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 星期六

221231六倒數前16°C 64%:祝大家2023報復性回勇

    2023倒數在即,祝大家安好。
    特別為週前行山跌倒入院的熟人祈願,希望他吉人天相。
    今晨電郵祝海外的幾位舊友新年快樂。收到些回信,得知各人無恙,是為除夕的佳音。
    未見回郵的朋友,願上天眷顧。
    上午陽光燦爛,午飯後外出。進入地鐵車廂後,行咗幾步,被一位女生叫住:你坐呀!我笑說,你們坐吧,我可以…。女生堅持,說很快就下車了,接著站到車廂的過道上,身邊的男生追隨。我謝謝他們。
    香港地鐵近年也有人讓座,但不多。但恐怕與多數人只坐四五個站,前後不過10分鐘有關。如果長者企10分鐘也無大礙,坐下的人就懶得讓來讓去,反正我再過兩個站就落。
    但像今午那位女生那樣主動、assertive的,我還是第一次碰到。祝妳和友人來年順利。
    行完街後,去一間新派咖啡鋪L。鋪位大到好似紐約個的,路過幾次,唔見有乜客。點知今午幾乎全滿。而且多數枱都點輕食,有肉有沙律,唔係咖啡加件餅既下午茶,似乎提早享受除夕晚餐既hors d'oeuvre。看來市面氣氛良好。
    四點既去附近外賣名店,準備聽日有人生日既料。排咗怕有4-5個字。仲算夠運。五點未夠,事頭就出離截龍:你地有邊位買全隻或半隻?…仲有3隻。言下之意,散賣既客額滿見遺,明日請早。
    今午行緊街,更收到熟人係東京旅遊途中既WhatsApp,話香港有人請佢幫手買Panadol。但日本可能唔叫Panadol,搵咗好耐都唔見。最後係一間藥鋪買咗兩盒日本感冒藥。看來居日既同胞早就出動清倉。而家發達地區怕要冰島、格陵蘭才會有貨。又或者係藥房識人。
    還有一個鐘就countdown。我都要飲番杯熱嘢。
    祝各位2023報復性回勇,但中招平安!

221231六除夕晨晴15°C 65%:除夕前transitions何其多!2.0

     221231晚後補:上午剛錄下3位名人離世,午後又多2人:
            榮休教宗本篤Benedict十六世以95高齡離世。
    美國3大全國電視網之一ABC近半個世紀的新聞女王Barbara Walters以93高齡離世。
      本文合計有5位大人物似乎冇眼睇2023年的到來。難道2023不是疫情走到尾聲,全球回復正常,報復性消費、賺錢的一年?

    2022年最後一日,繼續陽光普照。雖然凍的,但相對春夏的濕熱,仍然是the best of times. 係迎接明年復常的好兆頭!  
    不過,開關有壓力。最新關注點:〈31多國限華(有些國家包括港澳客,有些只針對內地客)客入境 南韓最辣停簽證〉。要準備其他國家地區跟進。
    早期為巴西連奪3屆世界盃的球王Pele比利,日前因腸癌併發症離世,享年82。
    他未成年為巴西初奪世界盃時,我還在廣州讀高小。50年代的內地是資訊前時代。中國以外,國民只知:蘇聯老大哥和死敵美帝。因此,我看過蘇聯童話,聽過蘇聯名曲喀秋莎,知道抗美援朝,未聞世界盃。
    來港後,比利2奪世界盃。當時只有報紙和電台,不過是看看呢個「黑珍珠」的硬照。後來好像看過世界盃的黑白記錄片,看見他踩住個波扭腰「過人」,也就是巴西足球的森巴絕技。
    但比利贏得太多啦!對手最後出著:一出場就搵個最屎既隊員掃低佢,掃人者陪埋球王出場,一搏一大賺。點止:球王個屆世界盃都拜拜,個個死敵都偷笑:咁先係公平競爭呀嘛!
當然,此後就收緊球例,杜絕這種恐襲戰術。但比利再過4年也夠年事,告別世盃。
    至今大半個世紀,足球每十年總有個別legend,過去10年是阿根廷的美斯和葡萄牙的C朗。此前還有朗拿度、施丹、尤西比奧...,但成就都不及比利。
    比利離去象徵一個時代的終結。但即便再生,森巴足球的藝術恐怕也不會再有這樣大的成就。足球早已進入10人高速機動的時代。西歐一級賽事,尤其是英超,場上間不容髮。一接近對方禁區,對手就輪流埋身,每人相隔可能只是0.1-0.2秒,逼你交波俾隊友。這就像中國古時打仗「挑滑車」:帶刺的車一輛接一輛沖下坡撞過離,逼你跳開讓路。
    與比利幾乎同一時間,英國的時裝女王Vivienne Westwood離去,81歲。原來係punk始祖。係名店街見過大名,但懶理有乜賣點。時裝非我所好,更冇能力追求,連此刻邊個最紅都唔知。只能說,辛苦了!
    辭世的還有日本建築大師磯崎新,91。近年讀史,對建築的意義開始有的sense,希望逐漸了解多的。
    同樣係transition,緬甸政府好照顧「國之重器」:俾77歲享受緊免費食住醫療既昂山素姬加多7年,合共33年,確保ex民主女神110歲之前都無憂衣食。至於110歲以後,相信可以用係裡面做工既工資打點。唔夠到時或者募捐...。 

2022年12月30日 星期五

221230五晚15°C 59%:釋法意料中事...

    今午人大公佈的黎智英請英國大狀打國安案釋法結果,我以法盲角度看,似乎諗得好絕。
    如果我理解錯,下文作廢:
    釋法似乎說:法院先要提請特首批准。特首若未批准,則由國安處決定
    但現實中,特首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官,應該不可能批。接著國安處就更不可能准。
    有此先例後,今後類似的案件都無須再論。
    反對者從英美制度出發,會說法院要向特首請准,破壞三權分立。
    但中國早已說,香港行政主導,而不是三權分立。說白了,行政>立法和司法。因此,要法院向特首請准不違法。
    
    *今天最嚇人的消息是〈中国军机被指在南中国海离美军机不到「3m」〉。
    戰機時速~1,000km(~音速),3m~0.01秒的飛行距離。就算只用半速飛行,只要任何一方疏忽0.02秒,就可能重演江澤民/克林頓在位時,中國軍機被美國軍機當空撞毀,飛行員犧牲的事件。
    消息見於星洲LZ。標題沒說,但予人的印象是:中方主動逼近美方。
    LZ的中國新聞尤勝港報,但「偏西」,不同李光耀在位時。
    但最近這十幾年,中國被西方和周邊國家聯手圍堵。星洲作為李光耀口裡鯨魚嘴邊的「魚毛」,專門為鯨魚清除牙縫的食物殘渣,自己得食,也幫鯨魚保持健康,受鯨魚保護。這一大一小的互相依存,正是星洲得以安全且繁榮的關鍵。若此,「偏西」正是星洲近年生存的需要。
    或因此,該報側重對中國不利的消息,有關中國的時評隱約可見流亡人士的影子。如今歐美半官方媒體的華文內容,大概都以流亡者為主力。不排除會包括年來因為政治因素外移的香港名嘴名筆。
    有點不解的是,11月初中美元首3年來的首次面談,氣氛似乎不是那樣差。難道美方當時虛與委蛇,事後說一套做一套?中方不滿,升高姿態?
    明除夕,後元旦。你猜中美軍機會否休息兩天?給蔡英文放兩天假?

221230五晨陰13°C 69%:歡迎港版大坂直美

港女彭琛怡(圖摘自ST)
    加納x香港既彭琛怡(圖摘自ST)為鄭裕彤中學贏得學界女排冠軍。港生港「大」,講本地話。小一開始打排球,係上網殺波既搥手(內地叫榔頭,即係昔日既朗平),今中五。而家打緊甲一隊CYT。
    睇落係唔係好似美(父海地裔Leonard Francois)x日既網球女將大坂直美(注意:日人用作姓氏既係「大坂」,漢字寫法唔同城市既「大阪」)呢?
    連取名方法都似:「彭」相信係母姓。可惜ST冇講佢阿爸姓乜。
    不過,作為港人,彭琛怡應該冇美國阿姐咁多心理問題。
    祝佢順利,他日有機會為港出賽。

    *好快就輪到中國:日人唔過聖誕也唔過農曆年,以元旦為年度大節。睇日劇,前後至少放七日。係城市打工既幾千萬「漂」回鄉探親,飛機、新幹線、長途巴逼爆。中國既黃金周、春運,話唔定就係學番離既。
    昨晚電視新聞話:日本一如中國,防疫近三年後鬆綁,首次得過行動不受限既新年。呢幾日既「冬運」如同放監,甚至要「企」新幹線返鄉下。好在日本細,東京-大阪不過3個鐘。換咗中國高鐵,由廣州到北京7-8個鐘企到跛。
    中國仲有10日就開關,人口10倍於日本,行為冇咁規範,到時肯定更噓冚!

2022年12月29日 星期四

221229四晚 17°C 61%:BF.7即將殺到?

    內地2023.01.08復開,港追隨。接着等中央審批港的通關建議。元旦後當會揭曉。
    港這幾天的關注主要是:熱門的出行地點會如何因應通關,限制港人入境。暫時最辣的是:抵埗後即場驗核酸,陽性即隔離。美國要求中國內地人赴美前出示48小時內的核酸陰性證明,已算客氣。
    但美國厲害的是:拋祭出本博日前揣測的「武漢scare 2.0」。CDC(相當於中國的疾控中心)說〈BF.7竄全球?專家:新毒株恐躲過現行療法或免疫系統〉
1.令中國億計人感染的新冠變種是BF.7,不同香港近月久壓不下的BA.5;
2.BF.7是BA.5進化出來的,學會規避人體內的新冠抗體,得以在體內生存繁殖(就如歹徒扮良民騙過執法者,得以繼續作奸犯科而不受制裁),從而傳給附近的人。
    換言之,無論接種現有的疫苗還是感染後康復,所產生的抗體只能對付已知的其他變種,遇到BF.7的話仍會受感染。說白了,BF.7比BA.5更難抵擋。
    雖然世界各地都有BF.7,但在美國只佔新冠感染~3%。可是,中國月來的染疫者相信大都是BF.7,因此才會在幾周內連累幾億人。
    上述說法間接獲中科院士張伯禮證實〈專家憂免疫力差 易反覆感染〉。這位防疫專家稱這種變種為「Omicron分支」,「可引發更多的突破性感染和重複感染,能逃逸曾染疫康復人群體內的抗體。」
    好消息是:「第二次感染症狀一般會較上次輕。」
    如果BF.7可導致二次甚至三次感染,則與通關至關重要:
1. BF.7會否取代BA.5,成為香港下一波暴發的主流?
2.如何在過年前引入十萬計人感染所需的退燒藥,配送到屋邨,確保市民到時可居家自癒,少麻煩公院?通關後,每日3萬的南來同胞必定會為內地親友採購。內地感染者以千萬計,香港開放購買的話,多多都唔夠。聽說中央已動員藥廠全速生產有關的藥物。
3.公共醫療系統準備好未?
    聖誕4日長假,停gym一周後重開,覺累。今晚就寫到這裡。晚安。

2022年12月28日 星期三

221228三晚18°C 71%:01.08一步到位

    看今午特首的宣佈可知,内地「一步」通關後,港作為14億人裡的高密集小社會(決定疫情首要的非生物性因素是人口密度),只能亦步亦趨。
    內地疫情雖然>>港,但通關要求兩邊的防疫措施大致對等。1.8起,既然入境內地基本上不再檢疫,則內地人來港亦會看齊。這就相當於開閘洩洪(疫),水會由高向低流,直到兩邊水位均等。由於南來的人染疫機率在現階段高於北上的港人,初開關時,港疫情上升份屬正常。要待內地疫情升到峰頂後回軟,港才會倒頭回落。
    開閘(關)初期,港為了維護醫療系統,唯一可做的是控制水的流量,亦即閘開多大:每天讓多少人入境。今晚傳聞每日讓3萬人北上,可信是在商界和兩地家庭的無限量和議員提議1萬之間的折中。
    若每日3萬人北上,則為公平起見,每日入境可信也相若。3年唔發市,一發市就3萬,適逢內地疫情高峰,蠻厲害的。
    但一國兩制,要開關就基本上要對等。而港的人口規模~1/200內地,只能以內地為主,這是客觀的現實。
    不止一位科學家說,開關不會令港疫情飆升,我不敢相信。我不Like逢中必反、看內地如洪水猛獸,但同樣不信政治上合適,但客觀上too good to be true的分析。
    目前由於閉關,由內地來港的人~0,播疫機率低,故此不要求其先驗核酸才成行,待來到港酒店、住所後,翌日才去做也不遲。但若每日3萬人無須測核酸入境,而只「建議」抵港後頭5日自行快測。1.快測準確度最多~8成,2.不測不報無責任,哪與無限制的入境有何不同?
    內地12.7頒布新十條以來,可能有20%的人先後感染(其中大都已康復)。若此,1.8起每日入境的3萬人,即使只有5%無症狀感染,每日也有1,500。按Omicron目前變種的R0>10,一日探親、逛食玩、辦事…的傳播就不簡單。
    誠然,港人80%已打足3針,即使因而中招,也罕見重症。但在家被困7日,唔番得學、工,損失學業、收入、假期,難免覺得自己成為開關附帶傷亡(專家告訴我們:港和內地目前主流的變種不同。因此,中招後,照理可區分經由港人或內地客感染)。
    上文已花了2個多鐘頭。就此打住,即使有頭冇尾也要收工休息了。
    關一定要開,但市民要自求多福,勿大安主義。

