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文發表後接近兩個星期的7月8日:港大公佈新民調,果然:
曾蔭權宣佈組織議員北上視察災情後,港大在7月2-3日進行的民調顯示,他的民望跌至55.9分,較上次調查再跌2分,支持率為46%,較上次下跌5個百份點。與5月底開始下跌前相比,評分累計跌了10.1分。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長馬時亨辭職是今天當然的頭條。但有前特首董建華「腳痛」在先,傳媒認為健康只是馬的藉口,真正的理由是頂唔順特首辦主任陳德霖。所列舉的疑點包括:
*在特首曾蔭權聲望插水時突然離職,事前毫無跡象。
*議員詹培忠說馬時亨近日與他吃飯時,「飲得多過我」。
*曾蔭權的聲明〈無半句讚賞〉馬,連禮貌都不給。
*有醫生說馬患的靜脈瘤風險低,〈毋須辭職〉。
*馬講為官〈不可親疏有別〉,是「寸」亦即暗諷曾蔭權或陳德霖。
用法律語言說,上述疑點均屬circumstantial。但陳在近月的政治新貴揀卒過程中被指隻手遮天,既為眾矢之的,成為馬案的頭號疑犯也就在所難免。
反過來,報紙說董建華時代留任的馬時亨「工作投入,作風開放,接近群眾,勇於承擔,和其他尸位素餐的官員比較,有如鶴立雞群」,不排除是暗貶曾蔭權委任的親信。這並非說馬時亨並做得不夠好,而是說看報導時,除了由事實構成的6W,還得看當時的輿情和媒體的立場。新聞道德只要求不歪曲事實,沒有說你不可以在事實中挑選,利用正反事實的比重來達成你的結論。沒有媒體不希望借新聞來達成本身的理想。
進一步說,狗瘦主人醜。陳主任被當街喊打,矛頭指向誰,不言而喻。有社論標題說〈時運亨通怎會病 蔭庇權臣方成災〉,曾蔭權的民望還未見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