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是用iPad打的,只能用简体。
赶稿准备外游,今后几天会少上博。但欢迎留言。
言下之意,中國雖明文規定人民的自由和權利,但落實時仍有距離,政治環境也未夠寬鬆,以致國人未能充分發揮獨立精神和創造思維。最後一句相當於說,政治上只有更開放,才可望創新,使經濟由勞力密集型升格為智力型。
溫近月多次講政改,但在建制內曲高和寡,連胡錦濤都不和應,只有『書生』叫好。溫是否感到形格勢禁、時不我與,豁了出去?
六四以前,《僑報》叫做《華僑日報》,是紐約台山華僑在中國抗日期間創辦的愛國(香港叫做『左派』)報紙。我大約1983-85年在編輯部工作。半夜四點半出門,坐地鐵上班,五點半幾乎是第一個到編輯部分稿。同事多數來自台灣,少數來自香港和大陸。一如香港的《文匯》,《華僑》的銷路與紐約當時最成功的中文報紙《世界日報》和《星島日報》沒得比。但同事不以為忤,一來要養家,二來至少是同情中國,希望明天會更好。
但六四期間,該報發生類似香港《文匯報》的事件。事後總裁被裁,報紙改名。就這次的提問看,該報大概偏向開明。今天講起來,雖然與該報早已無關,昔日的同事相信也都已離開,我還是祝願它更進一步,多反映實際,而不是盡講北京愛聽、對駐美官員有利的話。1
有關釣魚台的建議,最不用腦的是「買進日圓」〈逼日圓升值〉(今《明報》)。人民幣還是日圓面對的升值壓力大?自己成為眾矢之的,還想整別人,日人樂得與歐美聯手向人民幣施壓。何況,公開說買外幣來逼對方升值,形同顛覆他人的金融,與恐怖活動無疑。出自國家最高學術機構正教授之口,令人昏倒。也虧得有報紙會當真地報導。
講回香港,我不反對水警阻止保釣船開赴釣魚台。以日本近期的態勢看,在驚濤駭浪中與其硬碰,一旦有人受傷被押,都只會逼中方升高態勢,無法轉圜。但日方早已控制了釣魚台水域,中方派艦艇除非準備打。餘下只能用經濟手段。但保釣人士會否認為當局金錢掛帥、出賣國土?
我現在儘量每天都看台灣綠營的喉舌《自由時報》。自己做新聞,對立場鮮明的媒體,不論左右,一向帶著有色眼睛看。看《自由》是想知道獨派宣傳什麼。
該報今天罕見『中性』地報導北京的態度:〈五都選舉政治效應/北京涉台部門 建議與民進黨對話〉說,涉台部門比較明白台灣,惜上層仍死保著國民黨,漠視民進黨票源牢固的現實。細想之下,此文要說是反映北京的情況,不如說是打國民黨,使人覺得該黨與現實脫節,不適合執政,應該在十一月的選舉裏下台。
昨偶然碰到一個至今最靈活的iPad電子書軟件ShuBook,於是趕緊找書下載,直忙到今晚,幾乎不想提筆上博。
港府不甘於2000年申辦之敗,死要爭取23年的亞運。距今還有13年,無論官民的收支預算都信不過。問題是真正的大型國際賽事我們啃不下,雞肋又無謂。香港作為賺錢與花錢的城市,特性已根深蒂固,即使辦了亞運也無助於提升體育水平、改善社會風氣、吸引世界級賽事。用億計的市民稅金去讓行內和大官出風頭,一句話太貴。
溫家寶在紐約對日方的語氣前所未有地嚴峻。看來雙方都下不了臺。奧巴馬有可能在最後關頭出頭拉攏。選舉在即,國內形勢不利,到國外搶分、分散注意就更有必要。
《蘋果》稱〈北京認同調查報告誠懇〉,可信是減少一個敵人,專注於對日。但留一手說〈「菲須妥善處理後續」〉。〈菲總統:報告非百分百可信〉的標題若沒有歪曲,很能說明當地的民族性。拉丁性格可能是生活但求開心,凡事大而化之。
