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夢見我的美國恩師,起來上洗手間,就在手機裡收到失聯30多年後,半年前在三億人裡重新尋獲的友人來訊。
與此同時,日前剛有中學同窗大步㩜(?)過,昨又收到因末期肝癌由台赴穗就醫的留美同窗,術後三週在病床上為親友撰寫的治療報告。
療程很長,現只過了第一關。但能親撰條理分明的醫療報告,已說明復原了得。友人學物理,最愛科學,但後來也完全改了行。
Guess this is life at this age. So in the short reply typed in the middle of the night, I told my long lost friend: “No detectable change on my part”, a subtle way of saying I am fine. But maybe I should add: I am grateful. And I will treasure each day in my life.
上週與兩位回港省親的幾十年舊友便飯。兩人比我年輕得多,赴美深造第一年在美東見過,但不經不覺已退休。一眨眼30多年。再一眨眼,我這一代當已不再。
天道循環,只能放開懷抱,以感恩的心來面對。我對這兩位現全職旅遊的友人說,下階段怕是湊孫,前後或要五年。待孫兒入學,自己又再享自由,到時許是坐郵輪環遊世界。遊夠後再進入比較stationary的階段。
昨晚妻家聚會。與3B相處,學到很多人生。兩個邁向1歲半的妹弟近月開始走路,不是過來把玩四歲大哥的幾籮玩具,令從小溫馴的大哥變得aggressive。不只一次強力搶過玩具,推開甚至推倒妹弟。後果當然是大哭。有時候父母事後用家教,哥哥都很defiant。
哥哥頭三年是家族的寶貝,完全沒有美加兒童常見的自我中心。但一旦不再獨享至愛,又或者妹弟分薄了家族的注意力,但又未有足夠能力與妹弟區分權限後,也就violently defend自己的turf。進到下個階段需時多久,到時會否好些?Let's see.
小妹比小弟早生一小時,但現在高半個頭,學走路也也早大概兩個月。但幾個月前仍只黐母親,不讓親戚抱。反之小弟任抱唔嬲。但近月相反,小妹來者不拒,小弟反而揀人。點解?
最近,小妹一見我就主動要抱。不過不等於Like我,而是要我抱起她,讓她把玩高處的物件,尤其是電視屏幕。小妹正像當年台灣一個友人的女兒:Loves everything with a screen.一見我的手機就拿來不停地slide。因此要我抱她,目的讓她slide屏幕,想有touch screen的效果。
說白了,小妹只把我當雲梯,想做其他事時,又會另找她覺得最合適的人。但no hard feeling,我反而覺得有趣。這也許正是她此階段的本真。她不會明白這是功利,只不過是想達到目的、解決問題。我想小妹將來會很精明。希望看得到她與小弟入高中。
母親最近突然比半年前精靈,本來一隻耳朵聾了八成,現在聽得見很輕的門鈴。但一見我還是complain身上冇錢。我此前就覺得,一個人的老去隱約有向下的螺旋形......
累了,要回去睡。再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