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100816一:排名還是造勢?
連日埋在電子書堆裡,今天才『的起』心肝寫點東西。先說些雜事。
商台收費為民建聯搞的落區節目《十八仝人》和劉慧卿宣傳普選的音頻,終被廣管局裁定屬政治廣告而叫停。但擾攘多月只罰三萬,與節目的收入不相稱。節目若有宣傳效果,也早已入心。這就是『法治』,過程冗長昂貴,但裁決雷大雨小。不信法治死,盡信更死。至於罵政府的「起錨」亦屬政治廣告,則是吹毛求疵。政府上電台叫人投票、申請公屋、不要吸毒……難道也因為帶有『政治性』而被禁。政治和公益的界線怎分?
美國Global Language Monitor計算傳媒和網絡提及「時裝之都」的次數後,發現紐約擊敗米蘭,重登全球榜首,香港也壓倒倫敦和巴黎。港人當然大喜。但文革時億萬人天天喊幾十次的口號、毛澤東一句頂一萬句的語錄告訴我們,說得愈多不等於愈接近真理。網上發言成本低,高頻率只說明網民熱捧或造勢有方。美國最科學,但也容易流於機械無腦。
同屬排名,上海交大點評全球同行,認為美國享有壓倒性的優勢不稀奇,激發歐洲大學不滿、欲另起爐灶評比也不稀奇,稀奇的是,名氣比評比者響得多的北大、清華也只夠得上全球151至200名。我與大學沒有關係,但感覺上有點怪,要看交大給自己打多少分,才敢說評價是否公正。
雖然交大把我的母校中大評為香港第一,與北大、清華同列一層次,比港人奉為圭臬的港大整整高一個階梯。但不怕說,我對這種行內的評比十分懷疑。在割喉競爭成為常規的『The World is Flat」時代,誰能擺脫切身厲害來客觀說評比對手?
〈中港乞兒大混戰〉的標題看似花邊,實則反映了兩制的現實。隨著內地競爭力提升,與香港的互補逐漸讓位給競爭。內地人口兩白倍於香港,進取心又比溫室中長大的港人強。只怕港人今後要靠中央照顧來保持生活水準。
正奇怪港府為何只給甘肅災區舟曲捐500萬,只是澳府的10%,消息就傳來,港府也加碼至5000萬。善心一碰到機構組織就有這個問題,攀比幾乎永遠超過內心的實際。
毛澤東『大躍進』沒能做到的『一天等於二十年』,50年後終於在港實現。歌壇常青樹前不久才25歲,現在忽然要過60大壽。一躍就是35年,下次豈不就成了人瑞?
在Google地圖上「伏屍」街頭的一個英國女孩,突然活生生重現(圖)。據說是跟同伴開玩笑,鏡頭掃來那一刻,剛好躺在地上裝死。現在網民無奇不有,會否是做媒?
亞運臨近,北京在奧運前拆遷、清場、排堵…..的措施搬到廣州重演。但鬧市有2,000人反遷拆與警方衝突,不可謂不小。最近的撐粵語抗爭,或者也是運動的一部分。粵人因為遠離京城,自古就不怕皇帝?
台灣有美少女以「隋棠」為藝名,不知與隋唐這兩個朝代有關係否?又有沒有藝人叫做「宋元」「明清」?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