港府突然擱置去年《施政報告》引為自豪的慳電膽券。《蘋果》指當局〈拖無可拖〉才匆匆宣佈,予人〈好大喜功〉、但疏於考量的印象。最愛環保的《明報》雖然將新聞貶到目錄下方,但標題〈不符用者自付為由議員批自打嘴巴〉也不恭維。當局顯然理屈。
金融海嘯至今,全球在經濟上幾乎顛倒過來。日前《明報》的標題〈訂8大目標 5年出口翻倍〉,略去裏面的「美」字,還以為是社會主義國家搞五年計畫。
〈離婚潮 辦證現人龍〉的標題並非說南京學美國賭城拉斯維加斯,以結婚和離婚手續最快為招徠,以致全大陸的人都湧去辦事。原來,傳說拆遷補償按戶數計算。換言之,夫婦若離婚可收雙份。拆遷費相當於一般人好幾年的薪水。若此,假離婚後收錢再復婚,也就成為「常理」。而且,最後,夫妻裏,離可能比不離還要多,光明正大,沒有面子問題。
就內地人為什麼突然有那許多錢,《蘋果》日前的標題或可說明一二〈「公司派1.2萬現金、8000旅行獎金……」 白領網上狂曬中秋福利〉。企業大賺,機關外快多,惠及員工。而由此可想而知,中上層的『領導』就更盤滿缽滿。出境掃貨的大軍大概就是這樣來的。
《東方》說,十月十日是結婚好日,註冊名額爆滿。原來用二○一○年十月十日來寓意「十全十美」,百年一遇云云。當天結婚的,大概沒有幾個知道那是紀念辛亥革命的雙十節。明年就是辛亥一百週年,台灣的馬英九會隆重紀念,但與大陸就國民黨的歷史地位,紀念活動的形式、性質、和兩岸的主次,都有得爭,還必須義正辭嚴,以堵綠營的口。
現在沒有事瞞得了網民。埃及的國營報章竟然把照片裏自己的總統搬到奧巴馬之前,以抬高其在以巴和談中的地位(文初兩圖)。民智與時代之脫節由此可見,而阿Q也不僅是中國人。怪不得對以色列時不堪一擊。
| |||
|
| |||
|
原載2010年9月7日《都市日報》《都市博客》專欄 | |
|
昨九一八。但我早有客,晚有家事,未及上博。
日方不放人加上驅逐台灣保釣船,中方不得不默許國人示威(左起順時針:上海、深圳、北京)。但嚴厲限制,兩面不討好。
日方今延長對中國船長的拘禁,中方暫停交流。但下週三中秋,船長一家月圓人不圓,民意會很強烈。
但九月六日事發至今,中方處處被動。昔日留美的保釣中人固然不忿(另寫在週二的《都市》專欄裏),北京更有人到外交部對面高喊「還我釣魚島」、「中國硬起來」、「打倒漢奸」、「打倒日本軍國主義」,完全是40年前美國釣運針對國府的翻版。
40年前,保釣的留學生指國府『賣國』,從而左傾。現在,「中共就是當年國民黨」的印象一旦形成,內地知識分子會否全面右傾?
民憤可畏。《蘋果》雖然以倒共為致志,痛恨民族主義,但不敢否定保釣,只希望用〈全國反日示威〉〈受打壓 民眾轉往外交部抗議〉的頭條,把矛頭引向中共。輿論對手《明報》則近乎黨內開明派。〈重兵打壓 零星反日 市民喊 「攔阻是漢奸」 公安尷尬〉的頭條罵保守派多過罵日本。該報由創辦至今,一向熱衷造王。
最近有關人事的傳言滿天飛。有說胡溫想推政改,但遭極左派(大概指黨內書生)和利益集團(大概指太子黨和政商綜合體)阻撓。有說胡溫一家,也有說胡保守但溫開明,或者胡溫一丘之貉,溫純屬做騷。
若此,值得注意的是,溫並非主持外交,卻透露〈金正日否認金正銀接班〉(見昨《蘋果》)。美日韓最關注的消息理應由胡來透露。這是否說明胡挺溫?
