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2日 星期日

210912午艷陽34°C 61%:東九龍行大運

昨趁過九龍辦事行大運。第一站佐敦澳牛。排咗6-7個人,再見「鄭君綿」。咁啱係年來去澳牛最旺既一次,座位由前客起身埋單到新客坐落替補,約只十秒鐘,更首見餐飲接唔上,要提醒伙記。也因此,要老資格既鄭大哥開聲指揮。

記得我話,澳牛、大排檔呢類伙計純憑記憶,但上菜超快、分毫不差的運作,值得Harvard B School研究。如今有了大數據、AI…,怕更可以將這種純腦力管理總結出一套algorithm,即非放諸四海,也至少三海皆准,不僅節省人力,也減少落單疏漏、上菜延宕導致的拗撬。

與港排擋式管理同樣值得商科研究的,是印度孟買的中午送飯。每日可能有幾十萬個家庭飯盒,專程準時送到事主返工地點既寫字枱,收費絕大多數孟買打工人都負擔得起,不可思議。

但冇人肯研究,我又可以理解。B School教授和大商家怕懶理小生意; liberal人雖然關心弱勢,但志在政治,不屑商業,最憎銅臭。只怕澳牛、港式排擋的經營秘訣,最終失傳。

講番行大運。擒日轉陰,「向午」(原来台灣詞典都咁寫,並非「晌午」的簡體)起,我沿觀塘最旺既街行去海皮,然後沿海濱公園行到尾,順便睇吓副眼鏡喺陽光下點變色法。淨係海邊個段路怕都有2k。

此長廊一邊係海,另一邊係工廈,風景不及港島海濱和沙田城門河畔,但勝在地多闊落。沿海有兩條平行路,中間以綠蔭分隔,每條路怕闊3米幾,啱慢跑。但冇單車徑,難免有人唔Like。

而家的人最叻係為自己爭權益。再好的事,也總有人冇份,企出離complain。記者憎現狀,遂專挖complain。一來借關心弱勢攞分,二來藉機媽政府。因此,傳媒一年到頭都係查找不足,絕少俾人覺得社會有改善。

回到正題。昨雖然陰天,但仍有太陽,遊人疏落。我唔怕曬但怕人多,啱嗮我。但只記得行,唔記得試下慢跑,可惜了。

但海濱公園行到盡頭有啲掃興。中間有一大截係冇路既路。我唔想行番入鬧市,要等對面有人行過離,判斷條路唔係掘頭,先敢繼續向前。

前面唯一認得既地標係紅色既九龍灣大商場Mega Box。但前路轉折,行咗好耐都未到。反而有大路牌話左邊係兒童醫院。以前搭巴士經過,但擒日行到空曠處先醒起,大路牌係俾揸車人睇既。行路人靠佢就死。揸車3分鐘,行可能要3個字甚至唔止,因為中間可能俾公路截停。

好不容易來到Mega Box,久違後變咗身。以前多數係大型傢私鋪,空寥寥,冷清清,而家有Aeon、Ikea兩大鋪入駐,人流旺咗。

但周六下午,較旺區商場氣氛仍差一大截。看Aeon、Ikea念到,較適合「成熟」的消費者。

MegaBox始終受制於交通。縱使提供免費大巴接載遊人來往最近的九龍灣站,但在終站落車後,仍有一大段路才入到地鐵,居間要上落幾次梯級,扶老攜幼的話怕要念過先。

但九龍灣站既商場就川流不息。呢個就係香港同內地呢類高密度地區既優勢。換咗西方人相反,首要空間大、冇壓力,寧可偏遠,因為自己開車。

行咗一輪,想飲下午茶,但嫌人多,上地鐵去油麻地,試Sukiya的另一種牛飯。日間似乎任何時間都有人在門口輪候,但裡面明明有空位。或因此,前面雖然只有6-7個人,也要輪近半個鐘。彌敦道當街,係人都見到,借顧客輪隊來博宣傳?

幾乎所有輪候的都係20上下。長時間企係陽光下,無聊之餘,看著食肆的日文名「xx(2個日文字母)屋」,試按其英文拼音su+ki學寫呢2個字母。其中第二個好似甲骨文既宮女跪地面向左方,捧著一盞燈。唔記得中文係乜字。

日文有50音,每個音係consonant+vowel,唔同英文字母,一係consonant,一係vowel。但而家先離學,而50音每個像英文分大寫同小寫,亦即要學2種假名,合共100個符號,仲有冇咁既記憶力?

而家睇日劇,越來越多藝員個樣好熟,但就係唔記得名,又或者過後一個半個鐘先醒起。希望唔係Alzheimer先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