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6日 星期四

100506四:傳媒突然收聲



世博第6天。直到中午,香港電視未再直擊入場的秩序。僅有的報導是:是否永久保留最受歡迎的五個展館?當局同時藉售票數字,將預計的人次由7,000萬驟減至4,000萬,似乎想因應人數急跌,降低心理預期。
境外報導開幕頭3天每天20萬人擠破頭後,第4天的人數跌到12萬,昨更跌到8.6萬(附圖取自《香港文匯報》)。除了五一假期結束和下雨,入場的混亂相信嚇倒了不少人。對上海來說,千億虧損事小,門可羅雀面子事大。且看用甚麼手段來避免世博由最昂貴變成最虧損?

香港頭30年只有兩個免費的電視臺,無線的新聞一向領先亞視。現在收費的有線後來居上。即使不問政治傾向,無線也相形見絀。有線昨有關地產建設商會的調查報導,是少見的佳作。一個左右著數百萬市民畢生最大投資的商會,除了地址、電話和董事姓名,不公開宗旨及管理層的資料。繼兩名董事逝去,會長中風將近一年,但未見對外交代。連警方也不依照《公開資料守則》,接受公眾的查詢。

有『狼來了』的報導說,中國包下美國的一個小電台播放官方節目,當地人不滿。但以中共的財勢,爭取國際話語權大把機會,何須玩地方上的遊戲?
有77年歷史的美國《Newsweek》虧損擴大,決定出售。母公司《華盛頓郵報》長遠也不樂觀。但《新聞週刊》去年虧損不到3,000萬美元,由中國民企出面買下,恐怕比出版《人民日報》更划算。
近年風雨飄搖的美國著名刊物包括:《TV Guide》以1美元售予私人公司;《Businessweek》以500萬美元售予紐約市長Bloomberg名下的通訊社集團;《Reader』s Digest》 申請破產。
當然,美國人不會讓中國買《新聞周刊》,即使買了,也管不住美國記者。但兩端之間還有大把灰色空間。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唔使擔心,今日信報石博的專欄話:上海市政府向上海每戶居民發一張門票,包括持有臨時居住證的人,以「感謝上海市民對世博會的支持」,這一部分派出的門票覆蓋了七百至八百萬人。

如果都唔達標,每個上海人派一張,七千萬人入場一定達標......

要人?十三億,要幾多有幾多.....
七千萬人入場,濕濕碎啦.....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