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6日 星期三

111026三陰:感恩


today's news:
most candid:MP李先知《徐立之與港府三度交惡終被炒》(這個欄慣為當局代言);
most weird: 多維《中国政坛派系新说之一:太子党》(近日頻頻有訊息為太子黨消毒。18大近了,你們都已悔改!)
best reading:AD盧先亞《好不主席》:《那些年我一起追的女孩們》(財經界也有好文采)

就醫途中,在地鐵自動電梯上與一女毀容者一上一下而過。由此想起多年前陪母親去醫院,在電梯裡見到一位類似的男士。兩人均從容自得。
前天則見一女士用港鐵站進門處梯級的輪椅軌(類似花園道百佳上下層之間購物車專用的輪軌)。三個女職員在旁協助,不比用人力抬輪椅落樓輕鬆。此外,到站步行上樓梯時,也常見長者手扶欄杆,一步一蹣跚。
我的右肩雖然痛了一年,及至近月,右手完全不能攀扶、用力,上衣要改穿開襟,伸手夾菜顫痛。但相對以上這些朋友,又幸運太多。肩部、手部的毛病,相對腿部又算是輕的。我應該感恩。

由此更敬佩,昨在灣仔室內街市穿著厚背心頂冷氣、弓著背賣菜的阿婆。也許是過了高峰期,她出來頂檔,讓半夜開工的家中支柱休息。以我目前的右臂,甚至做不了阿婆取菜、過磅、交客的工作。但她經常帶笑,似乎沒有抱怨一把年紀還要出來捱。工作也許卑微,但幾十年下來,不知道服務了多少人。效益雖然不如一舉手投足就影響所有人生活的權貴,但對我來說,自食其力、終身不倦本身就值得授勳。因此,每逢有合理的服務,內心都要說聲多謝。薪水是固定的,少走一步不會少賺,多走一步不會多得。有人願意go extra,那就是敬業,是良好社會的指標。
現在香港的服務一般都可以。但純屬職業,絕少敬業,確保顧客滿足,但不保顧客滿意,不會投入個人的心血。

因此,與正式的食肆相比,我更愛橫街的小店,例如灣仔街市的室內大排檔「鳳城」。奶茶蛋治可以,粉麵我嫌鹹,但很homey。只有一個男伙計,很casual,有點幽默。不時有街坊來買外賣,等取食物期間閒聊說笑。昨晨與妻買完菜剛進門,我口快說「蛋牛治、熱奶茶。」但妻閘住,說我感冒,應該飲熱檸茶(本應是熱檸水)。我笑說:「唔記得左,佢話事。」伙計笑說:「正確既。」不爆棚的時候,想起甚麼忘了買,甚至可以邊食邊出去補飛,把已買的菜留在店裡。正式的食肆就很難。

2011年10月25日 星期二

111025二陰:《那些年》……


昨晚《初看Steve傳》剛上博,就聽友人說,網上已瘋傳。果然,內容與Kindle版一樣,更可以拷貝章節,方便節錄寫作。

與Steve雖然不同級,但我的這位PK朋友也絕對是天才。一如Steve,科技與人文齊飛,觀察敏銳,洞察力強,腦筋轉數和四肢反應超班。身在萬里之外,但對港事和IT gadget的掌握,猶勝我在港。也許2017年該參加普選特首-地下。
友人是單車友,足跡遍及中南半島和喜馬拉雅山南北麓。應該學九把刀,把事跡拍成《那些年,我們一起踩的單車》,告訴世人,香港不是沒有才能的年輕人,只不過租貴地小、教育教條……。

《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我絕無僅有先看小說再看電影。小說本身就很感人,甚至好過大陸純情的《山楂樹下》。電影版大概因為演員的年齡,略去男主角讀小學時另一段情感上的缺失,有點可惜。
但影音版有新一代可愛教主陳妍希(圖左,演真人沈佳儀,戲裡改稱沈佳宜)+六塊腹肌的酷男柯震東(圖右,演本名柯景騰的作者兼導演九把刀),配以四位喪爆的中學生、純情與友情的甜蜜與苦澀、最後的婚禮場面,再加上少男上課時集體「打手槍」(台灣國語)和體院身材大展等文字版裡沒有的票房大殺傷力武器,感染力非文字可比。
就puppy love往往無法結果,戲裡有一句至理名言:因為女生比同齡的男生成熟。有情不能成眷屬,但仍然能夠維持真誠的友誼,令最終的婚禮場面成為經典。
撇開藝術,遠勝侯孝賢1986年自戀的《戀戀風塵》和楊德昌1991年的《牯嶺街殺人事件》,更反映了時代由苦悶抑鬱轉進「玩的就是真實」。打破香港華語片多年來的票房紀錄,理所當然。

想瞭解子女、學生、信徒為甚麼這樣「離譜」,父母、教師、神職人員宜包場。但所講的是15年前。有了手機後,年輕人「進步」得更快,今天應更有「創意」。看開點吧,毛主席說,把壞事變成好事。

