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之父以115歲離世,內媒只講其貢獻。但其實更特別的是70億分之二三的超高壽,在13億國人裡怕獨一無二。
港男平均壽命80出頭,港女約85,90已屬長壽。90而能生活自理就是福,90仍然為家人煮食洗衣晾衫打理後院,更近乎奇蹟。這就是我隨同其子女來美為她賀壽的長輩。
認識這位長輩二十年,近年除了用假牙、腰開始彎、動作放慢,如常打理獨居的獨立屋連後院,晚輩都自嘆不如,由此教會我的是:勤有功,懶無益。
長輩生於戰前的廣東鄉下,自小放牛,常自嘆唔識字。但又奇開明,來港後致力供子女讀書,從不干預他們的發展。但說也奇怪,
個個子女都如常地成人,沒有哪個有困擾或諸多爭執。
長輩記住每個兒孫的口味,每日為家人煮食都以此為依歸。甚至因為公司距離遠而搬出去住的孫兒怕切生果而懶食,每逢週末回來探她,都特地買大堆生果,去皮切好讓孫兒帶回去。
或因此,長輩深得晚輩之心。我父系與母系的親戚大都在內地,十年難得一見,這方面見識少。像這位長輩一家四代的融和,令人羨煞。
連外地的表親亦視這位長輩為族長,這次大壽,紛紛自各地打電話來問候。不用說,長輩不會用網絡設備,遠程的聯絡只能靠電話。但她有一樣電子技術叻過我,我不會開她的電視,看此間轉播的TVB新聞全靠她。
難得的是,長輩如此「溺愛」兒孫,卻沒有教出內地常見的「二代」。一家人裡存在著無言的分寸,長輩無須教誨,平輩也無須彼此監督,自然地相處。
有人或者會懷疑,有冇咁好死。我只能說,這是我的所見和我的感覺,慶幸的福氣。也正因此,很明白「家和萬事足」的cliché。
有錢無疑多很多經濟上的自由。但一家人若為了風頭、家產不時上娛樂版,借用《聖經》的話,贏得全世界,卻賠上精神和幸福,是否值得?
2017年1月24日 星期二
SF170123一晚11℃:我所知的一位長輩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