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9日 星期四

100813《U Magazine》:Apple的疑難講不完

《MacLife》月刊
期號:August 2010
售價:$47
售賣點:灣仔美軍商場
網址:MacLife.com
iPad還未玩熟,iPhone 4斷線的陰影仍在,又來了新一代的「i」級MacBook,再加上儲存了我所有『愛樂』的iPod,我的這些Apple愛侶,你們之間能否和諧相處,我又怎樣『雨露均沾』,實在令我費心。
你的煩惱完全正常。正如任何的伴侶關係,相處愈久,瞭解愈深,疑問也愈多。世上任何一個人恐怕都回答不了你所有的問題。Apple教主Steve Jobs不也曾經在示範新產品時當眾死火?
特區教育局說,人生是『持續學習』的過程。那就從即期的《MacLife》開始吧。該刊歸納了Apple情人共同的困擾,整理出50個聲稱〈ultimate〉也就是終極的疑難。其中幾乎每個人,包括我這個新手在內,都會問到的是:我怎樣把精心收集的影音、書籍,由電腦無縫地sync(交換)到iPxx裏?讓所有的iPxx都有同樣的檔案?美國政府說,我有權從iPhone和iPad的軟件大牢裏『jailbreak』(逃獄)。我該不該逃呢?怎樣逃最保險?萬一jailbreak後不滿意,能否向Apple自首,既往不咎?我電腦裏的bookmark有幾百個網站,想選些最常用的sync過去iPhone,但Apple只讓我全部sync,請問是否有其他的辦法?現在的iPad沒有鏡頭、檔案管理員,又不能打印……,玩得很不順手,下一代會否好一些?我經常用iPhone留影,但想sync進Mac時,只能靠iPhoto。但這個軟件不太好用,請問……
不怕說,這本《MacLife》我由頭翻到尾,也只是一知半解。最終恐怕還得你親自落手落腳、按部就班,才知道能否藥到病除。
可以提醒的是,很多問題都有解決之道,但要注意代價。例如,你在家和上班都用Mac,想兩部電腦在任何時間都檔案一致,須加裝軟件,大約要200港元。不多,但裝個十種八種軟件,也就不簡單。
而且,這是一本雜誌,除了上述的50問,還有每期必備的Apple產品測試、評估、fans質疑。而如果你喜歡打機,本期有專文高呼, Mac今年可望擺脫這方面無能的惡名。
Good luck!

《三聯生活週刊》
期號:2010年8月2日
網址:lifeweek.com.cn
北京的圓明園有時候比故宮更出名,因為一提起就想起當年被英法聯軍焚燬、掠奪一空的國恥,。經過多年的重建,這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近年逐步開放,有可能在今年10月遭劫150週年之日,全部重開。與此同時,有國企和華商先後斥資億元,為國家回購被搶走的十二生肖銅首。
《三聯》這一期做了將近30頁的專輯,講述圓明園興建的經過,收入8頁德國人Ohlmer在圓明園遭劫後13年拍攝的HD照片,驟看恍若歐式吳哥,最後交代了英法入侵的社會背景。
封面〈王朝坍塌〉的四個大字暗示圓明園的下場預示了清朝最終的覆滅,令我們反省:除了罵對方『強盜』,如何防止事件重演。值得通識課參考。(@尚書房/$16)

《新週刊》半月刊
期號:2010年8月1日
網址:neweekly.com.cn
本刊精於觀察內地社會。本期所講的《不婚》,是發達地區普遍的現象,在港早已熟知,我都有不少朋友是死硬的fans。如今見於內地,說明社會富裕、男女平等已達到一定的指標。可惜專輯太清一色:〈婚姻不再是必選項〉〈不婚的20個理由〉〈11個不想結婚的故事〉〈我們為什麼不結婚?〉〈李銀河:不婚的愛情更持久〉〈所有色彩的性格都可能不婚〉〈對「不婚」現象,我歡欣鼓舞〉〈上帝也單身〉〈婚姻公司破產的可能性〉。我來幫你加一篇吧:〈不婚做愛更容易達到高潮〉。推動社會進步有理,但一面倒地鼓吹,反映了一些媒體的病態。(@尚書房/$24)

100817二《都市》:京港關係新開端?