有香港導演說想請這對當紅炸子雞拍愛情武俠片。港產片似乎只有兩道板斧:黑社會和功夫。大陸剛開放時,有人以為香港所有人都是「社團」成員,都會功夫。
香港教育這樣死板,但電影逃避,就像周星馳的《逃學威龍》。自由度遠遜的新加坡拍了《小孩不笨》,現在印度也有《3 Idiots》(作死不離三兄弟)。日本影視文藝更一直在探討校園問題,例如欺凌(天皇的女孫都不能倖免)。只有香港娛樂界繼續做精仔,賣座賺錢,避談社會。這就是香港的侷限。

有關小悅悅的問題,友人說:
西方現代性中的「理性」有耶教打底;中國的宗教重個人升仙得道,冇話要愛他人。
北京友人屋苑的公共地方污糟不堪,屋內就好潔淨。依家的人,公家野費事理,亦理唔到,只顧私家,不重公德,亦沒有私德,只睇錢...

「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優良傳統生命力這樣強,中華文化肯定可以再發揚光大五千年。

2011年10月24日 星期一

111024晴:初看《Steve Jobs》


今天真正的地震不是土耳其而是曼聯被狂數一比六。昨天的曼城,怕巴塞也佔不到便宜。但曼城是用錢臨時堆砌的,曼聯有悠久的團隊精神,長遠還是會扒頭。
陳振聰可能是最沒有人同情的原告。該醒醒了。

上午出門就醫前收到第一部向Amazon買的電子書,傳送到iPad的app Kindle。就醫時又收到榆林取書的通知。電子書是我要的,除了看Steve Jobs傳,也體驗下Kindle。實體書是妻要的。
去取書時順便見識榆林的新址。坐落在類似銅鑼灣的恆隆商廈,比舊址高級,同層都是專業服務戶。新店小過舊址,呎租相信也較貴。但有能力搬靚樓,說明有實力。這次第一時間來電通知取書,值得嘉獎。近年租金暴漲加上人民幣升值,昔日成行成市的書店區已沒有幾家書店,希望餘下的好運。

初次看Kindle下的書。原來不讓copy內容,以防抄送傳播。只能highlight(加書籤)和透過Facebook和Twitter分享。寫作時引用內文要重新打字。

Steve不但對本行眼光獨到,選傳記作者也很準。扉頁短短幾百字,就是最佳的銘文,與Steve 2005年的Stanford畢業禮演說相結合,很能啓發人生。

拿到書前,已看了些傳媒撮要,沒有甚麼意外。
先回應網友haode2010:Jobs患癌初期堅拒開刀,是否保守?剛好相反,他是左是激進。Steve是New Age信徒。這在西方尤其是美國三藩市地區(北加州)很常見,香港的文化人裡也有。總的來說,反對西方的機械文明,見其害多於見其利,例如非人的生產方式、崇拜消費、破壞環境、揮霍資源、宗教一尊(基督教)、循規蹈矩的行為、......追求心靈價值,相信東方尤其是印度的哲學和信仰更接近有意義的人生。
從這個觀點出發,人是有靈性的統一個體,但西方醫學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東方或者說alternative(另類)療法才能祛除病根。這其實就像中醫。因此,方法包括:草藥、針灸、食療、氣功、打坐、禁食....。
我有文化界的朋友也走了Steve的路。此外有親友在三藩市地區,長期素食、練氣功。但任何信仰,程度上有深有淺。靠另類療法主治癌症的可信只佔New Agers的少數。

以下是幾點有關Steve的感受:
1. Steve啓發了我把自己的事寫出來。我一無創意,二不反叛,三無成就,但早期的人生與他有一點像,也算是華人社會轉折期間的一滴水。寫好後待合適時上載。

2. Steve生於1955年,據說13歲拿著雜誌上飢童的照片去問牧師,上帝是否知道人間疾苦,不滿所得的答覆,於是think different,棄美國人的基督而求佛祖,改變了一生。不知是否巧合,那年正是美國戰後最動盪的1968:金牧師、競選總統的肯尼迪總統胞弟Robert相繼被暗殺,緊接著芝加哥反戰暴動,朝野大分裂。Steve會否是受時局刺激而有此一問?我比Steve早生10年,但incidentally,後來對基督教也有類似的質疑(見1972年初《七十年代》月刊的訪問)。

3. Steve是三藩市灣區的產物,出身勞工家庭,生父的中東血緣對他毫無影響。相比之下,對手Bill Gates是猶太裔,出身中上。兩人同屬天才,輟學創業而成為IT icon,但才智用在不同的地方。Steve創新,追求完美;Gates拿來主義,但求多銷多賺。Steve賺錢是產品帶來的後果,Gates以賺錢為終極目的。Gates比較像中國人,多次訪華;Steve一生從未踏足中國,只差沒有開罵。

