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1日 星期四

211021週四午陰26°C 81%:冇本錢強制,通關免問

本土疫情續低迷;但輸入不絕,風險99%外來。建制為生意急於與上通關。無奈抗疫唔敢強制,百密一疏。上面不滿已久,公開不說,但私下講明:想通關,先要如內地,強制檢疫。例如:唔打針、唔實時留行蹤,動輒拘禁。

但港人慣咗150年的英殖手法。英人深明華式個人主義:自認醒目,自己執生,唔鍾意跟人。因此,盡可能讓港人自己搞掂,下邊happy,上邊也省事。但長此以往,造就港人散漫自視,抗拒紀律、集體,與內地疏離。

港官本地出身,自然也怕用強。收緊抗疫,監督市民,動輒被投訴、被傳媒媽。何況英殖留下的法律偏向被告,告人有違抗疫好難入罪。

更何況成半市民反政府、遠內地。現階段宜避開政治,借民生來緩和情緒,多講北都、房屋、就業...。強制抗疫只怕被人借題發揮,煽動市民。

總之,特區目前冇意願也冇本錢像內地般強力抗疫。

但話說回來,港過去一年已變了很多。連法律精神都由偏向被告變得偏向控方。再過一兩年,若再有疫情,也許真能趕上內地的強制力。

上述的港、內管治差距,出於文化而非法律。再次說明,北京80年代中為港安排回歸時,把憲制當作主要矛盾,一味與英方鬥,何等偏離現實!港有人覺得冇say甚至被‘出賣’,幻想獨立,多少出於這種疏離感。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港、內管治差距,出於文化而非法律。" 不明白。可否多寫。

感覺文化與法律並不獨立無關,互相影響。法律塑造了環境,決定了是否限制不同思想,影響文化發展。當然不同文化、思想,也會塑造了草擬法律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