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頭條頭引述昨MP專文:《電話施壓 梁振英阻陳文敏任副校》。但文革話齋,愈批愈香。恭喜大教授,看來升硬!此事與《特首宴港大校委會》同一時間曝光,當然也是刻意。
昨看MP也瞄到爆上述料的原文標題,但不覺得吸引,懶得深究。我有興趣的反而是:AD反陸,外國國名一向用台灣譯法(例如Kenya譯作「肯亞」而非「肯尼亞」)。但今天斗大的頭條竟然用「副校」的「敵」語。此報QC一向很好,真的是一時疏忽?
*今天看了兩好片一爛片,算是有賺。
日本NHK的紀錄片《多国籍地下市场》看得很開心。自己做過華僑,對他鄉異族倍感親切。全球化大潮下,高度封閉的日本也不免被裹挾,外人湧來打工開業甚至成家立業。
外人多了,也就有土產的需要。東京上野的阿美横町(「町」=中文的巷?)的地庫有一个格局類似我們室內街市的外国食材市场,非洲特產都有。區內的外人想做家鄉菜,就要專程來搜購。就如海外華人,此刻正湧往唐人街掃過年的食材、糕點。
鏡頭前,一個斯里蘭卡人和一個中國大陸人結伴來買餸。原來是便當廠的同事,兩人當晚約了一個日本同事打邊爐。大陸人愛吃辣,買川式火鍋湯底。這兩個外勞並非英文高才,要靠日語溝通,但聽來相當流利。
人在海外較開放,所謂四海之內皆兄弟,不像香港,怕被大陸溶咗,自保第一。
與此有關,我一直有一個dream,明知不可能實現,但仍然珍惜。這就是:全球選20個有份量的城市,每個住1-3個月,看別人怎樣生活,記下衣食住行、習慣和關係、社會結構、價值觀、感情表達到對事物的反應。近年也偶會去油麻地的新填地街市睇人買餸。區內多南亞人,不時有人由頭包到腳。
上野的這個gaijin(日文「外人」音譯)街市據說30年前仅有一家中国食材店,如今成行成市,thanks to our同胞篳路藍縷走出去。
第二部好片是10年得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南非製作《Tsotsi》(黑幫暴徒)。看片名和頭10分鐘,暴力連場,氣氛陰暗,差點想放棄。看下去方知其借一個嬰兒被劫來揭露底層黑人human condition的黑色幽默。惜結局弱,否則勸世的作用會較大。
爛片是新一代鐵漢Jason Statham的《Parker》。一眾打仔裡,我最受落Statham的cool和真功夫。他好像曾代表英國出國際搏擊賽,一出手就知道不是靠特技或電腦搭夠,更勝我們的打仔。但製片似乎只想借他的功夫來賣錢,至今只有《Transporter》系列有看頭。上週看的《Wild Card》也很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