   宮崎駿;黑澤明、三船敏郎(張藝謀?);
   拉麵、壽司(中國菜位居世界前列,中餐館全球開花。但蘭州拉麵、上海小籠包、北京餃子、廣東雲吞麵能在西方無人不知嗎);
   圍棋(國際上有誰學、鬥中國象棋);
   柔道、空手道(我相信空手道十段打不過李小龍。但功夫無法有公認的分級制,在國際上比拼排名。因此,我們也搶柔道、空手道的奧運獎牌,沒有人來爭功夫名次)。
   當然還有漫畫.....
   最近隨家人陪一對歲半的BB初次出外旅行。沖繩五天,個人最大的成就是買到一瓶日本威士忌(圖)。主要是好奇:日本威士忌點會打倒蘇格蘭,獲選為世界第一?
   眾所週知,日本的西式麵包、糕點、法國餐也高居世界前列。我們若不屑拾西人牙慧,拿出自己的傳統來比拼呀!
  類似的差距不勝數。此文太長太粗糙,有機會再逐點改。
  即使講文,裕仁的投降演說也令中國人汗顏。日語古文,全文漢字但當中文看也可以看得懂。站在日人角度,用字妙到毫巔用「終戰」來避說投降,叫國民放下武器,但沒有承認戰敗。不得不服。

2015年8月28日 星期五

150828五晚:終於上了會

   今晨初次去區內的衛生署長者中心驗身,原來就是我前幾年肩周炎去做理療的大樓。
   上週來電通知輪到,日前再來電提醒。現場輪候者不多,醫護無須趕頭趕命,對長者的生活、健康、心理問得很仔細。醫生年輕友善,但並不馬虎。
   整套服務好過我去年花千多元買的私家流水線作業。更開心的是,這似乎是終身會籍。驗身後獲發一本個人健康紅簿仔,錄入vital stats、生活紀錄、須注意的症狀、今後來中心求診和每年驗身的紀錄...。帶在身上,無論到哪裡看醫生,出示就是了,不怕長者講不清楚。
   我給兩個Like。遺憾的是知道得太晚。如果62/3歲就來排隊,一滿65歲就可準時入會,如今損失了好幾年。今後會多用這個會籍。
  現在各區的中心入會普遍要排兩年。原因還是:公家收費<私家一成,除了中上層,人人都來輪。
  我作為沒有保護傘的中產,不介意公家收私家三分一的費用。例如驗身和每年會費各一千,有事隨時可來低價問診。
   公共醫療之初,英人或按慈善機構定價。但免費午餐一派開,就沒有人願意面對可持續的問題。社會富裕、NGO盛行後,公家收費只會越來越落後於通脹,補貼越來越大。
   今晨候診時,見牆上的水牌寫著1998年董建華開幕。平心而論,長者健康中心的概念怕是彭定康時代定下的,只不過董上任後落成。無論是誰的功勞,我都謝謝他。有了這個會籍,對自己今後的歲月放心很多。
  Thank God.

2015年8月27日 星期四

150827四晚:不明他山之石難討回公道

   家有客,昨未上博。但馬後炮,昨就覺得股市應會反彈,不料延到今天才成事。但超賣撈底是股災後頭兩天的鐵律,這次或還會再低一些才穩得住。
   文化產品好看/玩vs政治正確,常人重前者,自由/新左派重後者。一個人屬哪一類,我覺得主要是家庭、學校、經歷、地域、社群形成的,只有好動/好靜、樂觀/悲觀、冒險/謹慎這類基本特性與生俱來。而家庭、地域、社群合計構成所謂的民族性。縱使表達不同、輕重有別,但每個地方的人細看都不脫所屬群體的屬性。
   中國紀念抗日勝利vs日本紀念終戰「屈辱」70週年,各自推出了排山倒海的影視作品。但「神劇」,功悉歸共軍、排除國軍的標題看得多,中國作品敬謝不敏。政治掛帥是中共的基因,我可以理解,不看就是了。
   但這一來變成只看日方作品。今晨特地去看第一場公映的《日本最長的一天》。長140分鐘,本以為中途要如廁,不料節奏快似《House of Cards》甚至早期的《West Wing》,加上人物多,追不上字幕,氣都不敢透,更不敢離座,怕返回座位後不知就裏,看到散場都未認清所有的主角。
   為求均衡,下午上網看韓語片《最後的慰安婦》。演員看外貌都是韓人。但全片90分鐘都是講日人如何殘暴,幾無情節,實則戲劇化的紀錄片。暴烈是韓片的專長,但此片的表達像粵語殘片。看每分鐘都在捱。(150829更正:原來製片和導演都是中國人,難怪!)
   以中國人角度(韓國人或許亦然)看,講二戰的日本作品照例不提自己發動侵略、魚肉他人的責任,而只講戰爭進入中後期,自己敗退過程中的「悲痛」和對戰爭殘酷的「反省」。
   我這一代出生時,日本已接近敗亡,個人並未受日軍之苦。但一些朋友自讀書時愛國,至今憎死日本,不去、不買、不食。但要說痛恨日軍侵華,怕更是因為日人只訴苦而不認罪,覺得與德國相比,奸狡惡毒無以復加。
   我不是厚黑學/Machiavelli信徒,但不覺得靠這種義憤能討回公道。《最長的一天》與中國的抗日劇相比,打個比方,有兇嫌請來SC,雄辯攻心,遇上九流的受害方大狀,令陪審團覺得:被告雖有愧,但情有可原,自己最終也受害。有人致死委實不幸,但最多只屬誤殺。苦主聞判狂怒,衝向被告,被判藐視法庭....。
   國人埋首於恨,不敢面對日人之長相對一己之短,在軟實力上只會越來越被拋離,為仇者快。
   晚了,明晨要驗身。《日本》一片過兩天再說。關心的朋友可以看今天MP蔡子強以此為題的長文。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150825二晚:People don't change

