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8日 星期四

記憶

都市日報 香江人語 2008 08 27 星期三

美國隊以為自己贏了,正在歡呼。不料蘇聯在一秒鐘內長傳上籃得手,反勝一分。美國抗議無效。

周日的奧運閉幕式有一個環節是「記憶」,希望世人能夠記住北京。你呢?過去這兩個禮拜,印象最深的是甚麼?
(1) 開幕式的博大璀璨?
(2) 劉翔退出比賽?
(3) 美國飛魚菲比斯獨得八面金牌?
(4) 牙買加飛人保特打破男子所有三項短跑紀錄?
(5) 楊威在男子體操全能賽中揚威?
(6) 美國男女子4 x 100短跑接力先後失棒?
(7)「新伏明霞」陳若琳10米跳水的完美演出?
(8) 男子10米跳水周呂鑫功虧一簣?
(9) 美國男籃「夢八隊」終於吐氣揚眉?
(10) 兩大主場館「鳥巢」和「水立方」神奇的設計?
還是說我遺漏了甚麼,還有比以上10個看點更動人的場面?

我1957年由廣州來港,第一次看奧運是1960年,至今算起來有13次。這些年來,奧運照說也給了我不少回憶。但不知怎的,很多輝煌的賽事,包括美國「水怪」史畢茲一人獨得七金、羅馬尼亞美少女歌曼尼茲體操完美的十分,都不及早期的這三宗來得難忘:

一是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10項全能,綽號「亞洲鐵人」的台灣選手楊傳廣和美國同窗約翰遜遙遙領先其他對手。但彼此之間,楊雖然佔優,差距不大。鬥到最後一項的1,500米,兩人筋疲力盡。熬到終點後,幾近虛脫,彼此支撐才算勉強站住。楊傳廣被約翰遜反勝一個馬鼻,只得銀牌,但已經是華人史上最好的成績。台灣狂喜,港人也與有榮焉。但對世人來說,真正得以傳世的不是獎牌,而是兩個既是對手又是同窗互相扶持的體育精神。4年後的東京奧運會上,鐵人未能再創佳績,在當時的政治氣氛下,有說遭大陸落毒。楊傳廣退役後不太如意,去年初離世。希望香港媒體能重新刊登他與約翰遜過終點的經典照片。

二是與楊傳廣同屆參加奧運的埃塞俄比亞馬拉松選手阿比比(Abebe Bikila)。又瘦又矮,在一眾高大的白人選手裡,顯得特別礙眼。開跑後更脫掉鞋子,觀眾竊笑。不料,他由頭帶到尾,為非洲人奪得第一面奧運金牌。衝線時,全場起立致敬。原來,他是皇帝的信差,每天來回要跑幾十公里,但買不起鞋子,習慣赤腳。非洲人的長跑自此全球知名。但那實際上是他們的生活,與有目的的體育訓練無涉。

三是1972年慕尼黑奧運的美蘇男籃決賽。奧運當時只准業餘運動員參加。美國男籃由大學生組成,可說是NBA的預備組。完場哨子響起後,美國以一分險勝。但後來發覺還有一秒鐘,於是由蘇聯在己方的底線重新開球。美國隊以為自己贏了,正在歡呼。不料蘇聯在一秒鐘內長傳上籃得手,反勝一分。美國抗議無效。當時我在紐約看直播,電視機前所有的人都愣住了。時值冷戰高峰,那肯定是有史以來最具爭議又最富政治色彩的體育比賽。

這三場賽事使我至今難忘,也許是因為我看體育不太講求民族、地域、膚色、明星、球會、輸贏、項目,更追求對賽的技巧和悅目程度,以及台前幕後和運動員的性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