4. Steve臭脾氣,嚴苛,言辭刻薄.....。打他的工大概很難頂。不是為他辯解,但創意人ego大似乎才是常態。作家、藝術家、設計師有幾個不偏心主觀、目中無人,有我無你,黨同伐異,喜歡被捧...?不變態就謝天謝地。我們崇拜創意人,因為他們的作品,但若近距離接觸,產生利害關係,只怕印象立刻逆轉。訴說猶太人受沙俄迫害的百老匯歌劇《Fiddler on the Roof》說,「God bless the Tsar. Keep the Tsar far away from us.」在現實中,天才的創意人也可能如是。

上文用iPad一陽指篤了一整晚。發覺也會勞損:左手長時間托著iPad感到痲痹,右手貼在身邊逐字篤,連打兩三個小時臂彎開始痛。一周下來肯定出事。長期必須用stand擱著iPad,然後用鍵盤打。

要做手部運動了。下次再談。

2011年10月23日 星期日

111023日陰:悅悅與社會,南亞裔與中文


@據說中央要唐交代緋聞。但傳聞不涉及性騷擾、金錢交易、非正常行為、勒索恐嚇……除了傷害家人,只是人生途程上的diversion。唐的無為眾所週知,但因緋聞致死無必要。領袖應以身作則,問題是高度。今天的人率性,不再重視傳統道德。年少時有一夜情、抽大麻、抄功課、順手牽羊……在所難免。唐雖然是中年「出事」,只要不重犯,無須一律叮走。即使交待,所告訴我們的也不會是真相,只是公關辭令。

@鬼才相信卡達菲不是遭處決。伊拉克擒獲薩達姆時也許美軍在,相對較文明,但下場如一。這教會我們:與阿拉伯人要做朋友,不要做敵人。他們感情澎湃,恩怨分明,有仇的話不會放過你。這也許是宗教和遊牧民族傳統形成的。理性的西方人很難明白,中國人比較容易。

@悅悅離開是好事,coma更痛苦。廣東說要開會檢討、教育,見了黃河,流的只是眼藥水。風氣敗壞了十幾二十年,不可能一次就喚起國人。重慶間接得益。記得六四期間,北京最熱,上海差很多,廣東無聲無色。現實深入廣東人的血液,只有實利打得動他們。
由此想起二十年前的上司,不信道德文化,只信法律,相信為一國兩制構思憲制條文就是the ultimate truth。每個手下都要跟他學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結論是明朝初見「數字管理」,走上現代化之路。
此舉當然是呼應中國的改革開放,對毛澤東時代滿口革命假大空的反動。但傳統規範被三十年長的政治運動摧毀後,人民迫切要求自由發展,一旦轉向「純理性」,凡事以數字為準,互相攀比。不僅權位和利益,人的關係、器官、色相一律有價。開車若撞死人賠三萬,傷人賠三十萬,那就倒車回來索性撞死以「節省資源」。法律只是自圓其說的廢話。

@昨晚就醫後路經廟街。華燈初上,遊客不少,有些白人坐在馬路中間「炒蝦拆蟹」。其中「興記」18元的煲仔飯在一兩個街口內有三四家店,足足擺滿一個block,座無虛席。我看了很久,但怕擠,光顧了不遠處的一家,煲仔飯貴10元,但仍然爆滿。更墟撼的是,隔離街的煲仔飯名店,門口排了不下二三十人。前兩年已見過這個場面,下次非試試不可。
敢於光顧馬路食肆的白人遊客,看似比以前多。很多本地年輕人、海外華人都怕髒。路邊大排檔的環境確有改善的餘地。但在整潔環境中成長的白人勇於在此環境下體驗地方風味,難能可貴,旅遊協會應予嘉獎。白人當街食炒蜆不僅是為香港帶來生意和就業,更重要的是讓西方人知道中國人為甚麼敢於在這種環境下生活,促進融合和理解。

@廟街所在的油麻地常見南亞裔。我由此想到,近年流行為他們爭取權益。但將問題單方面歸咎於華人歧視「阿差」,漠視了文化歷史的深層次問題。誠然,我們自恃五千年文明,自古看不起比我們窮、慢、單純……的黑人、紅人、黃人……甚至白人。但南亞裔無法提升地位,除了受歧視,恐怕至少有一半因素是看不起中文,希望接受全英文教育。只不過付不起上萬月費入讀國際學校,想用歧視來達到免費國際學校的目的。
但在世界上哪個地方可以長住,享有同等權利,但又拒絕學95%人口的語言的呢?加拿大夠文明了吧?法律上雖然用英、法雙語,但一旦遷離Quebec省和首都渥太華這個僅有的法語區,住到最繁榮的多倫多、溫哥華、Calgary……,看你只講法語能否上學、求職?
香港的南亞裔,其中又主要是印度裔和尼泊爾裔(巴基斯坦裔比較願意講仲文,大概與他們又受印度人歧視有關),只學英文、不學中文,說白了是一百多年來都受英國人統治,只看得起英文和英國人。中文對他們來說是下人的語言。
但又不能怪南亞裔。95%的好工都靠英文,因此95%的華人都想子女以英文為主。
我1957年來港後,父親也去求過英文書院。但校長見我十個英文字有九個唔識,一揮手就把我請走。我不怪他,換了我,可能也擔心被這個文盲拖低學校成績。我因此才去讀中文中學。如果英文過關,說不定也進了港大,成為建制成員。
我入讀「中中」中一的第一次英文考試也肥佬。於是只好囫圇吞棗,將所教過的書由頭背到尾。第二次考試時靠默寫過關。中二晉升優異生,此後英文「成為歷史」。中六那年,跟隨同級同學報考港大,英文過關,算是越過中七(當時稱為Form 7)跳級獲得錄取。但缺少A-level數理,只能讀數學,並非我的興趣。同年中大開辦,於是決定了我的命運,否則我會去台大讀物理。
英文的superiority是全世界的現實,中文恐怕再過一百年都趕不上。南亞裔用歧視來拒絕讀中文,中國人只好認衰。好心的融和運動家不是天真就是自欺欺人。

