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報告昨如期上京,主調正如城大一位學者說:
表面上各種意見「樣樣有」,但處處有「主流意見」等字眼,可見有「傾向性」,對公民提名的意見更「抽象羅列、具體否定」。
若此,泛民鬧、建制O自無驚喜。
昨除了新聞時段,我冇追電視,留待今晨看報。三大暢銷報的頭條是:泛民主流(強硬)報鼓動《梁振英偽造主流民意 為篩選鋪路》;泛民支流(溫和)報緩和《未封殺公提 泛民:仍有爭取空間》;基層民粹派悲觀《隨時一拍兩散 最終原地踏步》。
但派發量最大的免費大紫荊報把政改壓在《廣州巴士爆炸》《摩天輪閃耀維港》之下,標題平淡《有意見指公提難符基本法》,刻意淡化(但收費的母報頭條稱《提名門檻留空間》,顯欲減少刺激)。
我的看法與泛民「公投」得票70多萬後不變,覺得悲觀方接近現實。但細看泛民各派失望之餘,程度上有別。當然不排除有人扮衰人,有人扮好仔,但中央若不想令佔中搞大,或有連橫合縱的期盼。
學生聲言本月就起動,《最快下月底「佔中」》,包括《罷課》。但佔中發起人不但說《未至佔中》,更《盼與內地官論政改》。兩派之間又有居中者。
今天的黃之鋒若相當於25年前的吾爾開希(前者當眾頂林鄭不很像後者當年在大會堂頂李鵬),官民自然很難談。但北京當年百萬人上街,除了學生,多的是街坊、黨員……,他們切望有所改進,並不想一拍兩散。香港的泛民是否也如是?如果當年的趙紫陽派還有可能「篡黨奪權」,泛民最多用拖延手法來要挾特區接受民粹訴求,無可能令特區變天。
泛民的中道若能接受17年的提委會中度改進,中央又能否同時承諾2022年續有改進,以免其擔心17年就到達終點,此後再也不進,從而力求17年就去到盡,反過來令中央擔心其變天?
權在中央,中央願意跨出較大的一步,泛民的中道才有可能甘冒被罵「出賣」港人的危險,上「中央號」的大巴。
趕著外出,暫且打住。這是否一廂情願,拭目以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