   海外的「運動界」舊友往年避開香港的盛夏,深秋才過訪。今年夏天多年來最熱,反接踵而至。有人甚至前腳踏出,後腳再踏入。
   但應與佔中無關。我這個背景的友人離港已久,根在萬里之外,現正退休享福,即使仍關心香港,也跟不上近年的「相變」(phase change)。
   但有趣的是,很久未見,期間中港早已翻天覆地,但大家的看法都沒有怎樣改變。當年最左的仍然最左,近乎毛派;最右的也仍然最右,屬於反右文革孕成的「討債」代,與共勢不兩立。一方只見國家的好,另一方只見國家的衰。聽過這種兩極的看法後,唯一的結論是:People don't change。
   好在我沒有ego,不怕聆聽,你講什麼我都不驚。當然,我這個不左不右的也依然故我,在這個Age of Extremes,甚至最沒有人喜歡。But I am proud of it.我最憎個人主義的行為,但其實在思想上fiercely independent。想要說服我,拿出內涵來。
   昨晚見恆指跌千點,直覺上就想今天會反彈,想趁機入一種收息保本股。但適逢海外友人來家小住,無暇入市。晚上再來說,早成馬後炮。
   記得六四那天恆指暴跌。我當時回港不久,沒有經紀,請家人託股票行的死黨幫我入市。但家人是小市民心態,跟大潮起落,沒有聽從。我相信,人有冇財運,七成「整定」,才智只佔三成。
   中華民族天下無敵的心理有數千年的歷史,衰一次不足以令13億人明白自己的局限。今後還要吃十次八次苦,才會比較明理。

2015年8月24日 星期一

150824一晨雲:他客觀上難以取代

   香港今天的焦點是股市再跌幾多。Good luck, everyone.我無大志更無本,若有保本收息股,望君教我。
   *很想知道,中国一游客被塔利班绑架了一年多後,在9.3大騷前獲釋,代價是什麼?
   *區選在即,大狀黨應索性改名本土黨!保法起家起碼夠崇高;如今降格保樹、主打阻路,終為選票走下游。
   *強弩之末:Bolt在世錦賽百米短跑僅以0.01秒奪標,比自己的世績慢0.2秒。明年奧運應輪到美國的Gatlin。
   *新球季也許英超輪到曼城登基,西甲則皇馬可壓巴塞,拜仁也不再一枝獨秀。

   *倒CY、得民心者有機的傳聞定期來襲,但造勢多過現實。「狼來了」叫得多,也就麻木了。中央當然會有後備以防萬一,正如國防要準備有導彈攻過來、你為家人買重壽險。但為百萬分之一的contingency留餘地,不等於其他scenarios有實現的可能。99.9%的投保者都會有正常的壽命。
   不能連任可以有公、私兩種原因:健康、家變;管治出大紕漏。前者以女兒出走看,仍屬可控的範圍。至於後者,如今社會天天有話題,他今後這兩年只會更多。但只要建屋有成,透過舒緩居住減輕民生其他的關注,你很難用其他管治問題來踢他出局。
   是耶非耶,兩年後就知道。
   *輿論想捧來取代的,財爺太aloof太「美」(他學中國功夫正是因為半「竹升」);大醫生則太真誠(換了政客就不會當著鏡頭,怒目對街頭反對者說「講完!」)。
   一個真正有機會的,怕是早期「背叛」民主派令傳媒不Like的房長。鉛水事件faak大前這幾年,他不迴避問題、顯得願意承擔,在民生上延續自己學運年代的社會意識。他有學者身分,政見溫和,無商界瓜葛,分管CY和港人的頭號關注。中央可借他來應付港人反官商、爭民主的訴求。
   記得鉛水爆發之初,我就因為公屋密集、居民多,說這是影響最廣、最為人alarm的公共衛生事件,僅次於沙士。房長其後仍應對得體,也表示承擔。
   但不料有問題的不僅是一個屋邨,連私樓、學校也不免。看來是「世界工廠」崛起初期的問題:價廉「物美」加上近水樓台,但安全問題尚未浮現,遂包辦了港人所用之物。如今方知其犧牲安全來殺價。
   若此,那幾年落成的樓宇,除了用料講究的豪宅,都難免有威脅。但全港換喉十年難成,房長令譽難保。或因此,近日雖事件擴大,但只見署長,不見上司。民望高者若地位不保,對在位者有利。
   
   *大陸人愛講歷史。但史實與杜撰以講自己的話真假難分。《頭條網》昨午轉載「文史悦读」說:
   「临终前,慈禧太后郑重地说:“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
   你信?

2015年8月23日 星期日

150823日晨雲:天津後山東,難道針對9.3?

   天津倉後輪到山東化工廠,兩宗爆炸都離京不遠,難道與9.3有關?由此記起忘了說:天津案與美國九一一世貿被撞倒相同的是:大批消防殉職。
   網友心水清。以金大王的異行,的確可能想以戰逼談。我轉數慢,只往實裡想。
   不怕說,我做不了好記者。部分出於讀書時的學術背景,偏愛中長線,懶看短線,討厭八卦,加上想像力差,不敢認叻。
   所謂中長線指趨勢和傾向。例如今天描述制止西歐火車上恐襲的人士,非民族的右報稱為《勇美軍》,但愛民族的反美報大題只說《勇乘客》,其後標出《美兵》時,譏諷說《休班「撞彩」建功》 。
   誠然,兩美國GI遇恐襲是「撞正」。但全車500乘客,誰又不是?除了施襲者,世間有誰會刻意去迎恐襲?關鍵是這500人「撞彩」與兩美軍同車,得以逃過鬼門關。
  借文字來傳達新左的偏見,比言論專制好不了多少。志大才疏是該報的死症。

