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6日 星期五

150205四微雨:I have a dream...

   台灣的空難,尤其是短途機,頻率明顯高於國際上的里程平均值。這似乎說明:台灣勝在關愛,而香港長於管理,甚至再次說明,很少人能夠在感性與理性上兼顧均衡,世界各地的社會不是偏情就是偏理。人過於關愛就難按理/利來optimize效益;過於理性則凡事按optimal的理/利來行動,機械無情。
   由新一代遷台日增看,港人也逐漸由利向情過渡,不buy「金錢是衡量成就唯一標準」的港式真理。
   我有選擇的話,也不介意搬到台北的周邊地區,在一個仍得享城市豐富的文化,但生活上簡樸寧靜的市鎮終老。
   台灣的管理不如香港,我大概可以接受。自己從來就不是活躍的投資者、經營者。實時的frictionless全球金融買賣vs上網訂購可靠而負擔得起的有機食品,我寧選後者。
   *今晨隨家人陪九旬老母去公立醫院看她的dementia/Alzheimer,whatever it is。新症須評估後續的需要,通常需時較多。加上看完醫生後剛好是午膳時分,要待社工午後復工才能完成整個過程,今天這一轉頭尾不止五個小時。但得以擠進公院專科,獲得定期的monitor,已千恩萬謝。希望那天輪到我有需要時,也還擠得進公院!
   謝天謝地,老母月來穩定。但妹說前晚又發作,幸虧不嚴重。
   年來手緊,在通脹中給母親的生活費不加反減。我還有幾個月就可以領生果金,到時就將這筆錢轉給母親來抵消通脹。怕也只能做到這點了。
   *開始有點擔心母親的遺傳。友人近日給我看一條美國新聞:有人在家當眼處掛著署名文件:萬一我失卻意識,勿插喉,勿用維持生命機....。
   我絕對同意:不要勉強延續無意識的生命。問題是除了中風,長者通常在變得無意識之前,有幾年的惡化期,期間內會拖垮全家。我在這方面buy日本人的文化:盡量不要麻煩別人。
   上述例子美國人關心,因為個人主義社會,長者多獨居。一旦出事,即有子女,也不是一兩個小時路程能趕得到幫忙的。由於一發病只有靠醫療系統,故要預先表明意願,以便醫院做事。加上個人至上,你救我是天經地義,美國人不會覺得麻煩別人不好意思。但香港是密集的城邦,仍有華人家庭傳統,長者通常在一小時車程的範圍內有親屬,老來的慢性病難免麻煩到家裡人。
   故對我來說,真正有需要的是:若證實dementia/Alzheimer,且逐漸由輕度惡化到中度,可否選擇放棄治療甚至自行安詳離世?所謂長病難顧,最怕最終家人都變成仇人。
   華人社會沒有這方面的法律,即使西方也不多。但年前一部講瑞士安樂死的法國片令人產生一些憧憬。

1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要立"預設醫療指示"記錄才成. 貼在家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