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情意兩心知

U Magazine Life/what's on 2007 10 26

誰都想知道別人的心意,特別是自己心儀的人。但談何容易,每個人的心所在位置都不同,否則又怎會說,知人知面不知心 ?

鄧麗君說,〈月亮代表我的心〉。《色∥戒》的導演李安說,想要知道梁朝偉和湯唯的心,不能看他們袒裎肉搏時,而要看他們衣冠楚楚、儀態端莊時,特別是他倆趁旁人不在意時交換的眼神。換言之,這對國仇私慾交纏的冤家,心在「靈魂之窗」裡。

人心既然難測,為免你我表錯情,美國《Psychology Today》10月號封面故事的五點錦囊值得參考。

一是知人,交往愈多,自然最熟悉對方的心意。

二是交往時,要找機會技巧地「試探」。例如說:「對不起,說錯的話,希望不要介意。聽你剛才說,好像……。」然後按照對方的說法來修正你對他/她的了解,避免會錯意。

但真正有趣的是第三點。研究發現,一個人即使七情上面,也有「上」「下」之分。臉的下半部容易操控,可能會裝假。但上半部較少表情,較接近本性。換言之,看人是否真誠,要看上半臉。

想想又的確有道理。我們覺得尷尬時,很自然地咪起臉下半部的嘴來「堆笑」,無奈臉上半部的眼神不爭氣,一看就知道笑容並非發自內心。從眼神能夠看透人的心,「靈魂之窗」名不虛傳。

四是互動。感情的表達有點像物理學上的牛頓第三定律:反作用力與作用力強度相同。因此,想對方有反應,你的表達要夠強,愈強則對方的反應也愈強。當然,這裡說的是良好的表達。如果表達不良,對方的反彈也愈強。

五是放鬆。這其實是第四點的延續,避免因為表達不當,導致對方反彈,形成惡性的互動。例如你如果心情緊張,對方會受感染,以致自我「封閉」,令你更難明白。此時最好深呼吸,笑一笑,使對方因為你開放的態度而投桃報李。

總之,當對方以嘴唇示意時,不要以為鴻鵠將至。要像上面說的,先用言語試過,確定了才來真的。衝過去就嘴,隨時變成性騷擾。

Info《Psychology Today》10月號/定價:4.99美元/售賣點:灣仔分域碼頭(即美軍商場)/網址PsychologyToday.com。

港澳「雙城」不是夢

大公報 評論 2007 10 26 星期五

長遠來說,港澳應邁向Twin Cities(雙城)。港澳的互補性超過香港同深圳、澳門同珠海,而且澳門的意識形態和個人的自由度與港分別不大,沒有與珠三角融合的問題。雙城可由經濟協作開始,朝向社會融合,但行政獨立。

上周終於見識了葡萄牙民歌Fado的調子有多苦。個唱的場刊沒有譯出這個葡文詞,網上百科全書Wikipedia的中文版也沒有收錄。上海的《英漢大辭典》新版有這個字,但按拉丁文字義譯成「命運曲」,有損這種音樂的神髓,讀起來也不順口。

Fado確是哀嘆人的「destiny」(命運),但正如任何音樂,曲調的感染力遠過於歌詞。你不須懂葡文,只要聽到這種葡萄牙藍調,就知道歌者的哀傷。葡國據說人人會哼這種「國魂」,以訴說人生的無奈。

但聽過才知道,Fado並非閩南和台灣歌仔戲那種哭調。調子幽怨,但旋律優美,唱歌如吟詩,令人感懷但不至於不快。地中海藝術節請來的靚女歌手Cristina Branco(布蘭柯)在台上邊唱邊說,葡萄牙人以航海為傲,故題材圍繞思鄉、愛情、死亡。聽到這裡,我記起上次去里斯本旅遊時感受到的葡萄牙民風,又從而想到澳門。看回歸前的澳門即可知,葡萄牙人拉丁性格,與中國人相似的是溫和認命,不同的是愛吟詩、窮風流。離開澳門時,留下文物而不是制度、人才、基建與儲備。博物館豪華,但公屋、地鐵欠奉。