2015年8月22日 星期六

150822六晨晴:有法無法偶會converge + 後補4則

   我們最自豪因而最不屑大陸的是:我們有法治而他們沒有。但世事總有例外。港報老總被斬案與天津倉末日爆炸案,最後入罪的怕都只是出手的笨人。我們今後再有新聞人遇害,也照樣不會找到出錢的精人。
   顯然訟師教落,斬人案兩被告以在大陸屈打成招抗辯。本來,受害的若非新聞人,足令痛恨大陸的港人將得益歸於被告。無奈言論自由正是香港抗共的核心價值,較被告自稱的「公安酷刑」更為優先。
   兩個小人物不知對象身分就接單而要坐19年,正中大陸最愛說的:「知識改變命運。」

   後補4則:
   *看曼谷四面佛爆炸後當局的說法,可見國家的質素。
   既說非國際恐襲,但又說外國人涉案。若純屬國內因素,涉案既多達十人,怎會抓不到人、講不出施襲的原因?再說家裡人犯罪,何須請國際刑警介入?
   從起初被指涉嫌的兩人其後證實屬子虛烏有,即可知當局亂點鴛鴦。一句話,在泰遇事,最好自己執生,報警只怕破費更傷心。
   *天有不測風雲,人有三衰六旺。有人在機艙關門前趕上機卻遇上空難。反過來,載有500乘客的西歐行進中火車上,有法籍伊斯蘭乘客手持AK47欲大開殺戒,竟撞著兩個休班美軍,反被制服。若非咁啱咁蹺,此人怕要打哂子彈才罷休。歐美應合力表揚這兩位大兵。
   *《恆指1周瀉1581點 15月低位 環球大跌市》:中國30年的高增長終於開始調頭,救市招數似乎用盡。港股繼月前升不停,現反過來跌不止。外資撤離中國等新興市場。但著陸只要不致撻生魚,令北京醒醒、香港減壓,好事。
   當然,這是因為我無資可輸,只求通脹回落。一般朋友有資會頭痕。但港人見慣大起落,以往的危機不出兩年就復原。這次雖被大陸拖住上落,關係密、規模大,但我信港人頂得住。
   *借用毛澤東當年罵美國的話,我看今天的北韓才是真正的「紙老虎」。金大王真的開打,美國雖然不樂意,但心想算了,這個傢伙反正無牌理可言,倒了自有南韓善後,出點錢就是,省卻與其談限核沒完沒了。中國相信也不會太介意。北韓若歸入南韓,後者雖親美,但地緣、國民性較接近中國,不會像日本那樣抗華。

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150821五午雲:不速來電日多

    今天全球最多人擔心(不只關心)的,應屬偷情網Ashley Madison客戶名錄被公開,最沒有人關心的人恐怕是美國「戰後最差的總統」Jimmy Carter肝癌上腦。
   但我剛好相反,不擔心前者反而關心後者。前者我扯不上邊,高高掛起。後者我可惜他是戰後美國最好的「前」總統。在羞辱中任滿後,用餘生為世界和平奔走。國人當佢死既,但他沒有怨天尤人,只是默默耕耘。
這次也笑著公布絕症,接受治療,將自己交給上主。希望他的last mile不會太辛苦。
   要找他晦氣,我是有權的。他任內,我適逢在美過得很不好。美國人無車無法生存。但他搞到汽油短缺,入油要排成個鐘,有人為此當街講手。
   
   境外來電今起在號碼前附加「+」,以暴露那些偽裝成本地號碼的不明來電。我退休已久,很少投資、醫療這類生活上的「公事」,3字頭來電慣例不接,2字頭來電也基本不理,更甭說十幾個號碼的13x字頭。但偶會捉繭自縛。
   週初wiped out兩次13x來電後,接到SMS。原來是長居京城的海外舊友,陪家人來港辦事。友人知名,電郵靠秘書,手機不介意漫遊、付費傳SMS(我們港人就只用免費的WhatsApp或微信)。我只好主隨客便。
   接到2、3字頭的不速來電,我至少等2-3秒才會swipe去接聽icon,但不出聲。通常對方聽不到回聲,過幾秒就自動斷線。我雖無法得悉對方有否在這幾秒鐘裡盜取我手機裡的資料,但自問我的數據不值錢,黑客懶得偷。
   寫到這裡,手機又接到2字頭來電。這次對方主動開聲,自稱「x評網」。雖屬同行,但也隨手斷線,不相信會有什麼交易。
   對於要我提供訊息,但無合理回報的問話,我看不出為何要參與。其實,手機既可付費,應亦可收費。大可每次成功訪問就付款給手機

2015年8月20日 星期四

150820四午:超大事故今後還會有來

   晚8:49後補:RT《天津港發展中期盈利多賺近11%》

   曼谷四面佛前天一爆炸,BBC就猜是維人針對華人(見前天本博)。泰國當時否認,現終於改口。陸、港、星都有人傷亡,但未聞台客。台人不信四面佛?
    上週二沖繩酒店check in後,緊接著人幣貶值,天津就傳來官媒說的「49年來最大的爆炸」。當時就覺得,以大陸社會的性質,是人禍而非恐襲。但看到畫面後,給我的是存在主義的荒誕感:怎會炸到連伊拉克、敘利亞戰區都瞠乎其後,近乎電影裡的末日世界?
   接著在旅途中只是每天起床外出前翻過標題。對大陸這類「事故」,我的反應一如「事故」本身,沒有新意:
   不惜一切發展的人禍,今後也還會有,只看誰倒楣。官方的公報、問責、改良......,信就死。損害或以倍數計,道歉承擔只是演戲,問責很難不靠替死鬼。有人下台後,可能一年半載又變身再上高位。
   當然,有很多細節更醜陋:爆炸後當地電視照播娛樂節目;有人趁火打劫;抓造謠的網民多過真正的罪魁;高官遲出來稱因忙於救援。但以如今的社會,有何奇怪?
   我以化學出身,唯一好奇的是災場有大量氰化物。後者不僅「見血封喉」,而是可以氣化,隨風散佈,可怕處僅次於日本福島核電廠的輻射。
  後來看陸網說,習近平兩三年前就說過,發展不能以人命為代價(大意)。我不懷疑習有此「語錄」。但一句沒有具體內容的話,有多少人會認真落實?天津倉庫現在爆炸了,你當然說是以人命為代價。但此前或已存在了十年,區內每天都有萬千貨櫃、百計職員進出。大家都視為天津的經濟命脈,只希望倉庫更忙碌、更發達、加薪分紅。
   甚至可以相信,爆炸倉的老闆也不覺得自己以人命為代價,而只不過想「練」到盡,上得山多遇著虎。加上可能幾個偶發因素碰在一起,以致在習任內釀成中共治下最大的爆炸,玷污了他的英名。

