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140429二陰:人人忙抽政改水

   政改諮詢週末「截標」。本來上週就想說,各方舉動頻繁怕與此有關。但拖到今天連看兩批專業人士「上書」的直播,方下決心執筆。
   除了學術護法紛紛南下,放言以收窄政改範圍,以及中央領導忙於接見港人,尤其是新聞界,最惹人遐思的是,菲律賓就港人質受害撐了三年零八個月都不悔,現突然轉軚深表歉意;新左報則頭條引述「政府消息」稱,樓價已跌了兩成(大意)。
    以菲律賓的性格看,及時認錯,避免港人的怒氣增加政改的負債,背後會否涉及「回佣」?
   樓價若回落歸功政府,中位的民意或較接受建制方案,至少不會撐佔中。
   港政改事涉中央的國安觀。此時南來的「學者」應帶有任務,聽one聽all。反過來,維權學者又通常太反,一不可能獲邀,二重複民主大道理,實質不多。
    陳太以較為偏中的「公薦」代替中央擺明否決的「公提」方案後,本來左右各走一端的政改風向,曾一度向「中」飄移。但她與Martin訪美後,官媒上週正式開罵,以公提、公投為本的激進派再度獲得動力。鐘擺又再盪向兩端,連陳太都撕破臉為公提叫好。
    今天公佈的兩個建議,大律師公會做到了既守《基本法》,又維護「公平參與」的普世理念,本諸法律,客觀中肯。雖然中道難行,從兩端看,這種建議兩面不是人,但看上去超乎本位利益,為大眾著想,值得一讚。
   至於經濟教授們的建議,聽來較複雜。好像是:原來的1,200名提委產生方式不動,另增補1,200名,所有市民都有權票選或參選。但這新增的1,200人會是什麼樣子,有多大代表性,原有的1,200人是否接受有同樣多的人與自己分庭抗禮?我聽不太懂,明天看報紙吧。
   我由於早期所學無意識形態,但後來的職業意識形態極強,熟人裡,幾乎由最激進(除了衝上台和瞓街者)到最保守(包括想什麼都不動的)的都有,而且現在仍然是朋友。
   但自己性格使然,一向較「中」,喜歡討論多過傳教、動員。只要各方秉持君子之爭,不論誰勝誰負,我都受得了。雖然在廣譜的中帶,我會偏左。較難想像公司票,或者說蓋茨、畢菲特、Zuckerberg選總統時,應獲分配與財產相應的票數。雖屬歷史遺留問題,但存在了30多年後,今天的人已無法接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