各為對方居民設e通道

但這與香港正好互補。英國人重商輕文,在港留下制度、人才與基建,但文化乏善可陳,文物更幾乎拆清光。到過澳門白鴿巢公園的人,都知道葡國最引以為傲的澳門葡人是16世紀的詩人Lus Vaz de Cames(賈梅士);但不算港督,英國最引以為傲的香港英人大概是靠鴉片起家的怡和洋行創辦人William Jardine(渣甸)和James Matheson(馬地臣或孖地臣)。

正由於英、葡的管治有別,過去這一百年,港澳一直相輔相成。香港有動蕩,港人就去澳門避難;澳人想讀書搏殺,就搬來香港。前五十年,香港把澳門拋在後頭;現在澳門也趕上來了,港澳正好恢復這種synergy或者說協作共榮關係。只要將澳門的賭場娛樂、家庭休閒、文化與香港的購物、投資、都會氣派、言論自由特色串在一起,遊客就可以一次過滿足所有的需要。「威尼斯人」開業,長遠只會為香港帶來更多遊客和消費。香港谷酒店、澳門谷會展,還不如將各自擅長的服務連成一氣,推廣「港澳一體遊」。

田北俊年前從自由黨的重商立場出發,主張開賭以免澳門獨佔其利。但當上旅發局主席後,終於能在較高的層次上看問題。他周一訪澳談合作,是良好的開端。

引入競爭降低渡輪票價

他建議港澳攜手向中央爭取內地人簽一次證即可同時遊港澳,以及為對方居民開設出入境的e通道,省卻填表,有利於港澳融合,應該也不妨礙中央的管理。至於有人擔心澳門以賭業為主,方便澳人來港會增加治安風險,與此前擔心內地客湧港會令罪案大增,出於同一種思維。美國有兩個賭城,拉斯維加斯和大西洋城,居民來往其他州市,權利一如其他美國人。但其他州市的治安並未因此而受損。何況港澳為免有損一般市民來往的合法權益,對特殊人物的進出肯定會特別留意。

交通愈便捷、收費愈便宜,兩地的往來就愈頻密,彼此間的消費也會水漲船高。港澳除了e通道,還應考慮「兩地一檢」,讓旅客和居民在其中一方的碼頭同時辦妥出入境的手續。現在遊客在澳門碼頭等出境,有時候擠得水洩不通,有損遊興。

以香港西部通道為例,港澳「兩地一檢」應該沒有不能解決的法律問題。至於碼頭小,不足以容納雙方的檢查站,只要有決心,合力合資,總能解決。

此外港澳渡輪應引入競爭,降低票價。來回票如果能從現在將近三百元降低到二百元左右,港人可以在下班後去澳門飲酒吃飯、過生日、看表演、玩幾手……現在顯得冷清的澳門博物館,也會較多人捧場。反過來,澳門也會有更多人周末來港行街購物。應讓氹仔北安碼頭來往香港機場的金沙渡輪盡早啟航。

長遠來說,港澳應邁向Twin Cities(雙城)。方便資源跨境流動是全球性的趨勢。資金、物資、人才不斷流向回報較高的地方,令一些地方轉眼間失去原有的優勢。為了維持競爭力,各地除了開發創意,加大對手進入市場的難度,更仿效企業聯營的做法,與交通和通訊上可及的地區協作,以擴大市場、取長補短、分享資源、聯手對外。大小城市拉幫結派,蔚為潮流。回歸初期,珠三角力邀香港融合,但神女高竇。現在香港著急,但「愛得太遲」,珠三角已羽毛豐盛。與「新澳門」聯手,可望重整地域優勢。澳門人少地狹、經濟特殊,鄰近的珠海不足恃,上策是借助香港的服務業來提升本身的水平。