釣魚台事件和近月的美韓日演習項莊舞劍,無論把十八大推向左還是右,軍方都會得益。
都說日本新外相前原誠司對華強硬且仕途看好,言下之意,有可能拜相。但以前似乎也有日相是鷹派。而且日本幾乎年年換政府,但換湯不換藥,似乎誰做都改變不了大局。
日方指中方單方面開發東海油氣田,欲以牙還牙。若真的各搞各的,會出什麼事值得關注。
香港方面有趣的是,《蘋果》昨『預告』 廖暉〈告別港澳辦 保留中央港澳協調小組職務〉時,一個主要的消息來源是公民黨四大議員裡,唯一支持政改妥協的湯家驊。說湯近日從「知情人士」處得悉,早前有關重啟 23條立法的消息並非獲高層授意,而是中下層提出,中央順勢收集意見,經分析後認為不是時機。湯顯已成為『團結』的對象。不久前去西藏旅行,也與同黨三大議員『事必言英』有別。
所有媒體都以起訴陳志雲做頭條,原因大概是到時出庭的藝員會多過任何一個劇集,有助接受率。但此外只不過是一宗銀碼奇小的名流貪腐案。
菲調查有結果了,說所有人質都是脅持者殺的,說要起訴十個人,包括記者。你覺得可信嗎?顯然是攞景,四川武警模擬旅巴脅持人質,一分鐘就處理了「匪徒」(圖)。
中國船長仍遭扣押,釣魚島事件繼續升溫。內地官准的「九一八」遊行前夕,兩岸首次舉行海上聯合搜救演習。日方則在公布新內閣前夕,質疑中國單方開採東海油田。與此同時,美財長針對人民幣的語氣也轉硬。
〈去年大賺四億 仍第三次申請加價 40%〉〈聲稱車流減 講大話〉的東隧是定時炸彈,早拆早著。
〈廣東擬立法抑工潮 1/3員工提案可協商工資 工人參與企管〉是當局的高招。〈港商聯署反對〉再次說明了港商與時代脫節。
始終不明白,一位前無線的天氣女郎並不特別可喜,為何獲所有娛樂版熱捧,大小消息都見報。
網友就我日前的篇博客留言問,台灣若真的搞獨立,大陸是否可開打?我想,關鍵是代價。大陸絕對有軍力收回台灣。但一旦開打,台灣將變成另一個西藏、俄羅斯的車臣、西班牙的Catalonia、斯里蘭卡的東北部…….. 沒完沒了。海內外不少知識精英也會深懷怨恨。我並非贊成分裂,但釣魚島足以說明,今天的國際秩序觀很難容忍用武力收復領土。除非大陸在民主自由上有大躍進,先封住台灣人和境外反共人士的口。但如果大陸也大幅度邁向民主,台灣人獨立的藉口也就大減,沒有必要動武。我想撤飛彈是必要的。北韓的例子說明,飛彈在今天只是訛詐的手段,不是解決問題的工具。撤飛彈會否助長獨立,我想答案是否定的。
《蘋果》說,今年六四前夕,暨大珠海學院中文系講師牛永斌(圖)以「共和國最大的悲劇」為題給學生上課,並播放片段。據說座無虛席,下課時贏得長時間的掌聲。但翌日被校方叫去談話,此後不知去向。說得好像被抓。但其實報導說,「6月1日晚,他在課堂上透露已遞交辭呈。」換言之,此人早知道後果,先辭職才放言。相對於做了又不願意承擔責任,這才是真漢子。當局不宜追究。
日圓昨創下82.88兌1美元的15年新高後,央行6年來首次干預,一度升近3日圓。但純屬政治交差,效果不會持久。
日方不放中國船長。中方升級:講明溫家寶到聯大但不見日相;9.18的反日遊行傳聞獲開綠燈。但緩和民憤只能拖延問題,不等於解決。
最愛將李嘉誠軍的《蘋果》頭條指其為〈改形象〉才捐3億。但李設有慈善基金,而3億與其家財也不成比例,說法太牽強。
台灣《壹週刊》記者和執行副總編輯因為虛構鄉長涉綁票的新聞,各判囚五月。刑法之重對香港來說不可想像。但也許因為是台灣而不是大陸,最關心言論自由的《蘋果》和《明報》隻字不提,只有《東方》視壹傳媒為死敵才報導。
法國式的開明很難理解。女性罩袍除非密封面容,有可能掩飾犯罪,看不出為何非要禁止不可。以總統之尊,公然罵罩袍如同「行走的棺材」,比意大利的Berlusconi好不了多少。
英皇亨利八世在1534年脫離天主教、另立國教後,天主教教宗直到今天才首次國事訪英。兩國之間大約兩小時的飛機航程,足足走了460多年,打破禁忌需時之久由此可見。上任教宗雖然在1982年成為首位訪英的教宗,但當時只是牧訪,層次較低。
英同性戀歌手George Michael入獄,據說與性罪犯同倉。既然男與女須分開囚禁。同性戀者與同性的犯人是否也應如此?否則,非同性戀者如何確保,不被同處一室的同性戀者虎視眈眈?此外,共用的洗手間是否要分四種:男straight,女straight,男gay,女lesbian。其中男gay廁所只設閉門馬桶間,不用小便池?為何不見同志組織爭取這項權益?是否他們喜歡目前的廁所?