原載《都市日報》2010年8月17日二《都市博客》專欄:  

說到底,香港反共但政治上對兩岸沒有重要性,只是中南海一筆小額的負資產,注定虧本,但所虧有限。 

去年此時隨識途老馬入藏,不料在拉薩一落地就高反(高山反應)入院,慌忙撲飛回港,前後不過48小時。因此,對於上周的湯家驊無限同情。帶我入藏的友人話齋,「不是你一個人咁慘」。

議員百忙中去朝聖,一旦泡「湯」,下回不知何年何月。換了我,恐怕也不會因為上機前感冒就縮沙。不過有人可能偷笑。泛民四大狀,唯獨其在政改上「非」公投、與中央傾。華叔都被罵「癌症上腦」,湯生又怎少得了「高反黐肺」的冷嘲。但也正因此,我勸網友放心,胡主席緊張過你,說不定專機伺候。果然,大狀在拉薩插喉的照片見報當天,就已飛抵北京。

我由此又想起, 1972年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外訪途中詐病失蹤。原來上京覲見毛主席,為凍結了20多年的中美關係破冰。大狀這次帶病赴京亦正當敏感時刻,肯定有人竊竊私語。

我的小人之心,好心人冇眼睇。不過,小人之心總是更有市場。因為同期盛傳,「柔性」的外交部書記王光亞接掌港澳辦。由於廖暉轄下的這個部門剛在政改上被胡總翻盤,不buy目前特首「候選人」的中環人乘機高呼:港澳事務換腦,一切推倒重來!

的確,港澳辦過去這20年形格勢禁。港務本來近僑務多過外交,由重民情的「華僑」來辦,應較凡事講主權的外交官靈活。廖暉生父廖承志長期旅日,又是周恩來的世交,當年對港澳習慣軟處理,沒想到兒子倒過來。但歷史注定港人反共。北京收回管治,政治上只能走右,輸少當贏。惜現實中相反。

理由很簡單。回歸前的一百年,香港繁榮而內地動盪,今天的港人源於南下的難民。上次的六四逃亡潮距今不過21年,很多人刻骨銘心。中央倚重的「愛國愛港人士」是絕對的少數,泛民以賴的六成鐵票才是主流。專業人士仍有不少人近倫敦遠過於北京。要到港人在政治上可以接受中共,用龍應台的話說夠文明,才會自發地愛國。

次之,香港除了法治,政治上對兩岸並無可觀性。對台灣來說,香港彈丸之地、自治層次低、民主落後、人文素養弱,不但產生不了兩岸復合的聯想,反成為綠營反中的口實。至於說內地,經濟上只要過得去,就不會因為香港反共的星火而燎原。六四後頭幾年,內地仍然蹣跚。有人怕香港學索羅斯,借金融中心的槓桿來挑起顏色革命。但內地隨後的經濟反轉了與香港的依存關係,反共基地的話題自動消失。誠然,世間事盛極必衰,但暫時看不到內地有這個可能。反過來,香港由於經濟領先加上殖民地的歷史,內地人早已習慣港人的「特權」。他們現階段更需要獨立的法治。香港即使今天普選,也不會激起內地人的期盼。

說到底,香港反共但政治上對兩岸沒有重要性,只是中南海一筆小額的負資產,注定虧本,但所虧有限。上策是玩一鋪漂亮的,而不是生怕輸錢,綁手綁腳。具體而言,政治上順港人的勢而行。有了民心,激進派和台獨也就無從刁難。

政改翻盤和港澳辦換人是京港關係的新開端?

100810二《都市》:香港只有病人,沒有壞人!

原載《都市日報》2010年8月10日《都市博客》專欄:  

香港只是一個點,大律師一生的事業就在中環到金鐘這十幾個街口和十個八個法庭內,碰口碰面,與同行結怨不如為善。

就小判官頂住民憤,堅持讓醉駕、拒測酒精、2001年至今三次襲警的大法官侄女赴美接受感化,警員工會到底內行,說早已預咗。摑警雖有電視為證,但法官視威嚴如命,又怎會推翻自己的原判?大人覆核時問控方何不直接上訴,彷彿說,唔liky向上頭port 我呀!

常人不諳社會上層的無形規矩,聞判後才會激動如同被告所謂「zoo」裏的動物。其實不僅律師,所有精英行業都難免有內地作家吳思所謂的「潛規則」。全港雖說有7,000多名律師,但有資格上庭的不過1,100,當法官的不到200,由同窗、師傅、同事到同行,甚至家人、客戶,在six degrees of separation(六度分隔)中,不需第二度瓜與籐就已連晒。這次被告的叔叔若是華裔,早就當上了首席法官。判官是直接的下屬,控方則是弟子晚輩。

而且,英式法治有貴族傳統的優雅,不像台灣法官收錢、大陸法官為礦主隻手遮天那樣笨。為了大家庭成員的尊嚴,有人自然會醒目,施與受盡在不言中。網民嚷嚷就算了,挖掘小官的陞官圖大可不必。精英手握條文程序,怎會留下把柄?

誠然,任何社會的精英行業都有同樣的問題。但英美社會是一個面。在倫敦得罪了行內大佬,最多搬到次級城市少賺點。香港只是一個點,大律師一生的事業就在中環到金鐘這十幾個街口和十個八個法庭內,碰口碰面,與同行結怨不如為善。

我相信,控方降級起訴不小心駕駛而不是危險駕駛,又略去被告據說同日在警署內的另一次襲警;判官接納被告的私人醫生精神報告,而不是按常規請政府醫生驗證,這都是獨立的決定。判官強調被告是病人而不是壞人、不應因為其有錢而苛求,也是自己的看法。但看大人的論點,他本人又何嘗不然?