2011年10月21日 星期五

111020Thu cool:The Best and The Worst


I happen to have the best and the worst in a week. Both of the best happen today.

First, the best milk tea in many years at the Australian Restaurant (澳洲牛奶, a very meager local snack place not related to Australia in any way that I can see.) near Jordan Road.  Much better than the so famous 灣仔金鳳or擺花街蘭香閣。

Then the best show in more than a year: The National Ballet of China(國家芭蕾舞團) presenting Ballet Gala (舞躍中西), selections of excerpts from modern Chinese creations and western masterpieces, about 20 pieces, each only a few minutes. Not advisable for arts connoisseurs. But for layman like me, really eye opening. Even the Chinese creations with revolutionary (or you may say propaganda) theme, like the Red Detachment of Women(紅色娘子軍), Yellow River (黃河協奏曲)are not that bad from aesthetic point of view (unless you are haunted by Cultural Revolution, June 4.......)

The dancers receive a long, and I think honest, audience after the show. But as usual for HK people, short of standing ovation which I think they deserve.

I would not mind seeing it another time or their other program at an affordable price. (Top price is pretty high.)

I have never seen the National Ballet before. As expected, their technique is superb. I think most of their dancers can perform with any top troupes in the west. The only problem may be their personal culture content, whether they can really grasp and amalgamate with the spirit of western classics. I hope they do, at least learn gradually.

On seeing their performance, the first thought that came into my mind is how many of these talents will stay in China and not flock to the west. I am not against that. Leaving home can let them integrate into the atmosphere that these western classics were created and may nurture a Chinese Margot Fontaine or Rudolf Nureyev, Mikail Baryshinikov. And then this Chinese ballerina can help to inspire other dancers in China……

Have to go to bed. Just to finish with the worst: the Hong Kong creation and production of“Dr. Sun Yat-sen”(中山逸仙). It's an opera 'sung’in mandarin. But the lyrics are simply daily conversations used in drama, not poetics you see in western or Chinese opera.  And the so-called singing is simply dragging the way you would say "How are you?" into a low drawl. Not only sounds terrible, but makes you feel embarrassed. You called this opera singing? I may be able to write one too.
I did not return to the show after the intermission, a very rare case, but I wanted to make a point. If this really stands for the standard of HK production, then is it a proper word to say that HK is an enfant terrible?

I don't know why I wrote in English tonight. I must say I am vey mediocre in English. If you see a lot of misusages (it's so late at night. i don't bother to check the grammar), that is just my standard. But if "中山逸仙" can be performed on stage as opera, then I can as well upload this garbage onto my private blog. At least I don't charge people for getting into my mess.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111020四涼:輕於鴻毛vs重於泰山


全世界都知道,這個冬天會很冷。這是歐美的預測,我懷疑是否適用於東南亞。但這就是話語權,看了新聞就以為自己的家也一樣。
但香港最近的確unseasonably cool,罕見的好天。但一般要十二月才涼定,相信至少還會熱一次。

因為肩周炎而與《都市》專欄告別(見本博週二),多位讀者、網友和朋友留言,提供經驗和意見,希望我加油,衷心感謝。昨逐一細讀,看下一步怎樣走。很多網友都提到:涉及筋腱關節神經的慢性相當微妙。每個人的病情看似大同小異,但在深層次上可能有很細緻的差別,令同樣的治療效果大不同。成敗可能視乎病人與治療者「夾唔夾」(是否match),並非醫術一個因素可以決定。慢性病可能要看幾個月的醫生,是否對醫生有信心很關鍵。換醫生太快可能半途而廢,太慢又可能延誤治療。如何才合理,很考感覺和EQ
網友建議我改用iPad寫字。但輸入法的聯想能力與電腦不能比,一百幾十個字可以手寫或者用虛擬鍵盤篤,一千幾百字要超耐性。將來也許要考慮語音輸入。IPhone 4SSiri最近就成為話題。

新聞話題寫不完,只不過精力有限:

