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3日 星期三

211013三晚3號27°C 87%:連日噩訊

午後改3號,打工人放足一日,補番上週六8號既“損失”。係屋企wen咗2日,今晚食肆實大排長龍,聽日重陽更旺。

但前兩日超市食物搶購一空。今晚員工怕要通宵補貨,以備明日紅假。辛苦了!

但“圓規”累我今午冇gym。雖然照例會補番一堂,但冇做gym近2周,只怕老人肌肉流失補唔番。

4日連接3噩訊,从未有過:1家庭好友,1同窗,1同行。我是否進入人生的又一個階段?很久前就聽說:人上了年紀,圈子變小,最終唯一聽到的是友人的訃聞。

以上3男,有2位比我小幾歲,似乎提醒我:到此年齡,要做點準備。雖然按港男~80歲的平均壽命,我還有好幾年,但不排除有2-3%的可能‘中獎’。

誠然,全球75億人裏,Biden年逾80仍日理萬機,Trump打算80歲再選總統,此前有港人95/96歲仍跑100米。但人類as a whole,說年齡不是問題,那是西方有關行業的white lie,志在鼓勵消極的老人,怕他們抑鬱、自殺。

我不消極,也不悲觀,只想貼近現實,勿自欺欺人。我就此刻的狀況來說,長命過平均的港男不稀奇,因爲約有一半男性未活夠80,將多出的年歲給了我。但反過來,我仍有小半可能活不到80,因爲有其他男性活到90甚至100,取用了我的歲數。唔喺我賺就你賺,所謂平均值就係咁簡單。至於你賺定我賺,除了自己注意健康,也要些運氣,比如腦、血等癌症就與生活习惯无关。


再說,即便能活到80,也還要問:最後幾年是活得健康還是...?先父享年78。但最後幾年,前列腺阻塞中尿毒,2次中風癱瘓在牀。我那時在海外,母親和我妹妹要24小時照料父親,扶他上廁所、沖涼,疲於奔命。

最後幸虧他在廣州時的一個熟人來港後發了達,成爲善長。母親硬着頭皮去求這位舊相識,獲安排入慈善機構作爲最後的歸宿。我最後一次從海外回來,去醫院看先父。父親認得我,但對時間已模糊,問:儂xx(大學的名稱)出來呀?以爲我放學,從郊區的校園回到市區。我當時離校已將近20年。

我回到海外後,沒幾天就接到香港的電話:父親走了,後事已安排,叫我無須趕回港。這個父親是實際養大我的。我從廣州來後,是他爲26個英文字母都不會讀的我啓蒙(雖然他的英文很洋涇浜,不及今天香港2-3年班的小學生)。他來港後一直活得不好,更莫說晚年。但我在外,除了寄點錢回來,照顧不了他。

近年自己步入老年,看見路上一步三拐的老人家,深感敬佩,只能爲他們祈願。很多人無論多辛苦,仍然努力地活下去。若輪到自己,有沒有那樣的毅力?

因此,除了要活着,還要看生活質素。步父親後塵的話,我撐得住嗎?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