所謂「不應因為被告有錢而苛求」只是障眼法;以家境和教育良好為由輕判,更毫無常識。理論上,天子犯法的確不應比庶民判得重。但英式法治不是說,法治要讓大家看得見嗎?若此,落實時應否倒過來:庶民比天子判得輕?因為,下焉者無知,但上位者應知所節制。同理,家境好、受教育多應更懂得自律,否則何須受教育?再說「判刑不利治病」,被告9年來三次重犯,顯然沒有治好。換了常人,必定由政府代勞,而不是離境搞掂。

正如「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而行」,對於「the Law is blind」也應作如是觀。為了確保判案獨立,不受威逼、利誘、褒貶,法官終身受僱、只升不降。長此以往,也就難免有人在庭上睜着眼睛說瞎話。不服上訴的話,隨時拖你幾年、花你幾百萬,有多少人放得下家庭和搵食?

此案最有價值的是讓市民看穿了法治的另一面。由於精英小圈子加上「干預司法」的天條,民憤雖一度沸騰,但法界噤若寒蟬。連民主女神、前特首候選人、女護法都失語甚至失蹤,直到覆核時才說了兩句等於沒說的廢話。

等看上訴吧!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100816一之二:舟曲是台灣「八八」的翻版


    甘肅省的舟曲縣東歪西倒,活像兩年前汶川地震後的廢墟,但實則是台灣去年「八八」雨災的翻版:連日暴雨下,泥石流(台灣叫土石流)掩埋了谷底的鄉鎮。不同的是規模,彷彿對應兩岸的size,高雄縣的小林村全村活埋,死了幾百人,但舟曲已挖出千多具屍體,還有數百人失蹤,上週最高的傳聞是8,000人。

此外台灣有言論自由和勢不兩立的黨爭,輿論大罵馬英九政府無能,但大陸在壞事之中『選擇』講好的,突出救人的熱誠的成就,只有網民從旁放冷槍。

同樣地,兩岸都有人認為人禍的成分多過天災(見今天《蘋果》引述內地《財經》週刊)。但任何地方的規劃佈局都肯定有不適合的地方,問題是該負多少責任。要不是這場巨災,公眾會覺得這樣嚴重嗎?還是說災禍一來,趁機把所有責任推給最不敢駁嘴的當權者、打擊政敵、藉此爭取重建的利益?

  至於中央黨報昨天全國哀悼日的頭版正中用胡錦濤帶笑的照片(見圖),《蘋果》今天頭版頭條說,高層有人公開與胡過不去。以中共處理宣傳的『嚴謹』,這件事的確比較怪。高層若真的公開分歧,當是六四以來的第一次。希望是朝好的方向發展。

    Apple電腦有人出售商業機密被捕。《明報》的標題專指〈華〉供應商。以現行的中文,只有稱呼中國大陸時才用「華」,其餘的華人地區會稱為港、臺、星。但這次的賄方包括中、韓、星六家廠商,即使新加坡的廠主是華裔,涉案的韓商也應該與「華」無關。準確地說應該像《蘋果》那樣,寫作〈亞洲〉供應商。《明報》東主是大馬華人,一向最講華族情感,這次為何反而比最討厭講民族情感的《蘋果》更愛針對華人?

  今午去上gym課,感覺良好,但飯後感到疲累,先此上博,也許明天再續。

100816一:排名還是造勢?



連日埋在電子書堆裡,今天才『的起』心肝寫點東西。先說些雜事。

  商台收費為民建聯搞的落區節目《十八仝人》和劉慧卿宣傳普選的音頻,終被廣管局裁定屬政治廣告而叫停。但擾攘多月只罰三萬,與節目的收入不相稱。節目若有宣傳效果,也早已入心。這就是『法治』,過程冗長昂貴,但裁決雷大雨小。不信法治死,盡信更死。至於罵政府的「起錨」亦屬政治廣告,則是吹毛求疵。政府上電台叫人投票、申請公屋、不要吸毒……難道也因為帶有『政治性』而被禁。政治和公益的界線怎分?

  美國Global Language Monitor計算傳媒和網絡提及「時裝之都」的次數後,發現紐約擊敗米蘭,重登全球榜首,香港也壓倒倫敦和巴黎。港人當然大喜。但文革時億萬人天天喊幾十次的口號、毛澤東一句頂一萬句的語錄告訴我們,說得愈多不等於愈接近真理。網上發言成本低,高頻率只說明網民熱捧或造勢有方。美國最科學,但也容易流於機械無腦。

  同屬排名,上海交大點評全球同行,認為美國享有壓倒性的優勢不稀奇,激發歐洲大學不滿、欲另起爐灶評比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名氣比評比者響得多的北大、清華也只夠得上全球151至200名。我與大學沒有關係,但感覺上有點怪,要看交大給自己打多少分,才敢說評價是否公正。
  雖然交大把我的母校中大評為香港第一,與北大、清華同列一層次,比港人奉為圭臬的港大整整高一個階梯。但不怕說,我對這種行內的評比十分懷疑。在割喉競爭成為常規的『The World is Flat」時代,誰能擺脫切身厲害來客觀說評比對手?

