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10日 星期五

100910五晴:釣魚臺麻煩矣

  晚上與舊同事吃飯,回家時大雨。今天寫不多。

  中方雖一再抗議,日法院今批准拘留中國漁船船長10天,財相更趁機質疑〈中國大手購債目的〉,顯然有意升級。為免國人罵,中方也只能奉陪。加上送給日方的熊貓恰巧死亡,更刺激國人的情緒。惡性循環已成。但中國面對威脅論,可選擇的行動有限。暫只能待情緒淡下來。

  近月美、日、韓在軍事上聯手對中國施壓。右派希望恢復早期對華的圍堵:美國將日、韓、台、菲、印尼、馬在地理上連成包圍圈,封鎖中國的海路出口。《明報》大做釣魚台新聞的原因,可從社論〈若過度忍讓 最終只會失去釣魚島〉裏尋。但到底是嗅到中南海的鼻息,還是報館的願望?

  

  開放社會的聆訊有一個規律:冗長、矛盾、最後不了了之。但責任兼市場所在,港媒不得不死追菲律賓的人質聆訊。

  卡斯特羅據說對美國記者承認,古巴的經濟模式行不通。若此,全球只剩北韓仍堅持「均貧」。但《蘋果》引述美聯社語焉不詳,不敢盡信。

  《明報》〈失明維權者囚4年出獄〉〈家鄉遭監控〉,中國之恥。

  〈四成人接受激進示威〉的調查出自基督教團體「突破」,除了誤差,應該並非為政治造勢,可看作市民心態的變化。這項新聞的另一個結論是:青少年的影響力上升。若此,地位須獲得相應的提升,否則會造成不穩定。

 〈澳紐行善最樂 中印俄最吝嗇〉既反映經濟發展的階段性,也部分出自民族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