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日 星期二

100601二:Apple世紀

一直想以用家和文化角度寫點IT。上周心血來潮去逛科學園。原來已開了8年,規模遠比我想像的大。在寸金尺土、重商輕科的香港,董建華應記一功。但能夠競爭嗎?台灣的科技與大陸合作,新加坡則大量引入大陸人才。大陸主要的科研又不在珠三角,香港起不到近水樓台的作用。
以進駐的企業看,除了Philips,科學園還未能說服家傳戶曉的美日台品牌。就中午餐廳所見,職員很年輕,意料中不少講普通話,許是畢業後留港的內地生。這份屬正常。社會富裕,則年輕人嫌科研投資長、賺錢少,要靠廉價的外勞撐場面。美國的科研靠中國人、印度人、東歐人。香港人靠樓股賺快錢,科技丟給大陸更理所當然。

即期的英國《Economist》讚許台灣的IT。創意雖與美國沒得比,但憑著中低層次的發明、對精細操作的掌握,生產規模雄視全球。與大陸結合後,可見的將來無人能望其項背。香港在這方面更難看好。

上周也正好有網友Patrick就IT問題來函指正。原來,「o靚」字用了一年後,仍要打成「o」+「靚」,不能合體,因為造字程序複雜,而Unicode 字位已滿。報刊初用電腦排版時,各有各造字,無需與同行商量。好處是快,但各有編碼,互不通行,印在紙張上無所謂,但上網後別人看不到(近日看到《東方日報》的印刷版,「o靚」字果然已合成一體)。因此,中文字必須統一用碼。但造字選碼協調需時。香港話有香港字,台灣話有台灣字,全世界怕有幾千種方言,哪有這許多字位?