  〈中港乞兒大混戰〉的標題看似花邊,實則反映了兩制的現實。隨著內地競爭力提升,與香港的互補逐漸讓位給競爭。內地人口兩白倍於香港,進取心又比溫室中長大的港人強。只怕港人今後要靠中央照顧來保持生活水準。

  正奇怪港府為何只給甘肅災區舟曲捐500萬,只是澳府的10%,消息就傳來,港府也加碼至5000萬。善心一碰到機構組織就有這個問題,攀比幾乎永遠超過內心的實際。

毛澤東『大躍進』沒能做到的『一天等於二十年』,50年後終於在港實現。歌壇常青樹前不久才25歲,現在忽然要過60大壽。一躍就是35年,下次豈不就成了人瑞?

在Google地圖上「伏屍」街頭的一個英國女孩,突然活生生重現(圖)。據說是跟同伴開玩笑,鏡頭掃來那一刻,剛好躺在地上裝死。現在網民無奇不有,會否是做媒?

亞運臨近,北京在奧運前拆遷、清場、排堵…..的措施搬到廣州重演。但鬧市有2,000人反遷拆與警方衝突,不可謂不小。最近的撐粵語抗爭,或者也是運動的一部分。粵人因為遠離京城,自古就不怕皇帝?
台灣有美少女以「隋棠」為藝名,不知與隋唐這兩個朝代有關係否?又有沒有藝人叫做「宋元」「明清」?

2010年8月7日 星期六

100806五雲:原爆與我



「請勿讓憤怒留低,憤怒會把你吃掉」--前文革苦主、美國總統公民獎章2010年得主關惠群

廣島原爆65週年,美國首次派代表出席當地的儀式,以示致力推動無核武世界,但也可以看作間接的懺悔(《蘋果》翌日題為〈無言的道歉〉)。當年應否使用原子彈,在美國是一個爺孫兩代雞同鴨講的問題。過來人認為必須,否則派美軍進攻日本本土死傷可能更多。但今天的政治正確性只講應否,不講權衡。質的正確決定一切,沒有質變到量變這回事。
以這兩種角度看,我的出生有幸也有不幸。不幸的是,我落到這個世界沒兩天,廣島就遭劫,好像原子彈是我帶來的。幸的是,正因為這顆原子彈和三天後長崎的一顆,我是「和平仔」,日本不出幾天就投降,我沒吃過抗戰的苦,就像大陸上1978年改革開放年出生的人,不知道文革是怎麼回事。

講到生日,我與奧巴馬剛好是同一天,甚至與他在同一間大學呆過。但既然人之不同如其面焉,反過來,生日、學校相同也不一定能說明什麼。
奧巴馬這次生日,un-American的是,妻女三人都不在身邊與他慶生,但American的是,選擇在這天頒發總統公民獎章給美國的好人,包括一個嘗盡文革之苦、偷渡來港後住過兩年的大陸早期移民(見圖)。
  這位加州Eureka市居民關惠群(Betty Chinn。看她丈夫姓氏的英文寫法,大概是早期廣東華僑的後裔,可能姓陳)20多年來『私下』上街照顧露宿者,出錢出力,風雨不改,低調到連丈夫都不知道。直到差一點因為無牌派飯而吃官司,家人才恍然大悟。即使如此,她仍然拒絕張揚。要到三年前被當地記者爆出來,社區才知道有這回事。
看今天的港報,關女士善心可比德蘭修女,是因為自己小時候與家人受紅衛兵迫害,獨自流落街頭4年,備受淩辱。我們也許不能說,身同感受的關懷比本身有錢有勢對弱勢所產生的同情更可貴。但前一種人放得下自己的不幸,反過來推己及人,以微薄之力雪中送炭,比身居上位、藉著手中的金錢和權力來行善更難、更值得欽佩。在美國,因為個人的遭遇而偏激孤獨、怨恨甚至反社會反而『正常』。 而且,美國人深信「人本no fault」。真的有『過』,那也是外因強加的,該死的是家庭、學校、社會。因此,美國人最愛講心理、這方面問題特多,有關的服務特發達。反過來,服務愈發達,講得愈多,愈多人都覺得自己有問題,需要看醫生。病與醫互相推動下,心理行業特別興旺。

借用我們阮法官的名言,我相信,一個人歷盡滄桑後,變成『好人』還是『病人』,出於性格多於意識形態。對於自己的不幸,性格執著的人容易記仇、報復,隨和樂觀的人傾向於向前看。由於記仇是人之常情,前一類人相信比較多。關女士屬於後一類,而且開闊的程度萬中無一。這是美國之福,更是中國之福,否則美國只會再多一個流亡者,在美國生活了一輩子都只是寄居客。