2022年12月27日 星期二

221227二晚18°C 76%:Happy days are here again....2.0

    昨晚才擔心發達世界對中國內地重新「開國」可能的反應,怎知不出一個小時就宣佈2023.01.08起,撤銷將近3年的入境防疫限制。驚喜的程度幾乎可比1978年底鄧小平帶領中共三中全會宣佈改革開放。
    14億人過去3年為抗疫付出的艱辛,與1949-78年計劃經濟和政治動蕩下的勞苦縱不可同日而語,但現在這個犧牲是人民無論自由度和富裕度都與1978年之前不能比的情況下作出的。
    本來,人富了就難以再捱。但14億人過去這3年,不惜放棄人際往來的自由和創富的機會,嚴守防疫規範,舉世無匹。政府應該好好答謝國民。
    昨晚的官宣主要講入境。但今日接著就說恢復審批赴港簽注、內地人可來港自費打西方最新的復必泰/BNT二價疫苗。顯然同時恢復14億人出境。
    而且,發達國家早就擔心本博昨晚的揣測:中國旅客湧入,不自覺地播疫。日本作為中國人最熱門的旅遊地,即日宣佈要抵埗的內地人驗疫,陽性將隔離7天;港澳居民上機前48小時內要測核酸,而且只能飛往東京、大阪、名古屋。換言之,去北海道賞雪要在東京轉機或坐新幹線。
    可信內地移民、留學生特多的英語5國,很快就會宣佈類似的對策。
鄰近的星馬泰、台、韓也會有樣學樣。但經濟上很靠人數特多、購買力強的內地客,會比西方寬鬆。
    但外國的防疫要求難唔倒有韌力、善於插針走位的中國人。比較難做的反而是香港。作為同胞,不能對內地入境者太苛刻。但深圳南北人口的染疫率可能是5% vs 20%。肯定有內地人來港避疫、打針、買藥、求醫(包括用港人身份向公院求診),甚至以港為基地,到星馬泰台兜一圈掃貨、醫美…。香港的疫情難免復熾,年初四後,日確不排除會>>50k。
    與此同時,萬計的內地客會在春節前,挾積壓了3年的人幣購買力,湧來掃貨。市面可能再度出現2019年前的旺市,油尖旺、銅鑼灣擠塞,必需品短缺(到時肯定連必理痛同類的本地退燒藥都掃清)。網上,尤其係港人年來移居的西方,又會挑動地域情緒。
    我前日在港島西行。德輔道西的海味段已好有氣氛。本地基層辦年貨要趁呢幾日。遲的只怕貴而且逼。
    莫怪昨天有人說:市民今晨看過新聞後,血壓怕又升高幾度。
    為國為世人,開關絕對有必要。但深圳河南北的人口和購買力懸殊,本港是小社會,對開關後的社會和市場秩序,以致南北和諧,要多方安排,以免好事變壞事。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221226一Boxing Day晚16°C 64%:西方會否掀起「武漢scare 2.0」?

悼念飛虎隊最後華籍成員港人陳炳靖
    2022聖誕,太平洋西岸苦寒,東岸苦疫。但寒是死物,通常幾日就過去;疫是活的,聖誕、新年、中國春節,上億人出行,有人帶疫而不自知,有排散。
    再者,太平洋東岸人矜貴,3.5億人裡四五十人被冰雪帶走全球通天;西岸20億人,即便不幸少了萬分之一,也只能忘記背後,努力面前,向著標桿直跑(《聖經.腓立比書 3章13-14節》)。
    相對於太平洋兩岸,大西洋西岸苦於經濟和國族。英國人罷工爭加薪,投行出身、與印度巨富聯姻的印裔首相被笑問露宿者「何不食肉糜」。
    法國則受困於殖民地遺產加中東動亂帶來的難民,有人借基督教的「平安夜,聖善夜」來發洩國族、宗教仇恨,受害的庫爾德人上街回敬。
    十幾年前回華盛頓旅遊。在B&B食早餐時,遇到一位庫爾德part-timer。已入籍美國,在美京為族人的事業奮鬥。問我是否聽說過庫爾德。知道我是做新聞的,講了他們的cause。
    庫爾德是近代英、法瓜分中東造成的大悲劇:接近4,000萬族人(多過加拿大人口),爭取建國。但居地分散在伊拉克、伊朗、土耳其、敘利亞境內。誰會讓出境內的庫爾德居地?歐、美、俄、中…更不會逼這4個中東戰略性大國與庫爾德分甘同味。除非打三戰,拆散這4國。但核彈+高超音速導彈+網絡+AI,三戰只怕就是《聖經.啟示錄》說的世界末日。
    中亞的阿富汗就更無聊,鎮不住境內的IS,只好找女人來洩憤,將她們踢回廚房。大國裡好像只有中國肯為他們說話。
    下一個頭痛的是,中國防疫放開後,有可能被西方借「武漢scare 2.0」來反華。中國月來估計已有億計人口染疫。緊接著就是新年、春節,只怕萬計的帶疫者飛向華人眾多的英語五國、日、韓、港澳台、星馬泰探親、過節、旅遊甚至避疫,引發恐慌。到時西方怕又有人仇視、襲擊華人。
    印度已發現有自華飛返的本國人確診。印度人口看齊中國,而且以窮居多,居住、防疫、醫療都較弱。一旦爆疫,唯有躺平任病毒散發,以盡早達致群體免疫。問題是印度人一如中國人遍天下,會將祖家疫情帶到僑民眾多的東南亞、英、美、非。
    下一個要擔心的是,全球若幾十億人染疫,病毒獲得足夠的人體試驗場,會否演化出傳播更勁、症狀更辣的變種?目前的科學似乎還不能防止病毒演化出惡毒的變種,而只能在病毒演化出變種後再來對付。
    好的是,中國已開始緊急引入外國的新冠專用藥:日本鹽野義製藥的口服藥Xocova已簽約輸華;有說北京有發放美國的Paxlovid。但14億人杯水車薪,怕只能照顧些有關係的患者。
    現在境外各大華人聚居點,包括港澳台日,都已掃清退燒藥。內地要像美國疫情高峰時那樣,引用戰時動員令,徵用全國藥廠24小時全速生產以安民。
    同時應為超時/帶病工作的醫護發放豐厚的補薪。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因為職業,被迫為國家應急付出代價。
    堅忍、靈活是中國人的民族性。這個危機一定會撐得過去。但經此一役,要痛定思痛,以民為本,不能只谷經濟、國防。人民生病受苦,誰來開工、打仗?高樓、夜色、山水、八縱八橫誰來享受?先進的武器縱使能保護國家,但14億若困於疫情,世人恐怕只會為中國先進的武器給負分。
    中國必須重拾生科、加強醫療,確保14億人活得安心開心。

    昨天傳來,開放改革初期的廣州市長黎子流染疫離世,享年90。港人當年很喜歡此人:地道粵人、地道粵語、開放派,詼諧敢言,據說金句是「唔得就返順德」,意指做唔好廣州市長番鄉下mau躉。

2022年12月25日 星期日

221225日聖誕日16°C 66%:We shall overcome?

    我錯到離譜。起初以為:新十條前,全國每日感染最多兩三萬。放開2周後,點可能有2億人感染咁多?
    點知而家6,500萬人既浙江話日增感染100萬、1,000萬人既青島話日增50萬、同樣1,000萬人既東莞話日增>25萬。若此,2億人之說並非天方夜譚。
    不少省市說,疫情預料1月初才到頂。按常理,到時少不免在峰頂徘徊一周十日才回軟。若此,等疫情回落到安心的水平,可能已入春,累計怕有七八成人~10億曾經感染,~所謂的herd immunity羣體免疫。
    這會否是國家說的「最終的勝利」?
    相信是省市說自己每日一百幾十萬,國家公佈的全國數字只有一萬幾千,誰聽了都傻眼,當局明日起不再公佈疫情數據。但少了全國的數據後,希望其他省市也能公佈數據,讓居民有所適從。
    但若群體免疫是最終的勝利,用10億人曾經感染來達成,則假設病歿率.01%(萬分之一),會有10萬人離開我們。其中老弱約佔9成,可能有幾千個兒童。
    這也許就是爲什麼近日內媒幾乎每日都說有名人離世,尤其是年邁的學者,感覺上是這次急速開放的連帶後果,令人痛惜。
    如今左風盛行,幾乎係人都痛恨芝加哥經濟學派的一句名言: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但殘酷的後果往往是人生的現實。只希望國家在合理的範圍內,將附帶的傷亡降到最低。

    今晨天陰,幸而近午太陽露臉,午後繼續做市容獵人。前幾天東進,今天改為西行(想起Edgar Snow的中共延安時代經典Red Star over China,中譯名《西行漫記》)。但午飯吃晚了,2點多才起行,在5點天色轉暗前,只能從金鐘行到堅尼地城。
    今天全程行德輔道。包括在公共游泳池以西一段冇嘢睇既路面。平行的皇后大道西,我已行過多次,今午特地看rundown的。我是看城市的變化,不求熱鬧、美感。
    德輔道西這段由於有一幢大型工廠大廈,工業沒落後,長期顯得冷清。我30幾年前,經常來這裡給一間報館交稿。當局不妨考慮活化之,使其與德輔道西其他各段保持一致性,避免雞立鶴群.
    今午的另一個收穫是:德輔道西有家上海點心店有粢飯。
粢飯+熱豆漿:德輔道西
小三時,由廣州去上海姑丈家寄居一年半,給了我兩大收穫:一是被迫學會滬語。50年代初,各省市仍用方言,廣州講粵語,上海講滬語。我在虹口小學插班頭一個星期,課內外一句都唔識聽。幸虧會講普通話,老師通融,否則早就被踢出校。二是朝早跟表哥出弄堂口,排隊買上海早餐。
    上海人當時早餐興食大餅夾油條+甜豆漿,但我愛粢飯咸豆漿。此外還愛上臭豆腐。但來到香港後,呢三種食物都好難搵。臭豆腐80年代還有人擔住賣。但後來相取締流動攤檔,臭豆腐很快就消失。因為店鋪唔敢賣:當街炸臭豆腐,隔離會complain。
    粢飯也很少。糯米飯糰包住條油炸鬼,大概唔啱港人taste。相對粢飯,我更愛咸豆漿,但在港就更難搵。因為咸豆漿唔係豆漿加鹽/豉油,而係要整既熱「羹」:加花生碎、榨菜絲、油炸鬼片…。港人鍾意飲嘢,尤其係凍嘢。鹹既熱羹唔啱key。至今我只見過2間鋪有賣。銅鑼灣地鐵站出口附近個間唔錯,但作為小食,收費唔平。紅磡個間還有待嘗試。
    特區今後會引入大量內地精英來搞科企。但上邊既精英幾百萬一年,早已cosmopolitan,即使出身上海,相信也唔會欣賞粢飯+咸豆漿的發毛嘢。

2022年12月24日 星期六

221224六平安夜日間晴20°C 35%:Peace with everyone 2.0 釋法難逃?

