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9日 星期三

「公投」過後又如何

原載《都市日報》2005年5月18日《都市博客》專欄

中央就香港政改釋法之保守,使人想起回歸前,為防香港由華人代行英式管治,用「鳥籠」政制令知識中產加倍抗共。

  前天的「公投」盃一如所料。公投隊的美斯、C朗、朗尼、杜奧巴、卡卡雖盡情士哥,但面對空門,入座率僅一成七,不及前年與建制隊對賽的四成。公投派號稱〈03年 7.1以來最大規模民主動員〉,但電視台打趣曰,投票站不如同日的投注站熱鬧。「2012年雙普選」宣告game over。

  借補選逼普選本屬絕招。建制不應戰被罵縮頭烏龜;應戰則被祭旗兼推高投票率,令公投「有效」。但正因太絕,中央杯葛止蝕,民主黨拒絕支持,港人懶得投票。由於賽事是公投隊單方挑起的,市民不覺得建制隊拒賽有違體育精神。

  公投五虎重返立會後,泛民票數不變。官方的2012年政改中途方案十居八九會被否決。所謂泛民可能有3票「投敵」令官案過關,相信只是「狼來了」的煙霧。

  2017年和2020年既已分別欽定為特首和立法會普選元年,後年的立會和特首改選即無寸進,問題也不大。現只怕2020以變相的功能組別來混淆普選,再次引發03年的「七一」震撼,矛頭直指中央。但7年後,胡溫的接班人已進入第二任,「六四」的決策者相信已不在,一些死結或可開解。現只看胡溫餘下這兩年會否較前兩年寬鬆,讓繼任人傚尤?

  中央就香港政改釋法之保守,使人想起回歸前,為防香港由華人代行英式管治,用「鳥籠」政制令知識中產加倍抗共。但回歸13年後,支聯會核心成員也北上觀看世博,所謂「愛國愛港」今後宜以國族認同來區分。只要承認現實中的中國,均應讓其參與治港。在問責官裏引入溫和的民主派,有利於政策推行。

  英國一右一左兩位黨魁在「婚禮」上演出的雙簧太虛假,相信捱不完5年。但華人就缺乏這種為大局咬緊牙關的結合。大陸至今未回到60年前,有非黨員當部長的日子。台灣則藍綠沒有合作,只有鬥爭。香港政府由公務員與建制精英壟斷。但兩者都不太能代表市民,以致立會挾民意,在雞蛋裏挑骨頭。

  港人怕階級鬥爭,故只講階層。但現實中,承認階級存在、利益有別,同時增加低層晉陞的機會,方能使各階級協力共榮。為此,香港除了現有的愛國黨,還需要從公平關愛出發、面向廣大階層的工黨,而不是只爭33元時薪的工會議席。重商黨宜學英美的compassionate conservatism,帶頭發展經濟,但以商譽為重、惠及各階層,而不是靠24元時薪的trickle-down effect來養活基層。只有政府居中,左右兩黨理性地制衡,方能避免目前過於保守以致激進抬頭、市民同情、政府被逼做嘢,反過來逼使商界作困獸鬥的局面。長此兩極化,七八十後的街頭游擊戰將成為常態,令香港走上報紙標題所謂的〈沒回頭路〉。

  此外不宜再迷信英式文官制。職業決定慣性,公務員必然謹守規條、但求無過,最怕多做多錯、招同事忌。高官退休後爭相批政府則更說明,今天各位大人之言很可能自己都不相信。

1 則留言:

Unknown 提到...

Quote from Wikipedia:

陳竺在2007年6月29日中國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上,接任高強出任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部長;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第三位無黨派人士擔任正職部長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