繼1999年日裔總統Fujimori(藤森)當政時期,秘魯再度由華人任總理。但先後兩次都是由其中一位閣員兼任,這次且由教育部長兼任,並非內閣中通常地位最高的外交或國防部長,總理看來只是虛銜。但新聞說,藤森時期曾有七位部長有華人血統,國會也有六名華人。秘魯的華人比重在拉美國家中排第幾?這些華人政要有多少當地血統?中國開放後落籍秘魯的華人,下一代是否開始冒出頭?
菅直人當選黨魁保住相位。但若小澤一郎另立新黨,民主黨政府在國會不過半,則又要大選,對華難放軟。父親是台灣人的閣員蓮舫(夫姓村田,全名讀法Murata Renhō ,1967年11月28日生)處境尷尬。
菲律賓此時說擬復修南沙設施,真的與香港人質事件導致關係緊張無關?菲據說週五發表調查報告。結論若落差太大,港人會反彈,政壇會大炒,港府民望會回跌,中央會受壓。
今天最重要的新聞:古巴放棄1959年革命以來的教條經濟,決自明年3月起,逐步裁退100萬公務員,鼓勵創業謀生。該國500萬勞動人口,85%是公務員,月薪雖只有20美元,但教育醫療全免,食、住、行均有補貼。
此舉是否受中國影響?是開國者Fidel Castro還是他弟弟Raul拍板?即將進入第三代的北韓金氏王朝會否步後塵?有趣的是,《明報》隻字不提古巴經改,國際版登的都是歐美的經濟困境,很符合中國崛起的主旋律。
反之,右派的《蘋果》用「美國歷來最大宗軍火交易,由身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的總統奧巴馬敲定。」的新聞導言踩左派。美國出口600億美元軍備,據說是借沙特來抗伊朗。但不怕被用來打以色列,顯示了沙特在以巴衝突中的屬性。
報紙網站的健康版面收費無可厚非,但應該是有商業價值的健康新知。〈癡呆翁學如廁 老妻大減壓 日間護理中心針對病情提供訓練〉〈中心空間不足 「如在白鴿籠」〉是公益新聞,應讓更多人知道,收費是本末倒置。
九巴昨一邊展示全港第一部電容巴士,以示環保領先,一邊要求加價,說不得已。用好消息分散對壞消息的注意本屬公關慣技。但做得太露骨,反令人懷疑其誠信。
公民黨的陳淑莊用iPad,但不諳簡體輸入,很反映英式精英與中國的隔閡。繁體輸入是否就能應付,都令人懷疑。不過,湯家驊建議她下載的iPad版小蒙恬繁體輸入法,沒有報導的US$0.99那樣便宜,而應該是US$9.90。而且據說11月蘋果會讓用戶免費更新作業系統至4.1版。到時可能內置繁體輸入法,無需另購。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罕見地接受西方自由派大纛《紐約時報》專訪。香港兩份最有影響的大報一新右一新左,對此隻字不提。只有小市民角度的《東方》引述說,在新加坡最容易贏得選舉的方法是說:「我們是華人,他們是印度人、馬來人,所以請投我一票。」原來,新加坡以往刻意維持種族均衡。任何一棟住宅大廈,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都不能超過一定比例。但新一代要求政治開放,李光耀擔心帶出種族政治,令社會失卻凝聚力。
阴雨交替,不时倾盘,行山有难。
钓鱼岛事件继续恶化。此外唯一较重要的是奥巴马在「九一一」九周年纪念日说,美国永不会与伊斯兰开战。他这样说,可信并非因为父亲出身伊斯兰传统(奥巴马的中间名字是伊斯兰常见的Hussein)。但万一再有严重的自杀式袭击,民主党的中期选举水。此人看来有道德勇气,并非一般的政客。但他真的能熬到下一届吗?