150820四午雲:寧蝕人幣以減自由行

   或許體力隨年齡下降加上這次外遊主要是分擔年輕家人「湊B」的勞累,回港多天身心仍未完全回復。在酒店一check in就看到的大新聞,至今未提。
   上週二離港,撞正人幣開始貶值,三天內累跌4~5%。我恰巧週末有定存到期,賠上利息更蝕入肉。但有百萬計的人陪我,我身為資金ant-man,輸一千幾百只好一笑。
   在外見人幣貶值,首先想到不是自己的損失,而是陸客少一個理由來港,舒緩反陸情緒。本土派擺明狹隘盲動,但在自由社會裡,對他們反彈只會為其戴上弱勢反強權的光環。上策是借經濟等基本因素,減少陸客湧港的誘因從而本土派維生的土壤。
   港經濟優勢日少,難免要靠自由行。關鍵在程度,近年明顯過度。想深一層,先是曾政府懶,自己不做事,靠向京攤大手板,開啟後患;接著梁政府勤,但目的是融合,急於用陸人、陸資來延續香港的繁榮,令問題惡化。
   陸人是我們的200倍,按統計必有人叻過我們,更因為才智被壓住幾十年,窮了幾代,現一旦出籠,求生不擇手段。港人相反富裕已久,40歲以下的多屬溫室花朵(台灣也面對類似的問題,見同日中國時報郭匡超《陸生狼性求學 台籍生最有感》)。懸殊的人數和競爭力、意欲,令港人妄想學日劇《進擊的巨人》,對陸架起高牆以自保。
   我們之所以如此幼稚,因為百年來只求發達,不管歷史,不看地理。歷史上,我們之所以如此發達,正因為大陸亂窮了上百年,幾億人的經濟機會落在我們幾百萬人手裡。但大陸自己搞起來後,留給我們的機會也就少了,甚至反而會搶我們的生意。
   地理上,香港只是一個點,人口高密但無腹地,除了空氣,所有生存資源靠輸入。港人或以為,全球化後,只要有錢就能買到衣食住行,甩開大陸。真的?
   首先,大陸若限制資與物南來,我們的生意可能減少不只一半,威脅到百萬人的就業。若此,基層還買得起海外輸入的水糧油......?港當年制水,亦曾租船從海外運水來,但很快就發覺行不通。
   台灣有海峽與大陸分隔、有軍隊、有糧油腹地、有水源、與美國有幾十年的「盟友」關係、人口3倍於我們,講「獨立」還有一分現實性。
   誠然,我們有人深信大衛打敗歌利亞的基督教典故、做人要有夢的美式理想。大陸若文革再來或內戰,這個夢也許還有1%的可能。但在可見的將來,即使白宮也不敢奢望。而且,只要看歐洲這麼大,被一萬幾千非洲船民搞到焦頭爛額就可想像,大陸若真的大亂,到時可能有幾百萬難民湧來,把香港踩扁。

150820四晨:我們的盲點

   今天的傳媒焦點:港遭英人開埠百七年來第一宗無屍無證無認而重判的「殺人」(既無屍,科學上無法斷定為「殺人」,只能加括號)案,只再次證明法律的局限。
   法治對防止濫權、維護弱勢無疑必須。但使用繁瑣,效益與成本可能是1:10,形成有錢更有勝算的慣性。港人盲信法治,以為可靠其防共,愈鬥愈自困。
   但對我來說,同樣反映我們社會意識的是,媒體以「董事」來稱呼「殺人」者。感覺上,沒有先進的社會視「董事」為「職業」。
   法律上,除了罪犯、破產者.....,任何人都可以註冊公司、以董事甚至董事局主席自居。所從事的行業、規模、社會影響,可以差天同地。「董事/主席」說明不了個人任何的身分,只說明我們遠未擺脫在英人庇護下得以發財從而形成的拜金意識。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150818二晨:海外恐襲首見港人遇難

   在外遇恐襲(暫未證實,但看不到另有可能)喪生,港人似乎是第一次。若能警醒我們的危機意識,則壞事或可變好事。香港歷來最安全,令我們大安得近乎無知,對外地的認識唯旅遊、經商、移民。
   恐襲近年在全球擴散,泰國每年都有幾宗,只不過不算嚴重,無礙旅客的遊興。但這次升級到川流不息的曼谷四面佛,一舉帶走20多人,不少是華人。
   BBC由此猜:有維吾爾人針對泰國將偷渡入境轉赴中東的中國籍維人強行遣返。若此,對於中國-維人-中轉站-中東這個「四面佛」,港人固要多加警惕,即使本地也不能再大安。
   在重慶大廈附近兜個圈即可知,以香港全球化程度之高,不可能永遠獨善其身。

