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中,市場與政府、自由與規管的對比其實是連續的光譜。只要兩者合計是100%,由0%到100%的任何數值都有可能,而且不限有幾個小數點,也就是細節上有多微細的差別。舉個例,香港如果由89.92%vs10.08%演變到79.37%vs20.73 %,也許是政府增加了規管,反過來則是放寬規管,也就是列根和戴卓爾1980年代初解放市場的「革命」。
香港的自由放任長達半個世紀,卓有成效。現在如果政府「干預」的比重增加(20.73 % - 10.08%)/10.08% = 10.65%/10.08% = 105.65%,一倍有多,商界當然與你拼命。但市場vs政府由九一開向左移到八二開,並不會改變「大市場,小政府」的big picture。相對於世上其他地區,香港仍然夠重商。投資會轉移重點,但不會大逃亡。
但二元思維簡單直接,任何人一聽就很自然地把市場與政府對立起來,變成有你冇我。市場主義者利用我們思維上的弱點和對政府的戒心,任何經濟政策不論其輕重,一概歸為干預市場,挑動我們對自由縮減的恐懼。
香港戰後六十多年的「大市場,小政府」也許是九一開甚至不只。無可否認,這種懸殊對比所帶來的高度自由,剛好配合華人的自力更生、任勞任怨和靈活變通,換來半個世紀的繁榮和「經濟最自由」的美譽。但日積月累,把香港變成一個以地產為地基,只有與此相適應的上層建築才能生存的怪物。
經濟表面上有四大支柱,但其實除了金融交易額夠大,頂得住樓價租金,其餘的旅遊、貿易、工商業服務……都是看地產的臉色苟存。生意好的被業主睇住厘分紅,生意中等的為租金打工,生意稍差的被迫遷到邊緣地帶,甚至結業。很多行業、企業、店舖在目前的租金下根本不可能生存。用一位台灣朋友來港旅遊的話說,香港怎麼好像只剩下珠寶行業?
的確,我們這些不買、不賣珠寶的人都可以dispose了。「創意」近年被視為下一階段繁榮的關鍵。但在這種情形下,除了設計、行銷珠寶,還有什麼創意有機會發揮?即使你有Steve Jobs、Mark Zuckerberg、James Cameron……的創意,也不會有時間做出來,因為頂不住頭幾年孕育期(incubating
period)的租金。更不要說做沒有明顯市場的文藝、學術。
因此,如果目前的市場與政府是九一分,朝向八二的演變長遠來說絕對有必要。這不會改變「大市場,小政府」的基調,卻是救港的必由。否則,「99%」打不入地產、金融業的人只能為自由行打工,賺雞碎的辛苦錢,否則就坐等政府用向地產、金融、旅遊收來的公帑發放綜援。
不面對這個貧富懸殊的根源和職業選擇的局限,偏激就有市場。以「99%vs1%」為由在匯豐樓下紮營、在立法會裡拉布……,雖然不會把香港變成法國、希臘,但足以令主流社會心勞日拙、政府動彈不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