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2日 星期五

130801四3號波:One down. More to go?

    林奮強終辭行會職。有更重要的人物比他更應該辭職?
    屠狼報日前的傳聞《林鄭自嘲有職無權》未見發酵。今天除了翻炒Plan B的換特首話題,更多拋一個無釐頭的氣球。只要能營造心理,管他是否有理。
    *美國也告倒了一個洩密者Bradley Manning(曼寧)。美俄密議引渡聲中終獲俄羅斯庇護一年的Snowden(斯諾登)next
    曼寧這位美軍無論是否因為身材矮小、同性戀遭同僚排擠,2009-10年對WikiLeaks提供逾70萬份機密肯定不是為了可見的私利。
    *大陸的輿論惡鬥越來越公開。官媒罵右派“西奴公知”(西方奴才的公共知識分子)不稀奇。但《南都周刊》执行主编许庆亮以“西门不暗”的微博名號公開回罵。看來,官媒裡的一些自由派已有本錢,不怕被打,而且越打越香。官方陷入不打怕坐大,打則增添敵人、激化矛盾的困境。
    *今晨隨家人去黃金海岸見識一個大型NGO一對澳洲夫婦創立的Crossroads(國際十字路協會)專門收集家居剩餘物資,運送給亞非各地的貧民,包括陸、港。整個營地有幾十棟低密度樓房,樹影婆娑,更像resort、修院。位於新界西公路旁,相信是靠近葵涌碼頭,方便對海外出貨。
    但隨眼望去,員工大都是外籍人士。在營地的咖啡室翻了翻機構的年報。原來捐贈者要送貨上門。或因此,在經常更新家電、家私,一裝修就全屋新置的香港,一年只收到3,400多萬元物資。而且看捐贈者名錄,恐怕大都來自大公司。
    我們付費請人丟棄的過時物品,若能轉送出去,既幫了人,也幫了自己,至少可減慢堆填區的擴建。但我們效率之上,只求眼前乾手淨腳,加上很少人有自用車,也就形成目前這種有需要的人無所用,自己則垃圾山積的隱患。所有的短期效率,長遠可能都潛藏著反效率,最終所有人都輸。
    改變不要就扔的惡習,恐怕要提供誘因。例如,把物資運送給認可NGO的市民,運費可獲得rebate
    至於細節,專家和官員會比我更清楚。

2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方陷入不打怕坐大,打則增添敵人、激化矛盾的困境。」──除了「活該」,想不到其他話好說了。

AI 提到...

「改變不要就扔的惡習,恐怕要提供誘因」 -- 金錢誘因不必,只要方便、切實、宣傳 (教育) 即可。香港人還不夠文明嗎?

方便 -- 很多人不知有舊衣物回收箱(及其他相關回收設施)..或在那;
切實 -- 藍廢紙、黃鋁罐、啡膠樽, 得個講字,掉下去還是去堆填區,拿去回收商還可現兜兜得三數元。形成不環保人士沒用,環保人士不用。
宣傳 (教育) -- 街頭,街尾有 環保回收箱, 不是廢物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