    
    下午要外出,晚上想視頻上教堂。今晨看到什麼新聞就上什麼,難以求全。
    下文是兼具新聞與文學價值的好報道:
    Sg《联合早报》陈婧〈黎明前的上海静悄悄〉

晚飯後update:
    下午再出發行大運。這次在尖沙咀碼頭沿海旁東行,穿越尖東進入尖沙咀鬧市,最後經香港的5th Avenue廣東道回到起點天星碼頭。
    早知前两日就行呢個運,話唔定冬至夾份買六合彩,可帶脅熟人中番幾千萬。
    4點幾,「隔離搵老豆」呢幾條街已好旺。4點幾5點路經廣東道的名店段,已好有氣氛。而家的後生不論男女,都興頭戴鹿角等裝飾。
    5點過後來到海港城。門外火樹銀花的人口密度~3 sq.ft/人。我又唔係陪細路,無謂同人逼。早一些的話,會進入海港城逛一圈。
    黃昏後的中環當然也好熱鬧。但怕蘭桂坊封路,費事兜路,係附近買個平安夜晚餐就回歸。
    Good walk。見大家都enjoy,好事。希望自己明年仲行得,到時再重溫。

    特首上京帶回2大指示:通關與釋法。
    但1月中之前通關冇新意。早就話咗:唔係1.3就係1.9。當然,有人會按例用西式思維,話the devil is in the details.但內地自12.7新十條起,早就咬碎銀牙和血吞。講到底,形勢比人強,唔放唔得。
    若此,對港開關肯定亦如是。到時會好多人湧落離避疫,確診如潮湧。年初五過後,話唔定>>5萬/日,市面冇退燒藥(今日過尖沙咀既大型藥妝鋪,又見普通話女推著成車退燒藥),公院逼爆,好多人嗷嗷聲。但係正如我初來港時的一句口頭禪:鬼叫你窮呀,頂硬上啦!(而家咁講肯定俾人告去平機會。)
    但就國安法案可否由英聯邦律師出庭,特首話中央很快會就釋法作出決定。這是新的發展。此前不太清楚,中央是否認爲,港法院可自行解決。港唯一的人大常委聽聞特首記招後認為:人大有可能爲此加開議程。看來,中央認爲人大有必要釋法。不用說,不少人會覺得,港法治又死多幾成。但我睇唔出按英式法治,如何達成中國國安法想要既結果。
    晚了,靜下來過平安夜,就此打住。
    最後,想起個別過去一年失聯的朋友。友人照理都有電郵,搬去天涯海角都唔會失聯(除非在內地不能上Gmail)。但有個別未見回郵。由於電郵不像WhatsApp,發信人不知是否已讀取,我有點擔心。收到電郵而長時間不回,除非郵箱已不再開啟。
    希望只是我多心。祝未回郵的朋友安好。

221224六午晴19°C 33%:騰籠換鳥來了!

    又係陽光普照暖和,今午要再出街行,睇下聖誕燈飾。
    特首上京領旨,乘勢在港宣佈換血振興。左手上網搶人才,右手出招迎巨企。
    但外界有高技術的巨企,限於西方對華的管制,美國Apple、荷蘭ASML、台灣積電唔會離。初期來落戶的,怕還是內地民企和非技術性的西方公司。
    我就最想Cosco離。不過講笑者。香港人均居住面積~250呎,人地的貨送俾你,屋企都冇定jai。
    港人想走既請便,對美更趁你病攞你命。矽谷裁員,歡迎relocate;網台祈年「搶」(官方用語)3.5萬人。不用說,不少會係海外既華夏子女,正好替補呢度厭尖既一代。中國要發展,躺平請歸「西」。
    無所謂既,人各有志,想留固然好,想走亦祝福,想離就更歡迎。
    都話咗,人地早就睇透:你嗌走,正好騰籠換鳥。米以為自己有寶,走咗本土就冧。
    五年後,香港又進入新新時代。第一個新係愛國者治港,第二個新係愛國專才主導發展。
    因此,要認清大勢,知道自己有幾兩。想走就默默走,唔好敲鑼打鼓。到埗入鄉隨俗,尊重主家,讓人覺得,香港人能屈能伸,值得敬重。人地俾你入離,係俾面你。人離鄉賤,你香港人冇特權。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221223五晚17°C 50%:內地真係已有2億人中招?

    周五平安夜前夕,為一個郊遊遇到意外的友人祝禱。   
    
    4日大假前夜,機場肯定逼爆。
    澳門抗疫由始至終緊跟內地,從而紮炮3年,更要年年派錢慰民。今日借勢隨內地開關,趁聖誕新年搵番的使用:港人即日起入境可直入賭場,當日回港。但暫只有巴士往來,飛航船要下一步。
    內地無疑狂爆。不陽的人甚至擔心自己沒有盡建立抗體以達成羣體免疫的公衛責任。關鍵是程度:到底有多少人感染?
    官方或低估,但台媒和「公共」性的西媒又可信無限上綱。有說由12月初到12月20日已有2億人感染。怎麼算出來的?會否是用最大的病毒傳染數R0?據說Omicron BA.5的R0~14。1人染疫傳6個回合(吸入到發病約需時3天,6個回合~18天)~750萬。如果一開頭就有30人染疫,傳6個回合就是30x750萬~2億。一字咁淺。
    但這是否假設BA.5無堅不摧,接種、戴口罩都擋不了?You bet.
    這種猜測蠻有趣。可惜拋開了mathematical science超過半個世紀,已近乎科學文盲。否則很想學怎樣refine AI,使最貼近人和病毒的行為。
    如果內地月來累計有2億人(其中部分人已康復)染疫,由於有2億不同環境的「實驗室」供BA.5進行各種寄生、轉化嘗試,美國最擔心的新變種是否已在醞釀?怎樣一出現就掌握其樣本,第一時間研發出疫苗與藥物?
    新聞說,內地近日搏命趕接種。早知如此,何必當初?滅活疫苗力度既只有50%`60%,而新冠傳播力強,醫療系統難應付,本就應該以政制優越性,要求全民接種至少3劑,將感染的風險降到最低。用足球打比方,接種是守門,檢測是VAR。懷疑球門被人攻破後,才去看VAR求證,已經輸咗大半。
    今日陽光普照,天色靚到絕。午飯後由金鐘海濱東行,有咁遠行咁遠。途經「灣仔區」,仲有我同母、妹昔日住的莊士敦道,與有榮焉。無論最後住係邊,灣仔都會係我認同既屋企。
    向東繞過警官會所,落隧道入WTC光顧洗手間。然後轉入維園繼續東行。原來正在開工展。懶得入去,沿著電器道、渣華道、英皇道向東行到過咗太古城。
    金鐘到銅鑼灣的海濱值得行。今午沿途經常聽見普通話,個別打扮像內地30年前的中年幹部,既不是留學生、青年專才,也不是隨年輕子女來港湊孫的長者。不會是防疫放開後到來的新客吧?是的話,相信不出十日八日,市面就很熱鬧。
    下次要係鰂魚涌上大斜坡,重溫初出道時與同事每月的例牌。

2022年12月22日 星期四

221222四20°C 30%:年終感恩,備戰來年

    美國人崇尚開放,以往興每年年終通函各地友人,附帶家人合照,講述一家年來的大事,並賀聖誕新年。北美有華人入鄉隨俗,我每年總會收到。但很抱歉,無以為報。
    自問生活平淡,只求冇穿冇爛,美國話齋No news is good news。過去一年如果乏善可陳悶死你,大件事的話則又嚇死你。不如不說
    我再過幾年就進入上一代美/英國人笑說的:每朝拿起報紙,先揭到底版內頁的訃聞,看誰又走了,估跟住係邊個(包括自己)。
    我母親明年大概就100歲(說大概,因為唔敢話佢當年上報既出生年份有幾準),入住安老院將近10年。一生人只好打牌。我大約4-5歲,就帶埋我去朋友家開枱。坐喺佢身邊,讓我五歲就學識呢門當時最重要既社交技巧,甚至識得提醒佢上、碰。母親每日上午出門,晚飯時分回家。來香港後基本上如此。唯中年有幾年未能好似返工咁勤力。家中唔夠開支,要去食肆收銀。
    但母親步入80中後,牌友陸續行動不便,湊唔夠腳。母親困在家中,終日呆坐沙發,學術上或叫做抑鬱。但冇法,她縱使仍可走動,但冇第二的嘢想做。她這種出身的上一代人仲有一種hang up:唔願去社區中心,但又冇錢入乜乜會。來來去去幾個舊友,年滿80後,買少見少。最後end up入院。
    母親後生40年的話,湊唔夠腳或者會試下上網,北美、英、澳的阿太話唔定章法仲高。
    同理,而家人人都用社媒,邊個仲會俾錢報館登訃聞?打開Fb,鍵入Our dearest XXX passed away on….。幾乎全球的有關人等24小時內都得悉,隨手留下「condolences/節哀/RIP/May God be with you…」。有了Zoom,連追思(當然也包括喜慶)都天涯若比鄰,病毒冇有怕。
    因此,今天仍得以見報的噩訊都來自名人,主要是藝人,次之是文人。從藝人訃聞可見TVB黃金時代的終結,從而聯想到我這代幸運的baby boomer正在走入歷史。
    文人方面,前兩個月,有一位是當年帶我出道的著名政論家。我最近路經當年這位前輩每逢月底午飯後,帶年輕同事撐上去幫助消化既大斜坡。要搵日再走一次。
    回顧自己過去呢年,實在好感恩。唔止冇穿爛,甚至冇中招(雖然唔係經常驗,但至少冇不適)。
    不過,近日親友陸續中招,自己怕亦走唔甩。只望唔好撞正過年。短期內相信都買唔到感冒藥,最怕過年染疫,要閉關訓足一周。
    與此同時,更記掛外地親友面對的問題,為他們祝禱。
    北加州連日地震。雖然輕微,但一次又一次,希望唔會累積爆發。
    我住過的兩大城市,紐約市3毒(流感、新冠、另一種呼吸道病毒RSV)齊發,可能短期內要恢復口罩令。
    美國中西部寒流到(不過都慣咗)。對我恩同再造的恩師榮休後在芝加哥定居,年事已高,希望他安度。
    英國今年可能是幾十年來最tough的。通脹、罷工、能源…,爭議不斷。鐵娘子的時代已成過去,現在的保守黨政府不可能再用強制來令工人就範。護士罷工、暖氣不足,希望移居當地的朋友安好。
    此外,香港要準備迎接與內地通關引入的疫情和重臨的旺市。內地放開後的疫情似乎超乎想象。有說3,000萬人的上海怕已有幾百萬人中招(包括無症狀)。如果比率係10%,咁即係京、廣、深、津、渝、成…等千萬人口的一線城市,個個都有100萬人染疫,全國過億。如果1.3或最遲1.9開關,實有萬計既人借過年湧出離避疫。香港呢次過年,要預咗市面同疫情齊飛。而家必理痛就已掃清,到時港人中招撲唔到藥,又要係醫院門口頂寒風,難免怪責內地來客,矛盾又起。
    與此同時,更會有十萬計的內地人湧到華人最多的英語五國過年避疫。這些國家早已慣咗躺平,突然要重新實施入境檢疫,國人難免嗷嗷聲,加上社區再爆疫,可能又再掀起仇華情緒。
   以上的不幸不一定都materialize。但疫情一爆,往往拖兩三個月,社會怨聲載道。少一點準備都不行。

2022年12月21日 星期三

221221三晚18°C 42%:01.03通關殺唔殺?

