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6日 星期二

為台灣祝願

《都市日報》2009年5月26日〈都市博客〉專欄

  馬英九或更高更帥、更有權勢、派糖更多,大陸相對也較喜歡他,但近日對台灣來說,更重要的是他一個又矮又肥、權位小得多、在工作上甚至看不到出路的女下屬。後者臉上經常掛笑,使人想起逝去的肥肥。但打扮寬袍大袖,又十分卡通。

  馬英九自陳水扁手上接過政權後第一年,如他所言,與大陸落實了「三通」,簽訂了一個聲明、九個協議,迎來了大陸遊客,而且在台灣被逼退出聯合國三十八年後,初次透過世衞得以重返國際,適時應付豬流感,與此同時緩和了被阿扁搞僵的對美關係。如無意外,今後三年內,他還會與大陸開展ECFA(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類似我們的CEPA,爭取更多的大陸遊客、資金、聯繫,讓台灣充分享有大陸的經濟機會。

  但其實,馬英九的這份成績單,大陸早就放在抽屜裏,作為兩岸重新結拜兄弟的見面禮。只不過李登輝和陳水扁在位時,為了推動台獨,寧可沒飯吃也拒絕與大陸往來。台灣願意收禮,大陸開心都來不及,馬英九冷手執個熱煎堆。

  這樣說,並非貶低台灣或者馬英九。台灣近年熱衷於地域政治,與對岸鬥,自己也鬥。但碰上對岸發展快,把人才、資財、技術都吸過去。大陸賺了台灣多年的錢,現在回饋亦理所當然。

  相對於總統收禮不費勁,高雄女市長陳菊以民進黨最高公職人員的身份,剛帶領民眾罵過總統賣台,就過海與中共政治局委員握手,難度高得多。獨派女強人雖然以七月世界運動會主辦者的身份去推銷體育和旅遊,但也明言要打破對岸只接觸國民黨的局面。黨女主席蔡英文更叫黨員「成長」。言下之意,看待陳菊「登陸」時,擺脫小孩子鬧彆扭的心態。

  若此,陳菊對大陸官員推銷「我們中央政府馬英九總統」,無非是對獨派作必要的交代。說到底,兩岸今後想發展實質的關係,必須學會裝蒜。彼此盡少刺激對方,但就一些對內必須交代的節骨眼,反過來要心照不宣。就台灣上周的挺獨反馬遊行即可知,不少人仍深具台獨情結。兩岸走得太近,只會揠苗助長。就馬英九強調對大陸「不統不獨不武」,今後三年內只講經濟、不談政治,大陸應表示默許。但對內可以把馬的「統獨武」先後次序改為「獨武統」,也就是「不獨不武不統」:你不獨,我也就不武,統一壓到最後再談。如果馬英九的觀察正確,兩岸的語言正愈來愈接近,「都在擺脫意識形態」。

  陳菊在北京時,特地去拜祭台灣黨外時期,與她攜手反對國民黨威權、曾一同受迫害的摯友蘇慶黎,其間不只一次落淚。悼念戰友不稀奇,奇的是後者是大統派,父親是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的領袖。台灣近年統獨不兩立,陳菊能不避嫌,顯得有情有義有擔當。去年台灣總統大選期間,我在南部停留了三天,高雄市面之冷清令人心酸。希望陳菊超越意識形態,多造福民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