@佛山車輾女童,途人視若無睹;以色列救士兵,《千人換一人》。內地微博的貓捉老鼠遊戲又熱鬧了。我們的五千年文化看待死亡有兩個極端:輕於鴻毛vs重於泰山,如何評價在於一心。全球最多的外匯儲備,美歐金融危機的「救主」……但得不到敬重,道理在此。但以民族為標榜的報紙不忘提醒讀者:《囚6000巴人 以國未「蝕本」》。無論這是否廣東的特色,但重慶薄熙來vs廣東汪洋再勝一仗。

@iPhone上季銷量不如預期見報前一天,有說《喬布斯告別作是iPhone 5》。4S還未到手,就已讓你急待明夏換5Who cares about上季?Apple造勢的功夫學到三分就受用不盡。Samsung昨派亞洲人上台推介與Google合作的新機。西裝筆挺,英語普通,形神拘謹,與牛仔褲T shirtJobs談笑自若恍如港隊對曼聯。

@ADHarvey Nichols旗艦店開幕 CY變快閃黨》:商界對兩個疑似候選人親疏有別,令兩人顯得階級分明,市民有所選擇。傳媒窮追唐某的緋聞。

@即便是無險可守的沙漠,法、英轟炸掩護人民武裝,花了大半年還沒搞掉卡達菲(當晚後補:據說已被打死)。推翻一個有油元為後盾的四十年政權之難由此可見,更不要說「換新天」。敘利亞、也門相信還會死很多人;埃及可能換湯不換藥;更不要說深入內陸、地形崎嶇、幾無資源的阿富汗。《希拉妮:盡快殺死卡達菲》的標題是民族報想人反美,還是美國真的這樣離譜!


@創意無限?《臘警民大衝突 希全國罷工》的標題把一個國家分拆成兩種稱呼。你同時住在「香」與「港」?

2011年10月18日 星期二

111018二晴:謝謝關心


謝謝網友Patrickov、東尼、haode2010……的關心。
《都市》最後一文見報後,也收到多位讀者的來信和建議。對我來說都是雪中送炭,無任感激。
肩周炎對專科醫生來說是「小事」,但產生類傷殘的後果,令患者難以正常生活,甚至要家人協助起居。而且治療可以拖很久,花費多,痛苦大,不一定有顯見的療效。
我想多做點事,花在電腦上的時間太多,但桌椅與鍵盤的高低不配合,傷了肩膊。自己惹來的,自己解決。有好消息再告訴大家。

用黎智英「包攬」民主派捐款做頭條,《明報》今天贏了所有對手。有線用作頭條,也贏了其他電視台。
無論這條新聞是否合你意,客觀上最重要。
民主地區不應該由個別人包起某一邊黨派的開支。但香港如果沒有有財力的人敢得罪中央,就不能怪黎智英,甚至要多謝他,否則民主派根本無法生存,民意無從表達,只剩下聽從中央的一種聲音。
難解的只是,樞機主教個人每年要幾百萬來做甚麼?支持地下教會?

《競雄女俠-秋瑾》是極少數我不止一次想中途離場的電影。正如秋瑾的後人說,愛國烈士成了武「俠」小說的角色。革命黨與清兵搏鬥流血的場面比描述主角個性的形成、對革命的貢獻還要多。
導演邱禮濤用血、淚堆砌「午夜屠夫」可以,套在女烈身上就顯得沒有層次,不是感動而是令人冷感,只覺得秋瑾死得輕率。愛看煽情的觀眾又不會選這種題材,怪不得很少電影院播放。
令人同情的不是秋瑾而是她不革命的富二代(二世祖)丈夫。在男尊女卑的時代,對於拋家棄子鬧革命的妻子至死不渝。
戲裡突出秋瑾提倡女權,但描述浮面,我懷疑女性觀眾是否buy。
此片的革命言論會引起聯想,不知內地能否播放。

與《秋瑾》相比,Steven Spielberg擔任製片人的《Real Steel》(鐵甲鋼拳)把人與《Transformer》(變形金剛)地位對調,用兒童做英雄,雖然同樣浮面,但起碼看得下去。

下午手持醫生轉介信去瑪麗骨科排期。坐新症counter的年輕女士見信上寫的是律敦治,要我接受房仔護士的甄別,看瑪麗是否收症。幸虧護士較為knowledgeable,知道律敦治不收新症,把我彈來瑪麗,我並非來博懵。年輕女士於是影印了醫生信,照背程序說:由醫生決定排期先後,三個星期後收不到通知函可來電查詢。
我完全理解公立醫院discourage病人的「官僚」。看新聞就知道他們近年超人的壓力。但要走進醫院,才真正感受到醫護與病人的苦況。專科樓的幾部電梯不論上下都塞得滿滿的,中間樓層常見推著工作車的助理無法進入,肯定減慢對病人的服務。上到骨科樓層,可以坐上百人的候診室幾乎座無虛席。通道裡還有個別坐輪椅的人。大概有二十個診室,不停地呼喊病人進第幾號房,活像工廠流水線。恐怕三個月內能獲得第一次「接見」,就算幸運。