    看來形勢比人強。接近內地的香港衛視今傳聞:01.03入境內地就無須隔離,聽來像0+0,比原先傳的01.09還要早6天。
    不過,pack行李準備上去探親、旅遊前,最好買定幾周用的必理痛、咳水、喉糖。上頭正勁爆,藥掃清,求診排長龍,不少病號在寒風中抖索。
    專家話呢輪暴發要1月才見頂。見頂後,怕總要2周才回落。萬一拖到1月尾,你在上面染疫,只能自求多福。何況01.22就是年初一,難道想新年流流縮在被窩裡發燒冇藥食?
    長者和兒童更最好暫緩。上面的醫護正加班加點,幾乎連染疫都要頂硬上。港人裡的老弱可免則免。自己冒險,更給人添加壓力,何必?近日有說,北京的火化服務要開足馬力。
    我今午趁著冬節前夕,由尖沙咀站的清真寺出口步行到中學時住的深水埗差館對面,重溫當年的最佳消遣。沿途路過幾間連鎖藥房,特登入去睇形勢。一位售貨阿姐醒目,見我拿起關節痛用的必理痛審視,話賣嗮啦,知道我唔係要關節痛個種。我笑笑,表示明既。
    美國日前說,願意就中國這輪暴發提供協助。我起初以為藉機踩中國,暗指防疫失敗。到呢兩日先明白:適逢聖誕新年和中國春節,美國係驚重演2020年初,中國人湧出國避疫,把疫情帶到歐美,令發達世界再次「淪陷」。
    台灣在美的華文報紙說,近日已有華人從北京飛回美國,在旅館隔離。但可以預料,很難100%堵住病毒。只要有個別漏網,又會有一輪緊張。只不過美國醫療系統頂得住而已。鄰近的加拿大亦然。澳洲、英國怕亦有此擔憂。
    美國更驚的是:中國人口基數大,若有百萬計的人染疫(包括無症狀),只怕令病毒進化出新變種,比現在的Omicron更難防。萬一加重症狀,就更大吉利是。
    所以,美國說願意幫忙,是基於現實,並非風涼話也!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221220二晚17°C 81%:曲终人散的夢囈

    世盃落幕。王者阿根廷的國民通宵狂歡,拋開90%的年通脹。未能衛冕的法國,有人上街答謝飲恨歸來的國腳,但也有人喧鬧,許是借勢發洩對民生、種族的微言。
    人均足球水平不堪言的中國(本屆第三、上屆第二的克羅地亞,原來只有400萬人,只相當於中國的二三線城市),黨媒痛定思痛,促加強青訓…,希望4年後有點看頭。
    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這次世盃揭幕前夕,中國高調宣佈,我們為4年一度的世界最大體育盛會,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的確,本屆賽事,極目之處均有中國的presence。好幾個特地為本屆興建的球場,都是中國勞務的成果,每個都使人想起北京2008年的鳥巢。此外還有不少附帶的基建。
    但作為中國人,總忘不了自己在場上沒有presence—除了場邊的中國記者和四周的中文廣告。顯然,中國目前唯一能夠震懾世界的,還是幾百年前就令外國垂涎的龐大人口購買力。
    然後就是阿根廷隊長Messi捧盃後,內地搜出幾百個幾可亂真的中國版。若此,全球搶光的Messi 10號球衣,應該也有中國的份。
    同樣是世盃期間,來自中國的足球大事是國足教頭涉嫌違規被捕,同案的還有前國腳。類似的問題好像已存在了幾十年。
    中國的足球似乎花費和球員待遇都跟得上國力,除了水準。這恐怕是開放改革44年以來,國力標桿絕無僅有的例外。

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221219一晚14°C 63%:The best and the worst of times

    說如今是the Best of Times; the Worst of Times(Charles Dickens名著A Tale of Two Cities開篇的經典)無疑太誇張。但:
    不到一個月前,萬民還為初冬企街核測、封控、隔離而叫苦,甚至熬不住要上街情願。
    轉眼間,全國大轉向,放開的措施日日新。14億人突然發現自己強了,病毒弱了,可以蔑視之。成千上萬的核測站撤走。无症状感染者不但無須服藥,更可用公交、上班、跨區甚至跨省市出行。
    還有10日就是元旦,然後再過3周過年。憋了3年,到時怕有上億人回老家團聚、旅行、探親。海外相信也有不少人會趁機回來看望上一代。這個年,總算苦盡甘來。
    香港這方面,有內地關係者和商界呼喚了3年的南北通關,有可能在1月9日達成。到時市面會旺番好多。打工人不用担心,過年後老細又再減薪炒人,甚至可以反過來期望加薪留人。
    相對過去3年,這豈不是the best of times?

    只不過,新的煩惱是:病毒借入冬發惡,碰上放開、復常,3管齊下,類流感的發燒如潮水。患者逼爆醫院、診所,連醫護都感染。藥房的退燒藥掃清,想自救都難。連海外親友都幫不了,因為華人聚居點的感冒藥都被清倉,寄回國應急。
    發燒潮仍在發酵,專家預料要下月才會到達峰頂。若此,14億人還要堅持3-4周。未來這段日子要扛住。病毒會吃准老弱和長期病患,造成些重症和疫歿,在媒體上顯得矚目驚心。近日有說,首都初見2020年上半年紐約市的情形:疫歿者來不及火化,要兩體一棺暫存。國家要全力保護老弱度過這個難關。
    由此看,這又有點the worst of times的味道。
    
    幸虧,the worst of times希望只是今後這個月,the best of times可望是明年餘下的日子。
    因此,the best絕對是主流。
    不是嗎?    

221219一食晏時分15°C 32%:Merci, Messy, Messi

摘自ST221219
    昨晚11:00網上轉播的CCTV5不work,匆忙中搵到ViuTV99台直播,冇乜卡頓,睇到完場。多謝Viu!
    希望昨晚冇球迷心臟病發(報紙話全球有30幾億人睇直播,我估作大。但即使10億人睇,每8個人就有1個,有人不幸的可能性也很高。球迷好多係左手煙右手啤既大肚腩)BBC的標題rollercoaster(中文過山車)很貼切。
    上半場一面倒向阿根廷,2球在手;下半場阿根廷dum時間,法國努力。但頭30分鐘冇起色,最後10分鐘突然重演日前荷蘭隊的翻生:後生球王Mbappe先入1個12碼,分半鐘後再下一城扳平。
    加時30分鐘既下半場·,美斯(上圖披深色長袍者)門前執鷄,以為終於完夢。點知最後2分鐘又輸個12碼,3:3再度平手。最後要互射12碼決勝。
    原來,公雞唔Like 12碼,第1個波Mbappe射入,但第2個被捉到路,第3個斜出,咁就輸咗一半。最終4:2成就咗美斯。
    36歲既佢可以交班啦,番屋企教仔女踢波啦!或者巡迴世界,陪發展中國家的細路玩。
    但加時還要射12碼,接著仲睇咗一陣阿根廷球員lue地,2點先落床,今朝搞到9點先起身,好唔健康。聽日要加倍努力做運動2.

2022年12月18日 星期日

221218日晚 12°C 35:Bless you, Messi

    今晨官方記錄9.4 ℃,今年入冬最低。在家穿羽絨+thermal打底。預料明天也相若。
    昨午行街買餸,低溫不特已,罕見地大風,使我想起讀書時住的Windy City。
    今陽光普照。但週日懶出街,費事同人逼,尤其怕中環。
    女作家西西在安詳中離去,享年85。《我城》是本土精神的起源之一。
    何詩蓓Siobhán今日在短池世錦賽200自奪金。好事,但已屬慣例。
眾所周知,她的王牌是200自,100自和400自奪金才是超水準。
    我沒有太注意游泳。但看了幾十年的100米和200米、400米短跑,除了超人Bolt,絕少有一人能同時贏出100米和200米。原因我相信是人的爆炸力和耐力難以兩全。
    100米要有超人的爆炸力,可能在頭15米就達到最高速度,此後的85米就以此高速衝到底。但用這個方法跑200米,頭15米達到最高速度後,第一個100米已大致耗盡爆炸力,第二個100米無法保持這個速度,被第一個100米落後者超前。
    反之,體質適合200米的人,起跑後,可能要加速40-50米才能達到最高速度,從而在接著的150米有足夠的體力保持此高速,最後取勝。但如果跑100米,由於慢熱,鬥不過頭15米就達到最高速的人。這用也就是短途馬vs長途馬之別。
    我猜,Siobhán的爆炸力不及世界頭2-3名的100自對手,但經常贏200米說明她第二個100米後勁厲害。
    我們當然會爲Siobhán 100自加油。但人的體質有天生的因素,不能勉強。盡了力就好。她永遠是香港的女兒。
    近日,熟人紛紛中招/陽。捱咗3年才失守,Omicron果真厲害(見圖.reproduction rate是病毒的繁殖率。圖中每條柱頂的數字是這種變種1人感染後可以傳開的人數)
。聽下聽下,近月累計>10人,包括長者和兒童。粗略計:
    85%~流感,食的感冒藥,~7日自癒。有個別年輕人比較辛苦,失去味覺、嗅覺。
    90%自行在家隔離,冇上報。即便上報,只要家裡環境許可,當局也不會請你入營。
    在家隔離,苦的是住處狹小,即便中產家庭一人一房,隔離者也不可能享有獨立的廚廁。有人就因此惹嗮全家。
    由於1. 症狀輕,2. 上報也不獲當局安排隔離,絕大多數人自己搞掂。官方公布的日確可能只是實數的15%。
    現在的問題是,雖然大家都認識到中招症狀輕,但居家隔離會給家人帶來很多不便,仍然可免則免。
    內地的胡老總日前難得地幽自己一默:高調宣佈中招,以此爲榮。理由是自己力主放開防疫,如今應承受其後果,否則不足以平民憤。所謂「民」者,罵他「躺平」的基要派也。
    不過,我就無意跟從。我就像97-98%的港人,贊成防疫鬆綁,只不過不贊成放任不管而已。
    若此,我只是統計上的norm ,既不怕中招,但也無意特登中招。我早已打夠4針,唔需要染疫離增加抗體。現只待明春打2價疫苗。
    昨晚看了克羅地亞2:摩洛哥1。戰果合理。前者高半線,後者也踢得不錯。此外沒有明顯的運氣或球證誤判。西方的體育版事前力捧非洲的摩洛哥,應該是抬高弱者、少數民族、伊斯蘭..,以示all are created equal的西式左風。
    日前有人鬧阿根廷隊冇黑人。昨晚的克羅地亞隊同樣冇黑人。追求政治正確的人一定好冇癮。因此,今晚一定要法國贏,尤其是要黑人建功、法國隊成半黑人,都係法國係非洲前殖民地的後裔,包括新球王Mbappe。
    就我個人來說,這兩隊我會比較希望阿根廷贏。唔係因為白人,而係希望做個好心,圓Messi一生的夢。此人怕做咗15年球王,但始終有一個curse,就係代表國家必輸。希望他作為人生最後一仗,攞番份聖誕大禮啦,攞咗然後捐番出離比發展中國家既兒童都好。Mbappe上屆已攞過。
    至於我自己,我冇電視,今晚11:00靠網絡的CCTV5直播。希望到時不會卡頓太厲害啦。

2022年12月17日 星期六

221217六晚13°C 39%:爲及時獲得健康心臟的小女嬰祝禱

    一周後,基督教(廣義,包括天主教、新教、東正教)慶祝上帝給世人送來最佳的禮物耶穌,拯救世人脫離罪的苦海‘重生’ 。
    無獨有偶,內地今天也適時給港人送來一個最暖心的禮物:捐出一顆跳動的心臟,讓本港一名病危的女嬰得以植入‘重生‘。
    這是回歸25年來,兩制下異地移植的首例。可信今後會陸續有來。不用說,除了作為聖誕禮物,更富象徵意味的是:兩制合體,其層次更高於一般的融合。
    借用科幻片術語,這位女嬰是第一個兩制人。我們在此除了多謝內地雪中送炭,更祈求女嬰適應這顆北心,生理上排除對外物的排斥,健康地成長。
    香港會否在這方面禮尚往來?You bet.不過南北的人口差距是1:200。內地31個省市都找不到配對,要靠港人捐輸的可能性應不太高。「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聖經》恐怕主要留給內地享用。
    今天另一則不尋常的即日事件是:光天化日下,有人在監獄門口強行將一名女子推上車(〈赤柱擄上車禁錮案 匪徒逃逾10公里 遭警車閘車包抄就擒〉),由於該女子掙扎,整個過程歷時成分鐘。後半段時間,懲教署人員在旁看著,出聲干預,出手拉扯想阻止。但擄人者不理,將女子推上車開走。
    我不懂香港的法制和紀律部隊的規章制度。但按常理,在監獄門口公然擄人,懲教署人員勸阻無效,不能用武力嗎?即使隨身不帶武器,連警棍都沒有,總受過搏擊訓練吧(否則怎樣控制監獄裡的場面),不能出手救人?
    那位女士被強行推上車後,萬一下一分鐘被傷害,例如在高速行進中被推落車撞爆頭,輿論必吵翻天,她的家人更與政府死過。
    幸虧,當局不久後就在路上截停擄人車,救出了女子。但這個案子朝不幸方向發展的可能性仍然令人不寒而凜。
    據說,擄人的緣由是債務。這樣追債也可以容忍?怪不得,年來幾乎每周都有人當街斬人、綁架。江湖人士越來越冇有怕。一個原因是大把膽正命平的外來刀手。因爲,我們法治的根本是寧縱勿枉。
    這就是另一制下特享的自由?

2022年12月16日 星期五

2212216五晚17°C 89%;01.09真通關?

