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政府的日間gym班近10年,同學多退休。
以往每逢財政年尾,gym班例停一個月,同學冇運動做,教練更要停口。大家笑說康文署使哂錢,靠停班過骨。
但今年過年已停了一個月,現在是第二個月。每年停兩個月會否由梁府(寫成「涼」府,大家會開心的?)開頭,成爲慣例?
果真,或只是將康文省下的開支轉嫁給醫療。長者少做運動,那就多搵公院。但爲長者看病比開gym班貴得多。
不用上gym就行路補數。今午四點敲過途徑灣仔道街市。有女士手推購物車超前,上書「灣仔」。初以為送食材俾食肆,再看堆滿保溫瓶,車子停在一棟舊樓前,女子看著手中的紙打量門牌,記起有社福機構爲獨居長者送飯。
由此想起以孟買飯盒速遞爲主線的印度片《The Lunch Box》(美味情書,圖)。孟買這種全市一體的每日定時服務行之數十年。
日人、台人帶便當上班捱隔夜飯。但孟買上班族出門後才由家中女性即煮即入私家飯盒,也許九點十點請人上門收取,送到集散中心分發,再按客戶的「地址」,細緻到大廈第幾層第幾室第幾行第幾張辦公桌,在中午之前逐一送到案頭。
不只此,飯後,私家飯盒要全數回收,逐一送還給物主,明天再用。
孟買市區面積約為港、九加新界六成,但人口多近一倍,連郊區更是我們的三倍半。每天怕有過百萬宗飯盒收發,但絕少送錯或逾時,過了午飯時間,令上班族捱餓。
孟買人如何在看似雜亂的秩序、交通、人流裡,維持比香港大排檔和「澳洲牛奶」更高的效率?為何連印度其他城市也無法仿效?據說全球最威的哈佛大學商學院也研究過,但就是無法解答。換言之,這是一種人類無法重複的成功經驗。
我只想到一個關鍵:所有飯盒都是香港偶然可見的圓筒堆疊式三/四層結構,方便運送和盤點。美國人會視為regimentation,說得客氣無性格,說得不客氣專制一元。
於是,《美味情書》用這個孟買傳統失效來說事。戲裡沒有解釋女主角給丈夫的飯盒為何持續地錯送給同一個鰥夫,而丈夫又恰巧對她不好。這造就了鰥夫吃完不知何人做的美味後,在飯盒裡留函表示讚賞感謝;而女煮人也開始對這個不知名的感賞者訴衷情,由對婚姻的無奈、寂寥的感嘆,帶出對自由的渴望。雙方往來的文字淡而有味,是很好的文學小品。
女方的情緒反過來擊中了這個早已厭倦數十年如一日刻板工作的小公務員。他還有幾個星期就退休,決離開煩囂的孟買,移居號稱全球最快樂國家但正好是印度屬地,故無須申請移民的錫金。
雙方純靠在飯盒裡留言,彼此不問姓名、地址、背景。中期一度約會。但有鑒於對方是有夫之婦,男方懸崖勒馬,遠觀這位美麗的煮婦,沒有表露身分。
丈夫對她越來越壞,女方決出走,到錫金找男方。不料男方退休後,很快就從錫金回到孟買,暗示那裏並非世外桃源。
這部戲含蓄地反對西方和寶萊塢轟轟烈烈的愛情觀。男女主角在西方絕對會發生關係,但在本片裡從未面對面,感情含蓄過日人。女方雖鼓起勇氣,追蹤到男方的辦公室,但男方時已退休。
這種令人回味的淡泊出現在印度片,只能說導演其實是法國mentality,用刻薄的中國話說,「印度皮法國心」。
孟買與經濟起飛同步的機械生活,令一些人感到疏離。男主角只是卡繆筆下《異鄉人》60年後的翻版。異鄉人在孟買比在法國晚這許多年出現,所反映的是兩地發展的時差。中國大城市肯定也有這類異鄉人。
1 則留言:
現今香港送飯服務肯定搞吾起,—搞起便渉及食品安全,—有痾嘔就話監管不力,揾人問責。
ML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