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9日 星期二

110719二雨:日女足我們學不了

女足首奪世界杯,為經濟停滯20年後再遭歷來最強地震的日本注入了「大和撫子,世界第一!」的強心劑,也再度促使經濟長飚、念念不忘世界第一但女足10年不振、男足早已成為國恥的中國自省。

就新聞時段剪輯的決賽精華看,日女除了鬥志,也帶點運氣。美國不止一次撞柱,被扳平的第一球主要是後衛在自己門前失誤。日女真正的世界波是第二次扳平,由本屆世盃的最佳球員澤穗希側身背著龍門第一時間用後脚「跣」入(港報稱為虎尾腳),此外是互射十二碼時,門將成功撲救。

但中國的體育反省一如以往,只能在技術層面上找禍首,不敢觸動國家體制的馬蜂窩。

中國足協的「唯金牌論」也許是女足直接的「死因」,但由中央到地方,體育機關有不是「唯金牌論」的嗎?張尚武奪得體操金牌後不到10年就淪落到街頭賣藝,體協又有罪否?

說到底,中國體育的原罪在於國家包辦一切的全能主義。表面上,運動員有國家照顧,生活、成長和培訓無憂。但13億人裡,太多人亟於出頭。正如女性熱衷於選美、當模特,體育金牌所帶來的名成利就,被基層家庭視為登龍捷徑,有才能的青少年希望透過體育學院,在體育金字塔上攀爬。

但由中央、省市、到地方,體育純屬面子工程。為求金牌,對運動員進行地獄訓練、一級一級地殘酷淘汰。一塊世界賽金牌在國家光榮、百萬獎金的背後,可能隱藏著身體終生的勞損、數以千計運動員在金字塔下墊底的血淚。在非人訓練、汰弱留強的過程中,更不知有多少長官意志、濫權貪腐。

在國家包辦培訓的制度下,運動員除了專長的項目,幾無技能。爲了搶時間拼獎牌,可能連中學課程都顧不上。但參賽生命約只有10年,餘下由30歲到70-80歲都要背負著身體的勞傷自食其力。專長的項目夠普及、有市場,還可以當教練、老師。名氣夠大甚至可以開訓練中心。但碰上冷門項目,沒有人想學,也就只好轉行。萬一不善處世、缺點運氣,真的可能淪落。之前既有來者,張尚武不會是最後的一個。

體育項目有千百種之多。中央排列先後、分配資源時,也不知有多少不為人所道的盲目決策、政治內幕。

而當13億人都把民族的希望寄託在一兩個國手身上時,後者所面對的壓力足以讓任何人失準。而失落金牌後作為千古罪人所遭到的唾駡,更足以令任何人一沉不起。希望這不是劉翔的結局。

這並非說西方國家的體育制度好。但這些國家在體育上的參與有市場、文化傳統作為制衡,不會爲了金牌,不惜工本地培養運動員。除了一些有市場的球類,運動員大都是業餘愛好者,苦練參賽是爲了興趣和榮譽,并非想以此維生、決定畢生的前途。

的確,在這種放任制度下,一個國家很難有系統地提升某些體育項目的水平。但中國一旦決定要提升某種冷門項目,不論是爲了搶金還是什麽,很容易制訂計劃,立項撥款,全國選拔,秘密培訓,加大獎賞,真的可能在一個五年計劃內,獎牌由零到有。台灣人熱衷的棒球、英語國家狂熱的欖球可能都屬於這一類。但這類獎牌是用錢買的,與人民的體育水平無關。

日女這次破天荒奪金,預料每人可得近30萬港元獎金。以日本的物價,大概只夠半年開銷,此後還是要食自己。但只要有其他技能,金牌只是掛在家裡,他日老來的話題。不當作終身的依靠,也就不會有那種失落,不會有張尚武的話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