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

140316日陰暖:刀不如劍?-《舌尖上的武士道》

   美國影院早期有double甚至triple feature。但香港唔興,昨才首次在試片室經驗。
   第一部是日本古裝片《武士の献立》。「獻立」是日文的「食譜」。港借去年中央台的「紅火」紀錄片集《舌尖上的中國》,譯作《舌尖上的武士道》(140326三更正:此前漏了「道」字,承蒙專業的朋友指正)
   《中國》側重民俗和「民以食為天」的實用感,相對日人講烹飪著重料和工,帶ritual意味,很能看出中日之別。
   英文名在《A Tale of Samurai Cooking》後加上副題《A True Love Story》,迎合西方人「Love大過天」的價值。西方「個人大過天」,對於用食物做戲遠不及日人熱衷,而最終也必定要歸屬於人的感情(對上一齣是Julie Roberts的《Eat Pray Love》)。
    男女主角,尤其是「半澤嫂」上戶彩算有人氣,但在港只屬二線。對我來說,有趣的是日本封建社會「劍vs刀」(日人有劍道而無刀道,因為刀出不了廚房也。由二戰期間美國學者所著經典《菊與劍》可知,「劍」作為日本的象徵,僅次於象徵皇室的菊。)的故事。劇中人據說是真的,有著作傳世。
    話說「江戶」亦即德川家族治國(大軍閥家族世襲治國近260年。同期內,各地「大名」即小軍閥林立,天王純屬虛君)時代,加賀藩(地區)的大名有侍女善煮,技驚四座。御廚舟木(姓)懇求其下嫁自己愛劍嫌刀的「不肖子」,傳授廚藝,令丈夫得以承襲父親的官位。
    但「不肖子」並非無理。舞刀的御廚雖有「武士」封銜,看似與舞劍同等,但斬人的劍出政權,切肉的刀只是錦上添花。不肖子要做大事,不屑於做廚。
    何況,兒子與劍道師傅的愛女青梅竹馬,對她念念不忘,討厭父親指定的妻子。但逼於父威,勉為其難向妻子學廚藝。
    兒子捲入加賀年輕人爭政改。不料,開明的大名猝逝,改革派遭保守的元老清算。兒子加入政變,謀刺元老,幸得妻子挽救,得免殺身,此後只好收心做廚。
   此戲頗悶,twist在最後半小時:經父與妻苦心培育,兒子終爲王室做出盛宴,接下父親的班。但正待慶祝,妻子留言出走。
   兒子爲父所逼,四出尋妻。原來,妻子覺得已完成家翁託付,退位讓夫與真愛結合。最終當然是夫受感動,尋妻成功。
   戲裡似乎暗示,丈夫從未與妻子同床。史實如何不得而知。但按今天的法律,這位能妻豈止分丈夫一半身家。此片頌揚日式賢妻棄權的「美德」,肯定有人草泥馬
   加賀藩的改革青年vs保守老人之爭舉世皆然,但中國人會想到自己。對香港的激進青年來說,莫說建制、北京,連民主黨亦應掃入歷史垃圾堆。際此1894年中國慘敗於日、加速崩潰的第二個甲午年,改革vs保守、青年vs老人的鬥爭會繼續加劇。香港的政改凍過水。
   昨看的第二齣是人道紀錄片《平平安安上學去》,講肯尼亞、摩洛哥、阿根廷、印度等地深山荒漠,小學生每天返學放學要行幾個小時的山。
   但中國見怪不怪。我多年前去四川雅安助學。領隊甚至不分配住得最遠的學生給團裏的長者,因為來回要行四小時的山。
   這個問題古今中外都存在,根源是貧窮。目前全球恐怕有上千萬這種小學生,今後也不會少。但住處沒有電,無法聽電台、上網接受遠程教學。希望蓋茨的基金想想辦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