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15日 星期三

110614二《都市》:王光亞難扭轉大局

原載《都市日報》2011年6月14日《都市博客》專欄

(本文寫於王光亞抵港當天,但爲了尊重報館,見報過後才上載。但博客軟件只能按上博時間排序,因此反而排在昨天寫的一文之後。還望見諒)

王光亞外交官出身,見慣世面,可信較前任開明。但只要當局繼續維穩不惜一切,即使毒奶粉、地震貪腐這類社會問題,也說服不了港人。
希望「失蹤」多年的港澳辦能藉着王光亞來訪,再次出發。但限於兩地的現實,此行只怕宣傳多於實質。

首先,香港回歸後,中央靠中聯辦協助維持局面。後者也許愈做愈「窩」,但起碼是在風頭上。港澳辦在京鞭長莫及(香港的一些精英根本不回內地,泛民甚至回不去),若非王光亞接替廖暉,幾已被遺忘。次之,兩岸三地份屬國策,由政治局常委親掌,港澳辦作用有限。第三,王光亞只是中共候補中委,在港澳辦歷任主任中,地位幾乎最低。至少要到明年十八大,才能像魯平當年那樣,先掌港澳辦,後補升中委。

更關鍵的是,社會矛盾激化下,中央為保換班,死壓硬壓。港人最重法治,十分反感。就這次「六四」晚會所見,80/90後已主動接過華叔的棒。今年適逢辛亥革命百年。王光亞昨接見港青(大概主要是「乖」學生),相信一如中聯辦近月的論述、特區強化國民教育、港官以「歷史沙石」論「六四」……,都是想避免香港藉「六四」、茉莉花革命來重演清末的角色。王光亞外交官出身,見慣世面,可信較前任開明。但只要當局繼續維穩不惜一切,莫說「六四」、劉曉波、艾未未……等政治死結,即使毒奶粉、地震貪腐這類社會問題,也說服不了港人。

港澳辦此前依次的四位主任,廖承志是國共兩黨的「貴族」,通粵語,兼具粵人與華僑身份,本來最合港人口味,惜開放改革初期就離世。姬鵬飛是老革命,魯平則受姬提拔,基本上姬規魯隨。兩人為免香港回歸後,受倫敦遙控或變成「六四」反共基地,傾力封殺民主派。次之是按照鄧小平、江澤民的思維,以為繁榮靠商界,只要留住錢,其他各界就會跟着來。殊不知在知識時代,human capital(人才)更重於financial capital(資財),而專業精英看重生活質素和理念價值不亞於金錢。加上財團缺乏自省、不知回饋,令市民開始有仇富的心理。

魯平之後,廖暉以國家領導人身份兼了十幾年的差。但缺少父親廖承志的閱歷、活力、親和力,顯得無為。這就是文初說的港澳辦失蹤時期。

特區施政拖拉反覆就是箇中的後遺症。泛民無法參政,索性拖死行政,在旁的建制又無能,變成三方攬住死。打個形象的比方:佔港人六成的泛民選民被拒開工,群集在工地外製造麻煩(議員找茬、掟蕉都可作如是觀)。浪費人才不特已,有份開工的四成建制選民也不勝其煩。

另一方面,政策偏愛財團,未能及時應時代的預期增加資源,逐漸兼顧公義、環保……以利社會發展。一時之間,民粹似乎比港式資本主義更合潮流。但求即時有糖派、管它長遠是否有飯開的選民心態,與議員的利益互動,令民粹持續升溫。

不讓泛民參政(不等於執政),總有六成選民憤憤不平,巴不得政府出事。誰當特首都擺不平,香港早晚被陰乾。誠然,商界為保議席,必定恐嚇中央:泛民參政則繁榮打完。但兩相對比,哪一樣更可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