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日 星期四

170202四年初六午17°C79%:Back home

   四年未坐長途機,怕難捱。幸得家人劃位,坐在經濟艙密度較低的前半部。
   去程東飛,順地球自轉,12小時總算呆坐過去。
   回程西飛,逆地球自轉要15小時。上機前一天開始咳嗽。但咳水不能過安檢,只好吞咳丸。聲稱12小時長效,但不覺得很有效。
   更不巧,走廊左邊作印度打扮的女士一上機就對機員說不舒服,不時咳嗽。幸而其後大部分時間伏在放下的桌上,她身旁的華人女生也沒有complain。我卻回家後重感冒,吃藥睡了兩天。
    回程想用看戲來「忘記」咳嗽,看了四美一中。還有一部美劇大概是「叛逆者」系列,看了兩分鐘就pass。
    一中是黃曉明演的《玄奘》,就像中國的現階段:美而淺。主要講唐三藏以信念和毅力,獨力行過幾千里的荒漠,有點像絲綢之路的旅遊片。只餘小部分時間講他抵達天竺(今印度)後學經。
   戲裡說他代表全寺的印度高僧,出賽全印度的辯經大會而且勝出,予人「中國人走遍天下都第一」之傲。
   我唯一得益的是:原來玄奘大約640年來到印度時,佛教在發源地已失勢,人人都信階級分明有利統治的婆羅門教,持續至今。
   四美裡最值得講的是黑人演員Nate Parker自編自導自演的《The Birth of a Nation》。講述1831年亦即南北戰爭大約30年前,一次持續了兩天的小規模黑奴起義。
   小黑奴Nat聰明伶俐,獲女主人教其讀《聖經》,成長後獲准帶領主人的其他黑奴做禮拜。後來更作為黑奴牧師租予其他莊園,專門講述服從主人的經文,借來馴服黑奴。
   但Nat巡迴講道,目睹黑奴的待遇,反過來發現經文其實也主張反抗不公義,最終認定上帝要他帶領族人起義。但殺死了一兩個園主,就迎來官府的槍炮,大批黑奴被殺,自己也被吊死。
   戲裏沒有說是否星火燎原、南北戰爭是否因此而起。若屬單一事件,此人自命摩西難獲得共鳴。
   但最有意思的是:此戲說明了很多宗教、意識形態的兩面性:以不同的角度出發,可作出完全相反的解釋。
   馬克思爲了鼓動革命,執着耶穌說「該撒的歸於該撒....用刀的必死於刀下」,認定宗教是窮人的精神鴉片,既恨且畏。
   基督教解放神學則看到戲裏Nat說的,God is also the God of wrath。的確,上帝為了逼埃及人釋放自己的選民,十次降災,血流成河。一千年前十字軍十幾次東征與伊斯蘭決戰,今天的原教旨甚至IS就更是執着於這端。
   但再一想,《聖經》由耶穌生前的猶太教《舊約》到耶穌在世後的基督教《新約》,彷彿兩個世界。前者強調上帝可畏,要無條件遵從;後者強調上帝是無限的愛。因此,性格偏烈、公義感強又或成長時多委屈,《舊約》啱聽;反之會偏向《新約》。
   伊斯蘭教某種程度上脫胎於猶太教,或因此繼承了《舊約》裡上天是公義、震怒的精神,加上沙漠裡游牧民族彼此掠奪的文化,成就了本身的獨特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