最後說一個私隱的故事。我近年慣用附有個人姓名的八達通。生日那天,以為要重新申請長者用的個人八達通,於是到港鐵站辦理。這才知道,個人八達通裏已儲存了用戶的出生日期,自用戶符合官方定義「長者」資格那天淩晨起,會自動按長者費率減少扣錢,無需換卡,省卻很多功夫。對一些人來說,這是好處。但從壞處想,個人八達通裏儲存的私人資料,因而港鐵所掌握的個人私事,很可能比你想像的要多。

2010年8月5日 星期四

100805四:包公主摑醒全香港


   週一看電視新聞後隨手寫了幾百字,本欲當天稍後完成上博。但接著親友過港、與家人慶生,一拖就是幾天。期間內,輿論就同一事件跡近沸騰。現趁著給U Magazine交了稿,疊起心水寫完它。括號裏的一段是週一寫的:

「看午間新聞,發覺法院現在輕判到離譜,更有官官相護之嫌。老婆婆嫌家傭照顧患癌的丈夫不力,棒打30下,打斷木棍,留下傷痕,判感化和萬元醫藥費。即使已監禁了兩周,但平均一棍才賠300元,看鐵打都很勉強,更遑論受害人停工後維持生活。
更有兩次襲警前科的終院法官侄女兼聯交所主席甥女(簡稱包公主)不小心駕駛、拒測酒精、襲警(見圖,原載on.cc亦即東方報業網站),三罪合判12個月感化、罰款8千、停牌12個月。理由是精神有問題、有良好教育背景。但俗語說不知不罪,受教育愈多應判得愈重,現在反被用來為被告開脫。至於說精神困擾,這正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被告常見的理由。小市民即使真的精神異常,恐怕也請不起律師、醫生為其提供專業證據(《明報》說,請醫生寫精神報告一般收費逾萬),甚至不懂得在庭上演戲以感動法官。至於停牌、罰款,對隨時可以搭的士甚至家有司機的人士來說,更無關痛癢。」

判案翌日,棒打女傭案不帶政治聯想,獲傳媒放生;但就權貴襲警案,各大報幾一致頭條指〈輕判〉。最痛的自然是警員:今後抓到權貴,還要不要法辦?更巧的是,上述兩案翌日,有上市公司東主的『公子』無牌駕駛,迎面撞車,酒精測試超標。經政壇顯要周梁淑怡、譚惠珠求情,5罪合判服務令,理由是被告樂於行善、學業良好、犯案時只是缺乏判斷力。我行善也許不及這位公子,但學業肯定過之。他日若偶然失卻判斷力,是否也可以獲得同樣的待遇?
   
  就上述襲警案,《蘋果》指出了一個『致命』的角度:過去至少有兩個示威者因同類的行為而判監。一是有社會福利員01年示威反對警方濫權時使用「大聲公」,被指令警員聽覺受影響,最終以阻差辦公及襲警罪入獄5個月。二是有保育人士前年遊行爭普選時,被指向警員「鬆踭」,判監15周及賠償8,000元。但現在有議員指出,政府這次針對權貴襲警,只援引較輕的條例。換言之,用共產黨的話說,襲警罪純屬『鎮壓』的工具,用在權貴和反對者身上時差天同地。律政司現在就裁決尋求覆核,純粹是對民憤交差。因為,若不妥善解決,今後沒有人再相信公安法、私隱、廣播……等公共法例的中立性。二十三條可以休矣!

  上述兩案再次加深了我的信念。我們的法治無疑在東南亞首屈一指,新加坡的法制當涉及執政黨時難保中立,內地的法制更純屬執政黨的工具(就像上海維權人士馮正虎說的:「本身是司法不作為,既不立案又不敢於裁定」)。但香港與歐美國家比,又不脫「法律面前權貴更平等」之嫌。把法治捧上天,若非無知就是純為抗共的需要。

  香港法治根本的問題,在於彈丸之地對個人獨立性的掣肘。『行頭太細』不僅是法律界的問題。由醫生失職幾乎永遠『輕判』即可知,以『師』為名的高貴行業都有這個通病。全港幾千個持牌人同屬一公會。同行間籐㨢瓜瓜㨢籐,即非熟口熟面,翻開公會名冊、與同行聊兩句,就大致可摸到對方的底細。在行內想吃得開,就得遵守同行間高低、輩分、禮尚往來的潛規則,也就是不必開口,自己識做,無論如何調查都找不到證據的默契。

  輿論想為主事的裁判官開脫。《明報》標題〈審不少示威案 傾向從輕發落〉暗示其開明,《蘋果》美言法官大人〈心軟〉。我絕對相信,『輕判』大法官侄女是裁判官個人的決定,而大法官也不致於因而厚待這位好心的下屬。但箇中的微妙處可能在於反向的考慮。小判官若鐵腕伺候,有人可能會心裏嘀咕。來日方長,只怕山水有相逢。

  不知是否與此有關,就此法律界的軒然大波,爭民主不遺餘力的四大狀,唯獨月前接納官方政改方案的湯家驊發聲,一向敢言、善言的民主女神、前特首候選人、法制守護神不但失語,甚至失蹤(此文上博後翌晨閱報,終於得悉兩位大狀的行蹤:《蘋果》〈余若薇試揸的骰電動車......梁家傑從小想飛〉)。他們所爭取的,到底是獨立於殖民地的真正民主,還是說在港深之間架設防共牆,以免英國留下的桃花源被「萬惡」的黨摧毀?