    香港今天2件事:1.不少人即日獲派1,000元消費券。2.今晚半夜要準備寒流。半夜9℃本來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港人熱慣,這就是一周以來的頭條。小心冷親,增加病毒入侵的機會。
    說回大事:「01.09」起,0+3是福建漁民出海回來入境時的待遇。
    內地中小漁船每次出海不過三五天,期間通常不停靠其他港口,既不受疫也不播疫,內地謂之「閉環」得享0+3完全有理。
    同樣重要的是,內地傳聞,所謂的3日居家純靠自律。換言之,0+3執行上相當於0+0。
    但論疫況,閉環的漁民單純,開環的入境客來源複雜,帶入疫情的可能性大得多,不可同日而語。
    我絕對讚成內地盡早開放,但用漁民的試點來推斷內地所有入境客1.9起都可以0+3,sounds too good to be true.
    不過,我也許太穩陣。內地說不定真的大躍進,借用當年的口號,「超英趕美,1天等於3年」。
如果你準備第一時間湧番去,我只有一個建議:拖定一箱必理痛。
1.我估你係上邊,有8成機會「陽」。即使不想陽也要爭取陽。現在陽了才放心--不是讓自己放心,是讓四周的人放心,與群眾認同。未陽過的話,附近的人反而怕你沒有抗體,要不是流動的大病毒就是另類,反正不是正常的人。
2.你既姨媽姑姐街坊鄉里…第一時間就離求救。帶上去既藥,多多都唔夠分。40幾年前番鄉下,拖住幾大急衣同食,而家升呢為西藥,社會進步了!
    今晚家裡有個好消息:有人「陰」了。我的價值觀相反:拜陰不拜陽。
    最後一記的是,昨晚睡前翻開《聖經》。真的不是說笑,一揭開就是《傳道書》第一章:空虛的空虛。
    《傳道書》這一章,可能是千多頁的《聖經》裡最另類的。《聖經》通常叫你仰望、相信、接受、謙卑、俯首…就能享有安寧和救贖。只要相信就充滿希望,人生豐足(精神上的,當然是不是Elon Musk那種),無所懼怕。
    但《傳道書》很悲觀,人生不過是一場夢,做什麼都是一場空。人空手來,空手去,在世無論多努力,都只像與空氣搏鬥,你永遠贏不了…。
    這不像猶太教、基督教,更像中國老莊、印度guru的教誨.
    《聖經》的編者說:《傳道書》可能是大衛(那個靠神賜力量,擲石打敗巨人歌莉亞的小子)的兒子所羅門晚年寫的。他壯年時帶領以色列人(當時的猶太人小國,位於今巴勒斯坦,不是今天的以色列國)富國強兵。但到晚年人生觀轉趨消極。他並非不再信猶太人的神耶和華,而純屬個人的心態。
    我沒有所羅門王那樣悲觀。我本來就不是王,沒有那樣大的成就,因此也沒有那樣失落。
    但一翻開《聖經》就是《傳道書》,我不覺得是偶然,或許是又一個Christmas miracle吧。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221215四晚16°C 92%:放開自救

     今天最佳的回應:本星期日與法國隊爭世界盃的阿根廷隊被指無黑人球員。回答說:我們不是拍迪士尼片!
  內地「開放/放開」後至今約一周,舉措日日新,疫情速速升。有港報驚呼〈市民憂中招 京城變「驚城」〉;台灣聯合報在美國出版的《世界晚報》更說,〈北京疫歿大增 火化要排一周〉。
     但14億人的反應兩字咁淺:「自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是幾千年來中式實用主義最佳的寫照。
    昨傍晚路經新開的藥妝超市,進去繞了一圈。櫃檯後的男店員用普通話反覆對一位年輕女客說,大意:今天就是這些貨,邊說邊搖頭,一臉的無奈。女士邊聽邊用手機聯繫。我起初不在意,轉過身來才發現,女士面前的櫃檯堆著幾十盒必利痛Panadol。
    女士電話的另一頭,說不定是香港(甚至美加澳)某處另一家藥房的另一個顧客,彼此正在合力為內地防疫作出最大的貢獻。相信當晚就會交給順豐,明後天就會送到最有需要的城市.
    不用說,接著這幾天,這位女士和同道會繼續努力,為全港的藥房清倉。即使純為己用,一個家族加友朋同事,少說也有20-30人,每人一周的備用量,幾十盒轉眼就分光了。更不要說有人會轉賣圖利。
    香港十年八年前藥房被掃的是荷蘭日本奶粉。內地記得有過盲搶鹽、「炒」蒜頭…,現在輪到必利痛,層次比以前高了,社會是進步的。
    西方的兩種Covid-19專用藥Paxlovid 和Remdesivir,內地已有印度OEM版出售,一個療程約3,000人幣。供不應求。
    絕對不是反話,這是好的!民族起來自救了。中華民族得以壯大,幾千年歷盡苦難,香火都不斷滅,就是靠中式實用主義。
    歷經3年嚴格的集體抗疫,現在碰到無孔不入的Omicron,不能再靠以往的經驗來對付。只能放開14億人的手,讓各人各顯神通,邊鬥病毒邊恢復生活生產。如果14億人繼續自縛手腳,等政府來組織、引導,這種鬼變種就得其所哉,最終把官民都拖垮。
    好在這種變種沒有什麼殺傷力,九成染疫都不過是類感冒。人人家裡購備常用的感冒藥,到時就吃唄。頭幾天最多睡個飽,接著那幾天應多少可以WFH和L(learn)FH。要讓Omicron覺得frustrated,怕了中國人,自動退出中國市場。
    百姓自救,政府坐著收成嗎?當然不是的。政府要以最大的努力安排好醫療,盡量減少染疫者的病痛尤其是死亡率。但要同時給醫療以最大的鼓勵和獎勵。他們在前線承受這一切。最辛苦。
    與此有關的是,〈
WHO專家:取消封控前 病毒已在華密集傳播〉WHO的突發衛生事件主管Mike Ryan 14日說:中國內地近日爆疫是防疫鬆綁的因而非果。事實上,放開封控之前,病毒就已傳開。靠過去3年的封控壓不住,索性改為放開。古語謂「以毒攻毒」!
    一則相關的科學新聞:《自然》年度人物公布 “冠病变异预测者”曹云龙入选。這位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研究员以“Covid-19变种预测者”的榮銜登上權威科學期刊Nature的本年度十大人物榜。2014年浙江大学物理学专业畢業,2019年美國哈佛大学化学博士。至於他的上述成就,我瞄過一眼星媒ZB的報道,沒看懂。附上有關的鏈接供參考。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221214三晚13°C 88%:「估唔到喎」

    「聖女」幾可愛,今日得知獲高院推翻六四煽惑集結罪的原判,撤銷15個月的刑期後,當庭話「估唔到喎」。
    雖然文字記者未記下她當時的表情,庭上更沒有畫家為她「留影」,但可以想象, 再也沒有更好的Christmas present。
    不過,佢呢句interjection,係香港法庭就算啦。上到去就唔好。法庭神聖,公正嚴明,答案應該係人人都可以估到既。被告咁講怕會被指貶損法律尊嚴,後果不太好。
    其實唔怕講,我都估唔到。不過,我估唔到係因為唔識法律,唔知點衡量理據。聖女係英國劍橋牛津級既大狀,自然明白個中的含義。
    不過,佢十足師祖蘇格拉底咁硬頸,官司疊住上。今年縱使提早收聖誕大禮,但唔好話今年,恐怕明年聖誕新年都要係裡邊過。
    而且,上述官司未到盡頭,當局話明會上訴。對官方來說,控vs辯既曲直絕對要理清,以為後來者戒,唔能夠俾班靚側側膊。
    Good luck la 聖女。千祁唔好學聖女貞德呀!
    
    你估,香港會唔會為入邊的人搞個符合中華傳統既節日創意呀哪:用Zoom同外邊既屋企人食番餐團年飯。雖然冇可能大魚大肉,但海南雞飯拼幾舊燒肉加碗豬骨湯都可以啩!
    講番今日我本來想講既話題:
    擒晚場世界盃4強阿根廷3vs克羅地亞0,我都「估唔到喎」。我冇睇直播,但事先以為上落1球既5.5 vs 4.5波,美斯個隊略高半線,但隨時可以陰溝翻船。3:0屬於壓倒性。
    今朝睇Now既精華片段,阿根廷3球都有理,第3球更80%係美斯好耐都未試過咁神既功勞:獨自係禁區右路突破對方3、4人,到底線刮番出離,俾門前既隊友撞入。美斯既last show有交代了。Merry Christmas, Lionel.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221213二晚13°C 92%:Abide with Us

    今午外出。辦完事步出大廈先知落雨靡。街市既生果阿姐好心,問有冇帶遮啊?冇播。中午出街時冇事家嘛。阿姐話:(雨)大緊架啦!
    好在,等到巴士離都仍然係雨靡。傍晚看新聞,更竟然今年首次發寒冷警告,聽日市區最低12°C窩。今朝仲以為週末先至真冷。長者要小心,老人家好多係感冒變肺炎走既。但後生冇有怕。今午出街仲見人著短袖T。
    內地防疫「日日新」,港亦步亦趨:明12.14周三起,免掃安心出行、取消黃碼,唯入食肆要疫苗通行證。民間說已相當於「0+0」。我唔明,留待各位論定。
    建制更話:01.09初步通關係真既。有說初期專供急事、商務、公務,亦即不包括探親、旅遊。這個說法比較符合管治的思維:先用小規模(每日幾千人)通關來測試爆疫的副作用,從而制訂全面(每日幾萬人)通關的防禦。
    若此,港人或未能回鄉過年,但3月珠三角初春應可成行。
    昨晚臨瞓前收到個視頻。我本來慣例睇字唔睇片,唔理講乜,但昨晚好奇:係Bocelli、朗朗、宋祖英同場的音樂會,楊瀾司儀,地點可信是內地。
    中國閉關已3年,Bocelli近年也未再高調演出。這個視頻怕是多年前的。此時再來circulate…?
    但楊瀾在演出前介紹過晚會後,我也許按錯鍵,播出的是全男班合唱經典聖詩Abide with Me(與主同行)。經典,因為一聽就感到安詳神聖,有仰望的感覺。上次聽是9.19英女王出殯直播。昨晚播到末尾,打出的字幕係摩門教合唱團。
    Abide with Me”譯成「與主同行」其實對調了主次。原文主詞係唱者,但英文subject understood:信徒求主陪伴他/她同行。中譯變成信徒陪主同行。但對信徒來說,只要主在旁,誰陪誰都好。
    這首聖詩正好呼應了我早上看到的一則新聞:七旬公屋夫婦懷疑因為不堪長期照顧殘障的中年女兒而殺人。若罪成,即使恩恤,怕也要坐好幾年。一家人係咁大。
    好像今年至今已有13單懷疑因為「久病無血親」的這類兇案。清零或不可能,但13單無疑太多,明年是否可減到3?
    我的直系家人將近40年前有過照顧「老殘」之痛。父親時年與我此刻年齡相若。起初是常見的老人病。但當時沒錢,加上點拖拉,後來兩次中風。
    父親第一次中風後,我由紐約回港見過他。有一晚睡夢中聽見父親叫我。走出房間,發現父親倒地,大概是半夜蹣跚著上洗手間摔倒起不來。我扶他去廁所。
    第二次中風後,只能臥床,7/24的生理需要由我母親和妹妹包辦。當時成人尿片怕還不普遍,我家也不一定買得起。兩個小個子女人每天總有幾次要抬一個失去自力的男人從床上進出洗手間,經年累月,其辛苦可想而知。
    30多年前,公共醫療資訊不流通,服務與今天不能比。幸虧,父親在廣州時有一個粵籍朋友,來港後發跡,成為大善堂的大施主,幫忙送入屬下的寧養院,解放了我母親與妹妹。
    我那年夏天回港看父親,臥床的父親還認得我,口齒清楚,但記憶就模糊了,以為我還在港上學。他最後跟我講的是:“儂走吧”,怕耽擱我的時間。
    我返回紐約沒幾天,父親就走了。會否是見到我,了結了一樁心事?
    在此叩謝父親的那位朋友L先生。前幾年閱報,他也走了。
    哪天輪到我進入最後階段,希望不會失去走動的能力。盡少連累家人,末了為期短暫、無痛苦地離開,就是最大的福氣。這在年輕時不了解,上了年紀就逐漸明白了,祈求主予我這個福氣。
    友人昨晚傳來的視頻本與聖詩無關,竟然鬼使神差讓我再次聽到Abide with Me,正中我最大的祈望,能不說是Christmas miracle?
    同樣是昨晚,收到年來離開香港的兩位好友的一年回顧。友人是虔誠的基督徒,為了過去這年遠涉重洋,暮年到異地重建家園,至今順利而感恩。
    這使我想起,11月最後一個禮拜四是美國傳統的Thanksgiving(感恩節,在美國是僅次於聖誕的第二大節,或相當於華人下週過冬。
    400年前(1620年),英國第一批清教徒為了逃避英王嚴厲的管治,不惜放棄在英國的家園,漂洋過海,到一塊當時還是蠻荒的土地求自立。很多人在抵達北美第一年就死了。活下來的人感謝帶領他們外漂的主,創立了Thanksgiving。
    加拿大是另一批英國清教徒建立的。他們當年前抵達加拿大的時間和經驗與美國的清教徒不同。因此,加拿大人有他們自己的Thanksgiving。不過好像沒有美國人過得那樣隆重。
    願主abide with離開了香港的朋友。歷盡艱辛後,也能在當地建立家園,融入社會,好好生活。
    May the Lord abide with us.

