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2日 星期二

110712二陰:特首戰上桌、華叔與老江同病相憐.....




上周煲劇未及上博。昨收拾心情,不料寫寫就扯「遠」了。今起心肝(下定決心)講裡的事。

特區:曾蔭權連推多項民生措施,想擺脫跛腳鴨的形象。很少人反對改變地皮用途多建住宅,關鍵是有多實在。有樓長者的逆按揭影響小,也有機會通過。但醫保關乎全民終身,任期只剩一年,民望跌到谷底,特首戰又已上桌,候選人紛紛表態,港澳辦開腔,誰會讓政策過關?現在來提,除非想讓唐唐得分,又或者讓他被罵。

醫保欲2015年落實。若此,除了老人和長期病患,40的市民會支持,但40的會反對,愈年輕情緒愈大。由於基本上是各人自付,只不過要求較年輕的多分擔。80後和90後會覺得政府要他們終身背負老人的包袱。

特首戰:女將連續兩天非正式宣佈角逐。言談照例得體,先自曝其短,稱將請教專家,顯得虛懷若谷,怪不得民望在三人行中最高。高佬「唔表態就唔得罪人」一語本來很中的,但強化了進侵性的形象,不若在位者由盟友代答。

「愛國愛港高管治能力具認受性」的三條件純屬例牌,但京官首次開腔就透過工聯會傳話,讓其對港人說中央快有決定〉,顯然想為其塑造通天造王的形象。

兩制大亞灣煉油廠爆炸大火,萬人逃亡(照片與地圖)AD像原爆〉〈全村撤離「像世界末日」〉;MP〈核電站無恙〉。石化區與核電站的距離,AD的說法將近是MP的三倍,原來兩地直線距離約20公里,但途中有山,故車程3050多公里。

原爆、世界末日作標題是AD的立場。看準受眾的憂慮(憂慮不一定要有客觀的基礎)、用正中要害的圖文表達出來,是該報的「大殺傷力武器」、影響力遠超對手的所在。

華叔回憶錄:書展前夕,報章連續兩天為家屬出版的華叔遺作《大江東去》(封面見圖)造勢。焦點是支聯會質疑華叔〈苦等17年盼入中共〉的可信性。但說白了是華叔生前的戰友維護本身的民主純潔性,不讓中共得分。

說到底,華叔雖然與靠六四上位的江澤民勢不兩立,但在「死」不由己這點上同病相憐。大人物涉及太多人的利益,即使身後也難免被人拉大旗作虎皮,捲入政爭。

AD昨說,華叔早期加入香港日戰後新組織〉。稱日戰而非抗戰,在港許是首見,會否是該報沿用台灣版的用法?台灣1895-1945年是日本殖民地,發展比同期的大陸好,至今不少人緬懷日本、憎厭大陸。如果將反共提升到台灣綠營的層次,否定客觀上的民族性,甚至寧予外人不予家奴,對港是新的挑戰。

香港的象徵「港鐵」繼在港事故不斷、因上蓋物業而被罵地產霸權,管理北京和深圳的地鐵也事故頻傳。本來以班次密、清潔而且賺錢高居全球公營鐵路之冠。如今的厄運似乎象徵著港式城市管理的褪色。

樓市轉冷:反地產霸權的報紙連昨說《經濟學人》:港資產泡沫最嚴峻,指樓價高估64%,在20市場中最高,同日財經頭條稱〈十大屋苑成交連續5周末慘淡過海嘯〉。今財經頭條說〈太古城呎價八個月新低〉。可信港資產泡沫嚴峻〈慘淡過海嘯〉純屬短線調整。資金充裕,供應難改善,相信很快就會穩住,中期還是會升。要真的改變土地政策,才會在較低的價位上穩住。

高鐵:京滬高鐵通車第11天就中途停擺,據說遭雷擊。鐵道部長劉鐵軍下馬後,高鐵由前兩年的亢奮到今天問題頻傳,人治之弊由此可見。中國面積大、地勢崎嶇。飛機載客少、污染多、加劇城市地面交通的壓力,高鐵有需要。美國、歐陸的大面積同樣有需要。關鍵是載客量和票價與飛機的平衡。中國現在可能有三四成國民坐不起高鐵,得益的是中上層和出差者。用20年的時間與國民收入同步發展還差不多。近10年的大躍進絕對是好大喜功、地方爭霸、官員貪腐所造成。電力、物料的後續可能都有問題。繼降速降價,可能還要再降低運作水平,才能與國民消費力取得平衡,減少補貼。

日本沉沒?:仙台外海9級大地震以來這四個月,東京以(北)的沿海餘震不絕,擺脫20年經濟低潮的可能性更為渺茫。為免日本只剩下東京以下(南)的一半,無法遏制中國,美國必力撐,但財力不及。中國單靠財力能否頂得住美日同盟?

日本若將大阪定為副首都,歷史上又回到了從前。日人以東京為首都,法律上只有150年,實則上也只有400年。此前的1,000主要定都京都、奈良地區。大阪作為最接近首都的最大城市(今天坐火車只需半小時),一直享有副首都般的地位。

大阪副首都:日人定都東京,法律上始自1868明治維新(比中國1978年鄧小平的開放改革早110年,而且以政治改革帶頭,並非只開放經濟);實則上始自1603年以東京(當時稱為江戶Edo為大本營的德川家康(Tokugawa Ieyasu)臣服全國軍閥建立幕府(baku)政權(軍政府後。直到1868年還政於天皇,居間這265年,全國聽命於江戶,京都的天皇純屬傀儡,大阪更淪為江戶政權監視皇室的前哨。

但大阪作為最接近名義首都的最大城市(今天坐火車只需半小時),早在德川家族一統日本之前,就成為最大軍閥的駐所。名為勤王,實則控制天皇,挾天子以令諸侯。因此,大阪在歷史上的確具有副首都的地位,現在只不過因為地震而還其位而已。

世界新聞報:英國百年小報採訪無所不用其極,停刊罪有應得。但西方記者憎恨其老闆梅鐸Murdoch,趁機勁踩。英國〈議員對梅鐸噤若寒蟬 首相也要埋堆〉的說法若屬實,只會使人覺得,美國所謂的Fourth Estate(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已成為一種無人敢監管的惡勢力。過去這兩百年,西方報業以監督權力、為民喉舌自居。現在證實,如果政府與商界不可能自管,而只能從外監督,新聞界其實也並非自己所說的那樣自律。說到底,新聞良心敵不過行業利益和從業員的關係網,與政界和商界只是五十步笑百步之分。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