  說到這裡,想起月前坐綠巴,鄰座的南亞老人主動用英文搭訕。開場白好像是問我是否住在附近,接著說自己是上述家族的人。知道我聽說過這個家族,老先生很高興,說自己90歲了,現在好像在寫書之類。這個偶遇部分印證了上文說的彈丸之地的問題。一個單獨的城市,難免哪一天會碰面,故做人要留後路,做事避免太絕。這也就決定了香港人的意識。

100731五UMag:韓寒會否成『絕唱』?


《獨唱團》
期號:第一輯
售價:$20
售賣點:尚書房
網址:douban.com/host/duchangtuan

書展已落幕,但被內地網民譽為美國《時代》週刊「世界百大最具影響力人物」的嘉賓韓寒,處女《獨唱》餘韻仍在。這本未能及時獲發雜誌牌照,要用第一、第二……輯形式出版的變相期刊,一開始籌備時,就因為80後老闆的驚世駭俗而萬眾期待。話題一是稿酬遠高於市場,更重金徵求「反人類反常識反正義反自由」到近乎「腦殘」的文章。話題二是此人特立獨行、下筆不留情,粉絲擔心審查官也一樣。
由於較原計畫晚了一年,本月初一落地就高居暢銷書首位,甚至一度斷市。現在香港讀者有機會看到,是拜書展之賜。但我只在尚書房攤位見到,其他的簡體書攤位未見有售。由此可見,相對於官方認可的出版物,韓寒的確是在「獨唱」。
但話說回來,這本東西,至少以第一輯來說,是我在本欄介紹過的雜誌裏最難懂的。翻完後,最深的印象是文藝形式的社會關懷。圖片不比文字少,而且不少是賈樟柯式的角度。文章不少出自批判性的名家,例如港人熟悉的艾未未,下筆尖刻的散文家石康,取材主要針對內地。
韓寒身兼偶像和老闆(正式的銜頭是「主編」),當然要親自出馬,獨撰5頁的連載小說〈和這個世界談談〉。但第一篇文章〈綠皮火車〉是瀋陽一個16歲的少年寫的,講一個社會悲劇。但標題比題材更吸引:用點字印刷以示作者自小失明。此外,如果你愛村上春樹,相信也會關心村上作品翻譯家林少華的散文。
這本內地新生代名牌很看重香港的名牌。除了由品味作家歐陽應霽講食、導演彭浩翔連載小說,年來在內地最紅的香港作家梁文道也回答粉絲的提問。但暫未見台灣作家上榜。也許第二輯。不過,暫未聽說第二輯何時出版。

《Wired》美國版
期號:2010年8月
網址:wired.com/magazine
借用蘇聯革命初期糧食短缺時的口頭禪:「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科幻電影裏的發明也總會有的,但不要問什麼時候。《Wired》這次點算了一下,原來科技界有不少美麗的承諾從未兌現,包括自動駕駛的汽車、吞一粒就飽足一年的真正『維他命』、核能太空船、度身定做的嬰兒…….。這告訴我們,當新聞說,一針永逸的疫苗、又快又靜又省油的新一代超音速客機…….研究有突破時,願見其成,但不要太興奮。(@美軍商場/約$40)

《New Economy》虛擬版(Virtual Edition)
期號:Summer 2010
網址:theneweconomy.com
我至今介紹的雜誌都是「重磅」貨。但這次配合書展的電子熱,破例講一種內容照樣重磅,但本體失重的版本。這是一本有設計的深度產品,我此前介紹過。但這次發現,紙張版全本用flash格式上網,包括廣告在內原汁原味,逐頁翻動,費用全免。其中的圖片故事捕捉中國工人在大漠鋪設通往哈薩克斯坦輸油管的辛勞。在目錄的標題〈Oil Quest〉上按一下,就立刻翻到這一頁。這種保留紙張版格式的網上雜誌相信最後會收費,目前只是測試市場,供讀者體驗一下紙張雜誌虛擬化的感覺。不過,iPad迷就沒有這個福分,因為Apple拒絕支援flash。(@上述網址/$0)

100803二《都市》:絲路思路

原載2010年8月3日《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話說回來,心病還須心藥醫,有離心傾向的新疆人既然不僅是維吾爾族,中央單靠投資千億只怕消除不了。

