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午外出。辦完事步出大廈先知落雨靡。街市既生果阿姐好心,問有冇帶遮啊?冇播。中午出街時冇事家嘛。阿姐話:(雨)大緊架啦!
好在,等到巴士離都仍然係雨靡。傍晚看新聞,更竟然今年首次發寒冷警告,聽日市區最低12°C窩。今朝仲以為週末先至真冷。長者要小心,老人家好多係感冒變肺炎走既。但後生冇有怕。今午出街仲見人著短袖T。
內地防疫「日日新」,港亦步亦趨:明12.14周三起,免掃安心出行、取消黃碼,唯入食肆要疫苗通行證。民間說已相當於「0+0」。我唔明,留待各位論定。
建制更話:01.09初步通關係真既。有說初期專供急事、商務、公務,亦即不包括探親、旅遊。這個說法比較符合管治的思維:先用小規模(每日幾千人)通關來測試爆疫的副作用,從而制訂全面(每日幾萬人)通關的防禦。
若此,港人或未能回鄉過年,但3月珠三角初春應可成行。
昨晚臨瞓前收到個視頻。我本來慣例睇字唔睇片,唔理講乜,但昨晚好奇:係Bocelli、朗朗、宋祖英同場的音樂會,楊瀾司儀,地點可信是內地。
中國閉關已3年,Bocelli近年也未再高調演出。這個視頻怕是多年前的。此時再來circulate…?
但楊瀾在演出前介紹過晚會後,我也許按錯鍵,播出的是全男班合唱經典聖詩Abide with Me(與主同行)。經典,因為一聽就感到安詳神聖,有仰望的感覺。上次聽是9.19英女王出殯直播。昨晚播到末尾,打出的字幕係摩門教合唱團。
好在,等到巴士離都仍然係雨靡。傍晚看新聞,更竟然今年首次發寒冷警告,聽日市區最低12°C窩。今朝仲以為週末先至真冷。長者要小心,老人家好多係感冒變肺炎走既。但後生冇有怕。今午出街仲見人著短袖T。
內地防疫「日日新」,港亦步亦趨:明12.14周三起,免掃安心出行、取消黃碼,唯入食肆要疫苗通行證。民間說已相當於「0+0」。我唔明,留待各位論定。
建制更話:01.09初步通關係真既。有說初期專供急事、商務、公務,亦即不包括探親、旅遊。這個說法比較符合管治的思維:先用小規模(每日幾千人)通關來測試爆疫的副作用,從而制訂全面(每日幾萬人)通關的防禦。
若此,港人或未能回鄉過年,但3月珠三角初春應可成行。
昨晚臨瞓前收到個視頻。我本來慣例睇字唔睇片,唔理講乜,但昨晚好奇:係Bocelli、朗朗、宋祖英同場的音樂會,楊瀾司儀,地點可信是內地。
中國閉關已3年,Bocelli近年也未再高調演出。這個視頻怕是多年前的。此時再來circulate…?
但楊瀾在演出前介紹過晚會後,我也許按錯鍵,播出的是全男班合唱經典聖詩Abide with Me(與主同行)。經典,因為一聽就感到安詳神聖,有仰望的感覺。上次聽是9.19英女王出殯直播。昨晚播到末尾,打出的字幕係摩門教合唱團。
“Abide with Me”譯成「與主同行」其實對調了主次。原文主詞係唱者,但英文subject understood:信徒求主陪伴他/她同行。中譯變成信徒陪主同行。但對信徒來說,只要主在旁,誰陪誰都好。
這首聖詩正好呼應了我早上看到的一則新聞:七旬公屋夫婦懷疑因為不堪長期照顧殘障的中年女兒而殺人。若罪成,即使恩恤,怕也要坐好幾年。一家人係咁大。
好像今年至今已有13單懷疑因為「久病無血親」的這類兇案。清零或不可能,但13單無疑太多,明年是否可減到3?
我的直系家人將近40年前有過照顧「老殘」之痛。父親時年與我此刻年齡相若。起初是常見的老人病。但當時沒錢,加上點拖拉,後來兩次中風。
父親第一次中風後,我由紐約回港見過他。有一晚睡夢中聽見父親叫我。走出房間,發現父親倒地,大概是半夜蹣跚著上洗手間摔倒起不來。我扶他去廁所。
第二次中風後,只能臥床,7/24的生理需要由我母親和妹妹包辦。當時成人尿片怕還不普遍,我家也不一定買得起。兩個小個子女人每天總有幾次要抬一個失去自力的男人從床上進出洗手間,經年累月,其辛苦可想而知。
這首聖詩正好呼應了我早上看到的一則新聞:七旬公屋夫婦懷疑因為不堪長期照顧殘障的中年女兒而殺人。若罪成,即使恩恤,怕也要坐好幾年。一家人係咁大。
好像今年至今已有13單懷疑因為「久病無血親」的這類兇案。清零或不可能,但13單無疑太多,明年是否可減到3?