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150816日晚:爛透的日劇《進擊》

    幸虧沒進場。聽說漫畫改編的日劇《進擊的巨人》令港人聯想到「抗陸」,從外地一回家就上網看。原來是又一齣CG無所不能後氾濫的末日片。
   巨人族肆虐,以吃人維生,而且砲火打不死。人類自圍以圖存的城牆被攻破,奮起與其搏鬥。但只有一種方法令巨人死而無法復生:藉隨身飛行器飛到其身後,用利器斷頸。但巨人湧至,人類力有不隸。螢幕上一再重複巨人手執活人放進口,下半身在嘴巴外掙扎的鏡頭。
   但余生太早,從未看完一本「日漫」,對這種表達缺乏感情,只覺得有核突而無情節。
  至於所謂影射,可以想像的是:「北人」本性靠吃港人維生。我們雖有法治高牆,但最終頂不住步步進迫,正逐一被生吞。戲裡的男主角相信牆外別有洞天,欲翻牆見識新世界。在他眼裡,人類自圍以偷生,無異於家畜。這個比喻,佔中三子之一的學者日前也在公開演講中提到。
   我們可以朝這個方向發揮想像,得出邪惡帝國亡我之心不死的結論。一個人是否相信這類極端的隱喻,視乎性格多於事實。我不懷疑,鄧小平當初提出50年不變,暗含50年後港陸會一體的預期。但末日片裡,人類生存環境的陰暗本身是陰暗性格的體現。
   戲裡的一些對白也激發日人右傾的聯想。漫畫作者的信仰值得Google一下

150816日雲:撞到正

   昨日本投降70週年,與家人自日本唯一被美軍攻陷的本土旅遊歸來。巧中巧,碰上紅雨襲港,《天文台壞兩雷達 影響逾500航班》。清晨在沖繩起床,手機已透過房間的WiFi通報:原訂下午4:20的航班延誤將近2小時。酒店checkout後我斷網,但日間旅遊沿途,家人用富士卡的手機再接通知,班機一延再延,最後說9點多才飛。
   6點過後抵達那霸機場後,發覺兩岸客同樣滯留,過X光機就排了十幾分鐘。過關後更恍若難民營,因延誤而獲派餐飲要排成半個鐘,不少人席地開餐。閘口顯示的班機不是台北、高雄就是上海、杭州、西安。
   輪到我們起飛,實際已接近11點。航程2小時,將近午夜才落地,較原定遲6個鐘。延誤的航班逼在一起抵達,每條e通道都要輪十幾二十人。幸好行李沒有再拖,一家十口連兩個熟睡嬰兒和一個手抱幼童,有幸趕上12:48的尾班機鐵,省卻逼巴士,否則收兩架BB車和抱三個熟睡中的幼兒上車就夠擾攘。
   這次全家出動,志在讓一對歲半的B處女出遊,到就近的陽光海灘玩玩水,哪想到適逢沖繩的大日,更碰上回程的紅雨。

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150810一晨:艾未未在外說的是真話?

   不久前才為在京被困的艾未未重獲護照()而慶幸,今見OD專欄引述艾在德國對《南德意志報Süddeutsche Zeitung》說:
   批量抓捕維權律師案會交法院裁決,當局不會再在法外行動。就現行體制說:摧毀容易,之後並不一定能建立更好的,故不僅要批評政府,還要有解決方案,我如果沒有解決方案,為甚麼要說問題,聲稱只求過正常生活,對當局承諾他可自由來去感到寬慰。
   這與他前幾年的絕不妥協一天一地。希望他不是因為受到酷刑、有家人被扣、個人被抓把柄甚至被收買,而真的是當局回過頭來,借艾案為14億人的政治文明邁出第一步。
   中共硬壓維權不只十年,粗暴到連嚴重傷殘的維權人都可以「吊死」自己,後遺症要幾十年才化解得了。
   就常理言,維權十有九是確有不平,但成為風氣後,必有人借來牟利沽名。這看美國就最清楚。一有事故,損失較大的一方就被訟師死纏,說只要授權我們告對方,可獲鉅額賠償,你不費分文,打贏官司才與我們對分。維護弱勢有理,但副作用是被借來自利,導致官司氾濫、人人防範人人,還未結婚就寫明他日分手家產和子女點分。唯律師得益。
   但反過來,又不能因為美國的病態而否定其法治。沒有人會同意藉此來打壓維權。

2015年8月9日 星期日

150809日晨啊:新加坡50歲

   李光耀差半年,未及見證自己創建的新加坡今天50歲生日。《1.2億元搞形象工程》的標題證實,AD國際版也政治掛帥,不太用腦。(但可信是想讀者聯想到中共類似的作為)
   我與我們的這個對手毫無淵源,至今只到過兩次,合計不夠一周,說不上好惡。但平心而論,當地雖只有500萬人,但全東南亞最富裕,50年一次花一億港元算什麼?
   AD用的是BBC稿。但稍有常識都知道,由於李光耀嚴格控制言論,西方記者憎足他幾十年。後一類濫調不用看都知道怎麼說。
   以罵國父為榮的當地少年Amos Yee(此人看來不用華文,故此不附帶他的華文姓名,以免降低他的身分),年來知名度高過獲國父培植為總理的長子,但給我的感覺是性格/心理多過內涵。
   反獨裁的普世價值加上起鬨的媒體利益,這位勇敢的少年會有人提名和平獎。惜新加坡對歐美缺乏戰略重要性,政府又不夠殘暴,男性受壓的政治利用價值遠不及女性受男人打壓,中獎機會為零。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150808六晚:第一部「IS片」

  《Timbuktu》不一定是以IS治下為題的第一部電影,但至少是我看的第一部。
   Timbuktu是西非前法屬國家馬里的伊斯蘭古城,早期可能像中國絲路上的商旅重鎮。但近代歐洲人入侵非洲後,經濟重心轉移到沿海,內陸的Timbuktu就像敦煌,只剩下古蹟供遊客憑弔。由於交通隔涉,西方人自古借來比喻天涯海角。你若WhatsApp給愛侶說,I am on my way to Timbuktu,相當於暗示分手。
   現在再度為人注目,因為大約自13年起,IS進駐,厲行伊斯蘭古律例。婦女固要包頭蒙面、不露四肢,男人也禁酒禁煙,不得聽歌、踢波。不過,新聞都已報道,包括通姦者由公眾投石致死,本片的內容並不令人驚訝。
   劇情很慢。因為IS主場下,人們日間少往來,夜間更宵禁,社會半停頓,一切平安。全片唯一的幽默是:青少年本來愛踢波,被禁後百無聊賴,只好上場踢空氣,演假攻防,使人想起法國存在主義裡人世的「荒誕」。
   此片是法國的製作。導演以法式含蓄重現了卡繆的經典《L'estrange/異鄉人》電影版(Mastronianni主演)。男主角殺人償命視死如歸的擔當,活像《異鄉人》的翻版。他與妻女在IS治下家破人亡,給我的是alien或者說existential的感覺。

