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 星期日

190324日Day 16晨:我讀史為何不是先讀國史

內地去年底就宮廷鬥爭劇頒限古令。感覺上,怕有人借古諷今,也不想國人有樣學樣,為了晉升發財,由細鬥到老。
現進一步封殺所有古裝劇到6月。不僅是廷鬥劇,大概白蛇傳也不能播。
有必要?但正如維人培訓營,黨有本身的邏輯,非常人可理解。
但這倒正是我老來才讀史,卻反過來先讀世界史,有關中國的篇幅只佔幾十分之一的原因。
因為,起初隨機翻看世界史發現,相對世界,尤其是歐美,自秦以中央集權的帝制統一中華大地後,其後兩千多年只是一朝取代一朝,制度基本不變。
說白了,循環兜圈,幾無進化。故某種程度上,的確像廷鬥劇,最吸引人的也就是妃儐國戚權臣鬥法,誰上誰下,遭遇多悲慘。
某種程度上,的確像毛澤東說的,幾千年國史不外帝王將相,百姓只是路人。只不過,毛熟讀國史,否定國史,但其實自己也延續這個循環。
我不僅看世界史,而且是比較大的世界史,不僅講人,也講生態、物種幾千年來在各大洲的傳播、對人的影響。
世界史裡人生活的環境,是二十四史不記的。或散見於一些野史。日前在病榻上Google中國四大發明方知,造紙術並非記於正史,而是沈溪的《夢溪筆談》。
正統的國學是否視四大發明為「奇技淫巧」,玩物喪志,不能與帝王將相、望族文人的風采並列而語。
若此也就明白,為何四大發明傳到西歐後,被洋人發揚光大,反過來用來打中國人。四大發明家在中國怕只是入不了廳堂的工匠、下人,與達芬奇的地位差天同地。上位者雖然也用四大發明,但對發明者不屑一顧。
一句話,讀國史不會了解生態、生產力的進化,如何影響中國的發展。但若國史最精彩的是廷鬥,兩千年下來耳濡目染,也就難怪加強中國人性格裡的陰暗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