  上周提到兩家我覺得可以的旅行社,有讀者來函問商號。專欄裏之所以不提,主要是對事不對人。雖然現在慣用新聞來賣廣告,但我寧做舊式記者,避免予人捧甲打乙的感覺。

  最近跟團走絲綢之路。近年外出,以這次最辛苦,但也最有價值。坐旅遊巴由烏魯木齊走到蘭州,頭尾2,000公里,相當於香港去上海。沿途經常修路,有些路段爛過地盤。這還不算多次離開主幹道,走泥路去看草原、冰川、「大峽谷」……盤山上下七八個小時。沿途千里荒漠、苦旱酷熱,但也印證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想當年古人冒着生命危險,靠畜力深入荒原、貫通東西。沿途的河西四郡猶如今天的港滬,現代人又豈能自滿。由於沿途景物歷史性強、自然環境和社會、文化變化大,近年出外旅遊,以這次最有「行萬里路勝讀萬卷書」feel。回到赤鱲角時,竟有點陌生的感覺。

  本來想去山西,但旅行團爆滿,臨時轉軚,開支翻了一番,更撞正烏魯木齊騷亂一周年。在「盡量不要到少數民族地區」的忠告下,幾乎沒有踏上過新疆首府的街道,只拜訪了周邊的吐魯蕃。這可信不是導遊自作主張。「封城」以策安全無可厚非,但不應等客人抵達才通知,連當地的時代廣場「大巴札」也看不到。

  但又不能說當局杞人憂天。此行頭尾12天,三次感受到地域的隔閡。離港那天,在機場買快餐時人龍很長。身後講普通話的青年男子或想打發時間,主動說自己來自沿海的僑鄉,問我去哪裏。聽我說去烏魯木齊後,有點擔心地說:「那裏的少數民族很XX (一個負面詞,但並非粗話)」。「你去過嗎?」答案是沒有,但有親戚在當地做生意。

  接着在飛機上與一個在台灣學的一口流利中文的老美為鄰。他在台有不少本地朋友位居要職,現在隻身渡海打天下,感到大陸人與人之間只有利害而沒有真情。他想起自己在美國讀大學時,為台灣同學仗義出頭,也曾被懷疑別有所圖。美國人單純而華人猜忌,許是本性。但今天的大陸將中國人的「醜陋」推到極端,令這位老外倍加珍惜在台的友情。

   第三次是在頂級景區天池遊湖。同船另有兩個團,開船後彼此聊起來。我右邊的男子來自台灣。斜對面的非漢族型男用母語自我介紹時,兩次使用「stan」的尾語。但站在我左邊的少數民族導遊隨即用漢語「補充」說,「我們是中國的哈薩克族。」換言之,她的團友是中國人,並非來自新疆西北方的鄰國哈薩克stan。彼此介紹過後,以stan為認同的男子用右手與台灣男士熱烈握手時,舉起左手表示好樣的,但沒有與我相握。

  這位哈薩克朋友親台而遠港,使我想起海內外一些人因為嚮往民主而形成的「泛綠」憧憬。他們以彼此為同道,但覺得港人已「投降」,不相為謀。這與1960-70年代剛好倒過來。我留美時,反蔣的台灣「本省」學生與同樣來自台灣的外省同學保持距離,但對國民黨管不到的香港仔反而比較友善。

  話說回來,心病還須心藥醫,有離心傾向的新疆人既然不僅是維吾爾族,中央單靠投資千億只怕消除不了。

100727二《都市》:阿珍鬧咗人

原載2010年7月20日《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就導遊阿珍大罵內地團友寒酸,香港本來正如旅發局主席,只有認衰。但內地電視熱炒、中央首發赴港「遊警」、業者上京「請罪」後,引發了 「自衛還擊」。一番先進對落後、好人對刁民的言論,使人想起中英談 判初期「保衛香港」的硝煙。

回到原來的問題,業者照例歸咎為個別現象。阿珍的兇狠的確很個人,但導遊靠定點購物維生,安排購物多過講解景點、照顧團友,是近年的通病。想要糾正,原則上很簡單,唯規管時落墨難。

首先要讓導遊以定薪為主薪、以貼士為幫補,定點購物限於土產,佣金只佔象徵式比重。二是杜絕初發的內地旅行社用遠低於成本的團費來引客上釣,三是禁止旅行社將整團包給導遊,迫使業者向下轉嫁風險時不擇手段。

但講原則到此為止。旅遊業的判上判很像建築業:由上到下有幾層、每層食水多深、終端的勞動者分得多少,行內隔一層的人恐怕都不甚了了。任何一層使詐或經營不善,都危及下層的生計。而一旦出事,必定上層推下層。旅遊業更複雜的是,導遊之下還有消費者,可轉嫁行內的陋習,觸發社會甚至國際爭端。更不要說,外判權和分佣涉及現金,令黑道垂涎;定點購物可能助長洗錢的行業;導遊和建築工人裏夾雜有外勞……。