150808六午烈日當空:70週年的一部友好日劇

   距離日本投降70週年還有七天,終於分段看完了日本電視台為此製作的《红十字女人们的入伍通知单》上集。暫未見附中文字幕的下集。
   就上集的120m看,或是日人最接近於承認侵華、講明促進日中友誼的影視。不止此,由下集劇照的字幕看,對抗日共軍的表揚接近中國的作品。香港肯定沒有台願播。而其摒棄日式含蓄,改用煽情表達,也更接近中國的習慣。
   我分幾次才看完,因為覺得太囉嗦、太說教,但感謝其為我啟蒙中國東北20世紀上半葉的歷史。
   我的哥哥在長江流域成長。讀大學時內戰爆發,棄學出走加入解放軍。此後的半個世紀,在東北第一大城瀋陽駐守、成家、養大一對子女直至離世。他的兒子至今以瀋陽為家,第三代在當地也已接近成年。我因此去過三次。
   看戲再加點推理,中國的東北大概像東歐的波蘭、烏克蘭:地形遼闊、土地肥美的糧倉,但無險可守、國勢疲弱、地理上夾在兩大強鄰之間,注定是爭奪蹂躪的對象。東北北鄰霸權俄蘇、東南遙對軍國日本,但中原的政府自顧不暇。兩鄰遂在東北一再開打,就像兩個猛男在武大郎的臥室爭潘金蓮。
   上世紀初,日本在日俄戰爭中打敗帝俄。關東軍控制了東北後移入日人「拓殖」,進而在31年瀋陽9/18事件後,借中國廢帝溥儀,將東北變成日人的傀儡「國家」。但到了二戰末期的45年上半年,日本崩潰在望。蘇聯作為中國的戰時盟友,借西伯利亞和蒙古的近水樓台,揮軍進入東北,借解放來擄掠,一報世紀初不敵之恥。
   松嶋菜菜子擔綱演日版南丁格爾。30年代初在日接受紅十字會培訓後,自願從軍,被派到中國東北鄰近蘇聯的佳木斯日軍醫院。當地有人武裝反抗「日治」,不時施襲。日軍傷兵就是日軍醫院的主顧。
   軍事醫院的醫護隸屬軍方,軍令高於醫學。日軍醫院更遵循軍國主義,執行粗暴,令本以為救死扶傷第一、敵我不分的日版南丁悲憤莫名。期間醫治過一名與中國人相處融洽的日本農場主。服役期間回日短休後,決定離開軍事醫院,但重回東北嫁給這位好日男。
   兩人頭幾年過得很開心,育有一子。但軍事醫院人手短缺,菜菜子本著護士理念,最終回去幫忙。但兒子還只有幾歲時,丈夫在日本投降前不久被征入伍,瞬即戰死。菜菜子雖幾經艱苦找到兒子,但蘇軍在東北肆虐,當地的幾十萬日本殖民淪為難民,趕著回國,兵荒馬亂。
   上集就講到此。下集看劇照是菜菜子被中共收編為護士.......。
   此劇我Like歷史背景,but not煽情,雖然菜菜子演得很動人。日人處理細節認真,所重現的當時城鄉樣貌應不會太離譜。我猜製作獲中方協助,有些戶外鏡頭很開揚,說不定是在東北拍的。但在Google裡鍵入中文戲名,只找到streaming播放的版本,未見製作背景。日文也許有。演中國人的演員講普通話帶有強烈的日本口音。由此看,此片沒有中國演員敢接。

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150806四:HK Island's 'western' gentrification

   下午與家人去堅尼地城海傍看日落。一間只有四個座位的餅店頗有驚喜。咖啡很認真,朱古力蛋糕rich但不甜。但真正少有的是用英式花款杯碟配以半世紀前的「歐西流行歌曲」。
   最舊的Elvis Presley經典“Love Me Tender”和Doris Day的《Que Sara Sara》流行時,我還在廣州,來港後才補聽。所播的歌都是間接幫我這個「中中仔」學英文的功臣,包括Dean Martin做配角的電影《Rio Bravo》主題曲。
   我聽英文歌止於The Beatles初興,此後被芝加哥年代中斷,70年代完全是空白。要到80年代上半期再次去美國才重新pick up一些。那已經是Michael Jackson的時代。
   喝過咖啡後步出海皮,鹹蛋黃剛好在西邊,距離地平線大約30度。下落途中變過幾次色,其中的千層糕面相更好過純黃。
   沿海的石牆定時捲起「千堆雪」。大概每衝幾次浪,就累積到足夠的力度,浪頭最高時高過我站在路邊。
   沿海的街舖幾乎清一色是洋吧。方圓三個街口怕有20-30家。我不驚奇,這種環境吸引西人。堅尼地城與西灣河的「東豪」,一西一東剛好對稱輝映。
   再說軟實力。區內除了洋吧,次多是日食。我逛了大約20分鐘,路經的壽司屋有6-7間,還有1-2間在裝修。但中式食肆似乎沒有一間有吸引洋派中產的格局。

