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掛風球。Gym班休息一周。
昨天看了同窗推薦的日本親情片《煙花‧語》(日文原名意為「哥哥煙花」,見海報)。沒有我熟悉的明星,情節簡單節奏慢,但奇催淚。父親開的士養活一家四口,母親是主婦。哥哥不滿家裡因為妹妹的白血病而從東京搬到鄉下,令他失去朋友,自閉抗議,與終日營營役役、目無表情的父親形同水火。靠妹妹死拉硬扯,哥哥才逐漸恢復正常。但妹妹病情惡化,挽救無效。
妹妹最愛當地每年夏天的煙花大會。燃放時也是一個接一個,居民集中到一塊空地觀賞,與港並無不同。但性質像地鐵車廂的螢幕,由乘客贊助賀詞:每個煙花由居民出資、選擇款色、自定燃放目的。哥哥於是拼命賺錢、學做煙花,在大會上燃放以祭妹。父親深受感動,與兒子消除了芥蒂。
青少年自閉、叫悶、要死,說到底是富裕中的空虛或者說現代化下的疏離(alienation),就像中年人的心血管病,主要是中產的問題,較少見於發展中地區的基層。後者沒有那樣多錢,吃得不夠肥膩,而謀生之餘已很疲憊,沒有太多時間來訴苦。
富裕社會青少年的自我、放縱、叛逆來自荷爾蒙分泌,同輩壓力、消費主義、性開放的風氣。師長不瞭解這些問題,簡單地要求他們照搬自己30-40年前的成長路,當然不對。但除非管教粗暴,否則不能把責任完全推給師長。任何一代人都不可能完全理解另一代,也不可能要上一代完全按下一代的要求來施教,否則又何需制度、無承傳可言。在比較開放的地區,上下兩代的矛盾,下一代的責任更大。問題在於過分的個人主義和美式心理學的欺騙性。
已深深融入教育和日常生活的美式心理學一如美國的傳媒、電影……帶有很重的市場性。爲了贏取最多的受眾、發揮最大的影響、賺取多的錢,利用人性弱點,撇開現實,專講人愛聽的話。其中聽了最受「鼓舞」,但最自欺欺人的是:
每個人都有幾近無限的潛能,沒有人是垃圾。只要懂得發揮,都可以成大器。(當然,想要發揮潛能,就要請教專家:看書、上課、看醫生…..)
每個人都是好的。發展不順必定是外來的錯:家庭關係、居住環境、學校教育、歧視欺凌(性別、宗教、種族、外貌、體型、語言……..)。只要想得出的,都必然是外因,與你個人無涉。
所以除了請教專家,還要改進家庭、社會,反對歧視,反對資本主義用同一模式塑造所有的人,把每個人都變成資本主義效率和牟利的「奴隸」。一句話,高舉自由主義、個性自主,投身於美國人最愛的社會鬥爭。
這兩大信條源於「人而生平等」的美國憲法,沒有人敢說不;而「我也能做奧巴馬、Steve Jobs」的理想,沒有人不喜歡聽。故雖然明知道騙人,人人還是樂於高呼,跟共產主義是同樣的道理。
日本的《煙花語》就比美式親子片來得合理。首先是側面說:自閉是因為少年過份自我中心,並非家人的責任。次之是說,父親不懂得與兒子溝通有責任,但爲了維持一家四口的生活,已做了很大的犧牲。片子裡除了妹妹是現代的英雄,默默在背後容忍、支持兒子的母親,應該說是日式的英雄。
昨天沒上博,這兩天新聞奇多。
見報的政府紕漏數不盡,有末世之風。曾蔭權躲起來,捱一天就賺一萬元薪水。
當局唯一有力的回應是林鄭的「絕不特赦」僭建。但面對數以萬計手持《基本法》有恃無恐的原居民,誰信?
特首三國:MP引述「了解范太想法人士」,指〈決心去馬〉,理由是唐無能。的確,唐按常理應出局。無能尚可請能人相助,但無常識則連問題在哪裡都不知道,怎樣捱五年?但范太也會被問:你從未做過實務,又怎知能駕馭大局?
矛頭指向西環:AD以〈力薦iProA 中聯辦獻策 唐英年選戰〉續揭唐幕後的助選團。泛民會追擊,中聯辦照例不會回應,80/90後會更火。40歲以下的選民若大舉出動,可左右明年的選舉。由助選傳聞看,中聯辦屬意唐。
「扶酒滅煙」的確反映了高官的貴族生活觀:酒被視為有品味,煙被視為下三流(即使雪茄也已過時)。但對煙緊而酒寬還有一個客觀的背景:酒不會產生「二手酒」,醉駕、暴力、性犯罪只是酒間接的副作用,與逼旁人吸「二手煙」的直接禍害不同。
意外的判決,但傳媒不敢問爲什麽:只有AD用頭條和頌揚死者來間接施壓:〈史學家女兒女婿雙屍 男菲傭脫罪 兇手逍遙〉,〈女死者孫經文書香世代〉〈恩愛夫妻相戀中學時〉。法制報幾乎看不到消息。
有關方面首次公佈三聚氰胺賠償款項的「國家機密」,總算進了一步。但趙連海不相信絕對有理。直覺上,這個案子恐怕還要拖幾年,最後不了了之。
有關艾未未的問題為何這樣靜?在幕後談判嗎?
三年前京奧和汶川地震期間判刑的維權人士近日陸續刑滿。今天放黃琦,下周是胡佳。這些人似乎已豁了出去,只怕借「7.1」的中共建黨90周年再次抬杠,逼當局出手。
四川入藏地區喇嘛自焚紀念拉薩「3‧14」所引發的示威已將近三個月。外界說從4月底起,有300多名喇嘛「失蹤」。當局昨承認其受管制。同期內,拉薩平靜。是否拉薩控制太嚴,喇嘛暫時外移戰線,伺機再回藏?
內蒙方面,如果在蒙民上街之前就判處開煤礦車撞死維權蒙民的漢人司機死刑,那是法治。騷動之後才來處理,只會被罵「不見黃河不流淚」。
台灣塑化劑連日成為兩岸三地的頭條,在這方面長期被罵的大陸偷笑完全正常。但看問題這樣普遍即可知,衣食住行的安全性頻出事,根源在於不惜一切追求經濟效率:降低成本、加大產量、方便運輸儲藏、美化外形、方便使用…….。道德水平高可避免問題氾濫,但單靠道德頂不住效率的誘惑。應估算食品不用添加劑的代價,把這打進成本,強制執行;同時改進生產工序,盡可能少用添加劑而取得類似的效果。
兩岸都精於發明稱呼。大陸愛說「哥」與「代」,例如:犀利哥、官二代、富二代……...。今天MP提到「毒二代」。原來,1980年後出生的第一代獨生子女是「獨一代」。將近30年後,「獨一代」生下了「獨二代」。但獨一代從小吃受污染的食物,也是「毒一代」,新生的也就是「毒二代」。
拉薩有友人說,他有兩個藏人朋友都買了iPhone。這既說明iPhone的魅力無遠弗屆,更說明中國富裕得驚人。
1 則留言:
選特首:林鄭月娥-唐英年
你會揀誰?
艾未未不是一個人的事, 他有職員和義工被失踪60多天, 真不知是什麽拘押法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