而只要看本港成行成市的廣告即可知,以超低價攬客並非內地旅遊業的發明。反過來,並非團費高於成本,服務就一定有保證。有熟人上月跟五天團去曼谷芭堤雅,住新裝修的三星級酒店,食也可以。不知是否泰國動亂後大量補貼以挽回遊客,團費不到900元,並未強制購物。進入旺季後,收費也不到1,100,幾乎便宜過在港生活。另一方面,我有親戚今春同樣是跟五天團去北京,團費是市價。但團友上午精神爽利時,大半時間被拉去定點購物,看「鳥巢」反只有半小時,而且不講解、不陪行。偌大的場館,團友盲摸摸,又有長者和兒童,由地面沿着樓梯上到「山頂」再走下來都不夠時間。而且,不只一次如此。

  你的親戚大概光顧了判上判的黑店吧?剛好相反,上述熟人感到滿意的超平旅行社不見經傳,之所以敢幫襯,因為以前跟過這家公司的廉價團,覺得OK。我的幾個長輩則因為在外捱了幾十年,從未到過北京,幫襯的是在高級商廈旅行社專層廣設辦事處、招呼周到的大店。再說親身的經歷,前年為母親還心願,緊接着奧運後,我與家人也曾跟團去北京。同樣是跟知名旅行社的豪華團,服務可以,定點購物未至於喧賓奪主,以五分為滿分,我會給四分。但真正的奇遇是上月與家人去絲路。

旅行社是看廣告選的,以深度為賣點,收費貴過一般大公司,但辦事處只有一個職員、一個實習生,而且要即時交足錢。不怕說,我十五十六。但沒想到,事後幾乎所有團友都稱讚。相對於文初的故事〈阿珍鬧咗人〉,我這次的經歷可稱為〈阿水汆到人〉。阿水是領隊的花名,下周再談。

100720二《都市》:書展真正的挑戰

原載2010年7月13日《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明天就是書展。由二十年前的小賣場成為每年夏天最大的市集,雖然近年被星夢少女以出書為名進佔,令本應主導書展的精神文化反被冷落(前天上午上網留位,聽這次名氣最大的作家韓寒演講,竟然發現沒有同好) ,但市場面向由小眾到大眾、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正是香港生為商埠的寫照。現在無論是愛書、親子、省錢、追星,甚至純粹想感受場內的熱度,不逛一次總覺得太背。連內地都有人特來朝拜。繼多年前與逼爆大門的動漫劃清界線,書展這次「徇眾」將去年用AV式手法激發宅男狂熱的0靚模寫真掃地出門,說明這股熱潮短期內不會退燒。但現在娛樂無所不在,惡性競爭下,能夠留下痕迹的潮流十中無一。試問今天還有誰記得第一批打入書展的美女?

   由傳媒話題可知,對書展真正的挑戰不是0靚模而是IT。eBook的話題已炒了不只十年,技術並不複雜,但不見人下來,主要是被版權和收費卡住。現在經全球最大的網上商店Amazon引爆、魅力可比宗教的iPad推波助瀾,終於接近現實。但暫只限於美國。香港市場小、華人版權意識弱,發展會較慢。但相對紙張書,電子書無論物料、量產、運送、儲存、攜帶、廢棄再生的成本都近乎零。以香港來說,家裏有兩三百本書,所佔的空間月租相當於幾十元。閱讀所需的能源,對環境的傷害也遠小於伐木造紙。只有少數缺電的地區,紙張書才有絕對的優勢。

   更何況,電子書可嵌入影音以加強文字的效果、與讀者互動、隨時改錯更新。試想聲色並茂的童話鼓勵兒童閱讀的功效,可自行朗讀、與讀者有問有答的語文課本,像防毒軟件那樣,收入新詞後自動更新的詞典……此外,電子書方便摘錄、做筆記、在同好間交流,而事後消除記號……。

   在Amazon刺激下,電子書閱讀器年來如雨後春筍。為了物色一種適用最廣的產品,我近日迷失在網上的電子書裏。眾所周知,內地網站流行「分享」。歌影視不用說,新書也經常連載。想知道村上春樹兩大冊的《1Q84》是否啱睇,可上網試看頭幾章。幾天下來,發現網上除了消閒娛樂、官方宣傳、中外經典……頗有些認真的閱讀。上周看了半本易中天的《帝國的終結》,發覺這位曾來書展演講的三國專家將君主和民主兩種制度講得很透徹,揭露兩千多年帝制乖謬的同時,予人喻今的感覺。此外有一本多年前發行,但無疾而終的集子,盡收中共得天下前高呼民主、痛斥國民黨獨裁、讚揚美國的文章。據說無法出版的《李鵬日記》,網上也有流傳。連多年沒有音訊的舊同事黃碧雲,也有粉絲把她的短篇上網,讓我得以update她近年的寫作和動向。深藍讀者則可以上http://sites.google.com/site/myboooksindex/,與「匪」勢不兩立的書籍應有盡有。
   總之,在書展裏找不到的,不妨上網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