150806四午雲:中式填鴨教英生南淮北枳

   說也巧,昨晚就看到今晨AD《中式教育空降 英生抱怨如軍訓》說的BBC紀錄片《Are Our Kids Tough Enough Chinese School》第一集:
   英國有鑑於中學生的數學在歐洲包尾而中國學生在全球優勝,特地請中國的精英老師到Hampton郡的Bohunt School,對50名9年級(~中三?)學生照搬中國的課程和教法,包括校服和早操,朝七晚七,日「谷」12小時,包括下課後留校2小時的集體自修。一個月後,讓中式教法的學生與英式教法的學生同考數學以觀成效。
   整套紀錄片有三集,第一集主要講中國教師的教法,第二、三集據說講英國學生的反抗和考試也就是中英教法的決戰。
就第一集看,兩個極端的湊合,意料之中南淮北枳。學生在英國環境中成長,更正值反叛的teen年齡,厭惡老師講學生聽、死谷死記的東方式填鴨教法。何況只是一個月,我做學生都當你死既。中式短期死谷的失敗,可以預見。
   但反過來,人之不同如其面焉,即使英國學生也有個別覺得中式填鴨可以多學點東西。記者為了「客觀」,自然也紀錄了95%失敗外的這一兩句「好」話。這個別並非華裔的另類生,也許就是他日來華、來港搵食的英國人。
   中國教師將在內地的成功經驗硬套給西方,自然不智。但第一集講到最後幾分鐘,他們也學得很快:數理化雖繼續填鴨,但開始傳授九連環遊戲、扇舞、臉部按摩...等中華軟實力,讓英國青少年由此聯想到中華文化專制填鴨背後的根源,明白中國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行為。
   自我vs集體,平等vs服從,質疑vs硬啃,理解vs死記,這些一物的兩面,在現實中其實同時存在,而且不僅是一個層面上的量的對比,而可能是在幾個層面上都在角力。每個人在這些層面上都視乎性格和遭遇,接受不同的均衡。在低層面上多,但在高層面上少,又或者倒過來。人言人殊,沒有簡單的答案。但作為一個整體,每個社會、地區、族裔,有各自的norm。
   英國人無法羨慕中式教學的分數,中國人也無法羨慕英式教學的自主。中英式教育各有本身的代價,我不認為英式一定更好,也不認為中式一定更差,恐怕還要看學生個人的性向,有人天生自我強,不接受威權,有人反過來,各適其式就是了。

150806四晨:日本投降70年開始倒數

   日本投降70年今起倒數。
   今晨是我出生後看到的第一個歷史時刻:美國在廣島投下人類史上第一顆原子彈。緊接著3天後輪到長崎。兩次累計死了20+萬人?
   我很幸運,身在日治下的廣州還是香港,沒幾天就和平了,未曾走難,無須為戰後重建辛勞。開始懂事時身在廣州,當地已經「解放」。
   現在講來或唔啱聽,但懂事後有6-7年在中共治下的廣州和上海成長,我的確沒吃過什麼苦。最大的兩件事都很私人:
   1. 貼身帶大我的「桃姐」阿燕大概因為我剛懂事,就告訴我我生為日本人,亦即生父不但不姓崔,甚至是敵國人,被母親以「發花癲」一類的理由趕走。我當時6-7歲,此後再也沒有她的音訊。
   阿燕是「梳起」的順德人,大概從我出生就與我「三同」,視如己出。曾先後帶我去她鄉下和來港探親。記得鄉下的米特別香,而來港住在深水埗的木樓。有一晚有百足(蜈蚣)在牆上爬,被阿燕的親戚,可能是弟弟擒來浸酒。要問我最想見誰,阿燕應該是頭三名之一。謝謝她帶大我,落雨天背我上學。
   2. 在廣州讀小學時因為學集郵,被一個姓郭的同學騙錢。至今記得他逼我「還錢」時閃爍的眼神。
   小時候沒吃過毛澤東的苦,是父親的英明或者說運氣。老父在57年夏天帶我來港,剛好走在反右和接著的大躍進/大饑荒之前。反右的話,老父怕會送去勞改。若此,以打麻將為「業」,不持家不湊仔的母親肯定捱不下去。我應該會像妹妹那樣,送去「姑姊」(姑媽)處寄養,與姑媽的子女一起成長。文革時大概會作為高中生下放農村。以後就難料。
   世間多爭執,因為西方的個人主義令我們最受落。人人「我」最大,各以自己的時空看問題,懶問客觀的現實,更不屑於「設身處地」。戰後活在平安富裕之中看原子彈,當然是殘暴的。但在日本「亡國」前不惜與敵「玉石俱焚」的可能性下,用廣島、長崎的20萬人命來換取不知道有多少日人會赴死頑抗美軍登陸日本本土的後果,是無奈的trade in。
   因為戰爭殘酷而激發人道觀有理,但任何好事必衝昏頭腦硬推,最終過火反彈,毛語錄說走向自己的反面。近半世紀,人道觀由西方普及全球,層次上日趨極端。類似近月非洲船民湧往歐洲的死結,今後也會陸續有來。

2015年8月5日 星期三

150804二深夜:感謝

   連日整理檔案,不想分心。但今天適逢大好的消息,留個紀錄。
   謝謝母親的「同屋住」幫忙聯絡,輪到了區內的長者日托。前後排了大半年,十分感激。一周四天,上午八點來接。代為照顧的非牟利機構供應兩餐,傍晚送回來。收費受補助,一般人都付得起。
   最謝天謝地的是,讓家人每週空出四天,可處理其他的家事。否則要一週七天盯緊16小時,慎防93歲的老母出事,任何人都遲早崩潰。
   現在每逢看到家庭關顧老幼出事的新聞,身同感受。日前有中年兒子與坐輪椅的老父相依為命。兒子在家中風倒地,父親欲救但翻車,無法起身以致就地餓死,加上兒子自此不起,釀成一家兩命。同日有老婦獨力照顧三個稚齡孫兒,體力不繼,釀成孫兒死亡的慘劇。更不要說,有人因為長期照顧家中重病的長輩,精神崩潰,演出兇殺自殺。
   誰之過?不能主要怪家人,但也不能把問題都推給政府。政府再全面也難免有漏網的案例。
   我有老母在先,自己也要做好心理準備。希望不會降臨。但萬一真的偏偏輪到我,最好是理性地離開,盡少連累家人。
   今年夠鐘申請生果金。此前聽過來人說,生日那天才能去申請。上週四眼看時辰就到,上網一查,原來生日一個月前就可申請,於是翌日即去見官。
   原來,1. 要在住處所屬的地區辦理,越區不受理;2. 要帶備所有旅遊證件,尤其是特區護照和回鄉證,以供查證此前的一年是否符合居港日數的規定。於是即日走了兩次:第一次越區被打回頭,第二次帶備護照回鄉證去所屬地區。
   第一個越區接見的官員冷漠,很像當年的殖民官。後來自己所屬地區的較好。但說要時間確認我去年離港的日數,估計要兩個月才會第一次發放。我當然無所謂,反正收來也是給母妹做幫補。

