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寫報刊改上博,至今應近四年。內容純屬個人的時空軌跡、人生記錄。也許像電影裡,陪伴一個人走最後一程的筆記。現在則是物主身後,親友聚會時用iPad投射到大螢幕上一笑的那種物品。
若最終有助於人們了解世界,那大概也是幾十年後,有人好奇翻出來做文章,相當於今天的人懷念往昔。但到時也許是咒罵而不是緬懷。
有熟人問有多少人看,我說沒有多少。熟人好心說:"It’s a waste."熟人是海外很有品味的建築師,作品常見於區內的deco期刊。我沒得比,反而覺得熟人未能更上層樓是waste。
至於此博有誰看,以往偶聽友人提起,應主要是舊知,包括早期在學運中認識的美加港人、個別前同事。一來所學與後來的職業無關,同窗與同事分屬兩個圈子,涉及不同的面向。二則所從事的行業流動性大,30年來轉工不下十次,前後同事不少。
除了親友給面子,唯一過訪此博的可能是個別看過我專欄的讀者。我因肩周炎棄寫後,或好奇click吓,看我搞邊科。幾年下來,個別甚至成了網友。
但近日接連有友人問起。北美回來省親的舊同事說:「你嗰個blog,我每日都會click吓。但你有時又唔寫。」一位打工打到悶的同行出來搞網站,問是否開欄。
我其實想每天寫,把軌跡上的點連得比較密,而非無定距,「離行離辣」。但限於家事、體力、偶發的公事,兼顧不了。
近月家裡多喜事。海外長輩來暫住,迎接第四代的龍鳳胎誕生。上下四代,一老三小,既開心也要當心,身邊的人自然要多關心。居間還有海外親友出入。
體力則主要是年來一周三次下午做gym後,晚間感到疲累,不想執筆,看電影打發。
至於公事,過去整年沒做事,月前有友人在工作上有些文字要process。我當然很願意。去年開支大須幫補,有機會做事更可keep up自己。但文字工夫無止境,freelance難以衡工量值。一篇作品花了多少心血,唯作者知道,旁人只看結果很難判斷。
這又正是我的死穴:一天不交稿,就會不停地想如何更好地表達,務求更易懂、有力、簡潔。我上博的文字,一般都會在隨後幾天持續潤飾。外接的工夫,反覆琢磨五六遍等閒事,上博也就要犧牲。
因此,近月間中一周十天未上博。非我所願,但也無怨。以上三個限制,一和三是好事,而且讓我更明白人生。至於第二則是人生規律,身體沒有明顯的毛病已很知足(肩周炎好了八九成,餘下的成分或與年齡成正比)。
我思路慢、用字挑剔,上一次博要大半天。雖然想每天寫,但怕有心無力。
至於說開欄,這是停寫後第一次有人找我。網站工作當然主要是義務的,但與這位朋友合作多年,自當盡力。我那一代人普遍是得益者,有機會回饋社會總是好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