我的直系家人將近40年前有過照顧「老殘」之痛。父親時年與我此刻年齡相若。起初是常見的老人病。但當時沒錢,加上點拖拉,後來兩次中風。
父親第一次中風後,我由紐約回港見過他。有一晚睡夢中聽見父親叫我。走出房間,發現父親倒地,大概是半夜蹣跚著上洗手間摔倒起不來。我扶他去廁所。
第二次中風後,只能臥床,7/24的生理需要由我母親和妹妹包辦。當時成人尿片怕還不普遍,我家也不一定買得起。兩個小個子女人每天總有幾次要抬一個失去自力的男人從床上進出洗手間,經年累月,其辛苦可想而知。
30多年前,公共醫療資訊不流通,服務與今天不能比。幸虧,父親在廣州時有一個粵籍朋友,來港後發跡,成為大善堂的大施主,幫忙送入屬下的寧養院,解放了我母親與妹妹。
我那年夏天回港看父親,臥床的父親還認得我,口齒清楚,但記憶就模糊了,以為我還在港上學。他最後跟我講的是:“儂走吧”,怕耽擱我的時間。
我返回紐約沒幾天,父親就走了。會否是見到我,了結了一樁心事?
在此叩謝父親的那位朋友L先生。前幾年閱報,他也走了。
哪天輪到我進入最後階段,希望不會失去走動的能力。盡少連累家人,末了為期短暫、無痛苦地離開,就是最大的福氣。這在年輕時不了解,上了年紀就逐漸明白了,祈求主予我這個福氣。
友人昨晚傳來的視頻本與聖詩無關,竟然鬼使神差讓我再次聽到Abide with Me,正中我最大的祈望,能不說是Christmas miracle?
同樣是昨晚,收到年來離開香港的兩位好友的一年回顧。友人是虔誠的基督徒,為了過去這年遠涉重洋,暮年到異地重建家園,至今順利而感恩。
這使我想起,11月最後一個禮拜四是美國傳統的Thanksgiving(感恩節),在美國是僅次於聖誕的第二大節,或相當於華人下週過冬。
我那年夏天回港看父親,臥床的父親還認得我,口齒清楚,但記憶就模糊了,以為我還在港上學。他最後跟我講的是:“儂走吧”,怕耽擱我的時間。
我返回紐約沒幾天,父親就走了。會否是見到我,了結了一樁心事?
在此叩謝父親的那位朋友L先生。前幾年閱報,他也走了。
哪天輪到我進入最後階段,希望不會失去走動的能力。盡少連累家人,末了為期短暫、無痛苦地離開,就是最大的福氣。這在年輕時不了解,上了年紀就逐漸明白了,祈求主予我這個福氣。
友人昨晚傳來的視頻本與聖詩無關,竟然鬼使神差讓我再次聽到Abide with Me,正中我最大的祈望,能不說是Christmas miracle?
同樣是昨晚,收到年來離開香港的兩位好友的一年回顧。友人是虔誠的基督徒,為了過去這年遠涉重洋,暮年到異地重建家園,至今順利而感恩。
這使我想起,11月最後一個禮拜四是美國傳統的Thanksgiving(感恩節),在美國是僅次於聖誕的第二大節,或相當於華人下週過冬。
400年前(1620年),英國第一批清教徒為了逃避英王嚴厲的管治,不惜放棄在英國的家園,漂洋過海,到一塊當時還是蠻荒的土地求自立。很多人在抵達北美第一年就死了。活下來的人感謝帶領他們外漂的主,創立了Thanksgiving。
加拿大是另一批英國清教徒建立的。他們當年前抵達加拿大的時間和經驗與美國的清教徒不同。因此,加拿大人有他們自己的Thanksgiving。不過好像沒有美國人過得那樣隆重。
願主abide with離開了香港的朋友。歷盡艱辛後,也能在當地建立家園,融入社會,好好生活。
May the Lord abide with us.
加拿大是另一批英國清教徒建立的。他們當年前抵達加拿大的時間和經驗與美國的清教徒不同。因此,加拿大人有他們自己的Thanksgiving。不過好像沒有美國人過得那樣隆重。
願主abide with離開了香港的朋友。歷盡艱辛後,也能在當地建立家園,融入社會,好好生活。
May the Lord abide with u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