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繼續~0,印、穗、台…續放緩。
美國人最多、最有錢、疫情最烈的2大州NY和CA,連同加拿大封城足足一年的第一大城多倫多,近日一齊解禁。不用說,功歸疫苗。
鬆綁後難免有人忘形,又再小規模爆。但疫苗會㩒住,惡不到哪裡去。
至於〈δ(印度)變種襲74國 患者不知中招助長傳播〉,雖然手尾長,但各國已知道厲害,作出了反應,應不致失控。
黨百歲獻禮開始進入高潮。明晨3太空人升空,在太空站逗留3個月。亦即10.1前夕返回,適時祝賀國慶。
但與此同時,事故頻傳,令人困擾。長期以來,境外關注中國的負面多過正面。CNN此時來爆鄰近香港的台山核電廠「故障」,不排除是黨慶前的沖喜。
日前有留言提到「死」。我回了一半,沒有講完。
今天原來是前年唯一已確證因政治運動而死亡的梁先生2周年忌辰。而從梁先生出事前的留言,可信他的確因爲對當時的局面過於失望或憤怒,自行選擇離去,不像是因爲在現場受到不當的對待,而導致這項悲劇。
若此,這位梁先生比較接近網友說的「視死如歸」。
近年看日劇,發覺提到死亡之多,世上恐怕沒有幾個民族可比。但日人看待死亡的態度,對南京大屠殺沒齒難忘的中國人難以置信。
他們以平常心接受人生最終的歸宿,粵語話煮到離就食,即使係伴侶、直系親屬甚至自己。家人臨終時,身旁的親友平靜地守在病榻旁「送行」,最多只是飲泣。
日劇裏也常見喪禮。人人全套黑禮服(男西裝,女套裝),幾未見穿其他顏色衣服的,更莫說T恤牛仔褲波鞋。出殯前一日,族人、摯友齊集喪主家,坐在榻榻米上,圍着矮桌吃喝、講家事,緬懷離去的人,甚至說笑,絕少悲傷哀慟。
予人的感覺是:死對日人是必然的歸宿,沒有人能制止,無須哀慟。
家人死後,日人認爲是到了另一個世界。但這些「家鬼」不但不像中式「鬼」那樣可怕甚至害人,反而會暗中看守家人。家裏有難,只要呼喚,家鬼就會來幫自己。
也有日人覺得,家人離去後,回歸大自然,就像莊子或西方的唯物主義。但有可能化作花草、蝴蝶、兔子,守護在自己家附近。家人看到院子裏的蝴蝶,也許會覺得,那隻蝴蝶是亡妻/父/母,感到安慰。
很能反映日人對待死亡的文化,是今村昌平導演的寓言《楢山節考》。在不遠的古時,窮山村不夠糧食養活所有的人,形成一種習俗:老人一覺得是時候了,就叫兒孫給自己做頓最後的晚餐,飯後把自己背上山,在洞穴裏放下,留一瓶水,然後道別回家。粵語話齋,老人唔好食貴米。一年半載後,兒孫會番離執骨。
這可信是從動物學來的。大象、馬…據說都有老朽默默地離羣,找個隱蔽的地方終老的行爲。場所要隱蔽,說明動物也懂得私隱。
以上這段話,並非響應網友出於政治「視死如歸」的留言,相反是覺得,日人其實是珍惜在生的日子,珍惜生活。日人彼此間的祝願,最常講的是,「要(活得)幸福啊!」至少在日劇裏,未聞像中國人那樣,祝別人飛黃騰達、出人頭地、步步高升。由此可見中日價值觀的差別。
政治上不如意很可以理解,但是否大到要拋頭顱灑熱血,甚至要找人陪葬,報復政敵?
我不敢說緬甸、蘇丹、埃塞、敘利亞、阿富汗、伊拉克…是否已絕望到這種地步。但至少在香港,絕對沒有必要,而不僅是這樣做沒有用。
梁先生個人的選擇,很難評論。但看報道的死因調查,他是一個很特別的人。即使前年上街的黑衣人裏,也絕無僅有。
希望我們彼此祝願,要盡可能活得幸福。
昨晚一文忘了插入寫好的兩段:總統親中國的菲律賓指大量中方漁船闖入其水域;與中方關係不算差的的大馬說,中方接連派十幾架軍機逼近其領空。與中國就南海爭議較少的國家都如此,區內其他鄰國的態度可想而知。
美、歐、日就更不用說。透過G7、北約…,全方位施壓。對疆、港的關注仍屬人權層次,最多是制裁中國的官員、企業。真正敏感的是,對台灣的「安全」一致表示「關切」。除了美國,二戰後退出東亞海域大半個世紀的英國和法國,都派艦隊甚至航母來東亞,以示不會坐視。中國幾乎已超越俄羅斯,成爲西方集團頭號的勁敵。
1 則留言:
中俄一丘之貉也,西方又欲重蹈拉一派打一派之覆轍歟?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