公立與私家服務收費相差不止十倍,逼得大多數人往公立機構擠,形成惡性循環。
上月我看過一個中環的私家骨科。雪白的診所,牆上是Alessi鐘,桌上的iPod底座有soothing的輕音樂,兩個操流利英語的助理伺候最多三四個輪候者。診金900另加藥費、檢驗費,沒有1,500很難出門。病人大都是很斯文的外籍人士,可信有公司的expat package包起。我看了兩次,做了一個MRI,還未開始治療,埋單就已七八千。沒有收入又沒有看醫生保險的退休長者很難高攀。我買了住院保險,但看醫生的保險貴,沒有買。
有朋友相信是本著當年讀書時的社會關注,在中環行醫,專科只收六七百,我只好去麻煩他。

要麼太貴吃不消,要麼太便宜擠死人,沒有中間的選擇,香港醫療的這個死結怎麼解決?

111018二晴:謝謝各位(最後一篇)


原載《都市日報》2011年10月18日《都市博客》專欄

(由於健康問題,這是我在《都市》的最後一篇稿)        

許是用電腦姿勢不當,右肩的傷患大約一年前復發。起初影響不大,但最近急轉直下,生活上不時要改用左手。肩周炎照理病發後18個月會自癒,換言之,再過6個月就會復原。但磁共振說我有筋腱撕裂。以月來惡化之快,只怕等不到6個月,右臂先就廢掉。
目前主要靠物理治療,緩慢而痛苦。這種病逆轉性強。今天治療進一步,翌日就退回半歩,後天就打回原形。故要密集治療和做運動。花費不特已,每次治療、做運動都好像受刑。也不敢說何時會穩住,不再倒退。

為免趕稿加重傷患,這是我最後一次在此與各位見面。謝謝多年來的包容,對於所造成的不便,謹此致歉。我另一個不定期的雜誌專欄,也寫到本周為止。我也希望哪天能與各位再見,但病好了再說。
不必定時供稿後,會多看書上博。在時事裏融入人生,把個人當作社會個案來看待。
回到本欄的時事話題。明年是兩岸三地的一個關頭,不但同年換班,而且可能是意識形態的分水嶺。

從曾蔭權、唐英年、梁振英爭相打民生牌即可知,無論誰當特首,港英遺留的放任資本主義已成過去。但離任前才來發表「長遠」規劃,曾蔭權是為唐助選還是為繼任人出難題?至於最後唐還是梁,1,200名選民不可能放下本位利益去代民意投票。除非中央順從民意,否則必然是對小圈子裏最多人有好處或無害的勝出,而不是「選賢與能」。

台灣則馬英九有可能無法連任。這2,400萬人可信有八九成已植根本土。綠營若回朝,會避免重蹈陳水扁貪腐、急獨的覆轍,務求連做8年,讓時間去「綠」化全台。此後即使由國民黨輪任,與對岸也只是君子之交。
大陸無疑會凍結兩岸的經貿水平,但三通和旅遊覆水難收。台灣憑着科技優勢應可生存。只要不改國號,大陸很難撕破臉。強統只會製造第二個西藏,種下世代深仇。
大陸是否調整思維,把台灣看作雄雞腳邊一塊相互依存的芭蕉葉,而不是雄雞的一隻腳,不可或缺?最終更要自己進步,「以文明說服台灣人」。

明年真正具決定性的是大陸。以習近平為首的太子黨或者說紅色後人看來已主導大局。習的氣勢逐漸蓋過胡錦濤,江澤民開始有點像鄧小平,薄熙來更「紅」到國際上。相比之下,團派沉寂,自由派只有聲音沒有新意。
粗放發展激化的官民矛盾不錯已接近臨界點,但相信還不至於爆煲,否則外資早就風吹草動。高層為保江山,也想找到中庸之道。今後10年不妨考慮一國兩式,讓各省市在薄熙來偏左的重慶共富模式,和廣東偏右的先富起來模式之中擇一,而由人民用腳投票。但只怕既得利益動不了。
現在看來,太子黨想用中間偏左的威權保江山,繼續獨享權力,但經濟上較為公平,照顧到基層。溫家寶所代表的自由派嚮往西式民主,打破共產黨的壟斷。但相對太子黨,在思想上比較懶惰,除了控訴極權、照搬西方,缺少「中國特色」。

2011年10月17日 星期一

111017一晴:懶了兩個星期


罕見的beautiful day。

兩個星期未上博,年來最長的出缺。不止一位友人來問,擔心我有事。第一個星期主要是有同窗與妻子回港辦事,借宿一周。第二個星期則是肩膊的毛病。月來肩周炎惡化,MRI發覺有筋腱撕裂,右上臂的活動範圍幾乎每日縮減,趕緊去看醫生轉介的物理治療。
No pain no gain是理療最貼切的寫照。但我的理療師又特別厲害,用類似鐵打的手法拉、扯、拗患處,痛到深呼吸都熬不住,甚至要叫出來。今天第四次,比前三次更痛。事後右上臂近乎虛脫,整個人精神萎頹,不想做事,但又睡不著,有點像抑鬱。