看图中的纽约世贸中心遗址重建工程,想起自己有两年时间每天上下班都要经过,那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下次去纽约,要去再坐一次由世贸中心地下通往新泽西州的地铁PATH。
今天此外比较有趣的是新高中〈「一試定生死」,逾七成學生補習 月花3億〉。讲的是中学改为六年后,只在毕业年份考一次文凭定生死。故不惜花钱补习,志在必得。
但说到底恐怕是缅怀五年制、抗拒六年制。百年来形成的英国习惯成为既得利益甚至传统,不愿意改用世上较通行做法的情况,今后还会出现。这包括英式英文、律师、医生、会计师、建筑师、工程师等专业资格的评比准则和会籍从属。这与内地会造成许多矛盾。
被判11年的刘晓波,妻子透过《苹果》感谢港人支持。最近好像没有相关的发展。但踏入十月就是诺贝尔奖季节。各方相信正在幕后冲线。
英超球季开波至今三个星期,两队超强呈现明显的差距。车路士以大比数四连胜,曼联再次被逼和,而且在最后几分钟被连追两球。上季在中后期也有类似的现象。车路士的锋力愈来愈凌厉,曼联则似乎气势不再。王朝是否将由曼联换成车路士?阿仙奴则主要靠运气。希望利物浦这届好一些。
四十年前在芝加哥大学读书时,校内的保钓灵魂人物林孝信,大名今天出现在香港《苹果日报》有关台湾保钓的报道。近年见他,一头白发仿佛电影《Back to the Future》里的科学教授。不变的是瘦削、精神、诲人不倦。
晚上與舊同事吃飯,回家時大雨。今天寫不多。
中方雖一再抗議,日法院今批准拘留中國漁船船長10天,財相更趁機質疑〈中國大手購債目的〉,顯然有意升級。為免國人罵,中方也只能奉陪。加上送給日方的熊貓恰巧死亡,更刺激國人的情緒。惡性循環已成。但中國面對威脅論,可選擇的行動有限。暫只能待情緒淡下來。
開放社會的聆訊有一個規律:冗長、矛盾、最後不了了之。但責任兼市場所在,港媒不得不死追菲律賓的人質聆訊。
《明報》〈失明維權者囚4年出獄〉〈家鄉遭監控〉,中國之恥。
〈四成人接受激進示威〉的調查出自基督教團體「突破」,除了誤差,應該並非為政治造勢,可看作市民心態的變化。這項新聞的另一個結論是:青少年的影響力上升。若此,地位須獲得相應的提升,否則會造成不穩定。
昨晚罕見地長時間打《旱天雷》,接著大雨傾盤。但今天還是那樣悶熱。
港官民望因人質事件飆升後,再遭《蘋果》頭條〈紫田村民今日抗收地 50人寫遺書〉測試。但看來炒不熱。首次有組織打正後現代亦即反現代旗號,自稱「批判學會」。歐陸派的年輕人欲將貧富懸殊、施政失效的民怨,導向反對港式資本主義。
《明報》用〈京保釣:「十一」百艇赴釣島日使館前抗議 促即放人放船〉〈港保釣明赴台商登島〉做頭條。是否嗅到中央支持,想搭民意順風車?不再一味禁制自發的涉外抗議是進步,但若只許表達符合官意的看法,只是借民意來撐官意,並不能從中吸取意見、改進施政。
《蘋果》稱〈全港18區都有骨灰龕〉。區議會明年改選,到時會否18個火頭一齊燎原?
