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160102六晚微雨:人類藉「含飴弄孫」傳承

   遠方的親人來去匆匆,但總算是首次在港過元旦,也初次見到家族裡的三個新生代。
   過節像做愛:期望殷,前奏忙,高潮短,事後空虛,等待下一次。
   但年事日長,人生開始倒數後,過節一次就是一次,應該感恩而非抑鬱。

   相隔五年,先後兩次與親人裡的一對年輕夫婦同遊日本。但這次全程多了一童兩嬰、兩架嬰兒車、幾大包嬰兒用品。老嘢要幫手睇頭睇尾,確保安全,由此創下旅遊六日從未購物的紀錄(食住交通由三B的父母統籌,老嘢照跟即可)。
   其實,這六日在日本常見的有蓋市場和百貨公司有機會購物,一度想買瓶特色清酒回港留待過年。但3B不時爭黐母親,往往連父親都束手無策。自己一難分心,二怕購物後冇手拎,一於慳番。
   湊B論工作強度是苦差,但作為代際傳承是偉大的自然現象。我名義上有姐姐、哥哥和妹妹,其實成長如獨子。成年後既無子女,也無機會看姐姐、哥哥的後代成長。要年近70方首次近距離接觸嬰兒。這可能是我晚年上天最佳的賞賜。
   這3個B論家譜是雙重外家的「遠親」。但由於外家的家庭關係,卻近乎直系。
   近年觀察嬰兒的成長,深感人生有如一條半圓形曲線的循環。出生後,體能和智能由右段逐步上升;成年到達巔峰後再循左段逐漸回落,最後回到出生時的空無狀態。只不過,嬰兒有整個人生在前,老人則最後退回到降生前的出發點。
   嬰兒出生後逐日模仿、摸索來掌握大人的技能,由張嘴「呀」到學會吞嚥、爬行、直立行走、自行進食、如廁到會跑會跳,.......再加上正規教育,在頭二十幾年裡學會甚至超越長輩的技能。進而可能在30-40歲上到一生體智的巔峰,隨後進入曲線右半的下降段。
   60-70歲後,更逐漸將頭二十幾年學來的技能還給上天。到了最後階段,有些人甚至難以舉手投足、吞嚥、講嬰兒牙語。這就是人生的盡頭,與人作為純物質的一面,由受精卵成長分化,愈來愈複雜,到最後退回到無機的狀態,心智和物質都遵循這個循環。
   與幼兒和嬰兒相處,看他們學習、嘗試與失敗、嚎哭。自己從旁觀察,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看機會幫點忙,為家族以至人類的傳承出點力,是老來最大的喜悅,應當也可以減慢退化。由此明白,令老人愛「含飴弄孫」,是自然界借親情來維持人類的傳承!
   荒廢科學40多年後,現草草書來,可能連小學生的認知都不如。但夜已深,先此上博,日後有機會再逐字修訂。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