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三赤口,但撞正兩個小親人BoD,今晚大party。
晨早起來。知識報過完年復刊,送來社評《羊年伊始港事蜩螗》。最尾兩字從未聽聞,但斷估都唔係好嘢。懶查字典,電郵(我冇佢既WhatsApp)問最精通文學的朋友,順便恭喜發財(但老實講,我的朋友多已過了發財年齡-除非靠六合彩,或積下陰德飛來遺產)。
友人轉眼就回郵(證明機不離手,隨時update):
蜩是蟬的別稱,螗也是一種小小的蟬,蟬聲吵耳,港事蜩螗是說香港仍有許多紛爭吵鬧。
小時在廣州常聽蟬鳴。但只限於夏天。香港的鋼筋森林至少已有30年,蟬鳴不是40歲以下港人的記憶。用作社論標題,不知有冇10%的讀者有共「鳴」?還是說暗示:今夏吵一吵,秋涼就會靜,轉趨「河蟹」?
說起隨時update,想起另一端的朋友。除了返工時被迫,退休後不用「腦」不聯網。居家唯一的外來訊息是:每日買報紙、固網電話和用了近20年的電視。手機只有2G,加上日常宅在家,只用三個月期的語音卡,平時不開,換言之只是備用電話。
智能手機跌到千元後,有朋友好心,知道宅男冇收音機和相機,以生日禮物的名義送上高性價比的小名牌,讓其即使不付網絡費,也可以聽廣播影相。不料接著的幾個月,投訴不絕:電話響接唔到;點撥號㗎?想打給阿C,搵唔到佢電話既......。
朋友好人做到底,多次上門教機,但發覺每次最多只能教一樣基本動作。第一次的問題是:機主只識叉電,唔識開機。教識佢㩒掣開機,一頭半月後又complain,因為唔知要滑屏才能進入「狀態」。學識滑屏後,第三次則唔知電話簿係邊.......
又不能怪宅男,十日難得開一次機,智能機咁多功能,點記得你上次教過乜。我對好心的友人說,算啦,人各有志,佢冇需要,怕嫌你煩添。
沉迷濫用令人痛恨網絡絕對有理。但否定所有用途則只能祝佢好運。
1 則留言:
余生也幸,直到大約十年前仍可在公園聽到蟬鳴。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