2015年8月1日 星期六

150801六午晴:港大不Like後果堪虞

   「(我)無力帶領香港及港大走出困局,亦找不到一國兩制的出路.....(香港融匯不同文化、意見及價值、化解爭拗和矛盾轉化為新力量的)微妙平衡.....過去3年好似完全失去」,「究竟能唔能夠......將一國兩制真係落實到」,「點可以化解一國同兩制之間嘅矛盾,就等於差唔多化解港大依家發生嘅矛盾一樣」;
   自己「只睇.....什麼對港大最好」,「唔會因為邊個有權力而趨炎附勢拜佢」;
   「(學生衝入校委會)當晚見到有年紀大的、面目又猙獰好多、粗口爛舌,應該唔係我地學生.....我的學生永遠個樣都好innocent」;
   衝突「係由大家對選副校長開始,好多外面不同政治勢力都係裏面影響呢件事」。
    --自03年沙士起全港知名的港大講座教授袁國勇辭任校委後150731見記者語(摘自翌日AD、MP頭版,各段的先後次序與當時不同)。

   港大死拖「民」法教授升副激發學生佔領,對公眾的心理衝擊更甚於突炒兩局。有關任命非不可取代,大學形象無疑受損,但在位者更傷,惡性的形象無以復加,勢不兩立者更多,連任不能再說十拿九穩。
   殖民地大學執掌全港政經大權的百年慣性,今後二三十年都難以動搖。英治150多年造就了三類精英:
   *商界除了個別早期當買辦發跡的豪門,主要是「內難」期間來港人士的富二三代;
   *專業界清一色是英國guild養成的各「師」,過半出身港大;
   *本土派崛起之前,政界亦主要出身港大。公務員之首的AO不用說。即使泛民,第一代大都是70年代的港大社會派,與「土共」的鬥爭由左派暴動延續到今天。緊接著的第二代更改由法治高於民族的大狀領航,後者也過半出身港大。要到夾雜較多城市無產者的本土派五年十年後入主,才會進入非港大生支配的政治時代。
   公務員不聽特區支笛,要說親英,怕更是覺得特區起用的「舊電池」、富二代、土共不及英官。後者挾祖家的千年(《大憲章》剛滿800年)政治傳統,加上英式實用主義得免美式個人主義在外硬推普世價值之弊,令同屬實用主義的港人大為受落。不屑於新貴的公務員遂陽奉陰違。
   新貴限於背景,政治能耐確與英官冇得比。從商縱得心應手,但那最多只是幾千人的牟利機構,下屬慣性服從老闆。現在突然把管治範圍擴大千百倍,要駕馭20萬人的官僚機構,為無須聽命於自己的700萬人稻粱謀,力大有不棣。愛國愛港改變不了這個現實。
   越急於把後一類的自己人提上去,反彈越大。這就是在位者之困。

150801六晨:久違了澳門

   週二晚突決定翌日去久違了兩三年的澳門。但行色匆匆,抵達後的行程又太improptu。花了一天和幾百元船費,飛了當日的gym,卻未行過新馬路、議事堂前地,未食粥麵,遠赴路環,但又未食葡撻。
   由於family connection,每次去澳門必去紅街市和三盞燈地區。這我倒是喜歡的。但幾年未去,隔壁的懷舊茶樓出了名,價錢加入了premium,衿貴過香港米芝蓮1星的點心連鎖。此外在附近逛了很久,但又忘了買馬拉棧(?),很失敗。
   坐巴士路經新馬路時,感覺上遊人是少了。午後進過一間大酒店,名店街水靜河飛,娛樂廳也不再人頭湧湧。同日,報載我尊貴的同宗說,賭稅大減,來年冇咁好。我是居民的話,首先就想到:派錢會否減半?
   與家人在紅街市附近等大巴去黑沙。有中年的男乘客見我們愕來愕去,主動說是25號。問幾錢,因為要入硬幣。說應該是6個4,但有澳版「八達通」就3蚊。那當然是賭稅的補貼。
   怪不得遊客區冇地方買八達通,怕要用身分證去特定的地方買。澳門應該同港合作,讓港人用八達通付全費搭澳巴,省卻去澳門要帶一袋硬幣。退一步也可以在遊客區出售付按金的全費八達通。港人用過後可帶回港,下次來澳可再用。但的士或者反對,怕分薄生意。當然,遊客如太多,逼爆巴士,澳人也會有本土情緒。
   葡京獨大的20多年前,我很喜歡澳門。上班時想過用十多二十萬買個澳門單位,週末來度假,最後來退休。當時甚至買樓可居留。現在即使住舊區,也難逃賭業帶起的物價和內地人湧來的擾攘。但相對香港,個別舊區相信仍然是可以生活的。
   我去澳門主要逛舊區,但並非反發展的文化派,而只是與豪無緣,最怕金碧輝煌的高門大戶、luxe級的名牌。加上天生冇賭癮。一生人入這類場所,興趣只在客人的生態,自己從未換籌碼。上次拉吃角子老虎,籌碼大概也是從家人處借來的。
   我並非道德派。別人在能力範圍內「玩」,我完全可以理解。只不過自己秉性,祝你good luck。
   下次再去,會否是大橋通車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