挾iPhone、iPad的威勢,Apple Computer(蘋果電腦)最近以2,400億美元的市值僅壓微軟,成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加上在標普500成份股裏市值僅次於3,000億美元的石油霸主Exxon Mobil(埃克森美孚),進一步強化了「創意壓倒一切」的信念。蘋果電腦的影響已超出IT的範疇,深入到文化甚至經濟生活。iPad由於在歐洲和加拿大比美國本土不止貴兩成,近日成為預測歐元對美元繼續下跌的指標。這令人想起《經濟學人》雜誌,用麥當勞巨無霸的售價來衡量全球各地的購買力。
蘋果電腦雖然也有實物的產品,但相對Exxon Mobil仍屬『虛擬』。如今虛擬企業的規模直逼實在的,由此不難想像,難以觸摸的事物有時候可能比能觸摸的更值錢。這是對傳統的第一種顛覆。當然,觀念與實物的價值本來就不能比。但這裡講的是現實中的市場,不是蘇格拉底、孔子、釋迦牟尼超凡脫俗的思想。
第二種顛覆是,蘋果與微軟這對幾乎同時創辦、將世人帶入IT時代的icon,風水輪流轉。20年前,微軟獨步全球,蘋果幾近破產,乞求前者注資方得以生存。誰也沒想到,蘋果喘定後,一再以潮物征服世界。由iPod到iPhone到現在的iPad,一物比一物流行。iPad至少賣500美元一部,但頭2個月就賣出了200萬部。隨著各地陸續開售,今年內可能突破1,000萬。
同期內,微軟繼續吃老本。Windows和Office雖然繼續壟斷市場,但越出越疲、拖泥帶水。近年的版本Windows Vista 和Office 2007,劣評如潮。最新的Windows 7雖略為挽回頹勢,但IT應用的主流早已由桌上電腦轉移到資訊搜索、流動數據、社交網站。下一個版本的Windows 和Office再出色也只是強弩之末。期間內,微軟雖然曾推出硬件與iPod、iPhone對撼,但無論功能、外形、流暢度都遠遜,敗得很慘。微軟本來首先想到觸控式『麻將枱』,作為新一代的娛樂設備,卻被iPad搶先征服了世界。甚至一度比較流行的手機作業系統Windows Mobile,也逐漸被後來的Google Android趕上。
有趣的是,蘋果和微軟創辦人同期內的起落,也正是這兩家公司的寫照。蘋果在1990年代末一度踢開創辦人Steve Jobs(喬布斯),想另闢蹊徑。不料一敗塗地,只好懇求Jobs回巢。憑著無限創意,輔以無人可比的造勢宣傳,(即將公佈的iPhone 4G版,最近多次失落高度機密的原型設計,你信不信?)Jobs很快就令公司起死回生,更勝從前。個人更成為IT玩意的教父,每逢公開亮相,全球期待;每次展示產品,萬人膜拜。年來健康欠佳,愁煞『教民』、股民,生怕「iX」系列的精品會因此而斷纜。相比之下,本來享有Jobs式風頭的微軟創辦人Bill Gates(蓋茨),即使2008年退休前也已冇料到。如今看來,50出頭即放下本行,專注慈善,是急流勇退保英名的最佳安排。現只看他的公司最後如何收科。微軟雖然壟斷市場,但領導IT界近30年,功不可沒,現只不過江郎才盡。
繼4月初在美國首發後,iPad 5月28日在歐美9個國家上市,接著在7月擴至香港等9個地區。再下一批發售的地區尚未公佈,但以先後次序看,相信是按經濟發達程度遞減和克隆的可能性遞增來決定。但眾所周知,早在美國首發後兩天,香港就已有水貨出售。我拜親戚之賜,幾乎與水貨抵港的同時得以見識。iPad的流暢和美感具有宗教的魔力,加上電池長達10小時,足以令從未用過蘋果產品者加入擁躉的行列。現在家人裏已有兩部,最後相信至少還會增加2部,包括我家。
以我試用iPad的經驗,Wi-Fi訊號不像網民說的弱。至於不足之處,暫時只能用Wi-Fi代替USB傳送檔案,以及帶備可攝錄的手機以記錄影像。3G版據說頻寬有內設的上限,瀏覽YouTube時只能看低清影片。若此,恐怕不值得多花上千港元買3G。何況還要與手機商簽長約,月付200-300元。對我來說,iPad最不應該的是繁體中文能看不能打。雖然手寫輸入已蓄勢待發,iPad下月在港正式出售時,應該不成問題。但此外還需要有鍵入的輸入法。
iPhone面世3年,在全球賣出5,000萬部。就公共場合所見,肯定是香港最多人使用的手機。誠然,iPhone只有一種款式,一眼就看出(相信港人很少用內地的山寨貨),Nokia、Sony Ericsson所有的型號合計,用戶相信更多。但在公眾地方使用iPhone有時尚感,推動旁人轉軑換機,形成滾雪球。主要的限制只是售價。iPad至今的銷情較iPhone推出之初更勝一籌,今後相信也不會太差。在公共場合出現的iPad必將成為本身最佳的宣傳,拉人上轎的同時,帶動平面電腦的潮流。
眼見幾年後,iPhone和iPad可能成為全球上億人隨身的工具,專門為其設計付費下載的小軟件,『錢途』無量。這類 Apps(applications)用途之廣難以想像。除了上網、閱讀、繪圖、打機,有人用來作曲、打碟做DJ.......,千奇百怪。冰島火山爆發期間,有外訪後滯留機場的總理利用iPad上網治國。郎朗在台上用iPad的虛擬鍵盤與真鋼琴合奏。對旅客來說,1公斤重的iPad即包羅了護照除外,旅途所需的所有文件、資訊、讀物。
iPad普及後,世界可能大亂。有專家按以往消費電子設備的普及速度預測,不出4年,美國將會有六七成大學生使用iPad這類tablets,成寸厚的教科書首先就打完。此外,隨身的設備越吸引,則人越分心。Blackberry手機不離身、擅用社交網站動員選民的美國總統奧巴馬慨歎,資訊本來賦予人力量和解放人,現在無時無刻不在,加上質素參差,逐漸變成干擾,反過來對民主構成「新的壓力」。此外,蘋果產品一種比一種hot、無堅不摧後,開始呈現1990年代微軟的霸氣,在行內排斥競爭、頤指氣使,將會步微軟後塵,面對反壟斷的官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