2022年12月12日 星期一

221212一晚16°C 57%:防疫暗戰

    内地重開,舉措「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你若急於通關,日日都要𥄫實,隨時攝位。但最新的「5+0」冇乜着數,至少要「3+0」先有睇頭。
    防疫角力像打仗,講策略、時機、佈局、進退。
    內地的官員和專家眼看最高領導,異口同聲,齊硬齊軟。
    港基本上只有鬆綁派,彼此只係鬥邊個開得快。
    最激進的自然係商家。但谷開關純爲搵錢。政府出於經濟現實和市民就業要聽。但商家不理科學,也不為開關後的爆疫負責,只能聽一半。
    科學家與商家相反,主要看病毒性質。但科學要結合人、社會、經濟的承受力,結論才比較全面。
    但新政府7月上台後,醫務阿Tsar的抗疫經驗唔同本地人,態度強硬,上任政府請落的一眾專家領教過後,紛紛收口。點知最近最高領導無罩出訪,與幾十個國家的領導人面對面交談。與此同時,內地一些人開始耐不住,上街訴苦。上面順應民情,大力轉向,移走核酸,收起大白,顯然想讓14億人這個元旦、春節多點笑容。同樣重要的是,過了3年緊日子後,即使政府也要盡快搵番的使用。我們的阿Tsar這才少講好多。現在要趕快跟上形勢。
    新時代下,本地講防疫,最激進的是一位印裔大教授,一再要求立即復常,只差未講明向清零開火。若持有五眼國籍,最多唔撈番祖家!從防疫路線的這種中外暗戰,多少可看出看中西對立的根源。

2022年12月11日 星期日

221211日晚17°C 62%:法國捧盃睇高一線

    今日禮拜:最in既係1.行將軍澳橋試新;2.掃Panadol必利痛「送中」。
    連續4日14k。呢波確「有料」,本週接連有熟人中招。照例屬輕症,自我隔離,日內就「出冊」。
    熟人話:最難頂既唔係wan喺屋企,而係冇啖好食。但此前問個獨居既20後,中招後個7日點解決,話靠外賣網FP喎。
    或者後生同長者口味唔同啦,尤其如果對健康有要求。
    我好感恩,3年來未覺染疫,包括出席海外親戚回來搞的百人盛會。當然不排除無症狀,中咗好番都唔知。但只要冇感覺就當佢死既。反正打足4針,日常少蒲,此外判爛!
    值得注意的是內地:日前胡總質疑後,疫情回落得更勁:現與港處於同一水平,人均計只係香港1/200。
    昨忘了說:中央繼續放水,「再次」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3年來,經濟活動大幅放緩,恐怕有10億人少了收入,陷困的可能不只1億。放鬆銀根當是重啟經濟的starter。
    內地急著重開,輿論全力唱好。有人甚至從內地傳來新聞網站的影像:1月9日入境0+3,亦即與港看齊。
    果真,港十萬人回鄉過年少不了。但傳來的是影像而非鏈接,我過訪該網頁,未見這則文字,只能存疑。
    可信的是:總理在鏡頭前陪同一眾國際經濟組織的主腦,無罩登山。遊覽景點無須再出示陰核證明。春節旅遊勝地肯定又逼爆。希望大家到時能自我節制,避免疫情海嘯,反過來又要收緊。
    *世盃4強昨晚全部誕生:法國鬥摩洛哥我估6:4波,阿根廷鬥克羅地亞難佔便宜。這次看他們逼和巴西最後贏12碼方知,克羅地亞是有腳法的歐洲隊,而且高大、合作,此前奪亞實至名歸。
    早前打到8強,德、巴、西3個前冠軍都已出局(意大利連32強都入唔到。)這次法國再捧盃機會高。
    昨晚十幾年來第一次連看兩場夜波直播(CCTV5),兩場中間睡了一會。最到5點2場都有結果,才正式落床,墮落到值得一記。
    11點摩洛哥踢走葡萄牙合理。後者名義上高一線,實則在中場搓波蹉跎歲月,冇乜埋門板斧。摩洛哥作為弱者,看準了穩守突擊。
    C朗下半場換入,單刀幾乎扳平,只不過被對方人仰馬翻擋到,算是在代表國家的最後一屆世盃有交代。但同屬最後一次為國出戰的C朗vs美斯瑜亮之争,輿論擺明憎C愛「美」,刻意要給C朗以最差的蓋棺論定。
    我也不喜歡C朗的自大arrogance,性格上絕對取謙虛的美斯。但體記偏袒到這個地步,失去起碼的道德,把娛樂版的齷齪帶到體育界。不怕說,我雖然做新聞出身,但一向不覺得新聞是神聖的職業。所謂新聞自由,正如法國大革命後,一位保守的法國女性說,“多少惡假汝之名以行”。
    3點的法國vs英格蘭比11點的葡萄牙vs摩洛哥好看百倍。雙方都抵讚。名義上低半線的英格蘭甚至比法國踢得更好,加時最後階段博得12碼但由重炮隊長卡尼射沖天,少了點運。
    當然,120分鐘若2:2,加時英格蘭也不一定佔得到便宜。但多個機會,公平些。
    我不是英格蘭躉。但本屆似乎是近十多年來最強的,希望他們不要氣餒。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221210六晚18°C 55%:清明前能通關就不錯

    香港一連3天14k。是否「冬疫」?專家說冬天病毒活躍。
    反過來,台灣被每天30k、死幾十人困擾了幾個月後,最近終於回落到14k。但人口是香港3倍多,人均確診<香港的1/3。算是否極泰來。且看開放旅遊後,會否再飆。
    多年未去台灣。疫情溫和的話,很想環島走一趟。在外看,多少擔心目前的局面不知道何時會終結,最怕到時沒得去。等到再次復常,我已走不動了。
    近日掃/聽過新聞的港人,相信都明白內地由大力封控轉向復常,而且進度算快。
    若此,特首所謂明年通關「有很現實的可能」是意料中事。
    明年有12個月。如果到明年今天還未通關,那還叫什麼復常?上面做事不會這樣拖拉。
    除非開放過程中出現重大的意外,例如爆疫失控,才會剎一剎。
    關鍵是進度。港商和在上面有家和生意的,自然力谷春節。但恐怕不現實。今年1月下旬就過年,距今只有40天,恐怕來不及調整開關的配套。春節前十天若能夠從5+3->3+0,讓打足針或曾染疫的港澳居民趕及回鄉團年,就已皆大歡喜。
    ~0+0的通關希望3月底,讓港澳居民趕及清明回鄉拜祭先人。有3個月的時間應該足夠調整隔離的安排。
    清明前恐怕已經是夠快的。通關是雙向的,一旦~0+0,內地和港澳居民彼此會報復性地湧過去,令疫情再次飆升。爲免造成恐慌,被迫剎車,形成混亂、不滿,通關前就要先讓人民放心:染疫通常只像重感冒,要窩在家3-5天,康復後一如往常,絕少有後遺症。人民放心了,才不會恐慌,放心過關。即使過關後染疫,也無須擔憂。兩地都要準備抵埗後確診求助的同胞,提供感冒藥和測試劑,保持記錄,互相通報…。

2022年12月9日 星期五

221209五晚19°C 68%:胡錫進的大哉問

    講疫情,港本來係「萬元戶」,不料過去這2日突然晉為「14K」。
難道疫情拖得太耐,無以為生,要改走偏門?希望2日咁多啦!
    爆疫的同時,確診與密接的隔離由7日->5日,顯示開放的大方向不動搖。
    上面「開」的大勢毋庸置疑。港利益方趁勢push,再次叩「關」,想過年賺番筆。
    我估機會最多四成。我比較相信海外的一種說法:
    內地這次看在民生、經濟份上快速開放,但底子較弱,勉力而為,緊接著相信會狂飆,不排除海嘯。理由是:
1.疫苗較弱,針率不夠,抵抗力較弱的一老一幼比率尤其低;
2. 過去將近3年來強力抗疫,染疫康復者不多(相對歐美打針+躺平,打足針+染疫後康復的人口可能高於8成),
    1+2有抗體的人口比率不夠,開放後,確診可能會狂飆。
    我猜高峰時不排除日確百萬。即使像內地頭號專家說:99%在7-10日內康復,每日也有1萬染疫者拖得比較長,需要多次到醫院診治甚至入住。而且可以預料,這每日1萬人會集中在幾個千萬人口的大城市,對該市的醫療系統壓力比較大。因為:
    3.內地醫療系統不夠強,此刻就要做好安排:
    a.盡量降低重症、疫歿人數;
    b.避免影響醫院對其他病人的照顧,造成爆疫的collateral damage,又俾人拿來說事。
    客觀上,全世界都盯著中國看。過去十幾年來的累積,世上反華者眾。中國不開放被罵;開放後爆疫也會被罵。總之,借疫情來達到在其他方面達不到的反華效果。
    這樣說,並非咒中國,也不是幫中國,實情就是如此。
    中國重開是對的,絕對是14億人的福祉。但關鍵在執行。
    疫情必爆,做好準備,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同時做好輿論工作,懇請人民配合,為了生活復常而自律,勿予人以話柄。
    不走回頭路,也不輕視開放的副作用。否則就是自欺欺人。
    內地擺明重開後,媒體、官員和專家都紛紛說:目前的病毒變種不可怕、我們有足夠能力頂住。
    要是早3個月就這樣說,14億人開心得多,市面活得多,國庫好得多,外界的話題也少得多。
    輿論領袖等到決定開放後才來說,只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輿論是否有可能在政策開始落實前走先半步,這會是國家進度一個重要的指標。
    反過來,更重要的是:輿論會否因為政策已定,為此來講有利的話,縱使不一定準確?
    前幾年主編《環球時報》時,被視為中國對外非正式發言人的胡錫進,現在懷疑官方壓低疫情數字(ST〈胡錫進質疑官方公布疫情數字嚴重偏離真實 稱應當調整或乾脆不要報〉。理由是:內地日確在30k附近徘徊了好幾周後,現在突然顯著回落到25k,沒有提出明確的解釋。言下之意,是否配合開放,營造疫情回落的氛圍,唱主旋律,但不一定是確實的數字?
    胡錫進甚至要求當局勿公佈啟人疑竇的數字。
    胡是insider,也肯定是資深黨員,不會抹黑黨。我們在外不諳內情,難以質疑。但他的疑慮反映了一種常見的心理:
    官方推動在大政方針時發佈的有利數據,有多少客觀性?
    例如:目前的新冠19主流變種Omicron肆虐了怕有半年。現在稍有常識都知道:
    1.傳播力強,打足針都難保不染疫;
    2.但症狀輕微、近似流感,絕少重症、疫歿。
    連我這種1.幾乎沒有朋友是醫生;2.沒有工作圈;3.社交圈狹窄的長期退休老人,都在親友圈裡聽過不下十個人,包括直系親屬,染疫後未請教醫生,購備感冒藥閉門自癒。
    內地不可能沒有這種傳聞。有關方面更肯定收集到數據,曾經點算。但仍然遵循將近3年前,新冠初爆時,無疫苗、無專用藥,重症、疫歿嚴重期間的嚴格做法。
    要到政策啟動後,一眾官員、專家才來說符合政策的話,雖然比不說的好,但人們難免心裡嘀咕:早點說嘛,我和家人也不用這樣辛苦!
    輿論&政策的互動是否只能是單向的:政策->輿論,還是說:政策主導輿論,但輿論也不是不可能倒過來幫忙醞釀政策?
    如果這個問題能夠取得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答案,則14億人這次咬緊牙關多幾個月,也算是為國家做出了貢獻。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221208四午21°C 65%:內地的又一個里程碑

    Another beautiful morning.今午要外出,先此完博。晚飯後或疲累,繼續看芬蘭noir刑偵劇Karppi 3(Netflix名Deadwind)。
    昨中國宣布:領導人與群眾打的是同樣的國產針。此前從未提過領導人有否接種、何時接種、接種哪種疫苗、打了幾針。現在公開是防疫3年來的又一個里程碑。
    我一直不明:中國素以黨國一心、黨政一體、核心領導、行政高效來勝過三權分立、互相扯皮的歐美國家,為何過去2年來(爆疫第1年還沒有疫苗)始終不強制14億人接種?為了更有效地推行,強制的同時可提供誘因,英文所謂carrot and stick。
    14億人x3次的接種開支,我敢說比無了期地反覆封區、測核酸、做快測,以及連帶的維生物資送貨到戶省錢省力兼少擾民。
    但看新聞,內地只講封控,幾乎不提接種。接種是從源頭上封控,不有效過等有人感染後,才來檢測大群人,從中發現<1%的感染者? 
    至於借核酸來牟利,憑常識都可以預料在所必然。事關人命、份屬強制,全國每天都有萬計的人要受測,每次用料+樣本送往化驗,少說也要上百元,誰都會想到是每年十億計的生意。
    香港開始封區檢測核酸後,也有人懷疑獲官方青睞的供應方享有壟斷性的利益。
    當局為什麼打一開始就揀檢測唔揀接種?無論這個關鍵決策當初是怎麼來的,現在是時間扭轉。全民接種,打足針,封死源頭。
    此外,是否可考慮引入西方的非滅活疫苗,尤其是新的二價產品,以輔助國產?

