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載《都市日報》2008年10月8日〈香江人語〉專欄
不愧是華爾街,轉眼間顛覆了世界。由美國開始,很多人突然發現,家裡很多大計都要擱置。因為,積蓄大縮水,又沒有銀行願意借貸。社會上風聲鶴唳,人人擔心裁員收樓,一家被逼瞓街。
不景氣很快就波及全球,而且愈發達的地區受害遇大。因為,有錢的人才有錢交給華爾街去生財。香港自不例外,才過了四年好日子,想到回歸頭幾年就心虛。
我沒有那樣貼近市場,不敢說今後這兩年會否衰過沙士。但有備無患,守著目前的工作,在投資上輸少當贏,保得住多少就是多少。以往的金融危機,長不過三四年,期間雖然很難捱,但相對於一家人幾十年,仍然是短的。不要心存僥倖,以為有危才有機,博它一博,希望一鋪致富。誠然,美國股神巴菲特趁低掃貨。但他並非用家人的福祉來賭,而是撥出小部份身家來買有長遠業績的公司,準備長守。
用內地術語說,這場海嘯仍在深化,遠遠未到盡頭。回歸年的金融風暴始自亞洲,而且是美國大鱷炒泰銖觸發的。炒家再狠,中央銀行也有足夠能力入市打擊之,逼使其損手離場。這次的危機源自全球的龍頭,規模非亞洲市場可比。而且源頭是美國次按債券,並非炒家掀起的,有著客觀的基礎。沒有央行啃得下全美國的房貸。美國現在用七千億美元來救市,對市場來說仍只是一個「零頭」。
與此同時,歐洲的危機仍在發酵,規模恐怕都未清楚。德國和英國不願意由歐盟牽頭救災,只願意各國自掃門前雪。西歐之外還有俄羅斯和東歐。再等亞洲、加拿大、澳洲、中南美洲…..點清楚損失、穩定下來,恐怕得一年半載。此後才能談復甦。
總之準備提前過冬、苦守兩年,大概錯不了。沙士後,香港復甦很靠CEPA一連串的優惠。但這次美國海嘯有史以來僅見,內地也不容易招架,香港還宜自求多福。
對於華爾街,我沒有財力參與,但在工作上倒有過接觸。大約二十年前,我在紐約的中文報紙編財經版,天天啃華爾街的消息。當時個人理財開始流行,股票互惠基金、貨幣市場基金冒起,我也順應介紹給唐人街,希望不諳英文的華人能善用新型的工具,而不只是把錢存入銀行甚至塞在床下。
此舉對華人是否有幫助,不用說我不知道。唐人街的報紙沒有能力做市場調查。但至少沒有讀者像香港雷曼迷你債券的苦主那樣,罵我誤導。
以我當年與華爾街理財工具接觸的經驗,香港的銀行推銷時有誤導並不奇怪。金融衍生工具越來越複雜,我懷疑有多少基層職員真正明白其幕後的運作,更不要說按照投資者不同的背景來評估其是否適合購買。問題只是,是否很多職員基於行方的壓力或者為了賺佣金,像苦主指責的蓄意欺詐?
2 則留言:
最近保險公司和銀行,將近倒閉….你有買保險或基金或債券嗎?
*
是誰的錯……..?
高級管理层該不該付起責任?
*
雖然不是矛頭亂指的時候, 不過如果不在這個時候扶正過來,難道要等到下幾代在遇到同樣的事嗎?
*
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因為無法自行擴張業務而需動用大眾的融資來擴張,以免被收購或淘汰)的高級管理層的每月工資是不是應該和上市公司的股票價值掛勾呢?如果上市公司有甚麼問題的話,不止單一投資者受牽連, 高級管理層的薪水也立刻受影響.
*
*
龍的傳人應該沒那麼好騙吧!........先學基本面分析法,才來學技術性分析法…..
*
如果認為有理的話,請支持與告知,讓更多人戒亂玩股票,力量才會大………還有撥個電回家保平安吧.
*
歡迎加入成為我的朋友,讀些有關電子交易的可怕性
Facebook:
Remind.myselfc@yahoo.com
虧錢了吧, 醒醒吧!
讀一下,這篇文章,來提醒自己......
1) 圖表只是適合用在指數上,不適合用在個股,應為個股交易量不夠多.
打比方,蠟燭柱,都是起源於米商, 所有的人都吃米, 波浪等理論都是起源於指數.
2) 高科技已經能夠讓機構向交易所拿到一天,一周等的交易資料.機構能夠分析哪些是大腳,哪些是機構,哪些是散戶......我們雖然給那麼多佣金給證券行,但他們並沒有提供這些資料給我們......
3) 機構持有股票,卻可以借出賣空,他們已經有第一手資料, 他們知道很多人開始借股票, 知道市場很多人在賣空了,他們也加入一腳,來個裸賣空.....
我們雖持有股票,但我們卻不能借出股票........,所以被賣的股票被跨大了......
400年前就有賣空,但當時沒有電腦和計算機......
賣空是必要的,但要在同一個平等的框架....比如,機構不准借出股票.....
所以要小心的提醒自己...........
(不管是真是假,用以上論點來提醒自己.......新版 大時代 )
不過想想一下,你能夠很快,在一秒之內拿到十大最高交易量, 十大最高上升, 十大跌幅的股票......那,拿到其他資料有甚麼困難呢?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