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為今天只寫一篇。後來記起有很多事想交代。
53場年半不敗的拜仁終於輸了。雖然與副選頂檔、留力鬥曼聯保歐聯霸權有關,但對不見經傳的kingslayer Augsburg仍屬奇蹟。記得當地有一個出身香港的友人。自己或非球迷,但家裡的男人相信大喜。
*曼聯回勇「保四」有機,因為阿仙奴很頹(翌日後補:阿奴果然又輸3:0)。但希望曼城不要讓車路士奪標。
*陳太「無提」方案接死亡之吻?美副總統在辦公室「撞到」我們的陳太與Martin,事後高調撐港。與此同時,美方接連在海權上撐與華對立的日本、菲律賓。中方最忌外力,陳太若出局,who's next?
*年來「佔中」天天講,但說而不做。現在有些人相反,突然佔「中」,但只做不說。
前者指「中環」、有形的行動。後者指左vs右、上vs下、建制vs泛民之間的「中」道。
政改本來一直圍繞公民提名,趨於兩極。年來的氣候正如民主黨老鬼補選包尾,連激進派都不如後的慨嘆,「中道難」,難於上青天。
不料陳太爆出個無公提方案後,以港大法律為核心的學者接連拋出趨「中」建議。連反佔中派也推出開放一條縫的反建議以抗衡。突然,港人多了些中道的考慮。
後面這種佔中好多了,起碼有點戲可看。但潮流要激方顯得有創意,這種佔「中」會否好睇唔好食?
中央至今未發一言。靜觀民意還是準備「一錘定音」?
*上週看友人就本地老牌作家西西作品製作的一小時紀錄片全球首映。注意說「西西作品」而非「西西」,因為西西從不接受錄影,未在片子裡現身。全片以一些知名的讀者朗讀西西作品、講述讀後感來做推介。
製片當然是覺得西西的作品值得港人自豪。我不懷疑有人說,香港若有作家值得提名諾貝爾,必定是西西。
但諾獎評審大概除了一位漢學家,不懂中文,甚至可能只攻大陸,不及其餘。但香港文學似未見有人英譯。想把西西推介給國際,還要從英譯出發。
*未見有報道台灣兩位「佔院」領袖的「省籍」背景。祖上當年是隨國民黨赴台還是此前就定居台灣。但帶頭衝入行政院被捕的魏揚是抗日和國民黨時代爭民主作家楊逵的外曾孫,而其後帶領類似香港反泛民群眾與學運對抗的是黑老大兼統一黨魁張安樂,很能說明國民黨獨霸終結後社會的兩極。
認同本土的可能佔人口八九成,看待大陸最多是上一代的兄弟。統一派怕不夠一成。前者不一定要獨立或反對與大陸交往,但忌憚其規模和意欲。若不明其意圖,寧可閉門,免讓其有機可乘。
一有事就逃到大陸的黑幫對抗主流、鼓吹統一,客觀上令台民更反對國民黨、以及與對岸走近,為中共幫倒忙。
香港亦有類似的情形。愛國名流多把柄:小者講嘢冇腦,中者生活不檢點,大者扯上罪嫌。公安部長早期把國難時期的情形搬到今天的香港說,「黑社會也有愛國的」,就與港人的法治觀念撞到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