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221207三晚19°C 68%:新10條有料

    今天,內地由30k回落到25k,港反而由10k爆到12k!
    睇多3日看是否形成走勢!港若的確再爆,會否收緊?
    內地繼週前頒布「20條」,將近3年來首次放寬,今午再來「10條」:無症狀&輕症可居家,跨地區不查健康碼。
    今後即便感染,90%以上都無須「入營」!這太重要!
    毋庸置疑,上面嚴控將近3年後,說enough is enough,決定重開。顯然與此有關,最高領導今日出訪沙特前,主持政治局會議,聚焦明年經濟,要求穩字當頭、優化防控。重要的是:
1.焦點是經濟,不是政治、外事。外傳多年來,今年成長首次<5.5%。這再加上十億元計的防疫開支和生活、工商業補貼,還有房地產救援,相信14億人改善生活、社會發展、富國強兵的進度放緩不少。今後兩三年要卯力追回來。若此,首先要社會復常,否則生產、消費談不上全速進行。
2.「優化」在精神上是向前的、進步的;「精準」是修正,視乎目前的做法過還是不及,可以向前也可以回後。現在強調「優化」,言下之意是積極的、朝向開放而不是收緊。
    結合1+2,內地顯然正努力重啟經濟和社會。
    過程中不排除因為疫情反彈而略為收緊,但大方向是開。
    為此,當局現正重塑3年來對這場疫情的既定印象:
a.90%是輕症,與流感相若;由「肺炎」正名為「xx傳染病」;
b.準備遵從世衛的做法,下調警戒級別,與流感看齊。
    這看似中華文化裡「正名」的表面功夫,實則改變大衆因為名稱而對事物形成的先入為主印象。
    沒有人想患流感。但99%的人都不怕,知道只是臥牀不便,但無性命之虞。絕大多數人都當佢死既。真的擔心,那就每年打一次疫苗唄!
    但現在的「新冠肺炎」,3年來的印象深入人心,大半的人都擔心很辛苦,甚至入院,呼吸困難。
    可是最近這半年發現:目前這種變種九成人感染後都無礙,只不過像重感冒,要停工停學幾天。不舒服。但呼吸正常,可自購常見的感冒藥服用,甚至無需睇醫生。
    這也就需要在大衆層次上講清楚新的現狀,取代一般人過去3年來形成的憂慮甚至恐懼。
    新10條公佈後,春節出行的售票網熱絡。今後兩個月必定有報復性出行。與內地隔離已3年的海外華人相信也有些人啃下入境的隔離,回來探親。後果是疫情必再度飆升,每日上百萬都不稀奇。但到時要鎮靜,記住:絕大多數感染只是類流感,居家自我隔離即可。地方政府要支援、關心,但避免給人嚴厲、倉促的印象。要相信:這個情況是可以控制得住的。
    反之,如果到時又再硬壓疫情,只會對群眾造成反效果,不利控制疫情,更不利政民關係。

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221206二午18°C 65%:Good tidings of joy

    今朝好天,下午新gym有好開始。趁未出門,完成即日的博事。
    拜友人提點和內地網之賜,上CCTV5看了第一場世盃直播:日本鬥射12碼輸俾前世盃亞軍克羅地亞,16強出局。
    日本長在拼勁+合作的武士道精神,弱在個人技術。克羅地亞非以腳法見長,但仍然明顯高一線。加上身高,日本想贏要靠運。可惜今次冇分組賽係底線撈番個波出離門前撞入咁好彩。
    沒想到日本真正離譜的是射12碼:射4入1。一眾藍武士是否從未念過與對手鬥足72回合都未決勝,最後要輪流劈對方一刀來定讞,因此平時從未練過這種「一刀流」?
    至於港昨晚凌晨3點的巴西大勝韓國4:1,今晨看ViuTV的精華片段,恐怖!唔知係韓國後防太差,定巴西重演巔峰時期既森巴腳法,祈求本國60年前既球王比利大步攬過,上半場好似大人鬥細路。巴西係韓國門口舞龍,韓國予取予攜。難道係教練戰術出錯?
    希望東亞2強今後4年改正昨晚的弱點,下屆唔好再咁衰法,否則只落得夠運的惡名。
    *恭喜14億人由〈「核酸+方艙」向「快測+居家」過渡〉,期望〈富士康鄭州廠月底全面復產〉。希望上述優化效果良好,下月再鬆一步,開關在望。
    同樣可賀的是:〈港大暨內地研發的噴鼻疫苗「衛活苗一號」 獲國家批准緊急使用〉(見hk01袁國勇團隊研製噴鼻式新冠疫苗 獲准在內地緊急使用 )。好消息係:
1.兩制合作(港大+北京萬泰生物+廈門大學),正宗國產,不會被西方賺大錢兼取得億計中國人的生理數據,可以放心使用;
2.西方藥廠研發一種勁藥動輒要十億美元。中國應該沒有這麼貴,而且份屬公益產品,唔會賺到盡。即便14億人都噴,國家也應該比較容易負擔。
3.噴鼻比注射易用,也容易說服怕痛、怕副作用的人。
4.好處是在鼻腔及咽喉黏膜產生保護,阻礙病毒透過鼻咽入侵人體。相對注射式疫苗要入到血液,才能產生抗體。換言之,噴鼻疫苗封實鼻孔,相當於「大白」的保護衣,唔俾病毒進入人體,醫學上稱為non-invasive/非入侵性,安全過invasive的注射用疫苗。
5.可加強目前內地用的滅活疫苗(包括香港用的復星)抵抗力。
6.已經可量產:藥廠的目標是未來6個月生產2億劑。
       消息係:
1.今日既報紙冇話噴一次可以封鼻幾耐。(希望至少6個月啦!)
2.產量恐怕跟不上需要:6個月才產2億劑,亦即明年夏季前,先夠1/7國民用,打嗮2億劑怕要已入秋。是否要OEM加大產量,惠及更多人甚至發展中地區?
    今日趕時間,先此打住。

2022年12月5日 星期一

221205一晚16°C 67%:放開過程中慎防反彈

    一直想晨早上博,以免整天經受交博的壓力。但白天總是一開電腦就看書,拖到晚飯後才來趕,匆忙中思維難免疏漏。無奈!
    今天最大的新聞是:神州十四號載人飛船在太空中工作了將近半年後,按預定時間和地點安全回國,3名太空人無恙。
    不是笑話,我對太空科技的認知限於《Gravity》《Aliens異形》等荷里活災難片。只知道:
    中國探索太空,至今都安全可靠。只記得有1-2次發射火箭,升空途中夭折。這個記錄甚至好過美國。日本最近發射火箭也未成功。
    希望中國繼續保持這個優良的記錄,寧可無果好過出事。
    *內地開始有序地放開防疫措施,重啟社會和經濟。
    但無論多麼有序,防疫3年後多少已成慣性,再次開放史無前例,摸著石頭過河。過程中,疫情必顯著反彈,關鍵在升幅是否在可控的範圍。要有兩手準備:
a.盡量將升幅維持在可控的範圍,確保能繼續循序漸進地開放,直到人民能恢復正常的生活和生產、學習;
b.由於過程中難以預測人民反應的熱度,不排除疫情會隨著放開而飆升,激發一些不安,從而要顯著調適甚至再度收緊。
a.的話皆大歡喜,繼續循序漸進走下去,直到完成;
b.的話,人民可能覺得沮喪。要按14億人的利害,據實說明。此外,近日對放開有微言的政治左派到時更會大聲疾呼,覺得我們中了國際反華勢力的奸計:〈紅三代「兔主席」:境外勢力煽示威〉
    內地的左派有點像美國特朗普派的鏡像,各自位於政治光譜的兩端。這類人士愛用顯微鏡去看世情這塊地板,把80方呎的整幅地板與暗角裡的一隻蟑螂主次對調。地板有蟑螂,所以要foul。即便這隻蟑螂已under control,地板99%的面積沒有蟑螂。
    這並非說地板完善,而是說不能將問題推到極端,以偏概全。
    當然,位於光譜端點的人,眼光和心理都不能以常人的角度來衡量。中國早期全面走左。文革那些年的想法,今天聽來似天方夜譚,但當時怕有1億人視為真理。今天有人奉為圭臬也可以理解。 

2022年12月4日 星期日

221204日晚:"I must be brutally honest with you..."


    
有港媒話:〈露腰女掏出金牛 用普通話請的士「幫我找鴨店可以嗎?」司機死都話唔識係邊〉。今日咁既服務態度係唔得既,何況經濟被疫情重創將近3年。
    但諗深層,司機話唔定醒目,怕對方放蛇,呢張金牛啃唔落。
    文學多大話:榮膺最長壽陸上動物的一隻南大西洋巨龜,原來只有190歲。或者以前睇書既印象,我幾十年來,一直以為龜有幾百年命。
221204ST
    而家百歲耆老全球怕就有幾十萬,有人話人類好快就可以活到120歲。我哋識得節制飲食、做運動、改進醫學。但龜只識進化,生理上1000年既進步,怕唔及我哋10年。咁攪法,容乜易本世紀末,我哋長命過龜?當然,我就睇唔到啦!今日出生個代happy啦!
    "I must be brutally honest with you..."(此語源出於芬蘭女總理):港區人大常委話,就黎智英請英國御狀出庭既case,人大怕趕唔切在月底前釋法。若到時冇本地大狀接受黎禮聘,又或者黎無意委託本地大狀,咁案件話唔定要送上內地審理。
    我唔識法律,更怕法律,但按常理覺得好𢯎頭:
1.內地按大陸法離審原本在港按普通法審既案?
2.內地怕更冇律師肯為黎辯護國安案。而黎真係願意請既律師,怕多數係好「維權」嗰的。但呢類人多數本身亦有官司在身,不一定能接case。內地派公家律師俾黎,黎怕又唔接受。誰能有效地為被告辯護,以堵西方之口,呢個難題怕都幾難解。
3.如果在內地審,當然按內地而非香港的準則裁決,量刑標準亦然。以黎看來,當然係送大禮。西方不用說會大做文章。
    不過,常委係咁講即,案件北移遠未定案。後續的發展很可能仲有正反合。
    但可以肯定,黎案將會為今後的國安大案立下先例。常委這樣說一說是好的,警醒的膽大心粗既人,出手前再三諗過:你地最驚既「送中」,而家實現啦!仲玩唔玩呀? 

