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3日 星期一

100913云:溫家寶又喊政改

  日方釋放被拘的中國船員,但仍然扣留船長,遠不足以舒緩氣氛。大陸對日口頭強硬,但約束保釣人士份屬正常。民間行為難控制,一旦在釣魚島附近出事,雙方政府都要化百倍的精力來善後,對雙邊關係也不利。

  即時新聞又出現〈溫家寶:中國要深化經濟及政治體制全面改革〉的標題,而且場合是西方冠蓋雲集的世界經濟論壇(圖:新華社)。且看中宣部這次會否被指封殺溫的政改言論。

  柏楊(1920/03/07-2008/04/29)病重時寫下「重回大陸真好」。骨灰昨按遺願,安葬故鄉河南新鄭龍湖鎮。旁有銅像石牌,上書「不為帝王唱讚歌,只為蒼生說人話──柏楊」。
看來,柏楊無論價值觀還是文字,都是很傳統的讀書人。只不過隨國民黨遷台後陷入文字獄,以致把蔣介石個人的專制當作整個民族性,一竹竿打一船人。在現實中,任何群體的集體性都是多層次、多面向的,大概沒有一個民族全好或全壞。柏楊這樣愛鄉土,如果移民美國入籍,我懷疑是否看得慣這個社會的另一面。
  痛恨國人《醜陋》,但又死愛鄉土。對中華既狠又愛,激進與保守的感情同樣強烈,是否國難時代的人才有?
  慣了安逸的港人剛好相反:選擇居地首重利害。九七前拚命向英語先進國求庇護。但看到愈先進的地方就愈平等,中產賺錢愈少、生活愈沉悶後,又紛紛挾住西方護照往回逃。總之,金錢、秩序、安全都要兼得,必要時兩地穿梭。有鄉土觀念的香港知識中產百中無一。除非工作上不得已,否則與大陸保持距離,連好奇心都不存在。香港算是唯一的根,雖然父母可能只來了香港三四十年,而自己也隨時可以離開。下一代出去留學後,也不一定回流。
  因此九七前,港人一度以『國際人』自居。其實,港人只是消費國際,視野和學識十分地域性。鼓吹國際只是借西方來嚇中共,說我是國際人,全世界都是我的國家,你中共敢來動我,也就是冒全世界特別是歐美之大諱。
  柏楊的思想層次與魯迅沒得比,但罵得凶,正中人愛刺激的心理、在西方影響下成長的知識分子對傳統的恨,變成大家批判傳統、嚮往進步的代言人。
  Anyway,俱往矣。柏老既已如願歸根,願他在天之靈安息。他為國運的吶喊,國人不會忘記。
  
  看《明報》的南方朔週一專欄《台灣政治的「淮海戰役」開始了!》兩個月後的五都選舉,看來比我想像的四比一還要差。民進黨已從兩年前第一家庭巨貪導致的大選慘敗徹底翻盤,反過來征服全台灣。國民黨如果連台北都保不住,短期看是馬英九無能,長遠看台灣獨立恐怕是早晚的事。因為,這說明馬執政這兩年半,大陸雖然使盡經濟優惠,仍然轉移不了居民內心的認同。本土意識已深深植根,這兩千三百萬人已失卻與大陸重組家庭的意欲。

2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如果台灣按這個情勢去獨立,那問題就只剩下一個:打得成嗎?(恕晚輩鄙陋,走去問一些像小孩問家長「打得成風嗎」那樣的問題)

匿名 提到...

台灣若宣佈獨立,必造成骨牌效益,引發疆藏同起,恐怕大陸只有動武一途,甚至不借與美國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