看《明報》哪些新聞需要收費,可推測該報自認的賣點或者可以開刀的對象。環保建議本應讓更多人看以爭取支持,現在反而收費,看來是對開明的中產抽水,因為他們願意付,又付得起。
路經金鐘時,見掛「CJ」牌的黑車迎面駛來,後座似乎有一個圓頭的男子,當是新車主。《明報》最愛法律新聞,又素來對名人友好。但今指首席法官昨首次見記者時,〈被問23條「倒瀉籮蟹」〉英文流利 廣東話「甩牙」〉,新人有難。
沈旭暉挾美英名校學位,文思快、興趣廣,中英皆能,在八十後的社科人中有組織能力,是近年罕見的輿論領袖。但不知是否與八十後整體轉趨激進有關,先是挑戰專業圈子的禁忌,指名道姓批評以《第四代人》一書領導思潮的名教授呂大樂落伍,近日又一再以人質事件的評論惹爭議,逼使政府官方大學者借《明報》反駁其港享「次主權」論。
馬尼拉人質事件剛發生時,看他舉以色列派突擊隊遠赴當時阿敏治下的剛果,成功奪回遭劫機的客機,救回所有人質為例,我當時就一愣,在《大公報》的文章裏提了一句,指港人不應有此錯覺。那一來是政治事件,劫機的目的是對付西方人;二來以色列有美國為後盾,是獨力擊潰整個阿拉伯世界的「大衛」,軍力之精良,世上難有敵手;三來剛果剛好相反,是墊底的國家,與以色列差天同地,而且阿敏支持劫機,國際形象相當於今天的拉登、金正日。正邪分明,強弱懸殊,形勢一面倒向以色列。但馬尼拉這次是個人行為,不涉及政治,菲律賓政府並不支持,只不過處理無能。兩案沒有可比之處。這提醒我們,學識太專,有時候會埋在細節和理論裡,反而忘了常理。
當選美國財經刊物《Forbes斯》中國內地首富的宗慶後,所生產的蒸餾水娃哈哈觸目皆是,但名字我還是第一次聽說。這也許可以說明我如何孤陋寡聞。此人據說有70億美元,在全球富豪中名列第103位。他拒會蓋茨、畢菲特的理由我不同意,但相信不僅是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遠比美國遲,而是出於民族性的差異。
深圳剛慶祝特區成立30週年,珠三角員工13連跳的富士康東主郭台銘就對《華爾街日報》說, 廠房內遷後,僱用的人數將會從現時的92萬增至150萬,增幅超過50%,予人的感覺是借內陸來壓珠三角。但真正的關鍵是,廠房內遷後,工人將入住政府宿舍,換言之,下班後的問題將轉移給地方政府。中國的政府無所不在,這本來很自然,但只怕地方政府對工人強加管控、壓制不滿,事端更多。
菲律賓去年11月底造成57人死亡的政治屠殺案昨開審,涉及196名被告。南部一個親前總統的政治世家被指是幕後黑手。控方律師認為,本案在菲律賓是典型的現象,因為「權力被一些大族控制,而總統靠這些大族贏得大選,是主僕政治(patronage politics)。」菲軍承認,全國有最少112支私人軍隊。(《明報》引述BBC)
菲律賓法治落後是不爭的事實。但必須承認,言論自由方面比中國進步太多。中國沒有控方敢這樣說,說了也登不出來。但菲律賓可能相反,可能什麼都有人敢說敢登,問題是有多少成分是出於政爭,客觀的真理與主觀的造勢難分。
〈世桌冠軍允打假波停賽半年〉:桌球看來是所有運動中最寬鬆的,但是否合乎公義?