修正雙邊關係達至對等

誠然,港澳大小不成比例。但正如上述,港澳的互補性更超過香港同深圳、澳門同珠海。而且澳門的意識形態和個人的自由度與港分別不大,沒有與珠三角融合的問題。雙城可由經濟協作開始,朝向社會融合,但行政獨立。長遠讓兩地居民自由流動,類似歐盟人。

在融合的過程中,除了上述的簡化出入境,還得改變一些歷史觀念。以往由於葡萄牙不夠英國惡,加上地方小、管治差、發展慢,澳門一直受歧視,忍氣吞聲。港人赴澳無須申請,香港的電台電波可發射到澳門……反之則不然。現在港澳在法律上地位對等,雙邊關係亦應修正至對等,為融合鋪路。

但港澳分別沿用英、葡法律,修改法例以謀求對等時,應以國際先進為準則。而由於英國法律的國際認同性可能較高,澳門應抱著管治升級的心情修法,不應視為來自香港的歧視。澳門引入美資後,對英美普通法的需要應較為了解;而相信美資賭業在這方面也帶來了有用的經驗。

新電視時代

信報 時事評論 2007 10 29 星期一

月前在紐約市郊待了兩個星期。坐車出入必經New York Times(紐約時報)總部所在的玻璃屋,少說也有十次。但市中心以該報命名的「Times Square」(時報廣場)雖然遊客必到,反而只去了一次。

記得我在紐約時,時報總部仍在時報廣場。路過時可以看到後門的送報車。二十年內,隨著市場的變遷,美國第一大報由全球地標的所在「流放」到市郊,辦公大樓也由象徵精英的古典式改為大眾口味的現代式。

同樣是傳媒,美國三大免費電視網ABC、CBS、NBC至今仍然位於曼哈頓的豪華地段。報館之所以要外遷,因為是污染行業:油墨有損健康、印刷機有噪音、送報擾人清夢、製造大量廢紙。但電視節目由進料、製作到分發都可安坐室內完成,成本不會隨收視而上升,也不會產生有害的廢料。

這樣說好像對報業不敬。但科技力量客觀上存在,人人都會趨吉避凶。業界直面之方能找到出路。網上資訊免費閱覽、存取方便,近年人們看網多過看報。面對銷量和廣告的壓力,《今日美國報》、《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大報紛紛強化網站、縮版裁員。

由於電子資訊較非電子資訊容易採用新科技,網絡和電視相對印刷品的優勢仍在擴大,令報刊的經營倍加困難。香港最近的發展即為明證。報紙方面,除了本報轉手後發力、財經報對手借股市谷上,更多的行家趨於下游:

一份曾長期高居銷量第二位的老行尊,創辦人退出後,在近年的就業好景中,惡性欠薪,更用員工薪酬與法庭講數。昨又傳裁員逾三十人。但看不出誰會接手;

眼見鬥了幾十年後,與行內霸主的差距愈來愈大,英文報老二最近索性改為免費財經報。篇幅不少,但版面老土,令人不忍卒讀;

一份憑著馬經,二十年前仍然很暢銷的綜合報,轉手給歌影大亨後無起色。最近在北水湧至、全民皆炒的背景下,傳聞將改為免費財經報;

梅鐸收購後,以高收入人士為對象的英文《亞洲華爾街日報》一度紆尊降貴,在中環免費派發。

濫是香港中文報業的特色。惡性虧損、待遇偏低、品味不高、濫用自由均由此而起。不算東主基於信仰、虛榮、卡位、宣傳、私怨所辦的報紙,純為滿足讀者、捍衛自由,大眾、精英、金股、愛國、反共、波馬、家居、免費的報紙各一種已足夠,比現存的少一半。而七百萬人有八種中文日報,已多元過最自由、最愛讀報的國際都會。