友人說,偶爾看你的博客,像寫日記。是的,但並非自戀,而是作為社會的一份子,相信任何一個人的遭遇都是特定時空的記憶。我無權無勢,無名無利,但碰上歷史的三個轉捩點,一是日本戰敗投降,二是1960年代-70年代美國人最分化的越戰時期,三是美國與文革中的中國打破隔絕,恢復接觸。我是第一個轉捩點的產物,被第二、三個轉捩點改變了人生。反而1970年代末的改革開放,我因為遠離香港,錯過了第三類接觸的機會。我會逐漸把記得的事寫下來,作為歷史的見證。

上周一位火紅年代的學運過來人問起特首競選,說對范太「好反感」。果然很反映民情。剛才看電視,頭條是梁振英由大墊底變成大領先,范太則大失分,唐英年包尾。無票一族的質素值得一贊。雖然只能旁觀,但保持公平的理性:獎賞勤奮,懲罰偷懶,唾棄投機。
但民望如股市。距離投票還有五個月,在資訊時代,一句話就足以翻盤。再說,即使撇開泛民,商界不欲特首偏向基層,公務員想老闆無為,知識界反共,宗教界與無神的梁振英沒有話題,在「兩害」之間,都寧可捧唐英年。票是不記名的,誰能證明哪個選委不跟從民意投票?
這裡只有一個微妙的地方:民意若太明顯,而1,200選委的傾向嚴重偏離,中央除了像理療師那樣arm-twisting,別無他法,否則不但證明小圈子不代表港人,更徹底摧毀當選者的認受性。市民看不順眼,必刻意找茬,使他/她灰頭土臉,做不滿五年。
梁振英也有弱點。無論說他「奸」、「精」、「錫身」,大概都一樣,認為他機關算盡,算準了才去馬,用最少的代價博取最大的收益。擔任公職雖多,其實未做過實事,只是耍嘴皮,處處與政府抬槓來建立民望。他需要好好回應,否則早晚會被人拿出來說事。

寫到這裡,收到來自美國華人的電郵《大白天下.....維基解密公開了美國有關六四的文件》(youtube.com/watch?v=GwKx02ClIA8&NR=1)。五分多鐘的粵語紀錄片想要說明:天安門廣場沒有打死人。
這我在六四那年就知道,但西方資訊隔涉,仍然是大事,特別是當美國的主流資訊看上去都很「反華」,傷透海外華人的民族感情,令人想到種族歧視。我這樣回郵:
「這對香港來說不是新聞。遇難的人不是死在天安門廣場,而是軍隊沿著長安大街開進天安門的沿途上,例如木樨地。因此,袁木基本上沒有講錯。但血流在長安街……仍然是血……。說到底人是死了,死在哪裡只是技術性問題。死在Times Square也好,死在Broadway下城地段也好,都是歷史的污跡。」

今天就寫到這裡,要做運動作賤自己了。

111011二: @Steve good Jobs :)


原載《都市日報》2011年10月11日《都市博客》專欄        

癌症的終局聽得多,Steve Jobs(喬布斯)宣布辭職那天,我就在博客上寫道「那一天只怕不遠」。但上周四家人第一時間給我看Mac上Apple網站的訃聞時,仍覺得很無奈。原來,Jobs 2月就知道時日無多,逐一與親友告別。6月上台推介iPad 2,其實是與我們說再見。

死在科學上是「塵歸塵,土歸土」的物質守恆;在社會上是Jobs所謂「送舊迎新」的偉大發明,過客走入歷史,讓路給後世;在精神上只是人類深層世界裏的漣漪。3個層次有高低,但說到底,人相對於無邊無際的時空只是滄海一粟、白駒過隙。以基督教/天主教角度看,在世的寄居相對天上的永生,也只是很短的考驗。

雖然我們懷疑Jobs離去後,後來者能否有他的創意,但他信佛將近40年,參透生死。既然備受癌症折磨,我們應該學莊子,為他的解脫鼓盤而歌,相信佛教的輪迴會讓他來世有好的歸宿。人類得知癌症已不止百年,但距離治癒仍遠。後期無法言狀的痛楚難道也是生命中「偉大的發明」?