〈卡梅倫父親中風病逝〉:政府首腦一周十天內接連生小孩和喪父,古今中外絕無僅有。
隨著人質事件聆訊暴露更多問題。菲律賓已成為港人眼中最差的東南亞國家。印尼女傭今後可能更受歡迎。但與菲律賓交惡,南沙爭端會更多。
傳媒主打人質,放過胡錦濤獨見李嘉誠。所引述的意見仍莫衷一是,但未至於一面倒指官商勾結、壟斷、造王。由於財團只敢私下說,而強硬派沉默,『中小企』獨佔輿論。後者可能包括在內地被騙的苦主、中產的泛民。《蘋果》引述「商界」稱,〈傳訊給富豪「唔好淨係賺錢令矛盾惡化」〉。
就今天最重要的新聞,《蘋果》的標題〈中國漁船日艦釣魚台碰撞船長被拘 兩國互召大使交涉〉很中肯。據該報統計,中日今年至今四度在海上摩擦。今後看來會更頻繁。
美國將釣魚台「交還」日本今年剛好是四十年,也是台港學生保衛釣魚台運動四十年.台生當初發難,相信是借題反對蔣介石的威權,甚至傾向文革的大陸。沒想到這個無人小島(圖)竟然成為中日最棘手的爭端。但拜美國之賜,日本佔有先機,勢必加快佔用。加上中國面對威脅論,投鼠忌器。就北韓擊沉南韓艦艇天安號,美國與南韓近月頻頻在鄰近中國的海域軍演。日本與印度昨更同聲指責:〈日傳媒指華謀取北極資源〉〈印度總理批北京圖涉足南亞〉。釣魚台可能熬不過下一個四十年,就會成為日本的既成事實。
四十年前在美國搞保釣的台港學生,今已坐六望七。個別來自台灣的在美退休、兒孫滿堂後,年來以「四十年」為名,在兩岸三地『串聯』搞回顧。但這到底是美國的學運懷舊電影《Big Chill》,還是想就釣魚台問題為兩岸(香港沒有軍事外交,在保釣裡一向只是陪襯)再做點事?但為兩岸出力,在其他領域是否比釣魚台作用更大?台生有政治、學術的傳統。或因此,當年留美後回流香港的老保釣似乎興趣不大。
《東方》今天說,〈台五都選戰臨近 國民黨支持大跌〉。今年三月去台灣見到舊同事時,我不知怎的就說國民黨可能輸四比一,只剩下胡志強的台中市。馬英九若失去四個直轄市,更在北部被民進黨包圍,今後兩年將寸步難行,連任成疑。大陸若對台放水萬億人民幣都無補於事,就只能從更根本的人心入手。
《蘋果》〈安徽千人抗議政府包庇(車禍)兇手〉。由於死傷的是中學生,《東方》說抗議者的是〈學生〉。地方官很多像土豪,但面對學生恐怕不敢亂來。
掛著普林斯頓大學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名牌的政治正確調查說:美國年薪7.5萬(相當於5萬港元月薪)的人最快樂。《東方》的翻譯是:錢可換來快樂,但收入到達某程度,快樂感便不再增加,但成功感仍會持續提高。
換言之,奧巴馬不會因為年入40萬美元而更快樂,但會因為領導最強大的國家而有成就感。反過來,坐擁億萬,但無所事事的財主、名太、二世祖既不快樂,也不會有成就感。所以,你最好多追求成就,少追求財富。
言之成理?我絕對相信,美國人不像中國人那樣物質狂熱。但美國稅率較高,除了住房,一般開支較貴,年賺7.5萬美元只是中產的下焉者,消費力與香港月入五萬不能相比。這個水準是否就「最」而不僅是「較」快樂?iPad來港才五周,iPod Touch就宣佈換代。改用高清螢幕,加入雙鏡頭和3G,與iPhone幾乎只差不能通話。同期內盛傳大小介乎iPhone和iPad的迷你iPad即將出籠。我的新玩具看來等不到出第二代就已過時。
我是否感到被騙?說實在的,沒有!用了多年PC,CPU和Windows幾乎每兩年就換代。最近這十年網絡名副其實與日俱進,更新又快過前十年。但IT業的慣技並無不同。行家雖然彼此割喉,但對消費者的策略十分一致:不斷製造新穎,令你心癢難煞。用「半衰期」(half-life)來形容電子gadgets,恐怕比用來衡量原子核裂變的快慢更貼切。硬體的壽命可能是四、五年,但由於下一代更好用,還未用到一半即被取代。
