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3日 星期六

130803六雨:Any more volunteers?

   以為雨終於過了,又來了個風。但近年流行有機、復耕,不見新聞說新界作物失收,大家都準備收田「發展」?
   *日前剛問More to go?就又來一個:
被指在東北擁地未申報的發展局長政治助理即日請辭。同屬東北地主的上司繼續「發展」?
   與此同時,首席梁粉的財困事件再上要聞。四面楚歌,矛頭已由局長上升到首長的層次。
   *down, Y to go是美式足球術語。Down指主攻方的持球手被主守方按倒著地,XY是次數,X+Y=4。主攻方若down四次合計推進不夠10碼,就輪到對手主攻,自己主守。
   *曾蔭權雖神憎鬼厭,但說不上「政棍」。罵完財爺「大罪人」又咬他的伯樂。瘋狗亂咬近乎喪失理智,而且越毒越為佔中加油。狼圈接近惡性循環。
    *《滬高院5官涉集體嫖妓 官方證()身分》:繼廣東法院裁定手淫服務不犯法,上海由法官親身演繹性服務非刑事化。莫笑人法制落後。
    *就四川敘永縣16歲女生蔡艷瓊作為家中第2個孩子,沒有戶口因而未能中考以致自殺,《港大生促川公開戶籍規定》:聲稱在港大讀法律的童昕幾乎可以肯定是「陸生」。由此看,港人裡即將出現大陸移居的維權鬥士,將兩地的鬥爭結合起來。這類港人回鄉活動將為兩地增加很多摩擦。
    *英國30年後解禁的檔案,有趣的是在列根-戴卓爾聯盟向蘇東陣營叫陣的高潮中,作過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最壞打算。
    就像電影《The King’s Speech》裡,英女皇先父在二戰前夕對全民廣播的講稿,當局暗中擬就元首宣布三戰的演說。英國不怕顧忌,有備無患,憂患意識可嘉。但不論英女皇是否現在方知有此講稿,現在再來分析其措辭顯得多餘。真打的話,幾個小時內,倫敦就已開始吃核彈。女皇即使有能力廣播,又有多少人有命聽?
    National Geographic回顧美國1980年代的六集The 80s: The Decade That Made Us》,重溫了列根1980年代初如何狂熱反共,與蘇聯鬥到擦槍走火的邊緣。一度令美國人惶恐的冷戰片經典《The Day After》(核戰之後)正是83年的出品,於今正好30年。到深山挖洞儲存末世求生必需品的「Survivalists」可能就是那時的產物。
   *藉檔案來翻炒1982年戴卓爾惡鬥鄧小平就更無新意。兩人火星撞地球,因為剛好是兩個極端:女強人vs大男人;英美自由市場信條vs中共式實用主義;英式外交實用主義vs中式民族情結。
   當時戴卓爾以一介女流,一上場就以市場鐵腕擊倒長期坐大的左派工會,意氣風發。大西洋對岸的盟友列根除了大刀闊斧撤銷對市場的約制,更公開罵蘇聯是「邪惡帝國」。一對右派「雌雄大盜」堅信自由必勝,極權必敗,隱含基督教對無神共產「聖戰」的味道。
    在此背景下,戴卓爾只知英美文明優越、對赤貧「邪惡」的中國懶得一顧,對眼前這個一身「共產蠻服」、猛噴臭煙的老矮人,難有敬意。她深信香港交還中共只會陸沉,以「主權換治權」已仁義盡至。
    但鄧小平成長於長期積弱的中國,對洗雪恥辱、國富民強有著不可解的情結。他為此革過幾十年的命,在黨內被鬥得死去活來,三上三下,只知道收回主權以雪不平等條約之恥是中共的使命。此外任何協議都會被視為「賣國」,個人在中國歷史上遺臭萬年。
    兩人毫無交換的餘地。
    戴卓爾輸在英國不再是「日不落」,中國又剛好死過翻生,唯一的優勢是把香港由barren rock打造成亞洲金融中心的往績。但鄧這一代中共領導人出於不可解的民族情結,只能「不信邪」。
    換成美國,鄧小平會多一些顧忌。

1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正如崔先生所言,英國有退路,而老鄧是沒有退路的。就算換作美國,他也沒有顧忌的餘地;那怕全世界圍攻中國,大不了真的來個三戰。

當然,現在事實似乎證明戴卓爾對,但形勢比人強,除非她和列根能隻手改變形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