Martin Luther King (金牧師)1963年的《I Have a Dream》(我有一個夢)演說改變了美國社會。但Jobs 6年前在斯坦福大學畢業禮上的演說《Stay Hungry. Stay Foolish》(求知若渴,虛心若愚)才真正改變人。同屬圓夢,金牧師為群體,主要靠外求,動員黑人與白人建制鬥爭;Jobs為個人,主要靠內省,相信直覺、不斷探索、自強不息。

相信是從佛家出發,Jobs以自己一生的3大打擊勉勵學生,勿斤斤計較眼前,禍與福過後方看得清,相當於中國人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權益歸自己、責任歸別人的今天,尤其難得。

Jobs從小被父母遺棄,由基層家庭收養。讀大學要睡地板、拾汽水罐、靠慈善機構派飯。30歲事業初見成效,就被自己創辦的公司踢走。50歲創意看似無限,又被絕症扳倒。到斯坦福發表演說時,伊拉克戰事未了,阿富汗又開打,不少學生恨死小布殊。但Jobs沒有乘機抽水,只講個人,感人之深遠勝簡單的反戰。

Jobs告訴我們,人生沒有必勝之途。他讀了一個學期大學就覺得無聊,輟學尋求靈性和美感,沒想到成為日後將電腦提升為一種生活態度,令他得以不朽的「善因」。

對手Bill Gates(蓋茨)只求佔領市場,一於照抄Jobs。個人電腦逐步普及這30年,前20年獨霸天下。但產品無內涵,最近這10年,只留下慈善首富之名。

但蓋茨的拿來主義不也是中國過去30年的發展?不講內涵,但求最快最平、外形神似,爭相抄襲甚至作假,毒害消費者。Made in China不錯佔領了全球20年,但近年優勢漸失。中國會否成為龜兔賽跑的兔子?

這篇稿是用Mac Air打的。我說不上是Jobs fan,但無法不佩服Apple產品無縫銜接的功能、無人能及的美。

我不會贊成年輕人隨便輟學。Jobs、Gates、Zuckerberg(Facebook創辦人)的成就遠遠超過讀大學,不僅因為有天才,也拜美國開放平等、科技王國、3億人市場之賜,在世上絕無僅有。

We will miss you, Steve.

111004二《都市》: 辛亥即將重演?


原載《都市日報》2011年10月4日《都市博客》專欄        

你也許更關心今天發布的iPhone5。但作為辛亥百年之前最後的一文,容我對歷史作點交代。中共把歷史當工具,民間有樣學樣。官方借紀念辛亥來自詡和統戰,民間就猛問革命是否即將重演。結果只好嚴禁百  姓紀念,連香港的藝術獻禮也冇面畀。

但把孫中山稱為革命「先行者」,暗示其雖然起步早,中共才真正完成了革命,又不能說錯。辛亥後成立的民國,至少在大陸時,說不上成功。革命前民怨雖大,但「滿清不忙沒天理」的意識,更像孫先生口中國人的「一盤散沙」、魯迅筆下阿Q那種呢喃,並未凝聚在革命黨身上。

孫先生一無錢二無兵,靠在海外的「大炮」(演講)和在遠離北京的華南突襲暗殺來發展。前後十多年,起義十多次,才拔掉一個行將就木的政權。辛亥十月十日終於成功靠的是兵變。但先生身為國「父」,事前一無所知。

武漢三鎮脫離清廷後,各省雖然跟進,但其後的歷史證實,背後還有一句潛台詞:革命最好合我意,否則莫怪我擁兵自立。4個月後,滿清解散,但軍閥割據,新成立的民國一如此前的革命黨,只是空殼子。頭6年,帝制曾經兩度復辟。孫先生名副其實被氣死。要到手裡有槍的蔣介石接班,民國才勉強統一。但緊接着剿共大約10年、日軍侵華14年、國共內戰4年,最終只能在台灣棲身。

民國在大陸頭尾39年,幾無一刻安寧。革命無力,治國無方,守國無能,成了辛亥的宿命。

中共剛好相反,更像古時的草莽起義:革命有力,登基後蛻變。由於國府貪腐內鬥、抗日激情,加上精於宣傳、用兵,中共得國時,不少人額手稱慶。但勝利衝昏頭腦,極左治國30年。恢復理智後,約有10年的「盛世」,近年又走向反面。

相比之下,民國遷台後,汲取在大陸的教訓,頭30年獲美國扶持,以威權創出經濟奇迹,令大陸同期的災難倍加礙眼。繼而順應民情,在1980年代後期開放政治,開華人民主先河。但最近
這20年埋首統獨之爭,經濟活動外移,內部空洞,開始依附對岸。至此,下周將滿百歲的民國面對一個終極的問題:最終是變成「台灣國」,還是與對岸再度合一?

近年由於陳水扁貪腐、大陸對台溫和,暫時煞住了前一個傾向。但與對岸分隔60年,加上大陸「不文明」,台灣已形成了本地的歸屬。綠營現在汲取急獨的教訓,改奏「和弦」。馬英九或大陸只要稍微出錯,就是綠營的世界。至於問辛亥是否會在百年後的今天重演,中共的貪腐、民怨、拒絕政改、打壓訴求……,無疑使人想到當年的滿清,但國力差天同地。昔日列強瓜分中國,今天排着隊來推銷國債。

至於孫先生,在革命家裏屬悲劇型。稱他為革命黨的「精神領袖」(見雷敦淵、楊士朋著《用年表讀通中國歷史》,p.335,台北:商周出版),比先行者更貼切。華僑背景加上魅力把他推上火線。但在用槍作為貨幣炒賣權力的軍閥時代,沒有幾個上位者真心追隨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