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5日 星期二

Day 4 HK100615二:東亞增光,給意大利一個機會

  世界盃每天三場,打了四天,有三點可喜:賽果和裁判都合理,沒有一場因為運氣或錯判以致劣勝優敗;此外不特別粗野。領紅牌出場都是兩黃纍積的,其中一人跳高時舉起手去觸碰皮球。但我不明的是,蓄意用手不是領紅牌的嗎,為何塞爾維亞球員在禁區跳起用手只判12碼,而沒有給紅牌?加納雖然射入贏波,但若因此而打和,肯定不甘心。
至今唯一比較意外的是:所用的皮球果然比較飄忽,除了英國門將甩手被對手逼和,還至少有兩三個門將有類似的驚險,只不過未至於失球。
  
  日本繼南韓後旗開得勝。東亞兩國齊報捷,相信是史上第一次。韓日這次的氣勢甚至好過上次主辦世界盃,相信至少有一隊可以出線。
  誠然,日本得勝是因為喀麥隆失准、伊度奧失色,但全場佔盡優勢。而要說運氣,雙方各有一球撞柱,大致扯平。
看人家韓日,就更覺得華人,特別是大陸丟臉。人口最多,『地大物博』,經濟驕人,威權強大,動員力驚人,體育成績直逼美國,但用人均來衡量足球水準,世界排名肯定墊底。
  中國體育成績的三級制很反映國情:成績最好的是無須與隊友合作,也無須與對手身體接觸的單人項目,所謂non-contact sport,例如乒乓和羽毛球單打,體操,游泳,次之是須與隊友合作、但無須與對手身體接觸的集體項目,例如球類雙打、雙人跳水、排球、團體操。與列強相差最遠的是須與隊友合作、也須與對手身體接觸的集體項目,其中籃球和足球的排名與人口和國力尤其不成比例,足球更長期原地踏步。
  這裡反映兩個問題。首先是孫中山所謂的一盤散沙。中國人有頭腦、能吃苦。個人只要咬緊牙關,加上國家全力栽培,很快就能趕上世界水平。但運動員彼此不合作,在集體項目裏各耍大牌,誰也不服誰。二是中國人除了體質與西方人仍有距離,也容易退縮,遭對手衝撞時,要麼躲避,要麼與對方爭吵,不懂得在球例容許的範疇內,不讓其擠開,力爭落腳點,但又不致於犯規。的確,球例是西方人制定的,有利於他們的體型和aggressiveness(進侵的作風)。這與列強當年以堅船利炮兵臨城下,逼中國開門通商,是同樣的道理。中國人想在球場上爭得一席之地,就只能學會「合法」的衝撞。想避開西方人的衝撞,除非有巴西的腳法,但這顯然不切實際。
  
  最近新加坡首次從中國手裏奪得女乒團體冠軍,就充分說明中國體育的問題。新加坡的冠軍隊由隊員到教練都是中國外移的優才。中國的乒乓人均水平遠高於國際。人才過剩造成寧為雞首,莫為牛後的問題。很多未能入選國家一隊的女將外流到發達的小國,當其一哥一姐,享受國際獎牌、國家獎金和英雄的地位。本來,人往高處無可厚非。但中國體壇選材不夠客觀,摻入決策者的偏好、政治甚至私利,除了埋沒人才、逼使其外流,更留下話柄。女兵界此前就出過日本的小山智麗(原名何智麗)事件。相信中國女兵很快就會從新加坡手裏奪回錦標。但背後的問題發人深省。
  值得思考的是,中國男兵外流遠少過女兵。到底是富庶的小國接納女生容易過男生,還是說女生嫁外國人容易,但男生外移難以成家?

  荷蘭2:0贏丹麥,雖然靠對方擺烏龍打破僵局,但不能說運氣。全場佔優,也真的入了一球,還不算撞柱和丹麥在龍門前一米之內救回必入的球。這場唯一的結論是:荷蘭大概八強止步。但代傷兵洛賓上場的黑小將Eljero Elia(艾利亞)不可小覷。德國漢堡今後相信會多些人看。

  至於深夜的意大利被巴拉圭逼和1:1,我照例是看翌日有線的精華。由於意大利年來在國際賽上乏善可陳,今晨一看賽果,以為這個上屆冠軍完了。但細看之下,原來賽前曾下大雨。本來,意大利慣打守勢波,天雨其實對其有利。但既然有局外的因素,再看一場才下定論不遲。
  巴拉圭在足球上是一個很特別的國家。在南美只是小國,面積雖然相當於香港400多倍,人口只是香港的九成。但重要的是,地理上夾在巴西和阿根廷這兩個足球超強和南美大國之間,所面對的壓力可想而知。或因此,即使在南美各國裏,巴拉圭的足球也一直高於人均水準。由於同組的新西蘭是魚腩,意大利出線機會很高,巴拉圭也不低。
  此文寫到將近4:00,7:30就是下一場。世界盃日記想撐到決賽,也許要寫短些。

2 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作者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Patrickov 提到...

伊度奧賽前說不把日本放在眼內,顯然又應了「驕必敗」這個道理。加上希臘、喀麥隆均非頂級強隊,韓、日取勝的運氣在於此;反觀今晚要對巴西的北韓隊,口水多過茶,大難臨頭矣。