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4日 星期四

110714二陰:Harry Porter終於了結?


英文小說講了7集將近5,000頁,電影更拖到8集、前後拍了10年,魔法界小英雄Harry Porter(哈利波特)終於為民除去了名號比中國皇帝還忌諱的魔頭Voldemort

小說懶得翻,電影倒是當作新聞都看了。頭2-3集還新鮮,但後來的純屬交差聽別人提到時,希望不致於瞪目以對。早上去看今天上畫的《The Deathly Hallows Part 2》(死神的聖物2),只想早點散場。

除去魔頭,天下太平,廣告說It all ends。但末尾是19年後,輪到哈利和戲裡兩個同窗送子女上自己的母校。與哈利當年上學同樣的火車站、同樣的車廂。片商看來已留了一手。只要死對頭有下一代,又或者有漏網的黨羽,明年就可以出3D版後傳,再撈一筆?但我就不奉陪了。

《哈利波特》後面這幾集,個別關鍵的角色正邪難分,當時看就已跟不上,散場後更忘得精光。

這個大結局是3D版,但就與日前看的《Thr Transformer》,只有一兩成畫面有立體感,但票價貴一倍。由於好賺,今後兩年內3D版將會氾濫、飽和、收縮。

Voldemort的妖法無人能敵。但原來其靈魂部份分置於隨身的寵物蛇(聽起來像《西遊記》裡的分身術)。只要用獨特的寶劍砍死這條蛇,魔頭也就灰飛煙滅。故關鍵在於奪劍,而不在於與魔頭過招。不像中國武俠小說,要閉門練成絕招,才能打敗邪派祖師。

就這點看,寫武功,西方人想像力不如東方人。東方(除了中國,日本有柔道、劍道,韓國有合氣道、跆拳道,泰國有泰拳;印度也有搏擊術)的武功有招、有派、有哲理,鬥力鬥技更鬥心,心甚至比力和技更重要。西方人的劍術、搏鬥、槍法純靠科學制勝。西洋拳只有短拳、長拳、勾拳,沒聽說雙龍出海、葉底偷桃,西洋劍就更沒聽說招式有名稱,

西方人健身主要是練氣力、速度、反應、韌力……用體能數據來表示進展。但沒聽說氣功、太極師傅用體重、血壓數據來收徒弟。西洋拳王打沙包用儀器計算時間、角度、力度……。但沒聽說過李小龍一秒鐘可以出多少拳、每拳平均多少kg、,轉身幅度有多大……

與《哈利波特》同類的《Lord of the Rings》(指環王)系列也有類似的問題。西方人科學但無心,東方人不夠科學但有心,這也許就是東西的差別。各有所長,選打東還是打西很視乎戰場的性質。

最後講講Voldemort的譯名。大陸譯者缺乏海外生活的體驗,不諳原文所述的氛圍,往往直譯,而且拖長中文來多賺稿費,故譯文不如台灣。但Voldemort的譯名,大陸的「伏地魔」遠勝台灣的「佛地魔」。此人既屬界,又怎會來自佛地?用「伏地」反而可以表示此人以法術「降伏大地。此外,我沒有查證Voldemort這個字是否有意義。但mort是法文裡的「死」。自名為死,對中國人來說大吉利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