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221203六晚21°C 濕度 76%:3年來最大的喜訊

    港連續3日10k。對收緊要有心理準備。但專家說:2周內到頂。換言之,只要鎮定應付,衰唔到去邊。
    但注意「到頂」只是不再進一步上升,並非回落。沒有說在頂上會停留多久。此前5k時,在此水平上徘徊了不止1個月。
    *今221203週六的頭條是中國奮力抗疫3年來最大的喜訊。擅長中國新聞的獅城LZ識貨上頭。但港媒唯MP做大。大網媒排在中國版第15條,要逐條睇到網底先知道。綜合MP和LZ的標題:
〈習周四對歐盟主席稱:變異株弱化 为放宽防疫开路 一些地区已行  就日前示威稱 三年防疫让人民感到沮丧(frustrated)〉。
    這條新聞來自AFP法新社,引述的是剛訪華與中國國家主席面談的歐盟主席,可信。但在港受忽視,英美王牌媒體更無一引述,只是繼續突出中國內外的抗疫反彈。
    年來,英美大媒體在中國問題上越來越一面倒,連素來較NYT等美式自由派喉舌均衡的BBC也不例外。看來西式左風正盛,繼續主打平權、環保、抗華、撐烏。西媒說不定有David vs Goliath心態:敵人太強,要集中一切力量來打擊,平衡報道會分散力量。
    最高領導人講明〈一些地区已行〉。若此,內地1.其他地區會根據本身的情況,迅速調整;2.進一步鬆綁會視乎調整後疫情的發展,陸續有來。
    事實上,就這兩天看,內地一些城市已經有反應:例如〈京乘公交將毋須核酸證明〉;穗本輪>16萬人感染,其中9成無症狀,專家建議市民購備感冒藥在家,準備豁免核酸測試。
    香港的防疫相信也要配合內地而調適。只要未來一個月內地陸續放寬,明春通關並非不可即。港對此要做好配套的準備。到時難免有報復性的過關往來,觸發新一輪的疫情。有人會恐慌,要求再度收緊。開關前就要「預埋」呢種反應,準備好腹稿,到時對症下藥,免予人口實。
    內地亦然。14億人被困3年後一旦放寬,初期必然會有猛烈的報復性出行、探親、喜慶、飲宴、遊樂、進出境…,班機、高鐵爆滿,一個月後,疫情不排除會狂飆到百萬。連帶一些旅遊勝地、移民大國也因為中國人湧來而再度爆疫,予反華者口實。對於報復性的疫情反彈要有足夠的準備,不單只是心理上:
1.醫療系統要做好準備:有足夠的類流感藥物,妥善分發。由於絕大多數病例症狀輕微,醫院要有良好的分流,盡少干擾到其他病人的診治。
2.只要染疫者~九成症狀輕如流感,就要繼續開放,不能動搖。對於疫情反彈招致的抨擊,要以病毒的性質來回應。例如指出:不久前,WHO世衛已正式宣佈降低新冠目前變種的警戒級別:與流感看齊,認為全球~90%人對新冠有一定的抵抗力;並歡迎中國放寬防控。這是科學上最好的證明,目前的病毒不應該再當作3年前新冠初發時來看待。
3.對數目龐大的輕症患者,只要其向醫療設施求診,要a.診治給藥;b,登記確保適當的居家隔離,減少散播;對於不求醫,自行購買感冒藥居家的感染者,透過公共媒體多謝其居家,鼓勵其求醫,減少對家人的影響。
    說到底,底線是當疫情因為開放而再度大爆時,要鎮定,謹記患者症狀絕大多數輕微,不礙命,要拋開3年前的恐懼,重新看待目前的病毒。
    長遠來說,等疫情完全受控,再也不礙社會生活後,要:
1.總結3年來抗疫的經驗,詳細統計,得出結論。如果新冠的確成為風土病,每年冬季就活躍,社會要有充分的經驗,用最有效的措施,將傷亡、後遺症、經濟、社會的損失減到最低。
2.細緻地推廣防疫注射,養成習慣。這次新冠的防疫,疫苗注射是否沒有發揮足夠的作用?否則就不會到今天仍然說,要鼓勵8旬長者注射。內地以領導、黨政一體,政策貫徹有效著稱。但過去兩年的疫苗注射是否未達到體制應有的成效?
3.加強藥物、療法方面的研發。中國在這方面相對工程、信息、空間,大有發展的空間,為了保護中華民族,為了對世界作出更大的貢獻,很有必要在這方面加大資源、加強科研。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221202五晚18°C 68%:日本再次爆冷靠IT足球?


    
友人帶闊別3年的海外好友看故宮,我敬陪末座。午前外出,入夜方回,今晚只能「博」懵。


    今晨得悉今日本2:1贏前世盃得主西班牙,雙方攜手進入16強的淘汰賽,間接將另一前世盃得主德國踢出局。直覺上地問:有人為了踢走強敵,放水讓弱隊贏?
    緊接著看ViuTV的精華片段,尤其是日本隊疑似從界外撈回的第二球(右圖,摘自221203MP):難道有球證幫手?
    但新聞說:足球裡附有晶片。言下之意,晶片記錄的足球位置毫釐不差。難道上述硬照是視線的錯覺?
    果真,怪不得靠裁判肉眼來裁決,有那許多看似幸運的贏波,反過來說看似不幸的輸波。
    足球賽每場只入一兩球,運氣往往左右輸贏。這是我最不喜歡足球的地方。幾十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冤枉賬。
    該睡了,就此打住。晚安。
    今天港連續第二天~10k。當局再次發警告,不排除再次收緊。

2022年12月1日 星期四

221201四晚16°C 72%:病毒軟了,醫藥精了,實踐要跟進

    美國總統染疫,已成家常便飯,恐怕美國人都懶理。
    記得現任總統Biden已兩次染疫,他太太也曾不止一次中招。誠然,拜登年來發言,經常馮京作馬涼。但可信主要是年滿八旬,並非長新冠。
    如今76歲的前總統Bill Clinton也中招。他慶幸自己已打針。且看是否順利復原。
    中國目前的防疫總路線,相信是2020年上半年全球發達地區勁爆,連美歐也醫院爆滿、病歿者眾的恐慌時期制訂的。
    當時,全球對這種人類首見的病毒束手無策,因為:
1.病毒利用空氣傳播,隨時透過呼吸人傳人;
2.症狀重,很多患者要用呼吸器。呼吸器供不應求,很多人失救;
3.無專用的藥物;
4.無疫苗。
    但過去這2年,上述4個恐慌因素,後3個大致已解決,只有1變得嚴重:
1. 最新主流變種Omicron的傳播力比2020年初發時的原病毒強得多。感染者大增,不少人打足疫苗仍感染;
2. 毒性顯著減弱。多數病例症狀像流感,重症和疫歿大減;
3. 研發出專用的藥物,中國甚至有廉價中藥可用;
4.2020年底起開始有疫苗。2年下來,世上發達地區過半人已打足疫苗。
4.的過半人+可能佔人口兩三成的染疫康復者,體內已有抗體。因此,比較發達的地區多已形成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
    誠然,疫苗未臻完善,即使打足3-4針,仍有可能染疫。但好處是:打足疫苗即使染疫,也只像感冒。一句話,不礙命,只不過要居家1周,損失學習、工作時間,過後仍然是一條好漢。
    這一來,大眾的心理就很不同。沒有人想染疫,但更不想為了杜絕染疫風險,而集體隔離,支付重大的家庭、生活、經濟、社交代價。
    相信這就是近日內地一些人煩躁的原因。說白了,大家不怕目前這種病毒變種了。請你給個好,我想回去學習、開工,願意承擔染疫的後果。
    目前的病毒今後會不會反過來變得更兇惡,又再死得人多。我不懂,你去問科學家。但作為自然界的規律,病毒由兇猛變溫馴是因為它有「靈」,知道怎樣變異最符合自己的利益。
    病毒的生計是:潛入人體寄生,吸收養分,世代繁衍,生養越多越好。套用經濟學:病毒的utility∝繁衍率。
    但若變得兇猛,致死率高,人死則體內的病毒連帶死亡,終止了繁衍。這顯然不符合病毒的利益。
    打個不好聽的比方:病毒有如毒販,賣毒品給年輕人,想他/她吸食後靈魂出竅,但絕不希望他/她靈魂上天。覺得過癮才會繼續光顧,長線釣大魚。靈魂上天雖然一次過吸毒量大,毒販大賺,但過量死亡,斷了毒販財路。因此,知道你吸得太兇,毒販恐怕也會勸你適可而止。不是好心,而是為了長遠的生意。
    因此,病毒由兇猛變溫和是病毒傳播過程中自然的趨勢。
    反過來,致死率超過一半的Ebola病毒肆虐幾十年仍未變得溫和,正因為發生在南半球非洲的深林裡,一個村子只有幾十人,感染者少,加上毒性猛,醫藥落後,十有九死。Ebola病毒隨死者付諸一炬,以致幾十年來,始終未見於北半球的發達地區。傳不開也就缺少變異的誘因,始終維持原來的兇狠。
    說回原題,病毒變了,醫藥精了,防疫的實踐也要跟進。 

2022年11月30日 星期三

221130三晚20°C 76%:拜別江先生

    來港主持97回歸的前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患白血病合併多臟器功能衰竭,搶救無效,於2022年11月30日12時13分在上海逝世,享年96歲」。
    括號裡是今午中共中央的公告,明確交代死因、離世的時間和地點。不記得以前領導人離世是否這樣明確地交代6W(what, when, where, who, how, why)。但總的來說是好的。
    這比月前英國女王ERII離世,英國官方的發佈更詳細。英國官方當時只說:die of old age.近日有媒體引述女王離世後,王夫好友出版的女王傳記說,女王死於骨髓癌,在世最後幾年積極治療,相當辛苦。官方至今未置評。但反過來或可視為默認。
    江澤民主持香港回歸過渡的後半部,先後4次到訪,在至今歷代中國領導人裡,港人最為熟悉。
    鄧小平為香港回歸定調。但及至97交割,年事已高,未及親眼見證。
    當時港人對江澤民最常見的看法是「海派」。海派其實是上一代上海人的方言,並非港人的語言。有港人套在上海人江澤民身上,大概是說他沒有一般中國官員那樣嚴肅,甚至可以開開玩笑,比較容易接近。傳媒人最記得的江澤民名言是,針對港記「無禮」插話,以長輩的口吻說:你們香港記者too simple, sometimes naïve!不怕說,我覺得也適用於一些港人。
    不料回歸後,香港「撞邪」:回歸僅幾個月,港元繼泰銖被美國大鱷狙擊,緊接著禽流感、SARS,全城恐慌。連累樓價暴跌,中產淪為負資產。加上特區政府一上場,就急於社會改造:8萬5解決房屋問題,國教培養愛國情懷、爲23條立法,港人狂怒,03年號稱150萬人上街,倒回歸後的首位特首。此時,江澤民已準備交班。
    The rest is history.

2022年11月29日 星期二

221129二晚25°C 83%:全球關注

    近日北、上、渝、蓉等大城市,有居民和大專生上街,連引入國安法後的香港都有共鳴(見昨本博)。
    話題是:新疆首府烏魯木齊市日前有居民樓起火,10死9傷。有說防疫環境下,救火延緩,激發了一些人將近3年來積下的抗疫疲勞,甚或夾有政治發洩。
    香港一些大學校園有學生表示哀悼


。昨晚更有人為此甘冒疫情下聚眾的風險,到鬧市默站(右圖摘自MP:攝於221128晚中環戲院里)。
    全世界都在看,即將滿3年的地球最強抗疫政策,下一步要怎麼走。
    美國聲稱擔心中國的示威,叫在華的美國公民儲糧14天。德國建議引入該國私企研發的BioNTech(即BNT、Pfizer、復必泰)疫苗,全民接種。
    官方反應快。衛健委、疾控局今午臨時開記招,稱疫情發展快,民眾(行動係)反映問題;承諾不斷調整措施、快封快解、及時回應合理訴求、最大程度保障人民利益。
    好的是,官方正面承諾、態度溫和,沒有責怪上街的人。但只有原則性,缺少可操作的承諾。「快封快解」的「快」是定性的,缺少定量的可操作性。各地條件不同,各顯神通。你說我慢,我說已經最快。各執一詞,難免爭拗。

    行政效率本屬中國管治上的王牌。但最高指示只是原則,地方上按本身的條件各自解讀,落實時可能差天同地。怎樣將最高指示具體化為法治,這是中國一個最大的挑戰。
    國內外同樣關注的是:會否對近日的訴求秋後算賬?這是中國長期以來最容易被人拿來做文章的。
    這包括香港會否引用國安法,調查上述大專校園和街上的言論表達,又或引用防疫條例,對昨晚聚集者各罰5,000元?
    以香港慣常的角度看,這兩天大學校園對個別學生這種表達的反應,似乎有點過敏。烏魯木齊大火是災害,有學生在校園用白紙寫上哀悼的字句默站。只要不騷擾其他師生,何須理會?
    按常理,14億人針對防疫的訴求不外一句話:兼顧生活和人情!沒有人不同意防疫,關鍵是界限:人和社會、經濟的承受力。人和社會、經濟垮了,即便沒有1個人染疫,都彌補不了民族的損失。只有中國的敵人最開心!
    最後抄錄北美華人上載到我所屬社WhatsApp的一則訊息(右下圖)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