與報業停滯相反,電視市場繼九十年代初引入收費模式後,明年將再度提升。在新一輪的戰國時代裡,靠吃老本的霸主將面臨最大的考驗。

免費收看的無線電視(TVB)和亞洲電視(ATV)近年被收費的有線和now寬頻搶去不少市場,現在借新科技還擊,定於除夕起用數碼方式廣播。到時用一般電視機仍可收看原來的翡翠、明珠和本港、國際四個台,但如果想「睇真的」,就要準備花過萬元,換一部高清(high definition,簡稱HD)機,否則看不到亞視和無線新增的頻道。家電商亦借勢大賣HD。有雜誌中途易名,由電視機、錄播機、攝錄機講到音響設備。在恒指三萬點的財富效應下,這個聖誕新年,HD大電視將人有我有。

亞視過去四十年嘗盡無線胯下之辱,最近市場策略隨股權回歸本土,拉名嘴、谷選美、做大戲。但亞視以往多次轉手改革都未能扭轉局面,這次也只能走著瞧。

收費市場方面,與本報同一東主的now寬頻加強進逼有線。繼八月起獨家轉播從有線手裡奪得的英超賽事,上週三啟播自製的新聞台。有線失卻歐冠盃和英超後,西甲和意甲獨力難支,跳槽是早晚的事。有線現只餘新聞一個強項,必須守住,以免now獨霸市場,對觀眾予取予攜。

未見有人問,now為何選在「四」字尾的週三而非「八」字尾的週一啟播。若提早兩天,也就趕上了政治局常委誕生和港股大跌市、以及翌日恒指戲劇性地收復失地。但資訊時代似乎天天有大事,哪天啟播相差不遠。Now新聞台啟播當日,中國首次發射火箭探月,所謂「嫦娥奔月」。接著的兩天則是李柱銘被罵「漢奸」、恆指收市首次破三萬。

就上週四的報導看,以「不偏不倚 中立持平」為號召的新台仍在摸索。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剛在「十七大」上說「堅決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兩天後,李柱銘就藉訪美之便在《華爾街日報》撰文,希望美國總統布殊藉北京奧運之便,逼中國改善自由和人權。「民主之父」講得興起,上週四到立法會繼續發砲,指中聯辦干預本港選舉。但愛國陣營早有準備。曾鈺成帶頭還擊,指李的文章正是胡錦濤說的外部干預;曾的立會戰友王國興直指大狀是「現代吳三桂」。

中間選民會否因而不支持陳方安生入立會,令葉劉淑儀間接得利,市民議論紛紛。當日傍晚,我在now與有線之間來回轉台。Now的頭條是港人在內地的薪水逆市下降,顯示逐漸被內地人取代,二條才是李柱銘;有線則倒過來。

Now顯然顛倒了新聞的輕重。首先,「新」聞講求「新」。港人被取代的說法已講了好幾年,但批李是當天的事。更重要的是,批李涉及大是大非,是社會話題,理應做頭。

新聞的輕重有一定的客觀性。決定新聞片播出先後和長度的是事件的輕重,與處理新聞時是否中立無關。所謂「中立」或者說不偏不倚,是說取材和表達時,盡量不受媒體或從業員好惡的影響。因此,報導時不應只選用批李人士可能令公眾反感的語言和神情,或者反過來略去李柱銘辯解中有力的部份,又或者煽風點火以谷收視。但遇到敏感事件時,例如對中央或民主派不利的事,降低其重要性或淡化報導,同樣是有違中立。

就啟播頭幾天看,now新聞讀稿生硬,水準與年來用來充數的「24小時亞視新聞」相若。但後者現已反過來成為now新聞的對手,下月二十一日起將會在now停播。回歸亞視後,相信會用高清播出。

Now目前只有一個新聞台,不像有線有新聞台、重點新聞台和直播台,故除了每半小時報導一次流水帳,清談式「專欄」也插在新聞時段裡。由於頻道少,now新聞短期內難威脅有線。但now播放渠道多、市場策略精,可與PCCW手機網絡協作,發展可能很快。有線難安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