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o)變種見報第3週,擴散到大半個地球。世人驚呼,但其實大勢底定:
1.傳染性>delta(δ),擴散快,牽涉人數多,對政府壓力大。但收緊限聚,在西方會加劇衝突(東亞人不像西方人那樣個人中心、顧忌政府,絕少反對抗疫,最多係陽奉陰違)。
2.殺傷力<<δ,症狀輕似感冒,少重症,後遺症相信也少。長遠不排除會演化為另類流感。但正因為症狀輕,民眾會疏於防範,有助其擴散,尤其是西方。
現階段,致死的變種仍然是δ,但擴散的主力正由δ轉移到o。
但正當傳染病旺季:北半球入冬,病毒活躍,加上聖誕新年發達地區多人出行、派對,o可信1月底就會遍佈全球。東亞高潮會係2月上旬華人、越人、韓人過年。
如今看,衡量一種病毒有多可怕,大致有3種標準:
1.傳染力:1個感染者可能會傳給X個人,學術上似乎叫做RO,>1。由於造成社會代價,要靠政府用公權力來對付。
2.症狀嚴重性:由低燒、疲倦,在家躺臥2-3就消退,近乎流感,到入ICU插喉呼吸,危及性命,兩端之間有很多不同的程度。
3.是否有後遺症:答案可能要等病毒肆虐一兩年後才開始顯現。
南非和美國Stanford大學都發現:產生o變種的禍首可能係愛滋(HIV),因此源起於13%人口亦即800萬人係帶毒者的南非。愛滋帶毒者免疫力弱,殺不死入侵的新冠。病毒得以在體內存活過百日,多次換代更新,從而在人體內迎合環境,演化出抗免疫力的變種。因此,此前的β變種和現在的o變種都源自南非。
若此,WHO勸富國幫助窮國打疫苗有理:以免窮國人因為體弱,讓新冠入侵後在體內繁殖出變種,最終‘回饋’富國。這就是全球化致富的代價:全球化下,窮與富背後有無數隱形的連接,最終榮辱相扣,難以獨善其身。
O氾濫,藥廠爭相說自己的疫苗、藥物仍然有效。行銷BNT/復必泰的Pfizer更說,恐怕打3針已不夠,要提早打第4劑。且看有權威既第三方點講。
疫情兩年,暴露了中國現代化建設重硬輕軟、重大輕小、重遠輕近的偏向。基建、武器等大型硬件上天下地、威震全球。但忽視14億人貼身的安危:食安(三聚氰胺)、衛安(預防、醫療)、人文教育(浮誇的價值觀…)。
中國至今兩種廣泛使用的疫苗國藥、科興均屬傳統的滅活疫苗,容易生產,但效力不及西方的mRNA疫苗。連相對親中的WHO也提醒:打滅活疫苗者要打第三針。
至今未聞中國有出眾的mRNA疫苗面世,否則港人都唔使靠西方的復必泰。
中國宣佈產出第一種新冠治療藥。看藥名的字尾-mab(-monoclonal antibody,中譯:單株抗體,簡稱單抗),與西方已推出的藥物同類。據說每劑賣8,000元,比西方同類藥物約便宜三分一。若療效相若,中國的藥物難有優勢,只能在內地用和送給發展中地區。
糾正重硬輕軟、重大輕小…的弊病不容易。大件頭建設好看、夠威,投資以十億計,對參與者利益大,會用盡理由延續。即使最高層要求改,怕也要十年才見成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