Apple雖然擁躉死硬,但現在訊息實時,社會容易起哄,只要一兩種產品失拖,消費者都可能蟬過別枝。以Steve Jobs的精明,又怎會沒有準備?他在台上唱好Touch第二代時,說不定已準備何時讓它退休。你換機時,他可能在測試Touch 3的原型、構思Touch 4,就像中央隔代選拔接班人。
而且為了誘使你換機,科技上即使做得到,也不會讓一部機備齊所有功能,而會分級、分代、分年來加入。手機網絡的速度由2G、2.5G、3G到3.5G循序漸進,就是要我們不斷換機。iPhone 第四代的「4」字,說不定是暗示能充分利用下一代的4G網絡。總之,由於產品獨特,Apple基本上是seller’s market,用戶只能待宰。
有年輕同行看我寫iPad,說原來你也是蘋果迷。其實,我不是。技術對我只是工具,但我欣賞真正的美感和優勢。同屬觸控螢幕,Apple就遠較對手流暢。幾乎不必留下指紋,只要貼近螢幕上方掃動『空氣』, 就像磁懸浮列車在軌道上飛馳、《臥虎藏龍》裏的周潤發在湖上作蜻蜓點水,即可遨遊IT的太虛世界。就說上文的iPod Touch吧。厚度約只是兩個十元硬幣,相當於MacBook Air的掌上版。拿在手上揮指輕掃,讓昆曲青衣在舞臺上把玩也不嫌失禮。不過,下一代由於強化功能而加厚,失卻這種優雅。
友人慨歎,不用iPhone的話,在朋輩裏似乎很『背』。的確,就公共場合所見,iPhone肯定是最多人使用的手機。其他品牌將所有型號加起來才頂得住。我如果仍然上班,大概也會加入。
我怎樣用iPad?與家人分享照片、打機…;看電視時打發冷場和記筆記;上洗手間時打機、看書;在有免費Wi-Fi但不太招搖的公共場合使用。家人裏有一個設計師,由於他帶攜,現在每家一部iPad,家庭聚會也就是iPad party。上周就大玩Skype,看能否節省長途電話開支。但最有用的是當保姆。有一次代友人baby-sit。這對八歲和五歲的小兄妹一見就愛不釋手。我在iPad裏的games又正好「小兒科」,一拍即合。
但信不信由你,我的iPad上周一度死機。按下開關後,只告訴你iPad與電腦正在sync,但畫面凍結。關掉再開仍然如此。最後只能在PC的iTunes下,選擇還原出廠狀態。
還原很快。不過,付費購買的Apps,家人的留影,苦心收集的書報影音………大都要重頭來過。有些軟件再也找不到。不過,相對PC,重裝iPad還是容易得多。而且現在有雲端(cloud)技術,資料存放在網上,iPad死火前的一些個人筆記竟然還在。
事情是這樣的:由於有好幾天未sync,那天接上PC後,iTunes的iPad畫面說OS(作業系統)有新版,編號比我用的高0.0.0.1。由於聽說iPad的新版會逐步放寬對用戶的限制,以對抗『Jailbreak』,我很自然地按更新,同時繼續在PC上看網頁。但過了很久,iPad仍然說在更新,無論如何都無法跳出這個畫面。最後只好用上述的涅磐法重生,放棄iPad裏大部分的記憶。
故事教訓我,即使是Jobs的好話,也不能輕信。為iPad而設的 iOS 4.2據聞兩個月後推出。希望到時解除對用戶過分的限制。
最後趁開學,介紹iPad的iTunes U。各地大學頗多教材供免費收聽收看,例如《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每週Podcast,美國著名商學院的Knowledge@Wharton,Yale Entrepreneurial Institute教人創業。懂日文的話,日本的大學也有不少。中文方面,內地不參與或可理解,因為大學甚麼都講錢。但標榜軟實力的台灣也缺席,令人費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